新中国成立

合集下载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如今中国的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过程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正文内容:1. 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1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

1.2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随后,中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

1.3 文化大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2.1 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计划,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

2.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推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3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社会事业的建设3.1 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3.2 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致力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建立了一系列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制度。

3.3 文化事业:中国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保护和传承了丰富的中华文化。

4. 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4.1 科技创新:新中国致力于科技创新,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科技项目,推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4.2 现代化建设: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等多个方面。

5. 对外交往和国际地位的提升5.1 参与国际事务: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了国际事务,加入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解放出来,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历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成立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国家命运的变迁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国家独立和民族独立面临巨大挑战。

而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封建政权已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内外压迫越来越严重。

二、成立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西风中冉冉升起,从此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国家。

三、对中国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格局,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了中国国家制度的基础,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事务和决策的权力也逐渐加大。

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正义的榜样。

四、对世界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使中国人民从封建社会解放出来,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

中国以前在国际事务中被忽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起新中国后,中国开始以重建国家为主要目标,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从土地改革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中国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六、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被外国列强和旧世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扭转了中国历史的命运,开启了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战后重建、国家建设、社会稳定等重大任务。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等,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国有经济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对重要产业的控制和发展。

在政治方面,新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此外,新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入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在文化方面,新中国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普及了基础教育,并进行了文化大革命等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五年计划”,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实施了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战略,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在政治方面,新中国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此外,新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在文化方面,新中国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普及了高等教育,并进行了文化大革命等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发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个时期,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

帝国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贫困。

同时,国民党政权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

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逐渐崛起,成为全国解救人民的领导力量。

二、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国家经济破败,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

此外,中国在国际上也面临压力和封锁。

然而,中国共产党坚定地领导人民,通过新中国的建设,逐渐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三、新中国的发展历程1. 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致力于经济建设。

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首先,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

然后,国家实行工业化政策,发展了一批重工业基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积极发展科技事业,培养和吸引了一批科学家和人才,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

2. 社会事业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充分重视社会事业建设。

在教育方面,国家大力推动普及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素质。

在医疗卫生方面,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在文化方面,国家积极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3. 政治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

首先,国家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然后,国家建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

最后,国家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了公民的受法律保护。

4. 对外关系与和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自那以后,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建立基础(1949-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经济落后、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后果。

为了建立一个稳定和繁荣的国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推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国家的力量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建设方面,中国实施了普及教育的政策,大力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进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1978-现在)在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改革方面,中国逐步放开了市场,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中国还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金融体系,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

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会改革方面,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了法治建设,推进了民主和法治的进程。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国际事务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中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2035年)在2020年,中国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里程碑。

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篇章开启了。

自那时以来,新中国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背景、重要事件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1949年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重要转折点。

解放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二、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1.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抗战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国民党政权,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这一事件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定宪法: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确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法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通过制定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以及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

3.开展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使广大农村劳动者脱离封建的束缚,建立了以农民为基础的新中国。

4.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现了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5.开展外交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干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积极开展外交斗争,争取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承认和支持,逐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三、新中国成立的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国内影响: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中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自那时起,新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经济的崩溃、社会的混乱以及战争的后果。

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950年代,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改革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建设了一系列的重要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和电力网络。

这些举措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0年代,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文化大革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国家仍然坚持自力更生和独立发展的原则。

197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被认为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政府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2000年代以来,中国继续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总结起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发展、稳定和繁荣的历程。

通过政府的积极努力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要历史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1945年至1949年期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击败了国民党军队,最终取得了全国革命胜利。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份纲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临时宪法,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首个土地改革法。

该法通过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地位。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对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人民基本权利进行了规定。

6. 三大改造运动:指农村、城市和社会主义教育体育文化领域的三大改造运动,分别是农村中的土地改革运动、城市中的工业改造运动和对知识分子实施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这些运动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初期逐步展开,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7. 《大跃进》运动:1958年至1961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称为《大跃进》。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工业和科技,但结果却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人道主义灾难。

8.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毛泽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称为文化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中国共产党内的保守势力,重塑中国社会和思想,但导致了持续十年的社会混乱和广泛的人权侵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专题复习
新中国成立专题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历史,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也将1949年10月1日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从成立到今天的60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把握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提示,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课标要求】
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2.掌握开国大典的过程。

3.掌握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

【知识梳理】
1.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内容: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方式。

(3)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新中国成立
(1)开国大典:时间、地点。

(2)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纲领。

(3)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考点例题与解析】
例1.我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新中国的成立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解析:A项中的“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是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C项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D项为
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B项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任务,进入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2.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上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解析: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
旗、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学习方法】
1.首先把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作用,及会议的主要内容。

其次归纳这次政协会议的具体决议。

第三理解“共同纲领”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影视资料、历史图片等了解那个难忘的时刻。

结合课文内容,回顾开国大典的盛况,以理解记忆的方法把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歌谣记忆法:
首届政协于北京,49年9月此举行。

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政府主席。

国旗国歌此确定,定都北平改名北京。

“十一”大典举行,五星红旗升起。

【考查的题型】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识图综合简答题等。

【强化复习】
一、精挑细选
1.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
A.30年B.40年
C.50年D.60年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南京 B.北京
C.重庆 D.北平
3.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6.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毛泽东撰稿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说:“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下列人民英雄不属于“三十年来”这一阶段的是()
A.林则徐 B.李大钊
C.刘胡兰 D.马本斋
8.“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指的是()
A.大陆基本解放 B.新中国的成立
C.新政协的召开 D.解放南京
9.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的决定是在()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奋斗历
程。

请你和他一起共同完成年代尺上与标号相对应的内容()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香港回归
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改革开放
C.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慧眼识图及计算题
1.观察下图,写出图中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和职务。

开国大典
2.小明的爸爸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名字叫建国,那么他今年度过多少岁的生日?请你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
1.从甲午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

请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它的曲作者是:____。

(2)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____,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___。

(3)1949年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还要将这首充满民族危机意识的歌曲定为代国歌?
四、自主探究题
1.简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参考答案:
一、1.D、2.D、3.A、4.D、5.A、6.A、7.A、8.B、
9.C、10.D
二、1.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2.2009-1949=60(岁)。

三、(1)聂耳(2)日本侵华救亡图存(3)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严峻的形势:在国内,大陆尚未完全解放,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

在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方针。

此时,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代国歌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新的危机依然存在,激励中国人民要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继续奋斗。

四、1.相同点:都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在20世纪发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建立起先进的民主制度,都革除旧的生产关系、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推动社会经济获得明显发展;都曾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不同点:前者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后者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前者民主制度遭到各种势力的破坏,并未真正贯彻;后者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民主政治空前彻底和完善。

2.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压迫和欺辱,由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自主是百年来中国人民
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旧中国的历史,就是落后挨打的历史,而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扭转这种局面,从此,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