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人口南迁与科技文化上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中职专用】《中国历史》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南方发展 不久,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的局面。由于生活安逸,一些原来还想 返回中原的南渡士族,包括东晋最高统 治者,再也无意北返,满足于偏安东南 一隅。
青瓷狗窝(晋)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经济重心南移
①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
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拓展阅读:九品中正制与士族
这样,一部分权贵把持了中央 或地方的重要官职,出现一些累世 公卿的家族,即士族门阀。士族以 外的地主,叫作庶族。东晋和南朝 前期,士族势力很大,皇帝都得依 靠士族支持。士族子弟不仅更容易 做官,而且职位清显,俸禄优厚, 升迁迅速。
子
政 权
民
开江
族
发南
更
交
地
迭
融
区
目
的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刘备听说隐居隆中的诸葛亮是杰出人才, 带着关羽、张飞二将前往拜访,前两次均 被诸葛亮婉拒。
《三顾茅庐》
直到第三次,诸葛亮被刘 备的诚意打动,出来会谈。
《三顾茅庐》
直到第三次,诸葛亮被刘 备的诚意打动,出来会谈。
《三顾茅庐》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经济重心南移 ④表现:这一时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 农田水利得到兴修,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 高。 ⑤结果: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 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拓 展 阅 读
拓展阅读:九品中正制与士族
三国时期,魏国将人才按才 能、品行划分为九个等级,称为 “九品”。朝廷以此作为选用官 吏的依据,形成“九品中正制” 。后来,评定品级只看门第,名 门大族的子弟总是被评为上品。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洲○埃克巴塔纳伊 朗 高 原 O苏撒
公元前世纪初波斯部落居住地区 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波斯帝国
o 底比 斯可
中, 亚
图3 - 7 波斯帝国
波 斯 波 利 斯
洲
巴比伦
洲
度
印
练习2: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大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 “交流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C )A.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B. 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C. 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D. 《荷马史诗》成为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2世纪 — — 公元2世纪
印欧人实际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而是 西方语言学家研究的成果。1786年,英国 语言学家琼斯发现,从印度的梵语到西方 的希腊语、拉丁语,都有许多同源词语。他进而认为,他们最初可能都来自同一种 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原始印欧语”。 由此推断,从东方的印度人到西方的凯尔 特人,最初可能都有某一个共同的来源— 印欧人。
列颠西 西 吵 BC2000年 巴尔干半岛
拉雅 山脉BC1500-1000雅利安人入侵吠陀时代
公元前17世纪 小亚细亚赫梯帝国
公元前6世纪 伊朗高原 波斯帝国
BC600马和铁到来列国时代
欧洲北部日 耳 曼 人
印欧人
马 5州
朗高原
5州
大
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 1)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建立:公元前17世纪,入侵两河流域 ·鼎盛:公元前14世纪,与埃及争霸·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陷于内战
▲埃及雕刻中的赫梯战车和士兵 (1)印欧人摧毁了旧的文明。 (2)印欧人促进了新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的起源与生活方式 (1)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2) 生 活 方 式 : 他 们 是 游 牧 民 族 , 驯 养 了 _马___匹___ , 制 造 了 马 拉 战 车。 2.印欧人的迁徙 (1)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方向: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优势:马和__马__拉__战__车___等武力上的优势。
②从文化的经济基础看,中国与罗马虽然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但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化有与生俱 来的聚合性;西欧手工业、商业发展,各种文化经过剧烈冲突与融合, 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
③文化传统的根基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根基雄厚,源远流长,具有 包容性、开放性;在西欧,日耳曼人强大的异质文化将昔日的古典文化 体系彻底打碎。其内容与“蛮族”文化、基督教文化混合,经过熔炼, 铸成了一种崭新的西欧文化。
思考1: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游牧的生活习性;食物匮乏且不稳定;对马的驯化和利 用;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临近文明的富庶。
(4)影响: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 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__赫__梯__人___、波斯人、希腊人和 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 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 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 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 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乾坤众生》
及人,排除。
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知识巩固训练: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于古代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掠夺土地和人口B.传播技术和文化C.寻找食物和生存D.经济交流与合作2.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
该民族是()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达罗毗荼人D.阿拉伯人3.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大规模集体性迁徙的。
印欧人在迁徙过程中,最有可能依赖的运输工具是()A.骆驼B.马车C.汽车D.手推车4.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
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毗湿摩所言()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反映了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A.苏美尔人B.日耳曼人C.蒙古人D.雅利安人6.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
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赫梯人B.匈奴人C.希腊人D.凯尔特人7.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
随着印欧人的迁徙与影响,形成了多个古代区域文化,其中包括()①古代印度文化②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③古代西亚文化④古代巴比伦文化⑤古代北欧文化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8.古印欧人的一支进入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后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波斯人 ,他们创造了古代西亚的区域文化,下列西亚文化的典型代表是()A.冶铁技术B.《荷马史诗》C.《摩诃婆罗多》D.甲骨文9.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几十万人逐渐向内地迁徙并且定居。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重难点】1.理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2.移民与文化的冲突、融入和认同。
【知识梳理】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的起源:可能起源于幽平原上,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2.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雌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⑴赫梯人:赫梯帝国①时空: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
公元前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推动了西亚与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
⑵波斯人:波斯帝国①时空: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直属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二±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希波战争)。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酉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⑶希腊人:城邦文明①时空: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⑷雅利安人:古印度文明①时空: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独娃制度和俄数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亶亚产生重大影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前2C:(1)匈奴扩张;(2)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 印度北部;(3)日耳曼人南迁
3-6世纪:(1)中国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促进中国北方民族大交 融;(2)中国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3)5世纪后期, 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②《编年史》 流 的③影传《响的短,几歌故何①综原④合本符编》合写而题成意,,④两A项《者正荷都确马受;到史《了诗编古年》印史欧》文是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古 腊罗 数D马 学.的家②作欧品几④,里③得与的题一意部不不符朽,之《作几,何但原没本有》受是到古古希印
欧人的影响,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开始:阿拉伯人扩张,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探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
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 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
商业、—技—术【的法】传杜播丹与《交古流代世界经济生活》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当堂检测
Hale Waihona Puke 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
居民融合,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随着希腊人一起出
1.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现的的古,印有传欧世人的,希开腊始神话沿与黑荷海马西史海诗。岸《西掷迁铁并饼者》
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 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2

移民方式:两晋、唐、宋时期举家举族迁移,明清时期是个人、小家庭迁移。 (1)时间:3——6世纪。 在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区域的文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如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
(1)时间:3——6世纪。 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工匠散布各地,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
第二次:匈奴人的西进。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在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区域的文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如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 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日渐繁荣;西罗马帝国则在冲击中被日耳曼人灭亡,在其废墟上诞生了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 教相互结合的欧洲新文化,中国和印度受冲击较小,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在吸收部分游牧民族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古印欧人……为追逐理想的放牧环境而迁徙。在迁徙时,一个部落内 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 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 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 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 罗马文明。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 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与经济重心南移”的角度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第一至第三寒冷期少数民 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6课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 D.匈奴,犬戎,羯,氐,羌【答案】A【解析】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故选:A。
2.“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该“内乱”是指()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楚汉之争D.国人暴动【答案】B【解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据“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内乱”是指八王之乱。
故选:B。
3.“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这段材料直接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地区环境较好 D.北人南迁促进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直接说明北人南迁促进发展。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故选:D。
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口的南迁
一、人口的南迁
1、少数民族内迁
(1)原因
从十六国时代开始,匈奴、羯、 氐、羌这些少数民族,趁着中原 内乱,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 这些少数民族开始内迁,随着政 权的溃崩后,各族人民并没有迁 回到他们自己的原居住地,而是 自然和汉族融合在一起了。
(2)内迁的方向
1、背 景:
⑴鲜卑族崛起: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 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⑵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 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
⑶治理困难:
阅读课本P41最后一段和 P42资料与思考
一是吏治败坏,经济凋放,社会矛盾激化 二是北方地区出现的民族交融趋势 三是仿行中原文明的必然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都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 也仰慕中原文明的先进性,进一步促使了孝文帝的改革
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稳定了政局, 增加了财政收入,恢复与发展了北方的农业生 产;孝文帝改革以法律形式促进了以鲜卑族为 主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顺应并且 推进了民族交融的进程,汉文化中也因此而增 添了游牧文明的因子,从而使中原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的人口南移和少数民族政权孝文帝的改革, 这些都促使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教 育、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的相互影响、相 互交流,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传统的宗法家族观念; 向外迁徙中难免的乡 土亲情;迁移过程中 伴随动荡与战乱的遭 遇,需要团体的力量。
大家看P39的议一议
(2)南移的方向
南迁的中原人大体分 布在巴蜀、江浙、以 及两湖、江西地区、 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 带,长江中下游地区 尤其集中。
3、人口南移的意义
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 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成技术
课堂测试:
1.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地区 人口南迁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交往 B.不利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复兴 C.促进了民族交流 D.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堂测试:
2.西晋时期导致大批中原民众纷 纷南迁的原因不包括 A.西晋的皇族内乱 B.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C.北方的割据混战 D.江南地区风景美丽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忆江南》
1、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 2)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人民的辛勤劳动
2、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1)农业上:农业工具的改进和牛耕方式的演变
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鮮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 鮮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 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简介
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为 元,所以又叫元宏。 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 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课堂测试:
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 其原因不包括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近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体养生息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2、孝文帝迁都
平城
洛阳
为什么要迁出平城呢?为什么要迁往洛阳?
平城自然条件恶劣;
平城地理位置偏北
……
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能更 好地接受汉族文化; 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
影响:一方面加强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学 习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的迁都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 迁都成功也是北魏孝文帝同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和北魏
3、推行的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
用
措施
汉语 ,禁用 鲜卑语 : 姓
联
②穿汉服:以 汉 族 服代替鲜卑服;
③改汉姓:改鲜卑姓为 汉
④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 姻
4、改革的深远影响
2、中原人口南移
(2)内迁的方向
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陕西 山西
蒙古草原的匈奴族 和羯族 鲜卑族
辽宁 陕西及河套地区
(3)民族融合的表现
饮食 交融
汉族妇女蒸馍和烙饼砖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服饰 交融
习俗 交融
东 汉 时 期 洛 阳 墓 室 壁 画
胡 床
2、中原人口南移
(1)原因:为了躲避战争,寻求稳定的社会环境
1)农业上: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并兴修很多水利。
2)手工业上:
3)商业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 进了商业的繁荣
看书本知识连接
3、开发的影响
江 南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趋 势 图
落后期
开发期
繁荣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宋时期
3、开发的影响:
使我国南北经济的开发趋 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 南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