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玩水
小班科学教案玩水

小班科学教案玩水小班科学教案玩水「篇一」一、设计意图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
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
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我们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二、活动目的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1、盛满水的盆2、塑料袋、铁丝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
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四、活动过程(一)水真有用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1、幼儿分组游戏探索。
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玩水的感受。
五、评析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叙述自己对水的体验和享受玩水的乐趣。
从身边小事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
以分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一起来玩水》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一起来玩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使用科学用具,观察、测量和记录在水中的现象。
(2)了解水的特性,明确水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
(3)学会简单的水质检测方法,了解清洁水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探究,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任务。
(3)通过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水的珍惜和善待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正确使用观察和测量水的用具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可利用性。
2. 教学难点:(1)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2)培养学生对水的重要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先反复读课文的标题《一起来玩水》,并让学生猜一下,这节课将会学什么内容。
(2)准备一个小容器和一些水果,告诉学生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
2. 探究活动:(1)组织学生分小组,一组4-5人。
(2)每组发放一个小容器,让学生先猜一猜,如果将水果放在容器里会发生什么。
(3)学生将水果放进容器,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观察后,让他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水果会漂起来,有什么原因。
(5)每组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跟全班分享。
3. 提问:(1)教师提问:为什么水果会漂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浮力、水的密度等概念)(2)学生自由发言,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学生的解释。
4. 实验探究:(1)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球、乒乓球、铁钉等。
(2)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在水中的现象,并猜测为什么会这样。
(3)将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4)学生观察后,让他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现象。
(5)每组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跟全班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起来玩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起来玩水》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小班幼儿的科学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特性;2.能够简单描述水的颜色、味道、形状、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3.能够探究和提出与水相关的问题,例如:水能不能从漏洞流出去,为什么船会漂在水上等问题;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本次教学通过“玩水”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对水的特性进行认识,通过具体游戏进行实践操作,使幼儿真实地感受水的形状、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
活动一:观察水的颜色1.老师带领幼儿围坐在水盆周围;2.老师把蓝色的颜料滴入水盆之中,让幼儿观察其中的变化;3.引导幼儿描述水的颜色变化;4.让幼儿用手工具把水盆内的水搅拌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活动二:探究水的流动性1.老师放置两个水盆,把一盆水倒入另一盆里面,让幼儿观察水流的方向和流动情况;2.引导幼儿谈论水流的方向;3.让幼儿在水盆中搭建一条简单的水流路线,比如会流到哪里去等。
活动三:水可以顺时针流动吗?1.老师保证水盆内的水已经静止;2.老师把一盘桔子片放入水盆中央;3.老师让幼儿观察桔子片上下的变化;4.引导幼儿探究为什么桔子片会上下漂浮。
活动四:观察水的形状1.老师放置一盘大型冰块在水盆中央;2.让幼儿观察冰块的形状;3.引导幼儿探究为什么冰块的形状是这样。
活动五:制作纸船1.老师帮助幼儿制作纸船;2.让幼儿将纸船浮放在水盆中,观察纸船的浮力,并尝试吹风帆船。
总结反思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和特点,通过具体活动的参与和探究,幼儿在实际中理解了水的特性,能够探究出与水相关的问题。
同时,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和探究意识,为以后的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水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水教案(附教学反思)的报告,600字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玩水实验,让孩子体验不同状态下水的特性,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学习分析发现现象来源,扩大知识面。
2. 通过讨论,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语言表达,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塑料瓶、装有水的杯子、纸片、风扇、蔬菜、酒精、橡皮泥等。
2. 教学挂图,用于展示玩水的实验步骤。
三、教学过程:(一)热身1. 我们以提问和谜语的形式让孩子参与活动,引导孩子思考水有什么特点,激发孩子关于水的好奇心。
(二)实验1. 首先,让孩子将盛有水的杯子放在纸片上,让孩子发现水的流动特性,让孩子体会水的不同状态的表现;2. 然后,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系列的小实验,例如:a.可以来看看没有气体的水是什么样子?b.用风扇吹向水能产生什么反应?c.将蔬菜浸泡在水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d.将水和酒精混合会发生什么反应?e.将水和橡皮泥混合会有什么变化?3. 最后,给孩子准备一些水果,让孩子起身活动,尝试用水把水果替换到另一个杯子里,练习眼手协调。
(三)讨论1. 让孩子自主完成实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考察感知实验,最后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孩子把实验结果总结出来,分析发现实验结果的根源,比如说水的流动特性是以及等等。
四、教学反思本次玩水教案我充分利用课前热身,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并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小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不同状态水的特性,学习分析发现现象来源,扩大知识面,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语言表达,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案的编排和执行中,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时间,不要太长太复杂,避免让孩子厌烦。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水》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水》教学目标在本次科学课中,我们将以“玩水”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水及其运动规律,掌握基本的水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也试图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来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性状和颜色•理解水的流动形态及其规律性•探究水在不同容器中的表现和运动状态•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水的特性和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水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的运动规律,如水的流动、变化、水面张力等概念。
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入“玩水”主题,鼓励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对水的认识和感受。
2.感性认识环节(10分钟)通过孩子们亲身体验、观察和感受,让他们更好地认识水的性状和特点。
•让孩子们看清一杯水的颜色和形状。
•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接触和感受水的性状。
•让孩子们看到水的“变态”,即水的流动性和形态的改变。
•观察水的表面形态,引导孩子们认识“水面张力”概念。
3.认知理解环节(20分钟)引入不同的实验环节,帮助孩子们深入认识水的流动和变化规律。
•实验1:不同容器的水的流动形态和状态差异•实验2:水的流动规律(倾斜杯子)•实验3:比重不同的液体的浮沉情况(如盐水、糖水、酱油等)4.创新探究环节(20分钟)让孩子们自由探究水的特性和规律,引导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动手实验验证。
•孩子们可以用洗手液、醋、洗洁精等添加剂,尝试改变水的状态和流动规律。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思考水的价值和利用。
5.总结反思环节(5分钟)引导孩子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和归纳今天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学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孩子们体验水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水这一科学概念。
幼儿园小班科学《 我们一起来玩水》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我们一起来玩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性质。
2.帮助幼儿认识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盆或桶装水。
2.准备漂浮物和沉底物。
3.准备水杯或水壶。
4.准备干净的毛巾。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水的特性
1.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向他们展示盆中的水。
2.请幼儿用手触摸水的温度,感受水的冰凉或温暖。
3.询问幼儿水的颜色和形状,引导他们描述水的特点。
4.提示幼儿水的状态可以改变,让他们猜测水的三种状态是什么。
第二课:水的重要性
1.和幼儿一起讨论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洗手、洗脸、浇花等。
2.请幼儿想象没有水会是怎样的情景,激发他们对水的珍惜之情。
3.引导幼儿自愿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第三课:玩水的乐趣
1.在户外或教室外设置水池或水表演区。
2.让幼儿自由玩水,观察他们对水的反应和动作。
3.引导幼儿探索水中的不同物体,猜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入水底。
四、教学反思
1.这个教案是否充分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3.幼儿对水的认识和体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们一起来玩水》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和探索水的奥秘。
小班科学教案我们一起玩水

小班科学教案我们一起玩水【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幼儿来说,水是一种有趣的材料,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感受和探索水的性质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在小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玩水活动,帮助幼儿探索水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触觉认知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班幼儿进行的有关水的科学教案,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玩水中获得科学的乐趣。
【一、活动1:观察水的特性】目标:通过观察水的特性,让幼儿了解水的不同状态和性质。
1. 准备工作:- 准备一些不同温度的水:冷水、常温水和热水。
- 准备一些透明容器和放大镜。
2. 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不同温度的水,并用放大镜观察水的表面。
- 引导幼儿观察到冷水的表面会有白色的雾气,热水的表面会有水蒸气。
-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冷水的表面会有雾气而热水的表面会有水蒸气?-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子活动情况。
【二、活动2:探索水的浮沉性质】目标: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水的浮力原理。
1. 准备工作:-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小石子、塑料球等。
- 准备一个盛水的容器。
2. 活动过程:- 让幼儿一个一个地将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
- 引导幼儿观察到同等体积的不同材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不同。
-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会沉下去?- 鼓励幼儿思考浮力的原理,并引导他们认识到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三、活动3:水的液体传导性质】目标: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水的液体传导性质,了解水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1. 准备工作:- 准备两个透明容器和几块金属和塑料材质的小块。
- 准备一些温水和冷水。
2. 活动过程:- 让幼儿将金属和塑料材质的小块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
- 将温水倒入一个容器,冷水倒入另一个容器。
- 让幼儿观察并比较两个容器中的材质是否有变化。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水》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水》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小班幼儿能够:1.了解水的属性和特征;2.探索水的变化过程和存在形式;3.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4.培养幼儿对水的保护意识。
•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内容:《玩水》•教学资源:水、水桶、水杯、浴缸等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幼儿们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玩水》。
•引导幼儿们回忆并分享关于水的一些经验或观察,如水的颜色、味道、形状等。
2. 感知水的属性和特征(10分钟)•通过触摸、尝试等感官体验,引导幼儿们感知水的黏稠度、流动性等属性。
•提问引导:你们觉得水是什么样的?水有什么特点?3. 探索水的变化过程和存在形式(15分钟)•将水放入不同容器中,如水桶、水杯、浴缸等,并观察水的不同存在形式。
•提问引导:你们觉得水要怎样才能变成雪、冰或蒸汽呢?•引导幼儿们思考水的变化过程,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4. 动手实践与创新(10分钟)•分发一些容器、水杯等工具,让幼儿们自由进行水的实践和创新活动,如注水、倒水、搅拌等。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并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
5. 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请幼儿们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简短的互动交流。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简单引导幼儿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呢?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玩水》,通过感知水的属性和特征,探索水的变化过程和存在形式,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对水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问答、观察、实践等,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与幼儿的问答交流,激发了他们对水的兴趣,并引导幼儿们回忆和分享了自己对水的观察和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感知水的属性和特征环节,我注重幼儿们的感官体验,让他们亲自触摸和感受水的黏稠度、流动性等属性,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水的认识。
在探索水的变化过程和存在形式环节,我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们亲眼见到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存在形式,引发他们对水的变化过程的思考,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一起来玩水(科学)
[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
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
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我们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
[活动过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游戏探索
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
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玩水的感受。
[评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叙述自己对水的体验和享受玩水的乐趣。
从身边小事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
以分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体验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