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的发展总体思路

合集下载

生态优先理念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对策——以遵义市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生态优先理念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对策——以遵义市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生态优先理念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对策——以遵义市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胡强1侯营月2(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摘要]区域旅游发展思路的改变,使得森林公园在形象定位、功能布局、产品开发等方面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优先理念,阐述森林公园的规划目标、基本原则和规划策略,为其他城市开展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优先;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大板水[中图分类号]TU98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8-90-4森林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弘扬生态文明、实现兴林富民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利用森林景观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森林公园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现状1.1生物景观资源贵州省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金鼎山、大板水、小板水森林面积2823.5hm2。

园区内森林植被繁茂,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多样,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毛竹林、方竹林和灌丛草甸等各种植被层次分明、色彩缤纷,季相丰富。

园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2%,多样的地形地貌、茂密的林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1.2水文景观资源遵义市大板水森林公园丰沛的降水、茂密的植被,孕育了大板水桃溪、小板水及数十条小溪沟,山中处处流水潺潺,四季溪水长流。

山溪、瀑布、水潭、泉水、温泉、水库和溶洞阴河等水景皆有。

公园内水体景观虽然规模较小、气势不大,但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随处可见,赋予了大山娟秀的灵气。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

安徽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与规划设计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面积约为210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齐云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为了更好地发展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我们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首先,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齐云山地区拥有独特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溪流等,这些生态资源不仅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制定合理的控制政策,限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在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景观和物种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齐云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规划设计中,应保护和利用旅游区内的文化遗产,例如古寺庙、古村落等,通过合理的修复和保护措施,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齐云山独特的历史文化。

同时,也应创新开发新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结合当代艺术和科技元素,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最后,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作为重要的旅游景区,其发展也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发展需求和资源利用,避免对周边地区的过度开发,确保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设计。

我们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同时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胡杨河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设计规划

胡杨河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设计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1条名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零团奎屯胡杨河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第2条审批本规划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负责审批。

第3条法治本规划一经审批实施,即为130团法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任意更改。

第4条规划调整对本规划进行重大调整,须经原批准单位批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对本规划的局部调整,须经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兵团备案。

第5条生效本规划一经审批,即生效施行。

第6条实施本规划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零团负着实施。

第7条解释本规划最终解释权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零团。

第二章概况第8条位置位于一三零团团部共青镇以西4公里处,南距奎屯市区30余公里,地处一三零团西南、原林业连和现在的25连。

第9条范围南至皇沟水库,西至乌苏市皇宫镇头台乡,北至原3号池北奎屯河中心线,东至皇渠沟;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2公里。

第10条面积总占地面积20.28余平方公里。

第11条规划年限2002年~2006年。

第12条规划依据第一款国家相关旅游法规法律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7、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8、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9、林业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二款国家与旅游局规划编制相关的规定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资源调查规范》;3、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工作纲要》;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

5、建设部《城市规划法》、《风景区规划规范》;6、《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三款奎屯市与本地旅游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1、《关于一三零团皇渠沟次生胡杨林生态保护旅游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请示》;2、本地有识之士对景区发展旅游的深刻认识;3、农七师、130团有关文件政策。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预案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预案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预案第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3)1.1 环境保护理念 (3)1.2 可持续发展战略 (3)1.3 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4)第二章旅游景区环境现状评估 (4)2.1 生态环境状况 (4)2.1.1 自然环境概述 (4)2.1.2 生物多样性 (4)2.1.3 生态环境问题 (4)2.2 社会环境分析 (5)2.2.1 人口状况 (5)2.2.2 社会经济发展 (5)2.2.3 社会环境问题 (5)2.3 经济环境评估 (5)2.3.1 旅游业发展状况 (5)2.3.2 产业结构分析 (5)2.3.3 经济环境问题 (5)第三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目标与指标 (5)3.1 环境保护目标 (6)3.2 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6)3.3 指标权重与评估方法 (6)第四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措施 (7)4.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4.1.1 生物多样性保护 (7)4.1.2 森林植被保护 (7)4.1.3 水资源保护 (7)4.2 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7)4.2.1 大气污染治理 (7)4.2.2 水污染治理 (7)4.2.3 噪音污染治理 (7)4.3 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7)4.3.1 生态修复工程 (7)4.3.2 保护工程 (8)第五章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8)5.1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8)5.2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8)5.3 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 (8)第六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8)6.1 规划原则与目标 (8)6.1.1 规划原则 (8)6.1.2 规划目标 (9)6.2.1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9)6.2.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6.3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 (9)6.3.1 旅游产品开发 (9)6.3.2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10)6.3.3 人力资源开发 (10)6.3.4 文化传承与传播 (10)6.3.5 社区参与与发展 (10)第七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 (10)7.1 国家级政策法规 (10)7.1.1 法律法规概述 (10)7.1.2 相关政策法规 (10)7.2 地方性政策法规 (11)7.2.1 法律法规概述 (11)7.2.2 相关政策法规 (11)7.3 旅游景区内部管理规定 (11)7.3.1 管理制度概述 (11)7.3.2 管理规定内容 (11)第八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金保障 (12)8.1 资金来源与渠道 (12)8.2 资金使用与管理 (12)8.3 资金审计与监督 (13)第九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 (13)9.1 宣传教育体系 (13)9.1.1 组织架构 (13)9.1.2 实施主体 (13)9.1.3 实施对象 (13)9.1.4 实施目标 (13)9.1.5 保障措施 (14)9.2 宣传教育内容 (14)9.2.1 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14)9.2.2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知识 (14)9.2.3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理念 (14)9.2.4 景区特色与环保成果展示 (14)9.3 宣传教育方式 (14)9.3.1 传统媒体宣传 (14)9.3.2 网络媒体宣传 (14)9.3.3 线下活动 (14)9.3.4 宣传品制作 (14)9.3.5 环保志愿者行动 (14)9.3.6 教育培训 (15)第十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估 (15)10.1 监测体系构建 (15)10.1.2 监测内容 (15)10.1.3 监测频率 (15)10.2 监测指标与方法 (15)10.2.1 监测指标 (15)10.2.2 监测方法 (15)10.3 评估结果应用与反馈 (16)10.3.1 评估结果应用 (16)10.3.2 反馈机制 (16)第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1.1 环境保护理念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

森林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及打造构想

森林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及打造构想

摘要森林旅游度假区对当今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而森林旅游度假区要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本文从森林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森林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及打造构想,以期为相关森林旅游度假区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打造构想中图分类号F592.7;F32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15-0161-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森林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及打造构想岳刚(贵州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当前,我国的旅游行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持,在生态环保工作大力开展的同时,也开始与商业元素结合起来,随后森林旅游度假区开始映入人们的眼帘。

我国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为人们提供远离城市喧嚣的空间,是感悟大自然魅力的理想场所。

森林旅游度假区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养老、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涵盖了餐饮食疗服务、运动健身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温泉疗养等服务,深受大众的喜爱,具有巨大的商机。

森林旅游度假区具有众多自然资源,其中森林树木资源最为丰富,可以提供多种康养服务。

森林旅游度假区满足我国实际发展需求,不仅可以为大众带来娱乐,也有利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最终实现我国长远发展。

1发展森林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郊游以及到大自然中放松身心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理念,使得诸多的自然景观重现生机。

一些农村地区也借此机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同时,近年来国家也开始大力打造森林旅游度假区,显著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因此,发展森林旅游度假区意义深远[1]。

2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及打造构想2.1森林旅游度假区产品的策划2.1.1健康养老。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通过开发旅游度假型旅游产品可以为很多具有高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提供服务,比如老年社区中可以为此类群体提供诸多服务,如可以进行地块的选择来感受农耕生活,也可以建立集中式的老年公寓,提供餐饮、住宿、医疗等综合服务。

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森林旅游的定义与城市、海洋、田园等旅游环境相比较,森林旅游是一种在特定森林地域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狩猎探险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游,是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旅游方式。

•森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

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旅游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

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策划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

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

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旅游策划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

这一点改一下地名就行了•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的生态问题•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我国对旅游策划开发利用还处于无计划状态。

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洞天,就匆忙施工开发。

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

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天景物老化。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策划资源。

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景区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购品•森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森林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加强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树立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思维,加强对生态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用创新提升森林旅游产品5.森林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5.1森林旅游存在的问题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

森林路线建设方案

森林路线建设方案

森林路线建设方案背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与休闲的需求,我们计划在某地建设一条森林路线,提供给游客进行健康的户外活动和亲近自然的机会。

目标1. 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森林路线,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2. 保护自然环境,确保建设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3.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新的旅游收入。

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森林路线建设方案:1. 地点选择:- 选择一个地理位置适宜、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作为建设地点。

- 确保该地点有足够的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可以提供给游客欣赏。

2. 路线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制定一条合理的路线规划,使游客能够欣赏到不同类型的森林景观。

- 路线长度应适中,方便游客完成整个行程。

3. 设施建设:- 在路线上设置必要的设施,如指示牌、休息点和观景台,提供给游客便利和安全保障。

- 设计合理的游客交通流线,避免拥堵和安全隐患。

4. 生态保护:- 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 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游客破坏环境,如设置限制区域和宣传环境保护意识。

5. 宣传推广:- 制定宣传推广计划,吸引更多游客参观该森林路线。

-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展示森林路线的自然美景和旅游体验,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上述方案,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 地点勘察:派遣专业团队前往候选地点进行详细勘察和评估,确定最佳建设地点。

2. 路线规划:根据勘察结果和专业意见,制定详细的路线规划和设计方案。

3. 设施建设: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设施建设和安装工作。

4. 生态保护措施:制定生态保护计划,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和管理。

5. 宣传推广:制定宣传推广计划,并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工作。

风险与挑战在森林路线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以下风险与挑战:1. 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山火等自然灾害可能对路线和设施造成损坏。

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设计方案

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规划总论一、规划目标(一)建立大老岭森林旅游规划区旅游产业体系(二)调整完善规划旅游规划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二、规划区范围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北三峡地区第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北岸,与宜昌市所辖的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接壤。

距宜昌中心城区78公里,距三峡大坝50公里。

南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中国有机茶第一乡”邓村乡毗邻,西与屈原故里相连,北与昭君故乡接壤,是湖北省“一江两山”旅游发展规划的中心和长江三峡与神农架两条黄金旅游线的交汇处,是长江三峡画廊上的一颗明珠。

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北三峡库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投资建设的三峡库区第一个植物多样性保护区。

1992年大老岭被国家林业部纳入首批10家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前身是建立于1956年的大老岭林场,并于2006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公园总面积66.6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0.95公里,南北宽约9.30公里。

三、规划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景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综合协调原则协调景区保护与建设、旅游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均衡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避免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冲突,强调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旅游开发的方向,注重市场预测与旅游产品功能定位,突出景区的自然风光,结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特色,引导开展山水风光、休闲度假、乡村风情等生态旅游活动。

(四)可操作原则旅游开发规划要避免华而不实,脱离实际。

力戒片面追求规模宏大,忽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脱节的弊病。

第二部分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一、旅游资源概况(一)自然环境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南连三峡坝区,西邻秭归,北通兴山,东接晓峰,区位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高山马帮和盐商通川要道,被誉为渝东鄂西“金三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的发展总体思路摘要:为了探讨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宁明县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在分析旅游区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以发挥区域联动作用,挖掘文化内涵及特殊性卖点为发展总体思路,并旅游区性质、旅游形象等进行准确定位,旨在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森林旅游;总体思路;发展定位具备较强环保意识并且期望从旅游活动中学到知识的旅游者不断增加,这使得生态旅游这种有益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1]。

森林资源凭借其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热门区域。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作为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目的地的观赏、休闲等方面的活动[2],笔者认为那么森林生态旅游即是在森林旅游的基础上突出在旅游开发、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生态理念宣传和生态文化教育。

由于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大多数由林场转型而来,面临着经营方式的巨大转变,因此景区旅游规划应当首先明确发展总体思路,准确进行旅游定位,以此指导景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的分析,旨在探讨森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总体思路,为生态旅游景区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案例参考。

一.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概况1982 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自1982年至今的30年间,我国森林公园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分布遍及31个省(区、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不同级别,总数近2800处、总面积超1700万公顷、年接待游客4.6亿多人次的一项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独立事业,在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2006—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森林旅游人数超过 10.66亿人次,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7%,以门票为主的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 690 亿元,创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57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 28%。

有123处森林公园的年游客人数超 50万人次,46 处超 100万人次。

有201 处森林公园年旅游收入超1000 万元,34处超亿元。

国家林业局统计,森林旅游产业使全国2700个乡、12000个村、近2000万农民受益,带动森林公园周边4654个村脱贫,直接吸纳农业人口就业数量近50万个。

2011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4.68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达 376.42亿元,全国森林公园年提供就业岗位64万个,社会综合旅游收入测算超过3000亿元。

中国国家林业局表示,力争到2015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达到3000处,森林旅游人数达到5亿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到600亿元人民币,社会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

规划总面积2000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00处,规划面积1 300万 hm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森林旅游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森林旅游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期,同时也是森林产业面临艰巨转型发展的时期,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转型,实现森林产业现代化。

文章将以宁明县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探索森林生态旅游区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如何明确发展总体思路,进行准确定位。

二.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开发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旅游区位于宁明县中部,距县城约20km。

宁明县属于崇左市管辖,地处桂西南边陲,背靠南宁、崇左两大中心城市,左右连接东兴、凭祥两大边陲重镇,面向越南及东南亚各国,具有沿边、沿河、沿铁、沿高速公路的优势,是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

南友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及南凭322国道穿境而过,距首府南宁180km、距边陲重镇凭祥市38km,交通便利。

宁明县的边贸经济和边境旅游发达,属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区划布局中的桂西经济区,属广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中的德天跨国大瀑布旅游区和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位于广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总体框架的东西黄金旅游带上。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宁明爱店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为本旅游区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

(二)资源条件项目区旅游资源丰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和评价标准,对派阳山林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划分,可分为7个主类,15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46个主要资源单体,包括派阳山、西施浣纱瀑布等丰富的地文景观,原生态植被水源林、桐棉松林、老八角林、桫椤、金花茶等独特的生物景观,以及桐棉种源马尾松改良代种子园、八角种质基因库、马尾松高产脂种子园等林业科普设施。

对项目区旅游资源从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进行定量打分评价,结果旅游区资源总体得分85分,整体上属四级旅游资源。

其中五级景点1个:桐棉松林;四级景点1个:八角林;三级景点12个:派阳山、元宝桃花岛、西施浣纱瀑布、米老牌、金花茶、南街沟溪谷、鸿鸪水库、桐棉种源马尾松改良代种子园、桐棉种源马尾松人工母树林、八角种质基因库、马尾松高产脂种子园、八角鸡等。

项目区以山地森林,溪谷景观为总体特征。

旅游资源呈现出“雄、碧、茂、幽”的特征。

“雄”是指旅游区山体的雄伟浑厚,主峰派阳山山体浑厚险峻,连绵数里;“碧”是指水之碧,由岩缝、洞穴汩汩涌出的淙淙细流汇成道道流水从山涧蜿蜒而下,潭池清澈碧绿;“茂”是指森林茂密,是旅游区的主体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幽”是指溪谷之幽,林间之幽。

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其独特的林业科普资源,使派阳山成为开展观光、度假、科普旅游的理想之地。

三.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的总体思路(一)总体构架——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1.发挥区域联动作用。

旅游区旅游资源质量优良,将其纳入区域旅游资源大系统中更能成就其旅游价值。

从宏观尺度上,通过三大特色性资源(森林植被、溪谷景观和优良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策划,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内容,将旅游区纳入崇左市的区域旅游环境中,显示和强化其森林溪谷和生态环境的特色。

从中观尺度上,旅游区所在的宁明县拥有花山壁画、花山温泉、骆越古寨、蝴蝶谷等多处旅游资源,形成一条贯穿整个县域的黄金旅游线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旅游区则是该黄金旅游线中的重要补充。

因此应加强区域联动,加强区域重要景点的建设力度,加强整体线路的营销和品牌联合打造,通过资源整合、特色品牌塑造以及知名度、影响力提升将宁明县做大做强,以整个区域发展带动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

2.策划以森林溪谷生态观光游览、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森林生态文化体验为主的特色游憩产品。

充分发挥旅游区山林溪谷的特点,策划规模不大但新鲜有趣的森林生态休闲活动,营造别致高雅、富有文化韵味的森林生态休闲活动场所,辅以丰富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商品,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

3.以食、住、娱为主的旅游要素吸引物化开发。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具有森林生态文化特色的“饮食”、“娱乐”、“交通”、“住宿设施”和“商品”在作为旅游要素利用的同时,强化它的特色,使其同时成为很好的旅游吸引物。

(二)文化内涵——人地关系主线的旅游展示和利用文化是灵魂,人地关系文化主线的渗透将使旅游区形成区别于周边景区,尤其是其它休闲度假区的独有特色。

旅游区所在的派阳山林场地始建于1955年,是广西唯一与越南接壤的自治区林业厅直属大型国有林场,总面积149万亩,曾一度为东南亚最大的林场。

后经区、地、县多次划界调整,自1979年4月起隶属自治区林业厅直接管辖至今。

是优质大红八角的中心产区和马尾松优良种源地之一,被列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具有积淀深厚的林业生产文化和森林生态文化。

同时旅游区山、水、林风景优美,森林生态环境优良。

因此,我们可以将旅游区规划以“林业生产文化”、“森林生态文化”为文化主线,进行旅游项目策划、展示和利用,让有可能在休闲游览中了解林场生产、体验林场职工生活,感受森林生态文化,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特殊性卖点(usp)分析以森林溪谷、生态环境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着力打造旅游区旅游目的地形象,并将建设旅游区与国有林场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作为发展旅游区所在林场经济的有效途径。

加强绿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策划绿色产业观光、绿色产品购买与品尝、生态休闲度假等活动。

打造以“回归自然生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地,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休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对旅游区人地关系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与展示,主要旅游利用途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区与区域内外相关景点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组织和品牌的共同打造,二是将森林生态文化内涵注入到休闲游憩产品中,包括森林生态文化环境的营造、森林文化参与性旅游项目的策划等。

四.派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发展定位(一)旅游区性质定位旅游区性质定位为:以旅游区清柔的溪谷景观、秀丽的森林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森林生态休闲”为主题,以打造森林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产品为核心特色,以森林溪谷观光游览、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森林生态文化体验、林业科普教育示范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二)主题形象与功能定位综合对规划区的旅游资源分析对比、旅游形象现状调查等分析,结合新的旅游发展要求,将规划区的旅游形象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其整体旅游形象理念可以定位为:“八角松风林飘香,湖光丽景绿派阳”、“派阳山——山地避暑休闲胜地”。

主体功能为生态游览观光、生态休闲度假;附属功能为生态科普教育。

(三)旅游产品定位1.森林溪谷观光游览产品森林生态观光游、森林溪谷亲水游、康体森林游等。

2.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主要是森林滨水休闲度假游项目。

3.森林生态文化体验产品林场生活体验游、森林户外拓展运动、森林科普考察等。

4.林业科普展示产品林业科普、教学实习基地。

五.总结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在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时应当首先发挥区域联动作用,联合周边景区,共享客源,共同营销;其次要挖掘文化内涵及特殊性卖点,形成自身特色,以此区分于其他类似景区,然后根据自身资源特色进行正确的发展定位,注重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最后应当掌握旅游发展的趋势,分析市场发展方向,注重森林体验类产品、度假类产品和知识型产品的开发策划。

参考文献:[1]苏珊.豪娜,约翰.斯沃布鲁克.国际旅游管理案例分析.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蒋敏元.森林旅游经济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作者简介:覃杰(1982-),男,广西武鸣人,专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刘琳琳(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