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锻炼
尊革
作为父亲,他心里想
。
作为主席,他心里想
。
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他多么想见儿 子最后一面,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要 从大局考虑,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最 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这表现出了 一位伟人宽阔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 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 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 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思考:《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个课题是怎么来的?
课题出自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
的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
出塞
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歌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 清朝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要在战场上为国捐 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 百废待兴,需要稳定和平的环境。但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干涉,直 接威胁到中国的和平安全。为了支援朝鲜, 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 怀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的烈士中,有用胸腔堵枪眼、 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烈火焚身,忍住剧痛, 不动一下的邱少云。这些牺牲的人当中也 有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毛主席接到长子毛岸 英牺牲的电报后的反应。
一个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战场上 牺牲了,会是什么反应?
毛主席有三个儿子,毛岸青五岁那年,流浪街 头时被警察打伤头部后来一直在接受治疗。另外一 个孩子毛岸龙不幸失踪,再无信息。而长子毛岸英 受尽苦难,才回到毛主席身边。而现在,被寄予厚 主席作为一个父亲的悲痛。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 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 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了。
朝鲜族丧葬文化简介 朝鲜族有何丧葬习俗

[键入文字]朝鲜族丧葬文化简介朝鲜族有何丧葬习俗朝鲜族自古以来,将孝道视为万行首,因而在丧礼与祭礼中,比其他礼仪更彻底的体现了崇拜祖先的观念,逐步形成了丧礼,祭礼程序。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
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
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
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
朝鲜族老人亡故,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
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互相二叩首。
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
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
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
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
三天后埋葬。
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
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
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
以后每逢死者的寿辰、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
朝鲜族丧礼包括出现丧事至丧祭仪式结束的一切礼仪,如临终、招魂、收尸、发丧、袭脸、成服、吊丧、葬礼、三虞祭、卒哭祭以及小祥、大祥等。
祭礼只包括忌祭、时祭、俗节祭等。
过去一般停灵三、五天、甚至七天,现在一般停灵两三天。
过去把棺材放入丧舆里,由村里的青壮年抬着出殡。
现在一般不用丧舆,农村以牛车、城市以汽车代之,而且城市里已实行火葬。
过去,墓地多请风水先生选定,现在基本没有此习,只是村里年长者到附近的山上选择适葬的地方,一般多为阳山坡。
丧俗中,有一种叫“饭含”的程序。
饭含,指在入棺之前往死者口中放入米粒。
一般使用出嫁时带来的米。
拿柳木做的勺,分左中右三次,从第一勺起依次叫“百石”、“千石”、“万石”。
然后放进三枚铜币,依次叫“百两”、“千两”、“万两”。
“饭含”完毕后,就用白布条或麻布把尸体绑上几道,装入棺材内。
为了依靠集体力量办理丧事,从前在朝鲜族聚居的乡村,出现过“治丧契”一类的民1。
埋骨朝鲜作文

埋骨朝鲜作文我们的祖国,她有一个辉煌的过去,还有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
她就是朝鲜。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一穷二白”的朝鲜,被誉为“东亚病夫”。
建国后,由于我国的帮助,使朝鲜迅速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
在建国之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好处——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高。
在短短的20年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物质和精神上之巨大转变。
“朝美首脑会谈开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来中国访问是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会面”,如今20年过去了,他与中国政府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和合作交流前景喜人等诸多优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期间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同朝中两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广泛交往做出了巨大努力;每年夏天到访中国、访问北京都会为加强中朝友谊交流、深化两国政府间对话和推进南北经贸往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努力;他还与中方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对双方在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推动中朝关系持续发展、促进两国人民全面友好往来等多方面进行会谈并达成共识。
可以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给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
一、从战争到和平二战结束后,朝鲜与日本结成同盟,并与美国和英国结盟,结成了所谓的朝美同盟。
朝鲜战争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开始与苏联进行外交。
1971年,中国恢复了与朝鲜间全面外交关系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经验和最成功的军事大国。
而朝鲜战争不仅破坏了中美经济发展和战略协作关系进程,而且还给美国造成巨大伤害。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把当时主要使用在战场上用来进攻地面目标,而大量用到军事装备上。
朝鲜战争期间共有104万美军和40万苏联军队进行过战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亡。
由于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会接受朝鲜战争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战争之源(当然是因为有了美国)。
二、美国在背后捅刀子朝鲜从建国之初,得到了我国的很多帮助,在我们建国之初,由于当时美国在背后捅刀子,使朝鲜失去了很多机会。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二、多音字弹dàn(子弹 )tán(弹性 )三、重点词语彭德怀拟定参谋瑞雪锻炼损失眷念奔赴特殊尊重签字革命情不自禁慰问繁忙下意识四、词语解释拟定: 起草制定。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踌躇:犹豫;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
黯然:阴暗的样子;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毛主席看到爱子牺牲的电报后非常悲痛。
毛主席对爱子归葬的抉择过程。
2.你觉得毛主席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凡人、伟人说他是凡人是因为他得知儿子牺牲后和常人一样无比悲痛,有着常人一样的感情;说他是伟人,因为他是一位国家领袖,能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具有常人难以具备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3.“(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是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动作、神态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 课《青山到处埋忠骨》解说知识点教材剖析:《青山到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相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建议分歧,面对这两种决断,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困难、苦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相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沉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建议分歧,面对这两种决断,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困难、苦楚的决定;以后写毛主席强忍沉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到处埋忠骨,何必牺牲疆场还”的批改。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办者。
从1949 年到 1976 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 1922 一 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 年,抗美援朝战争迸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恳求入朝作战,担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 年 11 月 25 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制定模拟虚构拟人比较谋:顾问筹划同谋计策密谋策划瑞:吉祥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破坏损坏损失缺损自私自利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练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依恋怀念眷顾亲眷家属女眷赴:奔赴赴宴上任赴死出生入死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别殊荣悬殊同归殊途殊死格斗尊:尊敬令尊敬爱自尊尊师签:署名署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改革改革撤职革除形近字:泽(滋润)择(选择)拟(比较)似(相像)瑞(吉祥)面(正直)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底稿)殊(特别)珠(珍珠)多音字:鲜: xi ǎn 鲜有禁: jīn 忍不住xi ānjìn新鲜严禁近义词:心爱——喜爱沉痛——伤心依恋——迷恋特别——特别黯然——丧气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反义词:心爱——怨恨分别——聚会紧锁——伸展沉痛——高兴忙碌——轻松不由自主——漠不关心理解词语:【制定】草拟拟订。
忠魂终归,韩国送还中国志愿军遗骸

素材前沿\新闻热读88初中版接上页●媒体评点:当主持人问及12岁的李云龙最想得到是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想多玩几天。
与意大利选手安德烈相比,李云龙虽然胜利了,但他的美好童年,有太多欢乐已经失去。
在李云龙错判自己失败的那一刻,他的举动无不让我们扼腕震痛。
面对挫折与失败,李云龙差点没能站起来。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些太功利化,是不是太模式化,是不是太单一化,是不是太机械化,是不是太过于僵化……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
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快乐生活,快乐做人。
这才是我们素质教育真正想要的。
(风子九天,新浪博客)◎话题拓展:赢与输;得与失;心灵健康;破除中国式神童的魔咒;“中国式教育”的反省;童年缺失引发的思考;失去快乐的“成功”值不值……(资料来源:海外网、网易新闻、新华娱乐等)历史铭记2社会关注度★★★☆☆作文适用度★★★★☆忠魂终归,韩国送还中国志愿军遗骸善待和厚待为国捐躯、长眠境外的烈士,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历史将记住这一天——2014年3月28日中午,韩国政府向中方移交的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
在异国他乡沉睡了60多年后,这些当年戴着大红花满怀豪情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军人终于回家了!这是1954年以来中国首次从韩国手中大规模接收志愿军遗骸。
这些烈士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并散葬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以南,近年来,经韩方发掘、鉴别后集中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的。
按照韩国的传统,墓地一般面向南方,但这里的志愿军墓碑全部面向北方——为了让死者可以面向家乡的方向。
促成此次志愿军遗骸“回家”的关键推动者是韩国总统朴槿惠。
她在2013年6月访华期间表示,愿将中国军人遗骸归还其家属。
“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个母亲的儿子,或者一个孩子的父亲,历史、政治,都不应该阻断他们回家的路。
”此后双方密切合作,最终确定了相关事宜。
28日11时30分,中国政府在沈阳桃仙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了迎接仪式。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

教法学法
【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
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不越代庖,放手让 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 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 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 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2课时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 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 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 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 五〇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 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 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写法借鉴
课文在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上有什么值 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本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 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通 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毛主席既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 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 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 凡的父亲,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过程设计
3、从“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中,感悟主席伟人风采: (1)他多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 体归来安葬!这是人之常情。 (2)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 相见,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 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 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 声有形。 (3)透过这一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 把那一个难眠之夜的情景,具体描写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 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中南海永福堂灯火通明。
这是一座挂着乾隆御书“永福堂”匾额的北京老式四合院,五间北房东西一字排开,当中一间是餐厅,东侧的两间是彭德怀的起居室,西侧的两间为办公室。
东厢房曾作为召开军委办公会议的会议室,西厢房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
由于年久失修,有的门窗已经损坏,廊柱上的油漆开始剥落,整个四合院显得较为破旧。
此时,已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正坐在写字台前,聚精会神地审阅军委总干部部送来的一份电报。
他推开文件夹,摘掉老花眼镜,端起杯子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水,然后起身在办公室的地毯上来回踱步,脑子里琢磨着电报里的内容。
几天前,志愿军总部就安葬毛岸英烈士一事给中央军委发来一份请示,军委总干部部起草了复电,要求志愿军总部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
按理说,在国内安葬毛岸英无可厚非,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以及在朝鲜牺牲的团以上干部遗体,均已运回国内安葬在安东、沈阳等地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因此这样做并无特殊。
彭德怀是一个原则性很强和光明磊落的人。
他看完电报后,觉得把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国内安葬不太妥当,但又觉得事关国家主席,自己不好擅专。
他准备给周恩来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吃罢晚饭,他又坐回办公桌前,严肃得如同一尊神像。
他点上一支烟,缭绕的烟雾漫过了他的发际,使他的心绪难以平静——一场旷日持久的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多少中华儿女啊!他们都安葬在朝鲜的国土上,毛岸英也不应该例外。
毛主席不是亲口说过岸英是志愿军中的一位普通战士嘛!再说作为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象征,作为毛主席本人和中国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毛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
这是一座友谊的桥梁,架设在鸭绿江之上;这是一座感情的丰碑,竖立在中朝人民心中!毛岸英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既有利于教育中国人民,又有利于中朝友谊。
想到这里,主张“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的彭德怀掐灭烟头,戴上花镜,提笔疾书:总理:昨二十四日赖传珠同志拟一封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
以此教育意义甚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
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敬礼彭德怀十二月二十五日周恩来看完彭德怀写来的信,沉思良久,认为老将军说得有道理,毛岸英的尸骨不宜运回国内安葬,更不宜在北京安葬,应该和牺牲了的所有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这也是主席的意思,这样做政治意义更大。
于是,他将彭德怀的信批转给毛泽东阅示。
“主席!”毛泽东的秘书拿着文件夹走进菊香书屋,轻声说,“总干部部给彭总发来一个电报,说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要求将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破格安葬在北京。
彭总从大局考虑,认为这样做不妥。
这是彭总写给总理的报告,总理批给您阅示。
”秘书把文件夹递给毛泽东,接着又说:“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们希望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老彭说得对,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毛泽东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在文件上慨然批示:“同意德怀同志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这就是一代伟人的胸怀!于是周恩来当日在彭德怀的信上作了“尊重你的意见和朝鲜同志的要求,请(传珠)重拟复电”的批示。
刘少奇、邓小平圈阅后也都表示同意。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主张烈士与青山同在。
他早年走出韶山冲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学堂读书时,为表示自己满怀豪情闯天下、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和信心,曾将改写的一首诗夹在他父亲的账簿里,题目叫《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毛岸英生前好友尤金时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
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后来,刘思齐、邵华再次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毛泽东沉默良久,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
”毛泽东没有同意她们的要求。
就这样,毛岸英与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他战斗过的并用鲜血浸染过的朝鲜大地上。
他们与青山同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毛泽东: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在平安南道桧仓郡西北一百五十多米高的山坡上开始兴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九万平方米,一百一十五名党员、十六名团员和三名无名烈士的坟茔准备安葬在一百三十四棵青松下,其中包括毛岸英烈士的忠骨。
桧仓像朝鲜的许多山城一样,坐落在一片较大的山坞里。
城镇不是很大,一条狭窄的街道逶迤穿过城区,道路两旁挤满了参差不齐的低矮建筑。
一九五一年九月,志愿军总部移驻此地,在以后七年的时间里,共建有两处办公地点:一处是志愿军总部洞库指挥所,彭德怀曾在这里运筹帷幄;一处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在城区另建的志愿军总部。
志愿军烈士陵园距志愿军总部约一公里。
陵园的大门朴实无华,上面用中朝两种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进入陵园,首先要通过用条石铺就的二百三十七级台阶(象征着二百三十七万参战志愿军官兵)的陵道,然后是一道飞檐翘角、琉璃瓦顶的陵门,门楣上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背面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各军兵种的军人画像。
走过陵门便是一座碑亭,飞檐斗拱,绿瓦红柱。
亭中丰碑矗立,正面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永垂不朽”字样,背面是抗美援朝战争简介;碑亭雕梁画栋,梁枋的四面是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的画像,栩栩如生。
碑亭后巍然屹立着志愿军战士雕像,通高七点五米,像高三点三米,为红铜塑制。
像基前面有和平鸽,并刻有“和平万岁”四字;左右两侧分别是郭沫若和彭德怀的亲笔题词,字迹浑厚洒脱。
雕像后面是两组反映志愿军战斗和中朝友谊的大型群雕,形态逼真,意义深刻。
墓地翠柏环绕,肃穆凝重。
烈士墓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烈士们头枕青山,面朝祖国(西南的北京方向)。
除三个无名烈士外,每个烈士墓前都竖有一块刻着名字的石碑,每个墓旁都栽有一株英姿挺拔得像烈士本人一样的中国东北黑松。
“志愿军同志,这是我儿子的坟,不能迁走啊!一九五五年春,柳树柔枝钻出了嫩芽,白杨吐出了蕾苞,山坡下边的松林更显得郁郁葱葱。
大榆洞后山上的野草染绿了地皮,满山的金达莱映红了天上的云霞。
一年一度清明节,又到给亲人添坟培土的时候了,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坟头又换上了新土。
那是一个风和日煦的好天气,志愿军首长带着几个战士,准备把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坟墓从大榆洞迁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
还没等他们动手挖土,朴真真手扯着小龙女和许多身着飘拂如仙的朝鲜长裙的阿妈妮就赶到了。
朴真真听说志愿军要迁坟,便像一个英勇无畏的守护神挡在坟前说:“志愿军同志,这是我儿子的坟,不能迁走啊!我老了,就由我孙女小龙女看护这座烈士坟;孙女老了就由她的后代看护,我们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看好这座烈士坟的!”志愿军首长耐心地向她解释:“阿妈妮,这是志愿军烈士墓,我们是奉命来迁移的,把它安葬到志愿军烈士陵园去……”朴真真打断志愿军首长的话,像普通农家妇女一样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地大声哭号:“他是为朝鲜人民牺牲的,他永远地埋在我们朝鲜人民的心中。
他是我的儿子呀,我要看着他、照顾他一辈子,这坟谁也不能迁!”面对朴真真非常坚决的态度,志愿军首长只好实话实说:“阿妈妮,你知道这位志愿军烈士是谁吗?他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啊,毛主席的儿子……”朴真真像被电击了一下僵立着不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忘记了一切,只是泪流满面,嘴唇不停地抽搐。
过了片刻,她面向北京方向,深深地施了一礼,又面向毛岸英的坟头施了一礼。
突然,她抱住志愿军首长的胳膊泣不成声。
这一切都被站在一旁的随军记者杨大群看在眼里,记在笔端。
杨大群只知道这两位烈士是和他同一批入朝的战友,万没想到其中一个他所认识的“刘秘书”原来是毛主席的大儿子。
杨大群像朴真真和在场的所有人一样,惊怔不语了,惟有心潮在起伏跌宕。
他为今天能采访到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新闻而高兴万分,同时又为这篇难得的好新闻因涉及到领袖人物不能公开报道而深感遗憾!在破土移棺时,大榆洞的乡亲们一直留在现场。
朴真真把葫芦里的水洒在棺木上,小龙女一声连一声地喊着“志叔叔”。
她们和大家一起把毛岸英的灵柩抬上车,然后望着越走越远的灵车,就像为远行的亲人送别一样久久伫立不动。
灵车渐行渐远,朴真真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泪如泉涌,又号啕大哭起来。
于是,在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便增添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在墓碑正面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在墓碑的背面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
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
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桧仓人像朴真真一样,对志愿军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地守护着志愿军烈士的陵墓。
二〇〇三年清明节,余夫先生曾采访了土生土长的桧仓人,其中一位年长者讲述了他与志愿军的亲身经历:我从小在这里长大,那时朝鲜非常贫穷,缺吃少穿。
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一大群镇里的孩子到志愿军总部去看演出,饿了就到志愿军食堂吃饭。
志愿军吃饭时十来个人围成一圈,其中一个人读报,其他人边吃边听。
当时志愿军纪律非常严明,毛主席指示志愿军只能用朝鲜的水,不能动用朝鲜的一草一木。
为了救济我们,志愿军每顿都吃稀饭,后来又搞戒烟运动,把节余下来的粮食发给老百姓。
一九五七年,当时我的父亲在矿上工作。
一天下班时父亲因胃病倒在路上,是志愿军战士发现后用担架抬到志愿军医院救治的。
我今年已经六十岁了,本来应该退休了。
但是,现在有我这样经历的老人不多了,我要把志愿军的事迹讲下去,讲给志愿军的后代,也讲给我们的后代,教育他们不能忘记志愿军,让朝中鲜血结成的友谊世代相传。
现在,美帝国主义说还要和我们打一仗,我们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会像当年志愿军一样,帮助我们打败美国鬼子。
请中国同志放心,陵园的七千棵青松可以作证,为了朝中友谊,我们会好好管理好志愿军烈士陵园,只要朝鲜人民在,烈士们的坟墓也同在!毛岸英烈士,志愿军烈士们,安息吧!朝鲜人民没有忘记你们,祖国人民更没有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