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8尺有所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8尺有所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8尺有所短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 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 、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师: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我们看到这句中,有两个丈量单位进行比较,谁跟谁比?

生:尺和寸比。

师:尺和寸有什么关系?生:1 尺=10 寸。师:一尺和一寸比,谁长?生:尺长。

师:那又为什么这里说是尺有所短呢?

学生思考。

师: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谁比啊?生:跟一米比。跟一丈比,就显得短了。师:很好,相信你们也同时明白了寸有所长是怎么回事了。

生:那是把一寸和一厘米、一毫米在比了。

师:对极了。师:明明是尺和寸在比长短,柯岩怎么把这句话送给张国强,她的目的又是什么?生:柯岩想告诉张国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自己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

进,还会……(找课文句子读)

师: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生:我的学习成绩比XX好,但是体育成绩不如他。其他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答。

师:你觉得你可以去学习班上那位同学的长处?

生:写字、朗读、跑步、.....

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太有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引读:让我们一起记住“尺有所短……”)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 、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给好友有哪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 )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岀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边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 )称呼。

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 )正文。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 )结尾。

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 “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

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故事二则: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27*《故事二则》 ——《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老师: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很自信) 学生:这些词语都是关于射箭的词。 老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什么? 学生1:可以看出射箭的本领。 学生2: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 老师:说得真好!那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怎样? 学生1: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技术高超。 学生2: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设得好箭射得非常好。 老师:说得棒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老师:本节课,我们不研究纪昌如何射箭,而是看看他是如何学射箭的。(板书:学射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检查反馈)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老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老师抽到自己) (一学生读,其余学生聚精会神听,给朗读者挑错) 师(点头):读得不错,谁能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来说? (学生思考片刻,同桌讨论交流,举手回答) 学生1、有个叫纪昌的,想学习射箭,就去向一名射箭能手飞卫请教。 学生2、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老师:概括得很精练。那么,你们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学生1:飞卫是个射箭能手。 学生2:纪昌想学射箭。 学生3:纪昌跟飞卫学射箭。 学生4:飞卫是纪昌的师傅。 老师:了解了这么多,了不起。下面继续请同学们朗读后面的四个自然段。 全体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来!我来!” (师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无法抉择,注视第一组一个不爱举手的学生,指名让她读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觉得遗憾) (继续抽学生读剩下的三、四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通顺、流利。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mào mèi shū yuǎn jí dùjì mò 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__ _ fán nǎo kuā jiǎng gào jièbǐ sài 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__ _ 2.给形近字组词 昧________ 赛________ 奖________ 访________ 疏________ 味________ 寨________ 桨________ 仿________ 蔬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孩子________的孩子________的心态 ________的面容________的眼神________的成绩 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受益匪浅(fēi fěi) ________ 患者(huàn chuàn) ________ 和睦(huó hé) ________年逾古稀(yú yū) ________ 5.查字典填空。 (1)“猜”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按意思写词语。 ①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________ ②彼此很好地相处。________ ③形容孤单,没有伴侣。________ ④指年龄已经超过了70岁。________ ⑤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________ 7.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和________相处________难与共受________匪浅 年________古稀形单________只传________快乐 8.依据课文理解词语。 红眼病:________。 碰钉子:________。 摔跟头:________。 9.填同音字 nǎo:头________ 烦________ 大________ 苦________ yú:________快________树________是年________古稀 mò:寂________ 沙________ ________名奇妙________ ________无闻10.我能按音序排列下列字。 睦析患匪逾 11.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你说得很对,获奖应该是件让大家都高兴的事,现在怎么竞会变得这样令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教案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 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2. 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8课《尺有所 短寸有所长》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6分) 1. (8分)填同音字 nǎo:头________ 烦________ 大________ 苦________ yú:________快 ________树 ________是年________古稀 mò:寂 ________ 沙________ ________名奇妙 ________ ________无闻 2. (10分)根据课文内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填空。 课文由________封信组成,一封是________的信,他认为同学们________他获奖,因而________他,感到________,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________。一封是柯岩的________,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________,分析了________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 有________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________,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明白“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 (4分)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红________绿风________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洋洋 年________古________ 受________ ________浅 ________ ________与共 ________武________威东________西________ 4. (5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心态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彭爱媛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师:森林里,一群鸟儿正在争论,争论什么呢?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同学们,听了它们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呢? (指名回答)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看它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齐读课题。)谁来说一说对这句成语的理解?(指名回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作“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师: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会对这个成语有更深的感受。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柯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指名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探究内容 1 ?自由的小声地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再齐读。 3、理解词语:红眼病碰钉子摔跟头

先指名回答,再看屏幕齐读。 4、指名回答: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5、师小结: 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 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 三、研讨课文 (一)、说烦恼和原因 1、能在课文中找到张国强的烦恼吗?(指名)我在班里原来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得了奖,县报、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有的还不理我了。 可过去热闹惯了,现在进进出出……我感到寂寞。师:是啊,一个人进进出出好寂寞啊。 2.张国强在这封信中向柯岩老师倾诉了烦恼,还倾诉了原因,他认为疏远的原因是什么? (张国强同学认为同学因为他获奖而嫉妒他。)(1)师:对,你把这个词语读对了,你能再把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还想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你把这个词语读错了,跟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谁还想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2)嫉妒j id U:对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3.张国强的烦恼和原因我们都找到了,那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张国强是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理解“冒昧”。 师小结:对啊,这是张国强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所以他用上了“冒昧” 这个词语,那么我们再什么时候能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比如说你第一次打电话,就可以可以用冒昧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 (第一次请别人帮忙,第一次问路……) 师:你已经会用“冒昧”这个词语了。 (二)、找原因,说道理 1.过渡:读了张国强的信,我们知道了张国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柯岩老师在回信中却为张国强的心态而感到担忧。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二封信,找找柯岩老师是怎么解决张国强的烦恼的。你可以把找到的句子用笔划一划。 2. 交流: (1)“你说是因为同学嫉妒你。不排除个别人是这样……咱们还是从自己找原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步训练(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109分) 1. (4分)写出近、反义词。 长处——________——________ 温和——________——________ 2. (10分)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其中一个说句话 尺有________ 寸有________ 出出________ ________搭背 和睦________ 患难________ 受________匪________ 形________影________ 3. (12分)辨字组词 冈________ 诡________ 妒________ 岗________ 桅________ 炉________ 踉________ 咆________ 诸________ 粮________ 泡________ 渚________ 4. (6分)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huàyàn zi yuān y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úyáxiǎo xīfàn 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分)看拼音写词语。 tuī jiàn kè tīng zào rèjiàn k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7分)根据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填空。 你使我想起了自己。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听到了一些夸奖,就觉得自己比谁都强。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________”的故事,也说过“________”的话,当时我是不完全懂得的。表年时代因为写出了一点作品,也曾飘飘然过。那时候妈妈还在,虽已身患重病,还是________我:不要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呀!可惜那时候年少气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断________……又在生活中亲眼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这些话的深意。我学着发现________,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________。我还做得不是很好,但已经________,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乐趣无穷了。这也是我虽已年逾古稀,身患重病,却至今仍能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7. (4分)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chǔshān diào huáng hūn chǎo r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分)读课文《登上企鹅岛》,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黑色和白色相互隔开。________ ②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________ 9. (8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疏________远shū sū嫉妒________ dù hù寂寞________ mù mò 告诫________ jiè jì患________者huàn chuàn和________睦huó hé 受益匪________浅fèi fěi年逾________古稀yú yù 10. (6分)在句子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①我________腼腆________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的确是我写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堂实录)【新版】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指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生(齐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发现了吗?这是一个八字成语,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1:尺虽然比寸长,但它也有短的时候,寸虽然比尺短,但它却有长的时候。 生2:尺和寸比是长的,但它和丈比就短了,寸和尺比是短的,但它和分比就是长的了。 生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师:一个比一个理解得深刻,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3:一开始我也觉得很迷惑,后来查了字典就明白了。 师:看来查字典的确是自学的好方法。我们再来读读,记住它。 生(齐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会对这个成语有更深的感受。 【四年级的学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成语应该是不陌生的,直接从课题导入,既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为深入学文作了铺垫,同时从学生中来,强调了查字典这一有效的学习方法。】片断二 师:获奖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儿,但张国强却因此变得孤单寂寞了,万分苦恼的他于是写信向柯岩老师求教。那么柯岩老师是怎样分析原

因的呢?他到底给张国强开了一张怎样的疗方?让我们静下来心来默读第二封信,把柯岩老师的观点划出来。 (生默读,师巡视。) (交流) 生1:“你的信使我很难过,不是为你的处境,而是为你的心态。”柯岩老师认为是张国强的心态出了问题。 (板:心态) 生2:“既然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突然都变成了‘红眼病’患者,那么,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毛病呢?”柯岩老师让张国强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板:从自身找原因) 生3:“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课件出示) 师:这个句子确实很难读,发现了吗,这里有个分号,所以这是一个长句子。谁还想试试? 孩子们都颇有挑战精神,一时间小手如林,但都读到“形单影只”又卡住了。 师:这儿还藏了个新的成语“形单影只”。确实不好读,咱们开列火车记住它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导学案(胡梦玲)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四(4)班课题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主备教师胡梦玲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 25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1、认识7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 方法 2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3 能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法运用默读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老师谈话导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什么意思呢,请 同学们自由说一说。 学生举手发言 激趣导入新 课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一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1、自读生字 2、哪些字需要提醒注意? 字音:“匪”读三声 3、说一说预习中明白了哪些四字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 5、预习中你发现本课在形式上与前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之 处?(书信) 书信是人们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本文是谁写给谁的一封 信?(板书:张国强柯岩) 6、简介柯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 小组比赛读书,了解课 文的大致内容 使学生初步 了解课文内 容,了解作 者。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二自读阅读提示,看看我们要需要完成哪些问题? 1、汇报,教师:(出示要求) 1)、想想信中主要讲了什么问题 2)、自己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3)、注意书信的格式,学习书信的写法。 学生: 2、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1)提出问题 (2)生谈看法 (3)引导:柯岩老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又是怎样 帮助张国强一步一步分析的?抓住“摔跟头、碰钉子”等 词理解体会 学校分小组交流汇报,想想 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 怎么看待柯岩老师分析问 题的。 学生正确的 面对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8尺有所短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 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 、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师: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我们看到这句中,有两个丈量单位进行比较,谁跟谁比? 生:尺和寸比。 师:尺和寸有什么关系?生:1 尺=10 寸。师:一尺和一寸比,谁长?生:尺长。 师:那又为什么这里说是尺有所短呢?

学生思考。 师: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谁比啊?生:跟一米比。跟一丈比,就显得短了。师:很好,相信你们也同时明白了寸有所长是怎么回事了。 生:那是把一寸和一厘米、一毫米在比了。 师:对极了。师:明明是尺和寸在比长短,柯岩怎么把这句话送给张国强,她的目的又是什么?生:柯岩想告诉张国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自己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 进,还会……(找课文句子读) 师: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生:我的学习成绩比XX好,但是体育成绩不如他。其他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答。 师:你觉得你可以去学习班上那位同学的长处? 生:写字、朗读、跑步、..... 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太有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引读:让我们一起记住“尺有所短……”)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 、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给好友有哪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 )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岀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边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 )称呼。 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 )正文。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 )结尾。

第28课_寓言两则_四年级下册

【表一词语:要求能够拼读+写出拼音,注意要求是“写出拼音”】 妻子:[ qīzǐ] 妻子和儿女。 妻子:[ qīzi ]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虱子[ shīzi ] 蔡桓公[ cài huán gōng ] 理睬[ lǐcǎi ] :对别人言行给以注意并表示态度。 敷烫[ fūtàng ] 药剂[ yào jì] 【表二词语:要求能够拼读+写出拼音+学会写字词】 纪昌学射[ jìchāng xuéshè] 妻子[ qīzi ] 针刺[ zhēn cì] 绑住[ bǎng zhù] 捆绑[ kǔn bǎng ] 扁鹊[ biǎn què] 蔡桓公[ cài huán gōng ] 理睬[ lǐcǎi ] 肠胃[ cháng wèi ] 敷烫[ fūtàng ] 烫手[ tàng shǒu ] 药剂[ yào jì] 汤药[ tāng yào ] 【读读写写词语:要求能够拼读+写出拼音+学会写字词】 妻子[ qīzi ] 拜见[ bài jiàn ] 理睬[ lǐcǎi ] 肠胃[ cháng wèi ] 汤药[ tāng yào ] 医治[ yīzhì] 纪昌学射[ jìchāng xuéshè] 百发百中[ bǎi fābǎi zhòng ] 扁鹊治病[ biǎn quèzhìbìng ] 无能为力[ wúnéng wéi lì] 【笔记】 1.《纪昌学射》这一课的类型是(寓言),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学会任何一种技巧,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笔记】 2.《纪昌学射》这一课告诉我们,要学好任何一门技巧,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有决心)、(恒心)和(毅力)。 3.问:“为什么飞卫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是先学射箭呢?”答:“为了先(打好基本功)。” 4.《扁鹊治病》一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一课的类型是(寓言)。 5.《扁鹊治病》一课中,为什么蔡桓公不要扁鹊治病,而扁鹊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帮蔡桓公治病呢?答:扁鹊(医德高尚)。 【备注:】 ①防微杜渐[ fáng wēi dùjiàn ] :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②不堪设想[ bùkān shèxiǎng ] :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温州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同步练习B卷

温州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步练习B卷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6分) 1. (8分) (2019五下·吴忠期中)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鸟瞰________(kàn gǎn )战车千乘________(chèng shéng) 曝________(pùbào)晒裸露________(lòu lù) 牲畜________(xùchù)一模________(múmó)一样 掺和________(he huo)倔强________(qiáng jiàng) 2. (10分)根据读音写汉字,组成词语。 cōnɡ:________忙________明________慧 hū:________然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视 3. (4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饭一________树桩 一________气一________王子 4. (5分)查字典填空。 (1)“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5. (8分)我知道:歇后语 ①拔苗助长——________ ②仇人相见——________ ③芝麻开花——________

6. (1分)细读课文深感悟。 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目中,园子是欢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拍一拍手,________,叫一两声,________。 是自由自在的:倭瓜________。 黄瓜________,蝴蝶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0分) 7. (7分)阅读课文《谁住顶楼》片段,回答问题。 小马自告奋勇地说:“我住顶楼,我爱跑,身体好。” “不行,不行。你脚步太重,会影响大家休息的。还是让我住顶楼吧。我脚步轻,连蹦带跳就上去了。”小兔说。 “不行,不行。你后腿长,前腿短,上楼容易下楼难,会摔跟头的。”小狗说:“我住顶楼吧。我走路又轻又快,没有响声。” “不行,不行!你住顶楼,谁为大家守门看家?你应该住一楼。” 大家同意了。小猴住在顶楼,他从窗户上垂下一根绳子,哧溜哧溜上上下下可快了。他还顺便把信件、报纸捎给各家各户。 想一想,最后是________住顶楼,因为________脚步太重,会影响大家休息,________上楼容易下楼难,会摔跤,________必须为大家看家。 8. (23分)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第28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粤教版

第四单元电与电路 第28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重点:知道开关的作用,开关应该如何连接。 难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设计: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探究——交流汇报——分析小结 方法:观察比较,讨论发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什么样的? 二、观察手电筒。 1、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

4、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手电筒构造的观察,让学生发现控制灯泡亮灭的关键在于“开关”的设计,以此为契机,在简单电路中设计制作一个装置——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 三、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进行扣押式开关的组装活动,把回形针扯开,用图钉把一头固定,做成一个回形针开关。 3、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4、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四、红灯、绿灯和黄灯。 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小组讨论制作。 五、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四年级上册28-29课要点及练习

28——29课课堂要点及练习 28《球王贝利》 本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的球王贝利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想方设法刻苦练球,他的天赋和真诚赢得了教练的帮助,最终成长为“球王”的故事,从而证实了“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道理。 1、在叙事的过程中体现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可以直接用语言揭示,也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通过读者对语句的理解。本文通过描写贝利小时候买不起球,体现了他家境贫穷;而描写贝利踢塑料盒,踢汽水瓶……体现了他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自己的爱好,接着对贝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儿了及参加训练的描写,更体现了他不但球感好,而且肯吃苦,所以最后取得了成功。这个成功的过程正体现了文章的中心——“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个中心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而是蕴涵在叙事的过程中,所以读者通过读文才能总结、感悟出来。 2、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1教练看出小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3出于对这样的人才的爱护。 教练之所以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是因为:1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使教练深受感动(体现小贝利是个知恩图报的孩子)。2教练认为他是一个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 多音字:率、传 小练习 一、(易错题)多音字组词。 Xīng() shuài() 兴率 xìng() lǜ() xua() chēng( ) 血称 chang( ) xiě() chan( ) 二、把下面加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2、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池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 三、句子万花筒。 1、他能准确地把球踢到远处随意摆放的水桶里。(改为“被”字句) 2、教练被男孩儿的真诚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四、课内阅读。 就在他快把坑挖好的时候,教练从别墅里走出来,问小男孩儿在干什么。小男孩儿抬起满是汗水的脸,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就让我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坑吧。” 教练被小男孩儿的真诚感动了□他把小男孩儿从树坑里拉上来□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停了一下□他继续说□□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1、请在选文中的方框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教练对小男孩儿送给他的礼物满意吗?为什么? 3、教练为什么说他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29《黄继光》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舍生堵枪眼,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时感受到他英勇顽强、毫不畏惧、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 由于上级下达新的战斗任务并且有个火力点久攻不下,才有后来的黄继光主动请战;由于黄继光立下了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才有后来的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为;由于黄继光舍生忘死,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才很快占领了597.9高地,夺去了战斗的胜利。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0”的突破》同步练习.doc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0”的突破》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1 . 按拼音写汉字 shén sè zhuāng yán qū rú 2 . 多音字组词 圈quān juàn 中zhōng zhòng 3 . 我是拼音小能手 挑战 比赛 激烈 4 . 写出近义词 激烈—挑战—超过— 5 . 写出反义词 强手—镇定—伟大— 6 . 形近字组词 扳板 环坏 7 . 解释下列词语 ①镇定②激动 8 . 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仿佛②示弱 9 .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打靶夺魁决战 10 .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众多的世界名将都参加了这次比赛。②许海峰为祖国争了光。 11 . 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许海峰拿到奖牌。②许海峰争得第一名。 12 .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胜券迎风怦然 13 .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许海峰夺得了一枚金牌。②许海峰前三枪打得不错。 14 . 读课文《“0”的突破》,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指取胜的可靠性。 ②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 15 . 查字典 “憋”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组词 16 . 根据课文《“0”的突破》内容填空 一个个红色的“10”字在记分表上……许海峰出色地了水平。 17 . 扩句 ①名将参加比赛。②前三枪打得不错。 18 . 缩句 ①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②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了。 19 . 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不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吗?②在许海峰的挑战面前,他们哪肯示弱? 20 . 阅读课文《“0”的突破》,回答 许海峰在国家集训队中是怎样进行艰苦训练的? 21 . 阅读课文《“0”的突破》选段,回答 这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pái),实现了“0”的突破,许海峰为祖国争了光。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徐(xú)徐地升上了体育馆的上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颁(bān)发了金牌,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反复朗读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亿万中华儿女的激动与兴奋? 22 . 读课文《“0”的突破》,说说“‘零’的突破”指的是什么? 23 . 读课文《“0”的突破》回答 许海峰取得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单元 专题 课型精读课文 任课 教师 课时1课时总课时课题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课文重点书信的格式,写法。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学习书信的格式写一封信。 教学重点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难点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 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 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 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 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 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 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预习反馈,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二次备课 由于学生准 确地认识自 己的不足, 反省自己的 生活和行为 是有一定困 难的,所以 我在教学 时,根据儿

教学过程 3、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精讲点拨,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 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 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 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 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 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 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 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童的认知归 路,以学生 的探究为切 入点,以生 动活泼的形 式引导学生 探究,认识 自己的不 足,并由此 找到榜样, 学习他人, 改正不足, 完善自我, 不断进步, 为培养学生 积极上进的 生活态度奠 定基础。同 时也对尺有 所短,寸有 所长的道理 能够有所感 悟,真正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内容全解

1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在像从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 “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电脑、太空育种是发明,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是发现。 3 “千里眼”“顺风耳”在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 “忽如……”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惊喜。 5 、20世纪的科学发现和发明:X射线,空调,洗衣机,磁悬浮列车,霓虹,维生素,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彩色胶片,冰箱,电视,青霉素,石英钟,拉链,圆珠笔,激光,杂交水稻,因特网,移动电话。 6 第30课按照空间转换顺序介绍的。 7 “点睛之笔”指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说它是点睛之笔。 8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 9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特殊乘客”指经过航天旅游的植物的种子。 10 种子产生变化的原因:一、来自大自然的,即宇宙射线辐射与微重力,高真空环境,使内部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二、来自科学力量的,即科学的选育,使良好性状逐渐稳定。 11 “用武之地”运用拟人修辞,“魔法师”指科学家。 12 设问修辞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 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共写了三件事:一大伯说中华不振,疑惑不解,二租界见闻,三立下宏志。 14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文中其他同学为满足自己生活需要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联系起来。 15你为什么而读书?答:(1)我要努力读书报答父母(2)我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读书(3)我为建设祖国读书...... 16 周恩来立下宏志原因:他目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欺凌,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因此,立下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