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PPT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工资=价值:不赚不赔 工资>价值:亏本 工资<价值:价值增值(资本家) 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劳动: 1)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2)剩余劳动,无偿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 本家与雇佣工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资本——不可变资本 价值转移:生产资料价值→产品价值 2)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价值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工资)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源泉。这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 的,也不是由不可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 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 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具有 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质,由此,资本主义所有 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 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4.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商会 生产力低下 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氏族所有、 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无阶级、无剥削、无私 有制 奴隶社会 生产力有较大发展: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城乡分离、体 脑分工出现 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奴隶 劳动被残酷剥削 封建社会 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被剥削(地租)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家占有劳动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 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1、劳动 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产品价值=原料+生产成本+劳动 价值=产品价值-不变成本=劳动 利润=价值增值-工资支出=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ppt课件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ppt课件
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3 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
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
创立奠定了基础。
2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
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 商品经济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数
使用价值 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 差别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社会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生产力水 平提高
氏族间交换 剩余产品
产品被私 人占有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 奴隶社会
• 首个阶级剥削社会 • 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 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
作劳动,首次出现城乡分离和体脑分工
奴隶主贪 欲增大
对奴隶进行野 蛮奴役和残酷 剥削
对自由农民和小 手工业者不断增 加兵役苛捐

的 条 件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 者的私事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人劳动
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产生商品拜物教的必然性
1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
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 只有采取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 出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演示课件
13
一般 商品 生产 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 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劳动结束后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14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 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者 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 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 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
使原有价值 增殖,,产 生 剩余价值
22
例题 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40元
8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100元 120元 辅料2套 20元
160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8小时,创造新价值80
价值 200元
动 商品价值20元0元 =120C +40V +40M 23
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 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 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 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 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 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马克思:《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劳动产品全为奴隶主占有。
奴隶社会 青铜器广泛使用
10
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 农民以地租形式遭受剥削。
封建社会 铁器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PPT
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 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
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 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率0
0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 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 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
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 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 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 练。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关系
关键在于:社会 对必要的学习训 练时间的承认。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 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 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马克思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类别
商品 数量 (个)
耗费 时间 (小时)
总价值 ( 万元)
生产 率(个 /小时)
单位 时间 价值
单位 商品 价值
部门 1000 100 10000 10 100 10
劳动
生产 200 100 1000 20 100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 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正确把 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 律。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PPT课件

道格拉斯·斯坦普 弗兰克的幕僚长和亲信, 曾经有酗酒问题。发现彼 得·罗素与瑞秋发生性关 系,道格将其牵扯进安德 伍德的政治行动中。
佐伊·巴恩斯 《华盛顿先驱报》记者,后 因与老板产生矛盾而转职到 "头条网"(Slugline)。在与安 德伍德初次见面后迅速与其 建立了互相利用的关系,二 人发生性关系,同时安德伍 德为她提供内幕新闻素材以 打击政治对手。
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 有代表资产阶级执政掌权、对政府施加政治影响,控制议会、指定方针政策、操纵选举、控制 群众和舆论宣传。
从政制度的类型上看,大致分为两党制和多党制等形式。
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与局限性
• 进步作用:
•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
• 局限性:
• (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资本主义的
民主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 (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 (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民主党 而民主党相对较温和,它更强调福利、环保等。
共和党
不过这都是相对的,两党都有强硬派、中间派、温和派。 两党虽然纲领不同,
但在保证美国的利益上态度却是一致的。民主党虽较温和,但有时比共和党更
厉害。比如,民主党常常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共和党虽崇尚武力,但
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得到很多好处,因此有时对中国还是比较温和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PPT课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PPT课件

商 品 是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 是劳动产品 不一定用于交 换 人类永恒范畴
自然物品 不是劳动产品 不一定用于交 换 (特殊除外) 永恒范畴


用于交换 历史范畴
有用性(有使用价值)
联 系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 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一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出了能被人们所利 用的具体形态,即商品的使用价 值。 另一方面,抽象的劳动又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成了商品 具有价值的原因。
辩析三: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辨析 正确。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对错 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 品,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辩析四: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错误。A、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 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 B、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用于交换,不是商 所以,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如 农民留作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等; C、有些劳动产品,即便在生产时花费了大量 劳动,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 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小组成员: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⑴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有形商品:产品呈现在市场上的具体 形态,满足消费者某一需求和特定的 形式 无形商品:软件、电影、音乐等 可以数字化的商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专题四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马原课件

专题四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马原课件
属性。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
力的耗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II)
•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 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
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杀戮,总之,
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 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 致富手段,……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 东西。
马克思
2.资本原始积累及其本质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 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产生在矿业、航海业、建筑业等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
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的占统 治地位的、决定的性质。
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马克思:《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93--996页。
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内容提要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 劳动价值论的地位 • 价值概念的科学性 • 商品的价值量 • 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I)
•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私有制;雇佣劳动 •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般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也消失 ; 商品 布 使用价值消失,价值转移到衣服.上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 • 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价值增殖,货币也就变为了资本,新增的价
值就是剩余价值。 • 为什么以资本为研究对象?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社必会要必劳要动劳时动间时决间定的。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亏损

正常补偿

多盈利 甲
12
10
8 10 小

小 小时
2、商品这种经济现象所蕴含的矛盾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体现。把握了 商品自身蕴含的矛盾就把握了资本社会中一切的矛盾。
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特殊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结果是商品,不过是孕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 因此, 我们要回到我们的出发点商品上来, 并且同它一道进入流通领域。 不过,我 们要在下一册中考察的不再是简单商品流通,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划分意义: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自动化条件下的价值源泉:
1、自动化机器仍是机器,是不变资本。 2、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 3、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 4、率先使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是超额价值。

时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资 料:商品拜物教
• 概念:拜物教比喻对某种事物的迷信和崇拜。 • 商品拜物教指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
的物化,个人被抽象的物(资本、货币)所统治 • 产生根源: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是物,具有价值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物的人格化。 • 商品体现人与人的关系(价值),通过物(使用价值)
生产资料
预 价值(24元)


劳动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值
(24元)


值 劳动力
价值 (3元)
抽象 创造新价值(3元) 劳动
过 程
( 27元)
( 27元)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详解
设:生产2件产品需生产资料价值24×2元,劳动力价
值3元, 劳动6小时。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商品不仅是厘清资本主义经济的钥匙, 而且是理解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的 资本主义总体历史的钥匙。
(二)商品的两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
——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 产力范畴),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 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 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 普通商品的特点。
• 1、劳动力价值包括的三个部 分:
• ⑴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 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⑵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 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⑶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 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殊性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供 求价 格
市场价格
供 求 价格
价值 供=求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 一般作用:
3、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 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生 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 不相同的劳动。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价值规律产生的一些消极后果
•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 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第三,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 费。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一方面,由于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并 拥有自己的生产结果,故其生产具有私人的性质——它被称为 私人劳动;
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
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 个新时代。
• 货币”之 “转化”为 “资本”,是以 “劳动”转化为“雇佣劳 动”为前提的———只有在 “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中, “货币”才是 “资本”,同时 “劳动”也才是“雇佣劳动”。
(4)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为马克思其它一系列经济理论奠定了基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价值量 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劳动时间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三)价值量
2、影响价值量的因素 ①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正比 ② 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③ 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关系-----成正比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2.劳动产品为资本家所有
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
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商品生产过程(价值形成过程)详解
设:生产1件产品需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 劳动3小时。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资本
依生据资产本资在料剩余价值生产劳中动的作力用不同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 转移 ,价
值量没有变化k
可变资本
使 原 有 价 值 增殖,, 产生 剩余价值
区分的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剩余价值是由可变 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 的唯一源泉。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 赖的,因而,其生产又具有社会的性质——它被称为社会劳动 。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
品 经 济 产 生
社会 分工
社会总劳动 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交矛 换 成盾 功
条 私有 劳动是生产
•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 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
• 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
• 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 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关系 范畴),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个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 系
• 二者是商品的两因素或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体。 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二者统一,作为商品商 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1只绵羊=20尺布”,则20尺布就是1只绵羊 的交换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4)商品的二因素理解: 从现象形态看,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从本 质内涵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进行,(还受其他
因素影响)。
从短暂和个别现象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从整个社会看, 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它是价格、 竞争、 供求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1、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3、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商品 (一)为什么从商品谈起? 1、符合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现实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 生的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 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 从分析商品开始。
体现----人格的物化。 • 商品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不是人与
物的关系,但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把人与人的关系 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被商品(物)所掩盖。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一)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价值决定规律: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2)商品交换规律: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统一性,二者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 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