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_陈国怀

合集下载

河南省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河南省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河南省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赵嘉咏;张白帆;穆玉姣;苏佳;黄学勇;夏胜利;谢志强;许汴利【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 mL,双相血培养瓶37℃培养4~7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XbaI/ BlnI双酶切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从29例病人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其经XbaI与BlnI限制性双酶切和PFGE电泳后带型完全一致(PTYA1);药敏测试结果显示2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一致.结论病原学诊断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间可能存在高度的聚集性与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进一步的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撑.【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16(032)012【总页数】4页(P1122-1125)【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药敏测试;PFGE【作者】赵嘉咏;张白帆;穆玉姣;苏佳;黄学勇;夏胜利;谢志强;许汴利【作者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45001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45001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中国药典》2015年版沙门菌检查用培养基的质量探讨(可编辑)

《中国药典》2015年版沙门菌检查用培养基的质量探讨(可编辑)

《中国药典》2015年版沙门菌检查用培养基的质量探讨《中国药典》2015年版沙门菌检查用培养基的质量探讨钱文静, 杨戈, 朱晓?, 刘卓群, 周爽(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南京210008)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企业生产的培养基用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沙门菌检查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理化属性、适用性检查、生化试验、活菌检出四个方面对五个生产企业生产的培养基与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进行比对试验。

结果:五个生产企业的相关培养基质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沙门菌检查的要求,实验室自行配制的RV和XLD等培养基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够理想。

结论:研究结果可用于沙门菌检查用培养基质量控制依据。

关键词沙门菌检查;培养基;质量研究中图分类号:R9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Quality Discussion Of Culture Mediums For Salmonella Examination In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Qian WenJing, Yang Ge, Zhu XiaoYue, Liu ZhuoQun, Zhou Shuang Jiangsu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Nanjing 210008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culture mediumsproduced by different enterprises for salmonella examination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 Methods: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pplicability inspection, biochemical tests and sampl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quality of culture mediums produced by five enterprises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almonella examination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 the samples prepared in the laboratory such as RV, XLD were not good enough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Conclusion: The comparison results can be used as quality basis of culture mediums forsalmonella examination.Key words: salmonella examination;culture mediums; quality research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而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的结果。

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分析

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分析

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分析赵德军,张碧霞,张彤,曹雁,毛跃,杨围【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生素;药物灵敏实验[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形,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高甲型副伤寒防治水平。

方式:对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分离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回忆性分析。

结果: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检出耐药菌株101株%),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

耐2种~4种抗生素有68株%),耐5种及5种以上抗生素有24株%)。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灵敏率均为100%。

结论:2年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医生在药敏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域医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首选药物。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生素;药物灵敏实验伤寒发病率在我国占有相当比例。

据文献报导[1],估量全世界伤寒感染者约有2 000万以上。

我国要紧以甲型副伤寒为主,为了解本地域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形,对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分离的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回忆性分析,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式标本来源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类标本中所分离的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仪器与试剂药敏纸片和微量生化管均购自浙江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

药敏纸片别离为:阿莫西林(AMC)、阿莫西林/棒酸(AMC)、哌拉西林(PI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替卡西林(TIC)、替卡西林/棒酸(TCC)、头孢噻吩(CFT)、头孢西丁(CXT)、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头孢呋辛(CXM)、美罗培南(MERO)、亚胺培南(IMI)、复方新诺明(TSU)、妥布霉素(TOB)、阿米卡星(AKN)、庆大霉素(GEN)、奈替米星(NET)、环丙沙星(CIP)。

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多重荧光PCR方法的评估及临床应用

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多重荧光PCR方法的评估及临床应用

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多重荧光PCR方法的评估及临床应用马淑贞;石晓路;林一曼;邱亚群;李迎慧;扈庆华【摘要】目的建立和评估多重荧光PCR方法快速鉴定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血培养样品的检测。

方法收集留取医院的可疑伤寒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进行分离鉴定,分析比较双盲实验结果,评价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检测性能指标。

结果共检测临床样本538例,多重荧光PCR法检出阳性218例,比传统培养法多检出6例;阴性320例,与传统培养法一致。

以传统检测方法为金标准,多重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

结论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早期快速分型诊断,提升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监测能力。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evaluate a rapid multiplex real-time PCR(m-rt-PCR) assa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 typhi, S. paratyphi A, S. paratyphi B and S. paratyphi C. The method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rapid diagnosis of clinical blood samples. Methods Suspected blood cultures were collect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ct S. Typhi, S. Paratyphi A, B and C by m-rt-PCR assay and standard culture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m-rt-PCR assay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methods using a 2×2 table to estimate indices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Results 538 unknown clinical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culture, 212 were culture positive. Multiplex real-time PCR detected 218 positive samples. In comparison with culture method,clinical validation showed 100%sensitivity and 98.2%specificity. Conclusion The real-time PCR assay was simple, rapid, sensitive and specific. It couldbe applied to the rapid diagnosis of S. paratyphi A, S. paratyphi B, S. paratyphi C and S typhi. The established assay should increase the speedof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yphoid fever causing organisms in a diagnostic setting.【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22【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多重荧光PCR;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作者】马淑贞;石晓路;林一曼;邱亚群;李迎慧;扈庆华【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 518116;深圳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广东深圳 518055;深圳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广东深圳 518055;深圳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广东深圳 518055;深圳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广东深圳 518055;深圳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广东深圳 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目前伤寒、副伤寒的实验室诊断仍为传统的血液培养方法及肥达氏反应[1-4],因传统的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5~7d),更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培养率较低,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目的。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监测分析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监测分析
素 和 中效 胰 岛素 D D D C逐 年 增 高 。 中性 胰 岛 素 常 用 品 种 有 常 规 胰 岛 素 、 和 灵 R、 规 优 泌 林 R, 要 为 控 制 餐 后 血 糖 , 诺 常 主 起
[ 3] 卓勤 俭. 阿卡 波糖 致急 性 肝损 害 1例 [ ] 中 国糖尿 病 杂志 , J.
维oz/ZF b 2 0 V 13 3o 2 u n x dc /7 , e . 0 8, o. 0,1. a J /, a
溶系统活性 , 在我院使用广泛。5年来 D D D C排 序 中居廉价前 效时间慢 , 药物达峰慢。中效胰 岛素 品种有诺和灵 N、 中效优
餐后血糖 , 使峰值低平 , 波动减小和降低血 浆胰 岛素浓 度的作 用, 适用于有心血管高危 因素的 2型糖尿病患者 , 以及 对单独 应用磺酰脲类或双胍类药血糖 控制不理想者 , 但不用 于 l 8岁 以下青少年 , 因有 可能导致急性肝损害 J 。 3 24 噻唑烷二酮类 口服降血糖药销 售金额逐年增 加 , .. 特别 是 20 0 6年用量大增 , 代表药为吡格列酮和罗格列 酮, 该类 药不 者, 以及仅在早 晚餐前注射而午餐 前不注射 , 午餐前 后血糖 但 仍达标者 。门冬胰 岛素有 : 和锐 、 和锐 3 , 诺 诺 0 主要 控制餐 后 血糖 , 且在药物安全性 方面, 具有快速起 效 , 速达峰 , 速恢 快 迅 复基础状态的特点 , 以我院 2 0 所 0 6年门冬胰岛素 D D 大增 。 Ds 综上所述 , 院 2 0 我 0 2—20 06年降血 糖药品使用 上有些 波 动, 但总体应用 上仍较 为合 理。 口服制 剂的 降血糖 药 中磺 酰
尽管如此 , 我院将继续 根据 患者病 情合理 地选择 和应 用降血 糖药 , 提供性价 比高的药品 , 提供个性 化的治疗 方案 , 以便更 好地控制血糖 , 降低致 残 、 致死率 , 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 量, 延缓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发酵工艺及其脂多糖提取工艺的建立与优化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发酵工艺及其脂多糖提取工艺的建立与优化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发酵工艺及其脂多糖提取工艺的建立与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发酵工艺及其脂多糖提取工艺的建立与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

以下是其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1.菌种准备:选择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菌种,并进行纯化和培养,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纯菌。

2.培养基制备:选择适合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生长的培养基,按照配方制备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

3.接种与发酵:将准备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设定适当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使细菌生长繁殖。

4.细胞收集与破碎:在发酵完成后,收集细菌细胞,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碎细胞,释放出细胞内的物质。

5.提取脂多糖:将破碎后的细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提取出脂多糖。

可以采用沉淀法、色谱法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6.纯度鉴定:通过生化试验、质谱分析等方法对提取的脂多糖进行纯度鉴定,确保其纯度符合要求。

7.保存与稳定性研究:将提取的脂多糖进行稳定性研究,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进行保存方法的优化。

在建立与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发酵工艺及其脂多糖提取工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发酵条件,确保细菌生长良好并产生足够的脂多糖。

2.在细胞破碎和提取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细胞的彻底破碎。

3.在分离纯化过程中,要根据脂多糖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提高纯度。

4.在稳定性研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情况,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

总之,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发酵工艺及其脂多糖提取工艺的建立与优化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并需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可以获得高品质的脂多糖。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_陈国怀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_陈国怀

作者简介:陈国怀,医学生物学工程师,主要从事诊断试剂生产和检定工作。

通讯作者:席仲兴,E-mail:xiyue8342181@sina.com ·论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陈国怀,曹玲,罗广,刘晓,刘大东,金红燕,陈刚,席仲兴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46摘要: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培养条件,提高菌体产量。

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培养温度、NaCl浓度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NaCl浓度0.75%、温度35ħ、pH6.5时菌体产量最高。

结论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菌体产量,为后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优化培养中图分类号:R378.2+4文献标志码:A DOI:10.13309/j.cnki.pmi.2014.04.006Optimization on growth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CHEN Guo-huai,CAO Lin,LUO Guong,LIU Xiao,LIU DA-dong,JIN Hong-yan,XI Zhong-xing Lanzhou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Center for Gansu Provincial Vaccine EngineeringRresearch,Lanzhou730046,Gansu Provio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I Zhong-xing,E-mail:xiyue8342181@sina.com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growth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Methods To study the effect for temperature,pH and NaCl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rthogonal d esign.Results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is NaCl concentration0.75%,temperature3 5ħand pH6.5.Conclusion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is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this investigation.Key words:Salmonella paratyphoid A;Optimization for cultivation肠热症是由伤寒沙门菌(Typhoidal salmonello-sis)和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L a n z h o u 7 3 0 0 4 6.G a su n P r ∞i o n c e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XI Z h o n g - x i n g,E— ma i l : x i y u e 8 3 4 21 8 1 @s i n a . c o n r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n g r o wt h c o n d i t i o n o f S a l mo n e l l a p a r a t y p h o i d A
C HEN Gu o . h u a i, C AO L i n, L U O Gu o n g, L I U Xi a o , L I U DA- d o n g , J I N Ho n g — y a n, XI Z h o n g — x i n g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p t i m i z e t h e g r o w t h c o n d i t i o n o f S a l m o el n l a p a r a t y p h o i d A .Me t h o d s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f o r
L a n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P r o d u c t s C o .L t d . .C e n t e r f o r 6 a su n P r o v i n c i a l V a c c i n e E n g i ee n r i n g R r e s e a r c 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陈国怀,医学生物学工程师,主要从事诊断试剂生产和检定工作。

通讯作者:席仲兴,E-mail:xiyue8342181@sina.com ·论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的优化陈国怀,曹玲,罗广,刘晓,刘大东,金红燕,陈刚,席仲兴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46摘要:优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培养条件,提高菌体产量。

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影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培养温度、NaCl浓度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NaCl浓度0.75%、温度35ħ、pH6.5时菌体产量最高。

结论通过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菌体产量,为后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优化培养中图分类号:R378.2+4文献标志码:A DOI:10.13309/j.cnki.pmi.2014.04.006Optimization on growth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CHEN Guo-huai,CAO Lin,LUO Guong,LIU Xiao,LIU DA-dong,JIN Hong-yan,XI Zhong-xing Lanzhou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Center for Gansu Provincial Vaccine EngineeringRresearch,Lanzhou730046,Gansu Provio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I Zhong-xing,E-mail:xiyue8342181@sina.com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growth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Methods To study the effect for temperature,pH and NaCl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rthogonal d esign.Results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is NaCl concentration0.75%,temperature3 5ħand pH6.5.Conclusion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is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this investigation.Key words:Salmonella paratyphoid A;Optimization for cultivation肠热症是由伤寒沙门菌(Typhoidal salmonello-sis)和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在近年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中国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甲型副伤寒流行及暴发[1],需要及时采用相应的诊断试剂盒进行诊断,而诊断菌液的生产需要大规模培养菌体,副伤寒沙门菌各型要求的培养条件各不相同,在同等培养条件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与培养基的投入产出比值偏低。

实验中试图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其菌体的产量,降低试剂盒制备的生产成本,这将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号为CM-CC50001,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保管。

1.1.2仪器OLYMPUS CX22LED生物显微镜,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PHSJ-5型精密pH计,上海雷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产品;AL104-IC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VS-1300L-U洁净化工作台,购自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LKB—UltrospecⅢ型分光光度计为LKB Biochrom England 产品。

1.1.3试剂与培养基培养基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培养基室提供。

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析纯,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方法1.2.1菌悬液的制备将菌种开启于牛肉水中活化,经诊断用品常规培养基37ħ培养18h,取典型菌落经革兰染色镜检、生化检定与血清学试验等系列检定合格后,作为供试菌,转种于诊断用品常规培养基,收集新鲜菌苔置于生理盐水中,用中国细菌浊度标准比浊管(批号为2013-1)制成浓度为1ˑ109 cfu/mL作为试验用菌悬液。

1.2.2单因素培养条件的筛选将常规诊断用品培养基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分装成若干等份,分别于31ħ、33ħ、35ħ、37ħ、39ħ、41ħ和43ħ用作培养试验。

同时分别配制成含不同NaCl浓度(0、0.1%、0.2%、0.3%、0.4%、0.5%,0.75%,1.0%,1.5%,2.0%,2.5%,3.0%,3.5%)的培养基;另外将培养基用1mol/L的氢氧化钠或1mol/L盐酸调制成8个不同酸碱度(20ħ测定),其分别为pH4.0、pH5.0、pH6.0、pH6.5、pH7.0、pH7.5、pH8.0和pH9.0。

所有培养基经过无菌分装及0.07MPa高压灭菌30min后备用;以0.5mL的试验菌悬液分别接种到上述各培养基中培养22h,重复取样3份置于比色皿中,以空白培养基作对照调零,用分光光度计A600读数,取其平均值。

在不同的温度、NaCl浓度和pH的条件下,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效果进行分析,以选择适合培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温度、NaCl浓度和pH值范围。

1.2.3正交试验设计在单因素试验获得适宜其生长的温度、NaCl浓度、pH的范围基础上,以温度、NaCl浓度、pH为因素,选三水平,以测定A600的菌浓度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

表1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Tab.1The orthogonal design test including3factorsand3levels实验编号温度(ħ)pH NaCl(%)1336.00.402336.50.503337.00.754356.00.505356.50.756357.00.407376.00.758376.50.409377.00.502结果2.1温度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的实验温度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结果见图1。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1ħ以上生长较快,A600值明显提高,35ħ左右时生长速度达到高峰,大于39ħ后,生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因此选择温度33 37ħ为适宜范围。

图1温度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影响Fig.1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Salmonella paratyphoid A2.2pH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影响pH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

在p H6.0 8.0时,长势较好,在pH6.5时菌液浓度A600值达到峰值0.7;即菌液浓度最高。

在pH6.0 7.0时,A600值基本达到峰值,因此,选择pH6.0 7.0为其适宜生长的pH范围。

图2pH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影响Fig.2Effect of pH on growth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 2.3NaCl浓度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影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不同的NaCl浓度下的培养结果见图3。

结果显示,NaCl浓度从0到0.5%时,细菌生长趋势基本处于增长状态,NaCl浓度为0.5%时菌浓度最大;NaCl浓度大于0.75%时生长处于下降趋势,盐浓度大于1.0%,菌浓度下降明显,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不利;因此培养基中的NaCl浓度在0.4% 0.75%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适宜范围。

图3NaCl浓度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生长的影响Fig.3Effect of NaCl on growth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2.4培养条件的优化综合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培养温度、NaCl浓度和pH为自变量,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分析,优化其培养条件,以菌液A600为比值,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温度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长影响最大,NaCl浓度次之,pH最小。

并且温度35ħ、pH6.5和NaCl浓度为0.75%时,最利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长。

表2正交试验优化结果Tab.2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design on growthconditions of Salmonella paratyphoid A实验编号温度(A)pH(B)NaCl(C)A600 1336.00.400.65 2336.50.500.67 3337.00.750.69 4356.00.500.79 5356.50.750.85 6357.00.400.78 7376.00.750.77 8376.50.400.73 9377.00.500.75均值10.670.740.72均值20.810.750.74均值30.750.740.77极差0.140.010.05最佳培养条件356.50.75因素主次A>C>B注:A、B、C分别表示温度、pH和NaCl浓度3种不同因素。

3讨论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适宜时,微生物才能良好生长,营养物质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浓度过高,则可能对生长起抑制作用。

培养基的pH值必须控制在6.0 7.0的一定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

任何微生物都有着其特有的生长特性,细菌在培养过程中,受各种营养成分、pH和温湿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生存环境有特定严格的要求。

实验中利用正交试验就温度,NaCl浓度和pH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长进行了优化。

正交试验是利用数理统计学正交原理进行合理安排的一种方法[3]。

利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将各实验因素和各水平之间的组合均匀搭配,合理安排,可大量减少实验次数,并提供较多的信息,已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是安排多因素实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并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高效率实验设计方法。

单因素优化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在温度33 37ħ、NaCl浓度0.40% 0.75%、pH6.0 7.0均生长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