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杆状细菌,是引起沙门氏菌属感染的病原菌。
这种细菌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和伤寒症,其中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因此,对沙门氏菌的快速、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
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分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下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传统培养分离法传统的沙门氏菌检验方法是利用富含寡糖的培养基,如XLD、SS等,以及一些选择性供氧培养基,如亚硫酸和肉汤琼脂培养基等,将样品进行培养。
通过培养,沙门氏菌会形成典型的红色或蓝绿色菌落。
然后,从菌落中挑取纯培养物,并进行生理生化反应和田纳氏试验以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诊断沙门氏菌感染。
常用的方法有:- 血清凝集试验:利用特异性沙门氏菌抗原和患者血清,在特定条件下观察血清与抗原的凝集反应,可确定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异性沙门氏菌抗原或抗体和酶标记的二抗,通过检测光学密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的基因或DNA来快速、准确地诊断沙门氏菌感染。
常用的方法有:-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的DNA片段,然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
PCR可以提供快速、高效的沙门氏菌检测结果。
- 实时荧光PCR:使用带有荧光探针的PCR引物,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沙门氏菌的存在量。
-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上固定了沙门氏菌特异性的探针,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或DNA序列,提高检测效率。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利用质谱仪等仪器进行快速鉴定,甚至利用抗生素敏感试验、细菌溶解酶试验等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鉴别。
总结起来,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分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以提供准确、快速的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对于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许多动物和人类的肠道感染。
为了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常见的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需氧的微生物,在富含营养成分的寒凝琼脂或低酸性洗涤剂和生物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如VRB (XLD)琼脂、SS琼脂、MS琼脂等。
培养基可以选择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也可以用于液体培养。
2.表型特征:沙门氏菌的菌落通常呈现红色或无色,个别品系可能为粉红色。
如在VRB琼脂上,沙门氏菌会变为红色或橙色。
沙门氏菌也可以产生硫化氢,导致MS琼脂呈现黑色。
3.生化特性:沙门氏菌通常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生化测试,如产生气泡的气液反应,碳源利用测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沙门氏菌的存在。
4.血清学方法:采用沉淀试验或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生素,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些试验通常利用鸡血清,鸡蛋白和羊血清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血清反应。
5. 分子生物学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还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invA基因的存在来确定沙门氏菌的存在。
6.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了解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情况,为临床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检验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PCR等也常被用于沙门氏菌的检验。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还可以区分不同菌株和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之,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而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一、培养基和试剂:1、缓冲蛋白胨水(BP):按GB4789.28中4.12规定2、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按GB4789.28中4.13规定3、四硫酸钠煌绿(TTB)增菌液:按GB4789.28中4.14、4.15规定4、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GB4789.28中4.16规定5、亚硫酸铋琼脂(BS):按GB4789.28中4. 19规定6、DHL琼脂:按GB4789.28中4. 20规定7、HE琼脂:按GB4789.28中4.21规定8、WS琼脂:按GB4789.28中4.23规定9、SS琼脂:按GB4789.28中4.22规定10、三糖铁琼脂:按GB4789.28中4.26、27规定11、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按GB4789.28中3.13规定12、尿素琼脂(Ph7.2):按GB4789.28中3.15规定13、氰化钾(KCN)培养基:按GB4789.28中3.16规定14、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按GB4789.28中3.12规定15、糖发酵管:按GB4789.28中3.2规定16、ONPC培养基:按GB4789.28中3.3规定17、半固体脂:按GB4789.28中4.30规定18、丙二酸钠培养基:按GB4789.28中3.7规定19、沙门氏菌因子血清:按26种用于初步分型;57种用于进一步分型;163种用于详细分型。
二、沙门氏菌检验程序:三、操作步骤:(一)、前增菌和增菌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均应经过前增菌。
各称取检样25g,加在装有255ml缓冲蛋白胨水的500ml广口瓶内。
固体食品可先应用均质器以8000~100000r/min打碎1min,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粉状食品用灭菌匙或玻棒研磨使乳化,于36±1℃培养4h(干蛋品培养18~24h)移取10ml,转种于100ml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或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内,于42℃培养18~24h。
同时,另取10ml,转种于100ml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内,于36±1℃培养18~24h.。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一、简介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肠道感染的细菌,也可以引起食品中毒。
它主要通过食品、饮用水和接触感染物传播。
对于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和分析,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检验方法1.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用纳氏肠杆菌培养基法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利用富含养分的培养基,使得沙门氏菌能够在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
检验人员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存在。
2.血液平板培养法血液平板培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
将待测样品涂抹在富含养分的血液平板上,再将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的产生。
3. PCR法PCR法是一种较为快速、敏感的检验方法。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这种方法对实验条件和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可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检验后,需要进行有关分析。
针对检验结果,进行有关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并确定污染的程度。
1. 菌落计数通过检验方法得到的菌落数可以反映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程度。
一般来说,菌落数越多,说明沙门氏菌污染越严重。
2. 菌株鉴定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可以确定其是否为沙门氏菌。
根据鉴定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菌株的来源和特性。
3. 毒素检测有些沙门氏菌会产生毒素,对食品中的毒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具有毒素产生能力的沙门氏菌。
四、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时,有一些实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 实验室操作检验和分析工作要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保证实验室内的环境洁净,避免交叉污染。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要求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使用消毒剂对实验仪器、培养基和工作台进行处理。
3. 实验安全在进行检验和分析实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因接触致病菌而导致感染。
五、应用领域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
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
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
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
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

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检验步骤及接种方式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感染。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确保公众的健康,我们需要进行沙门氏菌的国标检验。
下面是一份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沙门氏菌检验的国标检验步骤和接种方式。
第一步:样品准备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样品。
常见的样品包括食品、水、动物排泄物等,可能携带沙门氏菌。
样品应该收集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并采取无菌采样容器进行收集。
收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并确保样品的数量足够进行检验。
第二步:样品处理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将潜在的沙门氏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后续的检测。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和选择性培养。
富集培养是将样品放入富集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以及特定条件促使沙门氏菌生长。
选择性培养则是利用培养基中的特殊抑制剂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使沙门氏菌生长出来。
第三步:菌落鉴定在样品处理后,我们需要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鉴定,确认是否为沙门氏菌。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判断细菌的种类。
生理生化鉴定则是通过检测菌落对特定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利用特定的DNA序列来识别沙门氏菌的基因,通常使用PCR技术进行检测。
第四步:抗菌药敏试验沙门氏菌的抗菌药敏性检测是为了确定对何种抗生素具有敏感性。
通过抗菌药敏试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
可以使用各种常见的抗生素盘进行试验,然后观察沙门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反应。
根据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可确定沙门氏菌的耐药性情况。
第五步:结果分析与报告最后一步是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检验报告。
检验结果要结合国家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样品是否合格。
如果样品中检测到沙门氏菌,还需要评估其数量以及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详细记录样品的来源、处理方法、检验步骤和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疾病。
因此,在食品、水源、环境等方面对沙门氏菌的检测尤其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沙门氏菌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1. 样品采集对于食品、水源等样品的采集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定。
例如,食品样品需要在加工、贮存和分配之前采集,以确保沙门氏菌检验的准确性。
样品应当在采集之后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2. 样品处理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特性,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牛奶、鸡蛋等液态食品,需要进行破坏性处理,以确保沙门氏菌的释放。
对于土壤、粪便等样品,需要进行外层细菌的去除处理。
3. 培养培养基选择含有适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SS(Salmonella-Shigella)培养基、XLD(Xylose-Lysine-Desoxycholate)培养基等。
将样品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
4. 培养将分别接种的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将温度设定为37°C至42°C,进行18小时至24小时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观察样品的生长和变化。
5. 分离取出培养好的样品进行观察。
将预处理样品浸泡在缓冲液中,将溶液过滤。
过滤的溶液留下来,转移到盘子上。
用肉眼观察菌落的形态,观察不同菌落的特点。
根据菌落的特点进行分离。
6. 鉴定在鉴定步骤中,需要进行各种化学试剂处理,如氧化氢酶测试、葡萄糖测试等。
同时需要使用专业仪器,如API试剂盒、ELISA试剂盒等。
通过这些鉴定手段,确定检测出的菌落是否为沙门氏菌。
7. 结论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得出客观和准确的结论,以便针对食品、水源或环境污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沙门氏菌的检验程序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严谨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沙门氏菌检验的重要性,以确保我们的食品质量和健康安全。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ELISA法检查等,能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时,多数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偏低的情况,大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出现升高的现象,该项结果可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2、便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样变或血便的情况,通过明确患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3、ELISA法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沙门菌抗原、抗体是否出现异常的情况,有助于沙门菌感染的诊断。
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还包括B超检查、肥达试验等,如果自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的检验之袁州冬雪创作
食品学院14食品质量与平安1班
刘文敏柳基炜卫杰恒温紫君
201430520115 201430520116 201430520121 201430520122
摘要:本实验采取GB/T4789.4-2010的检测方法测定鸡场中的沙门氏菌.通过本实验学习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懂得沙门氏菌的一些生化特性;本实验先用显色培养基找出可疑菌落,再做生化试验找出可疑的典型性的沙门氏菌,再通过血清学试验最终确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属.
关键词:沙门氏菌接种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
前言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种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细菌科.沙门氏菌是一个统称,泛指 2000 多种有慎密连络的细菌,包含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虽然只有少数人因沙门氏菌而患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占大多数.因此,采取迷信、合理的方法检验食品中沙门氏菌,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1].国标法(GB4789.4-2010)是今朝中国规定的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尺度检测方法,也是基层实验室普遍采
取的检测方法,它根据沙门氏菌的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采纳前增菌、增菌、分离、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5个步调停止[2].
1资料与方法
均质器、三角烧瓶、平皿、玻璃棒、接种棒
恒温培养箱:36℃±1℃,42℃±1℃
电子天平PL602-S,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SYQ-DSX-280B,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试剂药品
鸡肠、靛基质试剂、沙门氏菌O和H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盒或VITEKGNI生化鉴定卡
培养基
蛋白胨水(BPW)、四硫磺酸钠煌绿(TTB)、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HE琼脂、三糖铁琼脂、蛋白胨水、尿素琼脂、氰化钾、氰化钾对照、赖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对照、甘露醇、山梨醇、β-D半乳糖苷(ONPG)培养基
1.2 实验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配制步调
蛋白胨水(BPW):称取蛋白胨10g、氯化钠5g、磷酸氢二钠9g、磷酸二氢钠1.5g、蒸馏水1000ml,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搅混平均,静置约 10 min,煮沸溶解,调节
pH,高压灭菌 121 ℃,15 min. 分装10瓶,每瓶90ml
四硫磺酸钠煌绿(TTB):高压灭菌 121 ℃,15 min灭菌
冷却后至30℃,每100ml基础培养液加碘液2ml,煌绿液
1ml
配制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1)依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停止换算,称取准确分量的合成
培养基粉末;
(2)加热煮沸溶解培养基时,寄望锅内水位的变更,水位下降可再添加适量的水,以免水分蒸发过多,导致后面分
装不敷量;
(3)往试管中放小导管时,注意处理气泡.
1.2.2沙门氏菌群检测
2沙门氏菌检测操纵步调
称取 10 g(mL)样品放入盛有 90 mL BPW的无菌均质杯中,以 8 000 r/min~10 000 r/min 均质 1 min~2 min,或置于盛有90 mL BPW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2 min.使用均质袋,可直接停止培养,于 36 ℃±1 ℃培养8 h~18h.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 1 mL,转种于
10mL TTB 内,于42℃±1℃培养18h~24h.同时,另取
1mL,转种于10mL SC内,于36℃±1℃培养18 h~24h.
分别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一个BS琼脂平板和一个HE琼脂平板 .于36℃±1℃分别培养 18 h~24 h(HE琼脂平板、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或 40h~48h(BS琼脂平板),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各个平
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先在斜面划线,再于底层穿刺;接
种针不要灭菌,直接接种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于36℃±1℃培养18h~24h,需要时可延长至48h.在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沙门氏菌属
的反应成果见表2.
在三糖铁琼脂内斜面产酸,底层产酸,同时赖氨酸脱
羧酶试验阴性的菌株可以解除.其他的反应成果均有沙门氏菌属的能够,同时也均有不是沙门氏菌属的能够.
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的同时,可直接接种蛋白胨水(供做靛基质试验)、尿素琼脂(pH7.2)、氰化钾(KCN)培养基,也可在初步断定成果后从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36℃±1℃培养18 h~24 h,需要时可延长至48h,按表3断定成果.将已挑菌落的平板储存于2℃~5℃或室温至少保存24h,以备
需要时复查.
2.4.3 反应序号 A1:典型反应断定为沙门氏菌属.如尿素、KCN 和赖氨酸脱羧酶3项中有1项异常,按表4可断定为沙门氏菌,如有2项异常为非沙门氏菌.
反应序号 A2: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沙门氏菌靛基质阳性变体两项试验成果均为阳性,但需要连络血清学鉴定成果停止断定.
2.4.5 反应序号 A3:补做 ONPG.ONPG 阴性为沙门氏菌,同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赖氨酸脱羧酶阴性.
2.4.6 需要时按表 5停止沙门氏菌生化群的鉴别.
滴一定生理盐水在载玻片接近磨砂的一边作对照,在别的一边滴一滴血清,用灭菌后的接种环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取一点菌种,放进血清中,然后用酒精灯将接种环灭菌冷却后,再取少量菌种放进生理盐水中.观察血清中的的菌落是否固结,与生理盐水中的菌落对比.
2.6成果与陈述
综合以上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的成果,陈述25 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沙门氏菌.
3 实验成果与分析
3.1.1 沙门氏菌检测现象和成果(见表7)
表7 沙门氏菌检测现象和成果
注:+阳性,-阴性
3.1.2 实验成果分析
对照沙门氏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表,尿素,氰化钾,赖氨酸脱羧酸三项中有两项异常,按沙门氏菌生化鉴定表可断定成果为非沙门氏菌属.
3.1.3 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现象和成果
甘露醇和山梨醇都变成黄色,表示为阳性.需要补做血清学鉴定试验.
3.1.4 OPNG试验现象和成果
OPNG变成深黄色,表示为阳性,为非沙门氏菌属.
3.2.1 血清学鉴定实验现象和成果
血清中的菌落没有出现固结现象,与生理盐水中的菌落现象一样.
3.2.2 实验成果分析
血清学鉴定成果为该菌落为非沙门氏菌属.
4 实验结论与讨论
结论:综合以上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的成果,25g 样品中未检出沙门氏菌属.
讨论: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肠道致病菌,肠炎沙门氏菌
是其中的一种,常引起鸡、鸭等禽类感染,还可引起食物中毒[5],但是实验成果显示为非沙门氏菌属,可见实验成果的正确性可托性不高,实验过程中能够存在操纵失误(如接种环还未冷却就取种,导致菌种死亡)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实验偏差,应该重新做实验,严格依照国标再次停止试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托度.鉴于鸡肉等畜禽产品污染沙门氏菌所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其生产加工环节的溯源研究中.传统的血清学方法由于存在着抗原的变异及分歧种属菌间的交叉反应等,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3].而ERIC-PCR 技术具有操纵简便、重复性强,活络度高、鉴别才能强、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细菌基因分型、风行病学调查研究范畴里强有力的工具[4]..
5 检验陈述
陈述阴性成果:25g样品中未发现沙门氏菌.
参考文献
[1]陈玲.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研究 [J].科技与创新,2015,8.
[2]孙园园,赵鹏等.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停顿[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
[3]朱恒文,方艳红等.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调查及ERIC-PCR 溯源[J].食品迷信,2012,33(17).
[4]陈玲,张菊梅等.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及分型[J].微生物学报,2013,53(12).
[5] 王亮,张元鹏,张荣武,等.鸡源性肠炎沙门氏菌的风行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