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生化鉴定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程序
36 ℃±1 ℃,18 h~24 h XLD(或HE、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36 ℃±1 ℃,18 h~24 h
挑取可疑菌落
TSI,赖氨酸,NA, 靛基质, 尿素 (pH 7.2), KCN H2S+靛基质- 尿素KCN- 赖氨酸+ H2S+ 靛基质 + 尿 素- KCN-赖氨酸+ H2S-靛基质-尿素 -KCN- 赖氨酸+/-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4)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桂华
1 前增菌; 2选择性增菌;
3 分离;
4 生化鉴定;
5. 血清学鉴定;
6.报告。
1 2 3 4 5
前增菌 选择性增菌 分离 鉴定 报告
检样 25g(mL)样品+225 mLBPW 36 ℃±1 ℃,8 h~18h 1 mL+TTB 10 mL 42 ℃±1 ℃,18 h~24 h BS 36 ℃±1 ℃,40 h~48 h 1 mL+SC10 mL
河生肠杆菌20E鉴定结果
应用一系列小的多孔的聚苯乙烯卡片进行测试,卡片含 有干燥的抗菌药物和生化基质。先制备一定浓度的欲鉴定菌
株的菌悬液,然后将菌悬液接种到各种细菌的小卡上,将其
放入具有读数功能的孵箱内,每隔一定时间,仪器会自动检 测培养基的发酵情况,并换算成能被计算机所接受的生物编
码。最后由计算机判定,打印出鉴定结果。
I-BS
C-HE
I-HE
I-XLD
C-XLD(变形菌落-错误)
样品+BPW+SC+BS
I-BS
C-BS
C-BS
I-BS
I-BS
C-BS

北京兰桥生化有限公司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套装使用说明书

北京兰桥生化有限公司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套装使用说明书

S012沙门氏菌生化鉴定套装使用说明书产品介绍用于SN 0170-1992中沙门氏菌的生化鉴定试验。

该套装由10支安瓿瓶组成,包括8项生化试验。

接种可疑菌落悬浊液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生化现象,并结合标准判定鉴定结果。

生化鉴定套装明细需自备材料1、10套×10支安瓿瓶1、无菌水2mL2、10支一次性塑料滴管2、安瓿瓶架(可从本公司另购)3、1支0.5麦氏浊度比浊管配套试剂:靛基质试剂、VP甲乙液试剂、无菌液体石蜡注:一份生化鉴定套装可鉴定10个可疑菌落使用说明1.实验准备:取出安瓿瓶,朝易折点(瓶颈上方蓝点)反方向用力折断瓶颈,按顺序插入安瓿瓶架中,作好标记。

2.菌悬液的制备:➢取一支盛有2mL0.85%生理盐水的试管;➢用接种针挑取可疑菌落至无菌水中;➢仔细研磨,与标准0.5麦氏浊度比浊管比较,制成0.5个麦氏浊度的均匀菌悬液。

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针挑取制备好的0.5个麦氏浊度的均匀菌悬液划线、穿刺接种于三糖铁琼脂中;➢再用接种针挑取制备好的0.5个麦氏浊度的均匀菌悬液分别划线接种于VP固体琼脂和卫矛醇半固体培养基中;➢使用一次性塑料滴管吸取0.5个麦氏浊度的菌悬液,依次滴入制备好的安瓿瓶中,每瓶3滴;➢如无特殊说明,培养温度均为36℃±1℃(无需加盖)。

结果判定结合结果判定表和SN 0170-1992进行结果判定。

保存条件和保质期2-8℃冷藏保存,保质期为一年。

结果判定表试验项目阴性结果阳性结果目标菌生化现象培养时间(h)说明三糖铁斜面K 斜面 A K18h-24h用接种针挑取同一可疑菌落先在斜面划线,再于底层穿刺。

底层K 底层 A A硫化氢不变黑硫化氢变黑阴性或阳性产气无气孔产气有气孔阴性或阳性吲哚无色玫瑰红色阴性18h-24h 滴加2-3滴靛基质试剂,即刻观察结果。

VP半固体琼脂动力不扩散生长动力扩散生长阳性18h-24h用接种针挑取同一菌落穿刺。

培养后依次滴加6滴甲液、2滴乙液,10-30min内观察结果。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

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

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

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

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包括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

生化鉴定是通过对菌株在特定条件下的生化反应进行观察和测定,来确定细菌属种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的一些常见步骤和反应:
1.肠杆菌科的鉴定:通过常规方法,首先将细菌鉴定为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成员。

2.气体生成反应: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会在肠杆菌科的气体生
成反应中产生气体,例如在Triple Sugar Iron Agar(TSI)培养
基上,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产生气体的反应为气体产生、葡萄糖
发酵,而乳糖和蔗糖不发酵。

3.硫化物产生: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能够产生硫化物,这可以
在Kligler Iron Agar(KIA)培养基上观察到。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在KIA上的反应为气体产生、葡萄糖和乳糖发酵,并产生硫化
物,而蔗糖不发酵。

4.尿素分解: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不能分解尿素。

5.麦尔加亮蓝(Malachite Green)试验:这是一种用于检测沙
门菌的方法。

在该试验中,沙门菌产生麦尔加亮蓝的颜色反应。

请注意,生化鉴定方法可能因实验室和使用的培养基而有所不同。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也成为鉴定细菌属种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进行细菌鉴定时,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确保准确性。

如果你有具体的实验室样品,建议向专业的微生物实验室寻求
帮助。

沙门氏菌检验原始记录

沙门氏菌检验原始记录
斜面底层产气源自H2SABC
D
E
阳性
报告
检验员: 审核员:
4.分别划线BS和沙门氏显色培养基;于36℃±1℃培养40~48h(BS)或18~24h(沙门氏显色培养基)观察典型菌落;
5.据生化鉴定试剂盒要求做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据生化鉴定结果做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
样品
观察结果
项目
是否典型菌落
血清学鉴定
三糖铁琼脂
靛基质
尿素
KCN
赖氨酸
ONPG
甘露醇
山梨醇
抗原O
抗原H
□液体样品:吸取25mL于样品置于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内,振荡混匀。
检验程序
1.实验采集抽样方案来自GB4789.1;
2.上述样品匀液于36℃±1℃培养8~18h;
3.移取1mL转种于10mLTTB内42℃±1℃培养18~24h;移取1mL转种于10mLSC内36℃±1℃培养18~24h;
沙门氏菌检验原始记录表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检验项目
沙门氏菌检验
检验日期
检验地点
BSL-2实验室
温湿度(℃,RH%)
检验依据
GB 4789.4—2016
判定依据
检验仪器
生化培养箱均质器电子天平
生物安全柜
检验试剂
BPW,TTB、SC增菌液,BS平板,沙门氏显色平板,生化鉴定试剂盒,诊断血清等
样品制备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无菌称取25g样品,置于盛有225mLBPW的无菌均质袋内,拍击式均质器均质1min~2min。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一、鉴定条包含的生化反应项目。

1. 三糖铁(TSI)试验。

- 原理:三糖铁琼脂中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以及硫酸亚铁铵等成分。

沙门氏菌通常发酵葡萄糖,产酸使底层变黄,由于不发酵乳糖和蔗糖(或发酵缓慢),斜面保持红色或变为粉红色。

同时,沙门氏菌可产生硫化氢,与硫酸亚铁铵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 结果判定:典型的沙门氏菌在三糖铁琼脂上表现为底层变黄,斜面变红,有黑色沉淀。

但也有一些非典型菌株可能出现不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判断。

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具有赖氨酸脱羧酶,可将赖氨酸脱羧产生尸胺。

该反应会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试验管颜色变为紫色(碱性反应),表明赖氨酸脱羧酶阳性,沙门氏菌赖氨酸脱羧酶通常为阳性。

如果颜色不变(黄色或保持原色)则为阴性。

3. 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与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类似,鸟氨酸脱羧酶作用于鸟氨酸产生腐胺,引起pH值变化。

- 结果判定:阳性结果为试验管变为紫色,沙门氏菌鸟氨酸脱羧酶多为阳性,但不同血清型可能存在差异。

4. 靛基质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可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靛基质与试剂(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 结果判定:加入试剂后,若培养基变为红色则为阳性,沙门氏菌靛基质试验通常为阴性。

5. 尿素酶试验。

- 原理: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变为粉红色或红色为阳性,沙门氏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

6. 甘露醇发酵试验。

- 原理:甘露醇是一种糖类,可被某些细菌发酵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颜色变黄(酸性反应),表明甘露醇发酵阳性,沙门氏菌通常甘露醇发酵阳性。

7. 山梨醇发酵试验。

- 原理:山梨醇可被细菌发酵,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改变培养基pH值。

- 结果判定:培养基变黄为阳性,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情况因血清型而异,部分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阳性,部分阴性。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摘要:一、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简介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三、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四、鉴定结果及应用正文: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

它可引起乙型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下面将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鉴定方法和鉴定结果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简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简称乙副沙门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

其菌落呈红色、湿润、光滑,无臭味。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可以通过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在生化试验中,有以下特点:1.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2.发酵蔗糖、阿拉伯糖、木糖,产酸,不产气。

3.产氨,靛基质试验阳性。

4.甲基红试验阳性。

5.V-P 试验阴性。

6.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7.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三、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

其中,生化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上所述,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在生化试验中具有独特的特点,通过观察这些特点,可以初步鉴定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血清学试验则可以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

四、鉴定结果及应用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鉴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感染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也有助于食品安全监测和动物疫病的诊断。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ELISA法检查等,能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时,多数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偏低的情况,大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出现升高的现象,该项结果可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2、便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样变或血便的情况,通过明确患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3、ELISA法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沙门菌抗原、抗体是否出现异常的情况,有助于沙门菌感染的诊断。

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还包括B超检查、肥达试验等,如果自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菌生化试验判定步骤
三糖铁琼脂原理分析:本培养基适合于肠杆菌科的鉴定。

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利用和硫化氢(变黑)的产生。

该培养基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比例为10:10:1,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
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
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而发酵乳糖的细菌(e.coli),则产生大量的酸,使整个培养基呈现黄
色。

如培养基接种后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和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
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

底层产酸:是因为细菌分解糖类物质使酚红退色变黄。

斜面产碱,低层产酸:是细菌分解葡萄糖(不能分解乳糖和蔗糖),由于量较少进而分解蛋白胨而产碱变红。

因为底层是厌
氧环境,葡萄糖分解慢,24小时培养后还没分解蛋白胨产碱;而斜面是需氧环境分解较快,一般8小时左右就把葡萄
糖分解完(此时斜面也是酸性),但继而分解蛋白胨产碱,斜
面又转为碱性。

2-志贺氏菌: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
糖,不产生H2S。

4-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
不产生H2S。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H2S,
多数产气。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试验管及对照管均要加一层约10mm厚的灭菌石蜡或矿物油以覆盖表面,此可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通过细菌消耗掉,并控制培养基的pH。

2、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

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

由于胺的生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氨基酸(赖氨酸,鸟氨酸或精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管(无氨基酸),各覆盖至少0.5cm高度的无菌石蜡油,35℃孵育1~4d,观察结果。

(3)结果: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则试验管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对照管应为黄色。

(4)应用:主要用于某些细菌种间的鉴别,如赖氨酸用于产气肠杆菌(阳性)与阴沟肠杆菌(阴性);鸟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克雷伯菌(阴性);精氨酸用于阴沟肠杆菌(阳性)和产气肠杆菌(阴性)等。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1)原理:精氨酸经两次水解后,生成鸟氨酸、氨及二氧化碳。

鸟氨酸又在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腐胺。

氨及腐胺均为碱性物质,故可使培养基变碱,用指示剂指示出来。

??(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试验培养上,置35℃孵箱孵育1~4d,观察结果。

(3)结果:溴甲酚紫指示剂呈紫色为阳性,酚红指示剂呈红色为阳性。

黄色为阴性。

(4)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的鉴定。

非发酵菌:是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以氧化形式利用糖、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

表2
反应1:典型沙门氏菌,如尿素、KCN和赖氨酸3项中有1项异常,按表3进行。

如有2项异常为非沙门氏菌。

反应2: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沙门氏菌靛基质阳性变体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但需要结合血清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

反应3:补做ONPG。

ONPG为阴性,同时赖氨酸脱羧酶为阳性;赖氨酸脱羧酶为阴性时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必要时按表4进行沙门氏菌生活群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