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深度分析

大学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深度分析
大学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深度分析

大学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深度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

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或“小集团”帽子;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积极型应支持鼓励,对消极型应引导转化。

四、 Fs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中型企业,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销,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订单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公司一直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自从公司的前厂长离开自己创业后,整个形势就开始慢慢地变化。老总开始物色具有丰富服装生产和出口经验的管理者,结果前后来了三任厂长都改变不了车间混乱的状况,生产的服装几乎每批都被外贸公司退回返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一方面让公司大幅亏损,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也导致员工的工资锐减。一时间公司内部流传着各种消息,

如:又要换厂长了;刚做的一单又要返工;这个月的工资老板会压着不发;老板准备放弃这家企业等等。

而这时公司的老总正在和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谈判,希望能获得一个100万元的海外订单,在离开公司之前虽然他也知道公司内部人心不稳,但他认为只要能签到大额的订单就可以稳住员工的心,然后生产也会走向正常。结果,当他给员工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回到车间却发现已经有40%的员工集体在领到工资后就已经辞职。他发现这些一起离开的员工大多是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

试以非正式群体理论分析上述情况并总结该老总管理中的失误。

答案:

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也就是相对公司的正式群体来说的一种群体和团体.

文中所描绘的离开的员工,可以说是非正式群体.他们的特点应该是:

1、这种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二、这种群体的成员结构相对稳定。这种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其成员就相对地固定下来.这种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同一个地方来的,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为主,群体的内在凝聚力来自成员的心理而非条文,他们内部的规范行为准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默契,而非条款。

2、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自然产生的。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在成员中的威望较高,有着较强的威慑力与协调群体成员关系的能力。

3、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破坏活动具有集体性,一般不表现为单个成员与公司上司进行对抗,而是以群体形式与对整个公司的基础进行松动,故而破坏力特别强,后果特别严重。

4、老板在管理中很明显忽略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非正式群体开始并不完全就是反公司的,但是由于前面的例子使大多数人都有了一种共有的思维模式和担忧,出现群体极化现象是很正常的.让员工留下的办法不应该是靠钱,而是靠公司集体的力量.让人内化的离不开公司,而不是给他们外在的原因.外在原因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一个借口.

五、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答:(1)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

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

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六. 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购物时往往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首先借助感知与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加以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

试由以上过程分析认识中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感知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对事物有了较完整的形象。感觉、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3)人们为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还借助记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仅通过感知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以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过渡,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内在联系,全面地、本质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个思维过程(包括记忆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七.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

他的外倾特征。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试分析该实验所提示的心理效应。

答:(1)该实验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其中,第一段实验说明了优先效应的存在;第二段实验说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2)该实验不仅证明了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两种效应发生作用的不同条件。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八. 当我们看到教室的讲台时,我们几乎在获得该讲台的知觉的同时,赋予了这张讲台在教学工具方面的意义。这是思维的结果,讲台是直接的、具体的,但教学工具则是间接的,抽象的。

试分析上述现象所表明的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答:该材料表明,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九.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着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

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

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

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十. 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B 车间,但A车间的生产效率又明显高于B车间。

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B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

答:(1)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外的另一重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 车间,但车间主管理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则更低。

(2)从管理角度讲,上级主管部门应对B车间主管的思想状况、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劝其纠正自己对车间群体的诱导方式;如拒不纠正,可考虑撤换其职务。

十一.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十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做了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看一张列有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等五种品质的表格,要求被试者想像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像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想像出一个适合的人。结果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克服该实验所揭示的效应?

答:(1)该实验表明:表格所列的最后那种品质起着晕轮作用,影响了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体面貌的判断。

(2)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个体在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或是只从自己的偏好出发,带着个人偏见去衡量别人的结果。要克服晕轮效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与事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客观性。①要在深入了解和全面观察、分析一个人的言行后,才对其作出评价;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切忌用静止的眼光和成见去“盖棺定论”;③要以客观的标准评价人,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

十三. 原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被试者是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给学生一张问卷,其中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学生应对这些判断表示赞成或反对。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把这些道德的判断列入一张更长的项目单之中,而在学生回答之前给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赞成的错误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接受暗示、屈从压力而改变其原来的主意,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改变主意。

试分析这一实验所揭示的问题。

答:(1)该实验表明,群体的压力并不是人们改变主意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因素是遵循集体的崇高思想、目的和价值观念,具有“集体主义自决”品质的人只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表现出顺从,而在原则性问题上则坚持已见。

(2)一个人接受多数人的意见,可能是屈服于压力,怕被孤立;也可能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采取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措施,即“集体主义自决”。“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之后所作出的行为,当认为群体的意见正确时予以支持,并非由群体的压力改变了他的意见;当认为群体的意见是一种原则性错误时,则抗拒群体的压力,坚持不从众。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素E4(Energy活力、 Energier激励、 Edge 敏锐、 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人性”以及管理理论都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以上这些关于人性、需要的讨论,为激励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例如激励要因人而异,要按需激励,物质精神激励并重等等。 二、激励的方式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可以包括成就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或者前景激励。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进而促使达成目标。 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便是人活动的最大动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即目标的设置问题。管理者向员工描绘一个愿景,并能鼓动员工看到这个愿景对自己的价值,并热情主动地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目标。 对一个渴望自我实现成就感强的人来说,给他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将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 被称为中国CEO第一人的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你能够翻多大筋斗,我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创造欲望得到满足的激励,在公平条件下参与竞争的欢愉,个人价值受到承认的幸福。使海尔人为企业拼尽全力而无怨无悔。这是这样一种激励成就了海尔中国第一品牌的盛誉。 所以,要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就得激起他们成就的欲望,给他们以发展的环境,将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的业绩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从内部发动他们。 2.期望激励 这里讲的期望是指管理者对员工能力的一种评价,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员工。期望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又是一种真诚的期望。因此也可把期望激励称为信任激励。

管理心理学论文《关于人类激励理论》

关于现代激励理论的认识及其应用 2012XXXX XXX 计算机1206 班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采取激励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在寝室生活、教室学习还是社团活动都避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小团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安慰以激发我们自身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其实激励问题最早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的,而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1】。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1.人类生存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1.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它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需要还未满足到维持生存的程度时,其它的需求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因此,生理上的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1.2安全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避免失去工作、丧失财产的需要,当人们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安全的需要就作为支配动机出现了。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

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

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之激励机制的探讨 众所周知,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而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不论 领导者多么优秀能干,如果他不能不能成功的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 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 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激励便是“激发鼓励”。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也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工商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激励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核心。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所有管理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应该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寻求适应员工心理、扣紧员工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确保员工尽可能最有效地工作。 激励作用如此重要,但想要达到其最佳的效用却是不简单的,激励

能否有效至少取决于以下前提: 第一,激励所提供的东西是激励接受者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能引起激励接受者的获得欲望; 第二,激励所提供的东西必须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说要使接受者获得某种独享; 第三,激励效用是曲线而不是直线,收益和付出的关系有增有减,相关度有大有小有正有负,要合理运用,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下面选去其中几类具体的理论进行分析: 1、激励保健理论。其中主要用保健理论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因 素,经济萧条与不景气一般意味公司要裁员减人,而该公司的管理者 们都不因此辞退任何员工,这种方式自然使员工产生里深厚的职业安 全感和社会归属感,从而更激励他们加倍努力工作。 2、公平理论。表现在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 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 率与业绩,这种做法一方面将所得与所付出充分联系起来,意味着大 家报酬的取得和多少完全看个人的生产量,而与所占据的职位无关。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量与质量进行挂钩,确保高产量同时实现高质 量,否则员工的奖金会受到影响,无疑这也是一种水平。 3、目标设定理论。从员工来讲,按件计酬给员工自身确定目标 带来了便利,它不是大锅饭,限制个人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从公司 来讲,公司给员工明确的目标是分享年终奖金和稳定的职业保障,当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 1、管理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经典科学管理阶段(1900-1927)泰勒 ●人际关系理论和X理论Y理论(1927-1965) ●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及行为(1965-) 2、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3、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4、典型的五种积极心理要素 ●自我效能感 ●希望 ●乐观 ●主观幸福感 ●韧性 5、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反映 6、人际知觉的几种偏见及对我们的启示 ●首因效应(First Impression Effect )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近因效应(Rencency Effect) ●定型效应(Stereotype Effect ) ●投射(projection 7、个性的概念:个体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综合 8、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将人的个性分为哪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9、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的内容包括哪些 ●Extroverted or Introverted (E/I)社会性获得能量的方式 ●Sensing or Intuitive (S/N) 细节和大框架获得信息的方式 ●Thinking or Feeling (T/F)理智逻辑与个人情感决策方式 ●Judging or Perceiving (J/P)条理化和原生态组织生活的方式 10、“大五”个性因素模型考察的是哪几种个性 ●Extraversion 外向 ●Emotional Stability 情绪稳定 ●Agreeableness 随和 ●Conscientiousness 责任心 ●Openness to Experience 开明性 1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信念和看法:从个体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12、奥尔波特将价值观分为哪几大类 13、企业价值观的三种类型 ●最大利润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佳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对自身和企业的要求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关键词:管理、心理、人际交往、企业文化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 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1)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2017年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

2017年学校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案例2. 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请分

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案例3. 冯阳生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对他真是宠不得又横不得。冯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地区、省里都有名气。学校交给他的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领导不舒服。 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冯老师。冯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冯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 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做,并分析其原因?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大学管理心理学案例深度分析

大学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深度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

管理心理学激励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摘要:良好的工作氛围比什么都重要,它可以让员工的心情舒畅,心情愉快,员工的工作干劲会倍增,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率,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80%的创新思路来自于员工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于是,管理者们十分重视营造激发员工创新思维的氛围。本文将围绕什么是什么是良好的工作氛围,怎样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行探讨。 关键字:良好工作氛围管理者和谐 1.什么是良好的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就是组织或团队的内部气氛,是内部成员在特定环境下工作的综合心理或认知程度,体现了成员对组织的普遍性态度及相应的情感反应,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换而言之,工作氛围就是一个组织的人文环境。其具体表现为一个组织支持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期望什么,影响着组织内部成员的动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可以说,优秀的组织离不开良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是组织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良好工作氛围的特点 一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工作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源自于成员个体,是内部成员个人品行和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和心态、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集中体现,代表着队伍内部的主流思想。工作氛围的管理是对队伍成员主观世界的改造,相对于“重规范、讲约束”的制度式管理而言,工作氛围的管理则侧重于“重情感、讲引导”,所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直接关系到成员个体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成员的称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其所处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就是尽可能地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从内心深处去激发精神动力,让他们产生精神愉悦、愿意以组织为家的心理效应,从而实现管理工作上的“事半功倍”。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 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 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 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3.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测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7.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 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 决策理论 8.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9.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10.“早熟”与“晚 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 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 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 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 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 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 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 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 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 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 是消极的

管理心理学-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现代组织管理成败的关键 摘要: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心理行为的过程。管理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目的就在于怎样去充分调动管理中人力资源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人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激励的水平和方法。因此组织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如何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自身需要,增加满意度,从而使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延续和发挥。因此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是决定着组织的兴衰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是现代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管理激励机制积极性组织目标 正文: 所谓激励,简单的说,就是激发、调动和鼓励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充分地或最大限度的激发、调动和鼓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行为积极性,以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活动。作为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核心内容,激励机制理论自产生到现在都要着重要意义。 在组织管理的诸多要素中只有人的因素或人的行为积极性是需要激励的,激励也是最能体现出管理对象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活动。在管理活

动中不仅个人的行为积极性需要激励,而且群体、组织和领导者等的行为积极性都需要充分调动,因为他们也都是管理活动中人的不同存在方式。人的行为积极性在管理活动中并不是自发的和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它往往会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往往就要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按照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激发、调动人的行为积极性。心理学的大量实验研究都证明,人只有在被激励的情况下,他的心理的巨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充分发挥,即工作绩效! 只有激励才能更好更有效地科学地实现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发展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终级目的,即帮助我们不断地加强对管理活动中人的认识了解或理解,从而更好地尊重人,促进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充分地发挥和实现人的潜能、理想、个性、及人生目标价值等。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的精神激励,激励机制就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组合。怎样的激励机制才能创造出工作绩效呢? (一)物质激励的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负激励有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动机。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机制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组织普遍使用的激励措施。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组织管理者一昧的认为只要发足够的金钱就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实际中,不少组织在实施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却并未到达预期目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反而贻误组织的发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激励,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激励。事

管理心理学

2017管理心理学 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 1、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2、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3、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A、人际关系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需要层次论 D、领导行为理论 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现实自我 5、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A、优先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6、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D、以上选项都对

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大众心理 B、激励心理 C、组织文化 √D、领导心理 8、“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 √A、孙子兵法 B、春秋 C、诗经 D、史记 9、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生理自我 10、()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科学管理理论 B、社会系统学派 √C、需要层次理论 D、决策理论学派 11、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早期教育 B、学校教育 C、遗传 D、社会教育 12、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3、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A、优越性 √B、倾向性 C、情绪型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0014)《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一、课程说明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前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管理学》,后续课程为《人力资源管理》等。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边缘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应用心理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心理学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地位和作用;学习和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和掌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活动规律,提高自己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并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需要与动机,态度与价值,思维与智力,社会知觉,气质性格与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应激与挫折,群体心理,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团队建设与管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组织文化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等基本知识,掌握管理心理学中的基本技能,在打扎实“双基”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管理中的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充知识面与深入把握关键知识点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为主的教学形式,在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理论修养的提高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要适当结合当前管理中的热点问题,结合图片、网络资料、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评价方式上,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二、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与效果占10%,平时学习态度考核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80%,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三、教学内容和考核重点 注:(标有*为教学重点,标有#为教学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综述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心理学 教学案例集锦

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五版)教学案例集锦 百万年薪,只因为会赞美 1921年,查尔斯〃史考伯担任美国钢铁公司的第一任总裁时,钢铁大王卡内基给了他100万美元的年薪。很多人好奇被卡耐基用百万年薪聘请的CEO一定是钢铁行业的权威,对此,史考伯说,“我不是很了解这个行业,我得到这么多的薪水,主要是因为我跟别人相处的本领。”“我认为,我那能把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他还说,“再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从不批评任何人。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非常经典的话道出了他乐于赞美员工的最佳体现。 员工经常看到史考伯到车间,见到员工总是亲切的拍拍他们的肩膀,“嗨,姑娘你越来越漂亮了!”“小伙子好棒!”这就是他的口头禅。 价值观之争——北大教授董藩,舌战网民 ——你父亲其实希望你发财“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 微博交锋,舌战网民: 吴喜高:“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大学你还要上吗! 董藩:不上大学更是失败。 卜颖飞:还好不是我父亲这么说! 董藩:你父亲其实很希望你发财。 狡兔2032:人生如果只为钱,不需要读书。 董藩:错了,财富榜上已经没有农民了。 境随心变:能当上你的学生却达不到你的要求。你觉得是老师的耻辱还是学生的耻辱? 董藩:都是耻辱。 哈蕾微仙:大叔啊,我觉得您学生过得幸福快乐就可以了。 董藩:大侄女啊,没有钱会幸福吗? E线短评:师道本无价,标价就掉价 决策的错误——长平之战 前261年春,秦赵两军交战达到白热化程度,赵军副将统率的前锋部队,在长平以南与秦军激战,全军覆没。赵军初战皆不利,廉颇率赵军主力四十五万退守长平以北,避不出战。 赵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至邯郸,赵统治集团深为震惊,举国震动。赵国在全国搜集留守部队,竭尽全力援救长平。赵括身先士卒率赵兵冲秦阵,秦军万弩齐发,赵括身中数十箭,力战而死。 赵军大将战死,赵军丧失统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突围无望,在绝望之中,军心崩溃不复有战心,遂全体掷兵弃甲向秦军投降。秦军受降后,将四十余

管理心理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I 总案 一、总体思路 (一)教学活动设计的总体思路: 管理心理学重视人的心理以及行为方式研究,注重以人为本,探索激励的技巧与方法,研究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群体绩效的提高方式。 1.要突出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的应用,在进行理论讲解中结合案例开展教学,重视知情意行的统一。 2.使学生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学会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心理测量方法去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3.使学生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管理心理学概念、理论、方法、技能,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学会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4.布置适量作业,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掌握、领会所学内容和提高应用能力。 (二)教学手段选择及其说明(包括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1.善于运用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结合现代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选用案例注意经典性和新颖性兼顾,引发学生兴趣。 2.本课程内容丰富,但教学课时数较紧。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抓住重点,可以使丰富的教学内容得以充分展示,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推荐教材 教材名称:管理心理学 编者:汪雪兴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版本:第3版 出版年份:2010年 三、学时安排

四、参考书籍与文献 [ 1 ] 斯蒂芬·P. 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12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2 ] 唐·荷尔瑞格. 组织行为学(第8版) [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 3 ] 俞文钊. 管理心理学(第3版) [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 4 ] 卢盛忠. 管理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 5 ] 孙喜林. 管理心理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 6 ] 沈莹. 管理心理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 7 ] 高树军. 管理心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8 ] 张晨辉. 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9 ] 郑日昌. 心理保健师培训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0] 石森. 管理心理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 卢盛忠. 管理心理学实用案例集粹[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2] 赵慧军. 现代管理心理学(修订2版) [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13] 朱永新. 管理心理学(第2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管理心理学书籍 经典

管理心理学书籍经典 以下是关于管理心理学书籍经典,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管理心理学书籍一: 书名:组织管理心理学 图书简介:本书是一部介绍在工商企业及其他类型的组织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对个体及组织行为进行管理的教科书。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种传统和现代流派的组织管理学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生活背景、能力、气质、性格、知觉、价值观、态度等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及有关的激励方法,探讨了团体结构、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从而全面概括了个体、团体、组织各层次的行为特点以及所蕴涵的心理规律。 书名: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图书简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学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更确切地说,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科学。其特点是将宏观与微观、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正因为是一门新科学,就需要接受实践的考验,要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学科结构体系,充实典型的中外案例分析等。本书共分十三章。 书名:管理心理学 ·

图书简介:本书围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核心问题,分六篇即基础篇、因人而异篇、行为激励篇、心理健康篇、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篇、组织行为篇,系统地介绍了人性假设理论;管理中的认知差异;人格差异与管理;情绪情感与效率;行为激励与激励理论及应用;心理健康理论及问题、调适;群体行为规律和群体人际关系的建立;组织效能、组织的变革与发展;领导者影响力、领导艺术及领导有效性理论等。 书名:安全管理心理学 图书简介:本书密切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对安全管理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心理学的涵义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安全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人的心理过程与安全,个性心理特征与安全,事故与人的心理,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安全管理中的群体心理,安全领导心理等。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叙述简明扼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书中各章节安排了一些实例和案例. 书名: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 由国家教委人事司组织编写的这套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丛书,是执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大学科理人员培训与研究项目的配套教材,故也称中国大学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