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内容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三篇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三篇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三篇篇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根据XX卫生厅《关于印发20XX年X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监督[20XX]X号)精神,为做好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在中心领导的精心布置下,经过参加食品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实施为确保此次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县卫生局非常重视,根据《20XX年X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了《20XX年XX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并成立了《XX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方案要求,此项工作由我中心负责实施全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采样、检验、上报工作。

中心领导非常重视,分别先后派出5人次参加XX卫生厅召开的全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及X疾控中心召开的全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网络直报培训会议,回来后明确职责,我中心按我县监测方案的要求,在采样、检验前提前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于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分三阶段分别在XX、XX、XX乡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三次监测采样共出动采样人员16人次,车辆5车次分别对XX、XX、XX乡镇的超市、食品批发店、市场摊点、快餐店、饭店、饮食店、乡镇村屯农户共92家开展食品采样抽检工作,并按计划如期完成任务并及时上报、反馈有关监测数据。

二、监测结果根据《20XX年X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我县采用常规监测方法监测我县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两个方面。

采样、化验均按照国家标准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

1、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三次监测完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84份,超标14份,超标率为16.67%;其中植物油、花生粒、干玉米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B项目分别检测5份、6份、6份,检出花生油超标11份、花生粒超标1份,共超标2份,超标率为11.76%;熟肉制品亚硝酸盐项目检测15份,超标4份,超标率为26.67%;馒头、油条铝项目各检测5份,共超项目检测12份,酱腌制蔬菜亚硝标8份,超标率为80%;液体奶黄曲霉毒素M1酸盐项目检测15份,大米、根茎类蔬菜、叶菜类蔬菜中铅、砷、镉、汞项目共检测15份,均未发现超标。

202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202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根据《2023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收集我县食源性疾病信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数据,分析危害因素可能来源,主动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及跟踪评价、风险预警和交流、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持。

各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别承担相应的监测项目。

二、监测内容及范围(-)食源性疾病监测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

在全县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含乡、村级医疗机构)和县疾控中心开展。

监测对象包括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聚集性病例。

2.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

在全县开展。

监测对象为疾控中心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五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后确认的,发病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3.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溯源。

在全县开展。

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的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等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分析(以下简称“PFGE”)o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食源性疾病专项监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分离株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以下简称“WGS")oPFGE 和WGS由县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上送菌株,省疾控中心及具有能力的市级疾控中心开展检测。

4.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在全县开展。

监测对象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

县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上送菌株,省疾控中心开展药敏试验。

(二)食品污染、食品有害因素监测对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开展常规和专项风险监测。

结合需要适时安排应急风险监测。

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介绍

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工作介绍

本底污染—环境、工艺过程 违法添加 生物链传递
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的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被排放在自然界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土壤、水体 的污染,又进一步污染了食品的原料——天然动植物。 (以铅为例说明)

1、蔬菜、粮食类中铅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 2、大气降尘是水果中铅含量污染的首要原因 3、肉类、动物脏器、鲜乳中铅污染主要来源于动物饲料
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不同点
比较内容
主要目的
风险监测
对食品中已知污染物开展长期 连续的监测,了解监测范围内 食品安全的动态总体情况,还 要发现隐患,侧重服务于评估
根据职能,由卫生部或各省相 关部门组织各监管部门参与 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为制定 标准、政策提供技术支持;为 抽检或监督执法提供信息;形 成数据库 按照采样计划的要求多环节、 数量大、范围广、代表性好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直接关系到政府食品安全管 理的水平和效率,是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安全工 作的重要技术手段。

1.4 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

相同点

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是由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组织,并形成相应的计划。
通过样品检验的形式获得相关信息。
监测和监督抽检数据分析都可以一定程度反映食品 安全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3. 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监测项目 工作要求

方案制定的依据
关于印发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 划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164号)
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 案的通知 (鲁卫食安发〔2011〕1号
监测形式:
•常规监测 是针对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由分布在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的监测机构开展的大规模监测; •专项监测 是针对我国近期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涉 及的食品或者为确定污染原因等特定目的, 由指定的监测机构开展的专门性监测。

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单项选择题]1、镉是蓄积性毒物,食物中的镉即使微量,亦对肾脏产生危害,日本曾发生的哪种病就是镉危害引起的公害病()A.肿瘤B.肝脏坏死C.骨痛病D.水俣病E.肾病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有机物多的样品时,要选择好()A.干燥温度和时间B.灰化温度和时间C.干燥和灰化的温度和时间D.原子化温度和时间E.净化温度和时间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A.分子对光的吸收程度B.激发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程度C.基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程度D.离子对光的吸收程度E.基态原子对其特征光的吸收程度。

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4、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称为该元素的()A.灵敏线B.共振线C.吸收线D.分析线E.特征线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在食品痕量分析中,决定分析方法检出限的重要因素是()A.标准应用液浓度大小B.样品浓度大小C.操作技术熟练程度D.空白本底值的大小E.系统误差的大小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6、GB/T5009.87-2003测定食品中磷含量时,第一法规定用什么作为还原剂()A.盐酸羟胺B.对苯二酚和亚硫酸钠C.亚硫酸钠D.氯化亚锡和硫酸肼E.二甲亚砜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7、送至实验室存放于冰箱的新鲜水果、蔬菜存放时间不宜超过()A.48hB.60hC.72hD.96hE.108h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8、下列哪些不是腐蚀性、刺激性的化学药品()A.强酸B.强碱C.碳酸氢钠D.冰乙酸E.过氧化氢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9、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色时波长是()A.428nmB.538nmC.620nmD.580nmE.445nm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0、酸碱标准溶液常温保存有效期为()A.一个月B.二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E.十二个月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1、应用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13.64×4.4×0.3244=()A.19.469B.19.47C.19.50D.19.0E.19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2、气体氦、氮和氢可用作气相色谱法的载气,可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A.高纯氮气B.氢气C.空气D.高纯氦气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3、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适用归一化法的情况是()A.试样中所有组分都出峰;B.试样各组分中只有少数出峰;C.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D.对进样量要求不严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4、在最佳的N2/H2比以及最佳空气流速的条件下操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方案根据XXXX要求,为完成XXXX年XX及省下达XX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了解XX州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掌握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跟踪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和食源性疾病暴发隐患,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主要内容(一)卫健部门监测内容计划监测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共计XXXXXX件食品样品;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

XX.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计划监测XXXXXX件食品样品(XX级项目XXXXXX 件,省级项目XXXX件)(详见附件XX、附件XX)。

(XX)常规监测XX级监测项目包括食品中元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有机污染物等指标。

监测样品包括谷物及其制品(不包括焙烤食品)、蔬菜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水果及- 1 -其制品、蛋与蛋制品、茶及茶制品XX大类XXXX件XXXXXX项。

省级监测项目包括食品中农药残留、毒肽等指标。

监测样品包括水果、砧板、野生毒蘑菇XX大类XXXX件XXXXXX项。

(XX)专项监测监测项目包括食品中兽药残留等指标。

监测样品包括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乳与乳制品XX大类XXXX件XXXXXX项。

XX.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计划监测XXXXXX件食品样品(XX级项目XXXXXX件、省级项目XXXX件)(详见附件XX、附件XX)。

(XX)常规监测XX级监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杆菌科(定量)、肠杆菌科(定性)及鉴定、产气荚膜梭菌(定量)、空肠弯曲菌(定性和定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定量)、霉菌、酵母、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蜡样芽胞杆菌、广州管圆线虫等指标。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篇一:XX年xx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XX年XX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总结根据XX卫生厅《关于印发XX年X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监督[XX]X号)精神,为做好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在中心领导的精心布臵下,经过参加食品监测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实施为确保此次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县卫生局非常重视,根据《XX年X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了《XX年XX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并成立了《XX 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方案要求,此项工作由我中心负责实施全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采样、检验、上报工作。

中心领导非常重视,分别先后派出5人次参加XX 卫生厅召开的全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及X疾控中心召开的全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络直报培训会议,回来后明确职责,我中心按我县监测方案的要求,在采样、检验前提前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于XX年X 月X日至XX年X月X日分三阶段分别在XX、XX、XX乡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三次监测采样共出动采样人员16人次,车辆5车次分别对XX、XX、XX乡镇的超市、食品批发店、市场摊点、快餐店、饭店、饮食店、乡镇村屯农户共92家开展食品采样抽检工作,并按计划如期完成任务并及时上报、反馈有关监测数据。

二、监测结果根据《XX年X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我县采用常规监测方法监测我县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两个方面。

采样、化验均按照国家标准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

1、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三次监测完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84份,超标14份,超标率为%;其中植物油、花生粒、干玉米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B1项目分别检测5份、6份、6份,检出花生油超标1份、花生粒超标1份,共超标2份,超标率为%;熟肉制品亚硝酸盐项目检测15份,超标4份,超标率为%;馒头、油条铝项目各检测5份,共超标8份,超标率为80%;液体奶黄曲霉毒素M1项目检测12份,酱腌制蔬菜亚硝酸盐项目检测15份,大米、根茎类蔬菜、叶菜类蔬菜中铅、砷、镉、汞项目共检测15份,均未发现超标。

常见食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分析

常见食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分析

常见食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分析作者:高素芳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4期高素芳(包头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6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食品中含有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也随之增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能够了解常见食品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该文选取了几类常见的食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实验检测,经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探明了常见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的种类,对我国食品安全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常见食品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污染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242-01常见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来源主要是农药残留,有害因素包括重金属、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超标。

这些有害因素的存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力度,做好食品卫生检测工作,对食品质量严格把关,为人们食品食用创建安全的环境。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加强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常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实验该文中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某地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食品样品一共7大类,一共230份。

其中每份散装食品重量为500克;包装食品样品抽取统一生产日期的,每份样品重量也都大于500克;对于每袋重量小于250克的包装食品,需要采集2个包装作为一份样品。

对于每一份样品,都需要一式两份,其中一份送到检测中心检测,另一份备份。

该次检测的方法严格按照相关的监测工作手册规定进行,检测的类型包括常规有害元素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生物毒素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食品餐具检测以及违禁药物检测六大类,检测的项目一共21项。

在检测过程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采用带标检测,而采用加标回收等方式控制无标准物质检测质量。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1.3 汞的测定
• 汞的测定方法
–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53.7nm – 双硫腙比色法
• 样品消化后在酸性条件下,汞与双硫腙氯仿溶液生 成双硫腙汞在氯仿溶液中呈橙黄色,在波长492nm 处有最大吸收。
• 汞的测定标准
– GB/T 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和有机汞的测 定
1.3 砷的测定
V1-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体积(mL)
1.2 镉的测定 • 镉的测定方法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28.8nm – 分光光度法
• 样品消化后在碱性溶液中,镉离子与6-溴苯并噻唑 偶氮萘酚生成红色配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波长 585nm 处有最大吸收。
• 镉的测定标准
– 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
• 铅的测定标准
– GB/T 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 – GB/T 5009.75-2003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 原理
1.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铅
– 铅元素经原子化后,在283.3nm处有最大吸收,而且吸 光度大小与铅含量成正比。
• 试剂
– 硝酸与高氯酸(5+1)混合酸,0.5mol/L硝酸溶液, 1mg/ml铅标准贮备液,100μg/ml铅标准使用液。
1 食品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2 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3 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测定 4 食品中亚硝基化合物的测定 5 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 6 白酒中甲醇的测定 7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测定
• 有害物质
– 自然界中,按其原来的用途正常使用导致人体生理 机能、自然环境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物质或含有 该物质的物料。
– 我国儿童铅中毒流行率很高,零铅工程亟待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内容
注:1、采样环节中A为屠宰或收购环节,B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C为食品流通环节(C1为超市/食品店,C2为农贸市场,C3为学校周边小商铺,C4为网购),D为餐饮服务环节,以下相同。

2、有检测条件可在总汞、总砷检测的基础上开展有机汞和无机砷的检测。

3、有机磷类农药重点监测水胺硫磷、氧化乐果、毒死蜱、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亚胺硫磷、乙拌磷、乙硫磷、灭线磷、敌敌畏、乐果、马拉硫
磷、三唑磷、甲拌磷、氯唑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伏杀硫磷、杀螟硫磷、杀扑磷、对硫磷、丙溴磷、甲基毒死蜱,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重点监测灭多威、克百威、异丙威、甲萘威、抗蚜威、速灭威、仲丁威、残杀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重点监测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
表2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专项监测内容
注:1、有机磷类农药重点监测敌敌畏、敌百虫、氧化乐果、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亚胺硫磷、乙硫磷、乐果、马拉硫磷、三唑磷、杀螟硫磷、丙溴磷。

2、在6-9月米样。

3、巴氏杀菌乳、火菌乳和生乳样品集中在夏季米样。

4、集中在1-5月米样。

5、采集样品包括1/3的进口样品。

6、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至少包括邻苯二甲酸二(苯二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 )和邻
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第二部分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一、监测点的选择
我市确定盐城市、东台市、大丰市作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点。

二、监测内容和分工具体监测食品类别、单位、数量和项目见表3。

盐城市疾控中心及东台、大丰市疾控中心承担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点具体工作。

市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监测点进行分级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监测结果报告各监测点应按要求及时通过“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数据汇总系统平台”(网址:https:// )报送监测数据。

市疾控中心负责对县(市、区)疾控中心报送的监测数据进行复核,复核后统一报省疾控中心,经省疾控中心再次审核后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相关要求见表4。

四、其他卫生部门各监测点所有阳性样品应采用专用菌株保存管保存检出的食源性致病菌阳性分离株,并于每月30 日前将当月菌株报送至省疾控中心。

监测的数据报告及食源性致病菌阳性分离株的报送要求详见《致病菌工作手册》。

表3 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内容
表4 卫生部门承担的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要求
第三部分食源性疾病监测
一、监测分工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组织领导,各级疾控中心、相关医院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具体工作。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报告内容所有调查处臵完毕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

2、报告主体市级和县(市、区)级疾控中心。

3、报告对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臵完毕的所有发病2 人及以上,或死亡人数为1 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

4、报告流程
(1)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或事件,均需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报当地卫生局;
(2)当地卫生局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臵完毕后一周内,由所在地疾控中心登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完成事件的报告;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1、监测内容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是指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疾病/ 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合理解释;
(2)病情/ 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2、监测范围市及所属县(市、区)作为监测点。

要求市根据本地区情况
选择不少于1 家综合性医院(三级及以上)作为监测医院,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区情况选择不少于1 家综合性医院(二级甲等及以上)作为监测医院。

2013 年作为检测医院名单如下: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台市人民医院、大丰市人民医院、射阳县人民医院、建湖人民医院、阜宁人民医院、滨海人民医院、响水人民医院、亭湖区人民医院、盐都区第二人民院。

市、县(市、区)也可以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相关要求自行增加监测点医院。

所有监测医院的相关信息应由各市于2013年3月20日前报省疾控中心备案。

3、监测对象
监测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为年龄14 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 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应当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

4、监测工具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见表5。

5、报告流程
(1)监测对象到监测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报告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3)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院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
(5)医院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
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疾控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6)监测医院所在地疾控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由监测医院所
在地疾控中心通过网络填报电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专家组决定反馈监测点医院;
(8)省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根据规定的标准(见表6)
确认是否应当启动流行病学调查,若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应当通知监测医院所在地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网络上报;市、县(市、区)疾控中心也可视食源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自行决定是否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9)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他信息,对报告病例/ 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整个报告过程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

(三)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1、哨点医院监测
(1)监测点及承担单位:我市确定盐城市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点,承担单位为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中医院、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监测内容:
①病例监测与报告。

哨点医院应确定相关科室为哨点科室,全年对符
合监测病例定义的门诊和住院病例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收集门诊和住院腹泻病人的症状与体征记录、临检结果、粪便或肛拭标本。

相关内容报送医院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审核后报送当地疾控中心。

②实验室监测。

承担监测任务的哨点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负责分离可疑
食源性致病菌菌株和病毒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开展耐药检测。

监测项目包括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

如有能力,市疾控中心除以上项目以外,进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0157、小肠结肠耶尔森菌、弯曲菌、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的检测。

③流行病学调查。

哨点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对符合《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
测工作手册》规定的病例或事件,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当确定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④病例对照调查。

市疾控中心应开展非伤寒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
散发病例的1:1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3)监测结果报告。

哨点医院应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送监测信息和待检标本。

市疾控中心应按时将调查结果、检验数据和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报送省级疾控中心。

病例信息和检测结果信息由承担监测任务的哨点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录入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

市疾控中心应及时将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录入Epidata 数据库,并按时报送省疾控中心。

表5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报告卡编号:
医疗机构名称: 填报人: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
表6各级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主体启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