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_w

合集下载

《少林心意把》

《少林心意把》

《少林⼼意把》《少林拳谱》记载:少林⼼意把是少林寺武僧秘不外传的保守套路,其特点是内外兼修,⽓贯全⾝,锐注四梢,发声⽽起势,落⾳⽽着凹,起时柔,⾏时刚,落时顿吼,重如发炮。

观其形如虎出洞,视其⾏姿如蛟龙,落⾜声暴如炸雷,殿宇震摇浓⽓腾。

练成此功夫,⾄少须时⼋秋,亦称“少林神把”。

智者不匹夫,武者⽆懦夫,⼈⼈强则中国强!天下武术宗成,名侠剑客⼀流。

我武古今功夫,⼼怀家国兴亡!练法预备势:两⾜并⽴,两臂下垂,五指并拢,掌⼼向⾥,掌指向下,⾝胸挺直,⽬视前⽅(图1)。

运⽓:⾃然呼吸,⽓沉丹⽥,定式3息。

(1)摆头抱拳:抬左脚向左开半步,同时两掌由下向内向上画弧,然后往外、往下撩打、变拳抖肘,抱于腰间,拳⼼向上,头向右摆(图2)。

(2)追风连掌:两脚碾地,体向左转9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两腿成左⼸步,同时两拳变掌,左掌向前猛推,掌⼼向前,右掌屈肘端于腰间,掌⼼向上,⽬视左掌(图3)。

上动不停,抬右脚向前上成右⼸步,同时右掌向前推出,掌⼼向前,左掌收回腰间(图4)。

接上动作,抬左脚向前上⼀步,使两腿成左⼸步,同时左掌向前猛推,掌⼼向前,右掌端于腰间,掌⼼向上,⽬视左掌(图5)。

(3)跳步阳把拳:抬两脚向前踮跳⼀步,左脚落右脚前半部、⾜跟离地,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两掌变拳,由前随⾝向后撩,然后左拳向前滚臂屈肘上冲,拳⼼向⾥,右拳屈肘抱于腰间,两腿微蹲,⽬视左掌(图6)。

(4)跳步甩把拳:抬右脚前震脚(响亮),落左脚右侧;同时两拳由前向后侧栽击,两腿半蹲,⽬视前⽅(图7)。

(5)右提把栽捶:抬右腿向前提膝:同时两拳由下抖肘向上撩打,然后右臂架前,拳头向左,左拳沉肘亮于胸前(图8)。

接上动作,右脚下落左脚前⼀步,抬左脚向前震脚(响亮),与右脚成并步,同时开⼝宏发⿐⾳(嗯—),两拳由上向左侧下⽅随⾳猛栽,两腿半蹲,⽬视前⽅(图9)。

(6)左提把栽捶:抬左腿向前提膝,同时两拳由下向上提把打,然后左臂架肘悬拳,右臂屈肘平胸亮捶(图10)。

少林心意把——精选推荐

少林心意把——精选推荐

少林⼼意把少林⼼意把少林⼼意把⼼意把,少林秘不外传之功,⼜名锄钁头,少林僧⼈寓武于劳作之中⽽悟出的⼀门上乘功法。

具体形成时间不可考,宋时已著名于世。

仅⼀⼤势和⼏个侧势,⽽练⾄融会贯通,⼜可化⾝千万,可谓变化⽆穷。

⼼意把讲⼼意、重实⽤,是少林门中真正的内功拳、禅拳。

⼼意把实则练⽓练柔劲,旨在⾏⽓⼊膜,充实肌体,以达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强⾝。

其诀在空,即⾝空、⼼空、⽬空。

⼼空则⽓闲神定,⽆所思、⽆所畏;⾝空则腾挪辗转⾃如;⽬空则⽆敌⽆我,⾃然御敌于⽆形。

⼼意把功成,即达忘我、⽆念、了⽣死之⾄⾼境界。

 ⼼意把为少林⽆上之内功,最上乘之技法。

亦令天下英雄神往不已。

张三丰、周侗等皆得益于⼼意把之⼀式⽽悟禅拳之妙,或开宗⽴派,或技惊天下。

少林⼼意把歌诀⼀⼼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篮掌宜吐,起落⾝法随意变。

起如举⿍提⼝⽓,发“嗯”声落如分砖。

运⽓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

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猿跳⼭涧。

⼆⽓运百会达涌泉,⾏输丹⽥昆仑转。

通往中脘到膻中,三合以上抵劳宫。

⽓从两⾜向上提,⽓达周⾝⽤呼⽓。

起如举⿍低颚吸,落地分砖⽓呼出。

左右起步循环跳,亮翅展⾝腾丈余。

初练每时三⼗六,⽉后九九⼋⼗⼀。

天天如⼀千⽇连,功到⽓随⾛遍天。

⼼意把⼜⽈锄镢头也叫镢头把,镢头把也是少林寺独有的⼀种桩法。

由其演变出⼗⼆⼤式,此桩法为⼼意把之母,动作看似单调⽽招法实⽤,朴实⽆华、刁狠猛毒,出⼿⽆情,技出绝妙,它是⼼意拳之母,虎捶⼀类之髓,被称为:“把头中之王”。

此把看似⼀式,但其变化莫测,可应⼲变万化。

⼼意把内静外猛、刚柔相济,虚实相⽣⽽变化⽆穷。

呼吸与动作配合,起把时发⿐⾳“⼝母”⾳,向下落把时发“咦”⾳。

静如狸猫,动似猛虎,讲究起把物必落。

⼼意把的基本桩法有两种练法:其⼀:侧⾝(顺⾝)半蹲桩,步型似虚步,双⾜距离⼀脚左右,两膝相合拢,重⼼在后腿上,两膝半屈,挺胸塌腰、悬顶沉肩,左脚在前则左⼿护于裆前,左肩对前进⽅向,右脚右肩均向前,右⼿护于裆前,左⼿握拳护腰,⽬视前⽅(如图锄镢式)。

练底盘功夫、长内功内劲——少林心意把

练底盘功夫、长内功内劲——少林心意把

练底盘功夫、长内功内劲——少林心意把“太极奸,八卦滑,最毒毒不过心意把”,少林心意把一直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绝技,历代武僧皆以单传亲授的方式传承,即使在少林寺里也只有极少数人掌握。

我老师的师傅释行性(张庆贺)法师讲,心意把又名锄镢头,是少林寺僧人在劳动时,借鉴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

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

只要练好一式,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

练心意把重在心意,讲求实用,不尚花架,是盘练心意、气力的无上法门,不能仅仅拘泥于外在的形式架子,要“外练筋骨皮,内养静气神”,内外兼修、集技击养生为一体。

秘谱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少林心意把有三十六种变化,以练底盘功夫、增长内劲为核心,集功、拳、力、意为一体。

现在少林拳遗留的心意把有锄镢把、山河把、连环捶、富贵不断头以及起落把等几套拳把。

常说的十二把有起式把、左右把、翻身把、地盘把、腾挪把、十字把、推仓把、扫泼把、起纵把、展翅把、亮翅把、跳跃把。

少林拳有三十六把,除以上十二把架势外,还有鹰捉、虎扑、斩手、探海深望、正把、斜把、赶马三捶、白猿洗脸、燕子取水、锁喉等,一左一右化为七十二种打法。

心意把的练习特点是集步法、身法、破法、打法、内劲、气功、桩功、轻功、硬功、练力于一身,虽练习者用尽毕生精力,也不易达到最高之境界。

释行性法师讲,练习心意把没有两年以上内功基础是不能练习此技的。

若习练过早,容易出病,对身体不好的人来讲,是不可练习的。

心意把基本桩功练习要求提膝扭腰,左拳右掌,脚弓发力,脚尖上钩,用钩崩之劲,力贯足弓,上、中、下齐用,腰催力发,可发敌于丈外。

心意把练习要求全身配合,攻防兼备,呼吸配合,哼哈发声,嗯咦倒人。

练习外形一领一追,一手攻一手防,追风赶月不放松;一腿提,一腿撑,脚踩去意刮阵风;腰要拧,胯要松,身体配合,缠坠裹扣,提拉对挣。

然其变化虽多,则一理通则百势皆通。

心意把

心意把

心意把心意把共一个母势(撅头把)十二大势,其名目有:亮翅把、反身劈把捶、进步劈把捶、移身把、斜势把、顺势把、反身推苍把、撩阴把、腾挪把、展翅把、推苍把、虎扑把。

心意把只有单势练习形式,无套路,直线往返练习。

但小洪拳、金刚拳等多种拳术套路皆是修习心意把前的必修课程。

心意把以化繁为简,故仅为十二单把。

此为少林派秘不外传之技。

少林寺白衣殿壁画正是心意把的演练图。

心意把历来是少林寺武僧们所渴望学到并掌握的护法秘技,但由于此法势绝妙无比,杀伤力惊人,加之得法不易,所以历来秘不示人,即使是少林弟子传授时也是慎之又慎,反复甄选。

目前能将心意把练到第六把者便已是凤毛麟角了。

建于明末的少林寺毗卢殿,也叫千佛殿,原为储存藏经和佛像的场所,从雍正开始,这里变成了少林寺的秘密夜间练功房。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西来堂志善碑》所载的“夜演武略”就是寺僧变换练功形式的真实写照。

清席书锦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编撰的《嵩岳游记》记述了寺僧在千佛殿习武留下印记的情况:“今后殿壁,绘罗汉手搏像。

屋地下陷,深数寸,传为习武场。

”由于寺僧长期不断地在千佛殿内练功,殿内地上被脚踩出了四十八个深深的脚坑。

据前任方丈德禅、行正讲,这些脚坑是清代少林武僧演练内功心意把留下的。

从脚坑的深度看,它不仅表示练功时间较长,而且表明清代少林功法也是流传内功的。

道光年间,河南一位巡抚久慕少林之名,来到少林寺,坚持要看少林绝技,寺院无奈,只得选派几个武僧为其演练。

但练武是官方明令禁止之事,过后寺里怕这几个武僧因断点续传罹祸,就令他们分别出逃。

其中有一个海发和尚,在少林寺中精研心意把,他和弟子湛谟等逃到了偃师境内的少林寺下院石沟寺,这里地处深山,几乎与世隔绝,海发、湛谟和尚便在这里潜心修炼心意把,从而把这一宋代流传下来的少林秘功练到了最高境界。

据行性法师之师吴山林讲,到了石沟寺以后,湛谟为了练功,十二年夜间睡觉就睡在一个长条凳上。

吴古轮五岁出家少林寺,拜湛谟为师,取法名寂勤,后随湛谟到石沟寺习武,开始跟着湛谟的弟子们学些入门功夫。

心意把实战应用 挤劲的实战应用

心意把实战应用 挤劲的实战应用

心意把实战应用挤劲的实战应用挤劲是太极拳的基本技击方法,是太极十三式之一,也是太极拳技击八法之一。

挤劲是一种进攻的劲路,发力点主要在身、背、肩、肘、臂和手等肢体的外侧。

它以螺旋缠丝劲为主,以腰为轴,以身体催动手臂由内向外旋转逼迫对方,抢得进攻重要位置,致使对方的接触点遇到螺旋劲被化解分开,使其丢掉重心失去平衡而跌倒。

挤劲含有�挤的意思,可用单手臂外侧挤,也可将另一只手放在前手臂脉门上或大臂处,两臂合力由内向前向外挤。

发挤劲时,手臂要成弧形�开撑圆,做到虚领顶劲、精神贯注、心气下沉、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合裆松胯,肘部要略低于手腕。

发挤劲时手臂不可伸得过长,如果手臂伸得过长,挤劲发力时着力面就会减小,进攻之力很容易被对方化解掉,或被对方引化跌倒。

所以用挤劲时一定要保持立身中正、上下合一。

挤劲发力时还必须要近得对方身体,只有贴近对方身体才能充分发挥出身、背、肩、臂、肘、手和腰腿的整合之力。

挤劲是向一个方向的挤发,是一种横排劲,发劲时要有黄河之水泛滥之势,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要将对方连根拔起,使对方重心被破坏无法抵抗而跌倒。

但是要想用挤劲将对方连根拔起,还必须做到发力时手梢节向上领。

发挤劲时还要做到下盘稳健、灵活,上身中正、放松,内含�劲,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挤劲在运用时如果加上步法会威力更大,发人的效果会更好。

但是在运用步法时脚下进步一定要迅速、灵活,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贴近对方身体,踏进对方中门,同时后腿迅速蹬地,拧裆转腰,催动身体带动手臂旋转,将对方挤发出去。

在进攻对方时上步要深远,前脚落地要踏实,后脚蹬地重心前移和挤劲发力要快,使对方猝不及防。

进攻上步动作慢或动作过大、身体倾斜、手脚快慢不一,都容易被对方觉察而受制于人。

拳论上讲:“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也到,击敌如摧草。

”所以进攻时一定要做到步到身到,上下合一,内外一气,一进无有不进,一退无有不退,四肢百骸皆随,只有这样才能将挤劲发挥到最佳。

心意把行桩

心意把行桩

心意把行桩行桩功是少林镇寺名拳“心意把”的基础功法。

通过行桩的练习,可使周身上下骨挺筋伸,劲力贯通。

在实战时可达到发力稳健沉雄,势不可挡。

正如拳谚云:“打人如走路,打人如拔草。

”一、马步行桩法1.面朝南站立,双脚左右分开比肩略宽。

身体正直,下颌内扣,双眼向正前方平视。

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2.双腿向下弯曲,下蹲成四平马步桩,同时双手握拳收于腰侧。

然后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双拳变掌用力前推,推至双臂快要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

3.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同时双掌变拳,缓缓收于腰侧。

4.接着,左腿略微上提,左脚紧贴地面经右脚跟后侧向右进步,身体重心全部落在右脚上。

左脚落实后,整个身体180度旋转,变为面朝北站立。

双腿仍保持四平马步桩姿势。

5.接着,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双拳变掌缓缓用力前推,推至双臂快要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

然后呼气,双掌变拳收于腰侧。

接着左脚经右脚跟后侧向左进步,落实后身体面朝南站立。

然后吸气,双拳变掌缓缓用力前推。

如此反复练习。

左右脚互换练习。

练习要点:1.左脚向右经右脚后侧向右进步时,动作要缓慢,不可以快,身体重心可略向上挺起,但上挺动作幅度不可过大。

2.当左脚接触地面落实后,身体由左向右180度旋转时,动作也必须要做到缓慢,不可过快。

3.缓缓吸气与双掌缓缓用力前推要同步进行。

二、弓步行桩法1.双脚并拢站立,身体正直,下颌内扣,双眼向正前方平视。

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双腿缓缓向下弯曲,同时左脚缓慢地向身体正前方迈出一步,以脚跟着地。

同时双手握拳缓缓收于腰侧。

3.紧接着左脚前脚掌用力向下踩,左腿屈膝前弓,右腿伸直,成弓步桩姿势。

然后缓缓吸气,吸气同时双拳变掌随身体前移缓缓用力前推,当推至双手臂快伸直时,闭气,静止用力前推5秒左右。

4.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同时身体重心向前移至左脚,右脚经左脚内侧向正前方迈出一步,以右脚脚跟着地,同时双拳变掌缓缓收于腰侧。

5.紧接着右腿屈膝前弓,左腿伸直,成弓步桩姿势。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文教程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文教程

风格特点及要领心意把又名锄镢头。

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

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

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

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预备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

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

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

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

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反身劈把捶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

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进步劈把捶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

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

与此同时,双拳顺势用力下劈,拳轮朝下(图9)。

四、移身把身子左转,左腿勾脚提起,左拳变掌随转身向外拨掌(图10),身子转足180°后,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脚跟上,直身下蹲,成右丁步。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1.熊出洞(六合式、轻步站、侵扑站)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抱置胸前(也可以左手护右腮、右手护胸前)。

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图1)。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冯志华心意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一个非常重要的套路,也是唯一的一个古传套路,历来为心意门各门派珍视。

心意四把捶素有短拳之称。

拳势简朴,技击性强,是擅长爆发内劲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心意六合拳母艺四拳八势,并内含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因此最早也称为十形合一。

是心意六合拳最原传的套路。

在心意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盘艺图解2.虎扑(三尖照)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下按,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右,右掌按至裆前,左掌下落至左腿内侧,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图2)。

3.过步箭窜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紧接着在左脚过步至右脚前。

过步时两肘护肋,手护胸(图3)。

4.猴竖臀左脚尖上翘、脚跟略触地,右手握拳落至右腿外侧,左手变掌贴置左小腿内侧,右腿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一直(图3)(图2)(图1)60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角,成横拳熊势(图4)。

5.打横拳(头拳)转体右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图6-7)。

7.上步撕拽(丹凤朝阳)上左步随之上右步,右脚置左脚前,同时左手下落至裆前,掌心下按,右臂上伸至头前上方,掌心向左,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尖点地(图8-9)。

8.势如劈竹(沉劈)右掌猛然向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向下蹲,右腿屈膝、脚跟略离地,脚尖上翘。

右掌下劈至右腿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贴置右小腿和脚心,左手当右掌下劈时交叉上升至右腮旁,五指炸开,掌心朝面部(图10)。

9.挑领左腿尽力猛向上蹬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身体上起时,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指掌分开,臂上挑略过头,左掌在右臂上挑时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五指炸开朝前(图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解
由素喜老方丈推荐,第四代禅武医传人德建演练。

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

把,指的是心意把。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

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

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

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

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
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
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

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

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

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
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

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反身劈把捶
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
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

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进步劈把捶
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
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

与此同时,双拳顺势用力下劈,拳轮朝下(图9)。

四、移身把
身子左转,左腿勾脚提起,左拳变掌随转身向外拨掌(图10),
身子转足180°后,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脚跟上,直身下蹲,成右丁步。

与此同时,右拳经头顶划弧下劈,拳轮朝下(图11)。

五、斜势把
右脚跺地向后退一步,身子右转成右弓步,左拳翻腕下拉,拳心斜朝上,右拳翻腕上提至右肩上,拳心朝后,目视左侧(图12)。

六、顺势把
身子左转90°,成左弓步,两拳变掌,左掌经腹前划弧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图13)。

右脚向前跨一步,两掌在胸前交叉,掌心朝上(图14)。

上动不停,右脚下落成右弓步,两掌翻掌,右掌向前穿出,掌心朝下,左掌收于腰间,目视前方(图15)。

七、反身推苍把
身子左转180°,成左弓步,随转身左掌上架,右掌立掌推出(图16)。

八、撩阴把
右脚前跨一步,左脚跟上成弯套弯腿。

同时,左掌成虎爪经体前划弧上举复置头顶,右掌变虎爪抓裆,掌心朝前(图17)。

九、腾挪把
身子右转180°,右脚倒退一步,仍成弯套弯腿。

转身同时,双拳上提至左肩上方然后劈下(图19)。

左脚前上一步,右腿勾脚提起,两拳上提至右肩上,如锄地状(图20)。

右脚跺地,左脚前伸,身子直落,两拳随之劈下(图21)。

身子由左腿支撑站起,右脚勾脚提起,随起身双拳由下向上提打(图22)。

右脚落地,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双拳随之劈下(图23)。

十、展翅把
以左脚为轴,身子右转180°,随转身双拳劈下(图2 4)。

左脚点地,身子纵起,双拳变掌在胸前交叉后向两面分拨,落地后成并步,左拳在膝前击右掌(图25、2 6)。

十一、推苍把
左脚后退一步成左弓步,两掌向右、向上、向下划弧,置于腹前时,左脚蹬地成右弓步。

与此同时,双掌由腹前向前上推掌(图27、28)。

十二、虎扑把
身子左转180°,右脚支撑,左腿伸直下蹲,双掌随转身由上往下抓(图29)。

身子蹿起,两虎爪前抓,身子下落(图30、31)。

反势结束
身子右转180°,左腿勾脚抬起,右拳上提置于胸前,拳心朝下,左拳上提置于左耳侧,拳心朝外(图32)。

左脚落地,双拳劈下(图33)。

德建大师谈《心意把》心得
心意把实则是练气练柔劲,旨在行气入膜,充实肌体,达到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健身。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来自耕自种,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的启发,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

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

只要练好一个侧式,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发展成一个武术流派。

练心
意把重在心意,并非流于形式架子,而是讲求实用,不尚花架,足练心意,气力的无上法门。

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

夜静练式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心意把练到高深境界,即达到了忘我、无念、了生死的无上境界。

其要诀在于空,应达到三空,即心空、身空、目空。

心空则气闲神定,无所思虑,无所畏惧;身空则腾挪辗转自如;目空则一切不在眼里,达到无我无敌的境界,即所谓无虑也。

道本无相,弘之在人。

练心意把时要明三节、四梢、阴阳、五行、六合,先将气调顺,排除七情六欲,演练要来回一线,不受场地限制。

主练心、意、气、兼练下盘、轻功和身法、步法。

如快步,即一起前脚带后脚,平飞而去,原地翻身,起如举鼎,落如分砖,移闪腾挪,进退疾缓随身变。

心意把虽然仅一个大式和几个侧式,但变化莫测,,身随意转,可应万变。

发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浑身百节连贯,滚身而起。

如起把的练法,束滚身而起,摇膀,拧腰,横身,肘不离肋,七扭八圪了(圪了音ge liu ,嵩山地区方言,即弯转扭曲之意),旋着转;内提外
随,内外合一,束身劈打,如龙腾虎奔之势。

心意把练到高深境界,已不宜再与人动手争胜了,因它使的都是内力,伤人于无形之中,所以武德不佳之人,不能练心意把,否则伤人伤已,大违佛门慈悲之心。

少林《心意把歌诀》
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蓝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

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气运百会达涌泉,行输丹田昆仑转。

通往中腕到膻中,三合以后抵劳宫。

气从两足向上提,气达周身用呼气。

起如举鼎低颚吸,落地分砖气呼出。

左右起步循环跳,亮翅展身腾丈余。

初练每时三十六,月后九九八十一。

天天如一千日连,功到气随走遍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