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论的文学创作论理论综合版

文学创作论的文学创作论理论综合版
文学创作论的文学创作论理论综合版

文学创作论

6.28AM考试3题简答60分1题论述40分

一、假定性与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P6-7

1、假定性与逼真性是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对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像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成为推动者艺术形象发展的内在动力。

2、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有两种相反相成的倾向推动着艺术的发展,那就是不断精确地表现生活和不断花样翻新创造超脱于生活的具体形态的艺术形式和流派。将描摹现实发展到高度逼真的地步,以现实主义为代表;将现实大幅度地变化,突出假定性,以表现主义为典型。

A、左拉的自然主义——“我说出我看过的东西,我把它记录下来,如此而已……我的作品不是党派和宣传的作品,它是表现真实的作品。”(左拉谈他的自然主义小说)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

B、莫言《欢乐》——歌唱母亲全部的衰落,其实是在歌唱母亲的全部荣耀;他没有直接去歌唱母亲昔日的荣耀,是因为他不愿意在自己的歌唱里出现对母亲的炫耀,他歌唱的母亲是一个真实的母亲,一个时间的磨难已经驯服不了的母亲,一个已经山河破碎了的母亲。

余华《谁是我们共同母亲》——这样的母亲,才使我们百感交集,才使我们有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才使我们可以无穷无尽地去付出自己的爱。

3、两者在艺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地媾和。

A、随着艺术认识功能的发展,假定性的优势逐渐让位于生活逼真性的优势,这就产生一种规律性的趋向:就是假定性的递减和真实性的递增。但是这只是历史总的趋势,主导方面,另一方面是艺术假定性并未停滞,它仍在曲折地发展,时时占据局部的暂时的优势。

纷纭的流派,走马灯似地变化,自然有其社会历史原由,但是社会原因不能不通过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起作用,社会原因是转化的条件,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假定的固有矛盾才是内在根据,社会原因不过起催化、诱导和选择作用。

B、每当逼真性过分制约了假定性,而且成为一种稳定的倾向时,就会产生艺术境界不高,形象粗糙,或者自然主义倾向。由于这种倾向引起厌倦情绪,又必然促使与之相反的倾向产生,这就使假定性逐渐上升,并很快占了优势,最后必然导致假定性过分冲击了生活的真实性,诱发了形式主义的、生活内容贫乏的作品大肆泛滥。

补充: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的关系?

1、艺术的目的是真实与虚拟的统一,认识与娱乐的统一。艺术的创造性和娱乐性使它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要创造就不能满足于逼真,就不能不通过幻想、想象,就不能没有假定,就必须以想象的假定的形态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达到既具认识又具娱乐功能的目的。纯粹的模仿与艺术的目的是不相容的。不假定就没有自由,不在想象中自由地创造就不能引起销魂荡魄的惊异,就没有艺术的魅力。

2、要使客观与主观结合,在生活本身是不可能的,在生活中只有特殊的逼真,概括的真实并不是直接的存在,它是人脑加工的结果。但有了概括的真实,还需要作家真诚的感情。艺术的真实,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真,它不是绝对的不掺一点“假”,相反,只有在假定形

式中,真实性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艺术是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3、应该看到,不但生活的真实性受到艺术假定性的制约,而且艺术的假定性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的制约。它们之间的对立,在表现生活和作家自我心灵的条件下,在形式规范中得到统一。不管是真实性和假定性一旦背离了这二者,就可能导致分裂。

4、每当逼真性过分制约了假定性,而且成为一种稳定的倾向时,就会产生艺术境界不高,形象粗糙,或者自然主义倾向。由于这种倾向引起厌倦情绪,又必然促使与之相反的倾向产生,这就使假定性逐渐上升,并很快占了优势,最后必然导致假定性过分冲击了生活的真实性,诱发了形式主义的、生活内容贫乏的作品大肆泛滥。

二、生活和情趣的契合点上化合(作家选取意象与生活情趣的契合)——生活的主要

特征和作家的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

(一)生活意象和作家情趣只有在契合点上才能化合成艺术形象, 契合点之外的都被排除。

1、情趣和意象的化合,不是全面的,而是在有限的互相适应的范围内的化合,我们把它叫做契合点。“契合点”以外的,不能化合为艺术的形象。因为无限的生活受到作家有限心灵和艺术形式有限表现力的限制,而且作家有限的心灵也选择了与之相契合的生活,艺术形式也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内容。经过筛选的生活意象在进入艺术形式假定熔炉以后,和作家个性化的情趣化合成为创造性的形象,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例如汪曾祺《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香港的鸟》。

2、在契合点上的生活意象,一般在性质上与作家的情趣相当,大凡不相当的就不能化合,也就是不能构成形象。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去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彩云间”写的是“高”,“万重山”写的是远,“一日还”,“啼不住”写的是快。这里特别强调强调表现的是高而远,迅速转化为轻而快。但是这种轻快并非当年江上航行的全部特点:当年江上航行的“险”,为什么被排除了呢?因为这与诗人内心轻快之感不相符合,因而就不能进入形象的契合点。

这首诗动人的秘密之一就在于作者的全身心都渗透着一种轻快之感。二是,他不直接说自己的轻快,而说是船轻快。

3、正因为情趣与物象之间的互相选择性,同一对象才可能有多种属性与不同的心灵分别化合。同一对象的不同特点,也不仅仅是被动地被选择,同时它也能激发其与之相当的情趣,或者说,它也部分地选择了情绪的属性和强度。例如:自古以来对蜜蜂的这个形象的选择,不同的情趣对物象的特点选择不同。

(二)作家情趣的主导作用

客观对象和主观情趣的性质和程度并不总是均衡的,要用性质不相当、程度不相近的成分创造出和谐的形象,就需要发挥作家情趣的主动性。

1、严格的说,凡进入形象契合点的,或多或少都是和作家感情相通的或者经过作家感情同化的。在形象的契合点上,生活不但要和作家的感情上性质上相应,而且在程度上相当,

形象才能相当。比如说李白笔下的江上航行的轻快和朱自清笔下的恬淡的环境都体现了客观对象和主观情趣的性质和程度的相当。

2、事实上二者不均衡的情况更多。不过,在性质上的不相当和程度上的不相近,正好给了作家更多别出心裁的配比机会。这里就强调了作家的主观性。在客观对象和主观情绪之间,主观情绪常常是处在主导地位,比之客观对象它有更强的主动性。如果它失去主导性和主动性,陷于被动,就不能不陷于呆板的描摹。一旦陷于描摹,作家的创造性就非常有限。

A、在情趣和意象融合为形象的时候,情趣常常是占着主导地位,同一个物象可因情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形象。(P12侯宝林)

B、作家的情趣还有更大的主动性,它能将事物的特点改造得与自己的情趣相近、相当。“一个丈夫打老婆的例子”这里作家的特殊情趣突破了现场的描摹,用跟概括的手法选择了动机与效果尖锐矛盾的方法,特别夸张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揭示出挥拳的荒谬。情趣有这样大的自由,为形象的独特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余地。形象独特性的追求,决定了进入契合点的生活,必须是有特点的生活,渗入文学形象契合点的生活,必须是有特点的生活,渗入文学形象契合点的感情也必须是有特点的感情,双重的特点发生奇妙的化合,就是形象德尔不可重复的创造性的体现,也就是形象自发感染力的根据。

C、情趣的主导作用,并不等于要在作品本身中表现出激烈的情感,主导性也可能具有隐蔽情趣的作用。例如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夏宇《甜蜜的复仇》)“复仇”应该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而诗中写的却是日常生活的平淡生活,体现了隐蔽性。(另外的例子聂鲁达《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20》、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周作人笔下的三味书屋对比)

三.有特点的细节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14-17

抽象的概括是全面普遍的,而细节不是全部,而是局部,如酒窝金牙只是可感的细节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被大量的舍弃了,但没有根本地影响整体艺术的表现效果。米开朗琪罗:细节能够创造出完全,完全不能创作出细节。“完整的故事可以虚构,细节很难虚构。

1.好的细节中蕴含中比表面上多得多的能力。一般细节有两种,一种直接取自自我表现对

象;一种取自自我表现对象以外的,以效果形式出现。

古典诗歌写美人罗敷,写了效果同时暗示原因。好的细节以局部特点强调整体,以物象的实体出现,同时包含作者的个性,它的主体的形式出现的同时也表现这环境,平常而又出乎意料。熟悉而陌生(首次发现)。

2.细节的功能,不在于表现细节本身,如果光表现细节本身,则成为细枝末节,细节之所

以成为艺术,在于它能超越细节的有限性,体现出整体、过程、环境等等。有事一篇小说构思的成功,完全倚仗核心细节。如鲁迅《药》集中在人血馒头;《项链》集中在假项链…细节的功能不但显示局部还成为艺术整体的核心。

3.有特点的细节,实际上是作者心灵对人或事的独特的发现。(陌生化)如果缺乏独特的发现,则可能变成细节的堆砌。相反,具备了独特性,所有的细节围绕着独特性形成细节共同体,这些细节就不是堆砌,而是相互形成彼此呼应的整体。

语言艺术属性决定,抽象的语言不能穷尽事物全部属性,不能直接关涉对象,只能唤起人们转向关涉对象。如“春天来了“,若要罗列一堆意向来表现…. 但未能穷尽事物全部可感细节,而罗列、堆砌反而降低了形象的质量,使得读者想象负荷过重而产生疲劳。

形象的生动性与鲜明性密不可分,一旦芜杂,则导致模糊。过分的铺陈罗列细节遭到历史的淘汰,是全世界历史现象。如汉赋、巴尔扎克….. 因为众多细节不能构成生动的艺术形象,纷繁的并列的细节使得形象便复杂,缺乏有机统一、完整。而形象不同于现象在于它是完整统一的,才显得明朗生动。例:《左传》中写晋军的狼狈溃败的情形,非常简约:“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一个细节,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的场面。

如海明威《午后之死》的冰山原理;艾青<大堰河>被余光中批判语言过于散文化、拖沓。

补充:为什么说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

1、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细节进行思维。

2、形象,本来是相对于抽象而言,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概括。

3、没有特点的细节,是平庸芜杂的,缺乏艺术表现力的。细枝末节有了特点,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境界。

4、不论是静止地描写人物或场景,还是渲染环境,构成气氛,精致的细节往往是形象的细胞核。

5、抽象的概括是全面的、普通的,完整的故事可以虚构,细节却很难虚构。

6、细节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能超越细节的有限性,它能表现出整体、过程、环境等

7、这说明细节的功能不但在于显示局部而且可以成为艺术整体的核心。这是为一般艺术的规律性所规定的,尤其为语言艺术的属性所决定的。

四.构成形象的任务首先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18-19

主要特征,是相对与次要特征来说的,特征并不是一律平等地进入艺术形象的有限领域,文学所表现的特征要经过选择、强调,被安排在这样地位上的,而且是富于刺激力,对读者想象力有启发性,能让读者联想与细节相联系的更广泛的生活的。

A.形象的主要特征是靠少量具有启发性、雄辩性的细节来显示的。显示主要特征的细节可以更好地体现整体。如屈原《湘夫人》的美,只凸显眼睛神态。宋玉《神女赋》

1.雄辩的细节之所以能“以少总多”。因为它的细节所表现或者是事物特有的特征的局部,

或者是事物总体效果的,。所以文学史上常运用效果性的细节。《陌上桑》罗敷美貌2.形象的可感性不是一切细节可感性的综合,而是其中表现了主要特征的,起着统率作

用的那一部分。雄辩的细节更在于给予读者以独特的感悟,使读者突破日常化的感受,获得新奇的艺术感悟,有些细节关系到上下文发展,有些细节则是为了表现某种特殊的氛围与意味。

B.文学形象从优选细节开始,培养对细节暗示性的鉴别能力,善于排除那些暗示力不强的细节和虽有暗示力但因长期使用失去光泽的细节,避俗求新,让主要特征使得读者眼前发亮,启示他们回忆被他忽视的珍贵情景,使得目光更敏锐。如对雨的描写:把细节安排在发生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视觉感知、听觉、触觉感知来写的《听雨》

五.细节共同体要互相呼应互相制约

当表现一种复杂事物和过程时,细节就不可能再是单纯的了;它必须是一系列的众多的。这时特别要注意它们的统一性。

1、严格地说每一个细节都是客观外在特征和主观知觉特征的统一。

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北京的酷热:

这段文章的好处,倒不完全在于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特点的,关键在于它不是纷纭细节的罗列,而是统一在一个主要特征上的,那就是由于干热而引起的烦躁的感觉,这个感觉是潜在的,是没有直接写出来的,但是正是它管住了这么多细节。

2、比较复杂的形象要求它众多的纷纭的细节统一在种内在的主要知觉上,正是这种内在知觉特征选择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而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的细节共同休,应该互相呼应,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共同体,它是这样精密,容不得任何与之不相当的成分。它不但不能互相干扰,而且还不能容忍太过分地互相并列。细节常常是错落分布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同一个焦点上。

例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主要特征是一种属性,所有别的属性,至少是许多别的属性都是根据一定的关系从主要特征中引伸出来的。”(《艺术哲学》第23页)这和在生活中不同,这是经过重新创造的世界,丹纳在同一著作中说:“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艺术哲学》第25页)

艺术之所以不同干生活的描红,就在于主要特征支配一切,一切与主要特征不统一的都要被排除,排除得越彻底,艺术的境界愈能顺利的构成。

3、对于统一性的追求就是对于艺术性的迫求。形象的细节之间统一性不足就足艺术性不足。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的任何一次追求都能达到高度的统一的。

例如,郭沫若在《银杏》与矛盾《白杨礼赞》主要特征集中。

这是因为茅盾并不是被功地作全面的说明,而是以自己选定的主要特征去同化了自杨的非主要待协征:“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绝无横斜逸出”,“片片’向上”一切一与挺拔、伟岸、力争上游不相当的特征不是被排除了’就是被同化了。主要特征对于非主要特征如果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艺术形象就可能流产。

六.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之间的交织(二者的关系)p59-61与ppt

有目的的观察在心理学上叫有意注意,有意的去注意,就比较容易抓住信息,抓住特有的信息。有意识的注意是有限的、局限的。有意观察,实际上就是观察局部,把注意的好一点的当作全部,就必须抛弃注意点以外的东西

有意注意有他的好处,但是也有缺点,即他的不完整性,事物的属性是无限的,而人的注意是有限的,但是有意的观察把有限的注意集中在一点上,把一点变成了全部的了,这就可能导致失误。

对于事物观察的次数越多,所见到的反而越少——有意注意逐渐转化为无意注意。社会成规、文化成规,艺术成规,这些现成的观念和现成的图像,都有可能成为作家的有意注

意,这些有意注意使得作家的观察城规划,于是得了“视觉瘫痪症”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心灵瘫痪症。有意导向无意,无意反而有情,有意在意识层面上活动,似乎逻辑清楚,但常为成规所俘虏,而无意不那么的清晰,却涌动着艺术的反驳。

两者的关系:在作家观察过程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并不完全象我们前面所讲的那样是先后承续的,有时它们是同时的,互相交织、互相补充的。有意注意要得到无意注意的补充,无意注意得到有注意的鉴定。当有意注意限制了观察的范围时,无意忿狂意则来冲破这种限制;当无意注意提供的信息陷于迷乱时,有意注意会对之加以注释和梳理。二者不存在熟劣孰优的问题,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无意注意最终要注入有意注意的领域,才能化为文字,形成书面表达,但这不等于无意注意不重要,相反,丰富的无意注意,作为文学创作前的贮备都是非常的重要。

七.观察生活和观察自我(p67-P74)

1、观察的概念及解析(p67)

外部观察(外部注意),是指向外部世界的。

内部观察(内部注意),是人所特有的,是指向人的内心体验。

从最终意义上说,观察生活包自我观察,因为我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家的观察具有一种自我挖掘的性质,有了自我挖掘才能产生自我的独特感受。你是艺术家,你是要创作的,那你就把自我的内心亮出来,是亮给别人,也是亮给自己。

观察外部世界是一种挖掘,观察内部世界是一种更深的挖掘。

西默斯·希尼《挖掘》

2、区别:内部注意与外部注意根本不同之处在:内部注意是私有的,除了本人以外不可能有第二个注意者;而外部对象是可以有许多观察者的,这就给作家的自我观察带来了特殊的难度。

联系:(p74)

(1)内部观察,自我观察不但提供了内心活动的直接信息而且为外部观察提供了推导的基础。外部观察的可靠性要由内部自我观察的结果来确定。外部观察的精细与否,独特与否,要靠内部自我观察来检测,没有一定的内部自我观察,任何外部观察都不可能深入。只有内部自我观察才能把外部观察效应向人物心灵深处推进。每当外部观察受限制之时,更需要内部观察来进行心理的推理,使外部观察的空白得以补足,使不可见的推测获得可感的基础。

外部特征的注意和内在体验的注意是很难同时进行的。要成为一个作家,其内部注意力要有外部注意力双倍的强度才不致被外部注意的优势所压倒。

(2)外部观察和内部观察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p71)

A对生活的挖掘和对自我的挖掘也是互相补充的,单纯的外部观察和单纯的自我观察的效能是有限的,当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结构,其功能就大大超过两者的简单相加。

B虽然在观察过程中,两者在注意力的分配上是互相矛盾的。当两者同时进行时,外部观察的集中性和有效性与内部注意的集中性和有效住成反比关系。

但如果两者不仅仅是直接的,而是包括回忆的。那么两者的矛盾不但可以调和而且可以

统一为一个有机的结构。形成一种结构的功能。

(3)内部观察和外部观察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内部注意的有限性由于外部注意的无限性得到补充、修正,外部注意的空白,由内部注意的体验加以弥补和校正。

作家之所以能想象出那么多不同于自己性格的人物在种种境遇中隐秘的内心活动,主要依仗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托尔斯泰:自我观察一般会使他的观察力特别尖锐,使他学会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别人。

3、作家的自我观察(p71-74)

自我观察能把秘密的心理转化为公开,把感受的主体转化为表现的客体。先观察自我,即内部观察,才可能观察他人,获悉自己的心灵秘密与欲望,才能更好地洞察他人的欲望。

自我观察最困难之处,也许不光是观察本身而是语词化。善于自我观察和善于将自我内在体验语词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其主要方面是语词化。为心灵把脉,赋予情感幽灵以语言的血肉,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飞跃。

作家的自我观察,不但依赖语言,而且要依赖逻辑。让不“理智”的情感理性化,是作家的重要功课。因为心灵的隐秘活动是混乱的,非逻辑的,光有语言是不足以清晰地描述好,因而还需要一定程度的逻辑归纳、分类,才能理清其来龙去脉,才能辨析其内在的层次。

自我观察这种情感逻辑不同于通常的逻辑,它带着很强的主观性,而且往往是没有充足理由地发生转化,违反同一律,侵犯排中律和矛盾律,以一种比通常逻辑更大的随机性的姿态自由地运动着。正因为这样,作家的自我观察比之对生活的观察要有更准确的更细致的辫析力,要时刻警惕着情感逻辑被理性逻辑所同化。(P74段后)

课件例文:南帆《蚂蚁》

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奇地停了下来,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蚂蚁围绕着这粒饼干屑不停地打圈子,冲上去尝了尝,随即又退回原处,远远地打量这个意外的战利品。它在瞬息之间明白了运气的涵义。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仅仅是这一张桌面。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莫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一切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

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

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课堂反面例文:法布尔的《昆虫记》(只写昆虫外部观察,少情感介入)

八.独特感受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概括

1、没有感受,生活的印象还处于纷乱状态,光靠观察是不能统一起来的,有了感受就

有了统一的核心了,不但事物的外在特征,而且作家纷纭的感觉也可以向一个焦点集中了。所谓寻找自我的个性,实际上也是寻求对生活高度个性化的概括核心,就象高尔基说的那样把自己的特点和所观察到的特点结合成一个整体。(p94)

感受既是概括的深度,也是概括的限度,既表现了客观生活的本质,也表现了作家自我的本质。

课堂举例:翟永明《静安庄?第九月》(独特感受)

2、把握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织的精密的思维过程,作家追求的不仅在于客观对象特征的准确性,而且还在于自我感受的准确性。不但要恰当地表现出对象与感受在性质上的统一,而且还要表现出对象与感受在程度上的和谐。(p96)

3、文艺创作才是一种精细微妙的精神劳动。感受的精确与和谐常常也因此而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次反复提炼的结果。在这方面,托尔斯泰《复活》对女主人公马斯洛娃的多次修改值得一提:

在法院里形象描写,第一稿:“她是个瘦削而丑陋的女人,她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的鼻子。”后来改为:“一个矮矮个子的黑发女人,与其说他是胖的,还不如说她是瘦的。她的脸本来并不漂亮,而且脸上又带着堕落过的痕迹。”“脸上又带着堕落过的痕迹”这一句,就不单是写她的样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画出了遭遇摧残的痛苦经历。比初稿深刻多了,但托尔斯泰仍不满足,还反复修改,直到改到第二十次,才写成小说中的样子:那个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监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的颇色。使人联想到地窑里马铃薯的缎芽。……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为带点斜貌的眼神。她吧身子站得笔直,挺起丰满的胸脯。

课堂举例:茨威格《巴尔扎克传》(多次修改)

总结:正如茹志娟所说:“这一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越多便越具有个性,越有特点,就越好。这个加工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作品是不是有你的艺术特色,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文学史上的杰作都是在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以作家的个性去迎接生活,产生了辉煌感受之后才能有高度的概括力。(p98)

相反,有些作家不瓜视主观感受,主张在解剖人物和生活时,力求避免流露主观感情,甚至以科学家的客观冷静白炫,但他们并没有成为科学家。(p98)

Ps:黑体为课件内容,宋体为课本内容,楷体例举。

【附】课堂举例:翟永明《静安庄·第九月》(独特感受)

去年我在大沙头,梦想这个村落

满脸雀斑焕发九月的强度

现在我用足够的挥霍破坏

把居心叵测的回忆带在脸颊上

是我把有毒的声音送入这个地带吗

我十九,一无所知,本质上仅仅是女人但从我身上能听见直率的嗥叫

谁能料到我会发育成一种疾病

我居住在这里,冷若冰霜,不失天真模样

从未裸体,比干净的草滩更惬意

太阳突然失踪,进入我最热情的部位

那时我还年轻,保持无边的缄默

呆板,但诚心诚意

原封不动,我有时展开双臂

这一带曾是水洼,充满异物的眼光

第九月的庄稼长势很好

踩在泥土上,本身也是土

我出生时看见夜里的生灵倾向我

皂角树站在窗前,对我施以暴力

恶梦中出现的沉默男子,一生将由他安排

怀着未来的影子,北风嚣张时

我让雨顺着黑垩石流入我的身体

贫穷不足为奇,只是一种方式

循环和繁殖,听惯这村庄隐处的响声

九、感受感觉理念概念的区别p99-100(书上没有明确的提到)

感受既是概括的深度,也是概括的限度,它既表现了客观生活的本质,也表现了作家自我的本质,感受不但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接受万象的刺激,同时也在信息上打上自己的烙印,文学感受是为作家的个性所净化了的一系列有内联系的独特感觉、知觉和情感。(前几节的论述)

感受,虽然以一时的感兴的形式出现,但并非完全只是生动的感情,它同时渗透着明彻的睿智。(补充:构成文学感受的成分,不仅只有生动的情感,还包括某些智性的成分)感觉到的不一定理解,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感受。深刻的感受应该是从历史发展的特殊矛盾中激发出来,是灵魂深处奥秘的显现,饱含深厚的历史内容和人生体验,在其变幻的逻辑中蕴含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但它不是以理智形态出现,它是情与理的深度交融。(张洁《方舟》P99、罗兰巴特《符号帝国》、南帆《通天之梦》、冯至《十四行集》)感受比理性更丰富(马克思给女儿的信P100)

感受的可贵在于深刻而丰富。它不像感觉那样浮浅和芜杂,又不像理念那样贫乏而抽象,它把感觉的丰富和理解性的深刻统一起来,用自我的个性去融合理性和感情,创造出一种境界,产生一种艺术的奇妙环境。作家的独特感受产生于生活刺激下的审美和审智的同步活跃。

作家的感受应该怀着特殊的感情,有着独异的理解,透过人所共有的感觉,寻觅只属于自己才看得见的“像外之像”。(陆天明《白杨深处》P100)

感受不但在平常人们比较麻木的领域中感到了强烈的情绪,而且在平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激发了智慧的火花。

(这题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

十、相似相近相反的联想轨道及其重要作用

想象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联想的渠道的顺畅。

想象从同一属性起飞向变异性作有序性的运动时,它不外三种可能:相似、相近、相反联想渠道的要领是相近的“近”,相似的“似”,想象的要害是变异的“异”,异就不是近,而是远。有了近和似,就可以自由地向相异的远方飞跃。

(1)相似联想,一种情况是外形(色彩、形态)上的相似所引起的联想,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神女峰的例子(P108)

相似的自然不限于外在的性状,有时则是外形并不相似,内在意蕴相似,如月光的柔与朋友的温情

有时则外形与内蕴同时起作用。如猪八戒作为猪的愚笨,孙悟空作为猴子的伶俐。

同样一个相似的属性可因外形和内蕴通向不同的终点:太阳→暴君(旱灾)、君权(天无二日)、民主(给世界光明)、男性(阳性)、女性等

相似联想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它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学科的目的性以及不同作

家的个性和风格的选择。

中国古典诗论中强调的“比”(即比喻),主要遵循相似联想程序。(自己可举例)

(2)(P109)相近联想,其着力点,并不在相似的点上,(爱屋及乌、投鼠忌器等)它们在形态和性质上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相近联想往往发生在二者时间空间位置上的相近,或者关系上的相近(兄弟、齿轮与螺丝钉),这种相近也只是联想程序的弹跳点,弹跳的结果往往远远地离开相近之点,表象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异。(举例)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兴”的手法,就是以相近联想为主要程序的,(《关雎》),但由于“兴”的手法把相近联想作为想象的直接终端,缺乏想象的必要过渡,缺乏可靠的弹跳点,因此在诗歌发展中这一手法逐渐没落。

但相近联想如果不作为想象终端,而作为过渡,那么其作用不亚于相似联想,如托尔斯泰如何创作小说(P109),有了相近的联想程序,外在信息和内在信息就会豁然贯通,重新组合。

有时相似和相近联想程序不是同时起作用,而是先后起作用的(云想衣裳花想容P109)(3)相反联想程序毫无同方向联系可言,它以在性质上和方位上、形态上的对立为特点,以矛盾为程序,这是想象活跃的表现,同时这种联想往往能出新。(朱门酒肉臭P110、波德莱尔《给一位红发女乞丐》)

许多反响联想是与相似、相近联想结合在一起的,有些反向联想因处于相近地位而形象更鲜明。(荣枯咫尺异、闻一多《死水》)

反向联想的程序常常激起创造性的想象,如鲁迅创作狂人形象的动机。

补充:相似、相近和相反的联想轨道?

1、想象之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因为某一属性从事物的众多属性中分解出来,向另一种属性过渡,这样的过渡就要求思维有一定的模糊性。

2、但是想象的模糊并不是绝对的。它不是无条件地胡乱变异的。光有一个起点没有一定的阶梯,一定的程序,想象仍然不能自然地发育。

3、想象的联想程序不外是三种:①相似;②相近;③相反。(P108,举例说明)

4、中国古典诗论中所经常强调的比兴手法,其中比就是比喻,主要遵循相似联想程序,兴则遵循相近联想程序。

5、相似的自然不限于外在的性状,有时则是外形并不相似,内在意蕴相似。

6、同样一个相似属性可因外形和内蕴通向不同的终点。

7、相似联想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它受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学科的目的性以及不同作家的个性和风格的选择。

8、与相似联想程序稍有不同的是相近联想程序。相近联想的着力点,并不在相似之点上,相近联想往往发生在二者时间空间位置上相近,或者关系上相近。

9、自然,相近、相似联想程序并不是绝对分离的,有时相似和相近联想程序不是同时起作用,而是先后起作用。

10、与相似、相近联想程序恰恰不同的是相反联想程序。相反联想程序则毫无同方向联系可言,它以在性质上和方位上、形态上的对立为特点。

11、正因为想象有这样的联想程序,所以想象就不完全是模糊性思维,联想程序的规律性使得想象有某种精确的脉络,这种脉络的程序衔接是很细致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综合测验

阶段测验一(绪论~第1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 C.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答案解析】:答案选C。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参见教材P40。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解析】:答案选C。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见教材P40。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答案选D。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参见教材P44。 4、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论“左派”幼稚性和+资产阶级性》、《国家与革命》 【答案解析】:答案选A。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论“左派”幼稚性和+资产阶级性》《论我国革命》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参见教材P45。 5、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答案解析】:答案选C。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参见教材P45。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参见教材P48。 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B.实践性 【答案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参见教材P4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试精髓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来党的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 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党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等等的论述。 2.交往:包含了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指个人、社会团体、民族、国家间的物质交往和精神 传通。 3.交往方法:依靠了铁路、电报、巨大的工业城市、报刊和有组织的人民集会。 4.精神交往的社会作用:首先,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个部 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黏合剂;其次,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由于交往打破了孤立状态,社会矛盾往往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最后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5.世界交往思想:a人类社会的交往遵循着从狭隘到广泛、从局部到全球的发展道路,世 界交往必然要替代局部的民族交往,成为现代交往的主旋律;民族交往必然会冲破以往的种种藩篱而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b人们只有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最大量信息,通过新的传播技术,使得世界各地变得近在咫尺,那时人们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精神财富,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解放。c在世界交往的趋势下,不仅所有个体之间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而且各个民族之间也是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的。d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护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6.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a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 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是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是东方从属于西方。b资本主义国家的卑鄙利益造成了许多民族的劫难、文化遗产的毁灭,但从宏观的世界历史进程来看,西方列强通过船舰利炮的扩张使得现代世界的普遍交往、信息时代或知识经济得以迅速的来临。 7.工人阶级没有祖国:a工人阶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被剥削阶级,没有的到国家的保 护;b工人阶级只有冲破国界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8.电报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电报等交往媒介是人类的受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 化的知识力量,现代交往媒介的实质是科学和知识的力量,是人的治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9.“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质:指的是资本利用并改进运输和传播工具,减少了用于两地 间移动物品、人和信息的时间,因而空间距离作为资本扩张的限制的重要性也降低了。 10.马克思预见到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的特点:a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产业居主导地位; b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中智力的支出将超过体力的支出;c资源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及其重要的资源;d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 11.两种妨碍报刊履行职责的问题:a外部强权为它规定并非它自身的使命;b报刊内部工 作人员摆脱自己应该履行的使命。 12.变动产生新闻:事实的变动视为新闻的源泉和新闻的特征。 13.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由于事实变动的时间、空间的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因而即使新的 事实或行动还未开始,已经传播过来的关于它们的新闻,也会带来一种信息势能,使当事的人们或感受到压力或感受到鼓舞,并引发实际的变动。 14.新闻时效的原因: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接刺激着新闻传 播不断地以快速的时效克服空间带来的障碍。 15.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 a对专业新闻传播来说,新闻的时效与新

2015年浙江理工大学考研试题913设计艺术理论1

浙江理工大学 201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设计艺术理论I 代码:913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设计,根据不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1)设计;2)设计; 3)设计;4)设计;5)设计。 2、中国的陶瓷品类十分丰富,一般可将其分为、和彩瓷三大类。 3、中国的古代家具以宋代作为分界,宋代以前家具以型为主;从宋代起,开始 流行型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明代是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明代设计和制造的家具形成独特的风格而被称为“”。 4、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史称“”、“洛可可”时期。 5、在设计史上19世纪最具有历史性的事件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世界首次,展览会的主要场馆是当时采用和材料建造的大型建筑“水晶宫” 6、有人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多元化设计趋向看作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动,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设计思潮。1977年,美国建筑师、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这一设计思潮称作。 7、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陶器以希腊最负盛名,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创作的、 和白底彩绘陶器,表现出了高度的制陶技巧和绘饰艺术成就。 8、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五个基本层次:需要、需要、需要、需要 和需要。人的不同需要导致了人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人的造物行为和结果,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上述五种需要的内在规定性。 9、从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超越英国的世界头号工业大国,新型的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并规范着设计的开展。美国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 第 1 页,共2 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概论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口头传播------------------------------------------? 报纸的雏形★★ 1.官方公报统治阶级内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屋大维继任后还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唐代中央

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公元前47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 社会交往的需要? 媒介技术的发展? 传播制度的平衡? 商业利益的驱动1 ? 专业主义的完善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 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圣西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圣西门? 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的虚伪性“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

艺术设计概念

艺术设计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策划、设计创意和研究等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设计史论、设计原理、设计美学等。 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本文对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以及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发展态势强劲。经教育部批准增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有数百所高校。但很多学校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无法开出艺术设计历史和理论课程。针对这一状况,东南大学现代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凌继尧教授和全国工艺设计学会技术美学分会会长徐恒醇教授撰写了本书。全书共有10章,系统阐述了艺术设计的生成和历史发展,详细介绍了艺术设计的有关理论及其各种流派和人物活动,对艺术设计的形态构成、功能定位、审美创造、市场开发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本书论述清晰,资料翔实,体例恰当,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想教材,也可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参考书。业务培训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及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性专业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艺术设计综合理论

《设计艺术综合理论》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测试形式与范围 考试形式为笔试,3小时,成绩满分150分。试题内容范围为《中外美术史》占60分、《设计学概论》占40分、《艺术设计造型基础》占50分。 参考书目: 1.阮荣春等,中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4 2.刘伟冬等,外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6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4.安晓波等,艺术设计造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 二、试题类型 1.填空,每题2-4分,累计30分 2.选择,每题2-4分,累计30分 3.概念题(或名词解释),每题5-8分,累计20分 4.简答题(绘图题),每题8-12分,累计30分 5.论述题,每题20分,累计40分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外美术史 1.中国美术史 了解中国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掌握各时期美术作品的形式种类、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重要作品的意义以及对后期的影响。 1.1原始美术 原始陶器艺术、绘画和雕塑的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 1.2先秦美术 先秦青铜艺术、雕塑艺术和绘画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 1.3秦汉美术 秦汉绘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和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 1.4魏晋南北朝美术 南北方佛教美术、魏晋南北朝绘画、雕塑及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主 要的绘画理论。 1.5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壁画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 1.6宋元美术 宋元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 1.7明清美术 明清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壁画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 1.8近代美术 近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壁画的发展过程、主要类型及其风格特征,美术史论。 2.外国美术史 了解世界艺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情况。掌握各时期、各国家美术作品的形式种类、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重要作品的意义以及对后期的影响。 1.1史前美术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美术发现,以及艺术的起源。 1.2古代美术 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美术的特点以及与宗教观念间的关系,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姓名:田晶职务:记者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前几天,参加了全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新闻网站管理人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以及对我们所从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指导性,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学到了很多。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明白了“七条底线”、“八个带头”、“六个目标”等基本的新闻网站舆论导向和基本概念,明白了新闻网站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白了网络编辑必须具备的四种意识以及媒体融合给网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知识都是推动我更好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

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读者喜闻乐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会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一定要以此次学习培训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解析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28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 设计文化学 b) 人机工程学 c) 设计美学 d) 设计史学 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 波谱运动 b) 新艺术运动 c) 绿色设计运动 d) 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 a) 毕加索 b) 贡布里希 c) 索特萨斯 d) 莫里斯 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 解构主义 b) 抽象主义 c) 立体主义 d) 符号学 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 格罗佩斯 b) 贡布里希 c) 米斯 d) 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的研究对象。 a) 艺术设计 b) 设计方法 c) 设计批评 d) 设计史 7.设计disegno概念产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a) 中国 b) 法国

d) 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 借用 b) 理论 c) 社会性 d) 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经济=设计力”。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 文化性 b) 社会性 c) 国家性 d) 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 b) 庙低沟彩陶 c) 马家窑彩陶 d) 半山彩陶 1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a) 《考工记》 b) 《园治》 c) 《天工开物》 d) 《营造法式》 1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14.1919年,(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 彼特贝伦斯 b) 罗维 c) 格罗佩斯 d) 赫尔佐格?德梅隆 15.展示设计属于( )的设计。 a) 二维 b) 三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案例分析.

1.劳动 使猿脑变为人脑,提供意识的物质器官;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次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真正科学的理论。 3.正确区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则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前者是一种认识上的逻辑错误,应予排除;而后者则是认识对象所固有的,应予正确地反映。 4.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全盘抛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典型:尼采的历史虚无主义、俄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例如:对待自己的态度,不能是否定一切,容易导致抑郁 5.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 第一、克服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第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三、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第四、对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6.西方经济学 价值:无差别的效用 价值量:边际效用决定价值量。“物以稀为贵” 稀缺性scarcity:经济学分析的前提 资源稀缺与无穷欲望的基本经济矛盾 7.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并发展;丰富和发展 8.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资本主义宪法实行私有制、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和保护人权等四个基本原则,归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建立。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名义上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形式,实际上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一种政治机制。 资产阶级的政党是代表国家内部不同阶级。竭诚或集团利益而夺取政权或保持政权的一种政治组织。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其局限性表现在:其民主是在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其平等是用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政党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9.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 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从全社会看,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生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多选题)

1、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 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5、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 验活动 7、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 然趋势、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9、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祸兮福所倚,福兮 祸所伏、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1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冒险主义 11、正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国家是阶级 压迫的工具、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各项体现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3、正确说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14、属于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的有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 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15、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世界、指导改造客 观世界的实践 16、正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自由是对必然的认 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17、属于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的有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认识主体具有有历史性、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18、能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的有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情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19、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 要,这是因为认识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检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20、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的复杂的统一体、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认识受主体的生理因素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21、真理具有绝对性。能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任何真理 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22、能正确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相对真理中含着绝对 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23、能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 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教学中深化的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4963844.html,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教学中深化的路径作者:贺倩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7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新闻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坚持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直是新闻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重点探索了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的路径,并探讨了新闻教学中的强化路径、内化路径、外化路径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教学;路径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校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教学中的深化”(KGBA18037)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的灵魂,也是新闻教学的核心。因此,可从强化、内化、外化三个路径着力,把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落在实处。 一、强化路径 强化要求在新闻理论教学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强化路径是指坚持深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途径。 (一)彰显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1]。但近些年,新闻教学中为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把时间和精力更多投入到技术操作上,相对减少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授课,甚至出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时了等错误观点。如果学生对党性原则的理解模糊,甚至把西方的价值观当作行为准则,则会使新闻事业误入歧途。 新闻教学中彰显党性原则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理论阐述。阐述中摆明立场,纠正一些错误看法,透彻讲解,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理解党性原则的要求,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接受党的领导。二是案例教学。以热点事件切入,通过深入地分析,令人信服地彰显党性原则的指导性。这要求教师了解业界动向,收集资料,精心选择有针对性、时效性与典型性的案例。三是引入辩论,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讨论,去伪存真,辨别是非,铭记党性原则,成为一名有原则的人。 (二)坚持人民性

艺术设计与美学(04026)重点电子教案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详细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 ;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毕加索——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M.金兹堡——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 艾尔?利兹斯基——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约瑟夫?帕克斯顿——“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 ,设计称为“小艺术” ; 精品文档 莫里斯——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

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沙利文——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 斐迪南?保时捷——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 、“甲壳虫”; 弗兰克?皮克——30 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 “七人集团” ——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性建筑” ; 吉奥?庞蒂——30 年代意大利最富才华的设计师、建筑师、教育家,意大利设计师协会创始人。创办《多姆斯》杂志; 亨利?福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人。“T 型”车; 哈利?厄尔——美国工业设计师,通用汽车公司设计部主任,开创了企业成立设计部门的先河,也是推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的主要人物。1955 年设计出卡迪拉克“艾尔多拉多” 59 型小汽车、“艾尔多拉多”型小汽车; 雷蒙德?罗维——美国工业设计师。设计出不少流线型交通工具; 罗斯诺普——美国飞机设计师。设计出“飞翔的翅膀”是世纪最经典的飞机造型; 格罗皮乌斯——德国建筑师,包豪斯首任校长,后任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包豪斯宣言》 迈耶——包豪斯第二任校长; 米斯?凡?德罗——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后移居美国,任教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提出“少就是多”观念;《巴塞罗那椅》 纳吉——包豪斯教师,对包豪斯发展方向的转变起重要作用,后移居美国芝加哥设计学院; 穆希——包豪斯最年轻的教师。《霍恩街住宅》 贝耶——包豪斯教师,现代字体设计的奠基人。移居美国; 保罗?雷纳尔——字体设计家,“未来体” Fotura 的创造者; 马塞尔?布鲁耶——包豪斯教师,首次设计出钢管椅,开创现代家具新纪元; 英格?绍尔、格里特?绍尔——乌尔姆设计学院创办人; 马克思?比尔——包豪斯毕业学生,乌尔姆设计学院首任校长; 马尔马纳多——乌尔姆设计学院第二任校长; 马克思?布劳恩——德国布劳恩公司创办人,长期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合作。“布劳恩原则” ; 古戈洛特、拉姆斯——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师,为布劳恩公司进行产品的系统设计,成为德国系统设计的典范。“白雪公主的棺材” 精品文档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一个是分析马 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一个是市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这是 一个重大的思想进步。众说周知,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以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国家,20世纪开始到二次大战后遍布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但是自从恩格斯逝世后,经典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分化:一是正统方向,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方向,或者叫辩证唯物主义方向;一是非正统方向,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方向,过去许多人也叫它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或唯心主义方向厂正统马克思主义主要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理念和实践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付诸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主要在理论层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涉及的诸 多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各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或者说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都站 在自己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解读,并在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扬弃和创造,形 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理论和学说。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针对经典马克思主义 自身的精确性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日益盛行的人本主义,以及黑格尔式的唯 心主义、绝对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潮,站在科学主义角度,利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的 方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一种新的论证和阐述。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 英美国家,体现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文化特征和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转换。如果把 各国共产党使用暴力推翻旧政权的运动称为“武器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可 以从积极方面称“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发展了“文化批判”类型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受益于或者产生于逻辑分析哲学,它的开辟者是英国逻辑分析家柯亨(G.A.Coher}。以后在美国,有埃尔斯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切忌采用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要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的实际情况,要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要能够真正用它们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记协一直坚持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努力增强新闻从业人员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到2012年,我国正式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达25万人,新闻从业人员达90多万。对这支队伍,党和人民寄予厚望,也倍加严格要求。 2003年中国记协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一起向全国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新闻事业能否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一代,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精通本行业业务,品行端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