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是一种急性胰腺炎,由急性水肿胰腺炎病变的持续发展引起。
这种胰腺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是由于动物模型和临床差异较大。
该病的病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梗阻因素胆汁反流是由于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
二、酒精因素长期饮酒者容易患胰腺炎,在西方很常见,占70%。
三、血管因素胰腺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
4.创伤和医源性因素胰腺外伤导致胰腺管破裂、胰腺液溢出和创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急性重型胰腺炎。
5.感染因素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可发生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细菌性肺炎等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病毒或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引起胰腺炎。
6、其他因素如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突然剧烈疼痛。
体检包括全腹肿胀、腹部压痛、运动浊音和肠鸣音消失。
少数患者因含胰酶的血液渗透而通过腹膜后间隙渗入皮下,导致皮下脂肪坏死,腹壁两侧瘀斑和脐带周围褪色。
除临床表现和体征外,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的诊断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临床检查包括:1.实验室检查由于胰腺广泛坏死,血液和尿淀粉酶可持续升高或不升高;血钙下降,其价值2.其他辅助检查B超声检查显示胰腺肿大,内部光点反射稀少;CT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模糊,胰周间隙增宽。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如果临床表现不严重,坏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无感染,可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2.补充血容,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三、应用阿托品,5-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用于氟尿嘧啶和抑肽酶。
胰岛素用于高血糖患者。
4用全胃肠外营养,适当补钙。
5用有效的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发展。
6.重症胰腺炎早期腹腔灌洗。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概述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发生在胰腺组织遭受炎症、坏死和出血的情况下。
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常常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进行介绍。
病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酒精性滥用、高脂血症、外伤、病毒感染和药物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胰腺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炎症和坏死。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伴随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
严重的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诊断
诊断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检查包括腹部CT扫描、胰蛋白酶等实验室指标和炎症标志物的检测。
治疗
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关键是早期干预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包括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和疼痛管理等措施。
在重症患者中,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腹腔灌洗、坏死组织清除术等。
预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对于重症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
结语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确保及时就医,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内科治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内科治疗目的: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常伴上腹部剧痛。
在多数情况下,血中胰酶水平包括淀粉酶和脂肪酶增高,至少达到正常值上限的3倍。
在临床上,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大类。
前者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无困难,一般疗程为1~2周,患者多在1月内恢复,胃肠胰腺功能恢复正常。
重型胰腺炎又称急性重症胰腺炎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到目前为止仍有较高的死亡率,故对本病的早期识别和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
结论:本文就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内科治疗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标签: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内科治疗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1.1轻、重型胰腺炎的治疗、演变和预后截然不同,早期诊断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早在70年代,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及当时的实验室检查条件,提出临床判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标准,使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ANP的临床诊断标准症状和体征:(1)腹痛;(2)烦躁不安、四肢厥冷;(3)心率增快、体温增高;(4)血压下降、严重脱水;(5)上消化道出血;(6)肺部病变、胸腔积液、ARDS;(7)黄疸;(8)Grey-Turner征;(9)Cullen征。
1.3、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计数增高;(2)血球比积增高(早期)或降低;(3)血糖增高;(4)血清胆红素增高;(5)血清酶学检查;(6)血钙降低;(7)电解质严重紊乱(尤其血钾降低);(8)DIC指标阳性;(9)凝血试验阳性;(10)心电图改变;(11)X线平片(胸、腹部)改变。
(1)、(2)、(4)、(8)、(9)为主要症状和(或)体征。
(1)、(3)、(6)、(8)为主要实验室检查异常。
AP患者如有兩项主要症状和(或)体征,再加一项主要实验室检查异常应高度疑为ANP。
腹痛伴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者更具诊断意义。
8、9两项极少见,如出现,则极具诊断价值。
上消化道出血量不多,多由于应激性溃疡或胃炎引起,与消化性溃疡出血不同。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查房修订版护理课件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休克、感染、胰腺脓肿和多器
官功能衰竭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方式与饮食指导
饮食调整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患者应遵 循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饮食原 则,避免高脂、高糖、高刺激性
的食物,以减轻胰腺负担。
生活方式建议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同时戒烟限 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诊断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尿淀粉酶升高)、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和临床症状 综合诊断。
02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护理
常规
基础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并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定期为患 者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 畅。
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肠外营 养支持;恢复进食后,指导患 者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
05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典型
病例分享
病例选择与介绍
病例来源
某三甲医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坏 死胰腺炎患者。
病例特点
患者年龄45岁,男性,因饮酒过 量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CT检查
显示胰腺出血、坏死。
病例介绍
详细介绍患者的病史、症状、体 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
果,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护理过程与效果评价
急性肾衰竭预防
遵医嘱记录患者尿量、颜色等指标,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03
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患者
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
01
02
03
焦虑、恐惧
由于疾病突发,患者常常 感到无助和恐惧,担心病 情恶化及预后。
急性坏死胰腺炎怎么治疗

急性坏死胰腺炎怎么治疗急性坏死胰腺炎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对于急性坏死胰腺炎患者来说,了解急性坏死胰腺炎的相关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急性坏死胰腺炎怎么治疗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急性坏死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下面请看详细的介绍。
急性坏死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变继续发展所致。
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
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
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
此型胰腺炎病情笃重,且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
急性坏死胰腺炎怎么治疗?急性坏死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如下:一、非手术治疗诊断明确,临床表现不严重、坏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无感染时,可先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2、补充血容量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
3、抑酶剂等的应用:应用阿托品、5-氟尿嘧啶、抑肽酶,有条件时可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4、营养支持:应用全胃肠道外营养,适当补充钙剂。
有高血糖者,应用胰岛素。
5、应用有效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发展。
6、腹腔灌洗:用于重症胰腺炎早期。
方法:在脐上2指戳口置入腹透管达胰腺水平,于脐下插入流出管达腹腔最低位,在15分钟内经输入管灌入腹透液1000ml,夹管30分钟后开放流出管,至腹腔灌洗液无混浊、淀粉酶测定正常为止。
二、手术治疗1、适应证:①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尚不明确,又不能排除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者。
②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后临床上未见明显好转或继发胰腺和胰周感染者。
③胆源性胰腺炎,如蛔虫钻入胰管或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胰腺炎患者。
2、手术方式:①引流术:切开胃结肠韧带和胰腺包膜,在网膜囊及腹腔内置多根引流管。
②坏死组织清除术:充分切开胰腺包膜,清除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腹腔内放置多根引流物。
③规则性胰腺切除:胰腺坏死局限者,可行规则性胰体尾部或颈部切除,胰腺切除区放置引流。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期并发症)
晚期并发症
• 假性囊肿:有囊壁,多在发病4周后
• 胰腺脓肿:多在发病4周后,有感染征象
• 瘘管:胰管和胃肠道 • 血管并发症:动脉瘤和肠系膜静脉栓塞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胰腺酶:金标准 • 淀粉酶:总灵敏度为83% P-淀粉酶为94% • 脂肪酶:为92%。 • 其他:胰蛋白酶,弹力酶—1,磷脂酶, 泌尿蛋白酶—2,胰腺炎蛋白质,蛋白抗蛋白复合体以及胰腺特异蛋白。
严重急性胰腺炎传统治疗72小时内无迅速改善 初始治疗有进步, 以后有急剧变化,或并发症出现。
CECT 再扫描
• 初次CT 显示A-C级, 临床怀疑并发症发生时 • 初次CT 显示D-E级, 间隔7-10天 • 临床状态恶化或无进步时
治
疗
• 足够和迅速的液体补充是防止急性胰腺 炎并发症的关键。 • H2 -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能改善 代谢碱中毒和防止应激性溃疡。 • 止痛剂 *鼻胃管不必常规使用。
急 性 胰 腺 炎
• 上海交大医学院 • 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病理形态分型
•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 (间质性胰腺炎)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
临床用词
• 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除非有病理检
查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临床上废弃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
临床表现(四)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systemic
response syndrome)
inflammatory
• • • • • •
心动过速和低血压:血管舒张,心搏增加 肺不张,胸腔积液,ARDS:多在左侧 肾功能衰竭:肾灌注不足或急性小管坏死 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症状:脑缺血 DIC: MODS: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这些治疗方法很有效

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这些治疗方法很有效
针对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医学上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虽然比较严重,但患者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要勇敢面对病魔,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帮助治疗。
一、坏死性胰腺炎算比较重的疾病了,分急性跟慢性的,急性的更加严重了,有些病人尽管花了大钱终究都不太好。
至于胰腺炎的病因,有很多,像喝酒、暴饮暴食等。
一个朋友的爷爷就是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来病情继续发展,腹痛持续不缓解,伴高热,还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少尿等休克的表现,现在都还在住院,情况不容乐观。
二、坏死性胰腺炎这种病也可以算的上是非常麻烦的病之一了,因为也有很多病人因为病情比较严重而在短期内死亡的现象,所以,一旦发现有胰腺炎,就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三、一般医生会用中药胰腺汤来治胰腺炎,以免发生病变,还是挺简单就能治好的,医生会根据生活情况,像饮食、睡觉等方面,给一些必要的叮嘱,怎样注意改善,杜绝一切可能让胰腺炎病变的情况。
四、要是病情恶化了,得了坏死胰腺炎,首先本人或者家属要做好思想准备,这种病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只能去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然后住在医院观察,听从医生的安排一步步的治疗。
五、坏死胰腺炎患者一定要注意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要喝酒,还有,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轻易激动,不要剧烈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即可。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科普宣传PPT课件

目录 胰腺炎概述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防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并发 症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后 如何预防胰腺炎的发生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重要 性
胰腺炎概述
胰腺炎概述
什么是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 胰腺炎是胰腺炎最常见最严重 的类型之一 胰腺炎症状:严重腹痛、恶心、 呕吐、黄疸等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
手术治疗:胰腺切除、引流术等
急性出血坏死 型胰腺炎的预
防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防
饮食习惯的改变:少量多餐、低 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等 饮酒的节制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防
控制胰腺疾病的发展
急性出血坏死 型胰腺炎的并
发症Βιβλιοθήκη 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并发症胰腺脓肿 腹腔感染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出血坏死 型胰腺炎的预
后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后
早期干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注意监测等 预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发 症、预后危险因素等影响预后 的因素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预后
随访管理:定期随访、注意复发等
如何预防胰腺 炎的发生
如何预防胰腺炎的发生
胰腺炎概述
胰腺炎发病原因:饮食习惯、饮酒和胰 腺疾病等
急性出血坏死 型胰腺炎的诊
断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化验检查:血液、尿液、粪便等 化验检查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等
急性出血坏死 型胰腺炎的治
疗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
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胰腺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坏死,血管出血坏死,脂肪坏死可累及周围组织如肠系膜和后腹膜。
表现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及中毒症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血性腹水,麻痹性肠梗阻,脐周或两侧腰部有蓝色瘀斑,早期常出现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少尿、呼吸困难、精神错乱。
后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重症感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CT可确定胰腺坏死及坏死范围。
病情严重,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目前病死率国内报告为30 .2%—39 .3%,国外报告为20%—60%,少数病例可发生猝死。
1.腹痛、腰背部,肩胛部放射痛,或腰部呈束带样疼痛。
发病前有无暴饮暴食(特别是酒和油腻食物)、外伤、情绪激动,恶心、呕吐蛔虫或便血史。
2.体检注意巩膜、皮肤有黄染,休克、脐或腰背部皮肤颜色青紫、水肿和压痛。
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的部位,肌紧张的程度和范围,腹部包块、腹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腮腺及睾丸肿痛。
1.病史详询腹痛的部位和性质,有无腰背部,肩胛部放射痛,或腰部呈束带样疼痛。
发病前有无暴饮暴食(特别是酒和油腻食物)、外伤、情绪激动,有无恶心、呕吐蛔虫或便血史。
既往有无类似发病史,如何治疗,有无黄疸、胆石症、胆道蛔虫和高血脂病史,3周内有无与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病前是否患过急性腮腺炎。
2.体检注意巩膜、皮肤是否有黄染,有无休克、脐或腰背部皮肤颜色青紫、水肿和压痛。
注意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的部位,肌紧张的程度和范围,有无腹部包块、腹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腮腺及睾丸有无肿痛。
3.检验作血常规、尿常规、红细胞比容、血糖、血钙、血磷、肝和肾功能、血生化、血和尿淀粉酶以及动脉血血气分析检查。
有条件时,应测定变性血红蛋白、脂肪酶、弹力蛋白酶、载脂蛋白A2(Apo-A2)、C反应蛋白,有助于胰腺坏死的诊断。
4.腹腔穿刺有腹水者行腹腔穿刺,注意抽出液是否为血性,并行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5.B 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可以明确胰腺病变的性质、部位和范围,有否胰外浸润以及范围和程度。
定期CT检查可以观察病变演变的情况。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诊断明确,临床表现不严重、坏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无感染时,可先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2)补充血容量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
(3)抑酶剂等的应用:应用阿托品、5-氟尿嘧啶、抑肽酶(8万~12万U,静滴,4/d,病情好转后减量),有条件时可用生长抑素(施他宁)及其类似物(善得定)。
(4)营养支持。
应用全胃肠道外营养,适当补充钙剂。
有高血糖者,应用胰岛素。
(5)应用有效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或发展。
(6)腹腔灌洗用于重症胰腺炎早期。
方法:在脐上2指戳口置入腹透管达胰腺水平,于脐下插入流出管达腹腔最低位,在15min内经输入管灌入腹透液1000ml,夹管30min后,开放流出管,1/h,至腹腔灌洗液无混浊、淀粉酶测定正常为止。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尚不明确,又不能排除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者。
②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后临床上未见明显好转或继发胰腺和胰周感染者。
③胆源性胰腺炎,如蛔虫钻入胰管或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胰腺炎患者。
(2)手术方式:①引流术:切开胃结肠韧带和胰腺包膜,在网膜囊及腹腔内置多根引流管。
②坏死组织清除术:充分切开胰腺包膜,清除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腹腔内放置多根引流物。
③规则性胰腺切除:胰腺坏死局限者,可行规则性胰体尾部或颈部切除,胰腺切除区放置引流。
④附加手术:胆道引流、空肠营养性造口或胃造口术。
术中注意点:
1.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病灶的范围与发展程度、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2.全面探查腹腔,不要遗漏病灶,尤其是胰外浸润病变,如小网膜囊、肠系膜根部、左结肠后、腹膜后及肾周围。
3.探查和清除坏死组织时,应保护好周围血管及脏器。
4.清除物应送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术后处理:
1.监护治疗。
2.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适当输血及血浆。
3.营养支持。
应用全胃肠道外营养,待肠鸣音恢复后逐渐经空肠造口管用要素饮食行肠内营养。
手术2周后,一般可过渡到经口饮食。
4.注意防治呼吸、肝、肾功能衰竭,并注意腹腔内大出血以及消化道瘘,一旦发生,作相应处理。
5.每日查血钾、钠、氯、钙、磷,血糖及动脉血血气分析,还应作腹腔液淀粉酶测定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直至病情稳定。
6.定期作CT检查,了解病情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新的坏死或(和)感染病灶。
7.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应激性溃疡:用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少数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并持续大量出血、应激性溃疡限于胃部者,可考虑作全胃切除术治疗,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3)继发性腹腔内出血:一般需紧急手术止血。
(4)消化道瘘:①胰瘘:处理以引流、用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为基本治疗措施。
对较长时间未愈的慢性胰瘘,可予放射治疗。
②肠瘘
(5)胰腺假性囊肿的处理
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
2.加强腹腔引流物及胆道、胃、空肠造瘘管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并注意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的记录。
3.行腹腔灌洗治疗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和根据医嘱要求执行,并准确记录滴入灌洗液量、腹腔吸出液量及其性状,根据医嘱要求留标本作淀粉酶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