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比较
苏州与扬州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差异性分析

典园林》中所言: “ 园林 建筑 的色 彩 , 多用 大 片 粉 墙 为 基 调 , 配 以黑 灰 色 的瓦顶 ,栗 壳色 … …组 成 比较 素 净 明快 的色 彩 。 ”
退 隐 的文人 ,身份 的不 同 ,心态 的 改变 ,使 得他 们 在造 园手法 上 表 现各 异 。扬 州 园林 的主 人 多为 徽 州籍 的儒 商 ,他 们 除富 有外 , 扬 州园 林 的整 体色 彩截 然 不 同于 苏 州园 林 ,它 汲取 了南 、北 园林 往 往还 有 一个 空头 官衔 , 以显耀 其 身份 。如 瘦西 湖 是众 多徽 商 所 之长 ,既 具有 皇家 园林 奢 华贵 气 的特 色 ,又 具 有江 南 园林 建筑 的 建 ,个 园主 人 为两 淮 盐总 黄应 泰 。 因此 ,造 园 时在 保 留江 南 园林 造 型 。王 士稹 所言 的扬 州 园林 是 “ 富家 巨室 ,亭馆 鳞 次 ,金碧 辉 淡 泊韵 味 的基 础上 ,还 凭 借其 雄 厚 的经 济条 件 ,借 鉴北 方 皇家 园 煌。”_ 3 如扬 州瘦 西 湖 的五 亭桥 ,造 型秀 丽 ,黄 瓦 朱柱 ,配 以 白 林雄 伟恢 弘 的风格 ,如在 园林 建筑 中多 用 阁楼 等 。
挖 水 塘 ,堆 山石 的园林 手 法 ,这就 被 称 为 “ 旱 园水 作 ” 。扬 州 得 理 画论 , 难 以言 中国 园林 。 ” 苏州 的 “ 吴 门画 派 ”追 求 宁 静 黑 、 白、 名就 因 周边 水 多 ,但扬 州 宅 园却偏 好 “ 早园 水作 ”,可 能是 商 人 致远 、 苍润 秀 雅 的艺术 风格 ,传 统大 于创 新 ,而 强 调 “
不满 足 于文 人雅 士 所追 求 的 “ 雅逸 ”的 艺术 格调 ,所 以模仿 北 方 灰 ”风 格 的苏 州 园林正 如 吴 门画风 一 样 ,讲 究传 统 、温 雅 ,意境 幽远 。而 “ 扬 州画 派 ”的绘 画讲 究创 新 ,突 出个 性 ,表 现 出非传 园林 修建 了大 量富 有趣 味性 的 旱园 。 扬 州 的 旱 园 水 作 有 两种 方 式 。 其 一 是 按 北 方 旱 园 理 水 的 方 统 的一 面 ,深 受新 兴 的工 商阶 层推 崇 。瘦 西湖 就 是 南北 风格 融合 式 , 以假 山水池 为构 架,营造 “ 一 勺则江湖 万里 ”之境 ,如著名 的 的最佳 范 例 。 寄啸 山庄 。另 一种方 式并非挖 池 引水,而是 以地为 水 ,用 石块叠 成 如 同画 风 ,当 时 的学风 对 两地 的造 园艺术 手 法有 着 间接 的却 开放 ” , 苏州 相对 “ 保 守 ” 。学 术 界 峡 谷 、岛屿等 形状 ,类 似于 日本 的枯 山水 园林 ,产 生无水似 有水 的 重要 的 影 响 。扬 州 相对 “ 感 受 ,更 抽象 的诠释 园林理水 ,也可称 其为 “ 旱园水 意 ”。 也 向有吴 学 最专 ,扬州 学最 通 的说 法 。反 映 到两 地造 园 艺术 手法 当然 , 有 些扬 州 园 林水 体较 大 , 水面 构 成 主要 园林 景观 , 上 ,就 是苏 州 的士 人执 着地 固守着 中国文 化 的纯 洁性 , 以一 种趋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始建于北宋,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环园 皆水,以城市山林、廊壁漏窗、名家碑刻见长。
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 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 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始建于明正德四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也是 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全园占地5.2公顷,分为东、中、 西三部分,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母。园以水为中心,山水环绕,亭榭精 美,花木繁茂,移步换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 特色。园内楼、亭、轩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形成一个以水为 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
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
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
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 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 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 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分说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主要
局 部
次要
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什么样文林的章值结结得构尾介形告绍式诉的人还?们很苏多州,园留
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风格差异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风格差异苏州属于江南水乡,气候也较温润,它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风格总的感觉显得婉约精致,尤其是江南水乡园林设计中的水的处理和水景,给人以柔和清丽的印象。
每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不同,一路遵循下来,也必然形成其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虽则造园之意相仿,功能要求也大同小异,运用的建筑材料也会相同,但由于因地制宜,心裁别出,因而会有所应变,使园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格局与景色,风貌各异而增添诸多趣味。
当然这种不同是大同中的存异,是私家园林的局部和细部的差异。
江南各处古典私家园林,当以苏州和扬州两地为代表。
这两个城市中古典私家园林最为兴盛,以一个城市来统计数量也最多。
至今,苏州城中尚有完好的有二十余处,扬州也有近二十处之多。
扬州在长江以北,但又不属北方,建筑风貌上既有北方之雄健又不缺南方的秀丽。
扬州园林中堆的假山比较高大,园林中建的房屋厅堂也较为高大敞宽。
苏州园林中主要厅堂一般也就面阔三间,而扬州的何园的蝴蝶厅和个园的抱山楼都有七间之多,由于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有的还捐得个官衔,为和官府来往,也有炫富之意,因此在建造时要追求豪华。
这些厅堂也是为了招待宾客大开筵席时交际方便。
苏州园林的主人多为退休官僚、闲散文人,通常只有小的宴游和居家聚餐。
扬州园林在用的材料上也偏于华贵,好些厅堂选用楠木,楼层地面加铺方砖。
花园里选用名贵树种,搜集古董陈列,窗扉、墙面选刻名家字画等,以显富华之意,但表现得还是有修养,很平和,绝不会弄得五颜六色、俗气横溢。
苏州园林的大门一般不作任何装饰,门框上的刻画都是后来才有的。
原先和普通人家大门一样是石库门框,或是平板门扇,只是在平面布局上有所反映。
扬州园林的大门往往做成砖雕门面,有的做得很大,整个门墙都用磨砖对缝的装饰,在檐口门楣还有精细的雕饰,在巷子中很突出,以彰显自家的权势和富丽。
在园林中的造景上,扬州园林做得比较显露,如四季景色用四种不同的假山形式、质地和色彩来直接表达。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苏州四大园林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1、沧浪亭。
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处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占地面积约为1.08公顷,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利用长廊、水画和漏窗的渗透作用,将各类景色融为一体,沧浪亭则隐藏在山顶上。
2.狮子林。
狮子林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一座具有禅宗哲学和园林乐趣的寺庙园林,占地约1.1公顷。
东南多山,西北秀美,其中狮子山有假山王国的美誉。
3、拙政园。
拙政园是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约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花园较为开阔,西花园以建筑为主,中花园汇聚全园精华。
4.呆在花园里。
这座园林位于苏州市长门外,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全园分为山水、田园、山林、庭院四个部分,中间是水景,东边是建筑,北边是田园风光,西边多岩石。
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
这种布局显然不适用于苏州园林,园林建筑布局要打破对称、规整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富有变化的建筑类型。
园林建筑类型之多,在各种建筑中可称首屈一指。
苏州园林建筑大体分为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多种形式,变化多端。
四面厅,四面设长窗,人在厅内能欣赏四周的景色,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四周景色各有特色,如观赏长幅画卷。
精致的内外装饰。
苏州园林建筑的装饰可分为外檐装饰和内檐装饰,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轻盈素雅的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建筑体量一般不大,同皇家园林建筑相比,显得小巧玲珑,使人感到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有意追求和自然的结合,便于赏景。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6 3分别是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他们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当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总特征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主要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理手法;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等。
根据中国园林的总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分别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征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
1、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征:(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
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
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园中套园。
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
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2、造园手法: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扬州圆明园与苏州圆明园的不同中国美术史

扬州圆明园与苏州圆明园的不同中国美术史引言苏州古典园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园林类型,它成熟于宋代,全盛于明代,在清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
扬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园林历史回顾苏州古典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太湖之滨,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以山清水秀、园林遍布而闻名,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从古至今,它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文人辈出,文化璀璨[1]。
苏州城水网密布,盛产太湖石,为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上记载的最早的私家园林为东晋辟疆园。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名园众多。
明末清初,苏州已成为私家园林最繁盛的地区,园林分布于苏州城内外。
进入21世纪,保存完好的苏州古典园林共有十余处,其中包括经典的抽政园、留园、网师园以及环秀山庄等,这些园林大多起源于明代,后属经改建,保存至今。
其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点使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其独特的韵味。
扬州古典园林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临黄海,西靠南京,京杭大运河贯穿扬州城南北,从古至今都是南北交通运输的枢纽和中心地带。
虽位于长江以北,但它一直都属于江南地带其园林风格是南北兼而有之的,融合了南北园林的造园特色后又有了创新。
因此可以称之为“北雄南秀”。
“北雄”的风格体现在园林构筑物的大尺度,以及丰富的色彩。
这是由于原主人大多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出于对皇家园林的仰慕而进行了一点程度的模仿。
而“南秀”的风格则为园林中诗情画意,烟雨楼台,山水朦胧的呈现,园林主人的附唐风雅,进而体现了园林的书卷气。
最为典型的例子有个园、何园等。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性分析园林特色的差异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大部分是在园林主人渴望退隐,回归自然,修养身心的状态下所设计建造的。
《苏州园林》PPT课件(第2课时)

拓展探究
拓 展 阅 读 (中考真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 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 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 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 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 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
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
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
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
特光彩!
(略有改动)
拓展探究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 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 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 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 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作比较
精读细研
1.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 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 景。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
举例子
精读细研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 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对衬。
拓展探究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 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 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 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 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 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9 苏州园林》课堂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上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之美吧!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序。
2.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重点)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难点)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素养)学习目标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
最后,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
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滥觞于春秋时期,形成于唐五代,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数百处,1958年普查发现,当时尚存园林名胜174处。
苏州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 丘壑hèlín xún 嶙峋镂空l òu qiánɡ w ēi 蔷薇叠嶂dié zhànɡ回廊lánɡzh ēn zhu ó斟酌模样m ú相间jiàn 庸俗y ōnɡ读一读( )着装( )称心( )称号称chèn ch ēng ( )着急( )看着着zháo zh e zhu ó( )棋着zhāo 多音字zhǎo 池( )轩xiè( )xiè( )沼zhào ( )书诏榭懈怠形近字词语解释嶙峋:枯瘦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差异内容摘要: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皆属于江南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的精华,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而扬州园林则较为独特,它的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关键词:苏州园林;扬州园林;风格;历史;建筑;西洋格调;遮隔艺术;桥;旱园;西洋格调;差异1 引言虽然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为江南园林,且同地处江苏,地理气候条件差别不大,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两处园林的风格存在较大的迥异。
这点在两者的建筑风格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既然存在差异,就必然存在造成此差异的原因,这就要追溯它们各自的历史发展。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园林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和经济环境。
从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及深厚的文化渊源。
2 历史回顾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
文人骚客在此驻足,陶醉于苏州世外桃源般优美的地理环境,又受“大隐隐于市”的思想的影响,于是纷纷筑屋造园。
造成了现在苏州园林的规模,使其成为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扬州地处南北要冲。
“烟花三月下扬州”隋炀帝开通运河,三下扬州,使扬州成为我国南北水上交通的枢纽,发展至唐代,商贾如织,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当时扬州,城廓巍峨,亭台星布,河渠四达,帆墙如云,堤柳如烟,树木葱笼,街灯辉列,市井相连。
地利和天时使扬州成为我国最早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城市之一。
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华,促使园林的兴盛。
除官衙园外,又出现了私家竞造园林的风气。
宋代扬州,由于唐代末年,军阀混战,扬州成为战场。
清代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再度出现极度繁华的局面。
特别是扬州设立两淮盐运使,全国各地盐商云集扬州,盐商又是商人中最富有者,生活奢侈,挥金如土,不惜巨资竟相修造邸宅、园林。
康熙与乾隆六下江南,扬州官僚土绯盐商为迎合帝王宸游,赋工属役,增荣饰观。
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盛誉。
3、建筑差异楼在苏州园林中作为重要对景的话,其所处的位置应明显突出,若作为配景的话,则位于隐辟处居多,若临水建楼,体量应和水面相称。
此外为了使楼的形体和池面相调和,上层较下层略为收进,其间施以水平砖制挂落板,下层多用白粉墙,上层为木结构,或一部分用木结构,务使外观轻快活泼。
苏州建筑精致小巧,楼房一般为上下两层,多设在山水之间,掩映在岱山绿水当中,飞檐翘角,精致秀美。
且多为落地长窗,一是采光好,二是又可形成框景。
扬州多盐商,为了迎合帝王宸游,请了各方名匠,借鉴了各方的园林特色,形成了扬州城南北建筑差异。
北有北京承德的皇家园林可借,南有苏州、杭州的私家园林可鉴,再加之自己的独特创新——阴柔阳刚的结合,从而使得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相互融合的特点,这当是它在中国园林中具有独特魅力并著称于世的重要原因。
因为盐商又是商人中最富有者,生活奢侈,所以扬州建筑多富贵气派,颜色绚丽,既有北方宫廷园林的气势,又有岭南园林的精美装饰,但也不乏江南园林灵动的特点。
我查阅了很多苏州与扬州园林的照片,我认为苏州园林建筑更小巧秀气,飞檐凌空,依山傍水,丛林掩映,将人为景观与自然山水完美的融合,虽为人为,宛自天开,将江南的秀气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苏州园林多为文人墨客或是在官场失意士大夫的所造,所以它较扬州园林人文气息要浓厚得多。
这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它们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如苏州四大园林中的沧浪亭,其中的建筑物命名全都来自古诗词或是有名的典故。
如“沧浪亭”就是以《诗经》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命名。
而其中的五百明贤祠不仅是沧浪亭的文化价值所在,更是古城苏州的历史见证。
这些不但体现了园主的深厚广博的文化,更是增加了园林的人文价值。
游览苏州园林就犹如一卷落定了尘埃的古画在你眼前缓缓展开……而扬州园林受当时经济文化的影响,盐商的私宅染上奢华大气之风,园林不光用做居住,还用做商业会客、洽事、礼仪等活动,加上其为显示富有,不惜用名贵木料,装修亦十分豪华,楼阁比苏州园林高大。
建筑风格也“海纳百川”,集中了各地的建筑特色。
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由于一些商人与欧洲等地存在商业往来,还借鉴了西洋格调,自成一种别样的风格。
扬州园林建筑格调开放,明快,大方。
建筑华丽,高大,同为两层建筑的苏州楼房,就显得小巧秀气得多。
扬州园林建筑颜色比较鲜艳,与苏州园林建筑的朴素,自然,与山水和谐掩映的风格很不一样。
我觉得扬州园林的建筑颜色明丽欢快是融合了岭南建筑风格的,当然与当时奢华的风气也有很大的关系。
它的建筑融合西洋成分在有几处园林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如寄啸山庄,其俗称何园,其中的建筑在中国传统厅堂建筑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洋建筑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建筑构架上配以四围通透开放、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你感受不到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充溢着的是敞亮和跳跃的气息。
这一点在苏州园林中是很难寻找到的。
苏州园林的亭子扬州园林的亭子苏州园林的楼房扬州园林的楼房4、遮掩艺术扬州园林的遮隔艺术与苏州园林也有所区别。
扬州虽然融合了北方园林的气势,但它也没有丢弃江南园林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古典雅致的造园特点。
要达到此中境界,重要的手法之一就是得把景千方百计遮掩起来、隔起来,方可达到“庭院深深深几许”。
这里就举扬州两点比较有特色的遮掩艺术。
瘦西湖以杨柳为遮掩,在何地两岸种植千百株杨柳,远远近近的厅堂、亭观、塔桥便在这柳影中若隐若现,若明若暗,此时的重重柳叶便宛如一道道竹帘,起到了虚实、显隐、浓淡、静动的审美效果。
个园的遮掩以山石为特色,山石分隔的妙处是可以使分隔之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就使个园的四季假山之间产生了连绵、延伸、渗透的艺术效果,使分峰用石之景既独立又融为一个整体。
阁与亭,皆因为山石的遮挡,显得幽邃、含蓄,其境也有了深远而不可穷尽之意。
苏州园林中这种遮掩艺术虽也有应用,但没有扬州园林这样有特色。
在苏州园林中古木,山石,主要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
扬州园林以石为遮掩5园中桥的差异金学智在《中国园林美学》一书中写到:“扬州宅园,往往以低桥为美”。
这里所说的低桥指的应是梁式平桥或步石两类。
因是私家宅园,故面积不大,园内池水,多是浅浅一勺,无疑以低亚近水,通水不通舟的梁式平桥或步石为佳。
而扬州园林以平曲桥为多。
平曲桥之美首先在于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贵“曲”的造园思想。
所谓“点其步石”,是将一些石块平落于水中,形成线、形成道,使人能蹑步而行,故又叫“掇步桥”、“汀步桥”、“踏步桥”。
它介于似桥非桥,似石非石之间,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有人工的巧作,却更有自然的野趣。
这也是自然山水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很好的体现。
苏州园林中的桥以曲桥拱桥为最美。
曲桥即平桥分作几段,有三曲、四曲、五曲、九曲等,统称为曲桥。
如拙政园中部的曲桥,以及西园湖心亭两侧的曲桥。
人行桥上,七转八弯,每每却步,景移物换。
拱桥桥身隆起,宛如驼峰,桥洞高敞,悉可借景。
如狮子林问梅阁的山崖下,有一座青石单孔拱桥,形态端庄,桥洞柔和,颇为美观。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东侧,有一别致的单拱石桥,名“引静",桥长仅二米,三步便能跨过,却造得娇小玲珑。
又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宛如凌空在水面上的一段彩虹,倒影掩映在水中,青山、古木、新枝、再加上这灵动的小飞虹在一泓碧水中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古画。
苏州园林小拱桥扬州园林梁式平桥6 扬州的“旱园水做”“旱园水做”也是扬州园林较苏州园林非常有特色的一点。
“旱园水作”本是北方宅园的特色。
扬州据江南江北运河之口,又南临长江,且扬州得名,就有因州界多水,有水扬波一说。
但扬州宅园却喜旱园水作,这是值得深究的话题。
我觉得应该是还是受清明时期经济文化的影响。
当时的商人追求新潮,不满足与文人墨客所追求的雅致古朴,然绝北方的旱园非常有特点,有丰富的韵味。
于是修建了大量的旱园。
扬州园林旱园水作有两种,一是按上文北园理水的方式,著名的寄啸山庄即是如此。
构园者在进园处贴壁山下凿一汪曲水,驳岸参差,蜿蜒至读书楼,使人行其下,疑入山林。
另一种是较有创见的,称为是“旱园水意”,它是对旱园水作更抽象、更写意的诠释。
此法并不挖池引水,而是以地为水,用散置立石或垒叠山石的方法堆出峰峦、峡谷、岛屿、桥梁等形状,使游人宛如置身于山溪、谷涧、渊潭之中,产生无水似有水,水在意中的感受,如扬州个园的秋山即用此法。
黄石秋山的东峰之下,石壁高岩间,有一旱桥飞架,游人立此驻足俯视,只感悬崖深涧,水意便油然而生。
例如扬州何园的船厅,周围都是石山,厅处于深谷之中。
厅为四面厅,厅四周的廊台严整,且高于厅房一阶,这样一来厅四周的地面就显的非常低,而四面厅则筑于高基之上,望之似乎就置于池水之上。
在厅前,用小瓦、鹅卵石铺成水波浪纹,起伏有致,似见波光粼粼,又似听拍岸涛声。
扬州园林的旱园7 结束语: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咋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却是上千年文化的沉淀,远不止以上几点,它们各有各的特色,需要我们细细观察,细细品味。
学习园林这门艺术我们首先要学会欣赏,再欣赏中分析各处的特色,各处不同的风格。
参考文献马祖铭《苏州园林建筑赏析》叶圣陶《苏州园林》金学智《园林美学》陈从中《扬州园林》许少飞《扬州文化丛书之扬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