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及热风两种干燥方式干燥天然橡胶的结构
别抢了,小编哭了:史上最全干燥设备原理及结构动态图解

别抢了,⼩编哭了:史上最全⼲燥设备原理及结构动态图解专业知识学不停,化⼯707每天都有精彩内容奉上!如果⼤家分享的给⼒,明天还有!加油噢!【提⽰】技术类⽂章PDF和PPT版本均在化⼯707论坛持续更新,请有需要的7友们去往论坛下载!⼀、洞道⼲燥⼲燥⽊材和砖⽡坯,需要较⼩的⼲燥速度,采⽤洞道⼲燥。
热空⽓在洞道内封闭循环。
料车在轻轨上可⾏⾛,打开两边封闭门,出⼀车⼲料,排除⼀部分⽔汽,进⼀车湿料,补充⼀部分空⽓。
洞道长度可达30-40⽶。
性能特点:优点:①具有⾮常灵活的控制条件,可使⾷品处于⼏乎所要求的温度-湿度-速度条件的⽓流之下,因此特别适⽤于实验⼯作;②料车每前进⼀步,⽓流的⽅向就转换⼀次,制品的⽔分含量更均匀。
缺点:①结构复杂,密封要求⾼,需要特殊的装置;②压⼒损失⼤,能量消耗多。
⼆、单滚筒⼲燥器钢制中空滚筒缓慢旋转,转速为4~10转/分。
加热蒸汽在筒内加热并冷凝,冷凝液由虹吸管吸出。
滚筒在浆料上⽅旋转过程中,厚度约0.3~5mm的浆料分布于筒上汽化、⼲燥,旋转⼀周后将⼲料刮下。
性能特点:传导型⼲燥机的热能供给主要靠导热,要求被⼲燥物料与加热⾯间应有尽可能紧密的接触。
故传导⼲燥机较适⽤于溶液、悬浮液和膏糊状固-液混合物的⼲燥。
主要优点:⾸先在于热能利⽤的经济性,因这种⼲燥机不需要加热⼤量的空⽓,热能单位耗⽤量远较热风⼲燥机为少;其次传导⼲燥可在真空下进⾏,特别适⽤于易氧化⾷品的⼲燥。
三、红外线⼲燥湿物料⽤⽪带机送⼊器内,物料在输送过程中被加热⼲燥。
采⽤辐射热源。
⽤可控阀调节空⽓进出流量。
性能特点:红外线⼲燥机⽤电能产⽣红外线,使被烘⼲⼲燥的物体产⽣从表⾯向内部吸收渗透的效果。
⼲燥速率较⾼,热效率也较⾼,照射时不会留有阴影。
四、间歇式洞道⼲燥多辆⼩车同时推进洞道,关上封闭门。
热空⽓在洞道内循环,有可控闸门控制空⽓进⼝和出⼝,以便排除⽔蒸⽓。
⼀旦⼲燥完毕,推出洞道,完成⼀个间歇操作。
性能特点:优点:适应多品种⼩批量的⽣产,特别是季节性强的⾷品⽣产;单机操作,⼀台设备发⽣故障,不会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运⾏;便于设备的加⼯制造和维修保养;便于在不同的阶段按照冷冻⼲燥的⼯艺要求控制加热温度和真空度。
试论标准橡胶干燥的一种新方法

试论标准橡胶干燥的一种新方法宋宗灼(海南农垦营根机械厂 海南琼中 572900)干燥是制胶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标准橡胶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它关系到产品质量的优劣及生产成本的高低。
天然橡胶的干燥方法从早期的木柴熏烟到现在的燃油深层干燥,干燥周期由原来的3~4天干燥烟片胶缩短到4~8h 。
但是,和目前扩大胶厂加工能力的现实要求相比,燃油深层干燥在产量和干燥速度上仍有很大差距。
热风穿透深层干燥是以重油为主要燃料,以100e 左右的烟道气直接穿透胶层加热橡胶,从而使其中的水分蒸发并随气流排出。
湿胶层的厚度一般为60c m 左右。
六段洞道式干燥柜的产量约为1t 干胶/h,总干燥时间为4~8h;连续化浅层干燥的产量为015~1t 干胶/h,干燥时间为2~3h 。
热风穿透胶层属于气流传热干燥,是一个去湿和传热同时进行的过程。
在干燥初期,即橡胶表面干燥之前,干燥速度取决于表面的汽化速度。
橡胶表面吸收的热量越多,水分被汽化得越快;橡胶表面空气流通越快,蒸汽就排得越快。
如果胶粒不是在堆积的状态下,而是在均匀铺开的状态下吸收热量和排出水蒸汽,其表面的汽化速度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
当橡胶的含水量降到10%以下,胶粒表面开始出现干膜,水分自胶粒内部向表面扩散的速度成为这一阶段干燥速度高低的决定因素。
由于橡胶受热软化后互相粘结,故对热量的传递和水汽的扩散会产生不利影响,胶层越厚,影响就越明显。
因此,在橡胶干燥后期应尽量使胶层快速、均匀地受热,以降低干燥时间。
图1显示了标准橡胶燃油热风穿透干燥的干燥曲线。
干燥条件如下:热风温度81~100e ;热风相对湿度4%~9%;空车风速014~015m/s;胶层厚度:干燥前52c m,干燥后3515c m 。
干燥时间(min)图1 标准橡胶干燥过程胶层的温升曲线为了提高标准橡胶干燥作业的生产率,必须改变干燥条件,缩短干燥时间。
首先,要减小干燥厚度,增大受热面积;其次,要提高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间。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菇体外消化和发酵特性的影响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菇体外消化和发酵特性的影响目录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1)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1)2.1 茶树菇的采集与预处理 (2)2.2 干燥方式的选择与设置 (3)2.3 体外消化模拟实验 (4)2.4 体外发酵模拟实验 (5)三、实验结果分析 (6)3.1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菇理化性质的影响 (7)3.2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菇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8)3.3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菇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9)四、讨论与结果解读 (10)4.1 干燥方式对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影响分析 (11)4.2 不同干燥方式下茶树菇的消化特性变化分析 (12)4.3 不同干燥方式下茶树菇的发酵特性变化分析 (13)五、结论总结与建议 (15)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又称茶褐竹笋,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
茶树菇在采摘后容易受到微生物侵害和氧化,导致品质下降。
如何延长茶树菇的保质期并保持其优良品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干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食品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
不同的干燥方式会对茶树菇的体外消化和发酵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菇体外消化和发酵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茶树菇的加工和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筛选出一种合适的干燥方式,使茶树菇在干燥过程中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从而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一研究还将为茶树菇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实验室大鼠,体重为2030g,年龄约为6个月。
实验设备:恒温恒湿培养箱、离心机、显微镜、电子天平、组织切片机等。
分组与饲养: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命名为A、B、C、D、E、F。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普通饲料喂养,连续2周。
b.烘箱干燥法:将茶树菇放入烘箱中,以80C的温度烘干至含水量为10。
干燥技术及其应用

干燥技术及其应用摘要:干燥是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食品领域干燥技术发展迅速,有大量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干燥技术,对其进行改良的改进。
本文从近年来食品干燥领域中的较新研究成果及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等方面作了归纳总结,分别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远红外干燥技术、微波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技术、热风干燥技术和太阳能干燥技术6种食品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食品干燥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真空冷冻远红外热风喷雾微波太阳能干燥技术干燥技术是一门跨专业、跨行业、具有科研性质的技术,因为其面对的产业众多、物料的理化性质不同、产品质量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千差万别。
在干燥技术的开发及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需要了解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第二要熟悉传递工程的原理。
第三实施手段[1]。
现代的干燥技术起始于20 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的干燥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主要有真空冷冻干燥、太阳能干燥、喷雾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干燥等。
其中一些设备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并出口到国外。
干燥也是食品保藏的一种重要方法。
干燥是通过各种方法(如晒干、风干等)脱去食品中的水分,降低其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
干燥后的食品质量轻、体积小,便于贮藏和运输,因而应用广泛[2]。
食品干燥的设备按照设备的特征可以分为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现在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大多数是人工干燥法。
近年来,食品干燥设备的设计更多的是以能量利用率、产品质量、安全性、环境影响、成本等作为评价指标。
现代消费者追求更加健康、营养和天然的食品,因此食品干燥设备在设计时,需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3]。
1.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是将湿物料或溶液在较低的温度(-10℃~-50℃)下冻结成固态,然后在真空(1.3~13P)下使其中的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最终使物料脱水的干燥技术[4]。
1.1原理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是基于水的三种变化。
微波真空干燥.

◎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箱内依靠气体分子运动使工作室温度达到均匀的可能性几乎已经没有了。
因此,从概念上我们就不能再把通常电热(鼓风)干燥箱所规定的温度均匀度定义用到真空干燥箱上来。
在真空状态下设这个指标也是没有意义的。
热辐射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同一个物体,距离加热壁20cm处所接受的辐射热只是距离加应用范围:ZG/FZG型方形、圆形真空干燥机适用于在高温下易分解,聚合和变质的热敏性物料的低温干燥;被广泛地采用在制药、化工、食品、电子等行业。
工作原理:所谓真空干燥,就是将干燥物料处于真空条件下,进行加热干燥。
如果利用真空泵进行抽气抽湿,则加快了干燥速度。
注:如采用冷凝器,物料中的溶剂可通过冷凝器加以回收;如采用SK系列水环真空泵,可不用冷凝器,节省能源投资。
产品特点:真空下物料溶液的沸点降低,使蒸发器的传热推动力增大,因此对一定的传热量可以节省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蒸发操作的热源可采用低压蒸汽或发热蒸汽。
蒸发器的热损失少。
在干燥前可进行消毒处理,干燥过程中无任何不纯物混入,符合GMP要求。
ZG/FZG型方形、圆形真空干燥机属于静态式真空干燥器,故干燥物料的形体不会损坏。
技术参数:项目机型名称单ZP ZP ZP ZPD ZPD ZPD ZPD-50位D-500 D-750 D-1000 -1500 -2000 -3000 00 工作容积 L 300 450 600900 1200 1800 3000 内筒尺寸 M m O600×1500 O800 × 1500 O800 × 2000 O1000 × 2000 O1000 × 2600 O1200 × 2600 O1400 × 3400搅拌转速Rp m 5-25 5-12 5 功率Kw 4 5.5 5.5 7.5 11 15 22 夹层设计压力Mp a ≤ 0.3 筒内压力 MP a -0.9~-0.096注:水份蒸发量与物料的特性及干燥温度有关。
微波干燥不同于传统干燥方式其热传导方向与水分扩散方向

微波干燥不同于传统干燥方式,其热传导方向与水分扩散方向相同。
与传统干燥方式相比,具有干燥速率大、节能、生产效率高、干燥均匀、清洁生产、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因而在于燥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对微波干燥技术的应用和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近几十年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我国微波干燥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有许多研究与应用成果。
我国微波干燥技术现已用于食品工业、材料化工、医药工业、矿产开采业、陶瓷工业、实验室分析、湿天然橡胶加工等方面。
干燥过程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某些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中的水分或溶剂,以便于加工、使用、运输和贮藏等。
一般的干燥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和加热法。
这些方法要么设备庞大、干燥费用高,要么干燥速度慢、处理量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制品、新型材料、高级陶瓷、新型高级食品和新型药物制品等新产品的出现,传统的干燥技术和干燥器不一定都适应。
微波干燥技术和微波干燥器已在轻工业、化工材料工业、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表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性。
微波干燥无疑是适应新产品要求的一项新技术。
同国外相比,我国在微波干燥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微波干燥技术的应用研究领域较窄,大多停留在实验阶段或小规模生产阶段,复合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有待于拓展,微波干燥的瞬间传质传热理论研究还不够,与微波干燥技术配套的设备及仪器开发尚需加强。
另外,虽然微波干燥在天然橡胶干燥方面的应用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规模化、连续化及自动化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微波干燥对橡胶分子结构、非橡胶组分以及制品工艺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的研究重点。
杀菌设备的优势:一、节约能源:常规热力杀菌往往在环境及设备上存在热损失,而微波是直接对食品进行作用处理,因而没有额外的热能损耗。
籽棉“热风-微波”组合干燥工艺探究

籽棉“热风-微波”组合干燥工艺探究作者:任振国,崔玉梅,魏龙霞,梁琼雯,陈丽瑶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5年第3期任振国,崔玉梅,魏龙霞,梁琼雯,陈丽瑶(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应用“热风-微波”组合方式干燥籽棉,探讨热风温度、微波功率和处理转换点籽棉回潮率等因素对干燥速率、能耗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方式的干燥速率大大高于热风干燥,能耗明显低于热风干燥,纤维强力损失低于微波干燥;当处理回潮率为20%的高含水籽棉时,组合方式的最佳工艺为:第一阶段用100℃热风温度干燥籽棉至16%的回潮率,第二阶段用210W微波功率干燥籽棉至最适合于轧花加工的含水值。
【关键词】籽棉;“热风-微波”组合干燥;干燥速率;能耗;纤维品质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08中图分类号:S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23-04收稿日期:2015-02-5基金项目:2014年新疆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XJU-XRT-14152作者简介:任振国(1991.5-),男,河南人,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纺织加工研究。
通讯作者:崔玉梅,女,副教授。
0引言目前,国内生产的轧花机其籽棉回潮适应范围在6.5%~8.5%之间,在此范围,纤维既有一定的强度,又能保持弹性,可以确保轧花过程的顺利。
但是,多数付轧的籽棉往往在收购时回潮率都大于8.5%。
例如,新疆北疆地区机采棉采摘时水分很高,达到16%以上,其中大量的铃壳、棉叶等杂质必须经过二次烘干才能清除掉;而长江两岸地区,每年加工季节也有两个月的环境相对湿度达90%~100%,籽棉需要经过烘燥后轧花,得到的皮棉也回潮严重,回潮率往往超过9.0%。
因此,含水高的籽棉和皮棉都必须将其烘干或晾晒到合适的回潮率才可付轧或纺纱。
腈纶微波干燥和热风循环干燥方法的比较

环 干燥 两 种 方 法 进行 了对 比实 验 , 果 表 明 : 热 风 循 环 干 燥 相 比 , 波 干 燥 的 干 燥 速 度 快 , 工 艺 控 制 要 结 与 微 对
求 高 , 燥 致 密化 效 果 好 。 干
响。
表 2 干 燥 方 法 和 铺 丝 厚 度 对 干 燥效 果 的 影 响
时地 将 汽化 的水 分 带 走 , 以便 保 持 一 定 的传 质 推
动力 。由 于纤维 表 面 的水 分 汽 化 后 , 维 表 面 的 纤
孔 隙缩小 , 成 了皮 芯结 构 , 形 阻碍 了纤 维 内部水 分 向纤 维 表 面 扩 散 , 干燥 速度 下 降 。从 表 1可 以看
影 响 , 未经 干燥 致 密化 的纤 维进 行 了微 波干 燥 对 和热风循 环干燥 对 比实验 。
改变 2 结果 与讨论
经纺 丝 、 固 和拉仲 等一 系列过 程 , 维 的超 凝 纤
收稿 日期 :0 1— 3— 4 21 0 2。
1 93年 4月 出 生 , 0 5年 毕 业 于 华 东 陈 男 17 20 理 工 大 学 高 分 子材 料 专 业 , 程 师 , 从 事 腈 纶 生 产 管 理 工 工 现
作。
1 1 实验原料 .
3 3 t 腈 纶 纤 维 , 水 率 5 % , 国石 化 . 3de x 含 0 中
第 2期 (0 1 2 1)
陈伟明 . 纶微波干燥 和热 风循 环干燥方法 的比较 腈
分 子结 构 已基 本 形 成 。但 由 于成 型 时 问非 常 短 , 而 大分 子 的松 弛 时 间相 对 较 长 , 维 的 聚集 态 结 纤 构 中存在 内应力 和缺 陷 , 必须 加 以干燥 , 其致 密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