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约谈“四步工作法”的构建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咨询方略

一、引言

近年来,浙江省各所初、高中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初纷纷开展新生心理普测,这俨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常规动作。学校期望通过心理测量手段将潜在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识别出来,并对这类学生进行甄别、跟踪、控制和帮助,以期达到“早发现、早疏导、早预防”的目的。

心理约谈,指的是在开展心理普测之后,心理教师主动邀约在普查中发现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和非言语的观察,评估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判定是否需要及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它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前置环节。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判,增加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开展心理普查之后,学校有必要针对测试中显示的高危学生进一步开展心理约谈。心理约谈的质量如何,是否规范化操作,对于提升心理普查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弥足珍贵。因

〔摘要〕结构化的心理约谈能提高心理普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从一线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出发,提炼出了心理约谈的“四步工作法”,分别为“主动邀约”、“开场接待”、“核心对话”以及“后续处理”。着重探讨了“四步工作法”的操作要领及关注重点,并对如何规避“再次创伤”以及如何将工作化繁为简作了进一步思考,试图构建一套可供借鉴的心理约谈模式。

〔关键词〕心理咨询;四步工作法;心理普测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52-03

母的情绪,首先做出改变,哪怕只是小小的改变,也能引起父母的改变,改善家庭关系。

本课的最后,可根据时间安排,抽取部分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也可以让各组摆出一个最和谐、舒服的团体pose,愉快地结束本课。

设计目的:总结课堂内容,学生分享课上收获,巩固学习成果。

【点评】

本课利用萨提亚身体雕塑作为问题家庭结构呈现手段,很新颖。本课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临时调整身体雕塑,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让所有学生参与到雕塑的建设与重构中,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使他们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所以,如何呈现家庭雕塑,如何合理、真实、有效地调整雕塑,对教师的追问、提问和现场把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学生“入戏”,课堂效果的生成会比一般的心理课堂好得多。

点评者:史耀芳,浙江省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注:本课获宁波市第八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作者单位:浙江奉化中学,宁波,315500)

编辑/于 洪 终校/

张国宪

扫一扫,获取本课

教案或课件资源

咨询方略 ■

此,为达到心理预警之目的,建立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心理约谈模式能弥补心理测试的不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 心理约谈“四步工作法”的构建

笔者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后发现,聚焦于心理普测后心理约谈的论文非常少,而构建心理约谈模式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即便有也是一些高校的简单做法。所以笔者尝试根据普高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十多年学校心理工作的经验,尝试摸索并构建心理约谈“四步工作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第一步:主动邀约

心理咨询是心理教师在学校咨询室里坐等有需求的学生主动来访,秉承“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但心理约谈却不同,恰恰需要心理教师主动出击。

笔者所在普高的具体做法是,心理教师根据心理普测结果整理出疑似高危学生的名单,随后开展针对班主任、年级组长等德育人员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普测的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并布置班主任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心理约谈的邀约由班主任出面向疑似高危学生发起,邀约的时候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例如,在约谈中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被约请的原因,可以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例如告诉学生“心理普查答卷中有信息不清晰需要当面核对”,或“答卷中有关选项意义不明确需要探讨”等相对模糊的理由。班主任在约请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尽量自然大方、真诚亲切,传递给学生温暖和轻松的感觉。

在预约方式上,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任何一种方式适用于所有情况,这需要发挥教师们的聪明才智,灵活运用多种方式,随机应变方能顺利邀约。但需要铭记的是,邀约时一定遵循保密原则,避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二)第二步:开场接待

当疑似高危学生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来到心理咨询室参加约谈,就意味着“开场接待”环节开始。笔者作为一名访谈教师的具体做法是,怀着热情和真诚的态度,首先起身迎接学生,安排学生入座,并给学生倒水喝,尽量通过细微的做法营造温暖的感觉。随后,向学生解释约请他的事由,本次约谈大概需要的时间和基本内容,并慎重告知保密原则及例外情况。在这里,笔者认为真诚地告知来访学生此次访谈的目的与依据是短时间内建立信任关系的最佳方式。例如,心理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作为老师,已经了解了你的问卷情况,想就某些问题跟你进行核实,以便更有效地了解你的现状,然后更好地帮助你。”一般这样的方式学生都能接受。

这个阶段时间为3~5分钟,操作上要温暖、真诚与简单明了。目的在于和学生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打消学生的过度防御。

(三)第三步:核心对话

第三个环节,是整个约谈的主体和核心部分,笔者姑且称之为“核心对话”。在此环节,笔者会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从生活、学习、人际、情绪等方面综合了解,并确认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结果的真实性。这个环节主要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包括收集信息和初步评估判断两大功能。笔者认为,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类疾病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如果要个个甄别并干预,仅靠学校心理教师微薄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高中学校心理普查重点是识别具有危险性(危害自己或他人)以及特别严重的精神疾病,故关注点可放在识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者躁狂抑郁双向障碍等重型精神疾病上面。因此在“核心谈话”中,要特别关注以下要点。

1.评估情绪特点

要注意是否有抑郁、过度兴奋(躁狂)或情感淡漠等,如果这样的情绪存在了一段时间,且伴随生理上、思维上的一些表现,表明可能有情绪障碍问题。抑郁、躁狂或双向情感障碍等都属于精神疾病,要加以重视。

2.评估自杀风险

可以参照前期学生做的SD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里面涉及自杀的问题比如“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等进行核实。另外,笔者认为,虽然自评量表中没有体现,但学生言谈间无意流露出的悲观厌世的倾向,心理教师要多一份敏感,应进一步通过咨询技巧加以深入了解。对于有自杀风险的学生,要与其建立一种“承诺”,即在无法排解自杀意念时能够及时向身边的人,例如老师和同学求助。这样做既能够限制自杀的风险,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