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学设计(宁 夏市级优课)

合集下载

学案1: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学案1: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标要求】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事实;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分析一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学法指导】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一战后协约国的变化、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德奥集团由于经济实力上的劣势,战略上的失误,内部各种矛盾的激化,国际力量对比的的不利,最终失败。

【知识归纳】【问题探究】○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视野延伸】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海军在第一次大战后期的一种作战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采取中立政策,同交战双方都进行贸易往来。

后来英国掌握了制海权,封锁了德国海岸,美国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

为了不使协约国从美国方面获得军需补给,德国潜艇于1915年2月击沉了英国海轮“路西塔尼亚”号,其中128名美国人丧生,引起美国强烈抗议。

1916年,德国被迫允诺限制潜艇活动,不再采取损害中立国利益的做法。

1916年,德国潜艇专注对英国海军作战,击沉了277艘英国船只,但未能动摇英国海军在海上的支配地位。

德国统帅部认为,只靠陆军的军事打击制服不了英国,德国陆上的任何胜利都不能使它获得最后胜利,必须采取无限制潜艇战,切断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援,才有可能迫使英国屈服。

1917年1月,德皇御前会议决定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在作战海域内,连中立国商船也包括在攻击目标之内。

无限制潜艇战从1月31日开始进行,4月达到高潮,击沉协约国船只和中立国商船500余艘。

美国轮船“阿拉比”号和“苏克赛思”号均被击沉。

美国总统威尔逊早就准备对德作战,此时以德国违背1916年的允诺、击沉美国的商船为借口,对德宣战。

由于美国参战和英国反潜艇武器的使用。

直到大战结束,德国潜艇未能击沉美国军事运输船,大批美国军队运往欧洲,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高中历史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1-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说课稿(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说课稿(共1课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培养其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战后同盟国集团的成立及其背景;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导致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关键事件和因素;以及这一过程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主要知识点有:雅尔塔体系、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基本过程、关键事件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能够分析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变化;提高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评述的能力。
1.学生对冷战时期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影响课堂讨论效果。
2.部分学生对分析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能力较弱,可能感到学习困难。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
1.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课堂互动性。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2.结合历史背景,详细剖析关键事件,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使学生理解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政策、战略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针对冷战时期的关键事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等,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人教版选修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word教案

人教版选修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word教案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目标要求】1.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事实;2.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3.分析一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新知学习】1、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其目的不包括()A、扭转海上劣势B、切断协约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C、推动美国对协约国作战D、为赢得战争创造条件2、美国加入一战的时间是()A、1914年9月 B、1916年2月 C、1917年3月 D、1917年4月3、1918年3月,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的是()A、沙皇政府B、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苏俄政府D、苏联政府4、加速德国投降的因素有①美国参战②奥匈帝国解体③二月革命爆发④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A.打击美国商船B.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C.对美宣战D.为日德兰海战作准备7.下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

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B.一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C.美国由“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D.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进程8.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A.大大增强了同盟国一方的实力B.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C.影响到中国等许多国家退出战争D.使战局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9.1918年3月到7月,德国加强了在西线的攻势,其条件是() A.东线的俄国退出了战争B.德国得到同盟国的援助,力量增强C.美国虽然宣战,但未出兵D.法军遭受重创,只能被动挨打10.德国在战前制订“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1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1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5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015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课时间中美参战;俄国退出;德国战败投降;同盟国失败原因。

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同学讨论疑难问题,、阅读教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三、质疑探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从经济实力对比、军事战略、国内因素、国际因素等方面分析。

击了帝国主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促进完成课后本课测评题;完成学业测试卷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人教版本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复习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习教学学习设计共1课时正式版本

人教版本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复习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习教学学习设计共1课时正式版本

《联盟国公司的崩溃》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扑;德国投诚;同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抢夺战后代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惹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3、要修业生掌握联盟国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照等多方面原由造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研究:经过史料剖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由,指引学生研究德国以致联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2、让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商讨事物发展必定性的认识。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

2、因为美国参战,改变了联盟国和协约国两方力量的均势,加快了战争的结束;联盟国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照等多方面原由造成。

教课重难点要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诚,联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难点:美国参战和联盟国公司失败的原由。

教课工具课件教课程一、国的化:1、美国的参: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火买卖大举利;美国与国的利益系密。

自19世末开始,美英矛盾逐和,而美德矛盾日趋增。

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的主要争手。

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17美元,德国9美元,直追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爆后,因为英国德国行密的海上封,美国同国的易从1914年的8.24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美元,而与联盟国的易从1914年的l.69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

争期,美国供国各样物105美元,款100美元(此中美当他要点的券就是借了40美元英国,借了30美元法国)。

所以,美国同国在利益上已密地在一起了。

特是俄国已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独和,退出争,联盟国国,那么美国100美元款将一笔勾,利害攸关,不得不参。

(2)借口:德国宣告“无穷制潜水艇”1917年1月16日,德外国默曼向德国墨西哥公使了下边封,内称:“我建于2月1日开始施无穷制潜艇。

教学设计5: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教学设计5: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教学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3、要求学生把握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4、通过学习认识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即经过1914~1916两年多的血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都已元气大伤。

这时,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为协约国取胜增加了筹码。

教材引文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时的就职演说。

演说中隐含着美国想要介入战争的意思。

教师据此的学生提出题: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的参战:(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军火生意大肆渔利;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

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

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

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

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其中美联储当时他们重点的债券就是借了40亿美元给英国,借了30亿美元给法国)。

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自主学习* 理清线索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1917 年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
(1)原因:
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学生活动:1、根据课前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梳理线索已经清楚,在探究学习每一子目知识之前邀请一名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简要分析。

2、本课共三子目内容,邀请三名同学对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3、师生互动进行简要评价,做到对本课知识了然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