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头面部常用穴位

合集下载

头面部穴位 按摩-医学课件

头面部穴位 按摩-医学课件


人中
11

承浆
12

攒竹
13

鱼腰
14

丝竹空
15

太阳穴
16

瞳子髎
17

承泣
18

睛明
19

鼻通
20

迎香
21

地仓
22

四白
23

巨髎
24

颧髎
25

颊车
26

听宫27ຫໍສະໝຸດ •听会28
• 上关 • 下关
• 下关

翳风
31
32
33

巨骨
34

天宗
35
四白穴: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 作用: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指压该穴道, 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瞳子髎:(足少阳胆经)眼外侧眶骨边缘 0.1 寸。 作用:治疗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 翳,减少鱼尾纹。
36
37
头面部常用的穴位
印堂穴:(经外奇穴)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治疗头晕、头痛、失眠、鼻部疾病、眼部疾病,消除额部皱纹。
攒竹:(足太阳膀胱经)眉头内侧下缘的凹陷处。 作用:治疗迎风流泪、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鱼腰:(经外奇穴)瞳孔直上,眉毛中心部位凹陷处。 作用:治疗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 痛。 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眉梢外侧的凹陷处。 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承泣:(足阳明胃经)眼平视瞳孔直下,下眶边缘。 作用:治疗近视、夜盲、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 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是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美容按摩穴位面部二十四式面部按摩

美容按摩穴位面部二十四式面部按摩

美容按摩穴位:面部二十四式面部按摩1、承泣位置: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美容范围:面瘫、眼袋、眼围皱纹等。

2、四白穴位置: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美容范围:眼袋、眼周皱纹、眼轮匝肌痉挛等。

3、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美容范围:面痒浮肿、法令纹、粉刺、皮脂溢出症等。

4、巨髎位置: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相平的凹陷处(或鼻唇沟外侧,目中线上)美容范围:皮肤松驰、肤色不匀、粉刺等。

5、攒竹穴位置: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或眼操第三节中按揉太阳、攒竹)美容范围:面部皱纹、视物不清、面肌痉挛、头痛、眼睑下垂等。

6、印堂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美容范围:粉刺、面瘫、额部皱纹、神经性头痛等。

7、阳白位置: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美容范围:额部皱纹、上眼睑下垂浮肿,头痛等。

8、鱼腰位置:眉毛的中点美容范围:额部眼角皱纹、上眼睑下垂浮肿等。

9、丝竹空位置:眉梢的凹陷中。

美容范围:明目、面部痉挛、鱼尾纹、倒睫、睑闭不合等。

10、瞳子髎位置: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穴位;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会穴。

美容范围:面部痉挛、鱼尾纹。

面部保健常用穴等。

一、让BB霜更贴合的按摩法涂抹完BB霜之后,两手贴紧两颊,用力做上推动作,反复几次直至BB霜均匀散开,较好的贴合于面部。

这个按摩法还有让两颊看起来更瘦的作用呢!另外,你的额头和T区也需要相应的按摩,也需要做这样的提拉动作,方向可以不用一致向上,只要能起到贴合效果即可。

二、洗脸时的按摩法洁面时,需要做按摩来舒缓肌肤,同时给增强清洁肌肤的力度。

具体的方法是用食指或者中指的指尖在脸部轻轻打圈,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大约进行三十秒,便能达到上述的需求,这当然是洗脸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步骤啦。

三、收缩鼻尖毛孔的按摩法先让脸部放松,然后,用带有热气的毛巾放在脖子后面,让淋巴通畅,然后准备两把小汤匙,汤匙要放到水里加温。

常用美容穴位1

常用美容穴位1

四、腹部
• (1)天枢 • [定位] 脐旁2寸 [主治 ]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妇 科肿瘤。 • (2)大横 • [定位] 脐旁2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妇 科肿瘤。 • (3)关元 • [定位] 脐下3寸。 • [主治] 遗尿、小便频数、腹泻、腹痛、月经不调、带下、虚 劳,为保健要穴。 • (4)中脘 • [定位] 脐上4寸。 • [主治] 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癫狂。
五、腿部
• (1)涌泉 • [定位] 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 时呈凹陷。 • [主治] 头痛,失眠,目眩,咽喉肿痛,失 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昏 厥。 • (2)三阴交 • [定位] 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 主治 ]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 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 气,失眠,下肢痿痹]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 上,肘横纹下2寸 • [主治] 肘臂疼痛,上肢瘫痪麻木。 • (5)曲池 •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主治] 热病,半身不遂,手臂肿痛无力,咽 喉肿痛。
二、胸部
• (6)屋翳 • [定位]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 (7)乳根 •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 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 线4寸 • (8)天池 • [定位] 在胸部,第4肋间隙,乳 头外1寸,距前正中线旁开5寸 • 以上各穴功用:乳房方面疾病。
三、背部
• 1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 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大项后 风府,进入脑内,上行颠顶,沿前额 下行鼻柱 • (1)腰俞 • [定位] 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 对骶管裂孔 • [主治] 月经不调,痔疮,腰脊疼痛, 下肢萎痹。 • (2)大椎 •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脊突下 凹陷中 • [主治] 热病,头痛项强,肩背痛。

头面部常用穴位有哪些

头面部常用穴位有哪些

头面部常用穴位头面部的腧穴皆在手足之阳经和督脉上,故有“头为诸阳之会”的说法。

从经脉的循行上看,手三阳经从手循行到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循行到足。

常用腧穴如上:(1)手阳明大肠经穴迎香:在鼻翼外缘中部与鼻唇沟之间。

(2)手太阳小肠经穴听宫:在耳垂后方,当下颌角与关节之间。

(3)手少阳三焦经①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下颌与乳突之间。

②角孙:在侧头部,耳郭根部的上方,适对耳郭缘最高点处。

③耳门:在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关节突稍上方之凹陷处。

(4)足阳明胃经①承泣:在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正视直对瞳孔。

②四白:在承泣直下0.3寸,当眶下孔凹陷处。

③地仓:在嘴角的外侧旁开0.4寸。

④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咬紧牙齿时,穴位正在咬肌的隆起处。

⑤下关:在耳屏前约一横指,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闭口取穴。

(5)足太阳膀胱经①睛明:在眼内眦的上方0.1寸。

②攒竹: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

(6)足少阳胆经①听会: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关节的凹陷中。

②上关:在下关穴直上,颧弓上缘。

③率谷: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④完骨: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平风府穴。

⑤阳白:在眉毛上1寸,眼平视,直对瞳孔定穴。

⑥风池: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当斜方肌和胸肌之间定穴。

(7)督脉经①哑门:在第一、第二颈椎之间,约当后发际上0.5寸。

②风府:在枕骨粗隆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人后发际1寸凹陷处。

会:距后发际上7寸,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定穴。

星: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庭: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沟: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接处。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穴位位置主
百会
印堂
人中
太阳
攒竹
鱼腰丝竹空
晴明
承泣
四白
凤池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
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
眉内侧端凹陷中
眉毛中点
眉外侧端
目内眦内上方凹陷中(攒竹下3分)
眼眶下缘上方目正视,瞳孔正下7分
眼平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平耳垂
昏厥、头痛、眩晕、失眠
头痛、眩晕、失眠、鼻炎
休克、中暑、昏迷、腰扭
感冒、头痛、眼疾
近视、前头痛、面瘫
眼疾
斜视、结膜炎、头痛、面
近视、斜视、结膜炎
近视、目赤肿痛
眼疾、头痛、面瘫
感冒、眩晕、失眠、颈肩位置主治
肩峰外下方,举臂凹陷处
垂肩,腑前纹端与肩穴连线中点
屈肘90°,肘横纹尽头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下2寸
屈肘,掌心向内,曲池与腕背横纹中点连线上1/4与下3/4交界处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
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
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靠第2掌骨体中点
握拳,第5掌骨头后,掌横纹尽尖处
手背,第2、第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5分
十指尖端,距指甲1分肩臂痛、肩周炎
肩臂痛、上肢功能障碍
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上肢酸痛、麻痹、腹痛、腹泻急性腰扭伤
感冒发热、落枕、上肢痛
昏迷、上腹痛、胸痛、恶心
感冒、头痛、发热、牙痛、中暑落枕、急性腰扭伤
落枕、手指麻木、咽喉痛
中暑、昏迷、休克。

面部美容穴位PPT

面部美容穴位PPT
详细描述
瞳子髎穴位于眼睛外侧1厘米处。按摩瞳子髎穴可以缓解眼部 疲劳、淡化细纹,对于改善黑眼圈、眼袋也有一定效果。
承泣穴
总结词
缓解眼袋、淡化黑眼圈
详细描述
承泣穴位于眼球正下方,眼眶骨凹陷 处。按摩承泣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 环,缓解眼袋,同时淡化黑眼圈,使 眼部更加明亮有神。
03
美容穴位按摩方法
轻柔按摩法
瘦脸塑形
促进面部脂肪燃烧
按摩面部的美容穴位可以促进面部脂 肪的燃烧,减少脂肪堆积,从而达到 瘦脸的效果。
提升下颌线条
通过按摩面部美容穴位,可以提升下 颌线条,使脸型更加优美。
缩小毛孔
通过刺激面部美容穴位,可以促进毛 孔周围的血液循环,缩小毛孔,使肌 肤更加细腻光滑。
改善面部肌肉松弛
按摩面部美容穴位可以改善面部肌肉 松弛的现象,使肌肤更加紧致有弹性。
详细描述
鱼腰穴位于眉毛正中间上方。按摩鱼腰穴可以缓解头痛、提拉眼角,对于减轻皱纹、提升眼部紧致度 也有一定效果。
丝竹空穴
总结词
减轻鱼尾纹、提升脸部轮廓
详细描述
丝竹空穴位于眉毛外端两侧凹陷 处。按摩丝竹空穴可以促进面部 血液循环,减轻鱼尾纹,同时提 升脸部轮廓,使面部更加紧致。
瞳子髎穴
总结词
缓解眼部疲劳、淡化细纹
揉捏法
总结词:揉捏交替
详细描述:揉捏法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按摩方式,通过用手指的指腹或手掌在面部皮肤上做揉捏动作,力度适中,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改善面部轮廓线条,使面部更加紧致有弹性。
04
面部美容穴位的应用
改善肤色暗沉
改善肤色暗沉
调节气血
通过刺激面部美容穴位,可以促进面部血 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 毒素,从而改善肤色暗沉的问题。

头面部常用美容穴ppt课件

头面部常用美容穴ppt课件
皱纹
22.球后 取穴位置 :下眼眶下缘外1/4与3/4交界处 美容作用 :消除眼疲劳,消除下眼袋Leabharlann UCCESSTHANK YOU
2019/4/23
鼻部
23.迎香 取穴位置 :鼻唇沟中,鼻翼外缘0.5寸 美容作用 :鼻塞、流涕,预防消除面颊皱纹
24.鼻通 取穴位置 :鼻中部两侧,鼻软骨外缘下方凹陷
目的:
1、熟悉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美容功效: 2、能准确找出穴位的部分和说出名称:
使用穴位是每个美容师所需要掌握 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美容护理中,准确有 效使用穴位,有促进美容效果的作用。目 前国家标准界定的全身穴位共有361个,我 们身体的每个穴位都具有治疗的作用;
寻找穴位是根据被 操作的者尺寸为标准走
45.大横 取穴位置:位于人体腹部,距脐中4寸 美容作用:肠炎,习惯性便秘,肠寄生虫等
46.水分 取穴位置: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美容作用: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47.天枢 取穴位置:腹中部,距脐中2寸 美容作用: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

48.急脉 取穴位置: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美容作用: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美容作用 :缓解面颊肌肉紧张,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下牙 痛
肩背
29.劳宫 取穴位置:第2、3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美容作用:开窍醒神,消肿止痒。
30.大椎 取穴位置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美容作用 :颈椎病、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
31.肩井 取穴位置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美容作用 :缓解肩、颈部肌肉紧张、促进头颈部血液循 环
风。
5.风池 取穴位置: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1.头部穴位头部穴位包括百会、睛明、印堂、上星、额署、五百文等。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凹陷处,有舒筋活血、疏风解表、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睛明:位于额角眉毛内侧直上1寸处,有清热明目、平肝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目疾如结膜炎、青光眼等。

-印堂:位于眉毛直上、额髓中央的陷槽处,有疏肝散结、清心明目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眼干涩等症状。

2.面部穴位面部穴位包括迎香、太阳、印堂、巨髎、颊车等。

-迎香:位于鼻翼下缘凹陷处,有疏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鼻塞、流涕等症状。

-太阳: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有清热解毒、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偏头痛、面神经痛等症状。

-巨髎:位于耳垂前缘下方凹陷处,有清热祛风、利咽开音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3.口部穴位口部穴位包括太阳、足三里、合谷、巨髎等。

-太阳:位于面颊耳垂下方最高凸处前缘,有清热解毒、调节免疫、镇痛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口腔溃疡、牙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凹陷处的一横指宽的地方,有活血化瘀、补充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症状。

4.鼻部穴位鼻部穴位包括迎香、行间、鼻翼、迎香等。

-行间:位于鼻头纵行中央峰脊部位,有通鼻窍、疏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鼻塞、鼻炎等症状。

-鼻翼:位于鼻翼缘处凹陷处,有通鼻窍、嗅觉明显的作用,适用于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总结起来,头面部常用穴位主要包括头部穴位、面部穴位、口部穴位和鼻部穴位。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眼病、耳鸣、口干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不当使用或过度刺激造成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面部常用穴位
1、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2、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4、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5、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

6、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

7、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8、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9、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10、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11,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12、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13、耳门穴:位于面部,在听宫穴上方,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4、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5、听会穴: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6、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17、素髎穴: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18、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19、哑门穴: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强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穴上1.5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