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面部穴位知识话术

面部穴位知识话术
1.印堂
位于额部,是两眉头的中间位置。
揉按印堂穴,可治疗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鼻炎,目眩。
手法:操作时,以一手拇指指端轻轻按于印堂穴上,其余四指自然向上,以拇指端作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动20到30次。
此外,还可以中指端按于该穴上,手法同拇指。
经常按揉该穴,对头痛、头昏眼花、失眠多梦等症,尤其是睡前轻揉该穴,对失眠患者有非常大的好处。
2.睛明
位于面部,在目内眦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揉按睛明穴,对眼睛痛、流泪,视物不清,眩晕目眩,近视,盲证都有好处。
手法:双目轻闭,两手中指端分别按于同侧睛明穴上,轻揉20到30次。
揉动旋转方向不定。
此法也可采用单手拇指和食指来完成。
由于此穴具有提高视力,通畅泪道的作用,所以按揉后眼睛明亮、头脑清晰。
经常按摩,对经常看书或两眼干涩的人均有益处。
3.迎香
位于面部,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按揉迎香穴,可治疗鼻塞,鼽衄,口㖞,面痒,胆道蛔虫症。
对鼻子不通气,鼻塞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感冒、鼻炎造成的鼻塞不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手法: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按揉迎香穴位(若双侧鼻塞,可
双手同时按揉)1到3分钟,力量适中。
一般感冒或鼻炎等引起的鼻塞不通,通过按揉迎香穴,可以立刻感到鼻窍通畅,神清气爽。
(完整word版)面部-眼部拨筋手法

面部拨筋手法头部拨筋: (先做头部拨筋)按顺序拨每条经络, 要先做颈部的简单拨筋(主要以疏、拨、揉的方式利用拨筋棒进行“点”的接触拨筋)1.涂油: 以面部淋巴排毒的方式进行面部的涂油。
2、开穴: 双手手指依次点按人中、地仓、迎香、鼻通、睛明、攒足、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承泣、四白、承浆、颊车、听宫、听会等穴位。
3、拨筋:(第一条线)双手由一侧脸开始拨起, 一手持拨筋棒另一只手配合。
用拨的手法, 由心区——肺区——安眠特效区(肾区)——偏头区——肝区。
4.配合拨、揉的手法找出气结及筋结进行疏通。
由肝区——偏头区——安眠特效区——肺区——心区。
5.(第二条线)以拨的手法由鼻、肺区——肝/脾区——眼部反射区(眼下肾区);然后配合、拨、揉的手法找出气结及筋结进行疏通, 由眼部反射区——肝/脾区——鼻、肺区。
6、以拨的手法由腰区——胃区(鼻翼)——足区——小肠区——颜面区;配合拨、揉的手法找出气结及筋结进行疏通, 法令纹做重点提升。
由颜面区——小肠——足区——胃区——腰区。
7、(第三条线)以拨的手法由子宫/膀胱区——脾脏区——小肠区——颜面区——听觉反射区;配合拨、揉的手法找出气结及筋结进行疏通, 由听觉反射区——颜面区——小肠区——脾脏区——子宫/膀胱区。
8、由下颌处做面部提升。
9、用淋巴排毒的手法做单侧脸部的排毒。
10、同上, (3步——9步)然后再做另一侧脸。
11.做整体面部皮肤的的淋巴排毒的结束动作。
眼部拨筋手法1, 眼部按摩,1. 先做一边眼部, 用拨的手法配合拨筋棒由脾区——肝区——肝肺区;然后配合拨、揉的手法找出气结及筋结进行疏通, 由肝肺区——肝区——脾区。
2、拨筋棒由脾区——肾区——肝肺区;然后配合拨、揉的手法找出气结及筋结进行疏通, 由肝肺区——肾区——脾区。
3、开穴: 用拨筋棒点按睛明——攒足——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承泣。
4. 配合淋巴排毒的手法做排毒。
5. 然后按照(1步——4步)做另外一边眼睛。
《面部美容穴位》课件

经典刺激穴位
面部穴位刺激有眼翳穴,承浆穴,玉枕穴,下颌 骨两侧的颊车和迎香穴等等。 刺激这些点可以 改善皮肤松弛,消除面部疲劳。
穴位按摩的技巧和方法
1
按摩力度
推、拍、揉、敲、轻艾等不同力度的刺激手法可以让皮肤充满养分。轻柔的按摩 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流,增强新陈代谢。
《面部美容穴位》PPT课 件
面部美容穴位技术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借鉴和实践。 我们将在此课件中分享面部美容穴位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发现面部美容的穴位
面部穴位
穴位数量众多,可以刺激促进血 液循环和淋巴引流,帮助排出毒 素, 抚平细纹和增强皮肤弹性。
头皮穴位
头皮上的穴位刺激可以促进头发 生长,也可以促进提升颜值,如 太阳穴和百会穴。
减少头痛
头部按摩可以促进神经支配的血液供应,同时可 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帮助头痛缓解。
纠正眼袋
刺激羽门穴和眼骨穴位可以缓解眼袋问题。
避免面部按摩错误
1 死按肌肉
肌肉压力太大会导致皮肤撕裂,应使用轻微按摩的方式。
2 奇怪的刺激感觉
刺激穴位时,需要清晰明了的感受到指压的穴位。
3 过度刺激皮肤
应使用不同的手法,避免在同一个区域多次使用刺激技巧。
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 质
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以促 进合成胶原蛋白和改善皮肤弹 性。
清淡的食物
过度摄入油腻食物会导致皮肤 感光加重和湿疹。在面部美容 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吃水果和蔬 菜。
常见的面部美容疗法
• 推拿按摩 • 针灸 • 面罩护理 • 按压穴位 • 面膜和补水霜 • 拔罐疗法
脸部的穴位以及按摩方法有哪些

脸部的穴位以及按摩方法有哪些
脸部的穴位有很多,因休息不好或者生病,都会引起脸部的不适,这时就需要我们来对面部按摩,适当的按摩会对不适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时如果使用按摩霜效果会更佳。
脸部的穴位以及按摩方法有哪些呢?这一定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下文告诉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答案,让我们了解一下面部的穴位和有什么按摩方法吧。
面部按摩的主要部位是,额部、眼周、鼻、二颞、二颊、口周及下颏部。
面部美容点穴绝招中共有十六个穴如下:百会、印堂、攒竹、太阳;听宫、颊车、睛明、迎香;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颞骨、鱼腰、翳风、承浆。
以上十六个美容穴,如能经常点按,不仅能达到美容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
对治疗神经衰弱,头晕,耳聋,耳鸣等也有显著疗效。
按摩方法按摩霜取樱桃大小,点在脸上主要部分,均匀涂抹整个脸部。
因为嘴的周围是环肌,按摩时,要在嘴角两侧做半圆形按摩。
鼻子的两侧,油质特别容易积存,可稍微用力按摩。
眼睛的周围也是环肌,必须轻压眉头,绕着眼睛的周围按摩。
额头的按摩,也要由内往外做螺旋状按摩。
按摩脸颊时,也要由内往外做螺旋状按摩。
下巴部分也是由内向外做螺旋状按摩,粗糙处须仔细按摩。
脖子也要当作脸的一部分按摩。
用手背对着下巴往上轻拍。
脸部的穴位都有什么以及有什么按摩方法?看了上文想必已经知道答案了。
我们要动动手指学习这套按摩方法来给自己给家人按摩按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照顾好自己,平常要多锻炼身体,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人体面部穴位取穴及主治疾病

人体面部穴位取穴及主治疾病太阳穴取穴方法: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此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此穴道按摩疗法举例:穴道指压法治疗初期白内障。
下关穴取穴方法: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详见此面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口眼歪斜、颞颌关节炎等。
客主穴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又名上关穴)。
(详见此脸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
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矫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效果显著。
耳门穴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
在听宫的稍上方。
(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听宫穴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
翳风穴取穴方法:定位此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势,翳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
颊车穴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
基础面部护理 面部按摩 面部按摩常用穴位

(10)四白穴 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约1寸,眶下
孔凹陷处。
作用:润泽面部肌肤,提高下眼睑张力, 改善下睑肿坠及视物昏花。
耳周常用穴位
(1)耳门穴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凹陷处。
作用:改善耳聋,耳鸣、齿痛,颈项痛。
(2) 听宫穴
定位:耳屏前缘中间与下颌关节之间的 凹陷处。
作用:聪明利齿,用于改善耳聋,耳 鸣,中耳炎,外耳道炎,幻听等。
BEAUTY CARE
面部按摩常用穴位
常用的面部穴位
(1) 迎香穴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处。 作用:用于治疗鼻塞,鼻炎,面神经麻痹。 (2) 人中穴 定位:人中沟中线上1/3与下2/3交 界点。 作用:既醒脑提神,又镇静安志,用于
治疗昏迷,晕厥,中暑,面瘫,面肿 等。 (3) 地仓穴 定位:口角旁开0.4寸。 作用:用于纠正眼口歪斜,流涎,消
于改善 视疲劳,弱视,眼睑 下垂,眼角
皱纹等。
(4) 攒竹穴 定位:眉头内侧凹陷处。
作用:改善和治疗头痛,流泪,视 物不清,角膜白斑等。
眼部常用穴位
(5) 鱼腰穴 定位:在额部,眉毛的中点。 作用: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睑下垂,
眼红肿疼痛,近视,面神经麻痹。
(6) 丝竹空穴 定位:眉梢凹陷处。
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目昏花, 齿痛,眼睑下垂。
除口角皱纹,面肌发麻或跳动。
迎 香 穴 人中穴
地仓穴
(4) 颊车穴 定位:颌角前上方凹陷中,咀嚼时咬
肌隆起处。 作用:舒展面肌,消除麻痹,纠正口
歪,调和面颊机能。
(5) 承浆穴 定位:颏唇沟中央凹陷处。 作用:疏柔唇口,固齿洁龈,用于
改善面神经麻痹,流涎,牙痛等。
面部的基本穴位图课件

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印堂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 高记忆力。
鱼腰穴
鱼腰穴位于眉毛的中点,也就 是眉头的位置。
按摩鱼腰穴可以缓解头痛、眼 部疲劳等症状。
用双手的中指指腹顺时针或逆 时针轻揉鱼腰穴,每次约1分钟 ,每天数次,可以缓解眼部疲 劳。
轻抚放松
用指腹轻轻拍打或轻抚面部, 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
。
穴位定位
根据需要按摩的穴位图,准确 找到各个穴位的位置。
顺时针按摩
用指腹或按摩工具按照顺时针 方向轻轻按摩穴位,每个穴位 按摩1-2分钟。
力度适中
按摩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舒适 为准,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
红肿或不适。
06
案例分享:穴位按摩改善 面部问题的效果
摩并咨询医生。
皮肤敏感
对于敏感皮肤,选择适合敏感肌 肤的按摩工具和精油,并减少按
摩时间和力度。
痘痘和粉刺
按摩可以帮助改善痘痘和粉刺, 但要注意按摩时不要过度刺激患
处,避免感染。
04
面部穴位与健康的关系
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面部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通 过按摩面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
按摩攒竹穴可以缓解头痛、眼部 疲劳、眉棱骨痛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攒竹穴, 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 缓解眼部疲劳和头痛等症状。
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眼内角凹陷处。
按摩睛明穴可以缓解眼部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
用双手的食指指腹按压睛明穴,每次1-2分钟,每天数次,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 部疲劳等症状。
面部美容按摩穴位

面部美容按摩穴位对面部穴位进行有规律的按摩,可促使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面部美容按摩穴位,希望对你有用!面部美容按摩穴位1、美额穴位:美额取头维、阳白、印堂穴。
头维位于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阳白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而印堂位于前额部两眉间连线的中点处。
2、美眼穴位:美眼取攒竹、阳白、鱼腰、太阳、承泣穴。
攒竹位于内侧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鱼腰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太阳位于外眼角向后1寸凹陷处;承泣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攒竹穴定位:眉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功用:疏经活络,明目主治:眼睑下垂,近视,斜视,呃逆,头痛,眼疾鱼腰穴定位:眉峰,归属经外奇穴功用:疏经活络主治:上睑下垂,脱眉,鱼尾纹,近视,斜视。
3、美颜穴位:美颜则取听宫、颧髎、颊车、迎香、地仓、人中、夹承浆穴。
这些穴位的位置分别是,听宫在耳屏前,张口时的凹陷处;颧髎在外眼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颊车位于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张口时的凹陷处;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凹陷处;地仓位于口角旁0.5寸处;人中则是鼻唇沟上1/3处;夹承浆则在颏唇沟正中凹陷两边各1寸处。
面部穴位按摩快速去皱纹效果如何呢?面部穴位按摩可以快速去皱纹哦!我们的脸上藏有很多“美容穴”。
只要我们正确按揉这些穴位,就能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防皱去皱的保养效果。
按摩功效:与面部穴位相关的经络连接着全身众多部位,通过按压这些穴位,不仅能使皮肤细腻柔嫩、延缓或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而且能清脑醒神、充沛精力,达到自然的健康美。
按摩方法:面部穴位按揉最佳的时间段是洗浴后,这时血液循环加快,体温上升,如果对面部穴位给予按揉,效果最好。
入睡前,放松心情进行按揉,对皮肤弹性的恢复、消除和延缓皱纹的产生也很有帮助。
次之的时间段是在早晨起床后或午饭后。
面部按揉的方法有三个要点:一是穴位要准,二是动作要柔,三是用力要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面部穴位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
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
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
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
作用:主治眩晕、头晕
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
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
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
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
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
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
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
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
二、眼部穴位
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
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
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
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
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
作用:眼部疾病等
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
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
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
作用:头痛、目肿痛等
二、眼部学位
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
作用:眩晕、头痛等
三、鼻周穴位
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四、唇周穴位
1.地仓穴:定位:口角处侧旁开0.5寸作用:面部N麻痹等
2.人中穴:定位:人中沟中1/3处作用:面瘫、面肿等
3.承浆穴:定位: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凹陷处
作用:面瘫、面肿、吃痛等
五、面颊部
1.颊车穴:
下颌角上约一寸处,咀嚼肌肉隆起处
作用:牙痛、腮腺炎、面部神经麻痹等
六、耳部穴位
1.听宫穴:定位:耳屏前0.5寸为张口取之作用:耳部疾病
2.听会穴:定位:耳屏下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
3.耳门穴:定位:耳屏上切际前0.5寸作用:耳部疾病
4.翳风穴:定位:耳垂后方凹陷处作用:耳部疾病
第三节面部按摩方法
作用
升高皮肤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使氧化和营养物质通向按摩部位
保证皮肤组织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调节皮脂腺和汗腺分泌
刺激皮肤弹性纤维组织、减缓皮肤疲劳。
调节面部紧张神经、消除眼部等处的疲劳、使之得以休息
促进皮肤对营养护肤品和药物护肤品的吸收。
按摩要求
按摩时应涂足量的介质,是皮肤润滑避免因摩擦而损伤皮肤。
按摩时应顺着肌肉的方向。
施力的轻重应根据按摩的部位而定。
按摩的时间15-20分钟。
各种手法的衔接要自然连贯。
按摩手法
打开按摩膏。
打面部三线:①下颌到翳风、听宫。
②内眼角到太阳,用美容指提按太阳。
③额中到额角发际。
额部按摩:
①两手交替,手掌竖向从眉毛至发际进行拉抹额头,从左到右。
②太阳穴交叉,横向打圈,按压太阳穴。
③美容指S型拉抹。
④滚动式拉抹。
按摩手法
眼部按摩:①轮刮上眼眶
②提拉精明
③按穴:精明、印堂、攒竹、角腰、丝竹空、瞳子髎、太阳。
④轻抚眼球、排眼火。
⑤按穴:球后、承泣、四白。
⑥拇指按压下眼眶
⑦单侧剪刀手拉抹鱼尾纹、另一侧相同
⑧眼部打八字。
⑨正反圈轻抚眼部
按摩手法
鼻部按摩:①大拇指正面交替从印堂向下拉抹鼻
梁至素髎
②四指正面交替从素髎向上提拉至印堂
③美容指在鼻侧面拉抹
④向外打圈揉鼻翼
⑤揉压迎香穴
按摩手法
口周部:①美容指交替提拉口周部
②大拇指交替提拉口周部
③按穴:人中、承浆、地仓、夹车
④两手大鱼际向下搓下颌
⑤大鱼际揉下颌向上打圈
面颊部:①美容指三条小线打圈
(a下颌到翳风b嘴角到听宫c鼻翼到耳门)
②轻捏三条线
③轻弹三条线
④面颊部向上轮指先单侧后双侧同时
按摩手法
全面部:
①单侧交替上提面部三条大线
②另一侧相同
③点按所有穴位、从下到上
④按额头回下颌
⑤鲤鱼翻身
⑥安抚整个面部
⑦全面部弹钢琴
按摩手法
颈部按摩:
①打开按摩膏(前颈、后颈)
②双手交替从左到右交替提拉前颈部
③双手交替横向拉抹颈部(下到上三条线)
④双掌同时从颈部中间提拉至风池
⑤一手固定另一侧开始打圈按摩、另一侧相同
⑥双手伸至后颈部在内膀胱经交替提拉
⑦双手三指(中、食、无名指)顶颤内膀胱经穴位至风池,同
时提拉风池穴
⑧手掌横向交替提后颈用小鱼际提枕骨
⑨四指揉斜方肌
⑩握拳:滚动式推刮斜方肌
11推按肩颈
12大拇指刮斜方肌
13点按肩颈三穴
14重复6、7、8三步
按摩手法
耳部按摩:
1、双手食指、中指同时提搓耳前耳后
2、揉捏耳廓外侧
3、揉捏耳廓内侧
4、按压耳廓外侧
5、按压耳廓内侧
6、重复动作 1
7、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8、重复动作 1
9、五指并扰:按压整个耳部
10、鸣天鼓:a四指弹
b食指伸入耳道向上提,大拇指弹动食指
c单侧一手按压整个耳部,一手弹动整个手
背,另一侧相同
11、重复动作 1
12、揉按整个耳部,轻捏耳垂结束,每个动作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