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

一、引言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最高浓度可达数万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最高的可达30-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全社会提倡循环经济,关注工业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再生利用的今天,厌氧生物处理显然是能够使污水资源化的优选工艺。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 和IC厌氧反应器,发展十分迅速。

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本文试图就UASB的运行机理和工艺特征以及UASB的设计启动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二、UASB的由来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UASB工作原理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基本出要求有:

(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

(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物相,保持特定的微生态环境,能抵抗较强的扰动力,较大的絮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从而提高设备内的污泥浓度;

(3)通过在污泥床设备内设置一个沉淀区,使污泥细颗粒在沉淀区的污泥层内进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内。

四、UASB内的流态和污泥分布

UASB内的流态相当复杂,反应区内的流态与产气量和反应区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反应区下部污泥层内,由于产气的结果,部分断面通过的气量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带动部分混合液(指污泥与水)作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这股气、水流周围的介质则向下运动,造成逆向混合,这种流态造成水的短流。在远离这股上升气、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在这些死角处也具有一定的产气量,形成污泥和水的缓慢而微弱的混合,所以说在污泥层内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区,这些混合区的大小与短流程度有关。悬浮层内混合液,由于气体币的运动带动液体以较高速度上升和下降,形成较强的混合。在产气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时污泥层与悬浮层有明显的界线,而在产气量较多的情况下,这个界面不明显。有关试验表明,在沉淀区内水流呈推流式,但沉淀区仍然还有死区和混合区。

UASB内污泥浓度与设备的有机负荷率有关。是处理制糖废水试验时,UASB内污泥分布与负荷的关系。从图中可看出污泥层污泥浓度比悬浮层污泥浓度高,悬

浮层的上下部分污泥浓度差较小,说明接近完全混合型流态,反应区内污泥的颁,当有机负荷很高时污泥层和悬浮层分界不明显。试验表明,污水通过底部0.4-0.6m的高度,已有90%的有机物被转化。由此可见厌氧污泥具有极高的活性,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厌氧处理过程进行缓慢的概念。在厌氧污泥中,积累有大量高活性的厌氧污泥是这种设备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主要原因,而这又归于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UASB具有高的容积有机负荷率,其主要原因是设备内,特别是污泥层内保有大量的厌氧污泥。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成具有优良沉降性能和很高甲烷活性的污泥,尤其是颗粒状污泥。与此相反,如果反应区内的污泥以松散的絮凝状体存在,往往出现污泥上浮流失,使UASB不能在较高的负荷下稳定运行。

根据UASB内污泥形成的形态和达到的COD容积负荷,可以将污泥颗粒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运行期:

(1)接种启动期:从接种污泥开始到污泥床内的COD容积负荷达到

5kgCOD/m3.d左右,此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颗粒污泥形成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有小颗粒污泥开始出现,当污泥床内的总SS量和总VSS量降至最低时本运行期即告结束,这一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

(3)颗粒污泥成熟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颗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满整个UASB。当污泥床容积负荷达到16kgCOD/m3.d以上时,可以认为颗粒污泥已培养成熟。该运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五、外设沉淀池防止污泥流失

在UASB内虽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前已把气体分离,但由于沉淀区内的污泥仍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继续在沉淀区内产气;或者由于冲击负荷及水质突然变化,可能使反应区内污泥膨胀,结果沉淀区固液分离不佳,发生污泥流失而影响了水质和污泥床中污泥浓度。为了减少出水所带的悬浮物进入水体,外部另设一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床内。

设置外部沉淀池的好处是:

(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积累,缩短启动周期;

(2)去除悬浮物,改善出水水质;

(3)当偶尔发生大量漂泥时,提高了可见性,能够及时回收污泥保持工艺的稳定性;

(4)回流污泥可作进一步分解,可减少剩余污泥量。

六、UASB的设计

UASB的工艺设计主要是计算UASB的容积、产气量、剩余污泥量、营养需求的平衡量。

UASB的池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为3-8m,多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当污水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时,需要的沉淀区与反应区的容积比值小,反应区的面积可采用与沉淀区相同的面积和池形。当污水有机物浓度低时,需要的沉淀面积大,为了保证反应区的一定高度,反应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时,则可采用反应区的面积小于沉淀区,即污泥床上部面积大于下部的池形。

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是UASB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根据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混和液进入沉淀区之关,必须将其中的气泡予以脱出,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沉淀;

2、沉淀器斜壁角度约可大于45度角;

3、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在0.7m3/m2.h以下,进入沉淀区前,通过沉淀槽低缝的流速不大于2m/m2.h;

4、处于集气器的液一气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没于水中;

5、应防止集气器内产生大量泡沫。

第2、3两个条件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沉淀器的深度-面积比来加以满足。

对于低浓度污水,主要用限制表面水力负荷来控制;对于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污水,在极高负荷下,单位横截面上释放的气体体积可能成为一个临界指标。但是直到现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负荷率不超过20kgCOD/m3.d,UASB高度尚未见到有大于10m的报道,第三代厌氧反应器除外。

污泥与液体的分离基于污泥絮凝、沉淀和过滤作用。所以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创造污泥能够形成絮凝沉降的水力条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不仅对于分离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有机物去除率更加至关重要。

特别要注意避免气泡进入沉淀区,要使固??液进入沉淀区之前就与气泡很好分离。在气??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气泡进入沉淀区,所以在设计中必须事先就考虑到:

(1)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尽可能避免浮渣的形成条件,防范浮渣层的形成;(2)必须要有冲散浮渣的设施或装置,在污泥反应区一旦出现浮渣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破坏浮渣层的形成,或能够及时排除浮渣。

如上所述,UASB中污水与污泥的混合是靠上升的水流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来完成的。因此,一般采用多点进水,使进水均匀地分布在床断面上,其中的关键是要均匀??匀速、匀量。

UASB容积的计算一般按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设计时可通过试验决定参数或参考同类废水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七、UASB的启动

1、污泥的驯化

UASB设备启动的难点是获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最好的办法加以驯化,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靠设备自身积累,投产期最长可长达1-2年。实践表明,投加少量的载体,有利于厌氧菌的附着,促进初期颗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状污泥比轻的易于颗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厌氧污泥可缩短启动期。

2、启动操作要点

(1)最好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污泥;

(2)启动初期从污泥床流出的污泥可以不予回流,以使特别轻的和细碎污泥跟悬浮物连续地从污泥床排出体外,使较重的活性污泥在床内积累,并促进其增殖逐步达到颗粒化;

(3)启动开始废水COD浓度较低时,未必就能让污泥颗粒化速度加快;

(4)最初污泥负荷率一般在0.1-0.2kgCOD/kgTSS.d左右比较合适;(5)污水中原来存在的和厌氧分解出来的多种挥发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应随意提高有机容积负荷,这需要跟踪观察和水样化验;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达到70?80%左右时,可以逐步增加有机容积负荷率;

(7)为促进污泥颗粒化,反应区内的最小空塔速度不可低于1m/d,采用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有利于小颗粒污泥与污泥絮凝分开,使小颗粒污泥凝并为大颗粒。

八、UASB工艺的优缺点

UASB的主要优点是:

1、UASB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

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

10kgCOD/m3.d左右;

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

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5、UASB内设三相分离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主要缺点是:

1、进水中悬浮物需要适当控制,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3、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较敏感,耐冲击力稍差。

九、结语

UASB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应用面很宽,在各个行业都有应用,生产性规模不等。实践证明,它是污水实现资源化的一种技术成熟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彭光霞李彩斌王立宁张晓慧 (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192)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推进,城市脱水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浓缩、脱水后外运填埋或作农肥。城市污泥中的生物质能没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浪费。污泥厌氧消化技术作为污泥处理处置的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可与多种工艺相结合,为现有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厌氧消化、分级分相、土地利用、资源化 1 概述 污泥厌氧消化可以实现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污泥经厌氧消化后,体积大大减少,脱水性能大大提高,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污泥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杀死大部分病原菌以及其它有害微生物,使污泥卫生化。同时,污泥厌氧消化产生大量的清洁能源--沼气,可用作锅炉燃料、直接驱动鼓风机、沼气发电提供污水处理厂的部分用电量、沼气提纯并网、沼气提纯用作汽车燃料等。 1.1 污泥厌氧处理技术原理 厌氧消化是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物质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消化过程中可回收能源,但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较高,仍需进一步脱水。厌氧消化可以实现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由多种细菌参与的多阶段生化反应过程,每一反应阶段都以某类细菌为主,其产物供下一阶段的细菌利用。厌氧降解过程的化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相发复杂,但是可以综合三阶段理论[2]:1)水解阶段;2)产酸阶段;3)产甲烷阶段。

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与设计要点概要

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与设计要点陈怡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北京 100082 摘要以北京市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和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为例 , 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和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 包括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进泥预处理、厌氧消化池、沼气系统、上清液处理和污泥输送管路等 , 以保证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选择污泥投配污泥搅拌沼气系统 K e y p o i n t s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t h e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i n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C h e n Y i (B e i j i n g G e n e r a l M u n i c i p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 n g 100082,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t h e B e i j i n g X i a o h o n g m e n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a n d X i ’ a n F i f t h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a s e x a m p l e ,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d t h e k e y p o i n t s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 o f t h e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i n t h e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 i n c l u d i n g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p r o c e s s s e l e c t i o n , s l u d g e p r e -t r e a t m e n t ,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t a n k , m e t h -a n e s y s t e m , u p -l e v e l c l e a n l i q u i d t r e a t m e n t , a n d s l u d g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p i p

厌氧工艺比选

1.污水厌氧处理技术的比较及选择 污水厌氧处理是近年来污水处理领域发展较快的技术,具有高效低耗、运行稳定、产生沼气,可实现资源化利用等特点,已成为中、高浓度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我国从80年代起,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厌氧生物滤池(AF)、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R)、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等新技术,现已广泛用于酒精、淀粉、制糖、啤酒、等农副产品加工领域,并逐渐成熟,扩大应用于难降解化工污水中。下面各种厌处理技术比较如下: 1)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 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发展成为厌氧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在UASB中没有载体,污水从底部均匀进入,向上流动,颗粒污泥(污泥絮体)在上升的水流和气泡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反应器下部是浓度较高的污泥床,上部是浓度较低的悬浮污泥层,有机物在此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器的上部有三相分离器,可以脱气和使污泥沉淀回到反应器中。UASB的COD负荷较高,反应器中污泥浓度高达100—150 g/L,因此COD去除效率比普通的厌氧反应器高三倍,可达80%~95%。其启动时间短,能间断或季节性运行,运行管理简单。UASB需要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使用使其成本上升。 2)厌氧生物滤池(AF)

厌氧生物滤池是利用附着于载体表面的厌氧微生物所形成的生物膜净化废水中有机物的一种方法。厌氧生物滤池的工作过程是:有机废水通过挂有生物膜的填料时,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表面,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转化为生物气。净化后的废水通过皮水设备排至池外,生成的生物气被收集。在AF中由于填料是固定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内,逐渐被细菌水解酸化,转化为乙酸和甲烷,废水组成在反应器的不同高度逐渐变化,因此微生物种群的分布也呈现规律性,在底部进料处,发酵性细菌和产酸菌占最大比重,随着反应器的升高,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 厌氧生物滤池需要大量的填料,填料的使用使其成本上升。 3)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 EGSB反应器即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它通过出水回流再循环,大大提高了污水的上升流速,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始终处于膨胀状态,加强污水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和传质,获得较高的去除效率,反应器的高度高达16-20m。从外观上看,EGSB反应器由第一厌氧反应室和第二厌氧反应室叠加而成,每个厌氧反应器的顶部各设一个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如同两个UASB反应器的上下重叠串联。但由于采用了较高的上流速度,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污水的前期预处理要求很高,需投加颗粒污泥进行培养驯化,自动化要求高,管理严格,且设备投资相对较高。 4)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R)

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设计计算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与UAS皈应器相比,它增加了出水再循环部分,使得反应器内的液体上升流速远远高于UASB反应器,污水和微生物之间的接触进一步加强。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得它越来越多地用于有机污水的处理,并且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1)EGSB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 = 7500mVd = 312.5m3/h 容积负荷:8.0kg/m 3?d CODcr 去除率:》80% 停留时间:t=5h 进水CODS度:S Q=4000mg/L 污泥产率:0.1kgMLSS/kgCOD; 产气率:0.5m3/kgCOD (2)构筑物 设计罐体为圆形,单座尺寸:D=8m H=22.5m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 数量: 4 座 EGSB设计计算 依据《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EGSB反应器进水应符合下列条件:

a) pH值宜为6.5?7.8 ; b)常温厌氧温度宜为20 °C?25,中温厌氧温度宜为30 °C?35,高温厌氧温度宜为 50C ?55C; c)C OD Cr:N:P=100?500:5:1 ; d)E GSB反应器进水中悬浮物含量宜小于2000mg/L; e)废水中氨氮浓度宜小于2000mg/L ; f)废水中硫酸盐浓度宜小于1000mg/L或COD r/SO』-比值大于10 ; g)废水中COB 浓度宜为1000mg/L?30000mg/L; h)严格控制重金属、氰化物、酚类等物质进入厌氧反应器的浓度。 因此根据进水水质和运行情况,进行磷盐、碱式氯化铝、三氯化铁、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盐酸及微量元素的配置和投加。 因此设立加药间 选用WA-0.5A-H型加药泵 根据设备参数,故加药间尺寸应为: 3.4.4.4 EGSB 构筑物主体设计计算 参数选取: 设计流量:Q = 7500riVd = 312.5m3/h 容积负荷:8.0kg/m3?d CODcr 去除率:》80% 停留时间:t=5h

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现状

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现状 吴 静, 姜 洁, 周红明, 毕 蕾 (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 要: 对我国400余座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调查表明,目前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仅46家,主要采用浓缩/中温厌氧/脱水工艺,采用一级厌氧消化和二级厌氧消化的厂家数量接近,其中仅25家的污泥消化系统正在运行,沼气产量约为14×104m3/d,另有6家在调试。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沼气产率低和利用率不高大大削弱了该工艺的优势。 关键词: 城市污水厂; 污泥处理; 厌氧消化; 沼气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8)22-0021-04 C u r r e n t O p e r a t i o nS t a t u s o f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Mu n i c i p a l W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s i nC h i n a WUJ i n g, J I A N GJ i e, Z H O UH o n g-m i n g, B I L e i (S t a t e K e y J o i n t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P o l l u t i o n C o n t r o l,T s i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0008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u l t so f 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s l u d g e t r e a t m e n t s y s t e m so v e r400m u n i c i p a l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s i n C h i n a s h o wt h a t o n l y a b o u t46p l a n t s h a v e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s y s-t e m s,m o s t o f w h i c h a d o p t t h i c k e n i n g/m e s o p h i l i c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d e w a t e r i n g p r o c e s s.A b o u t h a l f o f t h e p l a n t s h a v e o n e-s t a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s y s t e m s a n d t h e o t h e r h a l f h a v e t w o-s t a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t i o n s y s t e m s.F o r t h e46p l a n t s,o n l y25p l a n t s o p e r a t e t h e i r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s y s t e m s a n d p r o d u c e a- b o u t14×104m3b i o g a s/d,t h e o t h e r6p l a n t s c o m m i s s i o n t h e i r s y s t e m s.T h e r e a r e s o m e u r g e n t p r o b l e m s f o r t h e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T h e l o wb i o g a s y i e l d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c o u n t e r a c t s o m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m u n i c i p a l w a s t e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t; s l u d g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b i o g a s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量也大幅增加,并在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2.9%[1]。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水量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长期偏低,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被提到日程,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迅速增加。2006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3.8%[2]。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到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60%,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风景旅游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得低于70%。故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污水厂数量仍将持续增加。 伴随城市污水厂的兴建,大量城市污泥产生。2003年我国的城市污泥(干泥)产量估计达到160×104t。城市污泥主要由沉砂池和初沉池产生的初沉污泥(含水率为96%左右)以及好氧生物处理单元产生的剩余污泥(含水率为99.2%~99.6%)组 第24卷 第22期2008年11月 中国给水排水 C H I N AWA T E R&W A S T E WA T E R V o l.24N o.22 N o v.2008

UASB基础知识

一、概述 UASB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简称。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 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继荷兰之后,德国,瑞士,美国以及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对UASB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快速的推广应用。目前全世界已有1000余座UASB反应器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二、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UASB反应器是集有机物去除及泥(生物体)、水(废水)和气(沼气)三相分离于一体的集成化废水处理工艺,其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反应器中可培养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形成污泥浓度极高的污泥床,使其具有容积负荷高,污泥截留效果好,反应器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良的运行特征。 1、UASB反应器的构造 图1是UASB反应器的示意图。UASB反应器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即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其中反应区为UASB 反应器的工作主体。 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主要由污泥床、污泥悬浮层、沉淀区、三相分离器及进出水系统等各功能部分组成。 2、UASB工作原理 (1)反应过程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 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的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3、工艺特点 UASB 反应器运行的3 个重要的前提是: ①反应器内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 ②出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良好的搅拌作用; ③设计合理的三相分离器,能使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保留在反应器内。 (1)污泥颗粒化 UASB 反应器利用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技术-污泥颗粒化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的分离,从而延长了污泥泥龄,保持了高浓度的污泥。颗粒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高比产甲烷活性,且相对密度比人工载体小,靠产生的气体来实现污泥与基质的充分接触,节省了搅拌和回流污泥的设备和能耗;也无需附设沉淀分离装置。同时反应器内不需投加填料和载体,提高了容积利用率。 (2)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 在UASB反应器中,由产气和进水形成的上升液流和上窜气泡对反应区内的污泥颗粒产生重要的分级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影响污泥颗粒化进程,同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污泥得到稳定的过程,是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的常用手段之一。 机理: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完成整个消化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目前公认的),即水解、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各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特色微生物群体。 水解酸化阶段: 一般水解过程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初始阶段,污泥中的非水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的物质。水解后的物质在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还有乙醇、二氧化碳。 乙酸化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是乙酸菌将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物、乙醇等转变为乙酸。该过程中乙酸菌和甲烷菌是共生的。 甲烷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后期,在这一过程中,甲烷菌将乙酸(CH3COOH)和H2、CO2分别转化为甲烷,如下: 2CH3COOH→2CH4↑+ 2CO2↑ 4H2+CO2→CH4+ 2H2O 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产生的甲烷约占总量的2/3,由CO2和H2转化的甲烷约占总量的1/3。 影响因素: 温度: 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对有机物负荷和产气量有明显影响。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将污泥厌氧消化分为中温(一般30~36℃)厌氧消化和高温(一般50~55℃)厌氧消化。研究表明,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发生±3℃变化时,就会抑制污泥消化速度;温度发生±5℃变化时,就会突然停止产气,使有机酸发生大量积累而破坏厌氧消化。 酸碱度: 研究表明,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各种细菌在适应的酸碱度范围内,只允许在中性附件波动。微生物对pH的变化非常敏感。水解与发酵菌及产氢、产乙酸菌适应的pH范围为5.0~6.5,甲烷菌适应的pH范围为6.6~7.5。如果水解酸化和乙酸化过程的反应速度超过甲烷化过程速度,pH就会降低,从而影响产甲烷菌的生活环境,进而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然而,由于消化液的缓冲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消化液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血红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其中含有除了CO2和NH3外,还有以NH4NCO3形态的NH4+,HCO3-和H2CO3形成缓冲体系,平衡小范围的酸碱波动。如下:H+ + HCO3- ═H2CO3 有毒物质浓度: 在污泥厌氧消化中,每一种所谓有毒物质是具有促进还是抑制甲烷菌生长的作用,关键在于它们的毒阈浓度。低于毒阈浓度,对甲烷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在毒阈浓度范围内,有中等抑制作用,随浓度逐渐增加,甲烷菌可被驯化;超过毒阈上限。则对微生物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污泥厌氧消化分类:

UASB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UASB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在污水厌氧处理上,UASB是常用的一种厌氧反应器,与好氧相比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它的运行费用低,污泥产量低(只有15%转化成剩余污泥),且性能稳定,可回收能源。 污水经进水总管和配管进入反应器后上流经过颗粒污泥床,在这里,污水中的有机物被降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反应器下部产生的沼气携带污泥上升至三相分离器,沼气、污泥和处理后的水在三相分离器中被分离出来,污泥回沉于厌氧污泥床,处理后的水经出水堰排出,收集的沼气被引至厌氧反应器上的气水分离器内,经水封罐后可直接送至燃烧火炬或锅炉。 UASB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pH值在6.5-7.5(最好在6.8-7.2)的范围内,温度应控制在32-38℃,一般掌握在35℃左右。 UASB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10-20kgCOD/m3.d。COD去除率可达80-90%,去除1 kgCOD可产生0.4 m3甲烷气体。 UASB厌氧反应器也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根据用户提供的现场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 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在有机污水处理中应用很广。它由池体、填料、布水、导流和曝气装置组成。在构筑物中安装一些比表面积很大的材料作为载体(填料),微生物附着其上形成生物膜,水中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在与生物膜接触的过程中,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是处理效果稳定、管理简便、耐冲击负荷、便于与其他处理技术组合使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所需的氧气是通过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生物膜将随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触氧化法一般为多池结构,在每个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水流属完全混合型,但多池串联,水流又为推流型,每个池中的生物菌种类及数量是不一样的,各个池中生长着与污水相适宜的生物菌,这样可保证污水中有机物的有效降解。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⑴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10-20g/l)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1.5-3.0g/l)及生物滤池(0.7-7.0g/l),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比较高的容积负荷 3-6kgCOD/m3.d ,COD去除率可达90%左右。

污泥厌氧消化系统

污泥厌氧消化系统 1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的提高,剩余污泥产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城市污泥年产量已达3000万吨(以80%含水率计),其中80%未得到妥善处理.在众多的污泥处理方法中,厌氧消化技术能够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和回收能源,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不高,尤其是我国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的运行效果不够理想,设计和运行缺乏理论指导.对于一个厌氧消化系统,物料的流变特性是工艺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参数,对传质、传热、搅拌和物料输送等厌氧消化单元有重要意义.在厌氧消化过程单元设计中,必须清楚原料的流体类型,计算出原料的流变参数,才能对厌氧消化、特别是高浓度物料厌氧消化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以及设备选用与开发.此外,原料的流变特性也是厌氧消化工艺控制的重要依据. 由于流变特性在厌氧消化工艺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学者对污泥的流变特性做了初步研究.Pollice和Laera研究了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污泥以黏度表征的流变特性.Chen和Hashimoto对新鲜污泥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的浓度变化范围是2.71%~6.53%,温度变化范围为 9.5~26 ℃,这个较低的浓度和温度变化范围不能适应如今广泛使用的中高温(>35 ℃)、高浓度(>8%)厌氧消化.Sozanski 等用旋转流变仪对污泥进行流变试验研究,对流变曲线进行分析,设计了流变模型,并针对模型给出了经验公式和一些预测参数值来探讨污泥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Bos使用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对污泥流变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温度和含水率对污泥流变特性影响的流变方程. 目前,关于污泥厌氧消化原料流变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泥本身,而对于餐厨垃圾与污泥混合物料的流变特性研究,国内外却鲜有报道.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餐厨垃圾与污泥联合厌氧发酵的研究及沼气工程日益增多,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餐厨垃圾对泥质的改善方面,而对于添加餐厨垃圾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却很少,导致混合发酵原料流变特性参数仍然缺乏,制约了厌氧消化单元过程的优化设计. 本文对4种主要的厌氧消化原料——脱水污泥、脱水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物、剩余污泥以及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物料浓度和温度对流变特性参数的影响,并拟合了相应模型,以期为厌氧消化设备选用及工艺设计提供基础参数.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脱水污泥(dewatered sludge,以下简称DS)和剩余污泥(waste activated sludge,以下简称WAS)取自天津市张贵庄污水处理厂,餐厨垃圾取自天津大学学生食堂,原料取回后保存于4 ℃冰箱冷藏待用,餐厨垃圾首先经人工分选出其中的杂物,包括塑料、纸类及骨头等,然后用破碎机破碎后搅匀冷藏.DS的总固体浓度(TS)和挥发性固体浓度(VS)分别为16.4%和9.4%,WAS的TS 和VS浓度分别为2.6%和1.4%,破碎后餐厨垃圾的TS和VS浓度分别为19.3%和18.9%. 2.2 试验方法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成熟污泥的特征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厌氧消化系统试运行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厌氧污泥,即消化污泥。厌氧活性污泥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厌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细菌和产酸菌,当两种菌种达到动态平衡时,有机质才会被不断地转换为甲烷气,即厌氧沼气。 (一)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厌氧消化的启动,就是完成厌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或甲烷菌的培养。当厌氧消化池经过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后,便可开始甲烷菌的培养。 (二)培菌方法 污泥的厌氧消化中,甲烷细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主要有两种:和。 接种污泥一般取自正在运行的厌氧处理装置,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当液态消化污泥运输不便时,可用污水厂经机械脱水后的干污泥。在厌氧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可从废坑塘中取腐化的有机底泥,或以认粪、牛粪、猪粪、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污水处理厂,若同时启动所需接种量太大,可分组分别启动。 是向厌氧消化装置中投入容积为总容积的10%~30%的厌氧菌种污泥。接种污泥一般为含固率为3%~5%的湿污泥。再加入新鲜污泥至设计液面,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升温速度保持1℃/h,直至达到消化温度。如污泥呈酸性,可人工加碱调整pH至~。维持消化温度,稳定一段时间(3-5d)后,污泥即可成熟。再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此法适用于小型消化池,因为对于大型消化池,要使升温速度为1℃ /h,需热量较大,锅炉供应不上。

指向厌氧消化池内逐步投入生泥,使生污泥自行逐渐转化为厌氧活性污泥的过程。该方法要使活性污泥经历一个由好氧向厌氧的转变过程,加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很多,因此培养过程很慢,一般需历时6~10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甲烷菌的培养。 或者通过加热的方法加速污泥的成熟:将每日产生的新鲜污泥投入消化池,待池内的污泥量为一定数量时,通入蒸汽。升温速度控制在1℃/h。当池内温度升到预定温度时,可减少蒸汽量,保持温度不变,并逐日投加一定数量的新鲜污泥,直至达到设计液面时停止加泥。整个成熟过程一直维持恒温,成熟时间约需30~40d。污泥成熟后,即可投配新鲜污泥并转入正式运行。 (三)培菌注意事项 厌氧消化系统的处理主要对象是活性污泥,不存在毒性问题。但是厌氧消化菌繁殖速度太慢,为加快培养启动过程,除投入接种污泥以外,还应做好厌氧污泥的加热。 厌氧消化污泥的培养,初期生污泥投加量与接种污泥的数量及培养时间有关,早期可按设计污泥量的30%~50%投加,到培养经历了60d 左右,可逐渐增加投加量。若从监测结果发现消化不正常时,应减少投泥量。 厌氧消化系统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由于活性污泥中碳、氮、磷等营养是均衡的,能够适应厌氧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因此,即使在厌氧消化污泥培养的初期也不需要和处理工业废水那样,加入营养物质。

污泥厌氧消化池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_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B课程设计_ 题目名称_ 260m3/d污泥厌氧消化池设计 学生学院_ _ 环境科学与工程__ _ 专业班级_ _ 环境科09级(2)班__ _ 学号 28 学生姓名_________余笃凝 ___ 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戴文灿 ___ ____ 2012 年 6 月 25 日

摘要 厌氧消化或称厌氧发酵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过程。厌氧消化处理是指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CH4和CO2的过程。厌氧消化池多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场的脱水剩余污泥的厌氧处理,也可用以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悬浮固体含量较高和颗粒较大的有机废水、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也以被成功地应用于肉类食品工业废水的处理。厌氧发酵反应与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内进行,结构较为简单。此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在给定参数下设计日处理量为260m3 的中温定容式污泥厌氧消化池。 关键词: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微生物有机物

Abstract Anaerobic digestion(some says anaerobic fermentation)is a kind of microbial process which commonly finds in nature area. Anaerobic digestion treatment means that use anaerobic microbe in order to make organic matter from solid waste into CH4 and CO2 process in anaerobic digestion pools usually used in large sewage farm to treats dewatering surplus sludge anaerobicly,it also can be used to deal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industrial waste water, higher content of suspended solid and the larger particle organic wastewater, including refractory organics industrial wastewater, what’s more,it ca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meat food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aerobic fermentation reaction and solid-liquid separation are react in the same pool so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course design require us to design the steady increases type of sludge anaerobic digestion pool which capacity of 260 m3 under the given parameters. Keywords: solid waste anaerobic digestion microbial organic

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一、引言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最高浓度可达数万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最高的可达30-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在全社会提倡循环经济,关注工业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再生利用的今天,厌氧生物处理显然是能够使污水资源化的优选工艺。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和IC厌氧反应器,发展十分迅速。 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本文试图就UASB的运行机理和工艺特征以及UASB的设计启动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二、UASB的由来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UASB工作原理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基本出要求有: (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

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

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USR),是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悬浮固体有机物原料的反应器。原料从底部进入消化器内,与消化器里的活性污泥接触,使原料得到快速消化。未消化的有机物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消化器内,上清液从消化器上部溢出,这样可以得到比水力滞留期高得多的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MRT),从而提高了固体有机物的分解率和消化器的效率。在当前畜禽养殖行业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有较多的应用。许多大中型沼气工程,均采用该工艺。 经过USR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该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好、易降解的特点,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除用于花卉蔬菜等的肥料外,剩余沼液须回流至集水池,经过好氧处理后达标回用或排放。针对该沼液含氨氮较高的特点,通过预处理可将溶于水的挥发性氨氮部分去除。沼液中的有机物则通过生物法进行处理。即利用水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达到净化水质、消除污染的目的 前处理 7.1前处理工艺类型 7.1.1 “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 污水通过管道自流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前设有格栅,以清除较大的杂物,人工清出的粪便运至调节池,与污水充分地混合,然后流入到计量池,计量池的容积根据厌氧消化器的要求确定。当以鸡粪为原料时,应在调节池后设沉砂池。粪便的加入点与厌氧消化器类型有关,一般在调节池加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塞流式反应器也可直接加入到厌氧消化器。 7.1.2 “能源环保型”沼气工程 污水通过管道自流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前设有格栅,以清除较大的杂物,调节池的污水用泵抽入到固液分离机,分离的粪渣用作有机肥原料,分离出的污水流入沉淀池,沉淀的污泥进入污泥处理设施,上清液自流入集水池。 7.2前处理的一般规定 7.2.1 “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前处理的一般规定

国内污泥厌氧消化装置停运或运行不良的原因浅析

国内污泥厌氧消化装置停运或运行不良的原因浅析 ——高碑店消化发电项目数据解读 北京高碑店污水厂直到几年前还一直是我国污水界最有代表性的工程之一,其厌氧消化更是继天津的几个厌氧消化项目之后,国内建设最早、规模最大、设计配套最完整、运行时间较长的项目之一。但2008年奥运会前,消化部分停止了运行,至今尚未恢复生产,时间已过去了三年多,甚至还有传闻说消化罐等要彻底拆除,为计划中的带式干化项目让地。 关于高碑店的消化项目,有多篇已发表的论文可供参考。如张韵等《高碑店污泥消化发电项目》、张韵等《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系统及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刘达克《高碑店污泥消化的启动》、李维、杨向平等《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沼气热电联供情况介绍》、王立国《高碑店厌氧消化与沼气发电》、宋晓雅等《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系统工艺介绍及运行分析》等。本文拟采用这些论文所提供的数据,建立一个厌氧消化的分析计算模型,以了解厌氧消化项目的设计思想,并结合所报道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技术经济特征,进而探讨项目消化停运的原因。 一、项目设计条件与模型的建立 资料显示,一、二期项目在泥区物流、厌氧消化工艺方面的设计参数是基本一致的,所不同的地方仅在于消化器的搅拌形式、沼气发电机的选型和配置、脱硫工艺类型等。这里按每期项目数据单独分析。 “设计水量50万m3/d,初沉泥和二沉池的混合污泥量为4417m3/d,污泥含水率97%”,则浓缩污泥的干固体量为132.5吨/日。 项目采用中温两级消化,温度35度,一级消化的固体停留时间21

天,二级7天,一级消化器12个,二级4个,则单体消化器的有效容积为7800立方米。 入消化器浓缩污泥量2208立方米/日,则含固率的设计值为6%(实际4-5%); 设计消化参数取值为干基有机质含量60%,消化降解率50%。则每日有机质降解量为39.75吨/日。 设计日产气量设计值为26500立方米。假设甲烷含量在60-65%之间,取中值63%,则日产甲烷量约16695立方米/日。由此可知,设计时可能采用了有机质降解产甲烷系数0.42 Nm3/kg.VSSr。 消化器的设计直径20米,总高28.8米,其中地下5米。据此可得到消化器的表面积。 二期项目设计时,给出了项目“消化池冬季所需最大加热量为226.8万Kcal/h。夏季最小加热量为138.3万Kcal/h”的数据,据此,可采用北京地区气温、土温数据,建立适合此类消化池的加热部分计算模型。 为使模型完整,根据进出水数据,反推得到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数据如下:入水BOD5 200 mg/l,出水20 mg/l,TSS进水200 mg/l,初沉池固体去除率50%,剩余污泥产率系数0.60 kg/kg,MLVSS浓度1.6 kg/m3,MLVSS分解系数0.05,MLVSS/MLSS比0.60。 在沼气使用方面,一、二期项目装机量均为2000 kW;以二期的设计发电效率38.3%考虑,需要耗用沼气19955立方米/日;根据二期项目发电机余热量50.3%,发电机满负荷时所产余热应能满足冬季最大加热量需求。 这里为分析方便起见,不采用全部余热生成热水的方法,而是考虑部分高温余热(相当于发电沼气输入热量的19.5%)生成蒸汽或导热油用于干化,以此来考察厌氧消化的多余能量结合干化实现污泥减量的潜力。仅采用缸套冷却水和润滑油冷却水进行热水回收,这相当于沼气发

试论污水处理厂高速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工艺

试论污水处理厂高速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工艺 摘要:本文论述某造纸厂为保证污水达标排放,在原污水处理厂加设厌氧处理 单元,采用高速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的改造方案优势性。 关键词:污水处理;厌氧处理;高速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废水处理采用集水池—斜筛—平流式沉淀池—幅流式沉淀池—浅层气浮—好氧曝气—幅流式二沉池处理系统工艺,其中平流式沉淀池出水大量循环回 用于废纸碎解,气浮出水回用造纸及制浆清洗系统,剩余约500m3/d经生化处理 到COD低于400mg/l后排入市政管网进行集中处理。 目前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工艺随着废水的逐渐循环回用,污染物浓度因不断 积累而增高,造成出水浓度高,外排水质不能达到市政管网水质要求,随着造纸 行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及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为此,需要对现有废水处理站 进行改造,以满足外排水质要求。 厌氧技术在降解高浓废水的同时,能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作为新的能 源加以利用。厌氧处理技术作为目前最经济的高浓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已经成为 处理高浓度造纸行业废水的重要手段。 根据目前污水处理情况及场地狭小的现状,提出在好氧处理前新增厌氧处理 单元,以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满足出水的达标排放。 2、厌氧处理工艺介绍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厌氧反应器的发展也经过了四 代的更新,发展到目前的第四代高速厌氧反应器技术。 第一代厌氧技术——普通消化池。普通消化池的特点厌氧消化反应与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内实现,结构简单,但缺乏补充厌氧活性污泥的特殊装置,消化器 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细胞,对于无搅拌的消化器,还存在料液的分层现象严重,微生物不能与料液均匀接触,温度不均匀,消化效率低的缺点,增设搅拌装置又 带来高能耗的问题。 第二代厌氧技术——厌氧接触法。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形成厌氧接触法。该系统使污泥不流失、出水水质稳定。但厌氧接触法 存在增设污泥沉淀、污泥回流和脱气设备、混合液在沉淀池中难以沉降等缺点。 第三代厌氧技术——UASB 反应器。又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在20 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反应器由反应区、沉淀区和气室 三部分组成,顶部设有三相分离器。UASB具有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不需设搅拌器、无堵塞现象等优点。 第四代厌氧技术——高速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高速氧污泥床反应 器(HSASB)是在第三代厌氧反应器(UASB)的基础上,把多级处理技术、流化 床技术、污泥颗粒化技术、内外循环等技术集合在同一个厌氧反应器内,在高速 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中,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将废水中的COD厌氧 降解转化为沼气。高速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为内循环反应器,内循环是 基于气体提升原理,而由“上升管”和“下降管”中所含气体量的不同而产生的可达 到自行调节。产生的气体被两个称之为三相分离器的装置从所处理的废水中分离 出来,引出反应器。高速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SASB)含有上下两个UASB(上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