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采集系统停电信息的配电网主动抢修的实现

基于采集系统停电信息的配电网主动抢修的实现
基于采集系统停电信息的配电网主动抢修的实现

吉 林 电 力Jilin Electric Power 2019年2月第47卷第1期(总第260期)Feb.2019

Vol. 47 No. l(Ser. No. 260)

基于采集系统停电信息的配电网主动抢修的实现

姚强1,马群2,慕率昆1,鞠默欣彳

(1.国网延边供电公司,吉林延吉133000;2.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130021;

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21)

摘要:针对客户对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在客户报修后开展抢修工作的传统供电服务方式亟需转型 升级的现状,通过对配变采集终端及客户智能电表停电事件、运行数据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对故障范围、影 响的精准研判?为抢修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配网抢修工作效率和供电服务质量。

关键词:采集系统;配电网;停电信息;主动抢修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5306(2019)01-0005-03

Realization of Initiative Repair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Power Failure Information for 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re System

YAC) Qiang' ,MA Qun 2,MU Kun 1 .JU Moxin 3

(1. State Grid Yanbian Power Supply ('ompany . Yanji 133000 ,China ;

2. State Grid Jil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chun 130021 ‘China ;

3. State Grid Jilin Electric Power Co. .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ustomer ' s demand for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the traditional power supply service mode of rush repairs after customer calls in urgent need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ower failure information and operation data of acquisition terminals and smart meters ? the coverage and effect of the fault are accurately judged, which provides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aff , and further im -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rush repairs and th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service.

Key words : acquire system ; distribution network ; power failure information ; initiative rush repair

传统低压配电网停电故障抢修,供电公司往往 无法及时得知停电信息,只能在客户报修后开展抢

修工作.存在被动等待、处理效率低、客户投诉风险 大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配电网抢 修效率.做好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导向型”抢修服 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不断探索的重点课题⑴。以下通过对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及客户 智能电表停电事件、运行数据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实现对故障范围、影响的精准研判,将经过过滤处理 的停电信息作为运行维护和抢修工单的发起点,开 展主动抢修业务,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的响应速度? 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1基于停电信息的故障研判

1.1停电信息

某供电公司配变(公变及专变)安装了采集终 端⑷,为客户安装了智能电能表。其中.配变所安装 的采集终端具有停电事件上报功能⑷.能够在停电

时利用工作电源储能继续工作,将发生的停电事件 上报至用电采集系统主站数据库。配变的停电信息 反映了配电网运行和客户的供电状况,分析利用这 些信息对供电指挥和问题处理有着重要意义。1.2停电信息过滤处理

配变是电网与客户的衔接环节,当线路或配变

停电时.采集终端会有停电信息上报至用电采集系

收稿日期:2018-09-25

作者简介:姚 强(1977),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工作。

? 5 ?

配网运维检修制度

甘肃省电力公司农村供电所 配网运维(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村供电所配网运维管理,强化农村配网设备维护,提高配网标准化、精益化工作水平,确保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依据国网公司、省公司配网运维相关管理规程、制度,制订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管理规范对农村供电所配网运维的管理机构与职责、工作内容及要求、工器具标准配置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第三条本管理规范适用于甘肃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以及代管县公司下设供电所的配网标准化管理工作。 第二章农村供电所配网专业管理分工与职责 第四条农村供电所配网专业管理分工 (一)由一名所长或副所长主管配网生产,负责所辖区域内的配网管理 工作。 (二)设置配电运检班,组织专人负责配网设备运行维护。对供电所内人员工作能力、岗位工作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进行人员岗位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做到合理分工。 (三)配电运检班负责所辖区域内 10 千伏及以下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生产检修和应急抢修等工作。 第五条农村供电所主管生产所长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相关管理规定。 (二)负责供电所的安全生产、设备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管理等工作,按时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生产任务。 (三)组织安全活动和运维、检修分析,组织人员迅速消除设备事故、障碍和异常现象,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分析。 (四)组织编制供电所年、月、季度工作计划和两措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及时掌握所辖设备技术状况、各种参数和运行方式,组织建立健全和日常整理各种基础台账和技术资料,做到填写及时、完整、正确;组织做好设备投运验收工作。 (六)组织按时完成检修计划和缺陷消除工作,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七)组织做好辖区内配网应急抢修工作。 (八)组织节假日、重要集会活动期间,农村配电网保电方案、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和落实。 (九)组织定期开展辖区配网固定资产统计工作。 (十)按时上报各种总结、报表资料等。 (十一)定期组织生产人员学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知识,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工作。 第三章专业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设备管理界限划分 第六条农网配电设备与发电厂、变电所或相邻设备维护部门运

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探索

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8-08-17T15:31:35.8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刘兴 [导读] 摘要: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它不仅仅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电力企业发展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 (国网晋中供电公司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它不仅仅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电力企业发展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保证配电线路正常运行不仅需要电力员工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电力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保障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提高配电线路故障抢修的效率,保证客户的用电需求,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抢修;提高效率 引言 结合现状确定我国配电网运维抢修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确定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来对抢修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争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完成故障排除,恢复到正常供电。 1配电网运维抢修工作流程 对配网运维抢修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及到达现场、定位故障、隔离故障、物资到位以及现场施工,整个流程可称为抢修生命周期,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均会对最终抢修效率产生影响。当配网受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供电后,故障抢修点会向系统报修,并通过监控设备将系统实时状态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经过控制中心确定大概的故障类型后,确定初步故障抢修方案,然后安排就近人员进行现场抢修。其中,抢修人员在接到抢修任务时,需要立即赶往现场,并通过电话来通知客服取单,并现场完成故障处理,待抢修完成后,对抢修单相关内容进行如实填写,并通过电话来向相关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对整个流程操作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电力抢修流程存在较多不足,信息传输速率慢,且存在众多人工环节,抢修业务连贯性较差,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调整优化。除了要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外,还需要重视通信技术手段的选择,以求能够及时掌握抢修作业进度,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传递给抢修人员,提供过对资源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运维抢修工作效率。 2配电网故障抢修原因分析 2.1客户之声分析 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客户收集对低压故障平均复电时间的关注点,其中,企业之声:提高抢修及时率,所有抢修工单及时签收和处理;故障抢修类型众多,抢修前必须带足安全工器具,保障抢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非工作时间工作量较大的故障抢修响应速度较慢,抢修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客户之声:客户反映致电95598报障,约30min后供电所维修人员才到达现场;客户反映供电所人员到达故障现场后,再次往返供电所,复电时间长;客户反映昨晚对故障隔离和简单安全处理,今天上午还未有供电所人员进行处理。 通过对企业之声和客户之声的深入分析,明确关键品质特性,主要包括低压故障平均停电时间、抢修前准备时长、抢修资源协调、故障定位效率、抢修及时率和值班制度执行率。同时,建立关键品质特性选择矩阵,优选出得分最高的一项:低压故障平均复电时间作为项目关键指标;同时,选择次优指标:抢修前准备时长、抢修资源协调、抢修及时率等作为项目关键指标的支撑指标。 2.2流程效能分析 配电网故障抢修工作主要包括:接受急修任务、故障定位、故障汇报、故障隔离、故障修复、恢复送电等六个环节。从抢修全流程分析不同时间段同一流程环节完成的时间分析抢修流程的波动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从接受急修任务到抢修进行的过程占整个流程时间的86%,抢修人力物力到达现场、抢修进行等环节波动性较大。对某供电局近三年低压故障平均复电时间的数据各环节进行分析,跟踪并分析六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并详细记录各环节完成时间,确定必要非增值环节为“准备、到达现场用时较长”;浪费环节为“往返供电所耗时较长”。 2.3影响因素分析 (1)针对故障抢修流程中“抢修人力物力到达现场、抢修进行”等波动性较大的环节,以及“抢修准备、到达现场用时较长、往返供电所”等必要非增值和浪费的环节,从八大浪费角度开展头脑风暴,充分暴露上述环节中具体的浪费以及造成浪费和问题的原因。(2)基于上述潜在原因分析,再次运用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角度分析进一步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故障平均复电时间较长的潜在原因。(3)基于鱼骨图分析的潜在原因,利用C&E矩阵,通过专家评分,分析主任落实不到位、大故障抢修人力不足等因素对于抢修及时率、抢修准备、抢修资源协调等影响程度。(4)根据C&E矩阵评分结果,制作影响因素因果关系排序表,并制作帕累托图,从分析可以明显看到,影响故障复电时间的占比较大的因素有责任落实不到位,大故障抢修人力不足,深夜抢修,工作推诿,抢修物资不足,物资存放位置分散。(5)针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大故障抢修人力不足,深夜抢修等影响因素进一步利用5Why分析,得到根因主要有对工作时段和非工作时段要求不细化,值班人员配置不合理、抢修车抢修物资存放定置不合理等。 3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措施 3.1做好配电线路管理维护工作 线路故障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用电,还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线路故障中,短路故障作为危害较大的一种故障,维修工作非常复杂,这就需要电力系统运行中,做好配电线路管理维护工作,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率。在线路的维护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抢修小组,制定出完善的抢修计划,有序的进行抢修工作,以及在抢修小组中制定考核机制,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再参与抢修小组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抢修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员工责任意识,提高配电线抢修的工作效率。 3.2优化抢修过程 在抢修的过程中,一共有五个步骤:第一,到达现场,当接到抢修电话时,利用电子系统找到抢修点的负责人,负责人安排抢修人员带着检测工具快速到达抢修点。第二,故障定位,当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利用检测设备以及走访居民等方法,确定故障位置。第三,故障隔离,抢修人员根据故障原因,确定故障涉及范围,避免大范围的停电。第四,物资到位,为了保证抢修的速度,抢修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配备好抢修中会用上的工具,加快抢修速度,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用电。第五,现场施工,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抢修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技术,电力企业还需要完善施工工具,保证在抢修的过程中能够安全快速的完成抢修任务。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一、“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

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相关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相关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电力系统也得到了发展,智能 配电网作为满足电力需求的基本保障,其运行的安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 业生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配电网规模的逐步扩大,接线方式以及 设备管理也变得逐渐的复杂起来,在运行与维修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一但 配电网设备出现了故障,就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配电网系统,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对于故障的处理已经成为了如今配电网发展的重要部分,这也是 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发展的一个挑战,只有充分的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够进 行设备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高配电网系统运行的整体质量,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互联网技术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优势,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运维技术两者相结合,能够不断提升故障解决的有效性。 一、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研究意义 (一)国外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现状 国外智能配电网发展十分迅速,欧洲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而为智 能配电网技术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英国公布了进一步的发展战略,继续开展 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相关研究[1]。日本早已完成民用智能电表的普及,而美国 的智能配电网作为示范工程已经能够实现基础设施之间的双向通行,在节省成本 的同时,提高了配电网的收益效果,与此同时,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安全标准。通 过不断的发展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实现互联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双向融合,推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动新生态产业的同时,也为传统产业转为新兴产业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也不断地得到拓展, 很多国家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了规划,并在示范工程中不断地进行试用与推广[2]。 (二)国内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现状 国内通过对智能配电网进行数据管理,应用多媒体、数据中心等技术,实现 视频监控、资源管理、应用开发的实用化,并将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研究重点 转为维护技术信息以及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等方面[3]。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开 展业务系统的防护测评以及联通预警。然而,从大方向来看,由于配电网这一产 业属于我国的基础产业,在配电网因为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 制约,这也使得配电网的建造周期在不断地延长,出现了地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确保配电网系统日常运行的安全,相关部 门应当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对配电网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此过程中,需要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即便如此,由于配电网运维技术的限制,也使 得维修的效率大打折扣[4]。 (三)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方向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研究主要是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应用通讯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配电网运维技术两者相结合,从而推动 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发展。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降低智能配电网对于地区 分布的依赖性,从而使得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得到延伸,实现信息业务的双效统一。通过对于配电网人员的合理分配,能够降低能源运输的成本以及能源损耗, 协调供求之间的平衡[5]。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研究能够 在根本上解决传统配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资源的整合,实

10kV配电网运维抢修流程优化策略的相关分析

10kV配电网运维抢修流程优化策略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16T15:48:34.1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朱国华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用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广东电网梅州五华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用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10KV配电网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供电质量。因此针对10KV配电网运行与维护需要有必要的管理措施与抢修流程,只有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检修,才能够减小影响,也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将管理与维护落实到位,才能够保障故障的发生率减少。本文针对10KV配电网在运维抢修流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措施,为10KV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10KV配电网;运行维护;抢修流程 一、10KV配电网运维抢修的不足之处 受到当前用电需求扩大的影响,电网的运行负荷在不断增加,这对电网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10KV配电网作为电网构成的重要部分,影响着许多用电用户的用电质量,所以对于10KV配电网的运行维护与抢修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重视。当前在10KV配电网的运维抢修中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低。10KV配电网的运维抢修有一定流程,需要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流程完成工作,但同时该流程的操作也有较强的专业度,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分析与采用。但当前受到电网运维工作量增加的影响,部分电网企业在招聘时降低了标准,使得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的技术人员成为了抢修一线员工,这对于电网运维抢修而言是不利的。一方面,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容易导致流程性失误,使得电网运维抢修的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存在部分技术人员在专业水平不足的同时综合素质与岗位责任感不强的情况,其将电网维护看得较轻,容易造成电网故障的增加。 (2)抢修业务管理、资源与能力的矛盾。电网供电负荷的增加给电网运维抢修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也加重了运维抢修的压力。在10KV配电网的运维抢修中,配电网架出现的问题占据较大比例,由于过去的配电网架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在用电高峰期或极端天气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地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这对于电网运维抢修工作而言有很大的要求,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作出分析与判断,并合理分配抢修资源与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大面积断网容易造成市民的恐慌,这对抢修效率与技术人员能力的考验更多。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面积断网造成的不仅是用电用户的恐慌,也造成了电网运维抢修部门的慌乱,一方面管理人员对运维抢修的安排与分析容易产生混乱,另一方面由于电网运维抢修设备与技术人员水平的影响,在抢修效率上很难得到保障。这是由于抢修工作的管理与资源、能力的不到位引起的,需要得到重视并及时改正。 二、10KV配电网运维抢修流程的优化策略 总的来说,10KV配电网运维抢修工作在流程性上的失误与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低、管理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施工效率低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在这些因素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运维抢修工作的流程也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以下提出几项优化措施,为10KV配电网运维抢修提供针对性对策。 (1)加强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10KV配电网的运维抢修十分考验技术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与岗位综合素质。一方面,需要对运维抢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对技术人员加以岗位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的责任感,提高对于日常运维与抢修工作的重视。通过技术人员的培训能够较好的保障人员专业性,在运维抢修工作的流程上会更加清晰严明。 (2)提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工作安排的合理性能够直接影响运维抢修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科学合理的安排下,技术人员的抢修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可以达到提高抢修流程专业化的目的。因此在电网运维抢修部门需要管理人员增强管理意识,并完善管理机制,在遇到极端气候条件或突发故障的时候能够严格按照管理机制有序安排抢修工作的开展,提高抢修工作效率。同时管理机制的完善中还需要对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提高重视,定期开展维护工作,减少电网故障发生率。 (3)建立完善的抢修体系。抢修工作的流程性保障应在抢修体系中进行完善,传统的抢修工作可能存在工作秩序混乱的情况,也存在专业性较低的情况。因此在抢修工作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抢修体系,对于不同故障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将不同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分配于不同故障情况的管理体制中。在抢修体系中还需要对抢修队伍进行组建,加强不同抢修小组中的合作与互动,互助提高组员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加抢修工作的效率,提高抢修工作流程性保障。 结语: 10KV配电网的运维抢修工作的开展对于供电质量的影响很大,提高运维抢修工作效率,优化运维抢修工作流程需要在人员能力、管理机制、抢修体系上进行改进与创新。通过人员能力的培养,管理机制的完善,抢修体系的完善能够较好的提高运维抢修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好的保障运维抢修流程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张睿. 国网南充电力公司电网抢修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2]李国清.配电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7(12):233. [3]刘玉就.以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的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9):35-36.

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技术手段的研究 胡甜甜

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技术手段的研究胡甜甜 发表时间:2018-12-05T21:49:19.5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作者:胡甜甜[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国网福建石狮市供电有限公司福建省石狮市 362700)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电力企业应该强化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的抢修工作管理,结合故障精确定位技术,改善配电网故障修理的管理措施以及技术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缩短配电网故障抢修时间的目的,提高城市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就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技术手段进行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配网故障;定位;抢修;技术引言 配网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首先需要明确影响配网故障定位与抢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来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采取科学的抢修技术。以此提高配网抢修工作效率,缩短故障定位与抢修时间,创造预期的工作效果,最终达到良好的抢修工作效果,提高客户用电服务质量。 1城市配电网故障抢修时间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城市配电网故障的抢修过程可以根据其在时间阶段上的行动不同,分为前期准备、到达目标地点、隔离故障以及修复故障这四个阶段。对城市配电网故障抢修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也应该相应的从这四个阶段中实施抢修工作耗费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来讲,城市配电网故障抢修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是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供电局的车辆准备工作以及施工单位到达现场的时间过于缓慢;其次是在到达目标地点的阶段过程中,行车速度过于缓慢、故障排查的顺序过于缓慢;然后是在隔离故障的阶段过程中,相关故障的隔离方法应用速度过于缓慢,浪费了整体配电网故障清除的时间;最后是在故障修复的阶段过程中,这一阶段也是耗费城市配电网故障抢修时间最多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工作人员首先要结合电缆故障车确定城市配电网的电缆故障距离,然后根据电缆沿布图中故障位置的坐标精确的对电缆故障进行定位和清除。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城市配电网在设计的过程中线路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备用线路或者线路分段不合理等等,都会给故障修复的时间造成一定的延迟,进而造成整体城市配电网故障抢修时间的延长。除此之外,在城市配电网故障抢修的过程中,城市交通过于拥堵、抢修物资的到达时间过长、故障抢修设备的使用不当以及城市配电网自身的线路较为老化无法承受隔离等等都会造成城市配电网故障抢修时间的延长,增大城市配电网故障的影响范围,扩大城市因为配电网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供电局的社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2缩短配网故障定位及抢修时间的技术手段 2.1故障定位系统 (1)故障指示设备。配网系统中设置故障指示设备,一旦系统某部位出现故障,指示设备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将故障信号传递至其他设备,发出警报信息。(2)监控站。监控站主要负责配网信息监测,能够有效反映信息的具体地理方位,并将其呈现于GIS系统,同时,也能纠正错误信息,深入分析故障信息,从而得出故障类型与具体方位。(3)中心站。中心站负责收录来自于通讯系统的各类信息,再积极转换、传输信息,使故障信息得到有效处理,这其中主要依赖于通讯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为故障维护人员提供指导。 2.2地理信息技术 在故障定位系统中采用了地理信息技术,它可以把设备传输给它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故障的方位,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它的情况。这种技术采用数据库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它还可以把地理情况用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既方便又直观。(1)故障系统设备把线路情况反馈给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把信息进行整理。工作人员把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数据库把信息和技术结合起来,把方位的具体情况用图形方式显示出来。(2)把相关信息输入到电脑中以后,方便工作人员查询和检索相关信息。当发现信息不准确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数据库修改信息。(3)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地理信息,安排维修者到现场抢修。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把地理情况通过特殊的方式展示给工作者,方便工作者查看。这种技术在故障定位中起到很大的帮助,帮助工作人员尽快掌握线路问题的情况。 2.3通信技术 故障定位系统中综合各种技术,可以准确的判断线路的情况,根据情况采用措施进行处理,有利于缩短抢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损失。在系统中通信技术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把信息传输给其他设备,给故障抢修争取时间。故障定位系统中采用通信方式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淤在配网中采用载波方式通信,具有很多好处,它不受距离的限制,在传输的过程中比较安全,效果非常明显。它的用途很广,用在各种电力设备中。这种通信方式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出现问题不容易维修,需要维修人员具有熟练的技能才能处理好。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线路比较分散,出现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偏远地区效果并不明显。于在一些局域网中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它可以降低对线路的损坏,而且传输的速度非常快,在传输中比较稳定安全。现在通信技术在慢慢发展,网络速度也在慢慢加快,给这种通信方式提供便利。在铺设这种线路设备时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成本,线路故障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盂GPRS/GDMA通信,这种方式结合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处理线路传输中出现问题,它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提高传输的效率。这种方式比较安全,不容易出现数据的丢失情况,而且建设费用和维修费用相对较为便宜。它的适用范围很广,可以在一些偏远地区使用,可以提高线路故障维修的效率。榆在处理故障问题时,尽快发现它的位置,控制它的影响范围,为工作者争取足够的抢修时间才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不影响居民生活。采用无线远距离的通信方式,它可以解决偏远地区信号比较弱的问题。偏远地区存在干扰因素,导致线路的信号非常差,采用故障定位技术也不容易接收到信息,不利于解决线路问题。而GPRS/GDMA通信方式可以及时反馈线路情况,帮助工作者掌握这里的情况,根据情况制定解决方案。 2.4过流跳闸技术 过流跳闸设备是配网故障定位的有效设备之一,将跳闸设备配置于配网系统,配网线路出现非正常电流,或电流值偏高时,跳闸设备将自动断开,防止过电流对线路的危害,维护配网系统的安全。实际工作中,需要参照跳闸设备实际配置的方位对应定位系统故障,将其同继电器同步运行,能够科学定位故障,如果跳闸设备后方线路发生故障,对应的继电器将发出动作,再综合分析出故障的实际位置。如果过流跳闸设备发出跳闸动作,故障指示设备则将相关的故障信号进行传输,使其达到通讯终端,再进一步将故障信号传输至故障监测中心,从而为故障排查与检修赢得时间。

浅述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

浅述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 发表时间:2017-12-18T11:32:19.9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作者:刘军青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电线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模快速扩张的配电网线路它的管理及技术朝着精益化,专业的,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乳山市供电公司山东乳山 264500)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电线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模快速扩张的配电网线路它的管理及技术朝着精益化,专业的,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本文根据供电公司的工作现状及在供电公司的工作经验,对供电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配电网;运维管理;建设改造;电网系统; 前言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网工程的升级,配电网的规模将不断加大。配电网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也将对电网和供电可靠经济运行有直接的影响,电网的工作过程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许多行业的正常运行,所以电网规划的改造必须建立在与结构进行优化、结构合理的设置,并对电网进行处理时注意安全、稳定运行的细节,同时在建设和改造成电子控制技术等 1 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所存问题分析 1.1 载荷的不均衡分布 电路负载功率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传统设计不合理,加上我国各地区的不平衡发展,导致负荷面积和空载面积不合理的情况划分。基于此,在许多方面,由于区域发展更快的发展步伐,使供电网络的功率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供电需求,使其处在满负荷和超负荷运行的情,功率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如果不完全改革还将对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将严重损坏电源设备。 1.2 设备布局缺乏合理性 设备布置的供电网络系统,通常指传统方式的布局,因此造成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存在,电力消费分布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因为在所有地区的区域经济实力是不同的,因此相应的电力供应也有差异。这些设备对新电网不合理,电网本身的变化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对于一些不合理的配电网设备运行,会造成不良后果,严重影响电网运行 1.3 配电设备的陈旧 通过供电网络分析,发现供电网络系统的设置在很多地方的发展都是很古老的,它主要包括架空线路电缆长,搭建时间长,隔离开关、变压器、无功补偿电容器和其他辅助设备都很老了,在应用中是很难实现的,并且,配电自动化难以实现,还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电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2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措施 3413.htm 2.1建立和健全配网的专业化管理部门,从本质上提高配电网专业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 供电公司可以在运维检修部建制下成立一个配电运检班,该配电业班受运维检修部的指导。从事配送业务的规划和执行工作,及时跟踪和执行相关执行成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真正的专业化管理。经营和维护部可以分为专业班和农村配电队,负责配电网的专业维护和检修工作,并能按时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原配电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可以避免因供电容量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结果,从而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配送检验服务类相当于找到一个经营单位管家。运营维护部管理人员有足够的精力来调度维修指挥班和配送运行维护队进行相关的配送和运输检查工作,及时实施和检查结果。同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相关团队和供应,确保在实施检验工作的分布运行,提高配电专业管理水平,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已进入良性循环。 2.2配电线路建设与改造应当以新建新路为主,减少供电半径为首选要素 供电公司由于地域限制,大部分线路为单辐射形态,客户多为农客户,少数为工业园区线和城市客户供电。因此,线路负载一般不均匀。在这种情况下,线路建设和改造应以变电站新线路的方式进行。根据双回路设计,充分利用走廊。同时在割接负荷新线路减少运行的线电流,缩短供电半径,开辟了一个新的电力供应渠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3配电线路建设和技术应当加强“手拉手”联络,凡备条件的线路应当在实现联络的同时实现配电自动化 供电公司受变电站布局和1万伏万伏线路的限制,现场布局较少,线路协调工作难度大。特别是在城乡一些分支线路中,变电站难以覆盖所有区域,使得线路半径一般较大。运行维护人员巡线和故障排除时间较长。因此在建设和改造线路中,先将主干线、分支线进行改造后,要有两条或多条线路的接触条件,建立配电自动化的关系和实施。 联络关系形成后,配电网检修指令类根据线路的实时负荷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线路末端低压、线损高的问题。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于无故障区,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线路的可控性、可控性和控制能力,并能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供电可靠性。 2.4低压台区的建设和改造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 通过2013夏季,爆炸性增长的低电压功耗可以发现,原来的低电压供电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的低压电力需求。在2013夏天,变负荷开关和低压电缆的烧毁,告诉我们,变压器的不断扩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压供电紧张的问题。台区单配变运行在负荷高峰期,配变负载率偏大,长期高负荷。低压负荷开关,电缆等承受着巨大的负荷电流,不仅造成低压,线损电缆等承受着巨大的负荷电流高,投诉多,也经常引起线路跳闸、低压负荷开关,电缆烧伤事故,造成工作量大幅增加,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控制。通过无线电站小区的建设和技术改造,可以在一定的低压供电区域内缓解问题。通过新站区,可以变轴承负荷分配到2个或更多的配电变压器,原来的单一配电变压器的负债率,降低低压线损,低压供电半径,电压质量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原有的低线没有同步修改更换,单个配电变压器故障的发生,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通过上述管理模式的建设和改造思路的变化,相信作为供电公司的配电网能力从本质上有一个飞跃和提升,顺应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思路和新要求,使得配电网各项运行指标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优质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持。 3 结语 配电网络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它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配电网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安装、维修及保养等方面,确保为群

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探析 许文斌

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探析许文斌 发表时间:2019-12-12T10:00:33.3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许文斌[导读] 摘要: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探讨引言优质高效服务是供电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供电企业可持续稳定建设发展的生命线 临汾供电公司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探讨引言优质高效服务是供电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供电企业可持续稳定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提高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故障抢修速度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对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 关键词: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前言:为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系统间的数据信息资源,某供电公司充分结合已建成的国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MIS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SCADA配电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配变智能终端系统、车辆调度系统、95598客服系统等,开发建设了一套配电网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可视化管理系统,由“被动抢修”向“主动抢修”模式转变,提高应急抢修指挥工作可靠性和故障抢修效率,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和服务综合满意度。 1.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 在多年的配电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县级供电公司已建设并使用了负控主站系统、SCADA系统、95598客服系统、MIS营销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但由于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的技术指导,存在系统间兼容性较差、信息数据资源利用率偏低、缺乏故障主动筛选排查等问题。 1.1 系统间兼容性较差,形成“数据孤岛” 信息化系统不同生产厂家或同厂家不同性能的系统,其基于的技术性能间存在差异,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各系统间兼容性不高,大多是孤立的无法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交互共享,形成“数据孤岛”造成设备的重复配置和数据资源的浪费。如:负控主站系统采集的数据不能与95598客服系统交互,导致客服人员、抢修人员等无法及时准确了解配网系统中设备的运行工况、故障位置、故障特征数据等,大大降低了故障点排查速度和故障处理效率,增加了停电损失;MIS营销管理系统中的用户基本信息,不能同95598客服系统交互利用,客服人员就不能及时了解报修待处理用户的基本信息,出现重新询问登记等环节引起用户的不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服服务质量,同时也给抢修方案的制定效率和抢修工作的具体实施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 1.2常规抢修模式难满足智能配电网需求 常规的抢修模式中监控、调度、管理系统间相互是独立的,很难实现统筹准确调度,故障抢修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得到最优调配,抢修效率和质量很难满足现代智能配电网在线监控调度需求;常规配网故障抢修模式中,缺少必要的监测技术手段,停电故障大多是由电力客户报修后方能知道,抢修工作始终较滞后处于被动状态;在客户故障报修后,由于缺少相应的可视化监测技术手段,故障位置查找难度较大,通常利用经验知识进行故障点分析,故障排查花费时间较长且可靠性不高,不能有效做到个性化服务,导致故障处理时间增长;缺少必要的停电分析技术手段,当发生故障停电后,很难快速准确分析出停电所影响的供电区域、客户类型、客户数量及损失电量等数据信息,不利于供电企业进行综合调度管理。现有的独立调控管理系统和常规的电力抢修模式,在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节能经济性等方面,已很难满足智能配电网对故障抢修和客户服务调度管理工作需求。必须在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集中一体化技术平台为95598客服中心和故障抢修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网山西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在空间地图服务层面上为整合各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实现集中一体化调度平台能对配网运行工况状态进行全面监控,对安全隐患和故障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有效促进供电企业“故障抢修零超时、供电服务零投诉”优质服务目标的完成。实现系统资源的交互共享利用,提高配电故障抢修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智能化、一体化、在线可视化调度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2.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方案 95598客服与抢修调度集成的一体化指挥系统,以国网山西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电网空间数据作为基础,以负控系统、MIS营销业务应用系统、95598客服系统等现有已建系统作为支撑,充分规范和集成整合95598坐席系统、负控主站系统、MIS营销系统等系统间功能接口,实现系统间数据资源的交互共享。结合GPS定位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通过规范各系统接口实现数据的综合处理。数据资源的实时交互共享,确保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在用户拨打报修电话前,客服人员和故障抢修人员就已了解到配网故障的运行工况数据,并经过集成系统内部智能模块形成相应分析决策,帮助客服人员和故障抢修人员制定合理的服务策略,提高供电企业处理配电故障的反应速率和客服水平。配电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从95598、GIS、MIS等系统接口中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及故障设备台账数据等,并经内部高级应用软件智能分析形成决策,供客服人员和抢修人员参考,实现故障抢修的实时化监视、主动化诊断、可视化展示、智能化指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3.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3.1故障报修 (1)客户报修配电故障抢修一体化调度系统,与95598客服系统有机集成整合,可以精确到每一个电力客户,实现终端用户基本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当客户报修配电故障时,95598客服人员通过集成系统就可以准确了解报修用户姓名、行政区域、电话、表箱号等特征信息,并在GIS地理图形上凸显该用户的具体地理位置信息,方便客服人员合理安排抢修。 (2)抢修工作单填写与派发在完成《抢修工作单》工单填写后,抢修人员打印出工单去现场实施抢修工作。通过系统智能提取和自动生成抢修工作单,大大缩短常规手工填写工作单的时间和提高工作单的准确可靠性,确保抢修人员及时到达故障现场,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提高客服满意度。 (3)抢修后评价抢修工作完成后,95598客服人员根据抢修人员上交的故障处理详单对客户进行满意度回访,并回填抢修竣工工单及抢修后评价单,实现抢修任务单、抢修竣工工单、抢修后评价单等相互关联,便于调度审批人员对工单进行综合审核评价,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可以优化服务的地方,起到监督抢修质量和完善抢修任务的作用,为后续的管理评价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源信息。 3.2GPS车辆定位跟踪

配电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许立平

配电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许立平 发表时间:2019-11-08T14:53:58.4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作者:许立平 [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愈发增加,如此就对配电运维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检修公司配电运检室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愈发增加,如此就对配电运维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上而言,高质量的配电运维管理,能够优化电力运输的配置,进而对社会的发展形成强大有效的支撑力量,但基于现状,配电运维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配电运维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策略。 关键词:配电运维;电力运输;问题 在当前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发展、维持中,电力能源是核心、重要的能源之一,良好的电能能源输送,能够使社会整体稳步的发展,因此证实了电力能源对社会的重要性。而要实现电力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就需要对配电运维方面进行良好的管理,以此使得电力运输始终保持优化,但基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的配电运维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使得社会的发展并不能趋于完善。 1.配电运维管理概述 配电运维,是指对电力配送环节的运行与维护,通过此点工作的良好开展,能够使得电力配送的质量得到提升,有助于社会的发展[1]。而要使得配电运维能够保持良好的态势,就必然需要对其严格管理,即形成了配电运维管理的工作环节。配电运维管理,是针对电力配送的运行与维护进行管理,通过良好的管理,是电力配送的运作始终保持顺畅、稳定、合理化等良好的运作态势,进而造福社会。 而对于电力运输的电力企业而言,良好的配电运维管理,能够避免许多电力常见的故障,进而降低运维的成本,同时减低了工作的负担。配电运维的工作执行,本身确实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但如果运行状态出现不良,那么出现电力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进而使得电力设备可能出现损坏、老化等现象,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前往维修,形成的成本远高于配电运维本身建设的成本,因此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具有一定价值以及必要性的。 2.当前配电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难以对现场作业进行有效监管 传统配电运维管理,设备检修都是在断电状态下所进行的,检修过程需要有专人验收把关,并需要配套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而配电运维一体化之后,运维管理中多部门融合,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还可能兼任质量监督人员,检修、验收工作流于形式,失去原有意义,监管体系及机制被极大弱化,设备维修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2 运维检测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运维检测人员缺乏足够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对配电线路运维检测工作多不能到位,无法科学进行运维检修,造成一些故障和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或无法及时排除故障,造成故障反复。或者运维检修工作中,工作人员日常过于倏忽,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仅是排除线路设备故障,未明确故障根源,造成一些线路设备未能及时更换,尤其是对于老化和陈旧的线路设备未及时更换,在超负荷工作中,会增加其他电路设备的损害,缩短了配电线路的使用期限,造成线路设备故障发生。 2.3 配电设备自身问题 随着人们对供电需求量的增加,配电线路也得了明显的改善与更新,但还是有部分电力工作人员工作责任意识薄弱,促使在配电设备检修的过程中,并没有依照相关流程或规定的时间进行定期的检修与维护。而这不仅导致配电设备存在老化现象,并也影响着配电设备的正常性能。另外,有些电力企业为节约成本,并没有及时对配电设备进行更新,促使长时间的使用老化的配电设备,而这不仅会降低整个配电系统运行的效率,严重的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配电运维管理改进措施 3.1制定具备较高实效性的运维一体化管理计划 与以往所实施的配电运维工作而言,基于配电运维一体化条件的配电运维工作具有的繁琐性更高,所涉及的内容以及知识等也相对较多,因此,为了促使相应工作人员更规范、高效的实施不断趋于多元化的配电运维管理工作,就需要注重对其所实施的工作加以科学划分。其中,在具体实施划分操作时,应着重于以工作人员的实际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等为基础,对每个人员所实施的业务项目以及业务量实施合理、科学的分配,进而促使每个人员实施的配电运维工作均可以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实效性,有助于促进配电运维管理工作整体质量以及效率提升。 3.2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平台 对于与配电网络没有统一的数据平台的现象,电力企业应结合当前配电网的特点,建立高效统一的配电运行管理平台,并同时在建设中充分结合区域特点,丰富和复杂的配电网,结合自身的配电运行,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适当更新配电网设备信息,加强对配电网设备的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工作。在选择新的配电设备时,应尽量采用免维护节能要求,并逐步更换过时的设备。 3.3严格考核监督制度落实到位 电力企业应当对配电线路运行的制度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设备、线路和人员管理等方面严格执行。企业可以制定员工考核办法,将绩效机制与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确保系统的有效实施,促进配电网中的电力企业形成最佳的运行模式。特别是在跳闸方面,实施考核制度应充分考虑运行地理条件,根据实际线路质量和线路长度所管辖的队伍等,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降低线路跳闸率和签订的责任书、线路维护和抢修工作对每一个负责人都要履行职责,并严格要求配电线路入线,对每一个班组进行详细分析,制定有效措施,以督促配电管理人员能很好地降低配电线路跳闸率的相应工作。 3.4构建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体系 将电力设备、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融合在一起,推动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行、检测养护和维修工作的统一管理。构建配电网运维检修自动化管理体系,将配电网设施、供电管理等纳入这一体系。这样既能满足各行各业的用电需求,还能改善配电网输送能力,确保供电质量和效率。 3.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为有效开展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提高工作水平,供电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构建运维检修平台。进而推动配电网运维检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