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镍矿地质勘查中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镍矿地质勘查中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镍矿地质勘查中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镍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是镍矿地质勘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通过对矿石、岩石和土壤等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勘查人员快速、准确地评估镍矿资源的潜力和品位。

本文将介绍在镍矿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应用。

首先,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是岩石、矿石样品的全量元素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如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通过全量元素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从而评估矿石品位以及矿床的潜力。

其次,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是矿石、岩石样品的金属元素测定。

金属元素在镍矿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镍矿主要是通过金属元素中的镍含量来评估矿石的价值和可开采性。

常用的金属元素测定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镍矿样品中的镍含量,从而为勘查人员提供有关矿床质量和可采储量的信息。

另外,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还包括了岩石和矿石中非金属元素(如硫、磷、硅等)的测定。

这些元素对镍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可以提供有关矿床成因和形成环境的信息。

例如,硫的含量可以反映岩浆中硫化物矿物的成因,从而指导勘查人员寻找可开采的富硫镍矿体。

磷和硅等元素的含量则与镍矿的成色和矿石的可选性有关,因此可以帮助勘查人员评估矿床的经济价值和开采难度。

此外,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土壤和流域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土壤和流域水质中的镍元素含量可以反映区域内镍矿矿床的分布情况和可能的污染源。

通过对土壤和水样品中镍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以帮助勘查人员确定镍矿矿体的分布范围和污染程度,从而指导勘查工作的重点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总之,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在镍矿地质勘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镍矿、岩石和土壤等样品的元素分析,勘查人员可以评估矿床的潜力和品位,了解矿石中镍的含量,指导勘查和开采工作的进行。

红土镍矿 镍、钴含量的测定.(精选)

红土镍矿 镍、钴含量的测定.(精选)

红土镍矿镍、钴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认监委“国认科函[2009]号” 《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镍、钴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制标任务(计划编号2009B049),由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定于2010年完成。

2 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3标准编写的目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镍主要用于冶金行业,其次是轻工行业等领域,消费量起伏变化不大,基本上与生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电池等新材料领域的需求,以及国家近几年对不锈钢工业的支持,使我国的不锈钢消费量以每年25 %的速度增长,这有力的带动了我国镍消费量的大幅增涨。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镍资源的消耗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镍精矿的产量增长速度,使得镍原料生产与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镍工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缓解国内镍原料的供应紧张局面,国内主要镍生产企业开始采取进口各种镍原料,2004年我国各种镍原料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00436 万美元。

2006年起,天津港、日照、连云港、鲅鱼圈等很多港口开始进口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红土镍矿,进口红土镍矿数量剧增,全年共进口红土镍矿37717 万吨, 同比增长681 %;2007 年全年进口红土镍矿超过1500 万吨, 其中90 %以上为红土镍矿。

前几年,大量进口菲律宾红土镍矿的主要是日本,早期的菲日矿业公司只寻找2.0%以上品位的镍矿,运送回新日铁或是住友商社,经过30年的变化,这些矿山前几年堆满了低品位的镍矿,这两年大批运往中国。

以天津港口为例,进口红土镍矿中镍的品位大都在2%以下,有的甚至仅为0.8%左右。

镍矿以品位计价,而如“泥巴”状的红土镍矿的镍、钴、铁等主要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货物的总值,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红土镍矿硫酸法

红土镍矿硫酸法

红土镍矿硫酸法
红土镍矿硫酸法是一种重要的镍提取方法,它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红土镍矿硫酸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以及其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红土镍矿硫酸法是一种利用硫酸将红土镍矿中的镍浸出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浸出过程中,硫酸与红土镍矿中的镍矿物发生反应,将镍转化为可溶性硫酸镍盐,从而实现镍的提取。

在工艺流程方面,红土镍矿硫酸法主要包括矿石研磨、浸出、过滤、浓缩、析出等步骤。

首先,将红土镍矿经过粉碎研磨,使其颗粒大小适宜。

然后,将研磨后的矿石与浓硫酸进行反应浸出,将镍转化为溶解态。

接下来,通过过滤将浸出液中的固体杂质分离,得到含有镍的溶液。

随后,将溶液进行浓缩,使得镍含量升高。

最后,通过析出反应,将镍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得到纯度较高的镍产品。

红土镍矿硫酸法在镍提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适用于红土镍矿的处理,还可用于其他含镍矿石的提取。

此外,红土镍矿硫酸法操作简便,工艺流程相对成熟,且提取效果较好,因此在镍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然而,红土镍矿硫酸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方法在浸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酸,需要进行处理和回收,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

其次,红土镍矿硫酸法对原料矿石的要求较高,对含有较低镍含量的矿石提取效果较差。

此外,由于硫酸的腐蚀性较强,使用红土镍矿硫酸法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综上所述,“红土镍矿硫酸法”是一种重要的镍提取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提取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填空白

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填空白
获 得资金 支持 , 开展 新技术制 氢的示范项 目。
物加 工厂 的资 源作 为燃料 源 , 为 当地 企业 创造新 的价
这项 工 作是建 立在 以前生 产木 糖的 研究 之上 的。
值。 囹
2 0 1 5  ̄ - O 5 N 让J 彳鳄 J 5 9
完成 了胶 筒及辅 助件 数值 模拟 与结 中的深 井 、 超深井数量 越来越 多 , 满足 深井高温 井下 开 料寿 命预 测方 法 ,
采 的工具 已成 为迫 切需 求。 胜 利工 程院 于2 0 1 2年开题 构优化 , 并研发 相关 配套工具进行现 场试验 。
红 土镍矿化 学分析 方法 填空 白
次形 成了红土镍矿 化学分析的完整标准系列 。 经 过2年 的 实施 表 明 , 红土 镍矿化 学 分析 方法 标
了国内外红土镍矿分析方法标准的空 白。 据 了解 , 因红土镍 矿检 测没有 国际标准 和其 他 国
实用 , 几乎 பைடு நூலகம் 盖 了 目前无 机 化学 分 家标准 可依 , 贸易结算 和生产 质量 控制 问题 较多 , 严重 准检 测 技术 先 进 、 析 中的所 有 检 测技 术 , 标 准 检 测结 果 准确 度 高 、 适 应 影响 了红土 镍矿 资源 利用 。 为此, 2 0 1 0年 , 北京 矿 冶研
程 中的碳排放并 减少成本 。 这 一成果 发表在4月6日的 数 学表 达式 , 分 析酶 促使 玉米 秸秆分 解 成氢 气和二 氧
( ( 美 国国家 科学院 院刊 上, 可能 有助加 速价 格 低廉且 化 碳 的每一 步 过程 。 并证 实 同时 使用 两种 糖 : 葡萄 糖
低碳排放 的氢动力汽车 的普及 。
文/ 梁 赞
近 日, 由兰 州金 川科技 园有 限公 司参 与研发 的红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制定 。 经过标 准参与单位的认真调 土镍矿化 学分析 方法标准分获 中 国有 色金属 工业协会 研 、 多方研讨和 严谨试验 , 确定 了红土镍矿 中镍、 铁、 磷、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

红土镍矿的探索性试验报告一、引言镍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制造、电池制造、化学工业等领域。

红土镍矿是一种新发现的镍矿石,其开采潜力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本试验旨在对红土镍矿进行探索性试验,确定其物化性质以及提取镍的潜力。

二、实验方法1.实验样品从红土镍矿矿石矿场中获得一定数量的样品。

2.矿石理化性质测定使用X射线衍射(XRD)仪器对红土镍矿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其矿石成分和结构。

3.金属镍提取将红土镍矿样品研磨成粉末,并进行酸洗,去除杂质。

然后,将矿样与还原剂(如焦炭)混合,在高温下进行焙烧还原反应,以将镍从矿石中还原出来。

最后,用盐酸进行提取,得到镍盐溶液。

4.镍含量测定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镍盐溶液中的镍含量。

三、结果与讨论1.矿石理化性质测定通过XRD分析,确定红土镍矿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镍矿石矿物(如赤铁矿、脆硬矿等)和一些杂质矿物(如石英、菱铁矿等)。

矿石结构为晶体结构,其中镍矿石矿物的晶格参数为…2.金属镍提取通过焙烧还原反应,成功从红土镍矿中将镍还原出来,并以盐酸形式提取得到镍盐溶液。

镍的还原率为…3.镍含量测定通过ICP-MS测定镍盐溶液的镍含量,得到平均含量为…。

这表明红土镍矿中富含镍元素,具有较高的镍含量。

四、结论通过探索性试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红土镍矿主要由镍矿石矿物和一些杂质矿物组成,其中镍矿石矿物含量较高。

2.红土镍矿中镍的还原率较高,并且成功提取得到镍盐溶液。

3.红土镍矿中的镍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的价值。

红土镍矿结晶水的测定原理

红土镍矿结晶水的测定原理

红土镍矿结晶水的测定原理
好的,关于红土镍矿结晶水的测定原理,我将详细解释:
1. 红土镍矿是一种含水镍矿物,化学式为Ni3(Si2O5)(OH)4,属塞里彭晶系,具有层状结构。

其中存在结晶水,通常约占质量的10%左右。

2. 测定红土镍矿样本中结晶水含量的标准方法是蒸发法,即通过加热使结晶水蒸发,通过质量变化计算结晶水含量。

3. 结晶水的释放是一个温度依赖的过程,随着温度升高,结晶水会逐步脱去。

一般在100C时释放外层吸附水,150C时开始释放层间水,350C时释放硅羟基间的水分子。

4. 因此,测定方法一般是:先在105C条件下烘干2小时,除去外层吸附水;然后在150C条件下一步释放层间水;最后在1000C条件下烧失所有结晶水。

5. 通过三步分别测量质量变化,再由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各步骤失去的结晶水质量百分比。

通常层间水占2-4%,硅羟基间水占5-8%。

6. 除了蒸发法外,红外光谱法也可用于结晶水含量分析。

红外光谱存在特有的水的吸收峰,通过与标准样品比较,可以定量分析结晶水含量。

7. 热重分析则可以持续测量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直接反映结晶水的逐步脱水情况,可以配合其它技术分析每个温度段对应的水含量。

8. 除了实验室测定法,建立化学计量关系方程也可通过测定样本中Ni、Si元素的含量,反推计算理论结晶水含量。

9. 为提高测定精度,一般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并进行均匀研磨。

样品要足量代表性,测试要充分重复,并配合其它分析方法。

10. 结晶水的准确测定有助于分析镍矿物的化学组成、结构,评估矿石质量,也与提高冶炼工艺密切相关。

是镍矿物理化性质研究的基础工作。

过硫酸铵-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红土镍矿中的镍

过硫酸铵-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红土镍矿中的镍

。由于红土镍矿是
工业上新开发使用的品种,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统 一的检验标准。因此, 建立快速、 准确、 可靠的测定 红土镍矿中 N i 的分析方法, 对开发与利用红土镍矿 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已有多种检测技术可用于 N i 的测定, 其 中最为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 A A S ) ( 度法
— 4 7 9—
第 3期
岩 矿 测 试 h t t p : w w . y k c s . a c . c n ∥w
2 0 1 2年
按照地质成因划分, 镍矿床主要有两类: 岩浆型 硫化镍矿和风化型红土镍矿, 其中红土镍矿资源储 量占全球镍资源总量的 7 2 %
[ 1 ]
2m LH F 、 2 m LH C l O , 低温加热溶解后, 取下吹洗杯 4 壁, 稍冷 后, 加2 0m L5 0 %( 体 积 分 数, 下 同) 的 H N O , 加热溶解盐类, 并煮沸 2~ 3m i n 。取下冷却 3 至室温后, 转入 1 0 0m 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0 0m L容量瓶中, 加入 取适量试样溶液, 置于 1 2 0m L2 0 0g / L酒石酸钾钠溶液, 混匀。再加入 2 0 混匀。加入 1 0m L3 0g / L过 m L5 0g / LN a O H溶液, 硫酸铵溶液后, 立即加入 1 0m L1 0g / L碱性丁二酮 0m i n后, 用 水 稀 释 至 刻 度, 肟溶液, 混 匀, 放置 2 混匀。 1 . 3 .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 1 0 0μ g / m L的 N i 标准工作溶液 0 、 0 . 2 、 0 . 5 、 1 . 0 、 1 . 5 、 2 . 0m L , 分别置于 6支 1 0 0m L容量瓶中。 依次按照 1 . 3 . 1中各试剂的加入顺序和用量, 加入 N a O H溶液、 过硫酸铵溶液、 碱性丁二酮肟溶液。将 部分溶液移入 1 . 0c m比色皿中, 以试剂空白为参比, 6 0n m处测量吸光度。以 N i 浓度为横坐标, 于波长 4 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红土镍矿分析——行标

红土镍矿分析——行标

红土镍矿分析——行标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镍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實驗儀器及試劑①称取1.0000g纯镍(质量分数大于99.9%)置于400mL烧杯中,加50mL硝酸(1+1)溶解完全,加热驱除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1mg镍。

②镍标准溶液:移取10.00mL镍标准贮备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100μg 镍。

2.实验流程(2次)3.分析结果的计算按下式计镍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10010%6Ni =-mdV w ρ式中:ρ—工作曲线上查得镍的质量浓度,mg/L ; V —试液的总体积,mL ; d —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m —试样的质量,g ;4.重复性(7%)和再现性(7%)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全铁含量的测定三氯化钛还原法1.實驗儀器及試劑①边搅拌边将200ml磷酸注入约500mL水中,再加300mL硫酸,混匀,流水冷却至室温。

②将10g氯化亚锡(SnCl2·2H2O)溶于20ml的盐酸(1+1)中,加热溶解,用水稀释至100mL。

现用现配。

③用9体积的盐酸(1+1)稀释1体积的三氯化钛溶液(约15%的三氯化钛溶液)。

现用现配。

④稱取2.4518g基準重鉻酸鉀在140~150℃中乾燥2h,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溶於1L.水中。

⑤称取2.790g纯铁至500mL的锥形烧杯中,在颈口放一漏斗,缓缓加入35mL盐酸(1+1),加热至溶解,冷却,逐次少量加入5mL 过氧化氢氧化溶液。

加热至沸,分解过剩的过氧化氢,移至1000mL 的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1.00mL的此溶液相当于1.00m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⑥称取25g钨酸钠溶于适量的水中(若混浊需过滤),加5mL磷酸,用水稀释至100mL。

⑦将2g 二苯胺磺酸钠(C 6H 5NHC 6H 4SO 3Na)溶于少量水中,稀释至200m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钼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工信厅科[2013]163号”文件、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3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3]32号)及相关会议纪要文件,《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钼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计划号2013-1602T-YS)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负责起草,福建资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协助起草。

2014年3月26日~29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扬州组织召开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议”,会议确定了标准制定的起草单位和参与验证单位,落实了标准计划项目的进度安排和分工。

2014年9月22日~25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嘉兴组织召开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讨论会”,在此次会议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汇报了铜原矿和尾矿中钼量的测定标准起草的前期工作,专家对今后的标准制定提出了建议。

2015年3月24日~27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无锡组织召开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预审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形成了标准草案,并开展了标准验证等工作。

2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3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铜原矿是指从铜矿中直接采出的矿石,铜的平均品位不是很高,大多在百分之几以下。

铜尾矿,是由矿石经粉碎,精选后所剩下的细粉砂粒组成。

大量的尾矿堆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由于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前我国国家或行业标准中铜精矿有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但铜原矿和尾矿方面还是一个空白。

因此制定相应的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对促进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4国内外有关工作情况钼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重量法、光度法、极谱法等,现存的与铜矿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有:GB/T 14353.9-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钼量的测定》。

GB/T 14353.9-2010《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矿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铜量的测定》中有极谱法,测定范围为0.5 μg/g~10 μg/g,但其“3.7 精密度”给出的水平范围为0.4 μg/g~2.72 μg/g;光度法测定范围为0.005 %~2 %,但其“4.7 精密度”给出的水平范围为0.0049 %~1.47 %;未对铜尾矿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

本标准拟采用碳酸钠-过氧化钠熔融试样,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法测定铜原矿和尾矿中的钼含量。

5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铜原矿和尾矿中钼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3%~0.040%。

6实验部分实验部分见附件1。

7协同试验7.1 样品的准备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搜集、提供铜原矿和尾矿试样。

7.2 精密度试验在精密度试验方面,7个实验室(见表1)对4个水平的样品进行试验,根据国家标准GB/T 6379.2-2004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基本方法(ISO 5725-2:1994,IDT)的规定,对收到的全部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及统计结果见附件2。

表1 协同试验的实验室编号7.3重复性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表2 重复性限7.4再现性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超过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表3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得:表3 再现性限8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与处理在协同试验和标准审定过程中,我们共征求9项意见,对意见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详见附件3。

9预期效果《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钼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为首次采用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原矿和尾矿中的钼含量的方法。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测试研究所李敏杨春林2015年6月10日附件1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钼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实验报告1 实验部分1.1 仪器及试剂Agient Cary 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2N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马弗炉(适于加热至700 ℃以上),高铝坩埚(30 mL)盐酸,ρ1.19g/mL,分析纯。

1.1.1无水碳酸钠。

1.1.2过氧化钠。

1.1.3盐酸(ρ1.19 g/mL)。

1.1.4硝酸(ρ1.42 g/mL)。

1.1.5氢氟酸(ρ1.15 g/mL)。

1.1.6高氯酸(ρ1.67 g/mL)。

1.1.7硫酸(ρ1.84 g/mL)。

1.1.8氢氧化钠溶液(200 g/L)。

1.1.9氢氧化钠溶液(20 g/L)。

1.1.10盐酸(1+1)。

1.1.11硫酸(1+1)。

1.1.12硫酸铜溶液(2 g/L)。

1.1.13氯化铁溶液(2 g/L)。

1.1.14硫酸-硫酸铜混合溶液:称取0.2 g硫酸铜溶解于1 L硫酸(1+1)中。

1.1.15酚酞溶液(10g/L)。

1.1.16硫脲溶液(50 g/L)。

1.1.17抗坏血酸溶液(150 g/L)。

现用现配。

1.1.18硫氰酸钾溶液(200 g/L)。

1.1.19钼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5003 g预先在500 ℃马弗炉中灼烧20 min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三氧化钼(99.99 %),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20 mL氢氧化钠溶液(1.1.8),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1000m L塑料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溶液(1.1.9)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 mL含1 mg 钼。

1.1.20钼标准溶液:移取10.00 mL钼标准贮存溶液(1.1.19)于1000m L塑料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溶液(1.1.9)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 mL含10μg钼。

1.2 分析步骤将试料置于30 mL 高铝坩埚中,加入0.5 g 无水碳酸钠、4 g 过氧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并以小片滤纸擦净玻璃棒,滤纸投入铝坩埚。

置于低温的马弗炉中,逐渐升温至650 ℃~700 ℃,熔融10 min ,取出冷却。

注:样品中硫含量高时,先在马弗炉中逐步升温至500 ℃,灼烧1h 。

将坩埚置于200 mL 烧杯中,加入50 mL 热水,加盖表皿,待坩埚内熔融体全部脱落后,用适量水冲洗表皿,洗出坩埚,置于电炉煮沸2 min~3 min (如溶液呈绿色应加入数滴无水乙醇使锰的绿色褪去),直至无小气泡产生时取下,以流水冷却,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慢速滤纸干过滤,弃去初滤液。

按表1分取试液,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50 mL ,加入1滴酚酞溶液, 逐滴加入硫酸(1.1.11)至红色褪去,加入20mL 硫酸-硫酸铜混合溶液,混匀,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再加入6 mL 硫脲溶液,混匀后静置20 min 。

加入4 mL 硫氰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后静置20 min 。

将试液移入3 cm 比色皿中,以零浓度标准溶液作参比,于波长460 nm 处,测量试液及随同试料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钼量。

随同做空白实验。

表1 试料量及分取试液体积于一系列100 mL 容量瓶中,以下按3.1.2步骤进行,以零浓度标准溶液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460 nm 处测量吸光度,以钼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Am/μg图1 工作曲线线性方程式为:y=0.003565x+0.00126,线性相关系数r=0.99961。

1.3 分析结果的计算钼量以钼的质量分数w Mo 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 61201()10100Mom m V w mV --⋅⨯=⨯ (1)式中: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m1 ——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分取试料溶液中的钼量,单位为毫克(μg);m2——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料空白溶液的钼量,单位为毫克(μg);V1——分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0——试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实验结果及讨论2.1 称样量的选择由于铜原矿和铜尾矿中钼含量较低,需要加大称样量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样品中钼含量按表1选择试料称样量,精确至0.0001 g。

2.2溶样方式的选择选取两种方式对样品进行分解处理,并进行显色分析。

方法一:按表1准确称取试料置于200 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20 mL盐酸、10 mL硝酸、5~10 mL氢氟酸、5 mL高氯酸,加热至近干,冷却。

加入20 mL氢氧化钠溶液(1.1.8),用少量水润洗杯壁,加热至溶液近沸,取下,冷却至室温,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慢速滤纸干过滤,弃去初滤液。

以下按3.1.2步骤进行。

方法二:按表1准确称取试料于30 mL高铝坩埚中,加入0.5 g无水碳酸钠、4 g过氧化钠,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并以小片滤纸擦净玻璃棒,滤纸投入铝坩埚。

放置于低温的马弗炉中,分别设置最高温度至550 ℃~600 ℃、650 ℃~700 ℃,熔融,取出冷却。

以下按1.2步骤进行。

表2 溶样方式的选择此选择方法二作为溶样方式,并将马弗炉温度设置为650 ℃~700 ℃。

2.3 比色波长的选择分取10.00 mL 钼标准溶液(1.1.20)于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补至50 mL ,加入1滴酚酞溶液,逐滴加入硫酸(1.1.11)至红色褪去,加入20mL 硫酸-硫酸铜混合溶液,混匀,用流水冷却至室温,再加入6 mL 硫脲溶液,混匀后静置20 min 。

加入4 mL 硫氰酸钾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后静置20 min 。

将试液移入比色皿中,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扫描上述溶液吸光度随波长变化趋势。

根据仪器扫描谱图(扣除参比),选择比色波长为460 nm 。

图2 吸光度曲线2.4 催化剂和还原剂的选择为了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还原剂及其用量和反应时间,分取10.00 mL 钼标准溶液(1.1.20)于100 mL 容量瓶中,以10 %H 2SO 4为介质,对其进行还原和发色,通过显色后吸光度对其进行优化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