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
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

讨论:跨国公司为什么选择在中国投资?经济人口环境因素(一)成本因素古典区位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
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沿海城市成为廉价劳动力。
中国的人口红利得以充分的展现。
这些劳动力不仅工资需求小,对福利要求更是低得让外资欣喜若狂。
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血汗工厂”大行其道,“合理合法”。
对外资有足够的吸引力。
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讲,劳动力需求旺盛,劳动力优势就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了。
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外,中国的交易成本也是跨国公司考虑的问题。
在寻找原材料和服务、搜寻商品市场、雇佣劳动力、谈判合同成本时,外商直接投资趋向于成本低的地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体系较完善,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这也是跨国公司选择中国投资原因。
(二)市场因素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开放了,市场经济道路让中国对各类先进商品的需求迅速放大。
对这个人口最大国来说,许许多多的中高档商品生产力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其的需求刚刚进入初期。
因此,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这是吸引跨国集团来华的巨大原因。
而在当时,中国生产许多商品的能力还很差,而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高。
跨国企业在极度饥渴的中国市场中,可充分利用手中资源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狠狠切下一块。
(三)集群效应集聚效应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集聚效应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的外部性以及规模和范围经济。
一个区域之所以对外商直接投资有吸引力是因为它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可以得到特定的服务设施和熟练劳动力,具有良好的区域形象以及大量产业的集中等。
而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投资市场都是外商所期盼的。
技术自然环境(一)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社会秩序、文化环境等都是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政治稳定性决定了投资的大环境,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减少海外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减少海外投资的预期风险。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步伐显著加快。
中国已成为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先国家。
但是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分布上以及各区域内的行业分布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内地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性,既反映了资本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性考虑,又显现出外商对中国各区域环境特征和优势资源的选择性利用。
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区域分布及投资的区位选择行为,对了解中国各区域的经济特征与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以及如何改善劣势地区条件以便更好的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趋势;区位;影响因素一、引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外商首先选择要投资的国家,然后再具体确定国内建厂地区和厂址。
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区位选择。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外商直接投资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学术界已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问题,但迄今为止,还并未形成统一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
近期,在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占主流的仍是邓宁(Dunning)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区位理论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要进行国际投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东道国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生产要素的成本及质量、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范围与程度、各国的制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程度,以及由于、文化、风俗偏好、商业惯例而形成的心理距离等。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一、提出问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但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开展很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有87.84%分布在东部地区,9.09%分布在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只有3.08%。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对华投资的如此不均衡,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中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文献回忆英国学者邓宁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做了全新的解释。
他指出:一个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是有三个因素决定的,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邓宁把区位优势看作国际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并把区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本钱因素和投资环境,随后又补充了语言、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根据邓宁的理论,伍德沃和罗尔夫对影响出口导向制造业国际分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他们的分析,跟投资选址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有:GDP、汇率贬值、免税期限、自由贸易曲的规模、政治稳定因素、制造业的积聚度、土地面积等;而与选址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工资、通货膨胀率、运输费用、工会组织等。
朴商天〔2004〕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差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开放度、集聚化程度、鼓励政策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工资水平、研发人力那么对直接投资起着反作用。
根底设施对选址呈正相关关系,但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正在减少。
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FDI区位选择的动因,前两个是以多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不可能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
朴商天虽然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但他只简要的讲述了影响地区性差异的因素,对某些区域存在着哪些具体的问题方面并没有解释。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阶段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阶段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外商直接投资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了对外投资的渠道,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在外商投资的过程中,区位选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经济政策、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因此区位选择决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外商直接投资的背景与概述2.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决策影响因素探讨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阶段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4.案例分析本研究将运用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及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三、预期研究结果1.从宏观角度,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2.从案例分析角度,深入挖掘在不同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并对比分析,对于企业实际投资时的决策有指导作用。
四、研究进度安排1.开题阶段(1周,完成开题报告)2.文献调研阶段(2周,进行相关文献调研)3.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2周,收集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4.案例研究阶段(3周,针对不同阶段的案例进行研究)5.总结归纳阶段(1周,撰写论文并总结研究成果)五、预期成果1.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2.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相关案例分析4.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推进我们国家外商投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研究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设厂。
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区位成为了一项关键的战略决策。
本文将从地理、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对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选择在华投资区位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一、地理因素地理位置是企业选择投资区位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域的气候、地形、交通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区位,因为这些地区的发达经济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能够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机会。
一些汽车产业集聚的地区,如上海、苏州、广州等,也备受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青睐。
这些地区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因素政府的税收政策、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也会对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企业,会特别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减免企业税收、提供土地、降低融资成本等,这些政策也会对企业的投资区位选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中国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吸引外资企业,如设立自由贸易区、出台外商投资法等。
外资企业要对这些政策有着敏锐的嗅觉,选择一个政策支持力度大、对外资企业友好的地区进行投资是非常重要的。
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企业,还专门设立了相关的投资促进机构和部门。
这些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如投资咨询、项目评估、政策解读等,为企业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考虑地理、经济、政策等多个因素。
只有将各个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够做出一个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投资决策。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以空前的速度在我国发展起来。
迄今为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所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次于美国,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次进行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
本文从定性以及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并说明造成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为了提高中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最为主要的是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各项投资环境。
本文的最后部分为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不平衡,区位因素Abstract:FDIhasbeendevelopinginahighs peedinChinasinceChina’sopeningtotheworld.Sofar,inFDIinwardstock,Chinaisth enumberoneindevelopingcountries,andon lynexttotheUSAintheworld.Butbecauseof China’sunevenopeningpolicyandotheren vironmentalfactors,FDIinChinaappearso bviouslyregionaldifferences.Thisartic lewillexplainthereasonwhyFDIinChinais regionallopsidedinqualitativeandquant itativeanalysis.Forthecentralandweste rnregion,inordertoincreaseitsratioofF DIinflow,themostimportantthingistoimp rovetheinvestmentenvironment.Somepoli cysuggestionswillbegivenforcentraland westregiononhowtoattractFDIinthelastp artofthisarticle.Keywords:FDI,RegionImbalance,Location factors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
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

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选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在中国的角色日益重要。
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和举措不断增多,吸引到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
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选择投资地点时所面临的一个复杂的多维问题。
区位选择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外商投资的成败和风险。
因此,能够准确预测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模式和趋势,有助于中国政府更好地引导、管理和服务外商直接投资,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华的区位选择问题,探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投资环境分析和多维度的决策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经验分析,挖掘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如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产业因素(如市场规模、产业链布局等)、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等。
2.构建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的多因素评价模型。
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利用数据分析和多元统计方法,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域选择的多因素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
3.研究不同类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模式。
根据不同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类型、投资规模等因素,分析其区位选择模式的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决策机制和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统计分析等。
其中,统计分析将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系统阐述外商直接投资在华的区位选择问题,揭示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2.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的多因素评价模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区位选择决策支持。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及成因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企业或个人,通过资金注入、技术合作、经营管理等方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投资设立企业或购买股份,参与当地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国际经济行为。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国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然而,我国不同地区间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这种差异的成因,并分析其影响。
1. 区域差异的现象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一线城市和经济特区。
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一直是外资的重要流入地,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资流入相对较少。
这种差异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投资规模上,而且在行业分布、投资项目性质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2. 区域差异的成因2.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外开放程度高。
这些因素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市场规模较小等问题,使得外资流入相对较少。
2.2 市场需求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消费能力较高,市场规模大,适合大型跨国企业的发展。
与此相反,中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市场潜力有限,不太吸引外资的投资。
2.3 政策倾斜差异我国政府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实行了不同的政策倾斜,东部沿海地区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和税收减免。
这些政策的差异对外资流入形成了诱因,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外商首选投资地。
2.4 人才资源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且人员流动性大,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支持外商直接投资。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储备和流动性较低,这对外资流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3. 影响与建议3.1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 区域发展不平衡。
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导致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 市场一体化难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贸研究 200414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杨晓东(厦门大学经济系,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中国引进外资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在地区分布上却极不平衡,这不利于消除我国地区经济的二元结构。
本文概述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状况,并从投资国和东道国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归纳总结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并给出了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中国;区位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大陆版图上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投资地理区域极度集中。
以1984~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存量分析,广东独占29.13%,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江苏,前三个省市占50.22%,前10位之外的21个省市、自治区仅占16.17%。
位于前10位的省市无一例外的都处于东部沿海地区。
1984~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金额存量中,东部沿海12省区占86.12%,中部10省区占10.82%,西部9省区占3.06%。
在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也相对集中于几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内,外商直接投资又都聚集于少数几个城市,局部空间分布失衡。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省际变化1.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内蒙、辽宁、湖北各省区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上升势头,这些省区多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湖北省虽属中部地区,但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优越地理区位。
2.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各省区所占比例基本呈下降趋势,这些省份多地处东南沿海和西南大陆地区。
3.其余各省份所占比例有升有降,变化趋势不明显。
4.从吸引FDI的绝对金额来看,广东、江苏、福建、上海、山东、辽宁、北京、天津、浙江等东部沿海各省份一直居前10位。
(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变化表1显示了1994年以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实际引进外资的明显变化格局。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7年前东部实际引进外资徘徊下降,1998年后出现上升趋势。
与此相对应,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趋势则由升转降。
收稿日期:2004203220作者简介:杨晓东(1972-),男,安徽芜湖人,厦门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
表1 1994~2001年我国东、中、西部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199419961997199820002001东部85.4485.9983.2681.1685.6986.06中部7.869.2210.439.118.848.76西部 6.70 4.79 6.319.73 5.47 5.18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说明:东部包括北京、河北、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中部包括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包括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宁夏、陕西、四川(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5~2002年)。
(三)南、中、北变化分析为了分析我国引进外资的南北变化,表2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南部、中部和北部一些省份的数据。
可以看出,全国实际引进外资较多的两个南部省份(广东和福建)所占比例出现显著下降,由1994年的39.62个百分点下降到2001年的33.81个百分点;同期,中部6省份所占比例上升7.6个百分点,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北部省份也在波动中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表2 1994~2001年我国南、中、北部实际引进外资的变化(%)199419961997199820002001广东、福建39.6237.6535.1334.1336.1433.81浙江、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河南26.2730.1429.9829.3532.8833.87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20.7520.8821.8821.2420.9922.63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归纳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出现明显扩散。
这种扩散的总的趋势表现为:逐步由沿海省份向内陆省份(主要是中部省份)转移,由南部重点省份向北部地区转移,且中部地区首先出现明显增加,继而北部省份增幅加大且超过中部省份。
这种变化可简单归纳为外资的“北上”和“内进”。
(四)不同外商来源地投资区位的差异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来源地遍布全球,据统计,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华直接投资活动。
但从外资流入量来看,主要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1年底,投资额居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是香港、美国、台湾、日本和新加坡。
不同的投资国和投资地区在中国大陆投资区位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主要源于以下几种因素:1.地理距离。
地理距离是指来源地与投资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
就某一来源地在中国的投资区位而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理距离的决定性。
以韩国为例,山东最东部的成山角距韩国仁川港只有180海里,距离韩国西海岸各重要城市不过200余海里。
这一地缘优势为韩国投资者进入渤海湾地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1992年中韩建交,此后短短的3年里,韩国对华投资额一跃上升到来源地中的第四位,这其中在环渤海湾地区的投资占其对华直接投资的约67%,山东和辽宁一直是吸引韩资最多的两省。
显然,地理距离是这一结果的基本决定因素。
2.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来源地与投资区域之间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
外商投资时,会优先考虑与母国的心理距离最近的国家和地区,以确保企业与市场间信息传递受到的阻碍最小,这种心理距离受到包括语言、文化、政治制度、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华人投资所占的巨大份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3.投资动机。
投资动机是外商对华投资的原因,只有当投资动机与投资区域FDI决定因素能够较好地取得一致,外商投资才有可能不断增加。
中国港澳台企业更多地关注市场规模和出口机会;美国和日本更重视中国国内市场及其廉价劳动力;英、法、德特别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韩国和新加坡的焦点是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这些不同的投资动机也决定了外商在中国国内投资区位的选择。
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外商在投资区位决策时所考虑的区位变量可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禀赋区位变量和经济发展区位变量所构成的硬环境;二是人文区位变量和政府区位变量所构成的软环境。
软硬环境所包括的区位变量对不同国家的作用是不同的,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域时,决非简单地求出各种区位变量之和,而是综合判断、权衡利弊、做出决策。
并且这些区位变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区位变量也在变化。
(一)转轨变量所谓转轨变量(或称改革变量)是指中国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导致的区位变量整个体系的巨大改变。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各地在改革开放的力度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这种差异极大地影响了FDI的流入。
由于数据有限,无法应用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这里选取崔新健(2001)对1997年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有关数据做的一个简单的相关系数测算,结果显示,各地FDI流入量与转轨变量──广告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国有企业相关系数分别是0.59、0.95和0.46,分别呈现出中度相关、高度相关和低度相关。
这一结果对转轨变量在地区决定因素中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外国企业对中国成功的进行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在同样的程度上取决于国内经济政策的改革,也取决于商业政策、外汇政策和外商投资政策的变化”(深作喜一郎、华大伟,1995)。
联系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分布格局,我们可以看出转轨变量对一个地区吸引外资的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赋予广东、福建以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经济特区,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
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根据国家的外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地方性法规,1990年国家又作出了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并相应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以此为契机,上海大规模吸引外资,加速了向外向型经济功能的转变。
(二)成本因素古典区位论认为,成本最小化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标准,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工资成本。
根据鲁明泓(1997)、Broadman and Sun(1997)、Chen Chien Hsun (1996)等学者的计量分析,劳动力成本系数均为负数,表明FDI寻求低廉的劳动力。
但笔者认为,中国各地区间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决定因素。
主要因为中国大陆各地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相比较是微不足道的。
换言之,中国大陆各地劳动力成本都处于一个绝对值极低的水平,相互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吸引力是极其有限的。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劳动力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决定因素。
中国东部地区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与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因此拥有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和科研、技术人才,这是东部地区吸引大部分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资金、技术密集型外商企业的增多,外商投资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日见提高,FDI主要是流向一些劳动力素质和工资水平都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成本因素方面,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外,交易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商品交换中较高的交易成本将促使外商投资的发生,当寻找原材料和服务、搜寻商品市场、雇佣劳动力、谈判合同成本高时,FDI将投向于成本低的地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市场体系较中西部地区完善,政府的工作效率较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始终保持较高的外资增长率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外商出于降低信息成本动机的一种理性选择,信息成本的高低对外商投资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
与国内投资者利用外资相比,外商缺乏对东道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足够了解,因此外商十分关注选择特定区位以降低信息成本。
外商投资于我国沿海沿边地区,正是由于它们是国际交往的必经之路,外商易于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和政治经济特点,有助于减少其信息费用。
港澳台与广东、福建不仅地域相邻,而且语言相通,不少投资者与当地有着血缘、亲缘、地缘等一系列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也成为海外华人资本大量进入广东、福建的一个工具,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回避风险。
(三)市场规模(G DP)各地的市场规模或经济发展水平与FDI流入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999年数据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
有关计量研究也表明G DP作为FDI地区决定因素显著水平达1%;Chan(1996)的研究显示市场(工业部门人均收入)在中部地区决定性显著,显著水平5%,但在西部地区不显著,“这意味着外商与中国企业竞争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地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