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分类学的新发展 1.实验分类学:在实验条件下,将形态特征与生态学、遗 传学结合起来,探讨物种的起源, 划分种及种间关系,对 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对种以下分类单位的染色体形态 学、遗传学和繁育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
2.细胞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利用染色体资料,主要是对细胞有 丝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形态及染色特点等进行比较进而对植物进行 分类的学科。
表型特征为基础,对庞杂的植物类群及性状(形态学、细胞学、生 物化学等)进行处理,根据相似性值将某些类群归并成更高级的分 类群,进而对植物进行分类及编排的学科。
.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原理
一、居群(种群)及物种的概念(种的概念) 1.居群:
植物在适于其生存的环境中是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群形式出现,把 占据一定生境的个体群称为居群。居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 间有一定的形态一致性,通过有性繁殖。进行基因交流,即可维持种 的稳定,又可允许适度变异的存在。 2.物种:
3、表现型饰变:同一遗传型在不同环境中产生不同表现型的差异,称为表 现型饰变或适应型。如叶的异形叶性等。
.
三、如何看待性状的价值(分类学价值)
1、任何明显的形态性状都没有固定的,天然的分类学意义,其分类意 义要在该类群被研究清楚之后才能决定(如:子叶数目)
2、个别性状和性状类别,在某种情况下会更重要(如:花的性状比营 养器官性壮重要;花部排列特征比大小重要,叶序比叶子大小分类 意义重要;稳定的性状分类价值更高;同一个性状在不同的分类处 理时价值不同)
.
植物学知识结构
植物学(植物生物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组织 植物的器官 植物的个体发育 植物的群体 植物生态基础 植物生理学
植物的类群(植物界)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地衣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源自文库
种 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植物界的基本分类单位:
种→属→科→目→纲→门→植物界
.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植物学3(植物分类或种子植物分类及其多样性) 二、授课内容 1.理论部分24学时,安排见教学日历;王臣 2.实验部分18学时,6次,安排见教学日历;刘玫 3.实习部分:
镜泊湖或帽儿山专业实习6月6日~22日6-8位教师 三、考试方法:卷面60%,时间在7月7日~20日;
实习20%,实习结束时在野外进行; 平时20%,包括出席、实验、作业; 四、教学要求:(1)遵守学校关于上课的相关要求; (2)备齐教材、笔记本、作业本;
(3)备齐实验用品;
.
五、主要参考资料:
1.陆时万等.植物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元。 3.马炜梁主编.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86元。 4.中国植物志(出版多卷)中科院植物所 .科学出版社 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科学出版社. 6.东北草本植物志,1~12卷.辽宁林土所 科学出版社 7.东北植物检索表.傅沛云主编(或刘慎愕).科学出版社 8.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科院植物所.科学出版社 9.黑龙江植物检索表.郭贵林等编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10.期刊杂志:《植物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植物研究》、《西北植
物研究》、《武汉植物研究》、《云南植物研究》等。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概述 第二节 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植物分类依据及演化趋势 第四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第五节 植物分类学拉丁文基础
.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概述
一、植物分类学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1、概念(任务、研究对象):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 2、植物分类学的特点: 3、学习的目的意义 1)目的:2)意义:
3.代表著作: 1)国内:
国内
2)国外:
国外
二、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
1.时间1763——1920年
2.特点:根据较多的性状以及性状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把多数
性状相似的植物归于一类或根据相似程度确定植物的关
系和排列)
国外
3.代表人物及著作:主要是外国人 .
三、系统发育系统时期(系统分类学时期) 1.时间:1883~现今 2.特点:根据综合性状及其演化趋势决定植物的编排和位 置关系,分类群的特征或分类地位具有预见性。 3.代表人物及著作:
3.化学分类学:利用植物的化学成份(化学性状)作为分类依据,对植 物进行分类,称为化学分类学。化学依据可分为三类:
(1)可见物质:淀粉粒、晶体,等。 (2)小分子物质:生物碱、黄酮类、非蛋白氨基酸等 (3)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电泳、血清学、DNA分子杂交、核苷
酸序列分析等。 4.数量(数值)分类学:采用数学理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以
种是若干居群所构成的居群系统,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种是客观 的,有时又是相对的,存在一定的争议:
生物学种(遗传进化学家):
杂交能育的个体集群。与其他种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形态学种(分类学家):
采用形态、地理依据,凭借蜡叶标本,寻找形态上的间断, 结合地理分布来确定种的界限。
两种观点各有优点,时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有趋于一致的趋势,不是对. 立的,并不矛盾。
二、学习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好分类学的关键
.
第二节 被子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
一 、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史前与研究本草时期,民间分类学时期)
1.时间:远古时期至1830年(1840年)
2.特点:
1)根据一个或极少数的性状进行分类,如形态 上的、体
态上的、经济用途、生态条件等。
2)研究区域局限、与外界(较广的地区)极少进行交流。
二、基因型、表现型与表型饰变
1.基因型:每一物种的遗传物质中携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携带有特定 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或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称为该物种的基因型.
2.表现型:是指一定的基因型与特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内部或外部特 征.具有可塑性. 二者的关系是:任何一个性状都是控制它的基因或基因系统与特定环 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基因型是根本起主导作用,环境是基因表达的条件,基因控制性状 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等将进行更深入 的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