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欣赏_歌德

合集下载

歌德

歌德

复活节的郊游
哦,在这狭小的书斋中 重燃起柔和的灯光, 于是我的胸怀也转光明 心情也自开朗 理性之声复发, 希望之花开放; 油然生起对生命之流 和生命之源的渴望,
浮士德现代性意识的发展
浮士德这种翻译的变化有什么意义吗?
人和魔鬼订约,是偶然的结果吗?
浮士德的精神裂变
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
(三)、结构:作品共分两部,12111行。全 剧没有首尾紧密连贯的故事情节,在象征 性的描写中,主要以主人公浮士德在“小 宇宙”和“大宇宙”中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贯穿始终。
《浮士德》全剧分为两部。
一幕序曲 天上(天帝—魔鬼) 两个赌赛
书斋(魔鬼—浮士德)
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浮士德 爱人儿的苦恼使我心疼. 快弄一付新的首饰给她! 前次的东西不算太奢。 浮士德 快去按照我的心意办理, 你要勾搭上她的女邻居! 加油呀,魔鬼别再迟疑, 赶快弄来一付新的首饰!
浮士德 甜蜜的宝贝! 玛嘉丽特 放开手!
采翠菊一朵,将花瓣一片片地摘下。
主要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历史剧《葛兹· 封 ·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抒情诗和叙事谣曲《迷娘》、《流浪人的夜歌》
魏玛古典主义时期: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795—1829)
长诗《赫尔曼和窦绿苔》
晚期:诗剧《浮士德》(1749—1832)长篇小说《亲和力》
靡菲斯千万年不得翻身!
靡菲斯陀
我解不开冤家的结,打不开监狱的门。一“救她〃 一一
究竟是使使她堕落?是我呢,还是你?

外国爱情诗赏析《野蔷薇》〔德国〕歌德

外国爱情诗赏析《野蔷薇》〔德国〕歌德

外国爱情诗赏析《野蔷薇》〔德国〕歌德〔德国〕歌德少年看到⼀朵蔷薇,荒野的⼩蔷薇,那样娇嫩⽽鲜艳,急急忙忙⾛向前,看得⾮常欣喜。

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蔷薇。

少年说:“我要采你,荒野的⼩蔷薇!”蔷薇说:“我要刺你,让你永不会忘记,我不愿被你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蔷薇。

野蛮少年去采她,荒野的⼩蔷薇;蔷薇⾃卫去刺他,她徒然含悲忍泪,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蔷薇。

(钱春练译)本诗作于1773年,是歌德的⼀⾸著名的构思奇特、巧妙天成的抒情短诗。

有许多⼈认为这⾸诗是歌德的“忏悔之作”,这是有道理的。

1771年春,歌德与少⼥弗⾥德莉克·希⾥昂相恋,感情⼀度曾⼗分炽烈。

诗⼈在此时创作了不少诗歌来表达⾃⼰的情感,如《欢会和离别》、《五⽉之歌》等。

但是后来,歌德发现他与弗⾥德莉克·希⾥昂⼆⼈间性格存在严重的分岐。

她并⾮他理想中的伴侣,于是便主动提出了与她分⼿。

然⽽,此事对弗⾥德莉克·希⾥昂的⼼灵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愈合。

她终⽣未嫁。

歌德对此深为内疚,遂作此诗,以⽰遗憾。

诗共分三节。

第⼀节诗⼈描绘了蔷薇的外形:“娇嫩⽽鲜艳”,少年看到了⾮常欢喜,好花⼈⼈爱,何况是花与⼈都处在青春激荡的时刻呢?这节诗,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窥见诗⼈在叙述与少⼥弗⾥德莉克·希⾥昂的相逢相识。

第⼆节,诗⼈以少年与蔷薇的对话,形象、鲜明、⽣动地再现出蔷薇性格的⾼傲与倔强以及少年的轻狂。

少年要采折⼩蔷薇,但是蔷薇不愿被采折,它要刺少年,让少年“永不会忘记”。

诗中、诗⼈以蔷薇花来喻⼈,尤其有⽴体感。

这⾥宛若看到了诗⼈与少⼥弗⾥德莉克·希⾥昂在对话。

含蓄⽽有深致,引⼈深思。

第三节诗⾥⽰出蔷薇遭到采拆后的不幸命运与悲苦结局。

粗野的少年还是采折了娇媚可爱的⼩蔷薇。

虽然蔷薇进⾏了⾃卫,虽然它不愿被采折,但是,最后蔷薇还是受到了伤害,只好“含悲忍泪。

”这是痛苦的泪,这节诗仿佛是诗⼈与少⼥弗⾥德莉克·希⾥昂由相恋到不得不分⼿的情境。

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_33

外国文学第13章 《浮士德》_33
9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 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样一个总的观点的制约,即 浮士德对于认识的追求能否有朝一日由于饱尝官能 快乐或自我满足而停止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浮 士德与靡非斯特打赌:
假如有一日我心安理得懒睡在床上, 那我的一生便算收场! 你若能用奴颜媚骨将我欺诳, 使我对自己得意洋洋, 你若能用享乐令我迷惘, 那就算将我的丧钟敲响! 我愿打赌一比高强!(《浮士德》第一部第 四场:100)
5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 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的生物,与“创世之日”没 什么不同。为什么上帝要给人以天光的虚影,即理 性,而人并不能靠其维生,只会将其滥用?
8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歌德》节选 《浮士德》也深刻反映了歌德本人的宗教观。 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浮 士德》的主题之一。联邦德国学者彼得·伯尔纳在 《歌德》一书中,结合歌德本人对《浮士德》的论 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在歌德笔下,与魔鬼结盟从属于天上序曲,故事 的轴心是“上帝”,上帝对于虽然误入迷途但在本 质上仍然是好的人类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靡非斯特 在这里也不复是话本里那个渴求攫取人的灵魂的魔 鬼,他更像一个从各个侧面体验怀疑主义的角色, 是上帝手下群仆中的一员罢了。
10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的住 房》,是一首歌颂热恋相思之情的名歌,请从亲情 、爱情、友情等主题中任选一种,仿写一篇千字左 右的小诗剧。 2.威廉·狄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认为,歌德 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个人体验和社会运动结合 在了一起,试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浮士德》中, 它们的结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歌德的诗歌精选

歌德的诗歌精选

歌德的诗歌精选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歌德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歌德的诗歌1欢聚与离别我的心儿狂跳,赶快上马!想走想走,立刻出发。

黄昏正摇着大地入睡,夜幕已从群峰上垂下;山道旁兀立着一个巨人,是橡树披裹了雾的轻纱;黑暗从灌木林中向外窥视,一百只黑眼珠在瞬动眨巴。

月亮从云峰上俯瞰大地,光线是多么愁惨暗淡;风儿振动着轻柔的羽翼,在我耳边发出凄厉的哀叹;黑夜造就了万千的鬼怪,我却精神抖擞,满心喜欢:我的血管里已经热血沸腾!我的心中燃烧着熊熊烈焰!终于见到你,你那甜蜜的目光已给我身上注满欣喜;我的心紧紧偎依在你身旁,我的每一次呼吸都为了你。

你的脸庞泛起玫瑰色的春光,那样地可爱,那样地美丽,你的一往深情——众神啊!我虽渴望,确又不配获取!可是,唉,一当朝阳升起,我心中便充满离情别绪;你的吻蕴藏着多少欢愉!你的眼饱含着多少悲凄!我走了,你低头站在那儿,泪眼汪汪地目送我离去;多么幸福啊,能被人爱!多么幸福啊,有人可爱!歌德的诗歌2玛丽恩巴德悲歌别人在痛苦之中沉默不言,上帝却让我说出我的烦恼。

如今,花儿还在含苞未放,我怎能怀抱希望、跟她再见?天堂和地狱都在对你开放;我的心里觉得多么烦乱!——别再迟疑!她走到天国门口,要把你高举,抱在她的心头。

你就这样被她迎入天堂,好像你有福消受美丽的永生;你更无别的希冀、要求和愿望,衷心追求的目标已经达成,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倩影,憧憬的眼泪的泉源就立即流尽。

白天鼓着迅疾的翅膀驰骋,好像一分一分地拚命追赶!夜吻,这是忠诚结合的保证:就是到明天,也不会有所改变。

一段段时刻在悠然前进之中虽像是姐妹,但并不完全相同。

外国文学 歌德

外国文学    歌德

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初的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进 取精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想的无限 追求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表现的,反映了启 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足,
2. 作者的代言人:揭露社会罪恶。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浮士德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追 求,探索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评论
歌德通过浮士德一生的发展,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 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 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内心和外界的矛盾, 以及他们对于人类远景的向往。浮士德自从在中古时期的书 斋里觉醒以来,就强调行动,把《圣经》里的“泰初有道” 译成“泰初有为”,对一切采取积极态度。《浮士德》第一 部反映了狂飙运动的某些叛逆性格,但是《浮士德》第二部 发展了一个信念,即挣脱束缚是不够的。个人必须继续前进, 无限地渴求掌握全部知识,并且要通过无限的经验来丰富生 活。总的看来,《浮士德》是永不静止的象征,也是无穷无 尽地追求美满人生的象征。后一点是现代文明最突出的特征 之一。
浮士德与葛丽卿
订约后,浮士德 返老还童,恢复青春, 与少女葛丽卿恋爱。 葛丽卿因用药过度, 误杀母亲。哥哥与浮 士德决斗而死。葛丽 卿神经错乱溺死婴儿, 被关进死牢。浮士德 悲痛欲绝。
第二部:
浮士德从沉睡中醒来,获得新生,帮助宫廷度过财 政赤字。
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与古代美女海伦结合,生 了一个儿子欧福良。欧福良因无限制的追求和高飞而早 夭,海伦回到阴间。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歌德的创作和思想对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3
被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02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 主题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正经历 着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 变革和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个人背景
歌德在魏玛宫廷担任要职,对德国社 会的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他通过《浮士德》表达了自己对时 代变迁的观察和思考。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人生意义探索
作品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 人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道德与恶并非孤立存在,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
作品中涉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融合,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科学发 展的思考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反思人生意义
通过《浮士德》,现代人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在物质主义的社 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外国文学史歌德和《浮士德》
contents
目录
• 歌德生平介绍 • 《浮士德》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浮士德》的情节和人物分析 • 《浮士德》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 歌德和《浮士德》的现代意义
01 歌德生平介绍
歌德的成长经历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 陶。
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浮士德》是一部以德国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背景的诗剧,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和探索,展现了欧洲社 会的历史变迁。
情节线索
全剧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每个部分都有 不同的主题和情节线索。

德国歌德诗欣赏

德国歌德诗欣赏

德国歌德诗欣赏普罗米修斯○[德国]歌德宙斯,你可以布云作雾,遮黑你的天,你可以像儿童斩杀蓟草花球那样,对橡树和山头练武;但你动不了我的大地,我的茅屋,它不是你造的,还有我的炉灶,——你忌妒我炉中的火。

群神啊,在太阳下我找不出比你们更可怜的东西!你们靠微薄的祭品和祷告的气息寒酸不堪地维持你们的威严;你们之免于挨饿,全靠孩童和乞丐——那些轻信的愚人。

在我的童年我还懵懂无知,我迷茫的眼睛仰望太阳,仿佛上天有耳,听得见我的怨诉,还有与我一样的心对被压迫者怀有同情。

有谁帮助过我反抗目空一切的巨人族?有谁救我出奴役?这一切,岂不是全靠一颗神圣赤热的心自力完成?赤热的心啊,年轻而善良,却受了骗,竟去感谢那上界酣睡者的救助!要我敬神?有何理由?你何曾减轻过重压下的痛苦?你何曾止住过忧惧者的眼泪?把我锤炼成人的,难道不是那万能的时间和永恒的命运——它们同样主宰着我和你?你大概曾错误地估计:我该憎恶生命,我该逃入荒漠,因为并非一切如花的梦都能成熟?我坐在这儿造人,按照我的形象,造出一个种族,和我想像,好叫他们去受苦,哭泣,享受,欢乐,并且对你不敬,像我一样!(飞白译)[思与评]《普罗米修斯》一诗,是歌德青年时代即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作于1774年。

原打算写剧本《普罗米修斯》中的一段独白,后因剧本未完成,遂独立成篇。

本诗既体现了启蒙主义的理性力量,也饱含狂飙突进运动的热情,也许是歌德最激越有力的诗了。

歌德认为,希腊神话中的巨人,犹如基督教中的撒旦。

可是人是上帝造的,而撒旦在味引诱、破坏,这就使撒旦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

巨人普罗米修斯却是人的创造者,他对神坚决反抗,是站在有利立场的,因为更有诗意,更壮美。

第1节讽刺众神之王宙斯的凶神恶煞,外强中干。

第2节活用希腊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鸟》中的典故。

在这部喜剧里,鸟建立了空中国家。

普罗米修斯说,从那时起,再没有烤肉的香味飘到天下,神都饿急了。

歌德以此表示对群神的蔑视,并且指出神之所以能维持统治,全靠人们愚昧的崇拜供奉。

第4章 18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4章 18世纪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第X第章四章XX1X8X世纪欧洲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卢梭和《新爱洛依丝》 第三节 歌德和《浮士德》
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 —— 概述
18 世纪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法国大革命即欧洲资本主义 制度与封建制度之间的大决战。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思想 文化运动——启蒙运动。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在作家 59 岁时才得以出版,叙述了主人公格列佛漂流到几个虚构 的岛国的神奇经历,通过在小人国、大人国和飞鸟国的经历来影射和抨击英国的现实,表达作者的社会理 想。总之,斯威夫特通过漫画式的描写、幻想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讽刺了英国社会的丑恶现实和种种弊端。
欧洲各国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 —— 概述
正剧
• 莱辛在《汉堡剧评》中 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 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 表现市民的日常家庭生 活。
哲理小说
• 寓教诲性和哲理性于小 说的形式之中。狄德罗 的《拉摩的侄儿》被恩 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 作”,代表作还有伏尔 泰的《老实人》。

感伤主义文学
•它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 拨。感伤主义认为人性的核 心是感情,怜悯、同情心和 情感是社会道德的内核。
亨利·菲尔丁
欧洲各国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 —— 概述
英国启蒙文学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笛福生于一个新教家庭,但他从小就认定“商业是我真正喜爱并准备从事 的行业”。作为商人,笛福经历了商海的荣辱沉浮,尝遍了酸甜苦辣。发过财,也败落过;受过宠,也 下过狱。
《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 59 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 人》刊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作者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逊这个形象。水手 亚历山大·塞尔克在荒岛上居住了 4 年,笛福改成了 28 年。鲁滨逊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 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鲁滨逊漂流记》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 界的雄心,反映了欧洲中心主义,具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是古典美的化身,他们结合的结

晶欧福良就是浪漫精神的象征。

对探求已过时的古典美改造社会途

径的否定,想通过对古典美的追求

来实现理想是不现实的,不能为人

类开辟通向理想国的道路,不是社

会的最终归宿。
历史悲剧
• 在高山顶上,俯视浩瀚的大海,浮士德的心头涌起一个庞 大计划,移山填海,造福人类。此时,国内发生内战,他 受到魔鬼的怂恿,帮助国王平息了内乱,因此得到了海边 的一块封地。浮士德率领人民改造自然,以建立一个平等 自由的乐园。但有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魔鬼便派人烧了 他们的小屋,还干了不少坏事。这让浮士德忧心忡忡。这 时,忧愁妖女趁机对他吹了一口阴气,使他双目失明。魔 鬼命死魂灵为浮士德掘墓,浮士德听到铁锹之声,以为是 群众在为他开沟挖河。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他 终于满足了,不由得脱口赞道:“你真美啊,请停留一 下!”说完,浮士德依约倒地死去。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 魂,这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了魔鬼。天使将 浮士德接到天庭,见到了圣母和玛甘泪。天堂欢声四起, 众天使为战胜魔鬼,获得浮士德的灵魂而高奏凯歌。
政治悲剧的哲学内涵
• 1 在政治中寻求人生意义,这是古典主义留 有的痕迹,也是歌德一生的自我痕迹,
• 2 我们再度看到,《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 问题:人生价值的追求依附于庸俗的社会 法则之上。
政治悲剧的现实内涵
• 资产阶级自强不息与向封建贵族妥协的双重性, 最终将导致他们的政治悲剧。
• 体现出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对王权的依附,对 现实的妥协。
人的宗教和世俗的两面性
• “在我的胸中,唉,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想 从另一个挣脱掉;一个在粗鄙的爱欲中以 固执的器官附着于世界;另一个则努力超 尘脱俗,一心攀登列祖列宗的崇高灵境。 哦,如果冥冥中确有精灵,在天地之间活 动着统治,那么请从金色的氛围中降临, 把我引向新的。缤纷的生活!是的,如果 我有一件魔袍,把我带到异域番邦,那该 多好!”
《对月》节选
• 你又把幽谷密林注满了雾光,你又把我的 心灵再一次解放。
• 你用慰藉的目光照我的园邸,如同知友的 眼光怜我的遭际。
• 哀乐年华的余响在我心头萦绕,我在忧喜 中彷徨,深感寂寥。
• 流吧,可爱的小溪!我永无欢欣,嬉戏、 亲吻都消失,更何况真情。
《浮士德》
• 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 一部反映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 浮士德是人类的代表。
• 问题:现在唤醒你心中的邪恶,给你力量 和条件,你想做什么?浮士德第一个悲剧 你觉得是什么?
原欲的追求
• 靡非斯特把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周游世界。他 们先到一家酒店,参加了一些无聊大学生的胡闹,魔鬼在 桌子边上钻出洞来,每个洞里都流出了各自想喝的美酒,, 浮士德对此毫无兴趣。他跟着魔鬼来到“魔女之厨”,魔 鬼想用爱情引诱他。面对魔镜中的美女,浮士德心有所动, 喝下了魔女的药汤,变成了青春焕发的少年。在教堂前, 他邂逅了美丽的少女玛甘泪。在魔鬼的帮助下,他很快获 得了玛甘泪的爱情。为了能享受爱情的欢乐,玛甘泪想用 安眠药让母亲沉睡,不料毒死了母亲。浮士德也因幽会受 阻杀死了玛甘泪的哥哥。玛甘泪悲痛欲绝,竟亲手溺死了 她与浮士德的孩子,最终身陷囹圄。浮士德前来劫狱,遭 到了玛甘泪的拒绝。
标,也不是人生理想的最后归宿。
• 阿卑斯山麓,百花烂漫的草地上的浮士德 昏昏欲睡,无数精灵绕着他唱歌跳舞,撒 着迷魂川的水。浮士德一觉醒来,没有一 点罪孽感,有了一种坚毅的决心,向新的 生活高峰飞跃。这是什么象征?
• 人类代代不息,毁灭与新生相连,在人类 的精神史上,魔鬼的力量是精神再生和发 展根本源泉。(如同性是繁衍后代的基础)
• 歌德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
• 歌颂爱情;歌颂自然;对现实封建统治 的反抗和对世界、人生、历史与现实的哲 理性思索。
迷娘之歌(二)
• 不要让我说,请让我沉默, • 我有义务保守秘密。 • 本想向你倾诉衷肠, 命运却坚决阻挠。 • 如果时机到了, • 阳光自会驱散黑夜,天空豁然明爽; • 坚硬的岩石也会敞开胸怀, 让深藏的泉水欢快流
• 3 和魔鬼签约,不相信来世 。
• 当浮士德发现了自己灵魂中被压抑的恶又 不惜一切要开创生命时,生命才开始开创。 当他把“泰初有道”改成“泰初有为”后, 魔鬼就出现了,决心一发,恶就正面出现。 开创生命的前提说明什么?
• 这说明 : 历史和生命的开拓最终是通过欲 望野心邪恶驱使和发展的。历史中堕落的 人类必须把灵魂出卖给魔鬼才有生命开创 的可能性。
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 民间传说。
创作《浮士德》的过程延续了60年之久。
情节结构
• 全剧由魔鬼靡非斯特分别与上帝和浮士
德的两次赌赛,及浮士德经历的人生五个 阶段的悲剧组成。
引子:魔鬼和上帝的打赌
• 由于生命无穷无尽的欲望,魔鬼认为人类 必将堕入深渊,而上帝坚信人类会走向光 明。他们找到一个欲界人性的代表:浮士 德作为打赌的对象。
历史悲剧的哲学内涵
• 1 历史充满了血腥暴力,盲目浑噩。
• 2 历史的过程和个人的过程一样充满苦恼,历史 的结局也许和个人的结局一样只是死亡。但梦想 乌托邦的浮士德却在其中终于体会到最高精神: 造福人类,死而无憾。致力于人类永恒的希望、 尘世无限的幸福就是致力于最崇高的宗教理想。 此刻,人类的追求终于与永恒世界发生了感应。 堕落的人性获得了天国的援引。
• “他野心勃勃总是驰骛远方,已一半明白 自己的狂妄,他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 又要求地上极端的放浪,不管在人间或天 上,总不能满足他深深激动的心肠。”
书斋悲剧
• 浮士德年过半百,闷在阴暗的书斋内,想毒酒一 死了之。教堂复活节的钟声令他想起童年,把他 引到郊外,大自然和人群使他深受鼓舞,唤回了 生的念头。他把一条黑狗带回书斋,现出人形, 是魔鬼靡非斯特。浮士德诉说了受尘世束缚不能 有所作为的痛苦,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让 他重新开始人生,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 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这句话,他的 灵魂即为魔鬼所有,来生做魔鬼的仆人。浮士德 根本不相信所谓“来生”,便与魔鬼立下了契约。
淌。 • 谁不愿躺在挚友的怀中, 诉说胸中的苦闷; • 只是誓言让我沉默, • 唯有神灵才能开启我的嘴唇。
对月
• 刚才你还离我这样近!却为何突然远去, 被乌云所包裹。
• 请露出你的灿烂的脸儿来吧,证明我还是 被人爱着的,
• 即使我的爱人离我很远很远。 • 升上来吧!请更亮地照耀,请放出纯洁壮
丽的光辉! • 尽管我的心痛苦地颤抖,今夜却幸福无边。
原欲(爱情)悲剧的哲学内涵
• 1 生命开拓的最初形式就是原欲的满足。这 也是人类童年的生命形式,古希腊式的生 命开拓,造就的也就是古希腊的悲剧艺术,
• 2 肤浅的纯欲望的声色犬马的享受并不能带 来生命的开拓,欲望必须和精神向往相结 合,才有人类精神发展的意义。
• 3 玛甘泪是直接皈依宗教的得道者,在浮士德生 命之初就发现并拒绝了魔鬼,直接被援引上了天 堂。她的遭遇说明宗教是历史之外人性上升的唯 一途径。但浮士德最后与她殊途同归。
• 原欲悲剧说明:
• 人于历史中,如果追求平安和谐,生命就会丧失 开拓的可能。但如果强调生命的开拓,立刻遭遇 生命的脆弱绝望以及精神的覆灭。——第二个生 命难题。
爱情悲剧的现实内涵
•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爱情进 行反思。
• 体现: • ①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封建桎梏之
间的矛盾。 • ②爱情的实现不应该是个性解放的终极目
• 书斋中的浮士德准备自杀说明什么?
• 知识的无用、启蒙主义者的绝路、生活的 封闭僵死、历史(人类追求)的谷底。
书斋悲剧
• 启蒙主义者的困惑: • 哲学意义:在限定的生命中,知识毫无意
义,生命总在叩问人生价值,寻求永恒归 宿,现实却一成不变,毫无出路。 • 现实批判意义:显示出中世纪僵死的学术 与生动的现实生活动矛盾,否定了脱离实 际的书本知识的追求。
• 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狂飙突进运动期(1769-1775):创作大
量抒情诗,大多歌颂美好的景物和健康的 人生,民歌风格明显,德国近代抒情诗的 真正发端。
•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德国第一部现实 主义历史剧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小说《少年维 特之烦恼》及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 可见:单纯地强调永生追求,坚守道德律 令的生命,并不具备生命开拓(历史)的 可能,理想不切实际,缺乏行动的力量; 而强调原欲野心官能享乐的生命,具备行 动的力量,却往往忽略了道德律令和永生 追求,陷在庸俗中而不能获得人性的上 升。——第一个生命开拓的难题
• 1 招来了黑狗魔鬼。
• 2 被世俗束缚渴望作为,认为宇宙在于为。
• 魏玛10年:1775年10月,受魏玛公爵的邀请, 歌德来到魏玛公国担任内阁大臣,开始了他 的政治生涯。从政10年,公务繁忙,精神苦 闷。
•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在陶里斯》和 《塔索》
• 晚年时期(1794-1805) :以坚强的毅力完成 了一系列重要的作品:诗集《西方与东方合 集》、自传《诗与真》、《威廉·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
歌德(1749-1832)
• 德国最伟大的诗人、 作家和思想家。恩 格斯称之为“天才 的诗人”。海涅称 他是“世界的一面 镜子”,“狂飚突 进”时期文学的主
要代表。
首先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促进全球文学一体化的进程。
• 狂飚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由德国一批青年
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由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 得名。充分肯定个人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 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 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 族性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
艺术悲剧的内涵
• 瓶中小人:真空中的幻想 • 古希腊:纯艺术的世界 • 海伦:艺术 • 欧浮良:灵感(对于无限世界的感应) • 在世俗生活中,生命被庸俗的社会法则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