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概述

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概述
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概述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概述

一、物流信息的定义

物流信息是指在物流活动中产生及使用的必要信息,是物流活动内容、形式、过程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是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二、物流信息的作用

1.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有效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物流活动

3.提高物流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三、物流信息技术的种类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

第二章网络与通信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

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

2.数据通信

3.负载均衡与分布处理

4.提高网络系统可靠性和处理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地理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四、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形、树形、环形、混合型拓扑结构。

五、OSI 7层模型

六、Wi -Fi 保护接入

Wi -Fi 称为无线保真技术,它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Wi -Fi 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七、蓝牙技术的特点

1.全球范围适用

2.同时可传输语音和数据

3.具有自组织性

4.抗干扰能力强

5.蓝牙模块体积很小、功耗低、成本低

6.开放的接口标准

第三章数据库技术

八、数据库的产生与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阶段

4.高级数据库技术发展阶段

九、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高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4.统一的数据控制

十、数据库基本概念

1.数据: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DB: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组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在收集抽取出所需的大量数据后,由软件系统DBMS将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组织,存储于数据库中,并进行统一管理。

4.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一般用户构成。

十一、常用的数据模型

目前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四种:层次、网状、关系和面对对象模型。十二、数据库设计步骤6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和维护

6.数据的载入

第六章空间信息技术及应用

3S的概念:3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遥感(Remote Sensing ,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简称。

GIS的功能:(1)统计与量算(2)规划与管理(3)检测与预测(4)辅助决策(5)制图功能

GPS的功能:(1)自动导航(2)指挥监控(3)跟踪车辆(4)信息传递和查询(5)及时报警(6)其他GPS的特征: (1)定位精度高(2)定位快速、高效

(3)功能多样、应用广泛(4)可测算三维坐标

(5)操作简单(6)全天候

GPS系统构成:三大部分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30颗卫星,6个轨道

平面,每个平面有4颗卫星)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5个

卫星监测站,3个信息注入站)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车载式、手持

式、集成型、测绘型)

GIS在物流中的应用:(1)实时监控(2)指挥调度

(3)规划车辆路径(4)定位跟踪

(5)信息查询

GPS在物流中的应用:(1)导航功能(2)车辆跟踪功能(3)货物配送路线规划功能(4)信息查询

(5)话务指挥(6)紧急援助

第七章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技术概述

EDI与其他通信手段的区别:

(1)E DI传输的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有校验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传送的是自由格式的文件。

(2)E DI实现计算机带到算机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其对象时计算机系统,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的用户是人,接

收的报文必须人为干预或人工处理。

(3)E DI对于传输的文件具有追踪、确认、防篡改、仿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没有这些功

能。虽然电子信箱也有一些安全保密功能,但他比EDI的层

次较低。

(4)E DI文本具有法律效力,而传真和电子信箱没有。传真是建立在电话之上的,用户电报是建立在电报网上,而EDI技术和

电子邮箱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通信网上。

(5)EDI和电子邮箱都是建立在计算机通信网开发式系统互联模型的第七层上,但EDI比电子邮箱要求的层次更高;而传真目前多为实时通信,EDI和电子邮箱都是非实时的,具有存储转发功能。

EDI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应用EDI技术可以为物流配送企业带来一下好处:

(1)快速响应;(2)保持信息通顺流畅;(3)保证信

息的完整性。

第8章物流系统自动化技术现代物流的特点:

1.现代生产物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

方面:

(1)现代化的物流设备

1)自动化立体仓库

2)自动导引小车

3)穿俊车

4)其他上下料机器

(2)计算机管理与现代化生产制造相适

应的物流系统,一般都具有结构复杂.物

流节奏快.物流路线复杂.信息量大.实时

性要求高等特点。

(3)系统化与集成化生产物流系统的结构特点是:

点多.线多.面宽.规模大。

任务二自动分拣系统

一、分拣系统概述:

1.自动化分拣系统的主要特点

(1)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自动化分拣系统采用流水线自动化作业方式,不受气候、时间、人的体力等限制,可以连续运行。

(2)分拣误差率极低自动分拣的分拣误差主要取决于分拣信号的输入机制,如果采用人工键盘或语言识别方式输入,则误差率将在3%以上;如果采用条码扫描方式输入,除非条码本身的问题,否则差错率将低于0.01%。

(3)自动分拣系统一次性投入巨大常见的自动分拣系统本身长度需要40~50m,配套还可能需要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传输线、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等。

(4)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建立自动分拣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人员的使用,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率。

2.自动分拣系统的组成

(1)输入装置被拣选的商品将由输送机送入分拣系统。

(2)货架信号设定装置被分拣的商品在进入分拣机以前,先由信号设定装置(键盘输入、激光扫描条码等)把分拣信息(配送的目的地、客户名等)输入计算机中央控制器。(3)进货装置又称喂料器或供包台,它把被分拣的商品一

次均衡地送入分拣传送带,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逐级加速将商品加速到分拣传送带的速度。

(4)分拣装置是自动化分拣机的主体,包括传送装置和分拣装置两部分。

(5)分拣道口也称为分拣格口,是从分拣传送带上接纳被分拣商品的设施。

(6)计算机控制装置它是传递处理和控制整个分拣系

统的指挥中心。

3.自动分拣系统类型

自动分拣机有许多形式,为了取得最为有效的应用,一般需要物品包装的大小、物品的重量、分拣能力、包装形式、物品在输送机上的方位、商品的易碎性、操作环境、投入分拣物品每小时的作业量等。

1.翻盘式分拣机

1)分拣效率:3600~7200件/h。

2)主机运行线速度:0.5~1.25m/s。

3)格口数:200~300个。

4)小车距:625~1000mm。

5)整机最大噪声:≤72dB(A)。

2.交叉带式分拣机

1)主机分拣效率:≤10800件/h。

2)小车承载能力:35kg。

3)整机工作噪声:≤72dB(A)。

4)机高:按需而定,小车带面可做到最小离地面高度:

600mm。

5)供包机效率:>1800件/h。

6)重量:100g~35kg。

7)物体最小尺寸:40×40×6(mm3)。

8)物体最大尺寸:500×600×400(mm3)。

3.滑块式分拣机

1)分拣效率:10000件/h。

2)包裹尺寸最长边:1500mm。

3)包裹尺寸最短边:200mm。

4)包裹尺寸三边之和:<1900mm。

5)包裹重量:<50kg。

6)有效宽度:<850mm。

7)主机运行速度:2m/s。

8)整机噪声:<72dB(A)。

8.3自动分拣系统

在自动分拣系统中,常用的分拣信号输入方式大致有如下4种:(1)键盘由操作人员按物品从主输送机上向那个分拣道口排出的道口编码,利用键盘按键将分拣信号输入。

(2)声音识别输入操作人员通过话筒朗读每件商品的配送物品名称和地点,将声音输入变换为编码,由分拣机的微计算机系统控制分

拣机启动。

(3)条码和激光扫描器把含有分拣商品信息的条码标签贴在每件物品上,通过放置在分拣机上的激光扫描器时被阅读。

(4)光学文字读取装置(OCR)这种装置能直接阅读文字,将信

号输入计算机。

AGV与RGV概述

AGV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

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小车编程与停车选择装置、安全

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小车。

一.AGV与RGV分类

AGV由于导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路径导向和自由路

径导向;RGV的主要形式则可分为穿梭车式出入库系统和穿

梭车式仓储系统。

1. 固定路径导向

(1)电磁导向这种导向方式采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是当前

应用最广泛的AGV引导方式。

(2)光学导向光学导向如图8-16所示,在仓库的地面

上粘贴易反光的反光带(铝带或尼龙带),小车上的发光

器发出光线,经反光带反射后由受光器接受,利用地面

颜色和反光带的反差,使感光元器件检测出的亮度不等,

由此形成信号的差值,然后将该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控制小车的转向电动机沿小车预定路径行走。

(3)磁块导向磁块导向方式(见图8-17)是把从铁和钛提炼生产时产生的或者从金属废水处理中产生的大量副生磁石,用树脂、混凝土固化后,制成涂料、瓷砖等各种标记材料,代替反光带,然后在AGV上以磁性感应器代替光敏传感器,就形成了磁块导向。

2.自由路径导向

(1)激光导向

(2)惯性导向惯性导向即AGV导向系统中有一个用来测量AGV的加速度的陀螺仪,将陀螺仪的坐标调整到平行于AGV的行驶方向,当AGV偏离固定路径时,产生一个垂直于其运动方向的加速度,该加速度在被陀螺仪测得后,惯性导向系统的计算机对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处理,算出位置偏差从而纠正小车的行驶方向。

(2)1.现代生产物流系统分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包含哪些内容?

(3)2.自动化仓库由哪几部分构成?每部分实现的功能是什么?

3.立体仓库的自动寻址方式有哪些?具体的工作

原理是什么?

4.按拣选的手段可以将拣选分成哪三种?每种的

优缺点是什么?

5.自动化分拣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按工作方

式可以分为哪几类?每种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6. AGV按引导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类?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第9章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1. 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1) 合理化的效果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物流合理化最有效的途径。

(2) 及时传递信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将必要的信息提供给必要的人。

(3) 企业业务状况的监督在及时传递信息的同时对企业的业务状况进行监督是信息系统的又一重要作用。

2.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物流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把分散在各个物流部门的相关数据收集并记录下来,转换成物流信息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

1) 收集数据的手段是否完善。

2) 信息的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3) 具有哪些经验功能。

4) 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5) 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6) 对于数据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7) 整个数据收集和录入的组织是否严密、完善等。

(2) 信息的存储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

(3) 信息的传输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

(4) 信息的处理物流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

(5) 信息的输出物流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是物流管理者,因此,它必须具备向物流管理者提供信息的手段,否则就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3.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1. 本地架构

2. B/S架构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

(2)成本降低,选择更多当前,Windows系统在计算机上几乎一统天下,浏览器成为标准配置。

(3)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

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进行硬件维护。

3.C/S架构

4.云计算

任务二常用的物流信息系统

一、仓储管理系统(WMS)

1.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应用软件

2.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1)保证作业流程标准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库技术,为物流仓储环节提供了从订单开始到收获、分配仓位、盘点、货物出库和货物装运全过程的信息处理和管理功能,保证了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2)提高作业准确度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控制错发货、错配货、漏配送的事故,通过订货、发货业务的自动化,提高了作业准确性和工作精确度,缩短了从订货到发货的时间。

(3)提供信息咨询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要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及有关资料的查询和统计,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实施需求。

3.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支持零库存管理仓储管理的终极点是实现零库存,这种零库存是某个组织的零库存,是组织把自己的库存转移给其上游供应

商或下游零售商,从而实现自己的零库存。

(2)支持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及自动化设备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先进物流技术,如手持终端、PF、GPS/GIS等均设有接口,能够与电子标签、自动化物流设备系统相连接。

(3)支持离散仓储作业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支持处于离散状态的仓储/物流作业,同时确保系统的安全。

4.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记录的途径。

2)改变传统的固定货位,实现全库随机储存,最大限度利用仓容。

9.2常用的物流信息系统

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满意度。

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

5.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基本信息管理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仓库信息、货品信息、人员信息、客户信息和单证的管理。

1)仓库信息管理。

2)货品信息管理。

3)人员信息管理。

4)客户信息管理。

5)单据管理。

6. 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降低物流成本通过配送信息系统,一方面进行配送作业流程跟踪、控制和协调,降低作业的出错率;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商品的存量,进行合理的库存控制,做到及时补货,减少由于缺货造成的成员企业补货不及时发生的销售损失,将商品的库存量降低到最低点。

(2)信息共享与传递在连锁企业配送系统运转的过程中,对配送业务的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用以往的信息传递模式将很难对大量客户订单作出快速反应,构建连锁企业配送信息化以实现对订单的实时响应是必需的。

(3)信息保存及处理以往配送业务的一些数据是以记账的形式来保存的,随着配送业务的扩大,账本越来越多,记账、查账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容易造成信息差错或丢失。

(4)合理安排配送方案从配送中心到客户位置的物流配送,涉及车辆选择、车辆装载方案、行车路线的安排、发车时间决策等子过程。

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有较好的发展。 第一物流数据采集条码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条码技术作为自动识别技术的一部分,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等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在当今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企业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除了零售业已经广泛应用了条码外,如海尔,方正,南汽、金城等制造企业也在生产储运的环节使用了基于条码技术的物流跟踪的技术。实际上,对企业而言,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采用技术只是手段,所以,我们认为对企业而言,重要的并不在于是否采用了条码技术,而是采用了技术是否有利于改善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给工业生产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工业化时代工业生产所追求的效率、质量、成本等目标,已赋予新的内容,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已不再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从产品开发到产品上市的时间,则是企业赢得市场和顾客的

关键,信息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产品条码应用结合条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是为企业全面信息化和进入电子时代准备的。基于产品条码应用,企业可以高效管理产品物料准备、生产过程、销售流通、售后服务。 第二物流数据自动采集RFID技术 RFID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超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RFID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物料管理 现代化生产物料配套的是否协调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生产效率,杂乱无序的物料仓库、复杂的生产备料及采购计划的执行几乎是每个企业所遇到的难题。 将物料编码并且写入打印RFID标签,不仅便于物料跟踪管理,而且也有助于做到合理的物料库存准备,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对采购的生产物料按照行业及企业规则建立统一的物料编码从而杜绝因物料无序而导致的损失和混乱。对需要进行标识的物料写入其RFID标签,以便于在生产管理中对物料的单件跟踪,从而建立完整的产品档案。利用RFID技术、对仓库进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通过产品编码,建立物料质量检验档案,产生质量检验报告,与采购订单挂钩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价。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一、物流信息技术构成 从构成要素上看,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4个层次: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应用现状 在国内,各种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应用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的热门环节是配送中心,其特点是每天需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如北京市医药总公司配送中心,其拣选货架(盘)上配有可视的分拣提示设备,这种分拣货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连,动态地提示被拣选的物品和数量,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提高了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用条码或电子标签附在被识别的物体上(一般为组包后的运输单元),由传送带送入分拣口,然后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完成物品的自动分拣。分拣设备在国内大型配送中心有所使用。但这类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软件基本上是由国外进口,也有进口国外机械设备,国内配置软件。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例如昆船集团生产的巷道堆垛机在红河卷烟厂等多家企业应用了多年。近年来,国产堆垛机在其行走速度、噪音、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与国外著名厂家相比,在堆垛机的一些精细指标如最低货位极限高度、高速(80米/秒以上)运行时的噪音,电机减速性能等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2.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被动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踪利用GPS物流监控管理系统,它主要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物流GPS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运输工具上的GPS定位设备、跟踪服务平台(含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软件)、信息通信机制和其他设备(如货物上的电子标签或条码、报警装置等)。在

当今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及分析

当今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及分析 摘要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尤其是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使物流信息化及其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受到空前的重视。物流信息技术是把物流和物流信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具有实时化、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以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等为基本内容,实现物流企业的高效运作。目前国内外企业广泛的应用了物流信息技术,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它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应用趋势分析

目次 摘要 (1) 引言 (3)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4) 第二章、物流信息采集技术 (4) 2.1条码技术 (4) 2.2RFID技术 (4) 2.3物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 (5) 2.3.1条形码技术的应用 (5) 2.3.2RFID技术的应用 (5) 第三章、物流信息交换EDI技术 (5) 3.1EDI技术 (5) 3.2EDI在物流中的应用 (6) 第四章、物流信息地理分析与动态跟踪技术 (6) 4.1 GIS技术 (6) 4.2 GPS技术(P230) (6) 4.3 GIS与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6) 4.3.1 GIS应用 (6) 4.3.2 GPS应用 (7) 第五章、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7) 5.1趋势之一:RFID将成为未来物流信息领域的关键技术 (7) 5.2趋势之二: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将成为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突破点 (7) 5.3趋势之三: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期末复习题

10物流班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期末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 每格2分, 共10分) 1.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其核心内容是以工程化的方式组织软件的开发, 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 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排列的条、空符号组成的编码符号, 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3.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 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 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车辆, 每辆车的行驶路线等。 4.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输人员及运输过程的跟踪调度指挥等管理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 5.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在系统规划阶段确定”做什么”的总体目标和系统分析阶段确定基本逻辑方案的基础上, 解决具体”怎么做”的物理设计问题。 ( 答案: 1.软件工程 2.条码 3.车辆路线模型 4.运输管理系统5.系统设计)

二、选择题: ( 每空2分, 共20分)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称为( ) 技术 A.EDI B.CAD C.GIS D.GPS 2.条码识读器有光笔识读器、 CCD识读器和激光识读器等几类。其中, ( ) 一般需与标签接触才能识读条码信息。 A.手持式识读器B.激光识读器 C.CCD识读器D.光笔识读器 3.射频技术RF的基本原理是( ) 理论。 A.机械B.信息C.电磁D.力学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其核心部分是( ) 。 A.计算机硬件系统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软硬件系统D.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5.在配送中, ( ) 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 可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 A.配送加工B.储存 C.备货D.配送运输 6.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的最知名

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调研报告

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调研报告 姓名:aaa 班级:09物流(3)班 时间: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项目任务 1.撰写物流调查报告,完成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2.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系统或者物流信息技术的情况调研。调查对象 全国中对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 项目实施准备 1.确定调研的内容:主要围绕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2.制定调查计划:主要是网络上收集材料。 注意事项 1.调研的内容要尽量具体,注意所得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效性。 2.在调研前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教育。

目录 1.物流信息技术 (4) 2. 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4) 3.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原因 (6) 3.1货主企业无法放心的将物流企业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6 3.2物流企业的管理手段落后 (6) 3.3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7) 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化的优势 (7) 4.1 (8) 4.2 (8) 4.3 (8) 4.4 (8) 4.5 (8) 5.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化发展趋势 (9) 5.1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9) 5.2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 (10)

物流作为现代服务行业,受到了各级和众多企业的重视,目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随着物理信息量爆炸性的增长,原来靠手工管理信息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计算机的发展使其成为信息管理的有力工具。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使得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得物流信息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资源。 1.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或与物流信息企业联合,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物流信息系统整合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通过并购、代理等方式走规模经营、网络化的道路,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包括移动通信、GPS、GIS、条形码、射频技术等现代化科技。通过组合这些技术,形成以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业务管理甚至财务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 2. 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距离物流信息化的目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物流是什么?我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定义是:物流( Logistics )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物流各个基本功能,需要现代的各种物流技术提供支持。现代物流技术是指在现代物流活动中把商品进行移送和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它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又包含基础设施、机械技术、材料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软技术包括规划技术、运用技术、评价技术等。在各个子技术中又还可以分为更具体的仓库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材料技术等等。目前发展较快的技术有:运输、仓储、搬运、包装、集装单元化、物流信息技术等等。本文将就现代物流技术中比较重要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运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书中专指“物” 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 进行空间位移。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目前国内外主要运用的运输技术有:智能运输系统(IT S)、重型载货汽车技术、 GPS与 GIS等等。 1、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智能运输系统技术是交通运输领域内为“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首先开始研究的,紧接着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基本趋于成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相当的规模。我国是在2 0世纪9 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进行研究的,现已在全国许多地方 相继开始推广应用,有的(如北京)已初步取得了成效。根据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智能运输系统主要是由交通控制中心系统、车载系统、外场设备系统以及远程访问系统组成的,并且各系统都包含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都能通过通信系统进行有关信息的传输。中心系统中关于道路交通的几个子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 2、重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进展 近几年,世界发达国家各商用车制造商纷纷投巨资研制新一代产品,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最大

物流技术概论outcome

Section2- Assessment The assessment example below can be used by centre, or alternatively centre can develop their own assessment. Assessment 1 Outcome covered 1 Assessment instructions Prepare a report/response which answer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1.Identify two sources of finance available to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and explai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sociated with each.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 1)Use share to raise money: Advantage: The capital provided by the owner of a business is long-term capital, because in the normal course of events it will not be repaid to owner. Disadvantage: Control a certain percentage shares, will be control the organization’s lifeblood. And it leads much assets and profits flow into the shareholders pocket. 2)Loan: Advantage: It is the easiest a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raise money. Disadvantage: 1.Business risk, i.e. the risk inherent in the project. If the project is risky, a provider of finance will be less certain of recovering its investment, and will charge a higher rate of interest to compensate for that danger. 2.Financial risk, if the borrower is already heavily dependent on outside finance, the interest and repayments will consume much of its profits.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 1)Use charity to raise finance: It is depend on the donors who support the work of the charity, special events to collect donations from a wide range of people. However, it has uncertainty, which easily lead to insufficient funding. 2)Through the government allocate the funding: Advantage: This finance way is use the money from the government revenue received from taxpayers.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 学分:3 学时:54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会协助项目组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 (3)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 (4)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 (5)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 (6)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GPS监控软件; (7)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前续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等,后续课程有《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等课程。 2、课程开发思路 本课程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种改善物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特点和解决的问题: 1) 条码解决数据重复输入问题; 2) 数据库解决存储问题; 3)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解决数据的加工和传输; 4) EDI解决单证和数据传输; 5)GPS/GIS解决定位、信息查询; 6) RFID解决小范围内追踪以及不接触扫描; 7) 电子商务解决交易问题。 所以本课程按照: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采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其业务流程,并详细分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上面三个步骤,针对课程情况设计出了七个教学情景: 1) 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 2) 数据库与网络技术; 3) 条码技术与应用与RFID技术与应用; 4) GPS/GIS技术与应用; 5) EDI技术与应用; 6) 电子商务应用; 7)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综合模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单元)名称子学习 情境1 子学习 情境2 子学习 情境3 子学习 情境4 学时分 配 学习情境(单元)1 现代化物流 和信息技术 现代化物 流 信息技术 4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行业经济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新的应用水平。国内各种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应用。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应用的重要环节是配送中心,其特点是每天需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这种分拣货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连,动态地提示被拣选的物品和数量,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提高了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用条码或电子标签附在被识别的物体上,由传送带送入分拣口,然后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完成物品的自动分拣。分拣设备在国内大型配送中心有所使用。但这类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软件基本上是由国外进口,也有进口国外机械设备,国内配置软件。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 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的应用。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被动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得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踪利用GPS物流监控管理系统,它主要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物流GPS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运输工具上的GPS定位设备、跟踪服务平台、信息通信机制和其他设备。在国内,部分物流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也应用这项技术。 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一维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相应的数字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因此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物品信息标注中。因为符合条码规范且无污损的条码的识读率很高,所以一维条码结合相应的扫描器可以明显地提高物品信息的采集速度。加之条码系统的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又是国内应用最早的识读技术,所以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国内大部分超市都在使用一维条码技术。但一维条码表示的数据有限,条码扫描器读取条码信息的距离也要求很近,而且条码上损污后可读性极差,所以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一些其他信息存储容量更大、识读可靠性更好的识读技术开始出现。 一维条码的信息容量很小,它的使用就受到了局限。于是便发明了一种新的码制,除具备一维条码的优点外,同时还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这就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二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继承了一维条码的特点,条码系统价格便宜,识读率强且使用方便,所以在国内银行、车辆等管理信息系统上开始应用。 磁条(卡)技术以涂料形式把一层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铁性氧化粒子用树脂粘合在一起并粘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性基片上。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信息。优点是数据可多次读写,数据存储量能满足大多数需求,由于器粘附力强的特点,使之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磁条卡的防盗性能、存储量等性能比起一些新技术如芯片类卡技术还是有差距。 声音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识别声音达到转换成文字信息的技术,其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手工录入信息,这对那些采集数据同时还要完成手脚并用的工作场合、或键盘上打字能力低的人尤为适用。但声音识别的最大问题是识别率,要想连续地高效应用有难度。目前更适合语音句子量集中且反复应用的场合。 视觉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一些有特征的图象分析和识别系统,能够对限定的标志、字符、数字等图象内容进行信息的采集。视觉识别技术的应用障碍也是对于一些不规则或不够清晰图像的识别率问题而且数据格式有限,通常要用接触式扫描器扫描,随着自动化的发展,视觉技术会朝着更细致、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并且还会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结合起来应用。 智能卡是一种将具有处理能力、加密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版嵌装在一个与信用卡一样大小的基片中的信息存储技术,通过识读器接触芯片可以读取芯片中的信息。接触式智能卡的特点是具有独立的运算和存储功能,在无源情况下,数据也不会丢失,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都非常好,成本适中。智能卡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可以方便地满足对各种各样信息的采集传送、加密和管理的需要,它在国内外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便携式数据终端(PDT)一般包括一个扫描器、一个体积小但功能很强并有存储器的计算机、一个显示器和供人工输入的键盘。所以是一种多功能的数据采集设备,PDT是可编程的,允许编入一些应用软件。PDT存储器中的数据可随时通过射频通信技术传送到主计算机。 视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从上述物流信息应用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全球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正成为全球范围内重点研究的领域。 浅谈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刘立勇 (广州市宏峰物流有限公司511475) 174 现代营销

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重点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一信息的特征 答:客观性、传递性、时效性、价值性、不对称性、共享性。 二物流信息的分类 答:(一)按物流来源分为:物流系统信息和物流系统外信息。 (二)按物流功能分为:计划信息、控制及作业信息、统计信息和支持信息等。 (三)按管理层划分为:操作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战略管理信息。 (四)按物流活动领域分为:运输信息、仓储信息、装卸信息等。 (五)按信息稳定程度分为:静态信息、动态信息。 三物流信息的作用 答:1:物流信息有助于物流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2:物流信息有助于物流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控制。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物流管理中存在以下基本决策问题: 答:位置决策、生产决策、库存决策、采购决策、运输配送决策。 四“四流”的相互关系 答: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也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前提。 五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 答: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领域的信息技术。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上的各种技术应用,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技术。 六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 答:1:按物流作业流程分类分为:进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2:按物流环节分类分为:仓库管理系统、出货作业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 3:按系统功能性质分类分为:操作型系统、决策型系统。 4:按系统配置分类分为:单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七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信息处理功能、事务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和决策优化功能。 八物流信息化的容 答:1:物流信息网络化 2:物流过程信息化 3:物流管理信息化 4:经营网络化 5:设施自动化 第二章条码技术 一条码的分类 答:1:按维数分类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条码进可分为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二维条码进可分为:行排式二维条码、矩阵式二维条码、邮政编码。 2:按码制分类分为:UPC码、EAN-13码、EAN-8码、ITF-14、ITF-16、EAN/UCC-128

物流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发展)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传输和信息增值的信息流、交易的商流、转账支付的资金流和配送的物流。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电子商务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首先阐述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对比具有的明显优势,接下来阐述现代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第三部分是 对电子商务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对本文总结。 1.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它作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方法,被许多企业所关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进行的物流活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活动的低效率和高额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制约因素,并被视为经济的黑暗大陆”。 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使用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最明显的区别。 传统物流是物品的储存、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而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控制和创新,物流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实行一体化 物流管理,进而随着EDI、INTERNE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此的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到供应链管理范围。基于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商品可行性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需求,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 1)传统的物流只是为了实现产品运输而进行的,而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不仅为了实现产品运输,也提供了系统化、增值化的服务。 2)现代物流更多的实现了企业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其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的整合,从而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物流系统差异化。传统物流由于受体制的约束,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大都以行业或行政方式构建物流系统,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则比较注重物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设计,系统结构不同,功能就不同。 4)物流外包问题。对于传统物流不管生产、经营还是物流等业务都是自 己做,不管效率高低、成本大小和服务好坏。而现代物流,企业为了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双赢。例如,通用、戴尔、联想、长虹电子等企业都将自身物流业务的部分或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正是业务的外包也促使了第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 “物流IT而改变”—用在现代物流发展特征上可谓十分贴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尤其是互联网络技术的推动,更使物流信息化及其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受到空前的重视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一、物流信息技术构成 从构成要素上看,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4个层次: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 )、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应用现状 在国内,各种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应用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的热门环节是配送中心,其特点是每天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如北京市医药总公司配送中心,其拣选货架(盘)上配有可视的分拣提示设备,这种分拣货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连,动态地提示被拣选的物品和数量,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提高了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用条码或电子标签附在被识别的物体上(一般为组包后的运输单元),由传送带送入分拣口,然后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完成物品的自动分拣。分拣设备在国内大型配送中心有所使用。但这类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软件上是由国外进口,也有进口国外机械设备,国内配置软件。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例如昆船集团生产的巷道堆垛机在红河卷烟厂等多家企业应用了多年。 近年来,国产堆垛机在其行走速度、噪音、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与国外著名厂家相比,在堆垛机的一些精细指标如最低货位极限高度、高速(80米/秒以上)运行时的噪音,电机减速性能等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2. 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被动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较低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技术瓶颈。物流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物联网技术出现对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快捷具有重要意义,物联网技术必将对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化 一、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利用物联网技术如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无线通讯等智能化采集技术,将物与物连接起来,过程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当今社会已开始出现许多“物-物”联网的应用,如装有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运输车辆,以及装有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集装箱,可以自由通过不停车收费站,在无人化码头自动完成装卸。

二、物流信息化现状 1.企业对信息化监控不够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架构庞大、项目众多的系统工程,为了避免繁琐,很多物流企业将软件信息系统外包给软件开发商,这样只能解决物流中的某一环节,缺乏统筹,甚至会出现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导致企业出现监控的盲点,信息沟通不畅。 2.信息化建设意识落后 物流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必然趋势。在rfid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价格压力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识不强导致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的范围很小。另外一些小型作坊式的信息技术企业通过仿制和盗版以低廉的价格扰乱市场,形成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导致高新技术在我国物流发展的普及程度不够。 3.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已经采用了包括通信网络、条码、rfid、gps、物流自动化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但已经全面采用物流信息化参与企业管理和作业的企业只占到行业总数的39%左右,大部分企业仍采用原始的人工操作等传统方式,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很难满足企业高效运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外,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化离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 学分:3 学时:54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会协助项目组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 (3)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 (4)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 (5)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 (6)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GPS监控软件; (7)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前续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等,后续课程有《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等课程。 2、课程开发思路 本课程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种改善物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特点和解决的问题: 1) 条码解决数据重复输入问题; 2) 数据库解决存储问题; 3)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解决数据的加工和传输; 4) EDI解决单证和数据传输; 5)GPS/GIS解决定位、信息查询; 6) RFID解决小范围内追踪以及不接触扫描; 7) 电子商务解决交易问题。 所以本课程按照: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采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其业务流程,并详细分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上面三个步骤,针对课程情况设计出了七个教学情景: 1) 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 2) 数据库与网络技术; 3) 条码技术与应用与RFID技术与应用; 4) GPS/GIS技术与应用; 5) EDI技术与应用; 6) 电子商务应用; 7)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综合模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物流信息技术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的各个过程中,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显著标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同时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根据物流的特点以及功能,物流信息技术包括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先进和崭新的物流经营方式和新的物流理念,从而推进了物流的变革。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物品供应链活动的效率,使得整个物品供应链的决策能力大大增强。 1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 1)管理软件。物流管理软件包括仓储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运输管理系统(TMS)、货代管理系统(FMS)等。 2)条码技术。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它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是实现电子商务、POS 系统、EDI、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3)射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它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短距离射频产品可以替代条码,不怕油渍、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可以进行物体跟踪。长距射频产品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多用于交通上,如识别车辆身份和自动收费等。 4)EDI技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采用标准化的格式,通过电子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构成EDI系统共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是通信网络、EDI软硬件以及数据标准化。EDI的工作方式大体如下:通过EDI转换软件将原始数据格式转换为平面文件,之后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编辑处理,平面文件是用户原始资料格式与EDI标准格式之间的对照性文件。然后在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通过翻译软件将平面文件变成EDI标准格式文件。最后,通过通信软件(EDI系统交换中心邮箱(Mailbox))发送到增值服务网络(V AN)或直接传送给对方用户,最后成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收的文件格式。 5)GPS技术。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在物流领域可以应用于铁路运输管理,跟踪调度、汽车自定位,军事物流等等,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定位的能力和实时三维导航的能力。 6)GIS技术。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GIS的显示范围可以从国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小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销售情况、人口、运输线路和其它内容,它的基本功能是对显示结果进行操作、浏览和分析,并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 2物流信息技术的的应用现状 目前,各种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物流活动的各个流程,对企业的物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