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书

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书
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书

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说明书

1 荷载类型:人群荷载(3.5KN/m)

1.1基本资料

某C25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结构安全等级III级。简支板净跨度L n从2.0m起按0.5m为一级递增至10.0m。

1.2基本数据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持久状况系数ψ=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1.0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1.20,结构系数γd=1.2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 c=12.5N/mm2,钢筋强度f y=310 N/mm2。板厚h取L n/20,支承a=h,

a s=30,取b=1000mm。

1.3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

1.3.1计算简图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1-1所示。

计算跨度L O=L n+a

1.3.2内力计算

2

0)(8/1l q g M O +=ψγ

考虑板的自重→g ,设计值。

2N/m m 5.3q 考虑人群荷载→,设计值。

1.3.3配筋计算 有效高度h 0=h-a s 截面抵抗矩系数2

s o

c d bh f M

γα=

544.0211≤--=s αε,说明不会发生超筋破坏。

钢筋面积y

c S f h b f A 0

ε=

配筋率%15.0)/(0≥=bh A S s ρ,说明不会发生少筋破坏。

表1-1 单向简支板各计算跨度(人群荷载)配筋表

注:所选钢筋直径<14为Ⅰ级钢,直径≥14为Ⅱ级钢。

2 荷载类型:公路-Ⅱ级车道荷载

2.1基本资料

某C25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结构安全等级III级。简支板净跨度L n从2.0m起按0.5m为一级递增至10.0m。

2.2基本数据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持久状况系数ψ=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1.0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1.20,结构系数γd=1.2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 c=12.5N/mm2,钢筋强度f y=310 N/mm2。板厚h取L n/20,支承a=h,a s=30,取b=1000mm。

2.3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

1.3.1计算简图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1-1所示。

计算跨度L O=L n+a

2.3.2内力计算

考虑荷载:公路-Ⅱ级车道荷载q k =10.5×0.75=7.875KN, P k =180×0.75=135KN

Pb l q g M O O ψγψγ2/1)(8/12

0++=

2.3.3配筋计算

1.验算是否应采用双筋截面 第一种情况:截面有效高度h 0=h-a s 截面抵抗矩系数396.0sb 2

s αγα o

c d bh f M

=,说明会发生超筋破坏,需

进行双截面配筋。

取a s ’=30 受压侧)'(0'

2

'

s y o c sb d S a h f bh f M A --=αγ

受拉侧y

S y b c S f A f h b f A '

'

0+=

ξ

第二种情况:截面有效高度h 0=h-a s 截面抵抗矩系数396.0sb 2

s αγα o

c d bh f M

=,说明不会发生超筋破坏,

采用单截面配筋。

544.0211≤--=s αε,

钢筋面积y

c S f h b f A 0

ε=

表1-2 单向简支板各计算跨度(公路-Ⅱ级车道荷)配筋表注:所选钢筋直径<14为Ⅰ级钢,直径≥14为Ⅱ级钢。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层高4.5m。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m2,其分项系数1.3。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0.65kN/ m2 70mm水泥焦渣14kN/ m3×0.07m=0.98 kN/ m2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25kN/ m 3×0.08m =2 kN/ m 2 20mm 石灰砂浆 17kN/ m 3×0.02m =0.34 kN/ m 2 恒载标准值 g k =3.97 kN/ m 2 活载标准值 q k =5.0 kN/ m 2 荷载设计值 p =1.2×3.97+1.3×5.0=11.26 kN/ m 2 每米板宽 p =11.26 kN/ 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 h =80mm ,次梁 b×h =200mm×450mm 边跨l 01=2600-100-120+80/2=2420mm 中间跨l 02=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 3.配筋计算 b =1000mm ,h =80mm ,h 0=80-20=60mm ,f c =11.9 N/mm 2, f t =1.27 N/mm 2, f y =210 N/mm 2 对轴线②~④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其中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281 0.35%100080 ρ= =?>min 1.270.2%45450.27%210t y f f ρ==? =及

楼板结构计算及配筋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十三、执行PMCAD主菜单5,画结构平面图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 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 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 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 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 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此时可有2种选择:“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样板间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房间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房间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房间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移动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1、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十四、执行PMCAD主菜单9,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何平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编辑、修改、打印。

柱钢筋计算公式

抗震框架柱计算公式 一、基本参数: 1、柱净高hn Hn:柱净高=本层层高-梁高 底层柱净高=底层层高+基础顶至嵌固部位高度-梁高 2、连接长度: 机械连接: 短筋:0 长筋:35d 焊接 短筋:0 长筋:Max(35d,500) 柱纵筋中长筋和短筋各50%。 3、非链接区长度: 底部非连接区 嵌固部位高度=Hn/3 (注:首层必为嵌固部位,看标注。) 非嵌固部位高度=max(Hn/6,Hc,500) (二层及以上柱根部位) 顶部非连接区 高度=梁高+max(Hn/6,Hc,500) Hc=柱长边尺寸 非连接区箍筋加密,箍筋起步:50mm 二、基础插筋 长度=弯折长度+纵筋插入长度+底部非连接区长度+连接长度 弯折长度取值: 1、Hj>laE(la) 弯折长度=Max(150,6d) 2、Hj<=laE(la) 弯折长度=15d Hj为基础高度,LaE=38d 纵筋插入长度=基础高度Hj-基础保护层 基础内箍筋(简单的2肢箍,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 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箍筋基础顶面下起步:100mm 三、首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500)+连接长度 四、中间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连接长度 非连接区=max(1/6Hn、500、Hc) Hc=柱长边尺寸 五、顶层柱纵筋 顶层KZ 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1、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中柱纵筋长度=层高-梁高-非搭接区长度+锚固长度-连接长度 2、边柱、角柱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荷载情况及材料选用 (1) 二、计算跨径及主梁截面设计 (1) 三、荷载计算 (2) 四、计算简图 (2) 五、内力计算 (3) 六、内力包络图 (5) 七、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6) , 八、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8) 九、附加箍筋计算 (8)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荷载情况及材料选用 1.荷载选用 排名32,查表1、表2、表3得:恒载标准值8.2/k g kN m = 活载标准值16.6/k q kN m = 粉刷层厚20mm ,重度取17kN/m 3,混凝土重度取25 kN/m 3 恒载分项系数取;活载分项系数取 2.材料选用 混凝土C30(2 2 14.3; 1.43c t N N f f mm mm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RB400(2 360c t N f f mm ==),其他钢筋均采用HRB335(2 300c t N f f mm ==) 二、计算跨径及主梁截面设计 由于主梁线刚度较柱线大很多,故中间支座可安脚趾考虑。主梁计算跨径按取为。 截面高1 1( )4807201510h L mm ==,取700h mm =; 截面宽11()2303503 2 b h mm ==,取300b mm =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恒载 8.27.259.04kN ?= 主梁自重 250.3(0.70.08) 2.411.16kN ??-?= 主梁粉刷 170.02(0.70.08) 2.42 1.01kN ??-??= 恒载标准值 71.15kN 活载标准值 16.67.2119.52kN ?= 恒载设计值 71.15 1.285.38G kN =?= 活载设计值 119.52 1.4167.33Q kN =?= 四、计算简图

板的配筋计算书

4.1、设计荷载 荷载选取如下表: 覆土压力(D):0.5×20=10kPa; 地面超载(含车辆冲击荷载)(L):1.3×20kPa=26kPa; 结构自重由程序自行计算。 4.2 计算工况及工况组合 结构计算时考虑及荷载组合表:

五、结构计算 按弹性板计算: 1 计算条件 计算跨度: L x=13.700m L y=10.100m 板厚h=500mm 板容重=25.00kN/m3;板自重荷载设计值=16.88kN/m2 恒载分项系数=1.35 ;活载分项系数=1.40 活载调整系数=1.00 ;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均布荷载q=49.90kN/m2 砼强度等级: C35, f c=16.70 N/mm2, E c=3.15×104 N/mm2 支座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板底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 纵筋混凝土保护层=30mm, 配筋计算as=35mm, 泊松比=0.20 支撑条件位四边固定形式。 2 计算结果 2.1 内力计算结果 运用理正结构计算软件,按照双向板进行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双向板弯矩图 跨中沿长边向弯矩为126.7kN.m/m,需配钢筋面积1000mm2(0.20%),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跨中沿短边向弯矩为223.5kN.m/m,需配钢筋面积1379 mm2 (0.28%),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长边支座弯矩为-480.9kN.m/m,需配钢筋面积3095mm2 (0.62%),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短边支座弯矩为-384.8kN.m/m,需配钢筋面积2437 mm2 (0.49%),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2.2 挠度结果(按双向板计算) 经查《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挠度计算系数α0=0.002006 (1)截面有效高度: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 程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书…………………………………………………….………………….……………………… (2) (一)设计题目……………………………………………..……………….……………………… (2) (二)设计资料…………………………………………………..………….……………………… (2) (三)设计内容………………………………………………………..…….……………………… (2)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2) 三、内力计算 (3) (一)板的设计 (3)

(1)荷载 (3) (2)计算简图 (4) (3)内力计算 (4)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 (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 (6)裂缝宽度验算 (5) (二)次梁的设计……………………………..………………………………………………….….…………………( 5) (1)荷载........................................................................................,. (5)

(2)计算简图 (5) (3)内力计算 (6)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6) (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 (6)裂缝宽度验算 (7) (三)主梁的设计………………………….………………….………………………………………………..………( 8) (1)荷载 (8) (2)计算简图 (8)

(3)内力计算及包络图 (8)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9) (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6)裂缝宽度验算…………………………………………………………………………………………………….…. (12) 四、绘制施工图 (12) 参考文献 (14)

柱配筋计算

柱配筋计算 1)如果随意放大梁的配筋,有可能会导致梁的配筋率大于1%,此时按照规范要求是需要进行双排布置钢筋的,这时候由于as发生了变化,as相比原来配筋计算时用到的as增大,导致受压区高度h0变小,这样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增加的钢筋量有可能达不到用新的as计算的钢筋量,可能造成计算配筋结果偏小。 2)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计算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发生变化,有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或者构造配筋要求,这样就无法保证梁构件的延性。原来计算出的受拉、受压面积是按照对应抗震等级要求下的构造面积及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双控的结果。 3)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不利。软件中强柱弱梁的处理是按照柱端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乘以对应抗震等级下的调整系数,得到柱计算配筋。实际上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还应该包括在翼缘范围内板钢筋的作用,仅按照直接放大柱端组合弯矩调整系数方式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如果再增大梁端受拉钢筋,由于柱钢筋不变,会进一步导致强柱弱梁更难以实现。

4)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这也不利于梁端塑性铰机制的出现。有可能由于钢筋的增加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跨中,出现梁出现塑性铰时跨中先于支座部位。规范中对梁配筋要求梁跨中弯矩不小于按照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也是期望在竖向荷载下,梁跨中受弯承载力高于支座部位。如果加大梁端计算钢筋,规范这条有可能就名存实亡了。 5)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增大到当实际配筋大于2%时,梁端加密区的最小直径要增大2mm,因此,如果增加钢筋量有可能会导致对箍筋的配置有一定的影响,这容易被设计师忽略掉。

楼盖课程设计单向板楼盖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 (2) 二、单向板楼盖设计 (3)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3) 1)板(塑性方案设计) (3) 2)次梁(塑性方案设计) (7) 3)主梁(弹性方案设计) (11)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与挠度验算 (16) 1)主梁裂缝宽度验算 (16) 2)主梁挠度验算 (17) 三、双向板楼盖设计 (20)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20) 1)板的计算(塑性方案设计) (20) 2)支承梁的计算(弹性方案设计) (24)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与挠度验算 (29) 1)短边 (29) 2)长边 (31)

设计资料: 某多层民用建筑平面尺寸为b ×h=16.2m ×27m ,采用砖混结构,分别按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楼盖进行设计。墙厚240mm ,壁柱截面尺寸500mm ×500mm ,中柱为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 楼盖面层做法: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后做10mm 厚水磨石面层,板底采用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材料选用: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其余采用HRB335级热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可变荷载标准值3.5kN/2 m 。 由规范查得:16.7c f MPa = 1.57t f MPa = 2.20tk f MPa = 43.1510c E MPa =? 由规范查得: HRB400级钢筋:360y f MPa = 52.010s E MPa =? HRB335级钢筋:'300y y f f MPa == 52.010s E MPa =? 要求: 1、按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进行单向板肋形楼盖板及次梁的内力及配筋计算,按弹性方法进行单向板楼盖主梁的内力、配筋、变形及裂缝计算; 2、按塑性方法进行双向板肋形楼盖板内力及配筋计算,按弹性方法进行双向板肋形楼盖梁的内力、配筋、变形及裂缝计算。 3、分别绘出单、双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和梁板配筋图,要求单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和梁板配筋图一张(A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和梁板配筋图一张(A3)。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算书(参考例题)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某工业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一、结构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6.6,次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5540 1 =≥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278()181=L ~mm )417,取mm h 400=;则2 1 (=b ~ 133()3 1 =h ~mm )2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81(=h ~440()141=L ~mm )660,mm h 400=,则2 1 (=h ~ 200()31 =h ~mm )300,取mm b 250=。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某多层工业建筑(某生产车间)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二、设计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题号 第题(见表一,表中有39道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表中长度单位为米) 2、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3、荷载 (1)、楼面活荷载,单位为2 kn(见表一) /m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 kn .0m / 65 (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3 γ = 25m / kn (4)、平顶粉刷:2 .0m kn 25 / 4、材料 (1)、混凝土:C20或C25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7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算例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整体式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班级:20130211 学号:20130211**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6.5.30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1.设计资料 (3)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4) 3.板的设计 (5) 3.次梁的设计 (8) 4.主梁的设计 (14) 5.参考文献 (21)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任务 某多层工业厂房,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标准层建筑平面图如图2所示。 1)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2)进行板、次梁和主梁的承载力计算。要求板、次梁的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考 虑调幅,调幅值15%。 3)绘制结构施工图:板平面配筋图、板剖面配筋图;次梁及主梁配筋图。 (2)楼面做法:厂房楼盖四周支承在砖砌体墙上;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容重为20kN/m 3),板底及梁用20mm 厚混合砂浆粉底(容重为17kN/m 3)。 图1 楼面做法 (3)选用材料:钢筋除主梁和次梁的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300/y y f f N mm ==外,其余均为HPB300级钢筋'2 270/y y f f N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2214.3/, 1.43/c t f N mm f N mm ==。 图2 建筑平面图布置

(4)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6.5kN/m;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重要性 系数 01.0 γ=。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楼盖尺寸为(21.6×30)m,如果梁下不设钢筋砼柱,主梁跨度21.6米,截面尺寸太大,因此在设计中主梁下设置柱子,拟定尺寸(400×400)mm,主梁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整体现浇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附图3所示。梁、板支承长度为:板120 mm,次梁240 mm,主梁360 mm。按板周边支撑条件,将板区分为中间区格板(4)、边区格板(B、C)和角区格板(D)。梁、板尺寸确定如下。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4m,这样主梁的弯矩图较为平缓。 (2)估计梁、板尺寸: 1)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L/30≥2400/30=80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所以取板厚取h=80mm。 2)次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8~L/12= (1/18~1/12)x6000=333~429.7mm,取h=400mm,截面宽b=(l/2~l/3)h,取b=200mm。 3)主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4~L/8=(1/12~1/8)x7200=600~900mm,取h=70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图3 结构平面布置图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计算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2013年12 月12日

目录 一.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设计任务书 1 (1)设计要求 1 (2)设计资料 1 二.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设计计算书 1 (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1 (2)板的设计 1 (3)次梁的设计 3 (4)主梁的设计 6 附图1.厂房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附图2.板的配筋示意图 附图3.次梁配筋示意图 附图4.主梁配筋示意图 附图5.板平法施工图示例 附图6.梁平法施工图示例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设计要求 ①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力分布计算。 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③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 本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荷载计算、计算简图、内力分析、截面配筋计算。 构造要求、施工图绘制。 (2)设计资料 ①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q k =5.2KN/m 2 ②楼面做法 楼面面层用15mm 厚水磨石(3/25m KN =γ ),找平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3/20m KN =γ ),板底、梁底及其两侧用15mm 厚混合砂浆顶棚 抹灰(3/17m KN =γ) 。 ③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30C ,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 箍筋采用HPB400级。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确定主梁(L 1)的跨度为6.0m ,次梁(L 2)的跨度为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 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0m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h ≥l/40=2000/30=67mm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 按要求h ≥80mm ,所以板厚取h=80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18~l/12=333~500mm ,取h=500mm ,截面宽b= (1/2~1/3)h ,取b=200。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15~l/10=400~600mm ,取h=600mm ,截面宽b= (1/2~1/3)h ,取b=300mm 。 柱的截面尺寸b×h=400mm×400mm 。 2.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①.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自上而下) 15mm 水磨石面层 0.015×25=0.375KN/㎡ 2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0×20=0.40KN/㎡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0×25=2.00KN/㎡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55KN/㎡ 小计: 3.03KN/㎡ 活荷载标准值: 5.2KN/㎡

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资料 (1) 1.1建造地点与基本概况 (3) 1.2楼面构造层做法(至上而下) (3) 1.3设计方案 (3) 1.4材料选用 (3)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 3.板的设计 (5) 3.1荷载 (5) 3.2计算简图 (5) 3.3弯矩计算值 (6) 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 4.次梁设计 (7) 4.1荷载设计值 (7) 4.2计算简图 (8) 4.3内力计算 (8) 4.4承载力计算 (9) 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9) 4.4.2斜截面受剪承载 (10) 5.主梁设计 (10) 5.1荷载设计值 (10) 5.2计算简图 (10) 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11) 5.3.1弯矩设计值 (11) 5.3.2剪力设计值 (11) 5.3.3弯矩、剪力包络图 (12) 5.4承载力计算 (14) 5.4.1正面受弯承载力 (14) 5.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5) 6、绘制施工图 (16) 6.1施工说明 (16) 6.2结构平面布置图 (16) 6.3板配筋图 (16) 6.4 次梁配筋图 (17) 6.5主梁配筋图 (17)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某一般金工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形式,其柱网布置下图所示

1、1建造地点与基本概况 建造地点为西安市某地,外墙采用490mm 厚的砖墙。该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为1.0,使用环境类别为2a 类。板的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370mm 。 1、2楼面构造层做法(至上而下) 楼面水泥砂浆面层厚20mm (γ=20kN/m 2 );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80mm (γ=25kN/m 2) 混合砂浆天棚抹灰厚15mm (γ=17kN/m 3)。 1、3 1、4材料选用 楼板、次梁及主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c=14.3N/mm 2 ;ft=1.43 N/mm 2 )板中钢筋和梁中箍紧采用HPB335级钢筋;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板伸入外墙内120mm ,次梁及主梁伸入墙内370mm ,柱的截面尺寸b ×h=350mm × 350mm , 结构层高为4.2m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跨度为6.6m ,次梁的跨度为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o l /1o l =6.6/2=2.2,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 ≥2200/30=73mm ,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 ≥80mm ,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o l /18~o l /12=6000/18~6000/12=333~500mm 。考虑到楼面可变荷载比较大,取h=450mm 。截面宽度取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o l /15~o l /12=6600/15~6600/10=440~660mm 。取h=650mm 截面宽度为b=30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课程设计计算书 课程名称: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学院(直属系) :土建 年级/专业/班: 08土木建工1班 学生姓名:黄河 学号:20080110010222 指导教师:吴浪 开题时间:2011年5月19日 完成时间:2011年5月23日

目录 目录 (2)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3) 1.设计资料 (3)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 3.板的设计 (3) 3.1荷载 (3) 3.2计算简图 (4) 3.3弯矩计算值 (4) 3.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 4.次梁设计 (5) 4.1荷载设计值 (6) 4.2计算简图 (6) 4.3内力计算 (6) 4.4承载力计算 (6) 4.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6) 4.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7) 5.主梁设计 (7) 5.1荷载设计值 (7) 5.2计算简图 (8) 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8) 5.3.1弯矩设计值 (8) 5.3.2剪力设计值 (8) 5.3.3弯矩、剪力包络图 (8) 5.4承载力计算 (10) 5.4.1正面受弯承载力 (10) 5.4.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1)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1. 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 2.建筑物平面尺寸(L1×L2):3 3.6×20.7(31号),墙厚370,钢筋混凝土柱350×350; 3.荷载:1)楼面活载:72/k m N )楼面面层:20厚水泥砂浆 3w /20m kN =γ)钢筋混凝土容重:3/25m kN c =γ)楼侧面、楼底粉刷层:15厚混合砂浆3/17m kN n =γ ; 4.材料: 1)混凝土C20; 2)钢筋:受力钢筋用HRB335级钢筋,腹筋用HPB235级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9m ,次梁的跨度为5.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两边板跨度为2.3m ,中间跨度为2.3m , 则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 ≥2300/40=57.5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 ≥80mm ,取板厚为h=80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mm,取h=450mm.截面宽度b=h/3~h/2=150~225mm ,取b=200mm 。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取 h=600mm 。 截面宽度b=h/3~h/2=200~300mm ,取b=300mm 。 3.板的设计 轴线①~②,⑥~⑦的板属于端区隔单向板,轴线②~⑥的板属于中间区隔单向板。 3.1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8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2m 20mm 厚楼面水泥砂浆面层 0.02×20=0.4kN/2m 15mm 板底混合砂浆抹灰 0.015×17=0.255kN/2m 467~31112/5900~18/560012/~18/h 0 0===l l 43.23.2/6.5/0120==l l mm l l 690~46010/6900~15/690010/~15/h 00===

10框架柱的配筋计算10教程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选取第一层柱进行计算和配筋: 1.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柱的配筋采用对称式(以利于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为便于施工,柱子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搭接、锚固及截断见混凝土结构施工整体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柱截面尺寸为550550mm mm ?,'35s s a a mm ==,055035515h mm =-=。 (1)确定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及几何参数 采用30C 混凝土,2300/y f N mm =,214.3/c f N mm =,采用335HRB 级钢筋, '2300/y y f f N mm ==,21.43/t f N mm =,1 1.0α=,0.55b ξ=。 a. A 轴线外柱 查柱组合表可以知道A 轴线外柱 max 129.72M KN m =?,max 1322.85N KN =。 (2)判断大小偏心受压 0.50.514.35505502162.88b c N f A KN ==???= 0.52162.88 1.64 1.01322.851322.85 b c N f A N ===>,截面破坏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原始偏心距 3 0129.7210981322.85 M e mm N ?=== 附加偏心距 550 18.32030 30 a h e mm ===<,取20a e mm = 初始偏心距 i 09820118a e e e mm =+=+= 1max max 0.52162.88 1.64 1.0132 2.85 b c N f A N N ξ= ===>,取1 1.0ξ= 0 2 1.150.01 1.150.01 6.0 1.09 1.0l h ξ=-=-?=>,取2 1.0ξ= 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为 00 1.03300 33006.05550 l H l h == ==>所以需要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220120 1 11()1 6.0 1.0 1.0 1.11118 14001400515i l e h h ηξξ=+ =+???=?? /2 1.11118550/235370.98i s e e h a mm η=+-=?+-= (3)求s A 和's A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a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a

单 向 板 肋 梁 楼 盖 设 计 书 姓名:汤勇 班级:建工1001 学号:20107717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楼面做法: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板底及梁用15mm 厚的石灰砂浆抹底。 2、材料: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 ,采用HRB335,直径<12mm 时,采用HPB235。 3、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q k =6kN/m 2,其分项系数1.3。 二、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9m ,次梁的跨度为6.72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2.3m 。板厚取80mm h =。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取 。主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度取为300mm b =,柱的截面 尺寸b ×h=400×400 mm2。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6720 67206720 6720 33600 2300 23002300230023002300230023002300690069006900A B C D 1 2 3 4 5 120 150 L2(次梁) 200X450 L 1(主梁) 300X 800 150 120 300 20700 图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 200 三、 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 20mm 水泥砂浆: 20KN/M 3?0.02M=0.4KN/m 2 80mm 钢筋混凝土:25KN/m 3?0.08m=2KN/m 2 15mm 石灰砂浆: 15KN/m 3?0.15=2.25KN/m 2 450mm h = mm b 200 = 800mm h =

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生设计学习的"居家良药". 关键词: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 (4)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 ,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1)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设计承载力。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根据钢筋净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并考虑到梁、板常用的钢筋直径(梁设为20mm,板设为10mm),室内正常环境(即一类环境)的截面有效高度h。

和梁板的高度h有以下关系: 对于梁: h。=h-35mm (一排钢筋) 或 h。=h-60mm (两排钢筋);对于板 h。=h-20mm 、h。=h-(最小保护层厚度+d/2) ,其中最小保护层厚度依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的,对于梁可取20,板可取10),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Q-02。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 3.次梁的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取主梁的梁高,梁宽。 荷载: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 课程设计 目录 设计任务书 (3) 设计题目 (3) 设计资料 (3) 设计内容 (3)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 三、按弹性理论设计 (4) (1)荷载设计值 (4) (2)计算跨度 (4) (3)弯矩计算 (4) (4)截面设计 (6)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7) (6)裂缝宽度验算 (7) (7)绘制施工图 (9) 四、按塑性铰线法设计 (9) (1)荷载设计值 (9) (2)计算跨度 (10) (3)弯矩计算 (10) (4)截面设计 (11) (7)绘制施工图 (12) 五、支承梁的设计 (12) (1)荷载........................................................................................,. (12) (2)计算简图 (13) (3)内力计算 (13) (4)截面承载力计算 (14) 参考文献 (15)

一、设计任务书 说明:该课设所属此次课程设计统一编号55号。 (一)设计题目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二)设计资料 某4层框架房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承重,柱截面尺寸400×400。结构柱网平面布置如附图所示。其中2、3、4层楼面建筑标高分别为、、。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KN/m2。 楼面做法:10mm水磨石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水泥砂浆抹底,60mm焦渣混凝土垫层。 顶棚做法:V型轻钢龙骨吊顶(一层石膏板,无保温层)。(m2) 隔墙:150mm陶粒空心砌块(5~6 KN/m2),20mm石灰砂浆双面抹灰。每道处于轴线上的梁均按设置隔墙考虑。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梁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板采用HPB300级钢筋。 环境类别:一类。 (三)设计内容 (1)确定结构布置方案,包括楼盖结构体系承重方式的确定,梁格布置,梁板截面尺寸的选定。(2)按照选定的结构方案,用手算进行楼板设计,包括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3)按照选定的结构方案,用手算进行梁的设计,包括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包括正截面和斜截面)。 (4)绘制结构施工图。图纸内容包括: 1、结构平面布置(包括梁、板、柱布置及编号) 2、楼板结构施工详图。 3、梁结构施工详图。主梁要画出内力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并以此确定钢筋的截断、弯起等布置。 (5)结构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在内)。 装订顺序: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自选)软件分析结果 (6)课设总结:包括收获、体会、创新点和建议等。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设置 按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支承梁截面取为200mmx500mm,根据构造要求,双向板板厚不宜小于80mm,由于不做挠度验算,双向板的板厚与短跨跨长的比值应满足刚度要求,即h≥l01/40=165mm,取板厚取为17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