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提升——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合集下载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老城区的狭窄道路、老旧房屋、陈旧设施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改造老城区,使其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已成为城市规划者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还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的案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城市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成都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宽窄巷子的改造开始于2008年,历时两年完成,整个项目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条集旅游、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街区。

在宽窄巷子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青砖瓦房等,同时引入了现代商业元素,如网红店、特色餐饮等,使宽窄巷子成为一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地方。

通过改造,宽窄巷子不仅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景点,还成为了成都市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也是一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

田子坊的改造始于1998年,历经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在田子坊的改造中,保留了大量老建筑,如石库门、弄堂等,同时引入了一些时尚的文化元素,如文创店、艺术工作室等。

田子坊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创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社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田子坊的成功改造不仅保留了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还为城市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三、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北京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798艺术区的改造始于2002年,通过对老厂房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了一个集艺术、创意、设计于一体的艺术社区。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基本内容
最后,我们需要发挥集体创业的力量和优势。集体创业是旧城更新中实现社 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创业和创 新活动,可以激发社区的潜力和活力。例如,可以鼓励居民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或 店铺,发展文化产业或特色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区带 来新的经济收益和文化魅力,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本内容
田子坊是上海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由一组旧式石库门建筑组成,充满了浓 厚的海派文化气息。然而,在未被开发之前,田子坊是一片破败的棚户区,房屋 老旧,设施不全。1998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田子坊开始进行更新改造, 重点是保护和利用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基本内容
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社区的集体创业发挥了关键作用。社区居民在政府 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了田子坊的改造和开发中。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负 责与政府沟通,与开发商谈判,同时也负责社区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 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居民的利益,也使得他们在整个更新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 和归属感。
参考内容
基Hale Waihona Puke 内容基本内容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街区的改造与重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街区 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次演示以上海新天 地和田子坊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在更新改造中的空间重塑问题。
一、上海新天地
一、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历史街区,其改造和重塑旨在将这个具有浓 厚历史气息的区域转变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
更新措施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增设公园、图书馆、学校等, 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第二次城市发展浪潮:推倒重来,沿袭原貌规划,以新 天地为代表 第三次城市发展浪潮:保护城市建筑,保留城市文化, 搭建创意平台,以田子坊、外滩三号为雏形的创意地产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创意地产的产生背景
国际大都市的定位 从城市发展、功能完善、市场运作的角度更为有效地进
城市化
行城市改造
保留城市个性和建筑文化 记录下城市的记忆
由两座工厂厂房改建 而成 面积约800平方米 设有专业的展览空间、 版画工作室以及咖啡座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田子坊7号,被称为田子坊的四合院,是老厂 房新设计的佳作
原是上海纸杯厂的成品车 间 特色:屋里老厂房的木梁和 身边的桌椅从结构到颜色都 匹配呼应。院中央做为田子 坊的休憩场所


商业业态构成: 1小咖啡店 2 服飾店 3 小餐馆 4 围巾店 5 西藏饰品店
2005年4月28日田子坊授 牌为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田子坊的开发模式:居民持有产权并自行操 作租赁,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
居民和入驻企业之间达成协议直接出租给他们
管理公司负责牵线搭桥,对整个田子坊做统一管理。租金 2:8分成
房屋产权:属于原居民 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 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的公寓租房
创意地产
地产业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概念最先始于英国,目前已经成为英国继金融
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创意城市”或“文化立市”,已 成为众多国际性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在“十一五”期间,创意产业是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 占GDP的比重将由过去的6.6%增加到10%左右。 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提供创意生活社区 地产行业不断发展,必然出现行业的细分
1999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提名 “田子坊”,“田子方”据史记记载 是中国古时最老的画家,取其谐意, 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吴琼;杭进峰【摘要】在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历来是一大难题。

有别于以往盲目拆除或改建的模式,田子坊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既保留了上海独特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同时也为上海塑造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园,其运作模式以及改造方式值得其他城市学习与借鉴。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the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s always a dificult problem that how to transform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districts in the city. Diferent from the model of blind demolition or reconstruction, Tianzifang area not only reserves the special Shikumen Lane of Shanghai, but also sets up a creativity industry center that is ful of cha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hanghai. It is worth of us to learn its operation modes and the reform methods.【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78-179)【关键词】自下而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可持续发展【作者】吴琼;杭进峰【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历史文化街区就如一座城市的守护者,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而且体现出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价值。

城市更新 施工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 施工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施工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施工优秀案例可以根据不同维度有不同的选择,以下是几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1. 广州“微改造”助力城市更新: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微改造”项目,通过在老城区注入新的元素和功能,实现了城市更新和保护传统风貌的双重目标。

例如,广州越秀区“微改造”项目,将原有的老旧小区、废弃工厂等重新规划设计,打造成为时尚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街区等新业态,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上海田子坊:这是一个由石库门里弄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保留建筑外貌和内部结构,注入新的业态和功能,使其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

田子坊的成功在于通过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实现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北京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的老城区,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自主更新”模式,保留了原有胡同肌理,实现了居民回迁和业态升级。

如今,南锣鼓巷已经成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这些案例都是城市更新施工的优秀代表,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风貌。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报道。

中国城市再生案例

中国城市再生案例

中国城市再生案例今天咱来唠唠中国城市再生的超酷案例——上海田子坊。

以前啊,田子坊那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弄堂,有点像那种被遗忘在角落的老街区。

房子破破旧旧的,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

但是呢,上海这个充满魔力的城市可不会让这样有潜力的地方一直“灰头土脸”。

一些有创意的人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盯上了这片地儿。

他们开始把那些旧厂房、旧民居进行改造。

你想啊,那些老房子的结构很独特,窄窄的小巷子、小小的阁楼,充满了老上海的韵味。

于是,艺术家们就把工作室搬了进来。

画家们在这儿画画,墙壁上开始出现各种充满艺术感的涂鸦;雕塑家也把那些未完成的作品放在工作室里,游客走过的时候都能看到艺术创作的过程,这就像走进了一个超大的艺术现场。

接着呢,一些小资的咖啡馆、特色的小餐馆也跟着来了。

咖啡馆的装修很有特色,可能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保留着老房子原来的红砖墙,桌子椅子也是那种很有设计感的复古风格。

小餐馆就更厉害了,把上海本帮菜做得精致又美味,还在菜单上加上了很多创意菜品。

慢慢地,田子坊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从一个无人问津的老旧街区变成了游客必去的打卡地。

现在你走在田子坊里,既能感受到老上海的烟火气,听到上海阿婆用上海话唠家常,又能被那些时尚的艺术元素所震撼。

这里就像是一个时空交错的地方,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而且啊,因为田子坊的再生成功,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周边的小店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活力源”,让整个区域都充满了生机。

咱再说说北京的798艺术区。

这个地方以前可是工厂区,到处都是冷冰冰的大厂房,生产着各种工业产品。

后来呢,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工厂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生产功能。

可是啊,这么大一片地儿可不能就这么荒废了。

一些有远见的艺术家就发现了这里的独特魅力。

那些高大的厂房空间超级大,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创作的天堂。

他们开始把这些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画廊。

你一走进798,就能看到那些保留着工业风格的建筑外观,大烟囱还高高地耸立着,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田子坊

田子坊

田子坊 4)艺术气息
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 着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 “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 和地区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 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 小店。服装、藏饰、陶艺、剪 纸、油画等应有尽有。 田子 坊最吸引人的,还是常常能邂 逅各路艺术名家。著名摄影家 尔冬强、剪纸大师李守白的艺 术工作室均设于此处;美国陶 艺家吉米、法国设计家卡洛琳 等亦在此安营。陈逸飞虽已去 世数年,但陈逸飞工作室里仍 陈列着不少大师的遗物,还有 他的名作复制品《占领总统府》 等。
上海石库门旧建筑群改造之
田子坊
田子坊
在上海,保存着 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 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 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 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 难题之一。石库门曾庇 护了六代上海人,浓浓 的“石库门情节”,凝 结的是老上海浓厚的旧 城市文化和质朴的生活 气息。正是石库门这样 的特色建筑群落的改造, 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 了更多的模式。老弄堂 田子坊,就是上海新的 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 体。
上海的SOHO,视觉艺术的硅谷
田子坊 2)得名
2001年,画家黄永玉探访陈逸飞工作室后,为这里 取名田子坊。这个名字来源于《史记》,其中记载我 国古代最长寿的画家叫田子方,田子坊用此谐音,幵 在“方”字旁加个“土”,意喻此处为文人、画家、 设计师集聚的土壤。
如今,“田子坊”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 为主,老石库门有600多户人家,出租率高达80%,入 驻企业400多户,有36个国家的艺术家入驻,年平均接 待游客约200万人次。从前的旧工厂、旧仓库、旧弄堂、 旧民宅的价值得到提升。成功地转型发展成为上海乃 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被评 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
② 最终成果
价值所向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调研报告
上海田子坊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日晖路的一个文化艺术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围绕田子坊的历史、建筑风格、商业开发与文化活动等方面展开,着重分析田子坊在当地文化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田子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旧时的弄堂文化,弄堂是上海特有的住宅形式。

田子坊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弄堂建筑,并在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注重保持其原貌。

这使得田子坊成为了一个用以展示上海独有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次,田子坊的建筑风格以老洋房为主,这些建筑多以三层为主,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欧式或中式风格。

这样的建筑风格使得田子坊成为了上海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要一环,并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游览体验。

再次,田子坊的商业开发相对来说是先于文化活动的。

田子坊作为一个商业街区,聚集了各类创意店铺、咖啡馆、餐厅等商业设施。

这些商业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田子坊的知名度,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最后,田子坊的文化活动也是其重要的亮点之一。

田子坊举办了大量的文化展览、艺术活动、音乐演奏等,丰富了周边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此外,田子坊还通过举办市集、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为当地的手工艺品产业提供了一个平台。

综上所述,上海田子坊作为一个文化艺术街区,通过保护和修
复历史建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商业开发等方式,成功地将上海独有的文化融入到街区的方方面面中。

田子坊成为了展示上海城市文化的窗口,也为上海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式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
田子坊自2001年改造 起步至今,先后经历 了初始创业阶段和探 索成长阶段,现已步 入转型发展阶段,开 发主体也由政府转向 了非政府组织,由传 统的“与民争利”走 向了“让利于民”, 形成了“自下而上” 的开发模式,即 社区居民主导+企业参 与+政府支持+非政府 组织推进。
四、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模式评价 评价
五、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功能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1 2 3 4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街区真实 性 调动历史街区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制定有利于历史街区游开发的政策
谢 谢 !
日期:2012.08.28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 4(二)
社区主导型开发模式
社区主导型模式是指社区成为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主 要参与者,并且是最大的利益主体,决定了最终的利益分 配方案。该模式通常是通过成立一个社区组织机构,如社 会大会、管委会等,来代表社区居民进行发言、参与相关 事项的讨论,并拥有监督其他参与企业的权利。 田子坊自2001年改造起步至今,先后经历了初始创业 阶段和探索成长阶段,现已步入转型发展阶段,开发主体 也由政府转向了非政府组织,由传统的“与民争利”走向 了“让利于民”,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开发模式,即社 区居民主导+企业参与+政府支持+非政府组织推进。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 4(一)
创意产业园集聚区模式
模式
这种改造模式不仅有效地保存了历史文化氛围和街区 空间格局,同时有利于遵循上海资源结构特征所决定的经 济逻辑,去选择附加值高、经济密度大、耗用空间资源少 的都市型、知识型和服务型的袖珍企业入驻,形成了极富 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展示里弄街坊风貌、品位海 派文化的标志性地区,进而成为全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 4(一)
创意产业园集聚区模式
模式
田子坊由泰康路原上海人民针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等六 个厂区改建而成,在旧区改造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个新型改造模 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即在保持原旧房的产权关系不变、 形态结构不变、街坊风貌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推进居住 功能综合化、居住对象多元化、居住设施现代化,努力形成旧 区改造、文化保护、历史传承、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和社会管 理相协调的完整体系。自1998年以来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 方式,逐步把旧厂房、旧民宅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室、画 廊、摄影室、陶艺馆等,并成功引进百余家中外创意企业入驻 ,逐步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设计、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 色,转型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 发展基地。
在此基础上形成十二 片历史街区,各街区 的分布及范围如图1、 图2。
图 2
街 区 范 围
上 海 中 心 城 区 历 史 街 区 分 布 图
表1上海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种类及数量统计
主类
B水域风光 E遗址遗迹
亚类
基本类型
F 建筑与设 施
BA河段 BAA 观光游憩河段(1)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 EBA历史事件发生地(2) 址遗迹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12)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30) FAD 园林游憩区域(28) FAE 文化活动场所(29)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4)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10)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1) FAK 景物观赏点(1) FAZ 创意产业集聚区*(7) FBC展示演示场馆(9) FB单体活动场馆 FBD体育健身场馆(1) FBE歌舞游乐场馆(1) FCA佛塔(1) FCC 楼阁(1)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 FCH碑碣(林)(3) 筑 FCI广场(2) FCK建筑小品(6)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5) FDB特色街巷(12) FDC特色社区(20) FD居住地与社区 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116) FDG 特色店铺(1)
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形态各异,各有特点,开发的主体不同,开 发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只能去 找出适应这种模式的街区或者街区内部的不同地段,并在开发过程中不断 发展完善创新这种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这样才 能使每一种模式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用,为日后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提供参考和经验。
1
1
根据2008年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调查的结果显示,田子坊每年的旅游者数量
在上海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名列前茅,一年吸引旅游者达50多万人次 。2010年2月,田子坊正是被上海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级3A景区,成为了
真正的旅游景点。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 4(一)
创意产业园集聚区模式
模式
创意产业园集聚区模式是依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发展基础和城市功能定位,利用工业等历史建筑为主要改造 和开发载体,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相关产业链为聚合,所形 成的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 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等为发展重点的区域,同时也为创 意企业、创意工作室、创意设计人员提供一个进行交流、互 动、集聚的场所和各种创意作品展示、交易的平台的一种模 式(何增强,花建,2007)。该模式是对工业遗址的一种创新 的改造利用方式。
上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提升
——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日期:2012.08.27
一、上海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目 录
二、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现有模式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概况及开发模式 四、上海历史街区现有模式评价
五、历史街区功能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上海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划分标准:
旅游资源的集中性
历史文化发展的延 续性
1
1
近7万余平方米,是上海所剩不多的典型里弄建筑格局,不仅拥有典型的江 南民居、石库门和新式里弄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厂房建筑,是 上海历史街区中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社区之一。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 概况
在上海被称为“上海的苏荷”、视觉产业的“硅谷”,于2005年
被上海市经委首批命名为十八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为上海十大最具影 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排名首位,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
1
1
二、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现有模式
1
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模式是上海历史街区在长期的旅游开发过程 中形成的基本形态与要素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成型的、可以直接运用的开 发体系。根据上海历史街区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开发现状,按照“开发
1
之后是什么样子,由谁来开发的,以及这种开发会带来怎么样的功能”这 样一条主线,将上海历史街区旅游的开发模式从开发形态、开发主体和开 发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上海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已形成多种开发模式
原真性保留模 式
开发形态 层面
博物馆模式 创意产业园区 模式 酒店(餐厅) 模式 特色商业街模 式 政府主导型开发 模式 企业主导型开发 模式 社区主导型开发 模式
开发主体 层面
三、田子坊历史街区 概况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大体包括今卢湾区西北部, 东临思南路,西至瑞金二路,南临泰康路,北抵建国中路的区域。其面积
一、上海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分类
结合笔者的实地调查,可以将上海历史街区资源分类如下:
名人故居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
特色建筑资源 宗教文化资源 美食旅游资源
博物馆资源 购物旅游资源
节庆会展资源
空 间 分 布
图 3 中 心 城 区 历 史 街 区 旅 游 资 源 分 布 图
一、上海历史街区现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