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2009-7-31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什么影响?怎样提高中国资本的形

成能力?怎样扩大中国对外投资?这些已成为当前经济金融发展中值得关

注的重要问题。在此,我就上述三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的跨国流动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最近10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快速增加,跨国公司投资能力空前扩大。到2008年底,全球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和外汇储备、公共基金等已超过50多万亿美元,其中仅养老基金就高达20多万亿美元。这些基金主要投资于本国,但也有大量资本经过直接投资、金融证券投资和外汇储备经营,为追求资本的安全、流动和收益,不断从一个国家和地区流入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也从国际资本流动中受益。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国。2008年,流入我国的直接投资为924亿美元,到年底已累计达到1万亿美元。国际资本流入,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在世界崛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一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不合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廉价商品出口到发达国家,获得大量外汇。这些外汇的绝大部分,又以购买债券或存款方式流入发达国家,只能获得3%~4%的收益率。发达国家通过集中本国的资本和流入的资本,将资本以长期直接投资方式投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获得10%~20%的收益率。2008年底,我国对外金融资产总额为29203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不到6%;而对外金融总负债14013万亿美元,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占63%。二是国际金融机构对国际资本流动难以监督,加之某些国际资本恶意炒作,往往引发金融危机,不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三是国际资本绝大部分使用美元,美元的贬值给资本所有者带来严重损失。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趋势出现逆转

这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从2007年增长5%,降为2009年预计增长-0.5%~-1%,全球股市下跌40%左右,全球资产缩水50万亿美元。全球资本大为减少,其中仅养老金就缩水20%,损失5万多亿美元。谁能想到花旗银行股票会从33美元一股降为1美元一股,通用公司股票下降99%,直到申请破产保护。为了弥补企业资本损失,提高金融资本杠杆率,发达国家资本大量回归。200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83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4491亿美元,下降21%。其中,发达国家为8401亿美元,下降32.7%;发展中国家5177亿美元,小幅增长3.6%。今年1~4月,我国实际引进外国直接投资277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1%。2007年美国、欧元区、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证券投资流入量

为30913亿美元,流出量为17369亿美元,净流入13544亿美元。受此次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对外证券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09年投资规模大幅缩减。由于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股市大跌,投资者大量出售股票,导致资金流向亚洲,带动股市上涨。年初至今,中国内地股市上升50%,香港股市上升29%,台湾股市上升49%,印度股市上升53%。一大批外国机构投资者成为亚洲股票的买家。与此同时,我国在股权投资方面表现活跃,占到今年迄今亚洲所有股权融资交易量的54%,高于2008年的37%。

预期国际资本流动将有恢复增长

由于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加之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救助措施,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有可能在2010年恢复增长。2009年5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进一步上升,创造6年来新高;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明显上升,达到1年来新高。这些显示消费者和企业家对未来预期较为乐观,表明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但今后几年全球经济只能缓慢增长。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活动将重振活力,国际资本流动将重新恢复增长。但是,在这一轮金融危机过后,全球资本流动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格局,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增加储蓄,对外直接投资会大幅度减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不断扩大内需,出口有所减少,国家外汇储备不仅增长趋缓,还有可能下降。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强中国资本形成能力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巨大影响,但对金融业影响较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近10多年来集中力量剥离银行不良贷款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结果。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更多是历史机遇。面对这场危机,我们要加速增强中国资本形成能力。资本来自企业积累和财政分配,但更多的是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把城乡居民、工商企业、各级政府暂时不用的资金转化为社会资本。

增强中国资本形成能力的紧迫性

199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充实企业资本金。时至今日,这项改革不尽如人意,直接融资比例不升反降,导致社会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一是信贷资金增长过快,资本匹配不足,不利于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几年,全国工商企业净资产每年增长15%左右,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这两项比例是不匹配的,企业实际资产负债率上升。今年4月,我在博鳌论坛上针对一季度贷款4.58万亿元的迅猛增长,预测贷款超量增长难以为继,提出要提高社会资本形成能力,以支撑贷款合理增加。现在,为了扩大贷款,已调低有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资本金的比例,允许一部分贷款用于资本。从短期看这是需要的。但是,根本出路还是要在提高我国社会资本形成能力方面有重大突破。二是国内社会资金相对宽余,但资本形成能力较弱,转而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资本,既增加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又降低了我国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增强社会资本形成能力已具备条件

预测今后5年,我国工商企业净资产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除此以外,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资金迅速增加。2008年底各个层次养老金1.7万亿元,前5年每年增长34%,后5年如果每年增长30%,可增加4.5万亿元;商业保险资产3.3万亿元,前5年每年增长30%,后5年如果每年增长25%,5年可增加近7万亿元;城乡储蓄为22万亿元,前5年每年增长15%,后5年如果每年增长13%,可增加18.5万亿元。以上三项,5年共可增加资金30万亿元。另外,扣除必需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支出,有数百万元资金结余的自然人不断增加。这些资金可以有较大比例投资于股票、债券和基金市场,并转化为社会资本。

多渠道扩大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来自财政分配、企业利润等,但是,更多应是通过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机构等把上列各项社会资金转换为资本。

第一,巩固和扩大股票市场。今年年初以来,上证综指在振荡中稳步上升,这种上升是有基础的。中国证监会已征求社会对IPO启动的意见,市场反应是正面的。创业板正在推进。我预测中国股市将平稳发展,在增加企业融资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希望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产权交易的发展,尽快在天津设立未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

第二,统一管理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现在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证监会核准发行公司债,人民银行核准发行企业票据,管理分散。到今年3月,全国各种债券总额为15.2万亿元,企业债、公司债只占5%,这种状况既不适应企业融资需要,也不利于为外国提供投资工具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发(2009)26号文已提出“完善债券市场化发行机制、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责成“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负责”此项工作。

第三,发展基金市场。早在1997年中央文件就提出要发展基金市场。现在最紧迫的是,要在完善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的同时,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国发(2009)26号文提出“加快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并责成发改委牵头负责。据国家发改委的消息,有关监管部门已取得一致意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即将报批公布。这将是我国基金市场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个办法公布后,最重要的是要规范基金投资人和管理人的权利和责任,促进基金管理市场的发展。2008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决定投资鼎晖、弘毅基金各20亿元。今年内,我们计划再选3~5家基金,承诺投资100亿元。

积极扩大对外投资,提高中国资本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认真阅读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发

布的2008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2008年底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通过对这两张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在继续吸引外资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应该积极扩大对外投资。中国将从输出商品的大国,逐步过渡到同时又是输出大量资本的国家。

扩大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通过出口廉价商品,获得大量贸易顺差,投放大量人民币购买大量外汇,形成超量外汇储备,再将外汇重点投资美国国债,虽然是我国参加经济全球化必然经历的阶段,但是,这使我国付出大量社会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也积聚了外国资产缩水的风险。因此,扩大对外投资已成为改善国际收支、维护我国战略利益的必要措施。

我国已具备扩大对外投资的条件。到2008年底,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为29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金融负债140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净债权为151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成为列于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债权国。我国从2003年开始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对外投资。今年3月,商务部公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把商务部核准对境外投资限额从3000万美元提高到1亿美元,并提供一系列投资便利。5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此《规定》明确境内机构可使用自有外汇资金、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实物或留存境外利润等多种资金来源进行境外投资。

在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对外投资迅速扩大。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556亿美元,第一次突破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到2008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4亿美元。今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大幅度上升。

推进资本项目下可兑换,逐步扩大对外投资

1996年,我国宣布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可兑换,到2007年对贸易出口收汇基本实行意愿结汇。IMF规定资本项目交易有七个方面共43项。到2009年3月底,我国已有11项实现可兑换,22项基本实现或部分实现可兑换,尚有11项不可兑换,主要是外资还不可以直接投资人民币证券产品,人民币也不可以对境外投资。我国正在创造条件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为扩大对外投资创造条件。

首先,扩大直接投资。逐步扩大外资对中国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与此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到境外投资。最近一两年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对外战略投资成功率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反对外国的投资保护和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偏见,同时,我国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对外巨额投资不可操之过急。今后,除支持国有企业集团对外投资外,要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除少数企业集团继续努力,创造条件进行互利共赢的战略投资外,要更多进行财务投资;除企业对

外直接投资外,也要支持企业更多通过国际中介机构进行对外投资。

其次,扩大证券投资。增加合格投资机构(QDII、QFII)和投资总额,进而过渡到允许个人和企业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到境外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最后,直到上述管理方式已失去必要性,发展到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不可投资范围外,允许本币和外币在所有投资项目进行可兑换。

第三,改善外汇储备投资结构。不要把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现状简单地描述为陷入“美元陷阱”。但我们应尽快改善国际收支结构,促使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这也要有一个过程,近期看,如外汇储备资产上升,美元汇率稳定,我国还可能择机适当增加对美元国债的投资。但美国政府应采取实际措施,兑现保证外国资产安全的承诺。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放人民币国际资本

这次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美元长期垄断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维护本国利益实施货币政策时,往往严重损害他国利益。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就是国际社会加强对美国财政、贸易赤字的监督,促其维护美元汇率稳定。同时,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经过若干年努力,人民币一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也将成为投资货币。通过对外发放人民币贷款、外国政府和企业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人民币支付贸易逆差、双边货币互换等渠道,外国政府和企业将获得人民币,这些人民币或其中一部分人民币,也可以用于对中国或有关国家的投资。到那时,我国对外投资,不只是使用外汇,也不限于用人民币兑换成外汇到境外投资,而是用人民币直接对外投资。

作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来源:《中国金融》2009年第12期

责任编辑:李惠杰

【收藏】【评论】【打印】【关闭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进一步阐述经济全球化在新形势下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日益广泛的影响,在这双重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 正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他对世界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作用,也尤其负面的影响。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经济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含义。 自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逐渐演变成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金融危机,给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这场源由美国而最终波及并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新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作了新的深刻的注解。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世界经济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的关联的经济体系. 众所周知,根源于美国的体制政策、消费文化产生的次贷危机,虽然产生在美国,但却影响了全世界。虽然它的起因是一个局部问题,但其影响却是整体,却是全部。着深刻的向我们我们诠释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每一个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大家庭的成员,面对危机,只有彼此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克服艰险。

纵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他在治理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却显得那么无力。相反,他的疯狂印钞行为、转嫁危机和债务的举动却让众多国家感到担忧和愤怒。在金融危机的浪潮逐渐退去的今天,回首往昔,我们发现应对金融危机的是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行动,才使得全球的经济见到了新的曙光。 经济全球化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的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透过这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有: 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必将迅速蔓延,其影响也毕竟是难以估量的。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此外,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不难找到这些问题的佐证,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国际新闻中经常曝出有些国家出现罢工的,示威游行的,有些国家爆发冲突......这些大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大国对抗: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纵然在面对危机需要彼此携手,共同克服艰险的时候,诸如美国的有些国家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没有放弃高战略扩张,走背离经济全球化的演进的道路方向,采取背离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的措施,遏制其他新兴大国。例如,就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采取救世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却在厚脸无耻的鼓吹中国威胁论,却在对台军售。 地区动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地区经济、安全将会严重失衡。由于地区经济的不景气,地区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安全形式也将不容乐观。现金的索马里海盗问题就是证明。如果索马里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物阜民丰,有谁还会去当海盗,遭受全世界人民的唾弃与打击呢?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人民版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背景材料举例(材料选取的自由度很大,同时命题者对选取的材料进行组合和再造) 1、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为抵御危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同时努力寻求国际合作。 2、美国商务部2009年2月27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6.2%,降幅远大于先前估计的3.8%,创20多年来美国经济最大季度降幅。 3、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于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本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4、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闭幕。2500多名与会者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政要和商界领袖普遍强调了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寻找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会上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与会者普遍认为,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5、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世界市场的萎缩,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趋大,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的冲击,最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外部需求减少,产品缺乏市场,工厂经营困难,也就造成农民工大批返乡失业。 6、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 (1)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研究部署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 (2)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3)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4)国务院办公厅12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7项政策措施 (5)一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6)2月15日晚,正在天津调查、研究、了解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状况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南开大学亲切看望大学生。 他勉励同学们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总理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们坦诚交心:“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决心就到西藏去。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重点

[收稿日期]2010-01-2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 贾 晶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它源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 盾,但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不断追求扩张的产物。所以,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让利于民;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不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0年第3期(总第34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0Total No.34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3-0003-02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经济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 “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1.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2.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作者:张洋东,赵永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6-3 本站发布时间:2009-6-3 18:46:57 阅读量:1920次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这场金融危机也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今年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称,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如何正确认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搞清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更理性更从容地应对危机,更理性更有力地扭滑促增,更理性更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是有助益的。 一、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开放的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各个方面都有严重影响。在金融方面,我国持有美国“两房”债券3760亿美元、美国国债5189亿美元,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万九千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缩水和损失不少;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跌幅72.8%。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9年5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近一年间,A股1386家参选上市公司总市值高低落差达到9.44万亿元,分摊到1.25亿个股东账户相当于户均亏损额一度高达7.55万元)。还给我国一些金融、保险、投资机构(他们因购买美国的基金、债券等)也造成了直接的不小的损失。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相对健康,金融机构运行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几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还因这次金融危机而跃居世界各大银行前列,没有发生象前段欧美那样不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金融危机。今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时称:“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畅通无阻,我们贷款增加的很快,没有什么像西方国家处在金融危机煎熬的那些地方的银行,他们的银行贷不出钱来,我们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已,不要把概念搞错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不是金融危机。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主要方面还在实体经济上。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消费需求大量萎缩,对中国的进口急剧减少,使中国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2008年上半年就有6.8万家加工出口企业倒闭,还有不少企业停工限产。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4月份,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跌22.6%。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直接的影响是这些企业GDP 和税收的消失以及农民工的失业返乡。间接影响是这些企业电力、原燃材料的停止和减少使用消耗,传导影响到其他生产、制造产业,造成各种原燃材料、产品的积压,价格下跌,进而造成其他生产企业的减产、限产、停产,其他生产企业GDP、利税的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在今年“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透露,到去年底,全国有7.5%的中小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潘光辉 摘要:随着科技变革和全球生产一体化程度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在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日趋明显。这种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经济形式,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机会,加强了资源的流动性,促进了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展开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思考,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相互作用,并为我国更好地面对金融危机提供一些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自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大,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国际贸易日益加剧。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在世界金融营造的高回报,高流动的开放性环境中,造成了金融投资者低估风险、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投资浪潮中。然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扩张,这场金融危机以巨大的波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稳定,使全球都陷入经济萎靡不振的困境中。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沉浸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好处中的世界开始反省:国际金融市场随着垒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变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华尔街金融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更应该展开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研究,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制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1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2007年年初,美国著名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由此拉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7年金融过渡期结束,中国投资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关于中国金融开放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的学者发出了严正警告:“金融对外开放,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编队开到中国临近海域……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对中国的国家防务是一个重大的挑战”[1]我们要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困惑,首先要能够理解中国金融必须面对并要嵌入其中的世界金融市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从经济理论发展来看,到目前我们仍认可市场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随着对市场的认识的深入,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我们的困惑是:我们的金融发展是不是一定要选择市场运行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是否一定要选择对这种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嵌入?嵌入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如何规避风险,或者说规避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而这些问题本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制度以及微观金融机构本身所无法回答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有一个推进金融改革,构建这一金融制度的主体来给出答案。于是谁能成为宏观结构性金融改革和推进的主体就成为我们要讨论问题的关键。

二、嵌入性理论解释框架 “嵌入性理论”(embeddednesstheory)是卡尔·波兰尼对社会思想最为著名的一个贡献,波兰尼认为,在19世纪之前,人类经济一直都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①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金钱和市场开始驾驭一切,最终使得一切包括社会都被嵌入到经济体系结构中。这一逻辑本身蕴涵了人类社会悲剧命运的结果。波兰尼认为市场交易有赖于信任、相互理解和法律对契约的强制执行。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以一项乌托邦的建构。回归到我们要讨论的主题,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的构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直是围绕金融的市场化和自由化来进行的。波兰尼的话今天无疑仍然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我们的主题是: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它会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成一片荒野。”[2]面对全球化下的全球化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鼓吹者们仍然坚持认为,问题的根源在政府的干预。 对于转型国家而言,实现转型的关键是“让价格就位”,并通过私有化和自由化把政府从经济中赶出去。在他们看来发展不外乎就是资本的积累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样的技术性的东西。但是根据波兰尼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本身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本质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从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金融危机下经济全球化

1何为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 2广场协议签订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PaulA.Volcker)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3广场协议大事记 事件影响 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 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 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 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 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 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 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 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 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 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 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 67.85%。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摘要:美国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和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掀起惊涛骇浪。因此,它必将被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并将此次金融危机同之前的经济危机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全球各个国家在此次国际危机中如何应对,总结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认识总结经验政策措施 一、经济危机的概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优势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本国的各个方面有利条件。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五大有利条件。第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中国金融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较少,这就决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不但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反而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和运用能力。二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相对较小。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国家正在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所形成的较大负面影响还不足以动摇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基。第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较好。一是中国财政状况较好。财政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并且出现了较大盈余。如此巨额存款,既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又为企业经营或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的资金条件。第三,具有投资拉动经济的巨大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几乎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完成,因此,目前其投资主要是升级型、技术改造型、功能恢复型投资,投资规模较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而中国现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具体表现在: 交通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建设、能源建设石油、煤炭、电站、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因此,中国通过投资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

金融危机:一场全球化式清算 所有泡沫都会破灭,所有失衡都会再平衡,这是经济史昭示的基本道理,无论是地产泡沫、股票泡沫还是债务泡沫,无论是贸易失衡、货币失衡还是债务失衡。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场泡沫破灭和经济失衡的调整。全球失衡表现在五大方面:以美国过度逆差为代表的贸易失衡、全球产业利润分配的失衡、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失衡、美元地位与美国经济地位的失衡、庞大财政赤字下美国财政体系的失衡。 2001年美国开启宽松货币政策吹大房地产泡沫后,以美国贸易逆差为罪魁祸首的全球贸易失衡是当前危机的根源。而当前危机是一个更大周期的顶端,即全球尤其是来自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对产业、金融利润的追逐的顶部。 失衡导致巨型泡沫。目前美国相当一部分地产泡沫已破灭,金融市场泡沫正在破灭,美国过度消费泡沫则刚刚开始破灭。肇始于美国的危机波及全球,融入全球化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都难幸免。 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全球性危机,为二战后之首次。以更长的周期看,二战后世界经济在美苏两大方向上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西欧和日本迎来集体繁荣期,冲垮以美国经济为主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后发达经济体再未同步繁荣。 耶鲁大学社会学系高级研究员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2003年出版的《美国实力的衰落》一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美国,其经济均表现不错。而同期世界整体经济表现并不佳,已进入长期下降阶段,表现为生产利润水平较五六十年代大幅下降。 冷战后,来自发达经济体的资本找到利润新空间,其一为全球产业转移,其二为资本伸向金融市场。 去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今年迅速恶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可能继续恶化为经济危机。危机将给利润新空间标上到顶的句号。 规模巨大的失衡后的再平衡,将给世界经济及其逻辑、版图带来巨大未知数。 全球贸易失衡及再平衡 全球经济体系最大的失衡是贸易失衡。以美国为代表的巨额贸易逆差是罪魁祸首,导致众多生产国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在当前危机下,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的摒弃、生产国产能的削减,将强行平衡贸易失衡。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指出,今天金融危机的核心在于全球失衡,突出表现为全球经常账户赤字绝对额剧增,2006年至去年创出占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近6%的纪录,几乎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平均2%的3倍。 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从1995年占GDP的1.5%猛升至2006年的6%。2000年至去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实际GDP 平均增长8%,为同期其他地区平均3%的2.5倍。去年东亚创下出口纪录,占其GDP的45%,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1994年至去年,美国实际消费需求增长率按实值计算为每年3.5%。其持续时间之长,被罗奇称为“现代史上任一经济体最为盛大的消费狂欢”。罗奇将美国过度消费的根源归结为储蓄模式从以收入为基础到以资产为基础的贸然、失败的转型。 20年来美国储蓄率一直下降,从1984年的10.08%至1995年的4.6%,2004年至去年分别为1.8%、-0.4%、-1%和-1.7%。储蓄率负值形成消费者债务泡沫,至2006年中期巅峰时,净房产抵押提取的现金量增至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的9%,为5年前3%的3倍。去年底,家庭部门负债率增至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的133%,较10年前的90%上升40多个百分点。 罗奇认为,这种债务增长“简直荒谬至极”,“现在终于结束了”。美国需要抛弃资产导向型储蓄与消费相结合的策略,重建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模式并削减债务负担。这意味着美国个人消费增长将持续下滑、经济衰退。 1929年大萧条时,美国遭受股市泡沫破灭和产能过剩打击。美国一战后发展起来的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工商企业倒闭8.6万多家,工业生产下降55.6%,进出口贸易锐减77.6%。危机最严重时,美国主要工业企业基本停止运行,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开工率分别仅5%、15%,失业率攀升至25%。

全球化与东亚金融危机doc10(1)

全球化与东亚金融危机 一、全球化的概念、表现及成因 近年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各种传播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且也是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学术著作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3]笔者认为可以对全球化的概念从宏观世界历史进程的角度出发做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界定:第一,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不断演进的客观发展过程,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历史现象,属于历史的X畴;第二,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核心内容和主要动力是经济力,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统一体,其内涵十分丰富,至少应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但在目前情况下,所谓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因为全球政治体系,全球文化秩序和全球社会制度还尚未出现;第四,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X围内流动并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人类经济生活在全球X围不断实现全方位沟通、联系、融合与互动的客观历史进程;第五,全球化既不否认民族和地区的差异,也不排斥国家主权的存在。它与民族化、区域化是对立统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从宏观历史学的视野出发考察近代开端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可看出它就是一部全球化进程准备、启动、发展和初步形成的历史。全球化进程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欧洲,经过大约50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到20世纪末,全球化时代才真正到来。 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全球化X围日益扩大,国际生产分工已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和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于是“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的生产模式不断涌现,“宇宙牌产品”日益增多;二是贸易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贸易扩展到技术、金融等服务贸易,贸易自由化的速度也在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为核心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的建立;三是金融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金融国际化局面形成,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0%,国际金融市场的年金融交易量达500万亿美元,全球外汇交易的日周转额已达1.3万亿美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一、美国的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从2007年春季开始逐步呈现的。首先是房贷公司出现坏账和亏损,点燃了次贷危机的“星星之火”。 次贷的主要受众是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和消费者。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一套自住房,但看到房价迅速上涨,便动起了房产投机的念头。没有本钱,他们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给次级抵押贷款公司,从后者那里获得贷款。这类贷款年利率高达8%到9%。凭他们自己的日常收入很难支付。但当时房价上涨的速度超过了利率,他们在房产上投资可以净赚不赔。所以有些人把贷款买的房再抵押买第三、第四……套房,这就等于贷款买房进行投资,借钱付利息,低投入者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可是他们抵押给贷款公司的房产是“死钱”,贷款公司要牟利必须把它变成“活钱”。于是贷款公司开始“变戏法”,进行以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发行抵押担保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这种操作显然存在着高风险。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而利率不断提高,还贷数额一年比一年大,房产投机者终于无力偿债,只得把房子甩给银行,违约就此产生。当违约者较多产生,银行承受不了这样的巨亏,只能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终于爆发。 次贷危机最初发生在虚拟经济层面,后来逐渐向实体经济扩展,各类市场却陷入“熊市”。2008年以来,与商品原材料紧密相连的货币都大幅度下跌。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是美国消费的萎缩,二是企业和机构破产增多,三是失业增加,四是企业经营困难。由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海啸”,进而导致了“金融危机”。 美国是经济大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美国的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了全球失业增加,经济增长的放慢,通货紧缩显现,引起了国际金融危机,几乎涉及全球所有国家。 二、金融危机大事记 1.2008年3月,次贷危机迎来第一个“高危期”。美国大投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欧洲银行与家西方主要央行也宣布联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 2.2008年7月,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两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房地美”亏损超过140亿美元。7月30日,布什签署总款3000亿美元的房市救助法案,旨在帮助“房利美”、“房地美”摆脱困境。 3.2008年9月,首次“高危期”到来,15日,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林公司也被收购;16日,美国政府接管全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4.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再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资金,缓解流动性不足。 5.2008年9月20日,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国会参重两院随后通过了经过修改的救援方案,该方案随即获布什签署并生效。 6.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美国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联合大幅降息0.5个百分点。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首脑共同通过行动计划,同意各成员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入股银行。德、法等国根据这一计划,纷纷出台各自救市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