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评选办Word版
山东省滕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悔的边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悔的边缘》(1课时)课前预习:1.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3.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4.培养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如何层层推进人物心理教学难点:悔的多层次理解评价任务: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字词。
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3.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3.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4.培养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路人一面表现旁观冷漠,另一面则怕说不清楚想扶而不敢扶,如何让社会停止冷漠,重修社会信任,相信《悔的边缘》一定会带给每位同学对人性对社会的感悟。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板书课题:悔的边缘三、释题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不能。
“悔的边”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四、预习展示: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2.读准字词熙攘(xī rǎng)穿梭(suō)执拗(niù) 栅 (zhà)栏嚅动(rú)岔口(chà)煞车(shā)大厦 (shà)奢侈(Shē chǐ) 颀长 (qí) 浓酽(yàn)五、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明确:一位老人热情地为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带路引发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1)老人遇见年轻人问路。
(2)老人热心的为年轻人带路。
(3)回家路上的反思。
2.小伙在老人如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找出人物心理层层推进的关键词。
明确:自责后悔在悔的边缘徘徊;丝丝悔意,在悔的边缘徘徊“他心想”“他本想”“怎么回事?”“冲动”等3.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明确:年轻人良知未泯奉还钱包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4. 叙述故事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悬念、对比5.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明确:使故事情节更能吸引人。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背影》教学案

第5课《背影》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3遍,抄写生字词3遍。
2.了解朱自清,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P44)相关课程标准: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背影”这一人物特点,运用恰当动词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开对人物心灵描写的方法。
3.体味通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的爱子之情,感受父子情深。
评价任务:1.以“背影”为线索,四次写背影和流泪,体会层次的严谨。
2.刻画人物用了哪些方法,平实的语言读出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课前播放视频歌曲《父亲》。
渲染“父爱”亲情气氛。
有人说“父爱如山”(背景图片:突兀险峻的大山),父爱犹如大山一样厚重而坚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父爱的散文名篇《背影》。
(师生同写课题、作者)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创作以散文成就最高,散文主要有《踪迹》《欧游杂记》《匆匆》《春》《绿》《背影》《荷塘月色》,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二、初读感知:欣赏电视散文《背影》。
1.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以“背影”为线索,几次写背影和流泪,划出有关语句。
3.刻画人物用了哪些方法,划出有关语句。
4.认读、书写生字词。
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1、2题。
(P45)5.让学生试着制定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课文“学什么”,然后探究“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三、精读探究:1.文章哪些词句渲染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读写感悟。
2.朗读四次描写背影和流泪的句段,交流、探究、明确以下问题:①开篇点题——点背影;看父买橘——看背影;望父走出——望背影;别后读信——忆背影。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表达 交流”课文《寻找自己的秋天》教学案 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表达·交流”课文《寻找自己的秋天》课前预习和准备:1.回味本单元课文,体会秋天留给自己的感受。
2.上网查找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
3.拍摄校园秋景、龙庄银杏园秋景、龙园古镇秋景,粘贴到班级电脑上。
相关课程标准: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能用文字、图标、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体验并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2.展示学习实践成果。
评价任务:1.欣赏秋天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感受。
2.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本单元诗文里的“秋天”就各不相同。
有的如清新淡雅的山水画,有的则像是浓墨重彩的油画,有的孤寂悲凉,有的却生机盎然,比春天还美好……正是作者的个性情怀融入了秋景,秋天才呈现出风采各异的美。
秋色年年相似,人心各不相同。
只要你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就会找到自己独特的秋天。
二、诵秋——“多彩秋天”诗词朗诵会:1.《山行》2.《渔家傲》3.《苏幕遮》4.《天净沙秋思》等四篇5.《秋词》(其一)6.《采桑子重阳》7.《登高》8.《秋颂》9.《落叶》以上为课内文章,集体朗诵为主。
采取小组竞赛表演方式,比熟练,比感情,比语气语调。
以上为课外文章,《秋色赋》由教师示X朗诵,其它由学生自由朗诵。
设计意图:既是对本单元课文的复习,也是对本单元“秋意”的拓展。
三、绘秋——“秋色神韵”图片展示:1.“一叶落知天下秋”:搜集网络“秋景”图片,各小组轮流展示图片、名称,并以独特的视角说出图片的构图美、意蕴美。
“银杏园”摄影:由班级“摄影爱好者”集体展示,特别体现图片命名的巧妙之处。
“龙园古镇”秋景摄影:由班级“摄影爱好者”集体展示,特别体现图片命名的巧妙之处。
4.校园秋韵:以校园全景、求真石、思源石、立根石等为主体取景,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触发爱校园热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欣赏美景的视角,学会明快选景、简洁构图的摄影技巧。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教学案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课前准备:通读课文资料,拾取童年梦痕,讲述童年故事,再“酿”童年生活。
相关课程标准: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力求有创意。
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目标:1.感悟童年的美好,认识童年的珍贵。
“酿”童年生活,表达出对童年独特的感受。
评价任务:1.讲述童年故事,力求说清楚“六要素”。
2.以《童年趣事》为题,快速成文。
教学过程:一、导课:临课播放视频歌曲《童年》,学生可以轻声随唱,营造课堂轻松欢快的气氛。
师:童年是美好的,每个同学的童年都充满了童趣,都有值得回忆的人事物,值得珍惜的不仅仅是那些大事件,还有一些看来并非不起眼的人物和事件。
只要是曾经触动过心灵的,不管看起来多么平淡,只要用天真的眼光去看,就会变得可爱、有趣起来。
让我们一起唤起记忆,拾取童年梦痕,讲述童年故事,再“酿”童年生活,永葆童心。
(板题)二、讲述童年故事:1.第1、2、3小组推荐同学复述“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故事”“长毛的故事”。
第4、5、6小组推荐同学点评。
点评要点:力求完整性、文学化。
2.教师讲述自己童年趣事:喜欢喂养小鸡、小猪并和它们交朋友的故事;自制简易乐器和玩伴排节目、放电影的故事;爱劳动、讲卫生、刻苦学习的故事;学习二胡、参加学校文艺演出的故事。
3.播放童年简笔画课件,引起学生记忆,拾取童年梦痕。
课件:荡秋千;爬树掏鸟窝;推铁环;跳房;赶蛋等。
学生讲述童年故事:每小组推荐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讲述,另一名同学做点评。
点评要点:力求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口语化。
三、抒写童年趣事:选取典型的童年趣事2-3例,抒写以《童年趣事》为总题的童年故事。
1.把你或同学讲的故事,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比如:儿时的乐园、快乐的游戏、心爱的玩具,或者值得回忆的读书生活、听故事的经历……在故事里,可以有童年的欢乐,也可以有烦恼,哪怕是梦幻也行。
参考题目《舒婷,我比你更调皮》《童年的秘密》《童年的幻想》《童年往事》2.小组讨论:①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法,选取典型实例;②抓住特点描写事物;③安排一定的时空顺序,有详有略;④准确使用动词,描摹动作过程。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壶口与龙门》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壶口与龙门》【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了解壶口和龙门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
同学间讨论交流回忆学过的说明文方法和语言风格。
【相关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自主学习: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把握学习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同时迅速接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体会作者用准确的预言表现事物的特征,3.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试写你心灵之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文体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述准确、客观、科学,要准确无误。
教学难点: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学习抒情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任务】1.理解本文是如何表现壶口、龙门的自然特性的。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长江之歌》《运河与扬子江》《壶口与龙门》在文体上有什么不同?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感悟、描绘自然。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新课】本单元自学课文《运河与杨子江》以对话体方式告诉我们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做到了以理服人;《将之歌》则通过场面描写写出了江面上劳动者的艰辛以及作者的深切同情,做到了以情感人。
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会以怎样方式展示《壶口与龙门》的风采呢?【整体感知】1、观赏壶口瀑布和龙门风景图片感受山河美。
(多媒体)(学生不仅仅欣赏,而且用不同词语形容看到的风景,还说出见到风景的心情。
)学生: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青山绿水、震撼心灵、心往神驰、一睹为快看风景美,作家笔下的文字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速读课文掌握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四字短语和精彩妙句。
积累词语:气势磅礴五光十色交相辉映红霞瑞马惊涛骇浪精彩妙句:它的左岸是龙门,右岸是梁山,两山伸崖相抱,像两扇巨门把河谷夹住,奔腾的黄河水被紧紧地钳制在人称“八十步”宽的侠道里。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语文《口技》教案 新人教版

《口技》课前预习:借助《助学》了解作者,积累文言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以“生活中来——诵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训练——生活中去”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师注重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和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团结合作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3)学习本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强调自主学习,加强朗读与吟诵,突出“读、诵、悟、品”。
(2)基本的学习方法:吟诵法、探究法、品析法。
3情感与态度:(1)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
(2)培养对古代文化精品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的描写,以及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学习之旅。
在出发之前,让我们先听一段录音。
(放洛桑口技录音,听完后继续)同学们说,刚才的录音属于什么艺术形式?(生答后,明确)这种艺术形式叫口技,它是一门用口腔发声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活动的声音的艺术。
今天,咱们的旅行就是去欣赏一场清朝时期的口技,请打开第二十课《口技》。
(大屏幕显示)(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1.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本文真切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2.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某某省某某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某某。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
(三)整体感知:一读1初读:教师安排课外预习。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6金色花word教案(1)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教案北师大版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2、泰戈尔的有关常识;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阅读中了解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揣摩诗中新奇美妙的想象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2、体验人间挚爱亲情。
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本文富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小诗导入,激活期待材料: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上帝对人说道:我医治你,所以要伤害你;我爱你,所以要惩罚你。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这些小诗。
说说读后感。
提问:大家知道以上这些清新隽永、意蕴深刻的小诗是谁写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大诗人。
学生了解作者泰戈尔,然后根据老师补充,完善知识储备。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金色花》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基调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不懂的字、词、句,教师巡视,释疑解难。
勾画字词。
2、教师配乐示范朗读。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嬉戏的世界中。
)学生听读。
想象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提问:你认为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3)“我不告诉你,妈妈。
”(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根据学生的表现,指导朗读,需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3《山行》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山行预习积累:1.查找绝句、律诗等近体诗文化知识。
2.了解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3.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相关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文学常识和绝句、律诗等近体诗文化知识。
2.朗诵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比较阅读诗歌不同情调。
评价任务: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2.景语即情语,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
3.比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三首诗词的情调有何不同。
设计理念:以诵读、书写为主要手段感悟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有累累的硕果。
王勃把秋天写得十分壮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把秋天写得十分清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而李白则把秋天描绘得十分苍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把秋天写得改天换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看杜牧把秋天写得多么的富有生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生共同看屏幕朗读,然后共同书写全诗)二、整体感知、自主互助:1.划分节奏,朗读诗歌3遍: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自主学习,小组互助:①山行:在山中行走斜:这里读xiá寒山:深秋时的山坐: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②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③近体诗:近体诗知识:《语文助学》“预习积累”第2题;(P26)绝句知识:《语文助学》“语言运用”(一)语文小词典:第1题。
(P27)韵脚知识:《语文助学》“语言运用”(二)尝试运用:试着将《山行》中平仄标出来,并找出押韵的字即韵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滕州市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评选办法一、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1.各学校在开学初,安排各年级备课组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研制本学期的初中语文课程计划,体现学段内容标准与学期课程计划的一致性。
2.教学进度依照教材的正常单元顺序进行。
3.提供的教案一定是经过上课实践后的完整教案。
4.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单元设计如下:阅读课文按主题进行编排单元,每单元由主读课文、“比较·探究”文、自由扩展阅读文(七年级上下册为“比较·探究”带*号类、八年级为“拓展阅读”类、九年级为“鉴赏·评论”类)三级分层、分类阅读文章组成,另外每单元设“‘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5.教案设计建议按如下思路进行:每单元设五课,即第一层的主读课文,每篇各为一课(每课2~3课时),第二层的“比较·探究”为一课(2~3课时),第三层自由扩展阅读为一课(1~2课时);作文训练(含口语交际)为一课(1~2课时),依据教材的“‘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进行设计。
另外,作文还可根据教学需要,由师生自主补充1~2篇。
6.教案“教学点”设计:主读课文以精读为主,“比较·探究”课文可以就某一方面....与主读文或本单元已出现的其他选文“比较”读,也可如主读文一样精读;自由扩展类这一层次的课文,可以略读或自读,也可比较阅读或精读,可以课内阅读也可课外阅读,教师有更大的自由度自行处理。
7.教案设计除考虑课堂教学的特点、操作性、难易度外,应充分体现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特色:突出同类比较,每单元由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语文探究学习的层次。
同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好本教材课文后面...............的练习、教参中的主编导读和研讨要点。
..................8.阅读教学文本分析的基本策略:比较还原法:(1)想象出作品省略了的和淡化了的;(2)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规范的比较;(3)艺术感觉的还原和比较;(4)情感逻辑的还原和比较;(5)审美价值的还原和实用价值、认识价值的比较;(6)不同历史条件的还原和比较;(7)不同流派的还原和比较;(8)不同风格的还原和比较。
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读写结合法、“知识理论—例文”法。
二、教案内容的基本组成1.课题(标出课时)。
2.课前预习:内容包括预习提示、要求或作业(或参阅《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3.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学段标准中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4.教学目标: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具体化为课文课时目标、研讨要点,体现本课重点、难点和学生需要达到的各项能力点。
5.评价任务:就是基于课堂环节推进的观察、提问、表演、交流、活动、情景、练习、测试、作品等习题或表现性活动,紧紧围绕目标设计,能够有效诊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教学决策。
6.教学过程:提供课堂教学详案。
教学过程就是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要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设计以学生“学的活动”为主,即学生在教师按照目标组织的一系列教学环节中做哪些事,如何来做这些事。
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7.作业设计:要基于教学目标设计相关作业,包括课内练习、课外作业布置(提高或拓展练习)。
在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学生的错与对说明什么,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该生的后续学习,等等。
8.教学反思:包括三部分,一是写出课后反思、亮点、得意之处;二是指出设计的意图,给出指导使用的建议;三是还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教案中的弱项、无法突破的地方,要有所阐释。
9.相关资源:教学课件、图片、拓展资源等。
10.基本格式要求:封面单占一页,由上至下依次为:课题、课型、上课日期、作者姓名、单位。
教案正文为Word文档,A4页面,小四号宋体。
三、教案评选的操作方式1.教案征集按年级、学期、课文提供教案内容,一个教案包含一课的所有课时稿件。
2.申报对象:全市初中语文任课教师。
3.以学校为选拔推荐单位。
采取教师、备课组、教研组自主申报,全员参与,以赛促评,逐级推荐的办法进行评选。
滕州市教研室将成立初中语文评审团队,对各单位上报的教案进行评选,优秀教案上报枣庄并于滕州市初中语文学科邮箱展示。
对各单位报送的教案,通过查证,一经发现抄袭,即取消评选资格。
4.教案上报的周期原则上是一周一报,先于教学进度完成的教案可以提前报。
各单位按照“附件一”的教学进度以及“附件二”的年级数量安排,推荐上报优秀教案参与市级评选(优秀的的可以多报)。
最迟于每周五下午3:00前完成本周所有上报任务,教研室定期对各单位上报情况予以公示。
教案发送至邮箱czyw006@。
联系人:滕州市教学研究室邱平;电话:5594030。
附件一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进度备注:附录内容按顺序随文而教。
备注:附录内容按顺序随文而教。
备注:附录内容按顺序随文而教。
附件二2012滕州市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评选安排表附件三样案范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本文背景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表达的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经历的人和事的亲切怀念。
2.理解作品如何传神地写出人物的神情特点的。
3.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
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乐园的感觉?4.探究三味书屋是不是“苦屋”,“我”怀念三味书屋的主旨是否和怀念百草园一致?是否和开初默读时获得的整体感觉一致?5.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认真默读,把握对全文的整体感觉;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二、熟读课文的“百草园”部分,体味文章表现的“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文中直接道出乐园感觉的句子有:。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2.根据你阅读的感受,在“我”的眼里,“不必说……;也不必说”里描写的景致:;(赏心悦目、悦耳悦目、美丽怡人、美丽迷人等类似词语均可);泥墙根下的蟋蟀、斑蝥、何首乌等“我的蟋蟀们”:;(奇异有趣、奇异诱人、开心好玩等类似词语均可)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迷人,令人遐想;吓人迷人,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和幻想;是“我”的百草园秘密、百草园探险,等等类似说法均可)3.细写雪园捕鸟的过程和请教闰土父亲,足见“我”玩得:。
(很专注、很认真、很投入、很入迷、很起劲、恋恋不舍等类似词语均可)4.第九段中写到“拔何首乌毁了泥墙”、“把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我”玩得真是:。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痛快淋漓、无所顾忌、无法无天等类似词语均可)。
5.再次阅读课文,小结上述体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1)文章说,百草园其实“只有一些野草”,是荒园(第七段:“这是荒园,人迹罕至”),具体说说,这是否意味“我”怀恋百草园其实是怀恋快乐自由的童年,是回味那充满好奇、无拘无束的童心童趣?(儿童经历有限,童心童趣总是充满好奇,纵使荒园野草,在孩子眼里也可能新鲜有趣,至于神秘离奇的美女蛇更是令人着迷了;童心更是自由的,最怕受约束,只要能尽情溜玩,石头泥巴也会其乐无穷。
百草园正满足了这样的童心童趣,怀念它,正是对快乐自由童年的怀恋,对无拘无束、充满好奇的童心童趣的回味。
)(2)回顾上述体味,总结一下,文章怎样把这乐园的感觉传达给了我们?(第一是好些话语直接表达了“我”的乐园感觉;第二,更多是通过有关景象、人,事的描述,于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到“我”心中的乐趣。
)6.达标检测:(1)文章说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具体说说各部分(园中景致、泥墙根下玩耍、美女蛇故事、雪园捕鸟等)是否使你感受到了这种乐趣?并分别对各部分的感受作出你的概括。
文中几次交代这是荒园,这表明作者主要在怀念什么?(2)用文中的语句或你的话分别概括百草园各部分内容给你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3)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自己对百草园的读后感受,并说说理由。
7.在上述体味、领悟的基础上,指定或自选有关段落,进行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乐园的感觉?三、熟读课文“三味书屋”部分,探究三味书屋是不是“苦屋”,“我”怀念三味书屋的主旨是否和怀念百草园一致?是否和开初默读时获得的整体感觉一致?1.如果按照前面所说的,纵使野草荒园,孩子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三味书屋里,描述了这种乐趣吗?请具体指出,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同类的乐趣以予概括。
(A.折腊梅花,寻蝉蜕,喂蚂蚁——后园偷玩。
B.玩指甲戏,画画儿——课堂偷玩,或课堂开小差、做小动作。
C.起先人声鼎沸读书,然后学生们的读书声低下去、静下去了,只剩先生仍入神地大声朗读,忘情至学生已不读了,偷玩了仍毫无觉察——好玩极了或有趣极了、可笑极了的读书图,或:读书偷懒。
)2.前面百草园部分的体味、小结时说到,孩子们能自己找到乐趣,是因为童心童趣未受压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具体说说,上述三味书屋里的这些乐趣,也是因为童心童趣未受压抑吗?(总体而言是。
具体说来:A.后园偷玩,只有人去多了、去久了,先生才会把学生们叫回教室,而且也很少对此进行严厉处罚。
B.先生因为入神读书,以至不知不管课堂上偷玩游戏、偷做小动作的学生,且长期如此“放任自流”,以至“我”画成了几大本的《西游记》。
C.“我”内心在品味这好玩极了、有趣极了的读书情景,或者说在“偷笑”先生,而入神读书的先生对此毫无知觉、毫不理会。
)3.三味书屋里的学习、教学,孩子们感兴趣吗?是文章要主要表现的内容吗?请具体说明。
不感兴趣居多。
A.最主要表现在上述逃学、偷玩、读书偷懒现象上,说明那里的学习、教学总的来说可能枯燥无味,基本上对孩子们没什么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