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维宁说明书

合集下载

心内科病房护理查房

心内科病房护理查房

心内科病房护理查房时间2012年4月30日查房题目:输注欣维宁病人的护理主查人:周艳参加人:护理部.全科护士查房经过及内容:一、查房目的:1 •通过对输注欣维宁病人的护理查房,学习有关欣维宁的相关知识。

2•护士通过对本次查房的前期资料准备,以其达到拓展知识层面,从而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整体提升护理水平。

3•促进护士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二、查房内容(―)责任护士对欣维宁的有关如识做介绍1、欣维宁的适应症2、欣维宁的不良反应3、欣维宁的性状、禁忌及垃藏4、输注欣维宁前的注岚事项5、用药过程观察(二) 责任护士做病例回顾1.报告病例2.主要辅助检查结果3.治疗三、提问1.如何保证患奢用药安全?2、针对该患该病输入欣维宁你是怎样做的?四、1、护士长总结2、护理部主任总结欣维宁说明书商品名】欣维宁【通用名】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成份】盐\酸替罗非班【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与肝素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 波心梗,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三舍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脏缺血并发症【用法用量】不稳定型,《绞痛或非Q 波心梗起始卿滴速率为0・4ug/kg/分,30分钟后继续以0.1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

可根摒,恿者体重调逑剂量。

与肝素联用一般至少対块48<J、时,并可达108 小时。

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起始剂筈为10ug/kg,在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而后以0.15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36小时。

可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

肌肝清除率<30mL/分者剂量应减少50%o【禁忌】禁用于有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以及以前使用本品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血小板下降、恶心. 发热和头痛【规格】100ml:5mg:0.9g/支【规格】210元【竝藏】室温,密封保存。

欣维宁用于介入后护理观察

欣维宁用于介入后护理观察

摘要 : 随着 近几 年 医 学技 术 的发 展 , 介入 治疗 成 为 急性 冠脉 综 合 症 的新 型有 效 治 疗手 段 。欣 维 宁 ( 酸 替 罗非 班 ) 于介 入 治 盐 用
疗 患 者可 明 显减 少急性 和 亚 急性 血栓 形成 。
关 键 词 : 维 宁 护理 观 察 欣
按 摩 与康 复 医 学
21.( 0 0 5 中)
C ieeMa iuai hn s n l o p t n& Re a itt nMe i n 2 1 , o 1 h bl a o dc e 0 0 N . 4 i i i
8 7
欣 维 宁用 于介入后 护 理观 察
肖泽 兰 芦利 娜 ( 南省 焦作 市人 民 医院 焦作 河 44 5 ) 5 1 0
20 09年 5 1 0 0年 4 3 . —2 1 . o我 们 对 ( C ) 入 治疗 1 0 A S介 2 例 患 者分 别 采用 全 量 和 2 3 进 行 比较 观 察并 针 对 性开 展 护理 。 /量 1 一 般 资料 将 我 科 20 .. — 21 .. 010例 P I 后 应 用 欣 维 宁 0 95 1 00 4 3 2 C术
症 的新 型有 效 治疗 手段 。欣 维宁 ( 酸 替 罗非 班 ) 于介 入 治 疗 盐 用 患 者 可 明显 减 少急 性 和亚 急 性血 栓 形 成 。
欣 维 宁 用 于介 入 治疗 的 适应 征 包 括 : ①左 主 干 或者 是冠 脉 开 口部 位 病 变者 ;
② 单 根 血 管病 变放 置 较 长支 架 患者 ; ③ 血 管 内有 不 稳定 斑 块 患者 ; 欣 维 宁 主要 不 良反 应 为各 种 出 血倾 向 。
心 绞 痛及 心 肌 梗塞 以及 冠脉 血 管 成形 术 后 心脏 缺 血 性 并发 症 的 主要 病理 生 理 学 问题 。

新活素临床应用病例

新活素临床应用病例

3.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远期疗效:
目前为止,此使用新活素患者经回访病情仍稳定。
但是,新活素对心衰治疗的长期预后影响不明确,是否
能成为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新的一线用药值得深思 ,
需要以病死率为终点事件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
照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rhBNP(新活素)
主要药理作用
扩张动脉和静脉,列为血管扩张剂, 促进利尿排钠, 阻断RAAS 和交感神经系统 阻滞急性心衰演变 中的恶性循环
超声提示:二尖瓣返流明显减少,EF改善 为56%。
2
典型病例
病情
• 病史:邓某某,67岁,男性,因反复胸闷、 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伴持续性心前去 疼痛4小时于2012年5月4日10AM急诊入 院。近2年来先后4次于我科住院治疗. • 既往:高血压病15年
体格检查:BP:160/90mmHG,R:20次/分,P:110 次/分,端坐位呼吸,颈静脉无充盈,双下肺可闻 及湿啰音,心尖搏动于左第六肋间与腋前线交界处
检 查2
Lab:1、ECG:胸导联导联ST段明显压低;部分 T波低平倒置。 2、BNP >1296pg/ml;肝功能、电解质 正常, TC:8.32mmol/L.Cr 226.3umol/L. 3、胸片:肺部感染改变、心胸比值0.56 4、心脏彩超: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二 尖瓣中度返 流,EF:43%。
更高,BNP:3251pg/L,ECG仍然提示心梗改变,考虑再灌注
损伤 ,心衰加重。
连续静滴新活素24h(1mg)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静滴 48小时后,生命征平稳,ECG好转,BNP: 638pg/L,72小时后患者气促缓解,双肺湿啰音明显减 少病情逐渐好转,Cr236umol/L。
体 会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甲组不给予欣维宁治疗,乙组欣维宁持续静脉泵入24 h,丙组欣维宁持续静脉泵入48 h。

结果乙组、丙组与甲组相比较,心绞痛、再梗死、血小板集聚率以及死亡发生率在乙组、丙组发生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日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30天左室射血分数有所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与乙组比较,丙组患者的心绞痛、再梗死、血小板集聚率以及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日用量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应用欣维宁能显著减少梗死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和硝酸甘油日用量,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明显降低血小板集聚率,而丙组更优于乙组,且均不增加出血风险。

标签:欣维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当前,在我国的医学研究中,由于没有大量的开展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导致临床应用研究的治疗极为缺乏,对无再灌注治疗指征(静脉溶栓和PCI治疗),伴有或者不伴有胸痛症状,并且超过发病12 h的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因此,在本研究就此展开了在急性STEMI非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与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在发病12~72 h内进行住院治疗,在入院之前,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缺血性胸痛等不适反应,患者含服硝酸甘油之后,没有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胸痛时间军都大于30 min,依据心电图结果得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在相邻的胸前导联上新近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者至少大于0.2 mV、ST段抬高在至少2个邻近的肢体导联上至少大于0.1 mV),并且通过了肌钙蛋白定量和心肌酶谱定量或定性等证实。

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变化及对策

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变化及对策

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变化及对策方玉强;陈乔;杨成明;曾春雨;王旭开;王红勇【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变化及对策.方法对162例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患者的穿刺部位并发症进行统计并选择与相似手术但未使用替罗非班的316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合并使用替罗非班抗凝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增加(40.0% vs 20.6%,P<0.05),分别比较各项指标时,仅穿刺部位出血、淤斑和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以替罗非班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静脉瘘、穿刺部位皮肤坏死或溃疡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高于对照组,而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以对照组略高于替罗非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术后处置不当或观察不仔细有关.结论 PCI术后合并使用替罗非班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可能增加,故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适当延长拔鞘时间、加强术后穿刺部位的制动、压迫时力量适中,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0(039)002【总页数】3页(P185-187)【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替罗非班【作者】方玉强;陈乔;杨成明;曾春雨;王旭开;王红勇【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R973.2替罗非班是特异性的非肽类小分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Ⅱb/Ⅲa受体结合,具有抗血小板、抗栓作用。

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

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

血小板凝集
抗血小板药物分类
口服制剂: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斯匹林 ADP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 注射制剂: 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分析
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 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阻断或妨碍血小板IIb/IIIa受 体与纤维蛋白原等配体的特异性结合,有效的抑制 各种血小板激活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从而达到抗血栓的目的。 临床评价:直接抑制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唯一通路,作用 最强,最直接,最昂贵的抗血小板制剂, 临床应用:高危的ACS患者,PCI的ACS患者
ST段不抬高ACS的介入干预
高危病人GP II/IIIa基础上的早期干预 入院24小时以内(TACTICS-TIMI 18) 药物治疗稳定后较早期干预(FRISC-II) 入院后1周内 保守药物治疗+紧急干预 充分的抗缺血和抗栓治疗治疗无效的病人
抗血小板治疗在ACS中的意义
激活的血小板不但参与止血和凝血,还释放 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参与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血栓再闭 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介入治疗后的急性 和亚急性血栓再闭塞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成为ACS的首要治疗措 施之一。
结果:单用Tirofiban组因死亡率高而提前终止. 7天复合终点由肝素组17.9降至合用组12.9%, (危险度降低32%, P=0.004); 30天时复合终点由22.3%降至18.5%(危险度降低22% P=0.03) 6个月时复合终点由32.1%降至27.7%(危险度降低19% P=0.02)
凝血酶 5-羟色胺 (5-HT) 二磷酸腺苷 (ADP)

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PPT课件

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PPT课件

·
12
抗血小板治疗在ACS中的意义
激活的血小板不但参与止血和凝血,还释放 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参与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血栓再闭 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介入治疗后的急性 和亚急性血栓再闭塞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成为ACS的首要治疗措施 之一。
discussion of timing of clopidogrel and GP IIb/IIIa inhibition. DM indicates diabetes mellitus;
Rx=treatment. Updated with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pMeerdmiicsisnieo.n6ftrhomedB.raPuhniwlaa·lddelEp,hiZai,pePsa:DPW,.BL.ibSbayunPd,eresd;s.200H1e:a1r2t32Di–se1a2s6e3:.
·
13
二.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
·
14
抗血栓药物分类
按照作用环节和机理,分三类:
1. 抗血小板药物 2. 抗凝药:肝素,LMWH等 3. 溶栓药:
·
15
抗血栓药物
抗凝药 抗血小板药 溶栓药
环氧化酶抑制剂 如 阿司匹林
血小板IIb/IIIa 受体拮抗剂
尽早、完全、持续开通梗死相关 动脉 避免形成Q 波 溶栓、直接PTCA
ST不抬高的ACS
NSTEMI/UA 非闭塞性血栓,血小板成分为主 血流减少,或者间歇中断;栓塞 可“防患未然”,具有可挽救性
稳定破裂的斑块,维持冠状动脉呈开通 状态 避免形成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抗栓+抗缺血+PCI 不能溶栓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使用说明书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使用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称:欣维宁英文名称:Tirofiban Hydrochlor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成份】本品的主要成份为盐酸替罗非班,辅料为氯化钠。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本品与肝素联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病人,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同时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病人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规格】100ml:盐酸替罗非班5mg与氯化钠0.9g 。

【用法用量】本品仅供静脉使用,需有无菌设备。

本品可与肝素联用,从同一液路输入。

建议用有刻度的输液器输入本品。

必须注意避免长时间负荷输入。

还应注意根据病人体重计算静脉推注剂量和滴注速率。

临床研究中的病人除有禁忌症外,均服用了阿司匹林。

1.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与肝素联用由静脉输注,起始30分钟滴注速率为0.4ug/kg/min,起始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u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在验证疗效的研究中,本品与肝素联用滴注一般至少持续48小时,并可达108小时。

病人平时接受本品71.3小时。

在血管造影术期间可持续滴注,并在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后持续滴注12-24小时。

当病人激活凝血时间小于180秒或停用肝素后2-6小时应撤去动脉鞘管。

2.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对于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病人开始接受本品时,本品应与肝素联用由静脉输注,起始推注量为10ug/kg,在3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u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本品维持量滴注应持续36小时。

以后,停用肝素。

如果病人激活凝血时间小于180秒应撤掉动脉鞘管。

3.严重肾功能不全病人:如上面调整剂量表所特别指出的,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肝素清除率小于30ml/min),本品的剂量应减少.0%见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不全,药代动力学,病人的特点,肾功能不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维宁说明书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盐酸替罗非班静脉两步输注方案(在肝素及阿司匹林应用条件下负荷输入0.4ug/kg/min30分钟,而后0.1ug/kg/min至48小时),于注射期可以抑制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约90%及延长出血时间2.9倍。

在30分钟负荷输注时可迅速抑制并在输注期间保持这种抑制程度。

(负荷量:70KG:15-20ml,30分钟;继之:1ml/h共:48小时)在冠脉血管成形术病人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两步静脉输注方案(负荷量10ug/kg静脉推注,在5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0.15ug/kg/min维持输注16-24小时),,与肝素及阿司匹林联用,几乎对所有病人都可达到抑制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于90%。

5分钟推注并维持输注可快速达到近乎最大程度的抑制。

停止输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功能迅速恢复到基线水平。

(负荷量:70KG:10-15ml,5分钟;继之:1ml/h共:16-24小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与肝素联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病人,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同时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病人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100ml:盐酸替罗非班(按C22H36N2O5S计)5mg与氯化钠0.9g。

本品仅供静脉使用,需有无菌设备。

本品可与肝素联用,从同一液路输入。

建议用有刻度的输液器输入本品。

必须注意避免长时间负荷输入。

还应注意根据病人体重计算静脉推注剂量和滴注速率。

临床研究中的病人除有禁忌症外,均服用了阿司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与肝素联用由静脉输注,起始30分钟滴注速率为0.4ug/kg/min,起始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u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下表可作为按体重调整剂量的指南。

本品维持量滴注应持续36小时。

以后,停用肝素。

如果病人激活凝血时间小于180秒应撤掉动脉鞘管。

严重肾功能不全病人:如上面调整剂量表所特别指出的,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肝素清除率小于30ml/min),本品的剂量应减少50%(参见注意事项,严重肾功能不全,药代动力学,病人的特点,肾功能不全)。

其他病人:对于老年病人(参见老年患者用药)或女性病人不推荐调整剂量。

使用说明1.在使用之前应肉眼检查颗粒及变色。

2.根据上表按体重调整适当的给药速度。

3.任何剩余溶液都须丢弃。

本品可以与下列注射药物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管路中使用,如硫酸阿托品、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呋塞米、利多卡因、盐酸咪达唑仑、硫酸吗啡、硝酸甘油、氯化钾、盐酸普萘洛尔及法莫替丁。

但是本品不能与地西泮(安定)在同一条静脉输液管路中使用。

根据文献资料,本品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与药物有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出血(研究者的报告通常是渗出或轻度出血)。

在PRISM-PLUS(血小板受体抑制对缺血综合症的治疗-限于有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和RESTORE(替罗非班对结果和再狭窄的随机疗效研究)研究中用TIMI**标准判定的严重和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如下:+除有禁忌症外,病人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

+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g/L,伴或不伴有一个确定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或心包填塞。

§血红蛋白下降30g/L,伴有已知部位的出血、自发性肉眼血尿、呕血或咯血。

在PRISM-PLUS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或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均未报告有颅内出血。

在RESTORE研究中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为0.1%,而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为0.3%。

在PRISM-PLUS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和0.1%。

在RESTORE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6%和0.3%。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或肝素单独治疗的女性和老年患者分别较男性和年轻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并发症。

不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与肝素单独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出血的危险性增加相似。

对这些人群不需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其他病人)。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

这种下降在中断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可逆转。

血小板下降到小于90,000mm3的患者百分比为1.5%。

血小板下降到小于50,000mm3患者百分比为0.3%。

血小板下降见于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并再次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病人。

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发生率大于1%)与药物相关的非出血性不良反应有恶心(1.7%)、发热(1.5%)和头痛(1.1%);在对照组中它们的发生率分别为1.4%、1.1%和1.2%。

在临床研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种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通常是相似的。

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在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和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相比)中较高。

但是,这些患者的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肝素单独治疗组是相似的(参见上述的出血性事件)。

以下不良反应在上市后也有报道:出血:颅内出血、腹膜后出血、心包积血、肺(肺泡)出血和脊柱硬膜外血肿。

致使性出血罕见。

全身:急性及/或严重血小板计数减少可伴有寒战、轻度发热或出血并发症。

超敏感性:严重变应性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

在替罗非班输注第一天,初次治疗时以及再次使用时均有过敏性病例发生的报导。

有些病例伴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00/mm3)。

实验室化验结果: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实验室不良事件与出血相关。

发现有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和血小板计数下降。

也可见尿和大便隐血增加。

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对其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有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的患者;也禁用于那些以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盐酸替罗非班应慎用于下列病人:1、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2、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3、血小板计数小于150,000/mm34、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5、1个月内的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6、近期硬膜外的手术7、病史、症状或检查结果为壁间动脉瘤8、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9、急性心包炎10、出血性视网膜病11、慢性血液透析出血的预防因为盐酸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

盐酸替罗非班与溶栓药物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期间,应监测病人有无潜在的出血。

当出血需要治疗时,应考虑停止使用盐酸替罗非班。

也要考虑是否需要输血。

曾有报道发生致命性出血(见不良反应)。

股动脉穿刺部位:盐酸替罗非班可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特别是在股动脉鞘管穿刺部位。

当要进行血管穿刺时要注意确保只穿刺股动脉的前壁,避免用Seldinger(穿透)技术使鞘管进入。

鞘管拔出后要注意正确止血并密切观察。

实验室监测: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推注或负荷输注后6小时内以及治疗期间至少每天要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如果证实有显著下降需更频繁)。

在原先接受过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病人应当考虑尽早监测血小板计数。

如果病人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到小于90,000/mm3,则需要再进行血小板计数以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

如果已证实有血小板减少,则须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并进行适当监测和治疗。

此外,在治疗前应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且应当反复测定APTT 仔细监测肝素的抗凝效应并据此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

有可能发生潜在致命性出血,特别是肝素与影响止血的其它产品如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联用时尤其可能。

严重肾功能不全在临床研究中,已证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的患者其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下降。

对于这样的病人应减少本品的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对妊娠妇女尚没有进行适当且对照良好的研究。

在妊娠期间盐酸替罗非班只可用于以证明对胎儿潜在的益处大于潜在的危险时。

尚不知盐酸替罗非班是否从人的乳汁排泌。

因许多药物可以排泌到人乳汁中,而且可能对哺乳的婴儿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要根据此药对母亲的重要性来决定是中断哺乳还是中断药物治疗。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在临床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病人(≥65岁)的有效性与对年轻人(<65岁)的相似。

老年病人接受本品和肝素联合治疗或者肝素单独治疗比年轻病人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

不考虑年龄因素,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与单独应用肝素的患者相比其出血解除性的增加相似。

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在老年患者要高一些(与年轻患者相比);但在老年患者当中,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和肝素单独治疗相比,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不需要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其他病人)。

对于盐酸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和肝素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时,比单独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参见不良反应)。

当盐酸替罗非班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如华法令)合用时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

在临床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β-阻滞剂、钙拮抗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硝酸酯类联用,未见有临床意义上的不良相互作用。

在PRISM研究(血小板受体抑制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一个亚组的病人(n=762)中,接受下列药物之一的患者的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与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患者的血浆清除率相似。

这些药物对替罗非班的血浆清除率没有具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这些药物是:醋丁洛尔、醋氨酚、阿普唑仑、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替洛尔、溴西泮、卡托普利、地西泮、地高辛、地尔硫卓、多库酯钠、依那普利、呋塞米、优降糖、肝素、胰岛素、异山梨酯、左旋甲状腺素、劳拉西泮、洛伐他汀、甲氧氯普胺、美托洛尔、吗啡、硝苯地平、硝酸酯类、奥美拉唑、奥沙西泮、氯化钾、普萘洛尔、雷尼替丁、辛伐他汀、硫糖铝和替马西泮。

临床试验中,曾由于疏忽导致替罗非班过量,分别发生在推注和负荷滴注时,为推荐剂量的5倍和2倍,及0.15μg/kg/min的维持滴注速率的9.8倍。

过量用药最常见的表现是出血,主要是轻度的粘膜皮肤出血和心导管部位的轻度出血(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

过量使用替罗非班时,应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适当中断治疗或调整滴注剂量。

盐酸替罗非班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