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应用研究进展及意义
木槿,花可食

木槿,花可食木槿资料木槿(Hibiscus syriacus)来自于锦葵科,木槿属。
别名木棉,荆条,喇叭花,朝开暮落。
hibiskos一种沼泽锦葵;syriacus:叙利亚的。
落叶灌木,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
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萼钟形;花钟形,淡紫色。
花期7-10月。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均有栽培,系我国中部各省原产。
主供园林观赏用,或作绿篱材料;茎皮富含纤维,供造纸原料;入药治疗皮肤癣疮。
民族药【侗药】龙巴:花、叶主治宁乜崩榜(白带)。
【哈尼药】捋区:花、根治痢疾,腹泻,白带。
【傈僳药】尔补子:花治疗痢疾,痔疮出血,白带;外用治疮疖肿。
【苗药】四季花:花用于痢疾,腹泻,痔疮出血,白带;外治疖肿。
【仫佬药】弯牡丹:根皮或花用于肺热咳嗽。
【畲药】姑婆花:花治咳血,燥嗽,赤白痢;根治疗肠风,血痢,赤白带下,大便燥结。
【水药】稀饭花:茎皮外用治顽癣,骨折。
【土家药】插柳卡蒙:花、叶、树皮治咳嗽,哮喘,摆白,痔出血。
【瑶药】茶离花:根皮或花用于月经不调;根皮治高血压,肝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小便黄赤。
【壮药】白牡丹:根皮或花用于月经不调;根皮外用治各种癣。
【资源志】根皮、茎皮(木槿皮):甘、苦,凉。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用于黄疸,痢疾,肠风泻血,肺痈、肠痈,带下病,痔疮,脱肛,阴囊湿疹,疥癣。
根(木槿根):甘,平、滑。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用于咳嗽,肺痈、肠痈,痔疮肿毒,带下病、疥癣。
叶(木槿叶):苦,寒。
清热。
花(木槿花):甘、苦,凉。
清热,利湿,凉血。
用于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便血,痢疾,痔血,带下病,痈肿疮毒。
果实(木槿子):甘,平。
清肺化痰,解毒止痛。
用于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黄水疮。
开头文中的木槿是在昆明植物园遇见的,在药大去C教学楼的桥边也有一株木槿,开花要比这边早很多。
木槿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应用

木槿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应用木槿又名荆条、木棉、面花、朝开暮落花,篱障花等,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观赏、食用、药用、水土保持、分解氯化氢等净化环境的多种开发利用价值,已在园林绿化和居住小区的美化中,得到了充分的的开发利用,发挥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特征特性。
木槿为锦葵科木槿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在南方能长成小乔木,分枝较直立,原产于印度和我国中部地区,叶卵形,先端三裂,有明显三主脉,叶缘有锯齿形。
花单生于叶腋,有短梗,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重瓣、复瓣几种。
蒴果卵圆形,成熟种子黑褐色。
木槿属暖地树种,喜光、也耐半阴,喜温暖湿润,耐干旱贫瘠,抗寒性和萌芽力强,适应性强,耐修剪,易整形,木槿从4月开始萌发新根,5月初花芽分化,花芽分化一直延续至8月,蒴果10月开始成熟。
利用价值。
1.园林绿化价值。
木槿开花期长,且花繁叶茂,对环境要求不严,是点缀园林和庭院的好树种。
因其生命力强,成长快、叶细小,人们常用于制作小型桩头盆景,木槿花色艳丽,国内外栽培的约有70余种,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白花木槿、玫瑰木槿、重瓣红花木槿、短苞木槿、牡丹木槿、大花木槿等品种。
各种木槿在花色、花瓣等方面各有特色,在园林绿化中常用作花篱、绿篱、也可丛植或单植于庭院之中。
经过修剪还可养成乔木形树姿,开花时花果挂满枝头,艳丽夺目。
木槿植物适应性强,且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抗性强,并能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具有滞尘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是工厂和矿区、城市街道的优良绿化树种。
2.食用价值。
木槿花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可单独入汤食用,也可与面粉、葱花、调制入油锅炸成“面花”,色香味俱佳。
可凉拌、炒制、做汤,滑嫩可口,味道清香,能润燥、利尿、除温热等。
3.药用价值。
木槿的花、果、根、叶和皮均可入药,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木槿花入药叫白槿花,内服治反胃、痢疾、脱肛、吐血、下血、白带过多等,外敷可治疗疮疖肿。
关于木槿叶洗头效果的研究报告

关于木槿叶洗头效果的研究报告海盐县向阳小学六(2)班吴沈喆一、问题的提出中秋节到了,我在去乡下探亲的途中发现了几根从未见过的长着粉红色花朵的枝条。
妈妈说:“这是木槿,小时候我们就是用木槿叶洗头的。
”我一听,决定试一试,木槿叶洗头的效果好吗?二、所需的材料木槿叶若干、脸盆、清水若干、电脑网络、相机、吹风机、记录表等。
三、木槿的介绍对于我来说,木槿是一种很陌生的植物,于是我上网查找了木槿的资料。
木槿是作自由式生长的花篱的极佳植物,适宜布置道路两旁、公园、庭院等处,可孤植、列植或片植。
木槿全身都是宝。
木槿属锦葵科植物,落叶灌木,叶卵形,夏秋开花,花单生叶腋,花冠紫红或粉红色,木槿花朝开暮落,化学成分:含皂黄甙,肌醇,粘液质。
中医上以树皮和花入药,功能活血润燥。
树皮治赤白带下(据《本草纲目》记载),肿痛及疥癣;花治痢疾(《据〈本草拾遗〉记载》,民间以花瓣炒瘦肉作滋补食品,用木槿花煎水洗脸,可美化容颜;用叶子汁洗头可治头皮癣,头发容易梳通,滋润秀发,能让头发自然乌黑而且能除去头皮屑。
木槿花多色艳,非常美丽!木槿花的别名有: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等,并为大韩民国的国花。
原产东亚,现在在全国和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四、制作木槿叶提取液我的做法:取大约200克木槿叶,用水洗净后放入脸盆,再加入200 ml水。
我在水中搓着木槿叶,一开始,我们的搓挤似乎并没有起什么作用,过了一会儿,慢慢的我看见有汁液被挤了出来,水在不知不觉中变滑了、便粘了、变绿了。
又搓了好一会,我把被挤干汁液的叶子从绿油油的水中捞出来,过滤后脸盆内只剩绿油油的滑滑的木槿叶液水。
以此操作顺序制得了所需的木槿叶提取液。
五、洗发的过程再加过热水之后,早已迫不急待的我一头扎了进去,只觉得一股清凉顺着头皮蔓延到全身,舒服极了。
轻轻地揉搓,直到木槿汁液把头发全部浸湿。
洗完头后,我觉得神清气爽,头发有一股自然的香味。
浅析槿属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浅析槿属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伴随着这种发展,城市建设的进程也是不断加快的。
如今城市面貌的明显改变不断带来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进而促使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就是要在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作用及槿属树种生活特性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应该采取的措施。
标签:槿属树种;城市;园林绿化;措施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能够不断地改善适宜都市人们生活的生存环境,很多城市都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工作。
城市绿化发展的好,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加强园林绿化成为调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
我国的园林绿化工作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科学管理,做好园林绿化的相关工作。
木槿树种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植物,这种观赏性植物一般花比较大,形状似钟,色彩丰富,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 木槿属树种情况概述木槿属树种在全世界大约有200多种,中国有记载可循的有26种,这其中木本植物13种。
木槿属树种起源于非洲大陆,主要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很多;在东南亚、澳洲、中美洲,科学家也发现了很多野生品种。
中国是有记载的木槿属物种发源地之一,观赏应用价值较高的有木槿、木芙蓉、扶桑等;近年来分别在浙江沿海地区及西藏海拔900米附近地区发现了两个新的木槿属品种。
目前全世界植物学家对木槿属树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夏威夷、马来西亚、韩国等地,应用很广泛的观赏树种有扶桑、木槿、木芙蓉等。
事实上,木槿、木芙蓉、扶桑这三个树种原产地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是重要观赏树种,古时的成都有“芙蓉城”、湖南有“芙蓉国”之称。
扶桑在全世界范围内有3000多个品种,大面积种植扶桑的国家就有一百多个;木芙蓉亦有较多的品种。
木槿常见的品种有百花木槿、玫瑰木槿;木芙蓉常见的品种有白芙蓉、红芙蓉等;扶桑品种最多,主要就是牡丹型品系、吊顶品系等。
夏日里的无穷花木槿

03
社会宣传与教育
加强木槿花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木槿花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
THANK YOU.
不同品种木槿花的生长环境和养护方法
生长环境
不同品种的木槿花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略有 不同。一般来说,木槿花喜欢光照充足、 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 土壤中。
VS
养护方法
养护木槿花时需要定期浇水、施肥、修剪 和除草。在春季和夏季要保证水分充足, 每两周施一次腐熟的液态肥料。在秋季和 冬季则要控制浇水,以防止水分过多导致 植株徒长。此外,要及时修剪掉干枯或过 长的枝条,以保持植株的美观和健康。
要点二
多元化应用领域
积极探索木槿花在医疗、美容、保健 品等方面的应用,挖掘其潜在价值。
要点三
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将木槿花推向 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木槿花的研究方向与热点
基因组学研究
开展木槿花基因组学研究 ,解析其生长发育、抗逆 性及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
功能性成分研究
深入研究木槿花中的功能 性成分,发掘其保健和药 用价值。
品种
木槿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品种繁多,包括重瓣木槿 、单瓣木槿、狭叶木槿、吊钟花等。每种品种的木槿花都有 其独特的特点和观赏价值。
特点
木槿花的花期较长,从夏秋两季一直开到冬季,花朵大而鲜 艳,花型多变,有单瓣、重瓣等多种形态。木槿花具有较强 的适应性,可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因此在园林中 得到了广泛应用。
木槿花的观赏价值
木槿花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植物,其花朵大而鲜艳,花色丰富多样,叶片翠绿可 爱,适合用来装饰花坛、庭院、公园等。 木槿花在夏季开花,花期较长,可持续数月之久,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花卉。
木槿种质创新途径及研究展望

木槿种质创新途径及研究展望任雪羽;王晓红;蒋云;刘春林;肖芬;周英【摘要】木槿是兼具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的优良园林灌木,新品种在世界上不断的推陈出新,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木槿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木槿种质资源的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方面,综述了木槿种质创新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木槿种质创新的研究,提出今后我国木槿种质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木槿的种质创新工作提供思路和借鉴.【期刊名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6)002【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木槿;种质创新;育种方法;种质资源;研究展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作者】任雪羽;王晓红;蒋云;刘春林;肖芬;周英【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上海辰山植物园园艺景观部,上海20160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99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又名朝开暮落花,篱障花,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形直立,高3 m~4 m[1].花大,花色花型多变,连续花期夏秋季可达3个月之久,抗性较强,有一定的滞尘的功能[2],是工厂、公路及街道绿化中的优良树种.全球木槿有约200余种,韩国国立山林木槿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了收集、保存,通过引种、选育,最终收录了现存培育出的知名度较高的153个品种.根据花瓣的颜色,分为倍达系(韩国系)、白丹心系、紫丹心系、赤丹心系、蓝丹心系、阿斯达系六大类;根据花的形态,分为单瓣花、半重瓣花、重瓣花[3].根据市场需求,木槿的创新目标以提升木槿的观赏品质为主,兼顾增加木槿的适应性与抗逆性.木槿种质资源能为新品种选育和分子标记、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提供原材料,是育种的基础,关乎木槿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种质创新是丰富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倍性育种等四个方面对木槿种质创新研究进行阐述,并进一步作出展望,为今后的木槿种质创新工作提供参考.1 木槿种质创新方法我国木槿种质资源丰富,但由于人们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造成较多种质资源仍旧停留在山林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木槿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且栽培历史悠久,我国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木槿的繁殖技术,如扦插、水培、发芽、组培等;园林应用与栽培技术;抗性研究和花、叶成分分析.而新品种培育、开发与利用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尚无自己培养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近年来,通过杂交育种,不断有新品种问世,使木槿品种得到不断更新和丰富[3].木槿的种质创新方法在国内外主要采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和倍性育种.1.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一般分为有性繁殖的选择和无性繁殖的选择,其中以无性繁殖选择中芽变选种最为常见.‘Andong’[4]是韩国Kyung-Ku Shim等人从一株100年树龄老木槿上采取枝条,嫁接后出现的芽变品种.该品种直立、多干,株型矮小,7年来仅生长120 cm 高.其叶片长5.3 cm,宽3.8 cm,厚0.48 mm,鲜重为34.42 mg/cm2,比其它品种更厚、重.因此,该品种很少被蚜虫损坏且耐寒至-20℃.白色花,开放于7月~10月,花径5 cm~7 cm.除了通过芽变对木槿种质资源进行创新,也通过从老种中选拔、从老种的自然结实的下一代中选拔、从老种和外来种子混合之后的自然结实的新种中选拔、从杂交后下一代中选拔等育种方式产生新品种.韩国通过以上方法对木槿进行选择育种,分别选择出了素月、玉仙、丹心Tanshim、Sanchonye;白丹心Paektanshim;玉兔、翰西、Nunmoe、Parangsae;Pink giant[4]等品种.选择育种利用自然变异产生新品种,其时间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产生变异的几率较小.但由于选择贯穿于所有育种方法中,故选择育种是木槿种质创新的基本方法之一.1.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培育木槿新品种的主要手段,以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为主.最初栽培应用的品种主要以单瓣品种居多,半重瓣及重瓣品种相对较少.种质创新目标均主要集中在花的颜色、大小等观赏品质上.如:紫罗兰色单瓣的‘Oiseus Bleu’是同花色品种‘Coelestis’的改良品种;‘Pink Giant’是‘Red Heart’和‘Woodbridge’于1956年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品种[5],颜色更加鲜艳,花径也明显大于亲本;大花单瓣的改进品种‘Russian Violet’由‘Blue Bird’和‘Red Heart’杂交而成;‘Melrose’和‘Melwhite’是‘William R.Smith’和‘Rubis’杂交得到的F2代[6].‘Andong’(♀)和‘Woodbridge’(韩国名字:‘Kaeryanggjaju’)(♂)杂交,后代中选出的半重瓣‘SKK13-1-65’[7],是开粉色小花的矮型品种.其与‘Andong’一样,都是株型矮小的品种类型,这也被看做是木槿种质创新的一个新方向.种间杂交,可促进属间基因的交流,引入异属的有利基因,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当前与木槿杂交的品种主要有华木槿(H.sinosyriacus L.H.Bailey)和庐山木槿(H.paramutabilis Bailey).在比利时梅勒的植物遗传育种部的木槿资源圃中,有4个木槿与庐山木槿的种间杂交后代,其叶片具有明显种间形态特征[6].韩国研究人员Yoo-Mi Ha等通过华木槿‘Seobong’(♀)与木槿‘Samchully’(♂)杂交,获得了深粉色,皱瓣性状,抗寒性更好的新品种‘Tohagol Red’[8];通过木槿‘Samchully’(♀)与华木槿‘Seobong’(♂)的互交,获得了深粉色同时具有红长斑的新品种‘Daewangchun’[9];通过华木槿‘Seobong’(♀)与木槿‘Namwon’(♂)的杂交,获得了生长旺盛,直立性强的新品种‘Daemang’[10].HC Kang等将华木槿‘Seobong’(♀)与木槿‘Namwon’(♂)进行杂交,得到了新品种‘Daeil’[11].相较于国外,国内对木槿杂交育种起步较晚,研究较少.徐贱根[12]自1973年以棉花为母本,木槿为父本进行了克服棉花与木槿杂交不可交配性的研究,与棉花杂交创造出棉花栽培品种中的新变异类型.但国内以木槿为母本育种的报道还未见到.张辛华[13]在2009年用紫色单瓣品种N11分别做父本和母本与四个重瓣品种进行杂交、正反交,发现种内杂交不同杂交组合亲和性差异很大.但杂交育种存在亲本品种间花期不遇、远缘杂交不亲和、难以打破物种界限、难以获得强抗性植物、遗传规律不清楚,优良性状难以保持和种质创新周期长等缺点.1.3 辐射育种辐射育种是获得木槿新品种的有效手段.近些年的种质创新目标主要是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可以夜间开花的三倍体品种以及植株矮小、可做盆栽的新品种类型.韩国原子能研究所利用γ射线进行木槿的辐射育种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白雪’(‘Baekseol’)是‘Hwarang’经50 Gy伽玛射线照射接穗的芽而得到的纯白色花品种.‘Gyewolhyang’(深紫色花,花心红)的种子经100 Gy伽玛射线照射后产生了开淡紫色花的品种‘Seonnyeo’[14].‘Daegoang’[15](大花,花径12 cm~14 cm)是从‘Younggwang’(花径8 cm~10 cm)中选出的突变种.‘Hongdansim’的种子经100 Gy伽玛射线照射后得到了矮型突变的品种‘小鬼’(‘Ggoma’),其株高、花径、叶子大小都明显小于亲本,8年生植株高度小于1 m,花径也小于5 cm,适合做盆景或室内盆栽.近年来,Sanghoon 等[16]人用100 Gy伽马射线辐射‘Hongsun’种子,得出了红色半重瓣,具有红色斑点,直立性强,可作为园路树的木槿新品种‘Dasom’.国内也对木槿种子开展了辐射工作,但仅限于寻找辐射对木槿种子萌发的影响.李秀芬等人用60Co-γ辐射木槿种子,将辐射后的种子进行播种,统计其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状况,得出了辐照剂量低于200 Gy时促进种子发芽,低于100 Gy时能提高幼苗成活率,辐照剂量大于200 Gy时抑制发芽,并导致真叶和侧根难以形成,直至幼苗死亡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剂量对辐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为目的进行辐照时的剂量以50 Gy ~100 Gy为宜,以促进变异为目的进行辐照时的剂量以100 Gy ~200 Gy为宜[17],适宜木槿诱变育种的辐射剂量为128.2 Gy[18].辐射诱变育种能创造多种突变体,但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控制,有利突变频率尚不够高;难以在一次辐射后代中,出现多种性状均理想的突变体.1.4 倍性育种多倍体育种是木槿品种选育中重要的手段,多倍体品种通常具有花大、不结实的优秀观赏特性.在美国,木槿的多倍体种质创新,主要以花色、花型、花朵大小为育种目标.第一个三倍体木槿品种‘迪安娜’(‘Diana’)[19]1963年由美国国家树木园从W.R.Smith的4倍体实生苗与二倍体木槿杂交的新一代中选育而出,其纯白色的花朵,深受人们的欢迎.20世纪80年代又先后有多个木槿多倍体新品种培育而成:‘海伦娜’(‘Helene’)[20],‘米妮娃’(‘Mineyr’)[21],‘阿芙迪特’(‘Aphordite’)[22]这些品种全是以‘William R.Smith’进行秋水仙素加倍,或者‘Suminokura-yae’בWilliam R.Smith’,‘BlueBird’בHanagasa’,‘Sokobeni-yae’בWilliam R.Smith’杂交而得到的不育三倍体,具有花大、早花、不结实的特点.VanLaere等[23]在2006年用两种实验方法,增加了木槿的生长活力并提高了开花的品质.其中一种则是在倍性育种的前提下进行杂交,利用四倍体木槿与用秋水仙素加倍的‘Oiseau Bleu’八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了六倍体的植株.并从六倍体的F1中选育出蓝色花品种,但F1代幼苗不育.杂交后代与四倍体相比,体现出了更加旺盛的生长势,幼苗的叶子性状介于双亲性状之间.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木槿种质创新研究仍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我国木槿品种及种质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木槿的化学诱变育种在国内还未见报道.2 发展前景及展望随家庭园艺的兴起,木槿可向室内观赏方向发展,以低矮而紧凑、耐荫抗旱为主要创新目标.另一方面,木槿花、叶的营养较丰富,导致病虫害较严重,为减少虫害对木槿的损伤,可向抗病、抗虫方向创新.2.1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引进种质本身的特征和特性是种质资源创新的根本,决定着种质创新的成败.目前,国内木槿品种存在数量少、质量差的局面.因此,对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调研,联合各地单位收集汇总、发掘未知种质尤为重要.相对于韩国、美国等国家,我国针对木槿种质创新的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学习国外种质创新经验与实验手段,加强合作,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对加快我国木槿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2 加强化学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专一性强;提高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范围;多基因点突变,效应迟发;诱变后代的稳定过程较短,可缩短种质创新年限等优点[24].但我国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有除倍性育种外其他化学诱变育种的相关报道.通过化学诱变,一方面能更专一地提高木槿诱变育种的突变频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品质高,效果好,符合人们需求的木槿新品种,为木槿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为木槿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获得的突变体也为木槿基因遗传分析、基因定位与图位克隆及其进一步的基因功能分析奠定基础.目前为止,木槿的化学诱变育种仅进行了倍性育种这一化学诱变,利用烷化剂、核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诱变剂的诱变方法还未见报道.为加快发展我国木槿的种质创新研究,可考虑从木槿的化学诱变育种做起.利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诱变剂对木槿进行种质创新,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叠氮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抗生素、羟胺等.在众多化学诱变剂中,最为有效、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甲基磺酸乙酯(EMS)、秋水仙素、叠氮化钠(NaN3)、平阳霉素(PYM),其中,EMS与秋水仙素处理效果最好.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EMS诱变点突变具有频率高,染色体畸变相对少,可对植株的某一性状进行改良[25],多为显性突变体,易于突变体的筛选[26]等优势.可尝试用EMS诱变对木槿进行种质创新.参考文献:Ways and Research Prospects of Germplasm Innovation of Hibiscus syriacus L.Ren Xueyu1, Wang Xiaohong1*, Jiang Yun2, Liu Chunlin1, Xiao Fen1,Zhou Ying1(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004,China ;2.Horticultural Landscape Department,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Shanghai 201600,China)Abstract:Hibiscus syriacus L.is an excellent garden shrub with ornamental,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Its new varieties are constantly introduced inthe world,and the industry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fierce.Hibiscus industry in China started late and developed slowly.The innovation of Hibiscus germplasm resources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status of Hibiscus germplasm innovation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election breeding,cross breeding,radiation breeding and ploidy 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of Hibiscus germplasm innovation in China,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Hibiscus germplasm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which could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Hibiscus germplasm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Keywords:Hibiscus syriacus L.;germplasm innovation;breeding method;germplasm resources;research prospects;selection breeding;cross breeding;radiation breeding;ploidy breeding【相关文献】[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Chen Y M.Ornamental Dendrology[M].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88.[2]国立山林科学院.木槿品种图鉴[ M].首尔:国立山林科学院,2014.National Academy of Mountain and Forest Sciences.Hibiscus variety illustration[M].Seoul:National Academy of Mountain and Forest Sciences,2014.[3]张辛华,李秀芬,张德顺,等.木槿应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8(10):74-77.Zhang X H,Li X F,Zhang D S,et al.Overview of research and use status about Hibiscus syriacus[J].Northern Horticulture,2008(10):74-77.[4]Kyung-Ku S,Yoo-Mi H,Jae-Ho H.New Dwarf cultivar,‘Andong’,of Hibiscus syriacus L.[J].Hort Science,2000,35:387-519.[5]Hillier N.The Hillier manual of trees and shrubs[M].UK:David & Charles plc,1995.[6]Huylenbroeck J M,VanRiek J D,Loose M D.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Hibiscus syriacus,Hibiscus sinosyriacus and Hibiscus paramutabilis revealed by AFLP,morphology and ploidy analysis[J].Genetic Resouces and Crop Evolurion,2000,47(3):335-343.[7]Shim K K,Ha Y M.Genetic respources for new cultivar breeding of selected Asian ornamentals[J].Acta Horticultural,2003,620:389-393.[8]Yoomi H,Shim K K,Kang H C,et al.A new cultivar ‘Tohagol Red’ with unique flower shape and color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hibiscus species[J].Kor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22(4):278-282.[9]Yoomi H,Kibyung L,Kyungku S.Development of a new Hibiscus cultivar‘Daewangchun’ with vigorous growth and unique red eye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J].Kor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3(3):453-458.[10]Yoomi H,Dongyeob K,Han I S.A new cultivar ‘Daemang’ with long red eye spot and large flower by interspecific cross of Hibiscus species.[J].Kor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8(4):711-714.[11]Kang H C,Ha Y M,Kim D Y.A new cultivar‘Daeil’with large flower by interspecific cross of Hibiscus species[J].Floriculture Research,2013,21(2):93-96.[12]徐贱根.克服棉花与木槿杂交不亲和性研究[J].江西农业科技,1980(6):24-25.Xu J G.Study on overcoming the incompatibility of cotton and Hibiscus syriacus[J].Ji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0(6):24-25.[13]张辛华.木槿杂交育种研究[D].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09.Zhang X H.Studies on hybridization of Hibiscus syriacus[D].Qingdao: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14]Song H S,Kim J K,Lim Y T,et al.A new rose of Sharoncultivar‘Seonnyo’developed by mutation breeding[J].Korean Journal of Breeding,2006,37(1):57-58.[15]Song H S,Kim J K,Lim Y T,et al.A new rose of Sharoncultivar‘Daegoang’developed by mutation breeding[J].K orean Journal of Breeding,2006,37(1):59-60.[16]Sanghoon K,Dongsub K,Kim J B,et al.Hibiscus syriacus ‘Dasom’,a new flower-color mutant variety developed by radiation breeding[J].Kor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3(2):298-301.[17]李秀芬,张德顺,吴福兰,等.60Co-γ辐照对木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9,23(3):450-453.Li X F,Zhang D S,Wu F L,et al.Effects of 60Coγ-rays irradiation on germination and seeding growth of Hibiscus syriacus[J].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23(3):450-453.[18]李秀芬,朱建军,王一涵,等.60Co-γ辐射对锦葵科3个树种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0,26(2):66-69.Li X F,Zhu J J,Wang Y H,et al.Effects of 60C-γ ray irradiation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ing growth of three tree species in mallow family[J].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2010,26(2):66-69.[19]Egolf D R.Hibiscus syriacus‘Diana’a new cultivar(Malvaceae)[J].HortScience,1981,16:226-227.[20]Egolf D R.Meet ‘Helene’a new Hibiscus syriacus[J].American Nurseryman,1987,154:11-67.[21]Egolf D R.‘Minerva’rose of Sharon (Althea)[J].HortScience,1987,21:1 463-1 464.[22]Egolf D R.‘Aphrodite’rose of sharon (Althea)[J].HortScience,1988,23(1):223-224.[23]Van L K,Var H J,Van B E.Breeding strategies to increase genetic variability within Hibiscus syriacus[J].Acta Horticulturae,2006,714(714):75-82.[24]李雪娇,黄丽萍,余朝秀,等.化学诱变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7(2):60-63.Li X J,Huang L P,Yu Z X,et al.Application of chemical mutagenesis in flower breeding[J].Northern Horticulture,2007(2):60-63.[25]彭波,徐庆国,李海,等.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5(21):517-520.Peng B,Xu Q G,Li H,et al.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crop chemicalmutagenesis[J].Crop Investigations,2007,5(21):517-520.[26]张兵.EMS诱导黄瓜突变体的初步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Zhang B.Preliminary probe into EMS mutagenesis of cucumber(Cucumis SativusL.)[M].Tai’an: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
解毒良药——木槿

2023-11-28CATALOGUE 目录•木槿简介•木槿的药用价值•木槿在传统医药中的应用•现代研究对木槿药用价值的发掘•木槿的日常应用及注意事项木槿简介01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高可达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
叶片呈菱形或卵形,长3-6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粗钝齿,两面均疏被星状毛;叶柄长1-2厘米。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3-5厘米,密被星状绒毛和柔毛;小苞片6-8条,线形,长约1.5厘米,密被星状绒毛;花萼钟形,长2.5-3厘米,裂片5,卵形,顶端渐尖;花冠色彩丰富,有红、白、黄、紫等色,钟形,花瓣倒卵形,长约4.5厘米,外面疏被柔毛和星状绒毛;雄蕊柱长约7厘米,平滑无毛;花柱分枝为柱长的1/2。
木槿的形态特征木槿适应性强,喜光、耐半阴、耐寒、耐旱、耐瘠薄,不耐水湿。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重黏土中生长良好,忌涝。
在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
木槿的生长环境0102木槿的分布范围在韩国、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也有分布。
木槿原产于中国,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等地区。
木槿的药用价值02木槿花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能够凉血解毒,对急性炎症、过敏性炎症有很好的疗效。
木槿花还含有一些挥发油和生物碱,能够清热利湿,对于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抗炎消肿木槿花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消肿作用木槿花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对于跌打损伤、关节炎等引起的肿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抗氧化木槿花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抗衰老木槿花的抗氧化作用还可以改善皮肤质地,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抗氧化抗衰老木槿花中的一些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包括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和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等。
木槿应用研究进展及意义

木槿应用研究进展及意义摘要:木槿属锦葵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本文介绍了木槿的育种繁殖、应用价值、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其开发潜力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木槿作为一种集观赏、绿化、食用、药用价值于一体的植物,应该引起的重视。
关键词:木槿研究进展研究意义木槿(Hibiscussyriacus),别名朝开暮落花、篱障花、鸡肉花、白饭花。
属锦葵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6 m。
单叶互生,叶菱状卵形,长3~6 cm,有明显的三条主脉,基部楔形,端部常三裂,边缘有钝齿,仅背面脉上稍有毛,叶柄长0.5~2.5 cm;托叶早落。
花单生于枝梢叶腋,花瓣5,花形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浅蓝紫色、粉红色或白色之别,花期6~10月,果9~11月成熟[1]。
蒴果成熟后开裂,但种子不易散落,11~12月是采种的最佳时机。
蒴果长椭圆形,5室,灰褐色。
先端具尖嘴,被绒毛,黄褐色,基部有宿存花萼5裂,外面有星状毛。
1木槿植物研究概况木槿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非洲木槿属物种种类繁多,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在东南亚、南美洲、澳洲、中美洲也发现了该物种的野生类型。
我国也是一些木槿属物种的发源地之一,记载分布的木槿属植物有26种,其中木本植物13种,《中国树木志》记载了11种,近年来新发现的有2个种。
1、2O世纪8O年代在浙江沿海被发现,分布在海陆交界处,由浙江农学院范文涛教授鉴定为海滨木槿(H.hamabo)。
2、在中国西部,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等报道,为墨脱木槿(H.fragrans),生于西藏墨脱南部希让海拔900 m以下的常绿灌木丛中。
不丹和印度东北部也有,为中国首次记录分布,木质攀缘藤本,花粉红色。
1991年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张永田报道了新杂种红金麻(H.×hongjinma),该种由红麻(H.cannabinus)雌株与金线吊芙蓉(H.radiatus)雄株杂交而成,灌木,高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槿应用研究进展及意义摘要:木槿属锦葵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本文介绍了木槿的育种繁殖、应用价值、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其开发潜力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木槿作为一种集观赏、绿化、食用、药用价值于一体的植物,应该引起的重视。
关键词:木槿研究进展研究意义木槿(Hibiscussyriacus),别名朝开暮落花、篱障花、鸡肉花、白饭花。
属锦葵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6 m。
单叶互生,叶菱状卵形,长3~6 cm,有明显的三条主脉,基部楔形,端部常三裂,边缘有钝齿,仅背面脉上稍有毛,叶柄长0.5~2.5 cm;托叶早落。
花单生于枝梢叶腋,花瓣5,花形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浅蓝紫色、粉红色或白色之别,花期6~10月,果9~11月成熟[1]。
蒴果成熟后开裂,但种子不易散落,11~12月是采种的最佳时机。
蒴果长椭圆形,5室,灰褐色。
先端具尖嘴,被绒毛,黄褐色,基部有宿存花萼5裂,外面有星状毛。
1木槿植物研究概况木槿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非洲木槿属物种种类繁多,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在东南亚、南美洲、澳洲、中美洲也发现了该物种的野生类型。
我国也是一些木槿属物种的发源地之一,记载分布的木槿属植物有26种,其中木本植物13种,《中国树木志》记载了11种,近年来新发现的有2个种。
1、2O世纪8O年代在浙江沿海被发现,分布在海陆交界处,由浙江农学院范文涛教授鉴定为海滨木槿(H.hamabo)。
2、在中国西部,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等报道,为墨脱木槿(H.fragrans),生于西藏墨脱南部希让海拔900 m以下的常绿灌木丛中。
不丹和印度东北部也有,为中国首次记录分布,木质攀缘藤本,花粉红色。
1991年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张永田报道了新杂种红金麻(H.×hongjinma),该种由红麻(H.cannabinus)雌株与金线吊芙蓉(H.radiatus)雄株杂交而成,灌木,高5m。
木槿属树种多为常绿或落叶灌木,稀乔木,叶互生,掌状分裂或不裂,夏季或秋季开花,花单生叶腋,两性;蒴果,背裂成5果瓣;种子肾形,被毛或被腺状乳突;多数属于强阳性植物,喜温暖、喜水湿,也有个别树种能耐干旱、耐寒冷,如木槿(H.syriacus)。
该属树种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在适生区域生长旺盛,有些树种具有入侵性,美国弗罗里达州将黄槿(H.tilliaceus)作为入侵树种控制引进。
浙江省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82年开始,对海滨木槿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多点育苗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海滨木槿耐盐碱,耐海水淹侵、抗海风,并耐干旱瘠薄,适宜在华东和华南沙岸和泥岸作为海防林的造林树种,也是瘠薄山地营造水保林的良好树种1.1国外的研究利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木槿属树种研究与栽培多集中在美国的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地,主要用于观赏栽培,应用最广泛的为扶桑(H.rosa.sinensis)、木槿、木芙蓉(H.mutabilis)及其品种与杂交种。
其中扶桑是马来西亚和斐济的国花,尽管美国夏威夷的州花是木槿属一个乡土树种(H.brackenridgei),但夏威夷是扶桑的次生栽培中心,拥有2000多个品种。
1950年美国成立了木槿协会,对全球木槿属树种进行了广泛收集,在扶桑和木槿品种选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每年都有新品种推出。
在木槿的200多个品种中,有100多个为韩国本土品种,1990年,韩国将单瓣红心系列品种定名为韩国国花。
国际上除了不断有新的观赏园艺品种注册以外,人们开始重视作为食用花卉和天然食物着色剂及其他用途的潜在新资源的研究。
L.S.Puckhaber等分析了木槿属树种鲜花黄色素及维生素含量,选择美国北部17个当地木槿属树种和一些杂交种及引进树种,包括在中国有分布与栽培的树种如木芙蓉、木槿、海滨木槿、庐山芙蓉(H.paramutabilis)和黄槿的一些品种,提出了一些可开发食品添加剂、饮料等树种,有的可用于药物及护肤品,这还有待更深入的生物化学研究。
R.A.Holser等提取并分析了木槿属多年生草本及木本植物种子的油脂组成及含量,主要油脂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属树种植物油进入市场是可行的,增加了木槿属树种和品种作为经济作物栽培的市场潜力。
澳大利亚乡村工业研究与发展集团列出了14种被澳大利亚国家灌木工业委员会认为最具有潜力的树种,其中包括木槿属的异叶木槿(H.heterophyllus),异叶木槿经常被列为人和动物的救荒食物,专门介绍木槿属植物的网站“木槿天地”将其列为观赏价值高、用途广、抗性强的乡土树种,使这一被忽视具有园林应用潜力的木槿属植物引起澳大利亚园艺界的重视。
1.2国内的研究利用木槿属植物栽培和利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汤谷上有扶桑”。
扶桑主要在热带地区及北方温室内栽培,多用于观赏;木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栽培,这与木槿的抗寒性有关;木芙蓉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栽培,四川成都被誉为芙蓉城。
对木槿属树种的栽培研究是从其药用价值开始的,在《大明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中都有对木槿属树种药用价值的描述。
在许多地区人们有食用木槿及木芙蓉花的习惯,是为数不多的食花蔬菜之一。
木槿属树种在我国的应用还是采用一些传统品种,在新品种定向选育方面进展不大,另外有一些树种还处在野生状态,对它们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木槿属树种的药用及食用木槿属有些树种是重要的中药材,如木槿全株都可供药用,根茎的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嫩叶则可用于痢后热渴、导积滞等,木芙蓉的花、叶、根也都有消炎杀菌作用,多用于脓肿、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
木槿属树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如木槿、木芙蓉刚开放的花朵或嫩叶可供食用,每100g木槿鲜花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8 g、脂肪0.3 g、糖类3.26 g、热量133.98 kJ、灰分1.2 g、粗纤维0.8 g、钙14 mg、磷56 mg、铁1.2mg以及胡萝卜素、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
木槿属树种的化工用途:陈素文等进行了木槿叶水溶性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木槿水溶性提取物含蛋白质13%,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中,对头发亲和性较强的氨基酸种类占其总量的48.36%。
香波复配效果表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天然发用调理剂。
试验表明用木槿叶子汁液洗头效果比一些从市场上购买的洗头液要好,使用叶子汁洗头,头发天天清清爽爽。
据《本草抬遗》记载,用木槿花煎水洗脸,可美容;用叶子汁洗头具有滋发功效。
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与栽培木槿属树种5种(木芙蓉、木槿、扶桑、海滨木槿、庐山芙蓉),常见的有木槿和木芙蓉,多用于庭院、路旁、水边绿化,在高速公路隔离带和边坡栽植效果好。
海滨木槿是海滨地区重要的防护树种,主要分布在浙江舟山岛西部及长寺岛等地。
近几十年来,因围海造田等原因,该树种已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被列为浙江省珍惜濒危树种。
扶桑在一些居民家常见,多为盆栽观赏用。
庐山芙蓉在公园内有引种栽培,但应用并不广泛。
福建、江西的一些县市已开始将木槿作为食用花卉进行商业化种植,而且收到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福建省上杭县于2000年开始从事食用花卉与特种蔬菜的引种示范,种植木槿一亩,年产鲜花1500 kg,净产值超万元人民币。
赣州市专家联谊会绿色食品开发研究中心的专家始于2001年的赣南木槿花开发项目,研究了赣南木槿花现有的原始品种和分布,测定了其主要营养成份和药用保健价值,制订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和苗木快速繁育技术。
2木槿的育种繁殖状况2.1木槿育种状况研究作为一种优良的夏季开花灌木,木槿受到了各国园艺界的重视,近年来通过杂交育种,不断有新品种问世,使品种得到不断更新和丰富。
为促进属间基因的交流,引入异属的有利基因,提高后代的生活力。
其中与棉花杂交创造棉花栽培品种中的新变异类型,徐贱根自1973年开始进行了克服棉花与木槿杂交不可交配性的研究,通过几年来的试验,初步得出一些结果:木槿花粉加入诱杀母本粉,混合授粉,对克服棉属与木槿属杂交不亲和性有重要的作用。
经5 000伦琴γ射线诱变棉花“7811”花粉致死,按1∶1的比例与木槿粉混合,将混合花粉再授给去雄的棉花“7811”柱头上,能促成雌性器官的受精[2]。
但是在国内木槿作母本育种方面的报道还没有见到。
木槿是韩国的国花,韩国对木槿的研究比较广泛,品种资源也很丰富。
据《原色无穷花图谱》记载,韩国在20世纪70、80年代采用不同的手段引种、选育、培育了145个品种。
其中选育出象倍达、素月、玉女、玉仙、月山、师任堂、Nunbora、改良丹心、丹心、白丹心、Saebit等共60个品种,培育出象K.koetmo、Hannuri、雪丹心、纯情、翰西等10个品种,引种象雉鸠、大德寺一重、紫细瓣、石垣岛、藤娘、夏空、大紫盆、白筋人、Lady stanley、Pink Delight、Lucy等共75种。
目前世界上引种最多的3个地区为美国、日本和欧洲,引自日本的品种达40个品种,美国29个品种,欧洲6个品种[5]。
1999年,在韩国还发现了突变品种“Andong”。
该品种起源于一个嫁接用的接穗,该接穗具有落叶、茎直立、多分枝、植株矮小等特点[6]。
木槿和庐山芙蓉、华木槿种间进行杂交已见诸报道(Kyung and Kim 2001a, b;Kyunget al. 2001a, b),但是最好的杂交方案和形态学上的遗传特征还没有搞清楚。
2006年Laere, K van等人为了增加木槿的基因多样性,采用了两种育种方法。
第一种是采用秋水仙素将四倍体木槿和用秋水仙素加倍后的木槿“Oiseau Bleu”品种杂交得到了六倍体,六倍体木槿后代活力比亲本有所增强,但是F1代幼苗不育。
他们还从六倍体F1中选育出蓝色花品种。
第二种方法采用木槿和庐山芙蓉种间杂交,当用庐山芙蓉作母本时会出现不结实现象。
杂交后代同样比亲本生活力强健,幼苗的叶子性状介于双亲性状之间。
2007年Katrijn等人用木槿和庐山芙蓉、华木槿分别进行杂交研究,在两种组合中存在单方面不亲和现象,即反交得不到果实。
同时还发现上述组合得到的杂交果实产生的小苗由于白化病和杂色而死亡。
95%的“OiseauBleu”木槿品种和庐山芙蓉产生的杂交种叶子和花的形态学性状介于双亲性状之间,在F1代植株上面可以同时发现4种叶形。
同时他们还通过对杂种后代小苗进行AFLP分析,从而验证了他们的结论[3-4]。
除此之外,1991年,国外用粉红紫的品种“Hanbora”和大白红心的品种“Shintaeyang”杂交得到了大的白色带红心的品种“Hanoue”。
2.2木槿繁殖方法研究木槿可以用播种、扦插、嫁接、分株等方法来进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