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对策

合集下载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姓名:王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中心(215300)关键词微粒静脉输液影响预防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门诊输液室则是重中之重,随着静脉输液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输液安全问题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静脉输注药物的要求是无化学污染物,不含活性微生物,无热原,无微粒,药物应与溶液相容,药物应与输液容器相容,药物彼此间应相容,输液过程中药物须保持稳定[1]。

由此可见,微粒是静脉输液能否得到安全保障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药典》(2005版)对大输液中微粒就有明确规定:标示装量为lOOml或lOO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1ml中含10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12粒,含25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2]。

据文献报道,少量的微粒对人体虽有影响,短时期可引起一些生化变化,经一定时间的修复、代谢仍可恢复,但大批量的不可代谢性微粒长期存在于机体内,不但可给肝、肾造成不可恢复的、甚至形成病理性改变的损伤[3]。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现就微粒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对策综述如下。

1微粒的影响1.1 微粒的概念及来源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人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l一25um,也可为50—300um或更大的颗粒。

肉眼只能见到50 um以上的微粒[4]。

目前已鉴别出来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玻璃屑、纤维素、甥料微粒、炭颗粒、脂肪栓、药物结晶、碳酸钙、氧化锌、糊精、黏土、纸屑、细菌、霉菌、真菌、真菌孢子以及空气中的尘埃等[5]。

药品本身质量不合格、橡胶塞的反复穿刺、混合药物使用的配伍不当及药液的错误抽吸、玻璃安瓿的切割不当与消毒不彻底、操作环境的净化不到位以及护士的护理操作不规范等都会直接造成微粒污染液体。

1.2微粒的危害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是潜在的、严重的、长期的,甚至难以被人发现,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态、化学特征、血管被阻程度及人体对微粒的反应等,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危害越大[6]。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

浅析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对策摘要】输液是一种静脉滴入的较大剂量的注射液,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临床应用极广,但是,由于它提供了一条直接对外的通道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临床工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输液适应症,把好输液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液微粒污染。

【关键词】微粒污染危害控制1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取决于物理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

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1]。

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而那些直径在50μm左右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则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性反应。

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增大,在毛细血管或细小的动脉内形成肉芽肿,阻塞人体微循环系统,引起脑、肺、眼等器官的组织改变,如慢性纤维性肺炎、肺栓塞、颅内肉芽肿、视网膜肉芽肿及肾血栓等,还有的引起血小板溶解性出血。

2 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主要来源于药物不溶微粒、输液器具、配药及输液操作技术欠佳、输液环境不洁等。

2.1 药物不溶微粒。

药液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2.2 输液器具。

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直径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滤去所有微粒;塑料管中的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摩擦等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成为污染微粒。

2.3 操作不当引起的微粒污染。

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导致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物、尘埃及操作人员的手带入微粒污染,以及外筒与内筒因反复摩擦造成注射器本身微粒增加;加药针头穿刺胶塞致橡胶微粒增加;割锯安瓿后不消毒掰开及抽吸药液时按传统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不溶性玻璃微粒的污染;静脉注射药物时,通常将注射器直接与头皮针连接,使药液不通过过滤网直接进入静脉及临床使用三通装置,当从侧孔推注药液时,就会把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直接注入病人的血管中,引起严重的微粒污染[2];操作时无菌观念淡漠、技术不过关等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也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36-03医院感染的控制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推行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据统计,90%的住院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静脉用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静脉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肉眼只能见50um以上的,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临床输液中最为常见的微粒有:(1)尘埃微粒: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特别是病房中人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维、细菌;(2)玻璃屑:切割安瓿操作方法不规范而产生;(3)橡胶微粒:穿刺胶塞或胶塞受溶液侵蚀剥脱而造成;(4)塑料微粒:一次性输液器塑料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生产过程中的切割组装等摩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5)药物结晶:某些药物放置过久,温湿度及PH变化,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6)碘化合物:各种碘剂消毒液的使用,随静脉穿刺或加药时消毒瓶塞的穿刺而进入人体;(7)棉纤维:过滤介质的自身脱落;(8)脂肪栓: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a、护士配液添加药物时抽吸药液的注射器反复使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传统的抽药方式,将安瓿倒置,安瓿断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造成污染。
(3)药物配伍因素 6、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用,因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 临床护理人员在配制输液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物、尘埃及操作人员带入的微粒污染 3、合理选择溶媒及用量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1、药物因素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可达50—300um。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有人对输液配伍微粒累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配伍药液越多,微粒越多,微粒增加越明显,药物配伍不当造成微粒倍增,因此,临 床上因联合用药就可能出现微粒的累加及倍增,使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出现热源反应。
(1) 药物生产工艺 穿刺操作时污染的针头也可将微粒带入人体血液。
使用过程中因碰撞或保存不当,使用前不行严格检查也会造成微粒的污染。 规范护理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药物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料的污 a、药液与容器的接触、撞击、化学反应等可脱落大量的微粒
(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 、缺血,甚至坏死。
(2)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 塞和静脉炎
(3)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 包围微粒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第二节 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 (4)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可编辑ppt
பைடு நூலகம்
6
临床准备及操作时产生微粒污染
❖切割安琣的方式和步骤不当:每支 安琣可产生一万个微粒,一经进入 人体无法消除.
可编辑ppt
7
❖抽入注射器的空气对药液产生污染,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会与药液中的 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形成微粒
可编辑ppt
8
❖胶塞的橡胶微粒脱落:污染率高达 56%-73%,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 前比较,药液中2um的微粒增加5-7 倍,5-10um的微粒增加20-27倍;
入液体中。
可编辑ppt
25
❖ 建立药物配制中心 ❖ 减少药物配制过程的微粒污染
可编辑ppt
26
静脉输液过滤系统的应用
❖ 普通终端过滤输液器: 可滤过最小微粒直径20um,滤过率约 80%.
可编辑ppt
27
❖ 精密终端过滤输液器: 可滤过最小微粒直径3um,滤过率约 95%。
可编辑ppt
28
❖ 独立终端过滤器:独立包装,可与无终端过 滤装置的普通输液器连接使用,也可直接与 注射器相连,用于静脉推注时微粒滤过首选。
❖ 小针剂比输液剂中的含量高15倍 ❖ 加入粉针剂比注射液针剂的微粒多5倍,而
且50um以上的微粒显著增加 ❖ 添加药物的品种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添
加药物的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不同
可编辑ppt
14
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对药液的影响
❖ 时间:放置时间越长,产生的微粒也多 ❖ 存储条件的变化:温度、湿度、避光
❖ 聚氯乙稀塑料袋每袋(500ml)约含有150 万个微粒;
❖ 带胶塞的玻璃瓶含有10-40万个微粒;
可编辑ppt
12
添加药物产生的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较常见,现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标签: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来源;预防措施近年来,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较为严重,造成静脉炎、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现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

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途径1.1 橡胶粉针剂的膠塞配液前仔细观察液体的澄清度,统一用9~12号针抽加配液。

维西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将300例进行输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粉针玻璃瓶橡胶塞为一组,直接抽吸加安瓿针为一组,直接输药液为一组,配液操作都在一般的治疗室进行。

对输液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其结果显示,加安瓿水针剂和直接输药液无一例发现有不溶性的微粒,而加橡胶塞粉针剂中300例中就有240例有大小不等,数目不同的微粒浮于液体上,占80%,这证明不溶性微粒来源于各种橡胶粉针剂的胶塞。

1.2 配液间及病房空气污染对不溶性微粒污染也有一定的原因,虽治疗室每天消毒,但使用后会很快被污染,加之操作者的工作衣、帽、鞋、口罩又不消毒,人员流动大等,造成治疗室空气不洁净,另外,病房中尘埃、细菌、微生物含量就更高,输液时可随排气管进入液体造成污染。

1.3 护理操作因素规范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是引起输液微粒污染,发生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1]。

2 不溶性微粒的预防措施2.1 治疗室必须严格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2次,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入内,配液前洗手,污染后再洗手。

护士在为患者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后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为减少细菌微生物的污染。

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否则会直接把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检查。

护士应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2 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一般选用8~9号为宜,另外,减少联合用药来减少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减少细菌、尘埃、微生物的污染。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安全课件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安全课件

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01
02
03
原料污染
生产原料中混入微粒物质, 如玻璃屑、纤维等。
生产设备故障
生产设备故障导致微粒产 生,如管道磨损、过滤器 破损等。
生产环境不洁净
生产环境中的尘埃、微生 物等污染原料和设备。
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污染
包装破损
包装材料强度不够或受到 外力冲击导致破损,使微 粒进入输液中。
加强运输和存储环节的管理
严格控制运输工具的洁净度
01
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运输工具不洁净而引入微粒。
规范存储环境
02
保持存储环境的洁净和干燥,防止因环境不洁导致微粒污染。
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03
确保存储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微粒的产生。
规范使用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的影响
引发过敏反应
微粒进入人体后,可能作为异物 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肺水肿等。
堵塞血管
输液微粒随血液流动,可能堵塞血 管,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引发疼痛、 肿胀等症状。
损伤组织器官
微粒可能对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 伤,如肾、肝等重要器官,影响其 正常功能。
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通过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了解和借鉴他们在输液安全管理 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促进国际输液安全信息共享
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输液安全问题,促进 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提高公众对输液安全的认知
普及输液安全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输液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输液安全的 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措施探究

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措施探究

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措施探究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发生因素与预防措施。

方法:分析引起输液大厅中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规避措施。

结果:输液大厅输液过程中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操作因素等。

结论:输液微粒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高度重视,加强输液大厅的相关管理。

【关键词】:微粒污染;规避措施;相关因素;输液大厅静脉输液是一种相对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因为其生物利用度高和起效快的特点,所以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普及[1]。

但是,一些细菌污染反应、液体配伍和护理操作等问题,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自身的不溶性颗粒或外来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类似于输液大厅的开放性场所,污染几率更大,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减少输液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对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输液大厅进行输液治疗的125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与患者入院前治疗的病情无关的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咽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共计185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07例,年龄范围在3-76岁,平均年龄(40.37±5.73)岁。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系统分析出现感染患者病情,并进行化验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测试,查找出输液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3.1微粒污染相关因素①静脉输液配置环境因素:输液配置的环境是不溶性微粒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输液大厅的开放性人口流动非常密集,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等含量非常高,在配药和输液时很有可能导致针孔和排气管进入其他液体导致污染。

②操作因素:在配药过程中难免有个别的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或者是因为操作不当,也很有可能引起输液微粒污染。

因此在输液操作中规范化操作也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不溶 性 微粒 的规避 措 施
21 输液室治疗 室必须严格消毒 .
配液 及输 液操 作 中 , 作者 按要 求戴 帽 、 手 、 操 洗 避免 扫地 ,
细 的针头 , 尽量减 少对瓶 塞的穿刺 次数 。③减 少联合用 药 。配
药过 程 中注 射器反复 多次使用是 造成微粒 污染 的重要原 因 , 因 此要尽 量减少联合用 药 l 3 l 。
2 1 1 月 第 1 第 2 期 01 年 1 卷 2
适的治疗方法 , T M X机制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 破坏绒毛, 使胚胎 组织坏死 、 脱落 ; 米非司酮是孕酮拮抗剂 , 可竞争性结合孕激素 的 受体 , 起到阻断靶器官水平孕酮作用 , 主要作用于蜕膜及绒 毛, 抑 制滋养细胞增殖 , 它还诱导绒 毛及蜕 膜组织的细胞凋亡 , 使其变 性坏死 , 黄体生成素分 泌减少 , 使 黄体溶解 , 胚囊坏死 而流产 , 两 者相结合应用 可起到减少局部组织血供 , 为下一步治疗过程 中减
安瓿 都用蓝 点标识掰 开点 , 消毒后 可直接掰 开。遇到掰 不开或
微 粒增 加 。②配 药过 程 中粉针剂 不完 全溶 解也 是导 致溶 液 中 微 粒增 加 的重要 因素 之一 。③多 种 中药注 射剂 配伍 容易使 不 溶性 微粒增加 , 这点 值得重视 。
是1 0~ 2 0mL安 瓿 , 该先 用 7 % 乙 醇棉 球 消毒 砂轮 , 用 应 5 再 消 过毒 的砂 轮锯割安 瓿 , 割处用 乙醇棉球擦拭 后再 掰开 。这 切 样 做虽 然步 骤繁琐 , 能减 少玻 璃粉末 污染 , 却 是减少 微粒 污染 的有效 措施 之一 。②抽 吸药 液方法 。抽 药液 时针头 应置 于安 瓿 中部抽 吸 , 安瓿 不应 倒置 , 因为安瓿 倒 置时 可使颈 E 内壁 的 l 微粒 浸没于 药液 , 造成药液 微粒数 增多 。一 般选用 8—9号较
[] 1 白鹏 . 制药 工程 导论 【 . 京 : 学 工业 出版社 ,03 -0 M] 北 化 20 :11.
综 上 所述 , 药工 程是 一 门与实 践结合 非 常紧 密的学 科 , 制
分 不溶性 微粒 。
23 规 范 护 理操 作 .
1 静 脉 输液 微粒 污染 的相 关 因素
11 静 脉 输 液 配 制环 境 因 素 .
输 液 配制 环 境是 不 溶性 微 粒 污染 来 源 主要 因 素 , 虽然 医 院每天对 输液 室进行消毒 , 是 由于工作 衣 、 、 但 帽 口罩等 并未消 毒, 无法 保证 环境 的绝 对无 菌。在 开放 性很 强 的输液 大厅 , 人
( 转第 1 1页 ) 下 7
并 控制 治疗 室 和输液 大厅 的人员 数量 , 减少 人员 流动 , 同时也 建 议 医院 安装净 化 间 、 流罩 或使 用超 净工 作 台, 层 以提高操 作
环 境空气 的洁净 度。每天 用紫外线 照射 1 2次 , 严格 控制非
C IAM DCN N H R A Y十 为 学 11 HN E IIE DP A M C 啊蠢 斜 A 6
【 关键词 ] 脉输液 ; 静 微粒污染 ; 响因素 ; 防措施 影 预
【 图分 类号 ] 8 626 中 R 2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2 — 6 一 1 2 9 — 6 6( 0 1) 2 1 1 O
工作 人员入 内。
22 合 理使 用 一 次 性 输 液 器 和 注 射 器 .
应 该尽 量待 在输液 床或 椅子上 , 减少走 动 , 而减少 液体 瓶 的 从
晃 动 , 免 沉 积于 瓶 口周 围 的较 大微 粒输 入 人体 。③ 加 用输 避 液 终端 过 滤 装 置 。该 技 术 是 目前 预 防微 粒 侵 入 人 体 的最 有 效 措 施 。 普 通 输 液 器 采 用 的输 液 过 滤 介 质 的 孔 径 一 般 在 1 Im, 法 对 6— 1 m的微 粒截 留。而精 密终端 过滤器 , 无 5 Z 0 采用 的是 2~5 m孔径 的过 滤介质 , 以滤除 药液 中绝大部 可
能导致 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孔和排气管进入 液体导致污染 。
1 护 士 操 作 因 素 . 2
头 。② 改变 进针 习惯 。 由于直刺 进针 时对 橡胶 塞造 成切割 , 使
橡胶微 粒增加 。因而 , 斜刺较 直刺进针 能显 著减少微粒 的产 生。 另外, 配药时小 型针头 注射 器配较 大型号针 的注射器 产生 的不
液 管皮 条 。输液 器 中的微 粒大 部分 存在 于最初 流 出 的 3 L 0m 药液中, 因此静 脉输 液 前 应充 分 冲洗 输液 管 道 。输液 过 程 中
染反 应 、 原反 应外 , 热 由于液体 配伍 、 理操 作 等环节 的 问题 , 护 输液 过程 中由于药 物 自身 不溶 性颗 粒或 者外来 微 粒导致 不溶 性微 粒 污染 引起 的微粒 污 染 反应 也 越来 越 受到 人们 的重视 。
这些微 粒输入 人体后 , 容易造 成血管栓 塞 、 梗死 、 出血 、 肉芽肿 、 肺纤 维化 、 过敏 反应 、 癌反应 、 原反应 、 脉炎 等 I, 人体造 热 静 -对 I 成潜在 的或 长期的危害 , 增加 患者 的痛苦 。尤 其在输液 大厅这 种开放 性很强 的场所 , 污染 的几率非 常大 。所 以加强静 脉输液 全过程 的质量管理是减 少输 液反应 的关 键 。
少组织 出血避免切 除子宫提供有利 的条件 1 5 1 。而对于 MT X联合 米非 司酮治疗后 应该采 取哪种方 法进行下 一步处理 , 因人而 需 异 。本研究 中 7例患者应用清官术 , 出血少 , 治疗均较成 功。可
对有 剖宫产史 的孕妇 在早孕期 应常规行超 声检查 , 必要 时行血
防措施 。 结果 临床输液过程 引起 输液微粒 污染的因素主要有 : 药物 因素 、 操作 因素 、 输液器具 、 环境 及空气微粒污染 等 。
针对 引起输 液微粒污染 的各种途 径 , 以制 订微粒污 染的预 防措 施 。 结论 静 脉输液微 粒污染严 重危 害人 体健康 , 引 可 是 起临床输 液反应 的主要原 因 , 同时也可引起血 管栓塞 、 静脉炎 、 过敏反应 , 应引起 高度重视 。输液 大厅 应加强相关 管理 。
可 与教 师或 同行交 流解决 。
[] 4 罗红玲 . 剖宫产子宫切 口瘢痕妊娠合并宫内妊娠 1 晦床分析 『_ 例l J 微创 】
医学 , 0 1 6( : 7 — 7 . 2 1 , 4) 3 1 3 3
[] 翠 英 .6 瘢痕 子 宫再 次 妊 娠分 娩方 式 分析 『. 国当代 医 药 ,00 5李 5 29例 J中 J 21,
HC G检查 , 点排 除 C P 重 S 。一旦 确诊 为 C P应 尽早 进 行 治疗 S
终止妊 娠 , 减少并发 症 的出现 。治疗 方法主要 包括手术 治疗 和
药物 保守 治疗 , 者认 为结 合每 个患 者的实 际情 况 , 笔 选择 药物 保守治疗 结合手术 的综 合治疗疗效更 好。
2 0 , 7( 0 :19 . 081 1) 07
治疗后 行阴道切开取胚术治疗 , 2例手术均顺利 , 术后恢 复 良好 。 全部经药物治疗后并未出现明显 的副作用 。 C P发生 的首要条 件是有 剖宫产 手术 史 , 以预防剖 宫产 S 所 术 后切 口瘢 痕妊娠 的发生首 先应 降低 剖宫产率 , 为医务人 员 作 需 严格 掌握 剖宫 产手 术 的指征 , 免无指 征 的剖宫 产术 , 术 避 手 操 作 要规 范 , 高 剖 宫产 手术 的质 量 , 提 减少 切 口愈 合 不 良 、 感 染 的机会 。而对 于有 剖宫产 手术史且 有继续生 育要求妇 女 , 应 建 议其在孕 前行超 声检测 剖宫产术后 切 口处 子宫壁 的完整性 。 f 上接 第 17页 ) 5 会 资源也 能够为本专 业学生 所借鉴 , 工作 中遇到 的技术难题 也
针头, 也可减 少穿刺胶塞 时带人微 粒。③规 范护理人 员配液及 输 液 操作 。加 药 时 应选 用 9 — 1 2号 针头 , 到一 瓶 一 针筒 。 做
理 人员应 该具备 高度 的责 任心和无 菌操作 观念 , 熟练掌 握无菌
技 术操作 , 以减少不溶性 微粒 的污染 。
1 联 合 用 药和 药物 配 伍 因素 . 3
尽量使 用 ̄ ; 针 , tL 使针头斜 面以 4 。 f 5 刺入胶 塞。
24 安 瓿 的 打 开 方 法 .
① 南于 药物 配伍不 当, 多种 药 物不合 理 地联 合使用 , 导致
药 物之 间发生物理 、 化学 反应 , 产生 结晶 , 生成 不溶性物 质而使
①安瓿的正确打开方法。禁止直接敲开安瓿 , 大多数 2—5 mL
2 1 1 月 第 l 第 2 期 01 年 1 卷 2
输 液大厅 微粒污 输液 染相关因 及规 素 避对策
刘建华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人 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 2 0 2 00 [ 摘要 ]目的 探讨 预防和减少 输液 中微 粒污染 的方 法 。 方 法 分析 引起 输液大厅输 液微粒污 染的相关 因素 , 制定 相应预
① 倡 导配 液前 、 染后洗 手 。护士 进行静 脉 穿刺后 , 污 应用
消 毒液洗手 再为后 面患者穿刺 , 以减 少细菌微 生物 的污染 。为 避 免 把针 头斜 面 滞 留 的微 粒 引 入静 脉 , 复穿 刺 时要 更换 针 重
员流动性 大 , 空气 中的细菌 、 微生物 含量 高 , 配药和输 液时可 在
静 脉 输 液作 为一 种 迅 速有 效 的 给药 方 法 , 生物 利用 度 其
高、 起效 快 , 以静 脉输液 的 临床应 用越 来越 普及 。但在 临床 所
应用 过程 中, 液反应 却时 有发 生 , 了人们 所熟 知 的细菌污 输 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