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女性月经淋漓不尽偏方
治疗月经病验方-偏方验方-中药秘方园:月经病的治疗

治疗月经病验方-偏方验方-中药秘方园:月经病的治疗
治疗月经病验方 背景
号
1、月经逆行,从口鼻出。
先以京墨磨汁服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三钱,加水一杯半,煎至八成,温服。
2、赤白带下,月经不来。
用蛇床子、桔白矾,等分为末,加醋、面和成丸子,如弹子大,胭脂为衣,棉裹后纳入阴道中。
一天换药一次。
3、月经不停。
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4、月经不净。
用木贼(炒)三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每天服一次。
又方:用竹茹微炙,研为末。
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5、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经)。
用王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
一天服三次。
此方名“土瓜根散”。
6、月经不行。
用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温酒送下。
7、月经久闭。
用蚕沙四两,在砂锅内炒成半黄色,加酒一壶煮沸,澄去沙。
每温服一碗即通。
8、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
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
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此方名“万病丸”。
9、胎前产后虚损、胎儿逆生横生、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月经病症。
用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
二服有效。
老中医王幸福治疗妇女【崩漏验案】

【案例追踪】张某,女,37岁。
月经淋漓不尽半年有余,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西医用药多种仍然不止,特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中等身材,偏瘦,面色略红,月经每次量大,且持续半月之久,这次已经十余天了,还未停止,并伴有头晕。
寸脉浮大尺弱,舌淡苔白。
饮食一般,大便便头硬。
【辨证】:虚热崩漏。
【治则】:凉血止血化瘀,益气补血固脱。
【处方】:生黄芪30g 生地30g 当归30g 霜桑叶30g 三七块10g 仙鹤草60g白头翁30g 生地榆30g 生龙牡各30g 公英30g 卷柏30g 生白术30g 地骨皮15g生大黄10g。
7付,水煎服,日3次。
次诊患者反馈服药3剂后,崩漏已止。
【方解】此患者崩漏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可谓是虚实夹杂,亦虚亦实,本虚标实之证。
《本草纲目》中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病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止血,而后再图其本。
治疗上则以,凉血止血化瘀,益气补血固脱为主。
崩漏血失固摄,气随血脱,方中用黄芪补气摄血,当归补血活血,两者合用亦有当归补血汤“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意。
方中生地、桑叶、白头翁、地榆、公英、地骨皮皆有凉血止血之功。
不同在于生地、桑叶能够滋阴润燥养血,能制约归芪之甘温;白头翁、公英清热解毒以止血。
三七、卷柏活血通经、化瘀止血,正所谓“瘀血不去,血不归经,新血不生”。
白术健脾益气,补中气而固脱,生用且有润肠通便作用。
龙骨、牡蛎、仙鹤草则取其收敛固涩之力以疗崩漏。
纵观全方集“塞流、澄源、复旧”于一体,以治标为主,辅以固本,标本兼顾。
【医案解读】: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指经血非时而至,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
崩漏亦是疑难急重之证,历代医家在此方面论述颇多,其中著名的“塞流、澄源、复旧”三步法为临床广泛采用。
王幸福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治疗崩漏不能死守上述三步,应因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提出“青年妇女多血热、中年妇女多郁瘀、老年妇女多虚损”。
经方治疗月经淋漓不断医案–经方派

经方治疗月经淋漓不断医案–经方派
王某,女、40岁
主诉:月经淋漓不断15天
现病史:本次月经淋漓不断15天,经血色黑、轻微腹胀、乳房偶尔疼痛,伴有肛门坠胀、走路时疼痛加重、腰酸,纳差、大便一日一行。
舌质紫暗、舌苔白腻。
彩超检查:子宫腺肌症、多发性子宫小肌瘤、双侧卵巢囊肿、宫颈肥大、盆腔积液伴连滞。
病机:太阴寒湿,血水不利
治则:健脾温化水饮,养血调肝止漏
方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四君子汤、当归芍药散加减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干姜10g,陈皮10g,莲子20g,炒山药20g,炒山楂10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泽泻10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10g。
经期服用温经汤、平日服用上方。
服药40剂,上述诸症均明显减轻,彩超检查宫颈肥大、盆腔积液已正常。
按语:本病为太阴虚寒有水饮,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温化水饮;水唯畏土,脾主运化水湿、主统血,用四君子汤、山药、莲子、三仙扶助脾胃运化、统血之力;当归、川芎、泽泻、白术、茯苓取当归芍药散之意。
养血调肝、健脾祛湿、血水分利。
经期用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两方交替服用,妇科病治疗要考虑月经周期的变化,灵活选方选药。
作者:蔡野平。
沈绍功:月经出血量多,淋漓不断

沈绍功:月经出血量多,淋漓不断【温胆汤化裁治疗各种各样的女科病】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香附10g、鸡血藤40g、丹参30g、菟丝子10g、车前草30g+草决明30g+生薏苡仁10g+泽兰15g。
*这个处方很温和,病人吃了很舒服,吃一个月左右没有问题,一个月后要变方。
*血分和津液代谢问题+石菖蒲+郁金。
石菖蒲芳香开窍、豁痰,可以祛痰。
郁金理气活血止痛,走血分。
一个化痰,一个活血。
所以病走的深一点的时候加这两个药。
* 血分淤血明显+川芎10克+丹参30克。
这四味药配合;祛痰利湿,健脾和胃。
* 月经前后乳房胀、肚子胀、腰难受+香附和鸡血藤理气活血。
鸡血藤有通经脉的作用。
像鸡血藤、忍冬藤、路路通这些都是走细的经脉的,就是病久了而且不容易去的地方,它能去。
鸡血腾可以治疗关节炎,手指、手尖、脚尖那个麻木都可以治疗。
月经出血量多,淋漓不断,丹参不用,鸡血藤有时也不用。
十一个疗效颇佳的治月经不调秘方治月经不调秘方一、柴芍调经汤【来源】朱南孙,《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各10克,白茅根12克,香附、地榆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1次。
【功用】清热养阴,调气理血。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一升散一收敛,可奏舒肝解郁、清热养阴、协理阴阳之功。
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阴培元;麦冬、地骨皮、白茅根、地榆等清热凉血;在大队养阴凉血药中加入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香附,既能制其香燥之偏,且收相得益彰之妙用。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经血量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加减】本方适于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血量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
因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肝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桅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
本症因血热所致,易发展成崩漏,其治应以防微杜渐着眼,故可随证加入丹参、牡蛎、槐花、樗根皮诸品。
月经排不干净,1个食疗偏方连用28天,彻底好

月经排不干净,1个食疗偏方连用28天,彻底好小宁一直有月经排不干净的困扰,前三天经量多,到了第四天开始变少,然后滴滴答答拖延十几天,有时看护垫干干净净,以为终于完了,谁知道第二天又来那么一点。
她十分苦恼。
中医师表示,月经排不干净一定要先理清原因,如果没有妇科病,那么采用食疗就好了。
对于经期调养,中医向来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凉者温之”为原则,所以即使同样都是月经排不干净,使用的中药也会因体质不同而有差异。
宫寒体质:“三红赤沙粉”温里散寒如果是宫体偏寒的女性,经量较少,经血顏色较暗且淡,暗色血块多代表体质偏寒,淡色血块多则偏气血虚,经期食用“三红赤沙粉”,有助经血的排出,预防瘀血蓄积于子宫。
【三红赤沙粉】材料:红枣、红豆、红米各一把,核桃5颗,赤砂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红米、红豆冷水浸泡一小时后,洗净入锅,加水及核桃仁,熬煮两小时,出锅后加入赤砂糖,一天吃一到两次。
市面上有成品出售,图方便的可直接购买食用。
说明:“三红赤沙粉”出自医药古籍《神农本草经》,是古代宫廷必用的调理月经病的方子,现在中医也常用,所取食材都性温,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清心养神的作用。
平时或者经期食用,都有助于排除毒素、清除瘀血,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月经也会排得较为顺畅。
燥热体质:“黑木耳红枣饮”调气血经血顏色鲜红、量多、月经总是来个没完,则属于偏热的体质,临床可使用牡丹皮、仙鹤草、槐花等凉血的中药材,有助调整月经的经血量。
月经来潮时则可饮用“黑木耳红枣”饮调理气血。
【黑木耳红枣饮】作法:将30公克黑木耳和20枚红枣洗净去核,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说明: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止血、美肤益顏的功效。
肝气郁结体质:“玫瑰薄荷花茶”疏肝理气如果是经血量时多时少,月经来睡眠就不好,总是觉得下腹肿胀,常常是属于压力大的“肝气郁结”体质,临床常用疏肝理气的中药材,例如:柴胡、郁金和香附,才能让月经排得顺。
温经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

温经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温经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病案:李某,女41岁,初诊:患者月经淋漓不尽持续1年余,B超示:子宫肥大。
久服消炎止血药及刮宫术无效。
刻下:头晕,口干不思饮,经水红黑色,有块,小腹胀冷,小便不利,大便可,余无不适,舌红紫,脉滑弦。
辨证:厥阴病方剂:温经汤吴茱萸6g,生姜3片,桂枝12g ,白芍12g ,川芎6g,当归12g,党参12g,甘草6g,阿胶10g,麦冬12g,半夏12g,牡丹皮10g5剂水煎服,先将药物浸泡1小时,机器煎煮50分钟,阿胶打粉汤药顺服。
二诊:淋漓之经水已愈,舌淡苔白滑,脉沉,继服5剂。
三诊:病人因近日家事操劳,略有少量经水淋漓,舌淡,脉滑。
继服原方5剂。
2月后随访,未见漏下表现,余无不适。
按:本案“月经淋漓”是寒热错杂之证,六经属厥阴病。
观其证,正是温经汤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注:“利”当“血”讲。
此案口干不思饮,经水红黑色,舌红紫辨证为上热;小腹冷疼,小便不利,头晕脉滑辨证为下寒;血块为有瘀血,故予温经汤。
中医临床治疗妇科病必问清经色、质、量、味,用于经方辩证,其色有淡红色、鲜红色、深红色、暗红色、黑紫色之分。
质有清稀、黏稠、血块之别。
量有多少、淋漓、绝闭之异。
也有无味及味臭之分。
温经汤包含川芎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诸方义及诸方义的合病证,故用于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
临床中温经汤是一张妇科常用方,但需要精准辩证,方可效如浮鼓。
『国宝秘方』子宫出血月经淋漓不断根治圣方二至龙牡汤

『国宝秘方』子宫出血月经淋漓不断根治圣方二至龙牡汤盛玉凤,生于一九三九年,浙江台州人,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裘笑梅。
曾任浙江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浙江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华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著有《痛经》、《实用中医妇科手册》、《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等著作。
秘方: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生地黄30g,生白芍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山萸肉12g,仙鹤草15g,冬桑叶20g,马齿苋15g,炒党参12g。
下腹隐痛加银花炭15g,蒲公英12g头晕,夜寐不安加潼蒺藜9g,合欢皮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
病例:禹某,女,17岁。
初诊:患者十三岁月经初潮,经量不规则已四年,每次行径,量时多时少,淋漓难尽(一般停三至四天复行)。
病起于月经初潮时跑步过劳,冲任受伤。
曾在西医妇产科医院行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无效。
末次月经至今未净,伴腰酸,口干,苔薄舌尖红,脉象弦细。
凭症参脉,乃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使然。
治宜滋阴清热,固涩止血,方用二至龙牡汤加味上方加银花炭15g。
服用七剂。
二诊:药后月经已净,腰酸口干亦瘥。
前方既效,仍受原法以巩固疗效:原方去仙鹤草、银花炭加败龟板15g。
服用七剂。
经随访,患者治后月经已恢复正常。
告痊愈。
方解:本方具有滋阴清热,固涩止血之功。
主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阴虚血热,冲任不固患者。
症见崩漏及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经期延长,经色鲜红,舌红苔薄,脉弦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无数例,一般服药剂见效,剂根治。
总有效率达%。
总治愈率达%。
疗效独特而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荐方人:盛玉凤国家级名老中医师备注: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七点三克;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三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
月经失调,淋漓不尽,7个中医经典方来支招,卓有成效!

月经失调,淋漓不尽,7个中医经典方来支招,卓有成效!功能性子宫出血,常简称“功血”,是指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月经紊乱和出血异常。
根据其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主要属于崩漏的范围。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
病因多端,归纳起来主要有虚、热、瘀三类。
1、肾虚其原因主要有:少女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更年之期肾气渐衰;房劳或者久病体虚伤肾。
肾气虚,则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肾阴虚,阴虚火旺动血,则导致崩漏或经期紊乱。
2、脾虚其原因有:素体中气不足;忧虑过度,饮食不节伤脾;脾虚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月经量大,或提前,重则引起崩漏。
3、血瘀其原因主要有:七情算伤,冲任瘀滞;经期、产后淤血未尽又外感寒热之邪;气血虚弱,血流无力,经血迟滞而淤。
瘀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或净量增大。
4、血热热证分实热和虚热:实热多素体阳盛,肝火妄动;或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
虚热者多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火旺。
不论实热、虚热均损伤冲任,迫血忘行,以致月经异常。
辩证和治疗1、肾阳虚多表现为经期不调,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主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常用方剂如右归丸随症加减。
2、肾阴虚症状多经期不调,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治疗当滋水益肾,止血固经。
主方左归丸加减。
3、脾虚型经血非时而至,月经量大,色淡质稀,神疲气短,面色晄白,或肢体浮肿,手足不温,纳少便溏;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苔薄润,脉弱或沉。
治疗当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常用方剂固本止崩汤。
4、血瘀型经量常突然增大或淋漓不绝,色黯黑,常挟有血块;小腹胀痛;舌质紫黯,舌体有淤点,苔薄白,脉涩或紧。
治疗重在化瘀的同时,养血调经。
方用四物汤合失笑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治女性月经淋漓不尽偏方
*导读:月经淋漓不尽是妇产科常见病,其特点是月经的周期、经量发生严重紊乱。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
月经淋漓不尽是妇产科常见病,其特点是月经的周期、经量发生严重紊乱。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
*1、脾肾两虚:
处方:黄芪30克,党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赤石脂各15克,白芍、白术、血余炭各10克,炮姜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阿胶(烊化)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补肾固摄。
可用于治疗月经淋漓不尽,中医辩证属脾—肾两虚型。
临床症见:病人经量先多,继而量少淋漓,色淡质薄,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神困倦力,脸色苍白或萎黄,苔白薄,舌淡,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