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
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中曝光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一事。
按照屠宰场工人的指点,记者来到活猪的来源地河南孟州,在孟州的养猪场内记者发现养猪户正在向猪饲料里添加瘦肉精。
节目中养猪户称,添加瘦肉精能喂养出肥膘少、脂肪低的“健美猪”。
随后,央视记者跟随猪贩一路体验了各个检疫部门大开绿灯,河南孟州市、沁阳市等十几家养猪场,都在养殖这种肌肉发达的“健美猪”,养猪户在饲料里偷偷添加“瘦肉精”,一千斤饲料加120克,从一百八九十斤喂到二百二三十斤重。
这种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但卖相好,而且还能多卖几十元钱。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瘦肉精尿检”、生猪检疫等如同走过场,有的“尿检”甚至用人尿冒充,每头猪花两元钱就能买到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
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
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该节目播出后,马上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反响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2011-03-15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正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济源双汇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事件始末= 据央视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遭曝光后,该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
记者调查发现,河南孟州市、沁阳市等十几家养猪场,都在养殖这种肌肉发达的“健美猪”,和普通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有什么肥肉,且能多卖几十元钱。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3月26日双汇董事长万隆曾小规模邀请部分媒体进行沟通,并表示双汇是“代人受过”。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经济上受损超过121亿元。
万隆代表管理层向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瘦肉精”事件的央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
为了消除影响,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万隆昨日宣读了双汇集团的六项决定:1、强化源头控制。
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
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环节。
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
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5、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方监测。
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在大会现场,众多经销商对万隆和游牧的发言给予了<a name=baidusnap0></a>掌声</B>,且有经销商用“双汇万岁”的口号表达对双汇的支持。
双汇大股东鼎晖投资的代表昨日也在现场表示,不担心双汇由于整改食品安全造成成本上升的问题,鼎晖对双汇的管理团队“非常认可,非常有信心”。
据公开资料显示,鼎晖投资间接持有双汇发展25.36%股权。
瘦肉精的作用“瘦肉精”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猪毛色红润光亮收腹,卖相好;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第一篇: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xxxxx一、案例情况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
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商业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一:双汇“瘦肉精”事件过程:1929年十月二十九日美国股市大崩盘对美国人成为“黑色星期二”,82年后的优势一个星期二对双汇集团来说也同样是噩梦的开始。
·3月15日央视曝光济源双汇收购“瘦肉精”猪肉,当天双汇发展封住跌停。
·3月16日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等万人参加。
·4月19日双汇发展复牌,开始无量跌停。
·4月22日被曝隐瞒关键承诺,再度临时停牌。
·4月27日双汇市值已缩水172亿元。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及其成因(一):政府监管不利我们都知道双汇事件与国家的监管严重不足和缺失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知道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地方食品监管部门之所以对一些企业,特别是对一些地方大企业的这种既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反自身道德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涉及到权力寻租问题和地方财政供养机制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关于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有20部,40部行政法规和150多部部门规章,对食品的监管可谓是面面俱到,但食品违规事件仍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力的严重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回归到本质上就是我国政府既是食品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是规则的执行者,一旦出现权力寻租,监管便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收费罚款中获得的,为了能够完成“创收“任务,地方监管机构对一些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默认放任的态度进行“养鱼执法”(二):道德意识薄弱监管不严使得瘦肉精肉横流市面,面对利润的诱惑,双汇为什么不能洁身自好呢?!监管不严是现在中国的大环境大背景,面对政府制定的政策,企业有很多灵活变通的空间。
权利寻租,似乎已经成为潜规则。
钱,让监管的关卡形同虚设,但目光长远的企业应当坚守道德准则,作为中国500强的双汇这次不仅欺骗了消费者,同时也背离了“产物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生产宗旨。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一) 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此次涉事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由双汇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
2009年6月,双汇集团对其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亿元。
涉及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低温肉制品3.3万吨。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1、“瘦肉精”的危害“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它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将这一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
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早在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中添加“瘦肉精”。
双汇瘦肉精案例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1. 背景双汇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猪肉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在2011年,双汇因使用瘦肉精被曝光,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消费者的担忧。
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内会转化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因此在许多国家被禁止使用。
2. 过程2.1 曝光2011年7月,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放了一期关于瘦肉精的调查报道,揭示了双汇使用瘦肉精的问题。
报道中展示了一些双汇产品中检测出瘦肉精残留的结果,并采访了双汇的供应商和消费者。
2.2 调查报道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监管机构和媒体开始对双汇进行调查,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和取证。
2.3 反应双汇迅速对此事做出回应,表示将全面配合调查,对涉及的产品进行召回,并承诺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
双汇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在媒体上发表了公开道歉的声明。
2.4 处理监管部门对双汇进行了严格的处罚,包括罚款和暂停生产等。
双汇还面临了巨大的声誉和品牌危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股价大幅下跌。
2.5 整改受到此次事件的教训,双汇加强了自身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并与供应商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合作。
双汇还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了对瘦肉精的监测和检测。
3. 结果3.1 影响双汇瘦肉精案例对双汇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双汇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其次,双汇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许多消费者转而选择其他品牌的肉制品。
另外,双汇的股价也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2 教训双汇瘦肉精案例给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敲响了警钟。
这次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行业在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对企业而言,这次事件也是一次宝贵的教训,提醒企业要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3 后续措施双汇在事件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市场信任和品牌形象。
危机公关 双汇瘦肉精事件

Page 12 (2).事件具体始末 2011-03-15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猪肉 “健美猪”大行其道 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讣使用瘦肉精猪肉 収声明致歉 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 农业部:正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济源 双汇高管被克 产品收回 2011-03-19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 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 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2011-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 双汇収展重组存隐患 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讣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 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 严肃究责 2011-03-23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 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劢市场。 2011-03-25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 収现3个刢造窝 点
Page 14
瘦肉精的危害
Page 15
何为瘦肉精? 兊伦特罗是一种β-兴奋刼,添加亍饲料中能提高几种家畜包括猪的瘦 肉率。“瘦肉精”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猪毛色红润光 亮,收腹,卖相好;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 瘦肉,瘦肉丰满。肥猪饲喂瘦肉精后,逐渐収生四肢震颤无力,心肌 肥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 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 消贶者食用后轻则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劢,诱収心脏 病、高血压危害等疾病重则细胞収生癌发、猝死等症状。在09 年2 月 19 日广州市天河、增城两区共有11 起因吃猪内脏引起腹痛、腹泻, 共涉及46 人。经疾控部门实验室检验,确讣因猪肉及内脏内含有瘦 肉精所引起。
Page 5
(2)危机公关的定义 企业危机公关是指企业为避克戒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 损害姕胁,仅而有组织、有计刉地学习、刢定和实施一系 刊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刢、解决以 及危机解决后的兴等丌断学习和适应的劢态过程。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2篇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第一篇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
然而,2011年的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恐慌。
这个事件不仅对于双汇集团造成了巨大的声誉损失,也给整个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
瘦肉精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动物体内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然而,瘦肉精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在中国,瘦肉精被严格禁止使用于食品生产中,而且在国际上也存在严格的限制。
然而,2011年,双汇集团却被曝光在其产品中检测出了瘦肉精成分,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
该事件的曝光源于媒体的报道和消费者的投诉。
一位消费者在购买双汇集团的火腿肠后,在产品包装袋上发现了瘦肉精的相关信息。
此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恐慌。
双汇集团随后迅速回应,表示将立即展开调查,并进行产品召回。
然而,公众对于双汇集团的回应并不满意,认为其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存在着缺陷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使得食品行业的监管机构不得不采取行动。
国家质检总局迅速派员对双汇集团展开了调查,并进行了相关产品的抽检。
调查显示,双汇集团存在着违规使用瘦肉精的行为。
随即,国家质检总局对双汇集团下达了罚款的决定,并责令其整改。
此外,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大了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次事件给双汇集团造成的声誉损失是巨大的。
在此之后,双汇集团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整和品牌重塑。
为了恢复消费者的信任,公司加大了对于食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力度,并与相关机构合作,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测和控制措施。
透明度和质量控制成为了公司的核心目标,以重新树立起消费者的信心。
尽管该事件对于双汇集团而言是一次灾难,但它也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行为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此之后,监管机构在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同时,企业也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自身的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瘦肉精” 定义 二、“瘦肉精”相关法规规定 三、“瘦肉精事件”养殖环节解析 四、“瘦肉精事件”贩运环节解析 五、“瘦肉精事件”屠宰环节解析 六、“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损失 七、“瘦肉精事件”给双汇的惨痛教训 八、河南省生猪排查抽检工作最新通报
“瘦肉精事件”——瘦肉精
瘦肉精:
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罗、莱克 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上 腺类神经兴奋剂。把 “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 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 究表明,食用含有 “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 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 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 肿瘤。
“瘦肉精事件”——养殖环节
使用原因:
一、客户要求:
➢ 调猪经纪人、买猪商贩直接要求;
二、“瘦肉精”供货渠道:
➢ 调猪经纪人买猪商贩直接卖给养猪户: ➢ 包装上没有任何名称和标识;
三、经济利益:
➢ 加瘦肉精成本:几元/头: ➢ 销售利润:多卖几十元/头; ➢ 养猪正常利润:100~200元/头;
“瘦肉精事件”——养殖环节
及时处理。
“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惨痛教 训——加强控制上游
四、加快养殖业发展,完善双汇产业链条:
➢ 加快养殖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企业对产 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确保产品安全:
➢ 未来,屠宰场建到哪里,养殖基地就建到哪里。
河南省生猪排查抽检工作最 新通报
2011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通报:
市场反应: 广受消费者欢迎!
“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损失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表示:
我们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
目前该事件结果难料,但“瘦肉精事件” 给双汇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损失
截止2011年3月25日:
一、经济损失:
➢ 市场人员估计双汇损失200亿; ➢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专访透露:
三、反思工作中存在问题:
➢ 集团加强对下属子公司和相关环节的监管力度; ➢ 不收购,不屠宰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凡有内外部
举报的人和事及时查处; ➢ 集团稽查中心严查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违规行为; ➢ 充分发挥集团品管部门垂直管理作用,严格监督每个工
厂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品质管理及产品安全; ➢ 对于违反内部安全控制体系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检查,
“瘦肉精事件”——相关法规
➢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 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 “瘦肉精”。
➢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 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 "瘦肉精"养殖生猪, 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 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造机会接人尿; 三、通过成本: ➢ 养殖地检疫合格证明:平均不足2元/头; ➢ 省界检疫检查站合格证明:100元。
“瘦肉精事件”——屠宰环节
定点屠宰场:
一、法规要求: 宰杀后的猪肉必须获得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进 入市场销售。
二、实际状况: ➢ 只核对数量是否正确、三证是否齐全: ➢ 无需检测“瘦肉精”,直接打上“肉检”、“验讫 ”印; ➢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按10元/头向定点屠宰场交钱即给。
“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惨痛教 训——加强控制上游
双汇所作出的战略调整
一、加强对采购供应环节的治理整顿:
➢ 对生猪采购供应商、原辅料供应商提要求: 供应的生猪、原辅料要安全无害; 供应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 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精”的猪; 凡提供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必须承 担法律责任;
三、耳标:相当于猪的身份证明,上面记录着养殖 信息。不论这头猪在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 通过所佩戴的耳标进行追溯。
“瘦肉精事件”——贩运环节
监管现状:
一、当地动物检疫站: ➢ 不论是否调运、贩卖生猪,交钱就给三证和耳标,检疫成
本平均不足2元/头; ➢ 根本不进行“瘦肉精”检测; ➢ 检疫人员都知道是“瘦肉精”猪,处理措施:睁只眼闭只
“瘦肉精事件”——屠宰环节
双汇公司:
➢ 企业标语:“诚信立企,德行天下”; ➢ 宣传口号:“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
实际状况:
➢ 十八道检验不包括“瘦肉精检测”,不进行检验; ➢ 双汇业务主管:不管生猪好坏,都大量收购进行屠宰; 高价收购“瘦肉精”猪,收购前停药一周; ➢ 养殖户:双汇专要“瘦肉精”猪,好出手;就是过秤不进行检测;
眼; ➢ 猝死“瘦肉精”猪,处理措施:当场宰杀进入销售环节; ➢ “瘦肉精”猪因瘦肉精摄入过多,导致四肢震颤无力,心
肌肥大,极易心力衰竭而死。
“瘦肉精事件”——贩运环节
监管现状:
二、省界检疫检查站: ➢ 收黑钱:
检查费用20元,给100元买审核通过手续; ➢ 检验:交钱直接不尿检;若有突击检查,给司机创
养殖监管:
➢ 省、市或更高级别突击检查,县局会提前通知; ➢ 县局检查—尿检,由养殖户自己采集猪尿样品:
“瘦肉精事件”——贩运环节
法规要求:
一、生猪外运: 必须获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和五号病非疫区证明三大证明,并佩戴耳标。
二、农业部规定: 生猪进入流通环节时,必须100%佩戴耳标。
“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惨痛教 训——加强控制上游
二、转变检测制度,加强检测控制:
➢ 双汇今后执行的检测制度: 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批批检查,从源头控 制食品安全; 发现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除按国家规定 处理外,两倍罚款并通报国家执法部门依法 处理 ;
“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惨痛教 训——加强控制上游
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 3月15日至3月25日,10天损失10多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
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元 ;
二、检测成本:
执行生猪屠宰在线逐头检验、100%全检的办法,预计增加“瘦 肉 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年;
三、品牌损失:
双汇品牌美誉度受到巨大伤害,双汇用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肉品 牌受到质疑,损失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