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分类及概述

合集下载

贫血概述考点总结

贫血概述考点总结

贫血概述考点总结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第七章贫血概述<大纲要点>一、贫血的概念、分类(熟练掌握)二、贫血的临床表现(了解)三、贫血的实验诊断方法与步骤(熟练掌握)一、贫血概述1.贫血的概念和分类(1)贫血的概念贫血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贫血可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2)贫血的分类1)形态学分类:根据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类,见表1;根据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类,见表2。

表1贫血的MCV、MCH和MCHC分类贫血类型MCV(fl)MCH(pg)MCHC(g/L)病因举例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 27~34 320~360 失血、急性溶血、再障、白血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27 <320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 <27 320~360 感染、中毒、尿毒症大细胞性贫血>100 >34 320~360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表2贫血的MCV和RDW分类(Bessman分类)RDW(参考值11.5%~14.5%)红细胞MCV(fl)增加、大细胞(>100)正常(80~100)降低、小细胞(<80)增加巨幼细胞贫血早期缺铁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免疫性溶血红细胞碎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病性贫血化疗后混合型贫血正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失血骨髓增生低下再障酶缺陷地中海贫血肝脏病急性溶血2)根据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分类见表3。

表3根据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分类类型疾病举例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红系成熟障碍(无效生成)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疾病性贫血3)根据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和网织红细胞(Ret)的测定结果对贫血的分类见表4。

贫血概述ppt课件

贫血概述ppt课件

严重程度评估指标
要点一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分级
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
要点二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结果综合评估贫血的严重程…
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的出现与程度,以及红细胞大小 、形态等异常指标。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贫血的治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口服或注射铁剂,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 吸收。
分类标准
依据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积等指标,可将贫血分为轻度、中 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02
常见类型贫血介绍
缺铁性贫血
定义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起
的贫血。
症状
面色苍白、乏力、头晕 、心悸等。
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血清 铁蛋白测定来确诊。
治疗
补充铁剂,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ABCD
防止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清 洁用品。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病情给予碱性药物或酸性药物治疗,维持酸 碱平衡。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详细解释贫血的定义 、原因、症状和治疗 方案,让患者全面了 解疾病。
鼓励患者提问,及时 解答患者疑惑,增强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贫血概述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贫血基本概念与分类 • 常见类型贫血介绍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贫血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 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积 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

第六篇第二章贫血概述-医学课件

第六篇第二章贫血概述-医学课件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二章
贫血概述
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主要实验 室检查对贫血诊断的意义
2.掌握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
3.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学习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贫血的分类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 细胞容量减少,低于(同性别、同年龄 、同地区)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 床症状。
贫血的诊断标准
1972年WHO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诊断为贫血:
6个月~<6岁的儿童 110g/L
6~14岁儿童
120g/L
成年男性
130g/L
红细胞的功能是向组织输送氧气, 带走组织代谢产物。
血液流经全身脏器,如果贫血,导 致组织缺血,随着贫血严重的程度直接 影响着相应脏器的正常功能,出现相应 的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神经系统 轻者头晕,耳鸣、严重者意识障碍 2.皮肤粘膜 苍白,伴有血小板减少者有紫癜或瘀斑 3.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重者贫血性心脏病 4.呼吸循环系统: 5、消化系统:胃肠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溶贫诱发胆结石 6、溶贫对泌尿系统影响 7、内分泌、生殖、免疫、血液系统
(Mφ吞噬活跃,对铁释放差)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IRH/IRP、MDS骨髓原位凋亡
四、失血性贫血,
分急性(外伤)和慢性(痔疮、月经过多)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WBC、HB和PLT)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红系造血
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AA和纤维化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贫血分型及诊断标准

贫血分型及诊断标准

贫血分型及诊断标准贫血是指机体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将贫血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且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下面将对贫血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贫血的分类。

1. 按照病因可将贫血分为营养不良性贫血、遗传性贫血、获得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四大类。

2. 营养不良性贫血,由于长期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引起的贫血,临床上最为常见。

3. 遗传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性贫血等,这些贫血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

4. 获得性贫血,由于慢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贫血属于这一类。

5. 溶血性贫血,由于溶血素过多或红细胞受损造成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二、贫血的诊断标准。

1.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30g/L,女性低于120g/L可诊断为贫血。

2. 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每升血液红细胞数量低于4000万,女性低于3500万可诊断为贫血。

3. 血红蛋白含量,成年男性每升血液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30g,女性低于120g可诊断为贫血。

4.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fl可诊断为小细胞性贫血,高于100fl可诊断为大细胞性贫血。

5. 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15ug/L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6. 骨髓穿刺,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可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贫血的病因。

综上所述,贫血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贫血的分型和诊断标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各类医务工作者来说,对贫血的分型及诊断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对贫血的认识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缺铁性贫..

内科学课件:贫血概述、缺铁性贫..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所致贫血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所致贫血 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肾衰竭所致贫血 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先天性红系造血异常性贫血 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 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异常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 先天性无转铁蛋白血症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红系造血调节异常 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 原因不明或多重因素 慢性病性贫血 骨髓浸润所致贫血 营养缺乏所致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红细胞破坏增加
内在性缺陷 红细胞膜缺陷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卟啉病 珠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 外在性因素 机械性因素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 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或物理因素 微生物感染 抗体介导性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冷性溶血病 药物相关性抗体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脾功能亢进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IDA )
缺铁性贫血
因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 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一种。
铁代谢
存在状态:功能状态铁、贮存铁。 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代谢:一部分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多
谢 谢!
4.血清铁低,铁粒幼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外铁增多
5.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水平不升高
ACD与IDA的鉴别

贫血概述ppt课件

贫血概述ppt课件

球形RBC
泪滴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
锯齿红细胞



靶 形
RBC
RBC
口 形
RBC



RBC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见于铅中毒、MgA、HA、MDS、 白血病等。
Howell—Jolly小体:见于MgA、HA、MDS、 白血病、脾切术 后。
Cabot ring:主见于MgA、HA、MDS等。 海蒽次小体:见于G-6-PD酶缺乏等。
2、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这一平衡被打破并超过了
骨髓代偿能力时,即引起贫血
HA。
3、RBC丢失过多
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一、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病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血常规报告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Wintrobe分类法
类型
根据MCV、MCH、MCHC分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贫血概述
贫血发生示意图
骨髓
外周血
RBC在入血前被 破坏、死亡
无效造血
胆红素
原卟啉
多能造血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原始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120天后衰老死亡
血红素、蛋白质
排除体外
Fe
被机体重新利用
无效造血:又称为无效RBC生成或原位溶血。 RBC在骨髓内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
大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 伴有核红细胞 裂红细胞及碎片 棘形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豪-周小体 卡波环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巨幼细胞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加症、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加症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HbC/S、 HbE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加症

贫血ppt课件完整版

贫血ppt课件完整版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贫血的症状因病因和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绞痛、 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检查、溶血相关检查等。此外,还 需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检查,如铁代谢检查、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等。
因为茶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的吸收。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1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锻炼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和促进血液循环。
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以免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贫血症状。
则及措施
饮食调整
多食用富含叶酸或维生素B12的 食物,如绿叶蔬菜、动物肝脏 等。
药物治疗
口服或注射叶酸、维生素B12制 剂。
对症治疗
针对贫血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输血、使用造血刺激因子等。
04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包括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 因素(如药物、化学物质)、生物因 素(如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
贫血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CT

• 贫血概述 • 缺铁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 • 贫血的预防与保健
01
贫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积低 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 多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三大类。
障碍,可改用注射铁剂。

贫血概述知识PPT课件

贫血概述知识PPT课件
骨髓活检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了解骨髓造血 组织的结构、细胞成分等,对某些特 殊类型的贫血有诊断价值。
其他检查
铁代谢检查
检测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的抵抗力,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等。
05 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01
总结词
补充铁剂、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02
补充铁剂
根据贫血程度和病因,医生可能会开出铁剂补充剂,如硫酸亚铁、富马
酸铁等。患者需按照医嘱服用,避免过量引起中毒。
03
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蛋黄等。同时,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
物,如茶、咖啡和某些蔬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
04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贫血的程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
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活性,有助于判断贫血的原因和治疗 效果。
骨髓检查:骨髓穿刺、骨髓活检等
骨髓穿刺
通过抽取骨髓液,观察骨髓增生程度、 细胞成分等,有助于判断贫血的病因, 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
总结词
控制感染、避免诱因、输血和药物治 疗
02
控制感染
感染是溶血性贫血的常见诱因,因此 应积极控制感染,预防疾病复发。
01
03
避免诱因
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因 素,如某些药物、化学物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贫血概论:首先要知道贫血是临床症状,不是一种疾病。

Hb、压积、红细胞数、MCV、MCH和MCHC
的定义、参考值和换算一定要会,贫血的严重度划分要知道。

(一)分类
1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

具体内容在血液检验中再说
2病因学:1)生成减少:a原料减少:缺铁、叶酸和VB12。

b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减少―――再障
造血功能异常―――MDS
造血功能受抑制――白血病、转移癌至骨髓和骨髓瘤等2)破坏过多:a内在缺陷:遗传因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的缺陷
蛋白合成障碍--地贫
b外在因素:PNH
自身免疫性
机械因素-血管
生物因素-蛇毒
理化
3)丢失过多:急性――正细胞正色素性
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有些疾病同时可以有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PNH既有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内在因素,又有补体敏感这一获得性的外在因素。

(二)临床表现:贫血的症状特异性不好,而且通常混有原发疾病症状,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组织缺氧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脑、肾和消化道等脏器缺氧都会产生相应症状
2机体代偿导致:例如贫血可以引起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使心负荷增加,在中重度贫血尤
其明显,因此引起一系列症状。

二、缺铁性贫血(IDA):
(一)体内的铁60%以上存在RBC内,HB和肌红蛋白等所含铁合称为功能铁。

衰老死亡RBC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主要部位在脾),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称为储存铁,成年男性大约1000mg、女性300-400mg。

每天食物中大约含铁10-15mg(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被人体吸收1mg左右,每天从脱落上皮等丢失大约1mg的铁,所以铁的来源主要是自体衰老死亡的RBC,处于一种闭式循环,因此单纯的饮食缺乏不容易引起铁缺乏。

(二)原因:
1、丢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最常见(青年多为功血、中年多为子宫肌瘤)、内痔、消化性溃疡、钩虫慢性小量出血也是常见原因。

2、生理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吸收不良:胃大切、长期严重腹泻、长期饮浓茶(多为女性同时伴有月经丢失过多)、胃酸缺乏等(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铁(SI):反映转运铁,是可利用铁。

转铁蛋白把血清铁输送给有核RBC(表面有转铁蛋白受体),正常情况下30%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

缺铁时SI下降。

2、总铁结合力(TIBC):能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缺铁时升高
3、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20%-30%,SI/TIBC,缺铁时低于15%
4、血清铁蛋白:与储存铁正相关
5、骨髓片铁染色:外铁反映储存铁,缺铁时首先消失;内铁反映可利用铁,基本等同于SI。

(四)铁缺乏分期:
1、ID:储存铁耗尽
2、IDE:储存铁耗尽,可利用铁减少
3、IDA:HB、RBC等下降(1和2HB、RBC基本正常)
(五)治疗:
1、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2、补铁:目标是HB回复正常、补充储存铁
原则:首选口服,慎用(尽量不用)注射。

减少口服不良反应,餐后腹,小剂量开始,尽量用有机铁。

首先自觉症状改善、1W左右Ret升高、2W左右Hb升高。

Hb正常后,补充储存铁需要小剂量3-6个月。

三:再障:原因不明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功能衰竭。

(一)病因:
1、化学因素:氯霉素、抗肿瘤药(马利兰――慢粒治疗药物)、苯、砷等。

2、物理因素:高能射线
3、病毒:HBV
(二)临表:全血细胞减少
1、RBC减少,正细胞正色素,Ret下降,贫血表现。

2、PLT减少,出血倾向。

3、粒细胞下降引起感染(发热)
粒细胞和PLT下降是再障(AA)的主要死亡原因。

(三)分型
1、重型再障(急性再障):急性起病称为重型再障1型;慢性再障转为急性的,称为重型再障2型。

起病急、进展快、不治疗多在1-3个月死亡,多为出血起病、出血和感染(高热)重、开始贫血不明显、一旦贫血Hb下降极快。

因为红细胞的寿命120天,PLT和粒细胞都是几天或几个小时。

2、慢性再障:起病慢、进展慢、以贫血为主、出血感染不突出。

(四)诊断标准:
1、三系下降、Ret下降。

2、脾不大(除非有别的原因)
3、骨髓至少一处增生低下,需要多部位穿刺,因为一般发病多为向心式,一般最后累及胸骨。


性患者可有局部代偿性增生灶,但巨核细胞减少而且非造血组织增生。

4、出外其他:PNH等
5、一般的抗贫血治疗无效。

(五)重型再障诊断标准(区别慢性):Ret<1%、中性粒<500、PLT<2万
(六)鉴别诊断:
1、PNH:a、酸溶血实验(Ham):PNH阳性,蔗糖溶血阳性(筛查,Ham为确诊试验)
b、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PNH阳性
c、Ret:AA下降、PNH升高
2、MDS:可见病态造血
3、恶组:高热、肝脾淋巴结重大、老年人多发、骨髓片可见异常组织细胞
(七)治疗:
慢性―――雄激素:斯坦唑醇(康力龙)
重型―――1免疫抑制剂:ALG/ATG、环孢A、糖皮、丙球
2骨髓移植:尽早尽快,尽量不输血(减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免疫问题)
3细胞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