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运输作用

合集下载

生物第3单元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PPT课件

生物第3单元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PPT课件

木质部
2490
看看你聪 明吗?
21
249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6
探究实验:茎的输导功能
观察思考题:1. 从茎的横切面 上看,染成红色的是茎的 哪一部分?
木质部
2. 茎内部结构被染成红色说 明什么问题?
枝条的横切面
说明茎内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通道 (导管)
3. 3. 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在茎木质部
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2490
茎中被染成红色部分是输送 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木质 部),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 盐就是在茎木质部的导管自 下而上运输的。
返回
10
三、导管和筛管
导管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 管分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 形成中空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11
树 皮
筛管
筛管位于树皮内,由筛管分子连接而 成,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 筛管分子之间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 筛孔。运输有机物。
筛孔
12
你能说说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吗?
8
二、有机物的运输
筛 管 运 送 有 机 物
2490
1、描述切囗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下方没变化。
2、试解释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环割树皮,有机物的输导被阻断。因此 有机物堆积在切口,使得切口处细胞生 长旺盛,形成瘤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运输作用参考课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运输作用参考课件
导管分子是死细胞。 输导无机物。
筛管由筛管分子组成, 筛管分子是活细胞。输导有 机物。
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结构名称 树 外侧部 皮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功能 保护作用 内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贮藏营养
第5节 运输作用
你知道吗
树怕伤皮, 不怕伤心? 这株古杉高28米, 胸径2.19米,虽曾被焚 空树干,但至今依然 存活,被誉为“湖南 杉树王”。
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杏仁桉,高可达
156m。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西 西里岛的从一小棵资大料栗中树你,发树现干了的什周么问题?
长有5树5为m左什右么。能长得这样高大、粗壮? 世为界什上么体巨积杉最中大间的开树洞是,生树长却不会死亡?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形成层
有什么特点? 具有分裂能力
是什么组织? 分生组织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 木质,部向外
产生新的 ,韧其皮作部用是使茎
。 逐年加粗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
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形成层
筛 管 运 送 有 机 物
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下方没变化。
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环割树皮,有机物的输导被阻断。因此有机物 堆积在切口,使的切口处细胞生长旺盛,形成 瘤状。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在树皮里。
小故事
明在明果的 树小 的表 主哥 干家 的有下一部片,苹适果当园地。剥秋去 天 一,圈他 树去 皮苹 ,果 当园 年玩 一的般时有候显发著现的了增一产个效 很 果。有这趣是的因现为象经。过苹环果割树的干果的树,皮由上于都 被 有切机了 养一 料刀 不( 能如 向右 根图部)运,输这,是而怎集么中回供 事 给?正明在明发去育问的小花表和哥果,实小所表致哥。说由了于一残 席 植 留真着话重 一,要 部明啊 分明! 形听你 成得知 层直道,点小它头表能,哥逐说是渐:怎形科样成学解新种 释 的的树吗 枝? ,第二年仍然可以正常生长, 而不会死亡。

运输作用-PPT【公开课课件】

运输作用-PPT【公开课课件】

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设 计完成实验
方案实 例(见 下页)
方案示例: 叶脉无变化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枝条树皮被剥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
浸没过稀释红墨水的枝条
枝条的横切面
讨 论:
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 2.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第5节 运输作用
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着 生在茎及其分枝上.因此,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必 然是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 中去的.水分和无机盐是 经过怎样的途径运输到叶 和花中去的呢?
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2.识别木质部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判断水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方向。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在木质部中运输
1.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 哪个部位吸收的?
根 2.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吗?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 如何到达叶?
需要 茎的运输作用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水和无机盐是通 过茎的什么部分 运输的?
实验设计
你们组的探究 方案是怎样的?
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 或茎的外侧树皮参与运输, 或茎的内部结构参与运输。
3.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片刻
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A.韧皮部中的筛管
( B) B.木质部中的导管
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
4.某同学在做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时,进 行了如下操作:取一新鲜带叶的枝条,将其下端插入装有 红色溶液的锥形瓶中,然后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试分析 回答: (1)接下去,他应如何实施探究? 观察叶脉的颜色变化,待其变成微红色 后,取出枝条并用清水将枝条表面的红 色液体冲净,然后,用刀片把枝条横切或纵切,用放大镜 观察切面上被染成红色的具体部位。

5.5运输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5运输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模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运输作用的机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例如,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同时,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实践:本节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运输作用的机制和意义。同时,将运输作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和机制。
2.让学生了解运输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运输作用的机制和意义。在实验设计上,我精心准备了“水的运输”和“无机盐的运输”两个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验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同步练习及答案第5节运输作用知识点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将带叶的新鲜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制作茎的横切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主要是木质部,说明水和无机盐就是在木质部中运输的。

2.对木本植物的枝条进行环剥,露出木质部,经过一段时间,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说明茎输导有机物的管道位于树皮的韧皮部中,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知识点2导管和筛管3.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位于木质部里。

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里。

韧皮部是树皮的一部分。

4.每根导管由许多管状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导管细胞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5.筛管细胞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6.根和叶脉内也有导管和筛管,它们与茎内的导管和筛管彼此连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功能。

知识点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A)A.导管B.筛管C.木质部D.韧皮部2.根据“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实验装置最好放在阳光直射处,目的是提高蒸腾作用的强度,使实验结果明显。

(2)烧杯中的红墨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有利于观察。

(3)为了验证茎可运输水和无机盐这一实验结论,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上图(烧杯中已滴入了红黑水):①预期的实验现象是:A枝条未变红,B枝条变红。

②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该实验的结论是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③这一实验设计思路的目的是: 证明茎的木质部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2导管和筛管3.筛管输送的物质和方向是(A)A.有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B.有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C.无机物,从叶到其他器官D.无机物,从其他器官到叶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D)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2.下图为植物体部分物质运输示意图,箭头表示运输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甲表示释放氧气、散失水分B.乙表示输送水分C.乙表示输送无机盐D.丙表示输送有机物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将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的结构是(D)A.叶脉B.根毛C.筛管D.导管4.某同学家中的一棵枣树,在枣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C)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C.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1.移栽树木时,给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C)A.树皮B.形成层C.木质部D.髓2.右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 教案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 教案

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2)在实验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在以讨论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及讲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设计思路〗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

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

运输作用(北师大版)

15
3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例1】 (202X·福建漳州中考模拟)平和蜜柚为了增加产量,通常 需要俗话说的“环剥”,“环剥”的生物学意义是( )
A.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B.限制水分向茎叶运输 C.促进果树的光合作用 D.限制“伤口刺激”促进细胞分裂 解析 给平和蜜柚“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通 道,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中,从而提高产量。 答案 A
2.木本植物的筛管位于树皮内,如果树皮遭受损伤,也就破坏了韧 皮部;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
6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例2】 下列关于筛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木本植物茎中有筛管,筛管散布在靠近树皮的一侧 B.筛管是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C.水果中贮存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叶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来贮存的 D.筛管能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到根部及其他地方 解析 木本植物茎中的筛管在靠近树皮的一侧,筛管是从上向下运 输有机物的管道,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筛管能 把叶制造的有机物运到根部及其他地方,水果中贮存的大量营养物 质,就是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答案 B
8
考点1
考点2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9
知识要点全解
中考考点透析
教材习题答案
考点1
考点2
考点2 导管和筛管的识图题
【例2】 下图为玉米茎的横切面,图中①所在的部位叫
图中②所在的部位叫
。①中运输的物质是
方向是

5.5运输作用优秀课件

5.5运输作用优秀课件
第5节 运输作用
第5节 运输作用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杏 仁桉,高可达156m。
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是生长 在美国的一株巨杉。人们在它的 树干下部开了一个洞,可以通过 汽车,或者让四个骑马的人并排 通过。
树为什么能长得这样高大、粗壮?
为什么巨杉中间开洞,树却不会死亡?
第5节 运输作用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是怎样运输到叶里的呢?
活动一: 演示: 活动二:源自第5节 运输作用观察导管和筛管
导管由导管分子 连接而成,导管 分子是死细胞。 输导无机物。
筛管由筛管分子 组成,筛管分子 是活细胞。输导 有机物。
活动一: 演示: 活动二:
第5节 运输作用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木本植物茎横切
活动一: 演示: 活动二:
第5节 运输作用
筛管
一、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通过茎中的木质部,方向由下向上。
二、有机物的运输: 通过树皮中的韧皮部,方向由上向下。
三、导管和筛管 导管:位于木质部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
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管道系统。完成运输的功能。
活动一: 演示: 活动二: 小结: 练习:
第5节 运输作用
1、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 分析其中的道理。
因为树干的中心部位与植物体营养物质的运输没 有直接关系,而树皮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基 础。所以,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
2、导管的结构特点是( B )
A、多个细胞相连,形成有板有孔的管道 B、多个死细胞相连,端壁穿孔,形成中 空管道 C、由一个长形的死细胞构成 D、多个长形的活细胞构成中空管道
导管 维管束
玉米茎横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 皮
筛管
筛孔
筛管位于树皮内,由筛管 分子连接而成,筛管分子是长 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分之间 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运输有机物。

你能说说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吗?
导管
筛管
所在部位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组成细胞
导管 筛管
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是生 为什么巨杉中间开洞,树却不会死亡? 长在美国的一株巨杉。人们在 它的树干下部开了一个洞,可 以通过汽车,或者让四个骑马 的人并排通过。

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植 物的 根 吸收的
叶的生长需要水和 无机盐吗?
根吸收的水分如何 到达叶? 茎的运输作用

小故事
在果树的主干的下部,适当地
剥去一圈树皮,当年一般有显著的 增产效果。这是因为经过环割的果 树,由于有机养料不能向根部运输, 而集中供给正在发育的花和果实所
致。由于残留着一部分形成层,它
能逐渐形成新的树枝,第二年仍然 可以正常生长,而不会死亡。

埋入地下的根从何处 获得的有机物?
有机物的运输

二、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活动
观察树瘤 筛 管 运 送 有 机 物

P96
1.描述切囗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下方没变化。 2.试解释切囗上方形成瘤状物的原因。 环割树皮,切口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 的通道。因此有机物堆积在切口,使切 口处细胞生长旺盛,形成瘤状。

能力源于运用 思考与练习
P97
试写一段短文说明水分由土壤经过植 物到达大气的路线。短文内应包含下列 名词:导管、气孔、土壤里的水、叶肉 细胞、根毛。
土壤里的水 根毛 导管 叶肉细胞 气孔

想一想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保护
A.导管
C.叶表皮细胞
B.筛管
D.根毛细胞
11.某同学在做环割枝条树皮的实验时,将一棵小树的 主干的树皮割掉一圈,一段时间后.这棵小树的变化是 (C ) A.没有变化,正常生活 B.伤口上方形成环形瘤状物 C.死亡
D.伤口下方形成环形瘤状物

看看你聪 明吗?

L/O/G/O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5节 运输作用

树怕伤皮, 不怕伤心。
这株古杉高28 米,胸径2.19米, 虽曾被焚空树干, 但至今依然存活, 被誉为 “湖南杉 树王”。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 杏仁桉,高可达156m。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 从小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西西里岛的一棵大栗树,树干 的周长有55m左右。 树为什么能长得这样高大、粗壮?
有什么特点? 具有分裂能力
是什么组织? 分生组织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 木质部 ,
向外产生新的 韧皮部 ,其作用是使茎逐年加粗。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
们可以推断,它没有输送方向是( B ) A.导管向下运输 C.导管向上运输 A.筛管向上运输 C.筛管向下运输 B.筛管向下运输 D.筛管向上运输 B.导管向上运输 D.导管向下运输

木质部 水、无机盐 下
韧皮部 有机物

死细胞 活细胞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视 频

结构名称
树 外侧部 皮 韧皮部
功 能
保护作用
内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内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贮藏营养
形成层
木质部


• • • • • •
1、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部位: 茎中木质部的导管 自下而上 方向: 2、植物对有机物的运输 部位: 树皮中的韧皮部的筛管 方向: 自上而下

能力源于运用 思考与练习
P97
答:“不怕空心” 是因为树干中心 的部分与植物体 营养物质的运输 没有直接关系,而 树皮是植物运输 有机物的结构基 础,所以怕“剥皮”
8.植物茎中输送水和无机盐的管道及输送方向( B )
9.取一段木本植物的茎,将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 水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的一部分会变红,变红的部 位是( C ) A.树皮 B.所有浸入水中的茎
C.茎中的木质部

D.茎中的韧皮部
想一想
10.下列四种细胞中是死细胞的是( A )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
浸没过稀释红墨水的枝条

枝条的横切面
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视 频

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
形成层 髓 韧皮部 木质部


一、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 木质部中运输 活动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叶脉无变化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枝条树皮被剥

三、导管和筛管
导管由导管分子连 接而成,导管分子是 死细胞。输导无机 物。
筛管由筛管分子组 成,筛管分子是活细 胞。输导有机物。

导管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 子连接而成,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它们 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答:茎内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通道(导管)。

P95
3.说出水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答:瓶
茎的木质部
叶片
4.表述根据上诉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答: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在 茎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我们食用甘薯是它 的什么器官?根 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 说明什么?
内侧部分是什么?韧皮部 内有什么结构? 筛管 属于什么组织? 输导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导管 属于什么组织? 输导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 有什么功能? 贮藏营养 属于什么组织? 营养组织

想一想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 形成层
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 剥皮”,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能力源于运用 思考与练习
P97
试写一段短文说明水分由土壤经过植 物到达大气的路线。短文内应包含下列 名词:导管、气孔、土壤里的水、叶肉 细胞、根毛。
答:土壤里的水分首先进入植物根部 的根毛细胞,再穿过根部的层层细胞 进入到根部的导管中,通过茎的导管 运输到叶的叶脉,一部分进入叶肉细 胞用于生命活动,大部分通过气孔的 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枝条的横切面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根吸收的水分 和无机盐是通 过植物的茎向 上运输到叶等 器官的。

P95
1.甲、乙两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答:相同。
2.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了 什么问题?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在树皮韧皮部中的筛管。

有机物的运输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视 频

叶制造 的有机物通 过茎向下运 输到植物体 的其他器官。
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 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 称为环剥,这是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