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word)

最新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word)
最新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word)

最新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word )

一、自然界的水选择题

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2222H O H O =↑+↑

D .如图若a 试管气体为5mL ,则b 试管气体为10m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C.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

气,化学方程式:22H O ===通电

222H O ↑+↑,错误;

D.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a 试管气体为5mL ,则b 试管气体为2.5mL ,错误。故选A 。

【点睛】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元素种类不变。

2.“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得到H 2和O 2,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形成溶液后温度一定会升高或下降【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

B、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过滤不能除去离子,错误;

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错误。故选C。

3.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C.H2O D.2H2

【答案】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4.下列实验中关于水的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量筒中的水:通过

水的体积变化得出

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

却铁丝燃烧时溅落

的熔融物

集气瓶中的水:吸

收硫燃烧时放出的

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先

排尽瓶中空气,后

方便观察何时集满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硫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除吸收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外还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

化硫,故C错误。答案为C。

考点:装置中水的作用

5.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用到大量的锂电池,其电源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LiCoO2)(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下列有关钴酸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氧化物

B.钴元素化合价为+2

C.含有两种金属单质

D.Li、Co、O三种元素质量比是7∶59∶ 32

【答案】D

【解析】A.钴酸锂(LiCoO2)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锂(LiCoO2)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钴元素化合价为:0-(+1)-(-2)×2=+3价,故错误;

C. 锂(LiCoO2)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故错误;

D. 锂(LiCoO2)中Li、Co、O三种元素质量比是7:59:(16×2)=7:59:32,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D.氧气验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

C、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错误;

D、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错误。故选A。7.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比约为2:1

【答案】D

【解析】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 煮沸可以将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故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C. 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正确;

D. 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错误。故选D。

8.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A.-6 B.+4 C.+6 D.+7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a为+2价,O为-2价,四个氧共-8价。根据整体为零可得W为+6价。

9.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丁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C.丁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丁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元素和8个氢元素

【答案】B

【解析】

A、丁烯的化学式是C4H8,由化学式可知,丁烯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1:2,故A错误;

B、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2个电子层,故碳元素在第二周期,正确;

C、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故错误;

D、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错误。故选B。

10.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引发食品安全领域的“地震”。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对人体血液系统会造成损害。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化剂是一种氧化物

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

C.塑化剂由66个原子构成

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3.8%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塑化剂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A错误;

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38)∶(16×4)

≠12∶19∶2,选项B错误;

C、塑化剂是由塑化剂分子构成的,1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塑化剂分子由66个原子构成,选项C错误;

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73.8%,选项D正

确。故选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盐和水生成,但是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B、通常情况下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是燃烧,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发热,错误;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正确;

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不一定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也有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错误。故选C。

12.下列有关食品安全正确的是

A.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

D.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以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能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因为其中可能有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存在,错误,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正确,

C、禁止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这种添加剂对人体有害,错误,

D、禁止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这些油中有许多有害物质对人体会产生危害,错误,故选B

1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4个氮原子:N4B.氦气:He2

C.氢氧化铁:Fe(OH)3D.五氧化二磷:O5P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4个氮原子的正确表示为:4N,错误;

B、氦气的正确表示为:He,错误;

C、铁元素+3价,氢氧根-1价,氢氧化铁的化学式正确;

D、五氧化二磷的正确表示为:P2O 5,错误。

故选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

1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B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

100%40%

60

?

?=,故C错误;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故选C

15.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6

12611314162

?

?+?++?

×100%≈55%;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H:N:O为:(12×6):(1×13):14:(16×2)=72:13:14:32;错误。

故选C。

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6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生成物

D.x的值是7

【解析】

【分析】

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则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

26g?19g=7g。

【详解】

A、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则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19,故A不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正确;

C、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丁一定是生成物,故C正确;

D、X的数值为26g?19g=7g,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为催化剂。

1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氮气中N为0价,二氧化氮中N为+4价,一氧化氮中N为+2价,三氧化二氮中N为+3价,四氧化二氮中N为+4价,硝酸钠中N为+3价,硝酸铵中N分别为-3、+5价,综上,N 共6种化合价;

故选择C项。

【点睛】

从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0入手,进行作答。

18.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1:4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只有氢气中含有氢分子,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1)×4=0 解得x=+3,正确;

C、硼氢化钠含硼、氢两种非金属元素,错误;

D、硼氢化钠中Na、B、H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4,错误。故选B

19.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B

【解析】

A、生活污水不应直接排放,以免污染水资源;

B、生活中节约用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故B正确;

C、不应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应有计划开采使用地下水;

D、不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免污染环境。

点睛∶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20.乙酸乙酯(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14个原子构成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D.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C4H8O2,则氢、氧元素质量比为=8∶32=1∶4。故选D。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水循环知识点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圈的概念: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 3.水体分类(课本P54)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 4.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类型★补给 季节 补给 特点 ★我国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我国以 夏秋两 季为主 ①水量变化 大②时间集 中③不连续 普遍,尤 以东部季 风区最典 型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春季①季节性 ②水量稳定 ③连续性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 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 封冻 冰川融 水补给夏季①有明显的 季节、日变 化②水量较 稳定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2月份径流 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冰川无融水。 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 调节作用 普遍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 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 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 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 流水、湖泊水。 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 流有互补作 普遍

用★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 地下水。 5、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补关系 ①陆地的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关系。相互补给关系主 要看各种水位的高低,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给水位较低的水体。 ③三种水体的变化速度: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④洪水期水位: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洪水期的补给关系: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⑤枯水期水位:地下水>湖泊水>河流水 枯水期的补给关系:地下水补给湖泊水和河流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6.河流的特征 项目描述方法影响因素对航运的影响 水 文 特 征 流量流量的大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 主要取决于河流补给 量与流域面积的大 小。一般来讲,补给 量与流域面积越大, 河流流量越大;河流 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 式。 水量大,流量平稳, 丰水期长,无结冰期, 含沙量少,对航运有 利 水位汛期水位高低和季节变 化,汛期的时间及长 短 包括丰水期、枯水期 时间,汛期长短等, 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 道特征有关。河流主 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 期,水位高。河流流 量相同的情况下,河

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第4单元知识点汇总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D.化学反应:2H 2O ===2H 2↑+O 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1 质量比1: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氢气H 2 A、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B、化学性质: a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 2H 2+O 2====2H 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b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CuO ===Cu +H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 2、C、CO) C、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H 2SO 4=ZnSO 4+H 2↑ Zn +2HCl =ZnCl 2+H 2↑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D、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3、水的化学性质通电(1)通电分解2H 2O===2H 2↑+O 2↑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CaO==Ca(OH)2(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CO 2==H 2CO 34、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通通电 通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2O =====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O====== 2H 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 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 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 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信息技术知识汇总

一、专用名词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分类: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信息特征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NI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缩写。它包括: 1.一系列不断扩展的仪器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交换机、高密度磁盘和光盘、声像带、电缆、电线、通信卫星、光纤传输线路、微波通信网、电视、监视器、打印机等。 2.信息本身。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科学或商业数据库、影像、录音、图书馆档案及其它媒体等形式体现。目前大量的这类信息分布在政府的各机构中,而且每天都从实验室、演播室、出版商等处传播有价值的信息。 3.各类应用程序和软件。用户能借助于这些程序和软件去访问、处理、组织和提炼那些由NII设施提供的、随时可用的大量信息。 4.各种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依靠它们实现网络间的互连和互操作,确保个人秘密和网络的安全与可靠。 5.人。这类人的工作是挖掘信息,开发应用程序和服务、组建设备、培训其他人员等。 Internet是采用共同的计算机语言或协议被连接在一起的很多完全不同的网络的集合。这些网络之间的传输路径安排可以确保即使一个或多个路由被阻塞,传输仍然可以畅通无阻。这是ARPANET的早期设计目标的一部分,诣在使网络既有效又强大。 Internet 上的所有传输都被组织成数字包的形式--打碎的信息--每个包都有自己的地址和路由指令。这种被称为包交换的方法使数字通讯可以充分利用全部的网络资源,在特定的时刻找到最快和最经济的可行路径。数字包以共同的格式被传输,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使得起始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可以与途中和最终目的地的其它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通讯。 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为"网际协议"。它就是应用于Internet中的基础协议"TCP/IP"中的"IP",工作于网络七层模型中的第三层。我们现在常用到的"IP"电话,即泛指应用Internet网络及相关技术,把传统的电话(通过PSTN公用电话网)业务转移到Internet网络上来,以大幅降低通讯费用。 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d Digital Network的缩写,一般译为"综合业务数字网",电信局称之为"一线通",就是因为它能实现把语音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组合在同一通信介质上,为用户同时提供这两种服务的连接。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提供两个64Kbps 和一个16Kbps的信道带宽(2B+D),其中一个64Kbps信道用于传输语音,另一个64Kbps信道传输数据(当不需要传输语音时,数据传输可占用两个B信道128Kbps的速率),16Kbps的信道用于传输通讯指令等服务信息。 ISDN与普通模拟电话线有什么不同?对于模拟电话线来说,是在用户到电话局之间的线路上传送的模拟话音信号,因此,它只能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而ISDN实现了用户线的数字化,不管是什么信号(文字、图像、声音),只要变成数字信号,就可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3.1】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水圈的概念和水体的组成;通过分析图3.2,能够说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以及相互补给关系。 2.学生通过分析图 3.3,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用标准的地理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 3.学生能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并解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地球上水的主体是?陆地水的主体是?海洋水冰川水 (2)水圈有何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3)目前哪些水体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不到全球总水量的0.3%) 河流补给类型 大气降水(雨水)——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湖泊水、地下水——双向补给(补给原理参看世纪金榜P70表格) 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补充:汛期指的是指河流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汛期是河流一年中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 ?全年径流量都较稳定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汛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冬汛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地中海气候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一般在哪个季节?我国哪些地区的河流属于此种补给类型? 夏季我国西北(塔里木河) ?存在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的河流是那种补给类型的河流?我国哪些地区的河流属于此种补给类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 二、水循环的过程 1.水循环按发生领域可以分为哪几种?海陆间循环(又叫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什么?太阳辐射和重力 3.用地理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活动: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修建运河、修水库等),其次对地下径流(吸取地下水等)、水汽输送和降水(人工降雨)、蒸发和下渗(破坏植被、改变下垫面等)等都有影响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气候干旱,降水少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中上游生产和生活过渡引用黄河水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跨流域调水等 三、水循环的意义 1.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能,促进高低纬热量收支平衡; 2.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促进地表物质迁移、转化,塑造地表形态; 4.水是生化反应的主要介质,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维持生态平衡。

最新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

最新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 一、自然界的水选择题 1.维生素C(C6 H8 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 ×100% 4.5% 176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卟啉铁的化学式可知,卟啉铁是由碳、氢、氯、铁、氮、氧六种元素组成的,故A 不正确; B、“缺铁性贫血”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B不正确; C、人体补铁的方法很多,不只是服用卟啉铁,如使用铁锅等,故C不正确; D、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故D正确。故选D。 3.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4H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D.茶氨酸中含有1个氮分子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4.自然界的水的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一节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 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 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 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 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通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 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 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