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角度探析腐败问题的成因
浅析我国权力腐败现象的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权力腐败现象的治理对策总论:“廉政”和“腐败”,是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党中央长期以来将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多年来腐败现象仍旧十分突出,反腐败已成为我国当前必须严肃对待的最深刻课题之一。
事实上,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其实质为权力的变质和异化,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
本文就权力腐败现象的形式、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评析,以此希冀对我国权力腐败现象及其治理有所裨益。
一、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一)公权私用个别领导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轻者吃拿卡要,重者违反党纪国法。
有专家指出,我国当前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切实解决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问题,为改革扫清障碍。
客观地说,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或多或少地掌握着处置分配公共资源的权力。
新的形势下,政府职能主要是提供社会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掌握着土地的批租权、税收权、卫生检查、公检法、卫生治安等等。
一句话,政府现在的主要职能是“服务”,而不再是以前的“行政干涉”。
而公权私用,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偏离公共服务的对象,将公共资源变成可以兜售的商品,必然造成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公,危及社会的公平正义。
当行政人员在进行权力和利益的交易时,就不是以公务员身份在提供公共服务,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做“买卖”,由此严重影响人民政府的公信力。
专家认为,当行政具有强烈的私利导向,不仅部门在行使权力时故意设置条件寻租,降低本部门的行政效能,而且部门之间在争夺利益中互不相让,在承担责任时相互推诿,力量内耗,抵消管理效应。
部门利益的膨胀还可能导致某些群体性官员腐败,其“人人有份”的特点会弱化监督,形成特殊利益集团,增加反腐成本。
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形成,固然有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但重要的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不纯,说到底就是不能够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为谁而用,不能始终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权力腐败问题

权力腐败问题第一篇:权力腐败问题“权力腐败问题”背景: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党或国家机构的一级组织,党或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构任命的其他人员,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党纪政纪,违犯国家法律、侵犯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
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
我国“权力腐败问题”的现状:一、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监守自盗,挪用挤占国家的专项资金;采购物品收受回扣,侵占公款;走私贩私,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的;以赌博或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的,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官shang勾结、权钱交易,特别是违规发放与核销贷款;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违反津贴补贴有关规定的案件,在征地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安全生产、社保基金管理、环境污染、库区移民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收受商业贿赂。
有些领导干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从个人的私利出发,以个人好恶恩怨取人,利用手中职权安排提拔子女、亲友、亲信、同乡,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拿职位送人情,搞交易,拉关系,甚至变相卖官。
二、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为生活作风腐化的桥梁。
少数公职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依仗手中的权势和占据的领导岗位,在生活上迷恋灯红酒绿,腐化堕落,大搞以权谋色。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美色为诱饵,进行权色交易。
这部分人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自己捞取钱财、获取美色的桥梁。
浅析行政腐败的根源及其遏制

浅析行政腐败的根源及其遏制×××[内容提要]遏制与治理日益严重的行政腐败问题,是我国发展建设的要求。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建立健全反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
必须强化教育,帮助党员干部增强公仆意识;严格制度,加大依靠制度管人的力度;注重监督,让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设计符合我国实际的权力制约运行机制,做到行政行为事前、事中、事后都有监控,防止自由裁量权的膨胀,以免诱发更多的行政腐败。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行政权力的腐败是会得到有效治理的。
[关键词]自由裁量权行政腐败行政程序规范反腐倡廉建设腐败作为社会一大痼疾,从中国历史上盛行的卖官鬻爵到欧洲中世纪教会兜售赎罪券聚敛钱财,腐败存在于5000年人类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
当前,在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寻租、买官卖官等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与反腐败斗争的交锋伴随整个改革进程而存在。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腐败的根源和反腐败机制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提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文旨在探求行政腐败的根源,提出遏制行政腐败的粗浅建议,为建立健全反腐败体系做一些粗浅的理论尝试。
一、行政权力及其异化人们对权力的崇尚,自古至今未有稍减。
权力是容易被滥用的东西,行政权力更是如此。
我们对行政权力的理解,是从分权角度,把它作为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行政权是一种职权,是由最高权力所委任、所体现或由法律制裁所支持的权力。
宪法赋予行政机关极其广泛的权力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社会复杂性为行政权创造了广阔空间,事实上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中最为活跃的权力。
行政权一般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察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
行政权在一个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论我国现阶段权力腐败成因及预防对策

论我国现阶段权力腐败成因及预防对策内容摘要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权力腐败有三个重要原因:其一、思想文化原因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残余以及现阶段文化建设不成熟;其二、经济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其三、政治原因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不健全。
关键词:权力腐败;原因;预防对策目录1、内容摘要 12、引言 13、权力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原因 1 3.1封建传统思想文化中糟粕因素的影响 13.1.1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 13.1.2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 13.1.3封建宗法思想的影响 13.1.4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 13.1.5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1 3.2外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中腐朽因素的影响 (1)3.2.1资本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13.2.2资本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 13.2.3资本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13.2.4资本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1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文化建设方面不成熟的影响 (2)3.3.1思想政治教育不够的影响 23.3.2对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宣传不力的影响 23.3.3文化市场管理失控的影响 23.3.4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影响 24、权力腐败产生的经济原因 (2)4.1由经济自由度低、过多的行政审批造成的权力寻租 2 4.2由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公务员相对收入较低造成的权力寻租 34.3由体制转轨时期法制漏洞和分配不合理产生的部分国企领导人的腐败 35、权力腐败产生的政治体制原因 3 5.1干部人事制度不健全 35.1.1任人唯亲 45.1.2个人专断 45.1.3暗箱操作 4 5.2监督制度不完善 45.2.1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权力配置不平衡 45.2.2干部管理权限与监督权限之间脱节 45.2.3法律监督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备 45.2.4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督功能有缺陷 45.3执法不够严格,对腐败分子惩处不力 56、预防权力腐败的主要措施 5 6.1必须端正权力观念 5 6.2加大权力制度的改革 5 6.3建立多种渠道的监督体系,健全各种监督机制 5 6.4健全政务公开等各项措施,增强政务的透明度 6 6.5对领导干部采取必要的轮换措施,同时对轮换前的工作及时评估 6 6.6认真贯彻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是从源头上预防权力腐败的重要措施 6 6.7提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 参考文献 6引言权力腐败是指握有公共权力的人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背离公共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共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谋取个人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
行政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行政权力腐败存在多种类型,如行政立法腐败、行政决策腐败、行政执法腐败等,并有向集体腐败、高层次腐败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个基本原因,包括:行政主体的利益需求成因、国家政治体制成因、国家经济体制成因、社会思想文化成因。
党的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形势下,通过研究行政腐败的特点,可为反腐败的新特点新措施提供相应的指导。
本文通过对行政腐败的本质、特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最主要是从目前反腐制度的不足之处着手,借鉴国内外防治腐败的先进经验,总结性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反腐败对策措施,即构建事前预防制度、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制度、违纪违法惩戒制度三者互补的全方位综合性的防治行政腐败体系。
预防制度主要包括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促进政务公开、制定《行政程序法》,缩小行政审批事项及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等方面;权力运行的监督制度中强调国家机构与民众相互合作的立体监督体系,特别应该重视新闻网络反腐的重大作用,完善政府作为与民间反腐现结合的制度建设;违纪违法的惩戒制度主要强调了创新纪律检查体制建设,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创新侦查手段,以促进腐败案件的高效率查处。
力求从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构建防治腐败的战略性体系,推动我国的廉政制度建设和法治政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行政腐败;预防机制;制约监督制度;全方位防治腐败体系AbstractThere are many types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such as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corruption,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corruption, corrup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etc.,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ion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high level of corruption. The causes of these phenomena are manyFace, there are four basic reasons, including: the main causes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administrative body,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social a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auses. After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in the new situationUnder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can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guidance for the new features of anti corruption measures.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types and causes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From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anti-corruption system,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trol of corruption, summed up th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nti corruption measures,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pre prevention,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Restric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disciplinary system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of the three complementary comprehensiv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The Department of. The prevention system mainly include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ivil service wage system, promoting the opening of the government affairs and mak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 to narrow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standardize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etc.;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power operation .Degree of emphasis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institutions and the peopl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onitor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s network.The major role of corruption, improve the government a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ivil anti-corrup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discipline of law and disciplineSystem mainly emphas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discipline inspection system, improv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increase the combat force.Degree, innovative means of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investigation of corruption cases. To engage in the former, in the matter, after the event.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ategic system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rup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system and the rule of law government goals Implementation.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 prevention mechanism; supervision system;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ruption system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2)1.2.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2)1.2.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1.3研究方法 (2)1.3.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 (2)1.3.2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1.4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1.4.1国外研究现状 (3)1.4.2国内研究现状 (3)2、行政腐败概述 (4)2.1行政权力腐败的含义 (4)2.1.1行政权力的含义 (4)2.1.2行政权力腐败的内涵 (4)2.2行政腐败的特点 (5)2.2.1反复性、集中性 (5)2.2.2群体性和牵连性 (5)2.3行政腐败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5)2.3.1集体共犯式腐败 (5)2.3.2干部提拔机制的弊端造成的人事腐败 (6)2.3.3行政人员超范围行使和滥用职权,以谋取私利 (7)3、行政腐败产生的危害 (7)4、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 (8)4.1传统的“官本位”体制 (8)4.2行政行为缺乏公开性,行政审批过多,行政监督制度滞后 (9)4.3一些党政干部的法制观念淡薄 (9)5、遏制行政腐败的对策 (9)5.1改变传统的官本位体制, 促进“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 (9)5.2建立、健全行政法律制度 (10)5.3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 (11)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行政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其对策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行政腐败是一种权力拥有者滥用公共权力而为自身获取利益的行为,权力拥有者可以是官员,也可以是非官员。
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1000字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增加了贪污腐败的风险。
其中,权力腐败是最为严重的,影响深远。
怎样遏制权力腐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权力腐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金融性大、隐蔽性高、下手极为狠毒。
首先,由于权力腐败者调动资金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可以在这方面更加肆无忌惮。
其次,腐败的手段多样,涉及面还很广泛,而且资金和账目管理也很复杂,中间人和交易地点难以识别,隐蔽性很高。
最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天价采买人脉、权利,甚至是行贿、受贿,上至国家高层、下至卑微职位,下手极为狠毒。
引发权力腐败的成因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权力过大、制度不完善、管理失序、消费文化滥觞等。
首先,权力过大即为权力导致的腐败。
由于某些人在政府、公司、社会组织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会掌握更多的资源,从而滥用权力贪污。
其次,现有的制度并不完善,而且监管机制严重失灵,相关部门不到位,容易导致监管盲区。
其三,匿名行为和不可追溯性使得一些腐败者可以轻松地逃避提取账目发生的记录,从而捞取一些非法利益。
其四,消费文化极其普及,造就了很多虚荣、奢侈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对权力腐败者的行为持短暂的宽容态度,助长了腐败的心态。
要根除权力腐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为了减轻对特定人士的极度依赖,应该压缩行政权力,缩小官员自由裁量的空间,让当权者没有多余的自由进行腐败行为。
其次,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并制定适当的法规规定,加强司法处罚力度,对腐败者予以严厉打击。
最后,加强对权力腐败的宣传教育氛围,引导人们建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
综上所述,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建立一套稳妥、细致的防范、制约与监管机制,以便尽量减少权力腐败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浅谈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但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有不完善之处,给一些腐败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权力腐败渐呈蔓延之势,不仅从政治上侵害了党和国家的肌体,毒化了社会风气,阻碍了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对市场经济也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虽然过去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但权力腐败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如何从根本上遏制权力腐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为此,笔者对权力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看法。
一、权力腐败的概念及特点(一)权力腐败的概念所谓腐败,原本是指自然界有机物的腐烂败坏,后借用指行政体制的混乱、黑暗以及官吏的腐化、堕落。
在我国,腐败基本上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来使用。
因此,权力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二)当前权力腐败的特点1、腐败趋于爆发性。
所谓爆发性是指腐败现象进入了多发、高发和频发阶段,处于爆发的高潮时期。
加入WTO后,对外交流大幅度增多,多种市场经济成分之间重组、并购、整合不断加剧,矛盾错综复杂,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不法之徒乘机用“银弹”、“美色”对握有公共权力的人进行腐蚀,使一些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思想防线决堤,被“银弹”击中,被“美色”诱惑,利用国家权力为他谋取私利。
2、主体高职低龄化。
近年来,不少位高权重的省部级高官掉进了腐败的泥潭之中,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被送上了断头台,李嘉廷、刘方仁等被送进了监狱。
同时,腐败主体低龄化也呈上升趋势。
一些少壮派胆子又大,又经不起金钱美色诱惑,见钱眼开,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不法人员办事谋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腐败领域广泛化。
腐败的滋生范围广、领域宽,在各行业、各部门甚至是在某些“清水衙门”均有发生,具有广泛性。
如文教、卫生等部门也不再是一片净土,银行金融、财税、烟草、电力、粮食、海关等部门更是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

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分析腐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在我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腐败不仅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还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要想解决腐败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腐败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进行。
首先,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一是个人权力过大。
在我国,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处于权力的顶端,拥有决策和分配的权力。
权力过大容易导致腐败,因为权力容易被滥用和违法。
一些官员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敲诈勒索,这就是个人权力过大导致的腐败现象。
其次,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腐败的防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
然而,在我国,一些监督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监督职责不明确,导致一些干部及时发现监督不力,从而腐败问题得以滋生。
再次,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三是利益诱惑过大。
在开放的进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利益,一些官员由于掌握着资源和权力,往往是重要的利益分配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官员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以权谋私,由此产生腐败现象。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土地拆迁、建筑项目等,由于利益的诱惑过大,腐败现象比较突出。
最后,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之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与腐败问题密切相关。
在我国,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廉政教育力度不够大,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加强,为解决腐败问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针对上述制度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通过体制机制来减少个人权力过大的问题。
加强权力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权力运行的透明和规范机制,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提高监督力量的积极性和效能,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群众监督,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角度探析腐败问题的成因党的十八大将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主要工作,并深刻阐述了当前及今后
一个时期反腐败的目标任务。
本文主要从我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的组成和现状分析了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由于权力监督的缺失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从公共权力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标签:监督机制;腐败;公共权力
一、我国公共权力监督机制的组成和现状
1、我国权力监督机制的组成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权力监督体系主要在行政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进行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是对国家权力机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等进行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对各行政机关和党内部进行监督。
从而使得我国的权力监督机制实现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效统一。
2、我国权力监督机制的现状
在我国,对于权力监督实行“双轨制”的体制机制。
所以行政权力的行使不但要受到来自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与监督,与此同时,也要受到同级单位党委和行政部门对其的监督和影响。
在这种相互监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权力的交叉,从而使监督的细则与具体实施没有明确的标准,从而难以操作,很难发挥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
二、公共权力监督缺失对腐败的消极影响
腐败问题的产生可以追溯出各种原因,有政治体制方面、社会经济方面、社会环境方面、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原因,而权力导致腐败成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虽然拥有权力不一定会导致腐败的产生,但是腐败现象的产生一定与权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主要从公共权力对腐败问题的影响入手,进一步阐述引起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1、腐败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是权力越轨
所谓权力越轨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身的职务而产生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
国家公职人员不能够正确使用自己手中所拥有的权力,从而导致权力越轨行为的发生。
权钱交易成为了权力越轨行为的突出表现之一。
当权力的运行超出了原先赋予权力时的本来意图,产生了与本来目的相矛盾的利益集合体,权力的运行在同等程度上是不符合法律效力的。
当权力的运行超出了正常的轨道,而只是成为“以权谋私”行为的一个幌子,那么腐败行为也就在这种权力的不断运行的过程中生长,权力的越轨行为是产生
腐败行为的首要原因。
因此,在腐败治理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方向就是要保证权力能够正确行使,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腐败的产生,进而可以更好地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改进了权力的运行效果。
2、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
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发生的典型的腐败案件可以归结为一点: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不到位。
当权力的掌握者手中的权力不受来自群众和上级或者同级人员的约束的时候,其腐败行为也将越来越严重。
当权力一旦脱离了监督,就会出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恶性行为,违背了当初设立职权时应该有的意义。
在监督不力时,权力的掌握者在进行权力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在权力不受监督的状况下,腐败的产生有下面三个原因:第一,近年来被揭露的大部分的腐败案件,几乎都是因为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并且有的是由于权力拥有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故意逃避对其的监督,从而造成腐败。
有的案件是由于各个权力监督机关之间互相推脱责任,导致权力监督失效。
有的案件是由于民众有意无意地放弃自己的监督权,这就给那些伺机想要钻法律空子逃避责任的人员提供了机会。
第二,当权力不受监督时,它的主要特点通常是领导者个人说了算,实行独断专行的一言堂政策,基本没有民主可言。
当然,独断专行的权力并不一定会产生腐败,因为在我国古代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其主要决策者就是皇帝,由于君主个人的能力和素养不同,官员之间的腐败状况也会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历史上一些比较繁荣的时期,如贞观年、康乾盛世,腐败行为就不会如此猖獗,因此一个时期的腐败状况还要取决于当权者个人的品德修养与价值追求。
但是,当个人权力专断,国天下成为家天下时,由于当权者受到更多的蒙蔽,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这就为那些有意进行腐败行为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当权力受不到有效地监督时,这就为以权谋私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由于人们当前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思维意识欠缺,才导致以权谋私的广泛存在。
因此,必须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有力监督,将腐败行为降到最低。
3、权力监督缺失必然导致腐败
从中共十八大以来,政府对国家行政人员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查处,一些腐败案件也渐渐被揭露出来。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腐败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是由于权力的监督不力,这种原因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客观的。
因为,从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来说,从建国开始,党和国家就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和行政人员素质的培养,所以在监督机制和监督形式方面是比较完善的,可是腐败问题的治理效果还是不理想,反而愈演愈烈。
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这就要求应该从完善监督体制、加大监督力度和提高监督效果等方面来解决腐败问题。
权力的正确行使与有效的监督是统一的,行使权力的最初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当然权力行使的是否得当也来自人民群众的评判,因此对权力的监督最重要的是调动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可是,一部分群众的监督意识比较薄弱,当腐败行为产生时由于自身对我国的监督体制和其中细则没有明确的了解,同时也有某方面的惧怕,这就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让某些官员逍遥法外,为所欲为,并且产生了腐败行为。
三、权力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一系列的腐败案件浮出水面,涉及的国家干部越来越多、钱财数额越来越大,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损害和公共财产的损坏程度也在逐渐提升。
当腐败再一次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腐败问题的治理也是同样刻不容缓。
有效的减少和防止腐败的产生才能避免亡党亡国的危险。
对腐败现象治理的根本途径是权力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监督体制。
从法律层面和制度层面出发,给予腐败行为以有力的还击,并且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把监督腐败行为从道德约束层面上升到法治层面,这一点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相吻合的。
腐败的治理需要有效的监督,监督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该以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开始。
当腐败现象不断滋长,公共权力执行受到影响,公共权力的监督并未发挥它本来的作用,这就使得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因此必须从公共权力监督体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入手,使腐败现状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