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护理41例

合集下载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护理41例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护理41例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护理41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的内障手术护理方法及措施。

方法:对41例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全麻下手术前后护理,术后监护和观察。

手术方法全部采用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充分呼吸道准备,消化道准备,心理护理,眼部护理,术后麻醉苏醒前的监护、观察。

结果经应用综合全面护理措施,无一例有术中呕吐、术后严重躁动不安,术中麻醉不稳引起头部摆动,而致术眼稳定性改变所引发术中并发症发生。

提高麻醉安全性及保证手术效果。

结论: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在手术期间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对减少麻醉并发症和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小儿全麻;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图分类号】r5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91-01先天性白内障是严重影响患儿视觉发育的疾病,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多数出生前即已存在,或出对后逐渐形成和加重,早期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是改善视力、预防弱视和促进眼球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治疗手段。

而小儿,特别是年龄1岁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行后囊膜撕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人晶体手术。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2 术前准备患儿在手术前三天予抗生菌眼水点眼,每天3次,为术眼做好准备,预防术后感染发生。

术前一天测体重,并认真记录。

测体重要注意体重计的准确性,特别是较小年龄幼儿尤为重视,体重是幼儿麻醉和治疗用药量的计算指标。

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水,术前3小时建立静脉通路。

本组病例均应用24g/22g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可防止小儿肢体过多活动而引起穿刺部位渗液而需重复穿刺,可保证随时用药。

使用微型输液泵控制滴速,一般每小时3ml/kg体重[1]。

2.1.1 术前护理评估:术前详细评估患儿全身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体质弱不适合接受手术。

详细询问病史,两周是否患呼吸道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发的麻醉意外,也不宜近期内手术。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10-16T11:53:16.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赵小莉[导读] 本文就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赵小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400010)【摘要】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疾病中最常见的眼病,是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晶状体发育障碍,出现程度不同的晶状体浑浊。

多部分的患儿出生后就被发现,可以是单眼或者双眼,可以伴发其它眼部异常。

由于患儿的发病年龄小,不能诉说自身的病情,给住院期间的护理带来很大困难。

加之,小儿白内障手术难度比较大,为了防止产生并发症,保证患儿的视力恢复到最好,必须对患儿家属进行正确指导,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和术后的护理。

本文就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护理人工晶体小儿患者 2011年6月到12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白内障患儿16例(27眼),为了防止产生并发症,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对先天性白内障有了正确认识,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并且有针对性的加强了对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收集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6例(27眼),其中,男性10例(18眼),女性6例(9眼);年龄从4个月到10岁,平均年龄1.5岁;双眼11例,单眼5例;水平震颤2例,继发性外斜1例,隐性眼球震颤1例。

2例局部麻醉,14例经脉复合麻醉;1.2手术方法2例患儿给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7例患儿给予自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例患儿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加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双眼手术患儿,第1只眼手术后间隔3~6天进行第2只眼的手术。

1.3治疗结果16例(27眼)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没有出现感染性眼内炎、眼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

具体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例(16眼)患儿不配合视力检查,但是患儿术后视力已经有明显改善,活动比术前灵活、可追踪光源及物体、面部表情丰富;5例(9眼)患儿视力可查,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有提高,其中,提高4行1眼、提高3行3眼、提高2行4眼、提高1行1眼。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作者:覃若兰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

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中选择66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63±2.00)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00±2.12)d(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

结论: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全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175-01前言:先天性白内障主要是指胎儿在发育期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胎儿晶状体发育障碍问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晶状体形态各异以及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问题。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在0.04%左右,属于临床常见眼科致盲病中的一种。

从现阶段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治疗实际情况分析来看,以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屈光矫正训练为主,但是考虑到儿童本身的手术配合度不高这一因素,进而对最终的手术效果产生影响。

为了有效强化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展开以下研究。

1.1一般资料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中选择66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包括18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年龄7个月~5岁,平均(2.00±0.52)岁。

研究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研究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研究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150例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5例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通过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将低患儿并发症发生。

该护理新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为此本次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150例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5例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为36例,女性为39例,年龄为6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为(3.67±2.67)岁。

研究组男性为37例,女性为38例,年龄为7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为(3.48±2.67)岁。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儿指标检测、药物指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其护理详情如下所示:(1)术前护理:告知患儿禁食时间、更换手术衣、佩戴腕带、监测体温等。

做好术前宣教,降低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对患儿进行皮试、建立静脉通路、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前30分钟采取肌注阿托品。

(2)术后护理:全麻术后对患儿进行呼吸道护理、心电监护、安全护理等,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给予患儿准确及时给药,指导家长使用眼药水。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及亲属沟通体会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及亲属沟通体会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及亲属沟通体会摘要目的:探討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患儿亲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方法。

方法:通过对18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及亲属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得到及时康复。

结果:18例患儿得到及早的手术和术后系统治疗,最终视力恢复良好。

结论:术前及术后全麻的护理和正确的指导,是先天性白内障治疗及愈后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护理健康宣教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晶体生长发育障碍的结果,表现为各种形态部位的晶体浑浊。

是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1]。

因患儿发病年龄小,诉说困难,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为此通过对亲属正确的指导,并针对病情进行特殊的术前术后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人18眼,其中男10人11眼,女7人7眼,年龄2~10岁,平均5.7岁,1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7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18眼均选择全麻手术,术中、术后早期无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护理(1)术前护理:重视术前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感到恐惧和孤独,应把他们介绍给同病房年龄相仿的小病友,多给患儿爱抚,与之亲近,逗耍,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亲属的情绪与配合直接影响手术是否顺利进行[2]。

患儿亲属对手术及麻醉存在顾虑,此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先天性白内障的有关知识及全麻的安全性,分析患儿目前的病情,了解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因为观察时间延长可能导致患儿弱视、斜视和由于视觉剥夺引发的眼轴发育异常[3]。

与亲属共同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术前检查及患儿亲属配合指导:向患儿亲属讲解术前各种检查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协助患儿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肾功、生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酶原、乙肝标志物、胸部透视、心电图、眼压、眼部A超、B 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及眼轴等。

患儿手术前均采取全身麻醉,嘱患儿亲属术前勿带患儿到公共场所,注意保暖,勿着凉,避免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术期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围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2-11-27T15:13:30.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李燕[导读]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护理方法。

李燕(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眼科广西梧州 543001)【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护理方法。

方法 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科收治了37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婴幼儿年龄小,主诉不明确,无法主动配合治疗,我们通过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来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果 37例患儿无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通过积极有效地与患儿家长沟通,以及采取相关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护理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先天性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新生儿中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为0.5%,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1]。

婴幼儿患先天性白内障后,影响了视觉的正常发育,易产生形觉剥夺性弱视,因此一旦发现患先天性白内障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手术治疗是此病的主要手段。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37例(50眼),男24例(30眼),女13例(20眼),年龄3个月至36个月不等,平均年龄10个月,其中年龄小于12个月的有24例。

双眼25例,单眼12例。

29例患儿对视力不理解,其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追光反应,9例患儿对光无反应;另外8例视力在0.02至0.15。

检查发现患儿晶状体均有混浊,甚至“白瞳”。

1.2 治疗方法均在全麻下行囊外白内障抽吸+后囊切开+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大于2岁的患儿同时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予预防感染治疗。

2 结果37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能清楚窥见眼底,我们追踪半年以上,37例患儿中,有25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经行激光治疗后视力恢复理想。

3 护理3.1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营造一个温馨的适宜母乳喂养的的病房环境,多给病人提供热水等等。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护理研究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护理研究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护理。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对患儿进行治疗,研究组在一般手术治疗中对患儿进行适当合理的护理。

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以及视轴区机化浑浊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积极的手术治疗后,应用有效的手术护理和健康指导,能够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先天白内障;手术治疗;护理研究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对儿童的视力有严重的影响,是新生儿当中发生严重导致眼盲的疾病之一,其是在胎儿发育过程当中形成的不同形状、不同部位的晶状体浑浊,在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要与一般白内障明显区分开来,保证患儿及时的接受治疗,并且要在治疗时给予患儿合理的术前术后护理[1]。

我院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对患儿提供合理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21例,年龄0.5-6岁,平均年龄(4.1±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儿23例,年龄0.5-6岁,平均(4.2±0.9)岁,其中视力低于0.05者16例,视力0.05-0.3者7例,无患儿视力超过0.3;研究组患儿23例,年龄0.6-6岁,平均(4.6±1.2)岁,其中视力低于0.05者14例,视力0.05-0.3者9例,无患儿视力超过0.3。

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排除条件:同时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儿;合并视网膜脱落患儿;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儿;患儿及其家属不配合治疗者。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6例疗效观察及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6例疗效观察及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36例疗效观察及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目的总结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36例65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围手术期均采取精细的整体护理,观察术后视力情况。

结果36例65眼患儿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6 w,视力0.2~0.5者51眼,0.6~0.8者14眼;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认知调查,入院时认知度为3.45%,出院时为89.7%。

结论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使患儿家长认知度提高,使患儿视功能明显提高,使患儿家长能充分配合治疗及进一步康复治疗和随访。

标签: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效果;整体护理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主要疾病,占致盲疾病的第二位[1]。

因此,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视功能的恢复一直是眼科界的重点。

早发现,接受正确系统的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先天性白内障的预后。

随着白内障显微技术的不断提高,儿童超乳手术已成为一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安全可行的主要方法,本文总结了我科收治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6例65眼,在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儿童先天性白内障36例65眼,年龄2~12岁,男性20例36眼,女性16例29眼。

术前视力:光感20眼,手动/眼前25眼,指数/眼前-0.01者10眼,0.01~0.1者10眼。

1.2方法28例术中采用全麻进行,30例>3岁患者均植入人工晶体。

采用上方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后行2.5 mm的隧道切口穿刺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然后做直径5 mm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仪I/A模式吸出晶状体皮质及软核。

需植入人工晶体的患儿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术毕,涂碘必舒眼膏,包扎术眼。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散瞳,局部抗炎眼药点眼。

随访:术后4 w验光配镜,进行弱视训练,每3个月重新验光,调整镜片。

2结果2.1术后视力术后1 w:0.05~0.1者8眼,0.2~0.5者52眼,0.6~0.8者5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术前护理评估:术前详细评估患儿全身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体质弱不适合接受手术。详细询问病史,两周是否患呼吸道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发的麻醉意外,也不宜近期内手术。患儿不能准确用语言描述症状,所以在护理中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异常体征,不能用成人的观察方法评估患儿的全身状况,微小的偏差幼儿比成人更为重要。手术前如有皮疹,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缓期手术[2]。护士在术前要全面查阅病历资料,患儿常规辅助检查,眼部A/B检查,心电图等是否已完成,结果有无异常,发现异常要及时联系主诊医生。
3结果
小儿先生天性白内障手术通过充分和合理的护理措施,本组41例患儿术中无出现因麻醉不稳而引发的前房过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彭出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发生窒息、术眼感染、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
4讨论
通过眼科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期护理。做好术前患儿评估,术前准备,术中麻醉及手术配合,术后视力康复治疗指导,是本组病科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护理41例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的内障手术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对41例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全麻下手术前后护理,术后监护和观察。手术方法全部采用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充分呼吸道准备,消化道准备,心理护理,眼部护理,术后麻醉苏醒前的监护、观察。结果经应用综合全面护理措施,无一例有术中呕吐、术后严重躁动不安,术中麻醉不稳引起头部摆动,而致术眼稳定性改变所引发术中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及保证手术效果。结论:小儿先天性白内障,在手术期间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对减少麻醉并发症和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2.3术后护理:
2.3.1全身监测本组病例患儿术后全部安排在住院部加护病房内观察,直至术后第一天完全苏醒,再送返原床单位。本后在加护病房准备好麻醉床,监护仪,吸引器、氧化、输液架、气管切开包、小儿喉管,吸痰包等物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记录在特护本上,,视病情每15分钟、30分钟、60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至患儿清醒。患儿有躁动,经麻醉师同意后由家人抱睡,增加安全感,减少不安。本组仅有2例患儿手术后哭闹、躁动而应用镇静剂,其余39例经家长抱睡,抚触后,情绪安稳,不需药物处理。传统术后护理要求患儿躁动予约束带约束。经观察,由家人抱睡,给予身体语言支持和安慰,对患儿燥动处理显得更为有效。
4.1术前术后醉护理,重点观察呼吸道情况,患儿全麻后肌肉松驰,近期易出现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术后选用头上仰侧卧位。可以降低舌后坠及呼吸道分泌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发生。
4.2术后不宣过早进食,过早进食使食物误吸入气管,但小儿对饥饿耐受性差。常哭闹不安,这时责任护士要向家长和小儿做好解释[6],患儿术后首次进食应在护士指导下进行,可以先试喂少量水,无呛咳再恢复正常饮食[6]。
【关键词】小儿全麻;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
【中图分类号】R5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91-01先天性白内障是严重影响患儿视觉发育的疾病,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多数出生前即已存在,或出对后逐渐形成和加重,早期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是改善视力、预防弱视和促进眼球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小儿,特别是年龄<1岁,由于全身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对全麻耐受性差等生理特点,对手术医生和技术麻醉的技术的要求和各项护理要求都很高,在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是关键现将1例白内障手术前后护理报告如下:
2.4健康指导并发症和弱视治疗是获得良好功能的关键。患儿父母在小儿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发现,及时就诊,术后配合视光检查监测屈光度变化并及时更换眼镜都是巩固与提高疗效的关键因素[4]。针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多伴有弱视,术后早期视力提高不显著的特点。有屈光不正患者要配戴眼镜,术后2个月有弱视患者坚持弱视治疗,并坚持全身功能康复训练,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受到各种伤害[5]。术后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后发障治疗提高术后视力。由弱视治疗部治疗师指导患儿弱视治疗,规范执行疗程,在术后视力康复中是重要的环节。
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加静脉全麻下行白内障手术,<1岁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囊膜环形撕囊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1岁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行后囊膜撕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人晶体手术。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2术前准备患儿在手术前三天予抗生菌眼水点眼,每天3次,为术眼做好准备,预防术后感染发生。术前一天测体重,并认真记录。测体重要注意体重计的准确性,特别是较小年龄幼儿尤为重视,体重是幼儿麻醉和治疗用药量的计算指标。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水,术前3小时建立静脉通路。本组病例均应用24G/22G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可防止小儿肢体过多活动而引起穿刺部位渗液而需重复穿刺,可保证随时用药。使用微型输液泵控制滴速,一般每小时3ml/kg体重[1]。
2.2术中配合:
2.2.1麻醉配合本病例在进入手术室前因环境陌生而出现恐惧,与父母分开而产生分离性焦虑的心理应激状态,表现为哭闹,抗拒、恐惧等情绪。因此我们在进入手术室前应用氯胺酮进行镇静,患儿入睡前一直由母亲陪伴,减少不安。术前协助做好气管插管工作,按麻醉师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复述一次,核对后依次应用芬太尼、万可松、丙泊酚药物进行麻醉诱导,配合麻醉医生插管,并用长约20cm胶布2条固定气管导管于口腔周围,接上麻醉机。麻醉前应做好物品准备,吸引机、心电监护仪、麻醉机、喉镜、麻醉用药品等在备用状态,准备充分、细致,才能使麻醉过程顺利开展。
4.3术中要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快速完成手术过程,儿童眼球发育与成人不同,角膜缘梯形切口较成人难做,并且眼球在房水流出后,外形不容易保持,造成手术困难[7],手术医生具备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和麻醉师具有小儿全麻专科技术,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护士在这二者的配合熟练程度对手术过程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三方密切而默契的合作是本组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手术护士要有熟悉的小儿白内障围手术期护士技术,配合要及时准确。
[4]朱天伦,王训纲,曾观金,41例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6 ,VOL.14 NO.4 P. 342-344
[5]余惠英,陈应军,林征等,合并脑瘫叙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15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43-44
[6]叶芳,周小芸,罗社声,陈志敏·支气管肺泡灌浇治疗小儿非固体异物吸入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39-840
2.3.2眼部观察术后予包眼一天,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干洁,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协助医生进行裂隙灯检查术眼情况,并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定时予典必殊眼水滴眼,一天4次。观察视力时,较大患儿会看视力表要认真测量并记录,可以应用儿童视力表帮助测量;较小患儿应用手电筒观察术眼对光线的敏感度,而判断视力情况,测量指数也是一个好的方法,术后要注意嘱付家属,防止患儿用手揉眼及注意卫生,防止术眼外伤及感染。
参考文献
[1]李女娜,吴怀兰,刘亚男,腹腔镜下超声刀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配合。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94-795
[2]修培宏,米凯,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基本知识问答。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85
[3]邹绚丽,陈兆红,谢琳,小耳目畸形耳廓再造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指导。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39-40
2.1.2心理护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对家属和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烦忧,对手术复明的期望和心情迫切,医护人员要主动与家属沟通,告知手术可能达到效果及注意事项和相关眼病知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大多数伴有眼底视功能发育不良,术后视力与同龄视力正常儿童相比会有较大的差异,手术的目的是去除混浊晶体,打开眼部视光学通路,促进眼底发育,防止或减少弱视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为患儿提高视力。这些情况要让患儿家属充分理解,学龄期的患儿,恐惧心理特别强,要了解其兴趣、爱好,给予关心,爱抚和鼓励,与患儿交朋友,诱异其说出心中的忧虑,以减轻心理负担[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Biblioteka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10年11月在小儿气管插管加静脉全麻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小儿先天性白内障41例,,男28例,女13例,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5~3岁,27例单眼,20例双眼,<1岁5例,1~7岁30例,手术医生是在白内障手术中技术娴熟的专家,麻醉师由小儿麻醉专家担任。
[7]谢立信,人工晶体填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22
作者单位:529100江门新会新希望眼科医院
2.2.2手术配合准备好白内障手术内超声乳化仪,连接好各管道和U/S手柄,调节参数,超声乳化能量最高设定为70%。由于先天白内障大多数晶体核硬度为Ⅰ级或Ⅱ级核,或轻度的单纯晶体皮质混浊,超声乳化能量可以调至20%~30%水平,有时只应用1/A注吸模式便可完全将混浊晶体吸除干净。在这类手术中,必须注意与老人性白内障手术所应用超声能量相区别,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较硬手术,普遍是Ⅱ级至Ⅲ级核以上,手术采用超声能量也较高。本组41例均应用低能量,减少术中超声能量对患儿角膜内皮的损伤,提高手术质量。手术过程中要及时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每个步骤,手术结束前5分钟要通知麻醉师,提前控制麻醉药量,使术后患儿尽快苏醒,及时拔除气管插管,缩短麻醉过程,降低麻醉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