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血管瘤、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影像诊断
临床骨化性纤维瘤疾病类型、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骨化性纤维瘤疾病类型、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概述骨化性纤维瘤是为较为常见的颌骨良性肿瘤,边界清楚。
组织学上,肿瘤由富含细胞的纤维组织和表现多样的矿化组织构成。
2005年WHO新分类简化了骨相关病变的分类和命名,以“骨化性纤维瘤”代替了“牙骨质-骨化纤维瘤”,并将“青少年小梁状骨化纤维瘤”和“青少年沙瘤样骨化纤维瘤”作为骨化纤维瘤的两种组织学变异型。
根据2005年WHO分类,骨化性纤维瘤与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异常增殖症统属于纤维骨性病变。
纤维骨性病变是一组正常骨含有各种骨化成分的纤维组织取代的疾病,包括发育和反应性或异常增殖病变以及肿物。
骨化性纤维瘤为其中的真性肿瘤,良性,边界清楚。
组织学上,肿瘤由纤维组织和矿化的骨质成分构成。
根据肿瘤中所含纤维成分和骨质成分比例的多寡,可分别命名为骨化性纤维瘤及纤维骨瘤。
疾病分类根据肿瘤中所含纤维成分和骨质成分比例的多寡,可分别命名为骨化性纤维瘤及纤维骨瘤。
1、骨化性纤维瘤:主要由纤维母细胞组成,骨样组织和骨小梁仅占肿瘤小部分,故X线片上呈轮廓清晰的密度减低区,有时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房室,其中有不整齐的粗糙骨隔,皮质骨变薄和膨胀,邻牙移位。
2、纤维骨瘤:以骨质为主,有不同形式的骨小梁,并逐渐钙化,故X线片上呈较致密影响,伴不规则团块状骨化或钙化,亦可见骨小梁结构,多从牙槽嵴处开始。
疾病病理肉眼观肿瘤界限清楚,有包膜,剖面呈黄白色、呈实性。
镜下肿瘤由富含胶原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不成熟骨形成的骨小梁以及无细胞的嗜碱性类牙骨质沉积物。
结缔组织中,细胞数量差异较大,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肿瘤中的钙化结构多样,骨小梁可相互连接成网,小梁状编织骨周围围绕成排的成骨细胞。
类牙骨质沉积物呈圆形或卵圆形,周界光滑,类似于牙骨质小体。
临床表现骨化性纤维瘤常见于青年人,多位单发性,可发生于上、下颌骨,但以性骨较为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
此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不遗被发现;肿瘤逐渐增大后,可造成核骨膨胀肿大,引起面部畸形及牙移位。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能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
在口腔颌面部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肿瘤。
了解这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对于口腔医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1. 牙源性肿瘤牙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牙源组织的肿瘤。
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瘤、颌骨干细胞瘤和牙源性乳头状瘤等。
在影像学上,牙源性肿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晰,可见囊性或实性结构。
鳞状细胞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囊性骨质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响,还可出现骨膜反应。
颌骨干细胞瘤常呈现为颌骨局限性密度增高灶,边界清晰,有时可见囊变区域。
牙源性乳头状瘤则呈现为牙根周围造成的骨质破坏,外形呈分叶状。
2. 上皮源性肿瘤上皮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口腔黏膜和皮肤上皮的肿瘤。
常见的上皮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黏液囊肿。
鳞状细胞癌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颌骨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响。
基底细胞癌通常表现为颌骨局限性骨质破坏,但相比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对骨质的破坏相对较小。
黏液囊肿则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结构,边界清晰。
3. 肉瘤和淋巴瘤肉瘤和淋巴瘤也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类型。
肉瘤可分为纤维肉瘤、腺样肉瘤和肌肉肉瘤等。
在影像学上,肉瘤通常表现为颌骨弥漫性的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晰。
而淋巴瘤则呈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或破坏,可见颌骨边缘的硬化带。
4. 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在口腔颌面部也较为常见。
常见的囊肿有颌骨囊肿、腺样囊肿和鳞状上皮囊肿等。
颌骨囊肿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结构,边界清晰。
而腺样囊肿常呈现为颌骨的囊性破坏,可见不规则的囊壁,有时囊壁还会有钙化。
鳞状上皮囊肿则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略高于软组织密度的囊实性病变。
5. 血管性肿瘤血管性肿瘤包括血管瘤和血管肉瘤。
血管瘤通常表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边界清晰。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11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11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陈建荣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05(019)003
【摘要】目的:探讨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影像诊断X线平片和CT表现特点.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骨化性纤维瘤进行回顾性影像诊断分析.结果:X线检查表现为类圆形(8例)、分叶状(3例),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界限清晰,根据瘤体骨化程度不同分为囊型(4例),混合型(4例),骨化型(3例)3型,常压迫邻近结构导致牙齿移位,上颌窦腔变小或填塞.CT检查6例有囊性低密度2例,囊性混杂密度2例,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和混杂高密度2例.本病以青年多见(平均年龄22.3岁).病程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以鼻塞6例,咬合不良4例,面部畸形2例为多见.结论: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因病理成份不同,影像表现不一而被误诊.
【总页数】2页(P293,295)
【作者】陈建荣
【作者单位】南通市口腔医院放射科,江苏,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2
【相关文献】
1.青少年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聂波;杨小玲
2.非骨化性纤维瘤13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J], 韩兴冰
3.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诊断分析 [J], 肖俭卫
4.颌骨肿瘤的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表现与诊断分析 [J], 王为政
5.上颌骨非骨化性纤维瘤一例 [J], 郭雨竹;张卓;徐凯旋;李晓宇;金光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颌骨肿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现与临床诊断分析

论颌骨肿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现与临床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对患有颌骨肿瘤的患者放射影像平片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的临床诊断。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9例颌骨肿瘤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放射影像平片扫描,对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明确的诊断,患者在接受影像学检查后主要显示为多房型、单房型及蜂窝型等特点,患者的影像平片情况较为清晰、科学。
结论:在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让患者接受放射影像平片扫描的效果较好,患者的诊断情况较好,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误漏诊情况等。
【关键词】颌骨肿瘤;诊断;放射;平片;影像;表现在骨骼恶性肿瘤当中,骨肉瘤是其中的一个类型,颌骨肿瘤是骨肉瘤当中较为少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可以占到骨肉瘤患者的6%—9%左右,且患者的自身病症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的特征[1]。
虽然颌骨肿瘤目前的发病率仍然较低,且绝大多数患者为良性肿瘤反应,但是患者的患病之后身心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颌骨肿瘤患者一般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在治疗当中既需要将患者的病变组织根除,又要考虑患者的术后面容及外观功能等。
所以,医生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颌骨病变范围、性质,对患者实施科学的临床诊断[2]。
我院在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利用放射影像平片进行扫描,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6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当中选择19例颌骨肿瘤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与临床颌骨肿瘤的诊断保证相吻合,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且在研究开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在本次研究当中,我院将以下患者排除在外:其它类型肿瘤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异常患者、表达能力异常患者、无监护人患者、无法配合研究进行的患者。
在所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为6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2岁,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局部按压痛感、牙齿疼痛、牙齿松动等情况。
下颌骨软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 可显示髓腔内异常软组织影,密度略低于肌肉,其内可见小环形、点 状或不规则钙化影。生长缓慢,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骨质破坏区 边界较清晰增强扫描可见肿瘤轻度强化。钙化是软骨源性肿瘤重要的 影像学征象,瘤内钙化边界多较清晰。
(2)MRI表现:
• 未钙化的瘤软骨呈长T、长T2信号。已钙化部分均呈低信号,但MRI 较难显示较小的钙化灶。软骨瘤边缘可见环状薄层长T1、短T2信号, 病理证实为覆盖于肿瘤表面的一层含有小血管薄壁纤维囊。
下颌骨软骨瘤 的影像诊断与
鉴别诊断
颌骨肿瘤
• 颌骨肿瘤种类繁多,可分为牙源性与非牙源性 两大 类,前者主要是成釉细胞瘤,后者包括骨 瘤、软骨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骨肉瘤、 纤维肉瘤、脉管性肿瘤、血管来源肿瘤、神经 源性肿瘤、转移瘤、淋巴瘤、骨髓瘤等。
软骨瘤
• 软骨瘤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据病灶数目可分 为单发性软骨瘤和多发性软骨瘤,据病变部位 可分为内生性软骨瘤和外生性(皮质旁)软骨 瘤。据国内统计,软骨瘤占良性骨肿瘤13.9%, 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单发性内生软 骨瘤多见于干骺和骨干髓腔。
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 • 骨囊肿:骨破坏区内无钙化。 • 骨巨细胞瘤:膨胀一般较显著,骨破坏区内无钙化影。 • 牙源性囊肿:无钙化,透亮均匀,膨胀不显著,尖牙区多见。 • 造釉细胞瘤:膨胀性改变,磨牙区和下颌骨升支。
骨巨细胞瘤牙源性囊肿来自造釉细胞瘤谢谢
临床与病理
• 软骨瘤多发生在11~13岁,其次是31~50岁。较多见 于男性,常发生在手足短管状骨,其次为长骨及肋 骨,发生在颌面骨。
• 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疼痛和压痛,位于表浅者 见局部肿块。肿块表面光滑、质硬,局部皮肤正常。 患部运动可轻度受限,偶可合并病理骨折。
颌骨血管瘤、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影像诊断

颌骨血管瘤的MRI表现
T1WI病灶为低信号,部分病灶内含有脂肪呈高信号。 T2WI呈非常高信号,病灶内存在低信号纤维隔。 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病例
患者,女,13岁 病史:发现右下颌骨肿大膨隆10月,无疼痛不适,无下唇
偏斜、麻木,无皮表破溃、流脓,无畏冷发热。 体检:右下颌骨肿大膨隆,触及肿物2cmX2cm,质中,张
口度3.5cm,右下颌双尖牙区前庭沟浅,局部膨隆。
病理诊断:(右下颌骨)符合中心性血管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发生率低,局部活检或拔牙可导致致命出血。 CT及MRI增强扫描对诊断帮助较大。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概述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起源于颌 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颌骨血管瘤、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解剖
上颌骨
颜面部中心 左右各一,对称 参与构成眼眶底、口腔顶、鼻腔底、 颞下窝和翼腭窝、眶下裂。
下颌骨
单一 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 分一体两支
解剖
解剖
概述
颌骨血管瘤(mandibular hemangioma)源于颌骨中央的海 绵状骨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
按组织学形态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 瘤。
临床多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混合型;其组织学 结构特点为海绵状窦腔与毛细血管网混合组成。
蔓状血管瘤中有较大的动脉血输入。
临床表现
发病率较低,多见于下颌骨中心部,可侵及升支。 临床多数在20岁左右出现症状。 表现为颌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可造成面部畸形。 患区牙齿反复自发性出血,牙齿可发生松动、移位,拔
• 高低混合密度
• 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硬 化边,蛋壳样。
• 单发
• • 表现多样:囊状膨胀性、 磨玻璃样、丝瓜瓤样、虫 蚀样。弥漫性膨胀,与正 常组织分界不清。
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的CT影像诊断

f y i n g i f b e r c l i n i c a l ,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n d i m a i g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o t h e t u mo r . Re s u l t s E a r l y l e s i o n s t o i f b ob r l a s t s , C T s h o w e d a l o w—d e n s i t y
哈尔滨 医药 2 0 1 3年第 3 3卷第骨 牙 骨质 化 纤 维瘤 的 C T影 像 诊 断
张 杰, 陈岳峰 , 徐 延峰 , 车延旭 ( 河北 省沧州 市 中心 医 院 , 河北 沧州 0 6 1 0 0 1 )
摘要 目的 探 讨颌骨 牙骨质 化纤维瘤的 C T影像特 点 , 提 高其诊 断精确性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 经手术 或 活检病理证 实的颌 骨牙骨质 化纤维瘤的临床 、 病理及影像特 点。结果 病变早期 以成纤维细胞 为主 , C T上呈低 密度 区 , 随 着病 变的发展 , 牙骨质样组 织沉着 , 并扩 大融合 , 最后形成绿豆 大小致 密的 牙骨 质 小体 。影像 学检 查上 , 砂粒样 致 密影 以 C T 显示 最清 楚, 与病变 内牙骨质 小体形成 多少密切相关。结论 牙骨质化 纤维瘤的影像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 C T检 查对其诊 断、 鉴 别 及 指 导 治 疗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关键词 牙骨 质化纤维瘤 ; 颌骨; 体层摄影术 [ 中图分 类号] R 4 4 5 . 3 [ 文献标识 码] A 学科分类代码 : 3 2 0 9 9 文章编码 : 1 0 0 1— 8 1 3 1 ( 2 0 1 3 ) 0 1 —0 0 1 7— 0 2
论颌骨肿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现与临床诊断

论颌骨肿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现与临床诊断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各种医学影像检查资料都能给予颌骨肿瘤患者最直观的病患信息。
现代多种图像相融合的会诊手段为各种病症的诊断提供了与病症相关的各类信息。
但是目前的各种诊断手段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要求。
趋势所趋,现代医学影像逐渐转向多种图像融合、多种技术发展。
医生诊断将解剖图像和功能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为真的展示靶器官的结构和空间关系,从而为颌骨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医学影像。
【关键词】颌骨肿瘤放射影像学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05-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中男性33 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较大,从14~70岁不等,平均年龄42岁,其中30岁以上的患者比例达80%,嗜好烟酒的患者15 例,有饮酒史的患者 19 例,有吸烟史的患者 25例。
1.2 临床表现40例颌骨肿瘤患者中,肿瘤表现较硬者28例,肿瘤固定不动者22例,局部按压有痛觉者26例,患病早期同侧颈颌区淋巴节有肿大现象者10例,牙齿有牙松、牙痛、脱牙现象者8例(口腔龈癌),按压肿瘤手感如乒乓球者6例。
40例患者中病理分类为圆柱瘤者4例,神经纤维肉瘤者2例,造釉细胞瘤者8例,牙釉质母细胞瘤者2例,软骨肉瘤者2例,纤维肉瘤者2例,恶性纤维细胞瘤者2例,间叶源肿瘤者2例,成骨肉瘤者6例,巨细胞瘤者6例,骨化纤维瘤者2列,其中病理显示恶性肿瘤未能分类者2例。
2 方法2.1 治疗方法其中30例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4例患者进行局部刮出,另外6例患者由于年龄及身体健康等原因不便于施行手术化疗。
40例患者均做过长时间的随诊复查追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但对患者术后随诊复查追访年限都不同。
2.2 影像资料的获取方法40例患者均应用普通正位、侧位和斜位等拍摄颌骨平片,另有12例患者有CT扫描片,8例患者进行过颌面骨CR拍片,2例有口腔科诊断用的口腔拍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颌骨血管瘤、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颜面部中心
解剖上颌骨
●左右各一,对称
●参与构成眼眶底、口腔顶、鼻腔底、颞下窝和翼腭窝、眶下裂。
下颌骨
●单一
●颌面部骨中唯一能动者
●分一体两支
●颌骨血管瘤(mandibular hemangioma)源于颌骨中央的海绵状骨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
●按组织学形态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
●临床多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混合型;其组织学结构特点为海绵状窦腔与毛细血管网混合组成。
●蔓状血管瘤中有较大的动脉血输入。
●发病率较低,多见于下颌骨中心部,可侵及升支。
●临床多数在20岁左右出现症状。
●表现为颌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可造成面部畸形。
●患区牙齿反复自发性出血,牙齿可发生松动、移位,拔
牙则产生严重出血。
●颌骨局限性膨大,呈囊状密度减低区。
●其内可见网格或蜂窝状结构。
●其内可见放射状骨隔自病灶中心向周围辐射。
●病变区颌骨膨大,局部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消失。
●病灶呈不均匀囊状透光区,内可见无数细小的骨隔自病
灶中心向周围放射。
● 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 T1WI病灶为低信号,部分病灶内含有脂肪呈高信号。
● T2WI呈非常高信号,病灶内存在低信号纤维隔。
●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患者,女,13岁
●病史:发现右下颌骨肿大膨隆10月,无疼痛不适,无下唇
偏斜、麻木,无皮表破溃、流脓,无畏冷发热。
●体检:右下颌骨肿大膨隆,触及肿物2cmX2cm,质中,张
口度3.5cm,右下颌双尖牙区前庭沟浅,局部膨隆。
病理诊断:(右下颌骨)符合中心性血管瘤
●本病发生率低,局部活检或拔牙可导致致命出血。
●CT及MRI增强扫描对诊断帮助较大。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起源于颌
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常见于下颌骨,多为单发。
●生长缓慢。
●临床主要表现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和不对称性畸
形、咬合不良等。
●颌骨局限性膨胀,皮质变薄。
●含纤维组织较多者,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境
界清楚透光区,有粗大的分隔。
●含骨组织较多者呈较致密影,其内不规则团块状钙
化或骨化。
●无明显骨膜反应,局部牙齿受压倾斜或推移。
●病灶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
●肿瘤呈等、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锐利。
●有菲薄完整的骨壳,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骨化影。
●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低信号●病灶内骨化或钙化灶T1及T2均呈低信号。
●增强病灶可有强化。
病例青少年/活跃性
骨化性纤维瘤
病例例4:女,28岁,发现右下颌骨肿痛1年半
病例男,7岁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也称为骨纤维性结构不良,是以纤维组织大量增殖,代替了正常骨组织为特征性的骨疾患,可单发或多发。
骨化性纤维瘤
•高低混合密度
•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硬化边,蛋壳样。
•单发
•部分以颌面骨多见,长骨以胫骨前部为主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表现多样:囊状膨胀性、磨玻璃样、丝瓜瓤样、虫蚀样。
弥漫性膨胀,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单发或多发
•部分广泛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男,21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