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退火炉炉内带钢纠偏系统纠偏能力分析

合集下载

连续退火炉炉内带钢纠偏系统分析与建模

连续退火炉炉内带钢纠偏系统分析与建模

统 、H—N及脱氧系统等组成 。1 #连 续退火炉机组 退火炉
设置 了 9套纠偏 系统 ,其示意 图如 图 1 所示 。

. ..

瞒 / / ^ \ 一 \压 礴 星
/ 舀 一 c 0 c


_




鳓 \ l 一 , 彝
【 ]0 0 0 J 0 0
l o - 张力辊4 . 1 ;1 1 - 张力辊4 . 2 ;1 2 一 带 钢 偏移位置 检测装 置 ;1 3 一 人 口密封辊 ;l 4 - 张力计
图1 立式退火炉 纠偏 系统设置示意图
*作者简介 :范尔建 ( 1 9 8 6 一) ,男 ,助理1 二 程师 ,主要从 事冷轧设备点检和维护方面的T作 。E - ma i l :f a n l y 1 5 2 0 @1 6 3 . c o m
火炉 中的炉 内纠偏 系 统不但 已必 不可少 ,而且 有时 需多套 系统组合才能保证机组的高速运行 。
2 退 火炉 内纠偏 系统 的布 置
2 . 1 炉 内纠偏系统的设置
攀钢 2 0 3 0 连续退火炉机组连退炉为立式退 火炉 ,采用 3 6 5个全辐射 管加热 ,其 主体 组成 为炉体 钢结 构 、炉壳 及 其附属设备 、中间各介质 管道 、事故水 系统 、甘油润 滑系
心 点 在 平 面 内转 动 ] 。 由 于 炉 内 纠 偏 系 统 摆 动 中心 在 带 钢
4 . 1伺 服 电动 缸 建 模
纠偏装置中 的电动 伺服 缸采 用 E MG公 司 的产 品 ,该 伺服电动缸采用行星齿轮系螺纹 ( P GT) ,将 相交 流伺 服 电机产生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行走移动 。

连续退火机组退火炉内的纠偏技术应用

连续退火机组退火炉内的纠偏技术应用

刘 洪 张 华 连 退 机 退 炉 的 偏 术 爱 续 火组 火 内纠技 应
即使带 钢 在转 向辊 上 无 侧 向滑 移 , 遇 到带 在
:: :
张 力 , 使带 钢在 辊面 上 向张力 小 的右侧滑 , 促 带钢在 辊 面 上 的右 移 量 更 加增 大 。不过 , 炉 因

l 2・
梅 山科技
2 1 年第 3期 01
连 续 退火 机 组 退 火 炉 内的 纠 偏技 术 应 用
刘 洪 张 爱华 20 3 ) 10 9
( 山钢 铁 公 司冷轧 厂 南京 梅

要: 主要 针 对连 续退 火机 组退 火炉 内带钢 跑偏 的原 因进 行 了分析 , 并介 绍 了退 火炉 中
( o o igPa t f i a o C l R ln ln o s nI n& Sel o , aj g 1 0 9 d l Me h r te C . N ni 0 3 ) n 2
Ke r y wo ds: e ito se rn ol a ne lng f r a e d v a in;t e i g r l ; n a i u n c
钢镰刀弯时也会 出现带钢偏斜进入转 辊
匕 下转向辊相距较远 , 向纠偏辊摆角又不大 , 转 偏
辊偏摆而使带钢在辊面上产生太大滑移量 , 通常
可 以只考 虑螺旋 纠偏 作用 。

羹 窑 妻 篓 霎霎
前 力F 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篡灵 幂 摆 对 钢 处 力 响 小,般 会因! 差 后 带 各 张 影 较 一 不 窒 羹
冷轧 板 带产 品是 广泛应 用 于 国 民经济各 部 门
的重 要原 材料 , 几 年来 , 近 随着 汽车 板 、 电 、 装 家 包

带钢对中纠偏系统(CPC)在退火炉上的应用

带钢对中纠偏系统(CPC)在退火炉上的应用

作者 简介 : 马玉霞 ( 1 9 6 5一) , 女, 辽 宁本溪 人 , 本钢总 医院工

辽 宁科 技学 院学 报
第1 5卷
文章 编号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3 7 2 3 . 2 0 1 3 . 1 2 . 0 0 2
带钢 对 中纠偏 系统 ( C P C) 在 退 火 炉上 的应 用
马 玉 霞
( 本溪钢铁 ( 集团 ) 公 司总医院 , 辽宁 本溪 l 1 7 0 2 1 )
相对 称 的位置 。每 对传 感器 分别 用于 检测 带钢 的一 个边 , 一个 作发 射装 置 , 另一 个作 为接 收装 置 。 发射 线 圈提 供 9 V交 流 电 , 根 据 带 钢 在 线 圈 中 间 的位 置 , 在接 收线 圈上 得 到 相应 的值 。对 比两 组
1 . 3 电动执行机构
2 4VDC、±1 5VDC。
达4 5 0 m/ mi n , 在 生产 过 程 中 , 多 种 因素 会 造 成 的带 钢跑偏 , 从 而影 响机 组 的运行 速度 , 严重 跑偏 时甚 至 造 成 断带 等事故 ¨ J , 造 成损 失 。基于 此原 因 , 在 生 产线 的适 当位 置 安 装 C P C( C e n t e r P o s i t i o n C o n t r o 1 )
本 钢浦 项冷 轧 连 续退 火 机 组 的连 续退 火 炉 , 由 于该退 火 炉 体 较 长 , 带钢 宽 度 为 8 0 0 m m 一1 8 7 0 m m,
带钢厚 度 为 0 . 3 mm~2 . 5 mm, 带 钢 最 大运 行 速 度 可
以下组 件 :

带钢连续处理机组中带钢纠偏原理分析及设备选型

带钢连续处理机组中带钢纠偏原理分析及设备选型

带钢连续处理机组中带钢纠偏原理分析及设备选型摘要:纠偏是保证带钢连续处理生产线正常运行的重中之重,文章对纠偏设备的纠偏方法和纠偏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各种类型的纠偏设备纠偏执行的原理,并给出了纠偏设备设计选型的要素和原则,为纠偏设备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标签:纠偏执行原理设计选型由于带钢在运行中可能受到不可控制的力的作用,当这个作用力大于带钢与辊子间的摩擦力时,带钢就不能保持直线运行而偏离机组中心线。

导致带钢在传送过程中跑偏的干扰主要有以下方面:带钢断面不均匀(如带钢镰刀弯);辊子几何形状的影响;两传送辊轴向不平行;辊面质量的影响;两端压力不均的橡胶夹送辊的影响;带钢运送中的气流和液流的影响;塔式或卧式活套中运动辊的导向精度的影响;带钢张力波动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带钢跑偏原理及纠偏设备选型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带钢纠偏方法及纠偏原理带钢的纠偏从其检测方式上来讲可分为CPC对中纠偏装置和EPC齐边纠偏装置。

二者区别在于CPC对中纠偏即保证带钢的中心始终在机组中心线上,当带钢跑偏时,它是通过纠偏辊使跑偏的带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回到机组中心来完成纠偏任务的。

而EPC齐边纠偏装置为齐边浮动卷取,即保证钢带卷的一侧边部整齐,它是通过将卷取机的卷筒中心移向跑偏的带钢中心来保证卷取整齐的。

另外,从检测原理上来讲,又可分为:电感式位置检测和光电式位置检测。

下文以光电式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光电式CPC对中纠偏CPC对中纠偏位置检测装置主要用于带钢运行过程中的纠偏检测,该装置在带钢两侧各有一个光源和光束接收器(见图1)。

光源发出平行光是以机组中心线为对称的,当带钢处于机组中心时,光束接收器收到的两侧光通量相等,其转换成的信号为零,无信号输出。

当带钢不处于机组中心时,光束接收器收到的两侧光通量就有一个差值,转换成的信号不为零,此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传递给自动矫正本体,使其调节液压缸液压油的流向,从而使液压缸动作,驱动纠偏辊侧移或旋转,使带钢受到与偏移反向的摩擦力作用而移向机组中心,从而实现带钢的自动对中。

冷轧连续退火炉炉内跑偏控制

冷轧连续退火炉炉内跑偏控制

数和缓解带钢跑偏程度 ,使带 钢在 炉内稳定运行 ,提高产 量 ,同时保 证炉 区速度 和温度稳 定 ,提高 产 品质
量。
关键词
退火炉
跑偏
纠偏
控制
Co n t r o l Me t h o ds o f S t r i p Ru nn i ng - of f i n Co nt i nu o us An ne a l i ng Fur n a c e
Z H E N G H a i y a n WA N G D a o j i n L I U S h u n mi n g L I G u a n x i o n g
( S h o u g a n g J i n g t a n g U n i t e d I r o n& S t e e l C o . , L t d . )
t h e s t r i p wo u l d r u n i n t h e f u r na c e s t e a di l y . Th e r e f o r e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wa s i n c r e a s e d, a n d t he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s p e e d a nd t e mp e r a t u r e i n t h e f u r n a c e wa s e n s u r e d,a nd t h e p r o d u c t q u a l i t y wa s
备 ,带 钢在 炉 内稳 定 运行是 保 证冷 轧连 续后 处 理
生产 线产 量 和产 品质量 的基 本要 求 。带 钢在 炉 内 跑偏 是指 在 运行 过程 中带 钢 中心线 与炉 辊 中心线 发 生偏 离 的现 象 。带 钢 跑 偏 可 能 会 产 生 以下 后

冷轧硅钢连退机组带钢跑偏分析与处理措施

冷轧硅钢连退机组带钢跑偏分析与处理措施

冷轧硅钢连退机组带钢跑偏分析与处理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冷轧硅钢连退机组是钢铁行业中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生产带钢产品。

带钢跑偏是在连续退火机组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会影响带钢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带钢跑偏可能导致带钢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偏移,甚至出现断裂等严重情况,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在冷轧硅钢连退机组中,带钢跑偏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由于设备不稳定、工艺参数设置不当等引起的。

为了解决带钢跑偏问题,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连退机组的调整方法和带钢跑偏监控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既要及时调整设备参数,又要对带钢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冷轧硅钢连退机组带钢跑偏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我们还将介绍连退机组的调整方法和带钢跑偏的监控措施,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带钢跑偏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可以提高连退机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引言结束】1.2 问题提出带钢跑偏是冷轧硅钢连退机组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带钢在加工过程中偏离预定轨道,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造成带钢跑偏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设备本身存在问题,也可能是操作员操作不当,甚至是外部环境的因素。

解决带钢跑偏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设备调整、操作技术、监控手段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冷轧硅钢连退机组生产中,带钢跑偏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如果带钢频繁跑偏,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增加生产线的停机时间和人力成本。

及时有效地处理带钢跑偏问题,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带钢跑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还将介绍连退机组调整方法、带钢跑偏监控措施和设备维护保养等内容,希望能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参考和帮助。

通过对带钢跑偏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有效处理,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连续退火机组纠偏措施及应用

连续退火机组纠偏措施及应用

连续退火机组纠偏措施及应用
1、调整进出口压力:如果退火机组的进口压力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调整进出口调
节阀来调整,以恢复设定压力。

2、热气流量调整:如果退火机组的热气流量不足,可以通过调节热气流量增量开关
来调整,以恢复设定热气流量。

3、火花塞调整:如果退火机组火花塞不能正常工作,可以通过调节火花塞旋转角度
来调整,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4、温度测量本体调整:如果温度测量仪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可以通过调整温度测量
本体的位置来纠正,以恢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精深加工:连续退火机组用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精深加工,可以使材料获得良
好的机械性能和固化性能。

2、热处理:比如细铸锭热处理和铸锭表面处理时,连续退火机组可以控制退火温度,以保证材料的热处理质量。

3、压缩机加热:连续退火机组可以用来加热工作空气,使压缩机输出的可靠性和效
率更高。

4、热恒温制冷:连续退火机组可以用来执行热恒温制冷,使冷却剂在循环中不断蒸发,以降低温度。

5、楼宇循环供暖:连续退火机组可以用来向楼宇输送高温热气,从而实现楼宇的循
环供暖。

退火炉纠偏装置技术改造方案探析

退火炉纠偏装置技术改造方案探析

退火炉纠偏装置技术改造方案探析摘要:连续退火炉带钢跑偏问题的发生,容易造成工厂生产的重大事故,应予以重视。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退火炉炉内跑偏原因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机组纠偏装置技术的改造方案,旨在提高纠偏装置的防跑偏效果,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退火炉;带钢跑偏;改造;方案带钢跑偏问题在连续退火炉的运行中发生率较高,由于跑偏故障给正常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普遍使用纠偏装置来防治炉内的带钢跑偏。

在为了达到理想的防跑偏效果,在退火炉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纠偏装置的合理配置,采取有效的改造措施进一步提升退火炉的纠偏能力,才能确保机组稳定、高效的运行。

1 工程简介某厂退火炉分为预热、加热(Ⅰ、Ⅱ段)、均热、缓冷、闪冷、过时效、二冷、终冷共8段,带钢总长2300m。

为防止带钢在炉内跑偏,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实现带钢动态对中控制,除预热段外,炉内每段都设有一套双辊纠偏装置,加热段纠偏配置如图1所示。

2 炉内跑偏原因分析自投产以来,在炉内一直存在带钢跑偏的问题,尤其是在加热段4#纠偏辊前跑偏尤为严重。

作为目前国内少数能够生产2000mm宽度带钢的连续退火机组之一,承担了生产和开发极限宽规格冷轧产品的重任。

随着极限宽薄产品订单量的增加,跑偏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极限宽规格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制约着产线的稳定运行和产能释放。

频繁的跑偏降速容易引起炉内温度的剧烈波动,致使带钢发生瓢曲现象,甚至导致擦炉墙、断带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退火炉内带钢跑偏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总结起来大致如下:(1)来料的板型,特别是单边浪或四分之一浪;(2)炉辊的安装精度,包括水平度、垂直度等;(3)炉辊的辊型和粗糙度;(4)张力控制的影响,包括实测张力是否准确,速度或张力设定值变化时,张力控制器能否及时响应等;(5)加热段辐射管的工作状态,尽量避免带钢两侧加热不均;(6)纠偏单元的工作状态等其他因素。

而作为退火炉的初始段,在预热段与加热段交汇区域,由于冷态带钢入炉进入加热段后温度变化大,内应力释放剧烈,而且冷态带钢在与炉辊接触时会吸收炉辊的热量,使炉辊与带钢接触部位的温度低于两端,从而导致炉辊的实际凸度低于初始凸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表 1 退火炉纠偏系统技术参数
编号 CPC8.1 CPC8.2 CPC8.3 CPC8.4 CPC8.5 CPC8.6 CPC8.7 CPC8.8 CPC8.9 位置 加热段 I 入口 加热段 I 出口 加热段 II 入口 加热段 II 出口 均热段出口 过时效段 I 出口 过时效段 II 出口 过时效段 III 出口 终冷段出口
L
纠偏辊Ⅰ 纠偏辊Ⅱ
带钢中心线 带钢中心线 入口带钢 转动枢轴 执行机构 β 机组中心线 机组中心线
L1
入口带钢
转向辊 A
转向辊 B
图 5 炉内 CPC8.9 纠偏系统摆动示意
L2
攀 钢 技 术 比例控制纠偏装置的纠偏能力计算公式为: ± C=L×sinβ 式中 C—比例控制纠偏装置纠偏量; L— 带钢进入纠偏辊和离开纠偏辊切点间 距离。 2.2 纠偏角的建模与分析 2.2.1 纠偏角度的建模 纠偏装置由纠偏框架和其上的两个(或一个)纠
纠偏量/mm 纠偏角度/(° ) 纠偏精度/mm ± 174 ± 174 ± 174 ± 174 ± 100 ± 120 ± 120 ± 120 ± 130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CPC8.1~8.9 的相关参数 伸缩长度 /mm ± 136.99 ± 136.99 ± 136.99 ± 136.99 ± 137.13 ± 140.91 ± 140.91 ± 140.91 ± 139.36 实际纠偏 角度/(° ) ± 2.85 ± 2.74 ± 2.85 ± 2.74 ± 2.41 ± 2.66 ± 2.77 ± 2.77 ± 1.94
立式退火炉纠偏系统工艺布置
积分控制、比例积分控制和积分比例控制四种模 式;按照纠偏辊数量可分为:单辊、双辊、三辊; 按照移动框架的布置形式可分为:水平布置、垂直 布置、水平倾角布置、垂直倾角布置[3]。 整个退火炉为了保证带钢在炉内的稳定运行, 使带钢处于机组中心线位置,避免带钢因跑偏而发 生的断带和瓢曲现象,从实际安装位置和工况出 发,CPC8.1~8.4 采用双辊水平倾角布置的比例积 分控制结构模式;CPC8.5~8.8 采用单辊水平倾角 布置的比例积分控制结构模式; CPC8.9 采用双辊水 平布置的比例控制模式。 2.1.1 比例积分纠偏系统的结构模型 如图 3、4 所示,转向辊 A、B 是垂直机组中心 线水平布置,可同一水平面布置,也可有高度落差 布置。 纠偏辊安装在一个摆动机架上, 与转向辊 A、 B 有高度差 L1、L2。摆动机架倾斜布置,与水平面
·16·
2014 年第 37 卷第 6 期
技术探讨
连续退火炉炉内带钢纠偏系统 纠偏能力分析
范尔建,黄崇彬,顾发祖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冷轧厂)
摘 要:对攀钢西昌钢钒公司冷轧厂 1#连续退火炉纠偏系统的伺服电动缸的伸缩行程、实际可达到的纠偏角度等
参数进行分析,验算了系统的纠偏能力,并就如何达到设计纠偏角度和纠偏精度等提出了:优化纠偏框架移动车 轮的轨道来调整伺服缸的伸缩长度、加大炉辊辊颈与耐材和衬板间间隙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退火炉;带钢;伺服电动缸;纠偏角度;纠偏能力
2014 年第 37 卷第 6 期 倾角 γ 和夹角 β 共同作用下,驱使跑偏的带钢回到 机组中心线,可使纠偏辊上带钢出口端产生向右初 始纠偏量[3]。
带钢中心线 转动枢轴 L1 执行机构 带钢中心线 入口带钢 L2 机组中心线
O转向辊 B
图3
炉内 CPC8.1~8.4 纠偏系统摆动示意
设计纠偏 转动半径 角度/(° ) /mm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2617.70 2617.70 2617.70 2617.70 2620.30 2692.47 2692.47 2692.47 2662.94
·20· 2.2.3 纠偏能力计算结果 通过实测出每套纠偏系统的伺服电动缸的伸 缩长度 Xs,实际能达到的纠偏角度 β,纠偏辊入出 口带钢间距 L,上下辊中心间距 L1,纠偏框架的倾
2
纠偏能力计算
纠偏系统按照其控制原理可分为:比例控制、
2.1 纠偏系统的结构模型
·18· 形成倾角 γ。转动枢轴位于摆动机架入口,执行机 构位于摆动机架出口,当带钢在纠偏辊上向左跑偏 后,纠偏辊在执行机构的驱动下绕着转动枢轴转 ,让 纠偏辊绕辊后方 O 点顺时针摆动 β 角。 纠偏装置在
L 纠偏辊Ⅰ 纠偏辊Ⅱ
表4
纠偏系统编号 CPC8.1 CPC8.2 CPC8.3 CPC8.4 CPC8.5 CPC8.6 CPC8.7 CPC8.8 CPC8.9 Xs/mm ± 130 ± 125 ± 130 ± 125 ± 110 ± 125 ± 130 ± 130 ± 90 β/(° ) ± 2.85 ± 2.74 ± 2.85 ± 2.74 ± 2.41 ± 2.66 ± 2.77 ± 2.77 ± 1.94 L/mm 2 250 2 250 2 250 2 250 900 1 500 1 500 1 500 4 050
纠偏辊
转动枢轴
执行机构 带钢中心线 入口带钢
带钢中心线
O β
入口带钢 转向辊 A 转向辊 B
机组中心线 机组中心线
图4
炉内 CPC8.5~8.8 纠偏系统摆动示意
则比例控制纠偏装置的纠偏能力计算公式为:
钢离开转向辊 A 和进入纠偏辊切点间距离;L2 为 带钢离开纠偏辊和进入转向辊 B 切点间距离。 纠偏 辊Ⅰ、Ⅱ安装在一个摆动机架上,两根纠偏辊在同 一水平面上,高于转向辊布置。转动枢轴布置在纠 偏装置入口位置,执行机构布置在纠偏装置出口位 置,执行机构驱动摆动机架绕着转动枢轴转动,在 水平面形成的转动夹角为 β,夹角 β 对入口跑偏的 带钢进行纠正,使纠偏装置出口的带钢在机组中心 线运行,完成比例控制纠偏装置的纠偏功能[3]。
实际运动轨迹
(2)
r
转动半径
纠偏角度 β 摆动框架的转动中心
伺服电动缸摆动中 心C 伺服机架 伺服千斤顶 摆动机架 固定机架
图 6 电动推杆推动纠偏框架运动的机构简图
︿ 由于 AB 的半径远大于伺服电动缸的行程,因 此在图 6 中, 伺服电动缸千斤顶绕中心点 C 的转动 角度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由以上推理结合机构 简图,可以得出伺服电动缸千斤顶的位移与纠偏框 架转角之间的关系:
火炉内必须采取一定的纠偏措施将偏离中心线的 带钢纠正到正常的运行轨道上[1]。炉内纠偏系统的 纠偏单元能控制和调节带钢张力,避免带钢在炉内 高温环境下因断面收缩过大而产生断带;避免因带 钢与辊面产生相对滑动而引起带钢表面损伤。 退火炉内纠偏系统的纠偏辊同时又是炉辊,由 伺服电动缸传动,电动缸通过绞轴与固定底座相连 接,通过电动缸的伸缩推动整个纠偏装置绕固定中 心点在平面内转动。由于炉内纠偏系统摆动中心在 带钢入口纠偏辊母线上, 所以炉内纠偏执行机构无 实际摆动旋转轴 , 而是按几何旋转中心设置圆弧轨 道来实现纠偏辊系的摆动旋转。炉内的纠偏机构由 炉体操作侧和传动侧两个对称的旋转摆动的机构 组成,每侧的旋转摆动机构各由4个滚轮支撑, 各由1 个伺服电动缸配合位移传感器同步驱动,旋转中心 为入口辊的入口母线与炉体中心的交点,位置传感 器为电磁感应管式检测装置[2]。退火炉内纠偏系统 根据所在的不同段和工况可分为双辊、单辊纠偏系 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退火炉内双辊、单辊纠偏系统结构
攀 钢 技 术 1.2 工艺布置 冷轧厂 1 连续退火炉机组连退炉为立式退火 炉,采用 365 个全辐射管加热,其主体组成为炉体 钢结构、炉壳及其附属设备、中间各介质管道、事
1 HS1 PHS 2 3 HS2
#
·17· 故水系统、 甘油润滑系统、 H-N 及脱氧系统等组成。 1#连续退火炉机组退火炉设置了 9 套纠偏系统,如 图 2 所示,其中 1、2、3、4、9 为双辊纠偏系统, 5、6、7、8 为单辊纠偏系统,相关参数见表 1。
4 SS 5 SCS
带钢运行方向 (a)PHS 到 SCS 纠偏系统布置情况 6 AS1 RCS AS2 7 AS3 8 9 FCS QS
带钢运行方向 (b)RCS 到 QS 纠偏系统布置情况 1-CPC8.1;2-CPC8.2;3-CPC8.3;4-CPC8.4;5-CPC8.5;6-CPC8.6;7-CPC8.7;8-CPC8.8;9-CPC8.9
表2 编号
CPC8.11~8.9 伺服电动缸的伸缩参数 辊径 MS 电动缸 伸 缩 OS 电动缸 伸 缩
mm
最终设定的 伸缩值 ± 130 ± 125 ± 130 ± 125 ± 110 ± 125 ± 130 ± 130 ± 90
CPC8.1 φ900 129.0 136.8 137.7 133.3 CPC8.2 φ900 118.0 138.0 138.0 118.0 CPC8.3 φ900 140.0 130.0 135.0 141.0 CPC8.4 φ900 127.0 127.0 126.5 127.5
千斤顶伸出端位置 B AB
千斤顶伸出端初始位置 A
·19· 偏辊组成,纠偏辊通过轴承座与纠偏框架相连在一 起。纠偏框架通过导向装置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整个 纠偏装置可看作是绕固定点转动的刚体。 纠偏框架的 转动是靠圆弧导轨来精确定位的, 纠偏框架在圆弧导 轨上的运动由伺服电动缸来推动。 电动伺服螺旋千斤 顶的位移, 决定了纠偏框架的转动角度 β。 经过简化, 电动推杆推动纠偏框架运动的机构可以简化为一如 下机构,机构简图如图 6 所示。
C = L sin L1 k sin sin
(1)
式中,L 为两纠偏辊间的间距;β 为纠偏辊绕着转 动枢轴在水平面上形成的夹角,一般小于等于 3° ; γ 为摆动框架倾角,一般小于等于 5° ;k 为积分控 制纠偏装置纠偏系数,取值范围为 0.65~0.75;α 为 积分纠偏角,sinα=sinβ× sinγ。 2.1.2 比例控制纠偏系统的结构模型 如图 5 所示,转向辊 A、B 是垂直机组中心线 水平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也可交错布置。L1 为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