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单证实务 上机实习报告

外贸单证实务 上机实习报告
外贸单证实务 上机实习报告

外贸单证实务上机实习报告

在考试结束之后,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实习。这次实习从第十七周持续到二十周,由我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全体老师轮流指导我们在ERP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完成。我认为,实习是非常必要的。实习中的各类单证如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商业发票等等都是我们专业知识的凝聚和承载。因此,认真地履行实习要求,努力完成实习,不仅有利于我们巩固本学期所学到的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的专业知识,更利于我们预先观察日后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各种困难,利于我们察觉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利于我们更快地把所思所学转化为实践动手的能力,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变成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而且,相对于出外到某些单位进行工作实习,这种实习的方法可行性更好,针对性更强。

在这四个星期中,我认真地完成了实习的全部内容。实习中的大部分题目我都能按照要求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但也有部分题目让我费尽脑筋。比如,信用证开立和商业发票的填写等问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和细节问题的考察,因此,我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而诸如填制海运提单等问题,由于格式比较灵活,且填写步骤较复杂,因此使我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的过程比较流畅顺利。这说明,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当然,我们还须要从实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利用假期和日后的学习来弥补,真正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利用每一个机会,利用各种实习来帮助自己消化专业知识、塑造专业素质。

我的实习结果和制成单据请老师详见附表中的单据。

这四周的实习让我获得了很多颇有意义的实际经验。这次实习不但巩固了我们平时所学,也为我们日后的专业工作提供了非常实际的便利。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在这些实习中,恰有不少单证的填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例如,一般原产地证书和普惠制产地证书的基本格式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两者都需要填写进出口双方的公司名称、运输方式、唛头、货物描述等等,甚至连具体需要填写的空白位置都相似。因此,我们应当举一反三,利用诸多单证格式和填写原理类似这一特点,将各类单证的填制和审核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做无疑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使我们的实习结果相互对应,利于即使查缺补漏,保证单证记录内容的准确有效。再以商业发票为例,商业发票是出口商向进口商开立的说明货物名称、数量、价格的清单。商业发票在出口商必须提供的单据中起核心作用,其他单据均需要参照它来进行缮制。在整个实习中,商业发票是我们重点练习的一个环节,因为商业发票记载的各项内容是其他单据核心内容的重要依据。比如,发票中关于合同规定货物的各属性描述(货物价格、货物包装等等)是汇票、产地证、海运提单等贸易单据填写的参照。因此,我们还必须能够以一项单据的填写来影响到其他单据的填制。只有保证核心单据的准确、系统、完整,才能利于其他单据的制作,促进整个贸易流程顺利开展。当然,我们也必须严格注意各类单据记载内容的一致,以单单一致、单证一致来求得结汇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实习的完成对我们专业知识的巩固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这次实习,我全面地、综合地对本学期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梳理。例如,通过填写商业发票使我真正认识到了商业发票在全部单据中的核心地位。这在实习中

有着明显的体现:在很多题目中,商业发票和信用证都作为仅有的已知条件给予了我们。而汇票等许多重要单据的填写都离不开商业发票的记录内容。再比如,通过练习汇票的填制,我又一次对汇票的填写过程有了一个深刻且直观的复习:“AT ____ SIGHT”处填写付款期限,“FOR”后跟支付金额的小写,“DRAW UNDER”为出票依据。“PAY TO”后面加收款人的名称,“TO”跟付款人名称地点。在实习中,我清醒地感觉到自己对很多知识的把握还不十分牢固,得到信用证后还无法很迅速、准确地完成汇票的填写。这也敦促我及时地复习、回顾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我认为,实习并不同于考试。考试的考察对象重在对文字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如名词解释、问答等等。而实习则是重在考察我们对单证填制过程的掌握。因此,很多死记硬背的方法可以应付考试中的部分题目,而实习的完成就必须依靠平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理论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对实习中遇到的各类情况的应变能力。可以说。实习是一种更综合、更严格的学习考察方法。

通过这四周的实习,我还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方法和规律以及一些国贸人才的必备素质。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贸易实务中许多单据的格式和制作方法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例如商业发票和装箱单、出口货物报关单和进口货物报关单、一般原产地证和普惠制原产地证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自己着手进行一些必要的、可行的总结和整理――将类似单据的填制方法和填制过程总结出来,这样不仅仅是我们巧妙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经验的层层累积,利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利于我们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关于本次实习中各类单据的填写步骤和方法,我自己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把要求填写的单据预览一遍。在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目标单据的空白处需要填写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填写保险单时,“被保险人/INSURED”就应填写出口方的名称;原产地证书中,“CONSIGNEE”即收件人,应填写进口公司的名称。只有把需要填写的各个单据中的空白处的内容弄清楚,才能有目的地去浏览各项已知条件,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具有效率和针对性。

2.认真阅读手中的已知条件,如信用证、商业发票、合同协议等等,并从中提取出填制单据所需的关键、有效的基本内容,如进出口双方的名称、贸易方式、合同金额、货物描述、起运港和目的港等等。这些都将在填写单据时用到。

3.根据从已知条件获取的各项信息,对单据的空白处进行填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证各个单据填写的内容与已知条件中的描述一致。因为在信用证项下只有单单一致、单证一致才能顺利结汇。

4.根据已知条件中的内容对单据的填写工作进行精确、严格地审核,认真审查各单据之间记录的内容是否一致,是否相互照应。精确谨慎的审核工作是确保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重要环节,这是实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们在日后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这次实习在巩固我们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陷。我想,查缺补漏本就是本次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我会正视且重视这些不足,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我的不足主要有:1.对很多基础知识的把握还不甚牢固。这主要表现在,当题目灵活变化时我便会捉襟见肘,遇到一些本不应该有的阻力。例如,在制作海运提单的时候,我经常会犯一些细微的错误。而在很多单据的开立时间填写上我也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犯错。实习中的问题为我指出了基础知识上存在的一些漏洞,我应当以此为方向,努力夯实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应用不够灵活,掌握太拘泥、太死板。比如,在填写汇票时,共有三种形式的汇票供我们填写,我在每种汇票的填写开始时都有比较强的生疏感,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地找到门路。这充分说明我对知识的掌握太拘泥于书本,面对新格式的单据往往会因为素昧平生而束手无策。实习是检验我们活学活用能力的途径,只有将平时所学真正消化、灵活运用,才能应对日后工作中千变万化的各种问题和要求。

3.计算机文化知识的匮乏。可能是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进行专门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的学习,我对WORD方面的很多知识技巧有了比较严重的遗忘。这使我在填写单证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例如,在输入文字时,WORD设置了自动缩进,我就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再比如,在填写产地证的时候,由于表格下方的空白处需填写的货物描述、唛头、货物包装等内容是分行分列的,所以普通键入变的异常麻烦,这使我浪费了不少时间。

4.英语单词积累不够,尤其是经贸英语专用词汇的缺乏影响了我顺利完成实习。虽然相对于前几次实习我的英语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在阅读单据主要要求和叙述时没有太大的障碍,但在一些细节问题和关键词汇上我还是有些拿捏不准,这导致我对整个单据的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偏颇,因此单据的填写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

5.在实习中,我还暴露出了粗心大意、心浮气躁的缺点。比如,在上传作业时我曾经把作业顺序颠倒,而遇到困难时,我经常不能冷静思考。这些不好的心态都不利于我解决困难,而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

根据在实习中发现的自身不足和缺点,我也有针对性地思索了一些解决方法:

1.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定期回顾课本,防止遗忘。要多利用各种专业丛书,一方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经常巩固专业知识。当然,还可以寻找一些题目来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所学,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只有经过扎实的题目训练,才能使各种知识长驻于自己的头脑之中,这是灵活运用的重要基础。

2.积极补习计算机文化知识,做一些WORD和EXCEL的练习。计算机是人类社会工作的主流集成工具,熟练地操控计算机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国际贸易专业日后的很多工作都将依靠计算机来完成,而且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结合也日趋紧密,因此我们必须把计算机操作搞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强大工具。比如,在上面我曾经提到了一个填写产地证时遇到的表格问题,如果我们不用普通键入,而在单据的表格中重新插入一个表格并在这个新表格中输入货物描述、唛头等内容,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

3.继续刻苦地学习英语,稳步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英语的重要程度已经无须赘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是打开国际贸易专业大门的钥匙。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我认为英语的学习重在日常的积累,我们一定要从日常的学习抓起。在各类单据的制作中,大部分英语词汇还是比较集中的,所以我们在单据的填写过程中,遇到了不会的生词就应当尽快记住,并在平时多加以利用(可以自己造一些句子或大声朗读),这样就利于牢记生词。如此一点一点的累积下去,我们的阅读水平和翻译水平会得到逐步地提升,填写单据时的诸多困难也可迎刃而解。

4.努力使自己养成细心谨慎、冷静沉着的品质。制作单证时,细心沉着是一项基本素质。只有细心耐心地处理单据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力保单据之间一

致。相反,浮躁着急的作风会引起人的思维混乱,导致问更加难以解决。

我不害怕发现问题,而发现了问题不去解决才是可怕的。既然在实习中检验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意,并争取以自己的实际付出来早日解决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很多日后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检验了平时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衡量了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发觉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这于我来说无疑是受益匪浅的。我相信,这次实习让我获得的经验、心得会促进我在下学期的学习甚至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方法。

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中的有限单元分析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机电研 1502班 2015—2016 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方形截面悬臂梁的弯曲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钢制方形悬臂梁左端固联在墙壁,另一端悬空。工作时对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30KN的载荷与60kN的载荷,分析两种集中力作用下该悬臂梁的应力与应变,其中梁的尺寸为10mmX10mmX100mm的方形梁。 1.1方形截面悬臂梁模型建立 建模环境:DesignModeler 15.0。 定义计算类型:选择为结构分析。 定义材料属性:弹性模量为2.1Gpa,泊松比为0.3。 建立悬臂式连接环模型。 (1)绘制方形截面草图:在DesignModeler中定义XY平面为视图平面,并正视改平面,点击sketching下的矩形图标,在视图中绘制10mmX10mm的矩形。(2)拉伸:沿着Z方向将上一步得到的矩阵拉伸100mm,即可得到梁的三维模型,建模完毕,模型如下图1.1所示。 图1.1 方形截面梁模型 1.2 定义单元类型: 选用6面体20节点186号结构单元。 网格划分:通过选定边界和整体结构,在边界单元划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改变节点数和载荷大小,对同一结构进行分析,划分网格如下图1.2所示:

图1.2 网格划分 1.21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本次实验中,讲梁的左端固定,将载荷施加在右端,施以垂直向下的集中力,集中力的大小为30kN观察变形情况,再将力改为50kN,观察变形情况,给出应力应变云图,并分析。 (1)给左端施加固定约束; (2)给悬臂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集中力; 1.22定义边界条件如图1.3所示: 图1.3 定义边界条件 1.23 应力分布如下图1.4所示: 定义完边界条件之后进行求解。

有限元分析报告 (1)

有限元仿真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刚性球与薄板的碰撞仿真实验,学习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建模仿真的实现过程,并以此实践相关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本实验使用HyperMesh 软件进行建模、网格划分和建立约束及载荷条件,然后使用LS-DYNA软件进行求解计算和结果后处理,计算出钢球与金属板相撞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 二、实验软件 HyperMesh、LS-DYNA 三、实验基本原理 本实验模拟刚性球撞击薄板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仿真分析主要可分为数据前处理、求解计算和结果后处理三个过程。前处理阶段任务包括:建立分析结构的几何模型,划分网格、建立计算模型,确定并施加边界条件。 四、实验步骤 1、按照点-线-面的顺序创建球和板的几何模型 (1)建立球的模型:在坐标(0,0,0)建立临时节点,以临时节点为圆心,画半径为5mm的球体。 (2)建立板的模型:在tool-translate面板下node选择临时节点,选择Y-axis,magnitude输入,然后点击translate+,return;再在2D-planes-square 面板上选择Y-axis,B选择上一步移下来的那个节点,surface only ,size=30。 2、画网格 (1)画球的网格:以球模型为当前part,在2D-atuomesh面板下,surfs 选择前面建好的球面,element size设为,mesh type选择quads,选择elems to current comp,first order,interactive。 (2)画板的网格:做法和设置同上。 3、对球和板赋材料和截面属性 (1)给球赋材料属性:在materials面板内选择20号刚体,设置Rho为,E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结构数值分析与程序设计 上机实验 院系: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调试教材P26-30程序FEM1。 1.1、输入数据文件为: 6,4,12,6,1.0E0,0.0,1.0,0.0,1 3,1,2 5,2,4 3,2,5 6,3,5 0.0,2.0 0.0,1.0 1.0,1.0 0.0,0.0 1.0,0.0 2.0,0.0

1,3,7,8,10,12 1.2、输出数据文件为: NN NE ND NFIX E ANU T GM NTYPE 6 4 12 60.1000E+01 0.000 1.0000.0000E+00 1 NODE X-LOAD Y-LOAD 1 0.000000E+00 -0.100000E+01 2 0.000000E+00 0.000000E+00 3 0.000000E+00 0.000000E+00 4 0.000000E+00 0.000000E+00 5 0.000000E+00 0.000000E+00 6 0.000000E+00 0.000000E+00 NODE X-DISP Y-DISP 1 -0.879121E-15 -0.325275E+01 2 0.879121E-16 -0.125275E+01 3 -0.879121E-01 -0.373626E+00 4 0.117216E-1 5 -0.835165E-15 5 0.175824E+00 -0.293040E-15 6 0.175824E+00 0.263736E-15 ELEMENT X-STR Y-STR XY-STR 1 -0.879121E-01 -0.200000E+01 0.439560E+00 2 0.175824E+00 -0.125275E+01 0.256410E-15 3 -0.879121E-01 -0.373626E+00 0.307692E+00 4 0.000000E+00 -0.373626E+00 -0.131868E+00 2、修改FEM1,计算P31例2-2。

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1049721501301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中的有限单元分析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机电研1502班 学年第学期2016—20152 实验一方形截面悬臂梁的弯曲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钢制方形悬臂梁左端固联在墙壁,另一端悬空。工作时对梁右端施加垂直 向下的30KN的载荷与60kN的载荷,分析两种集中力作用下该悬臂梁的应力与应变,其中梁的尺寸为10mmX10mmX100mm的方形梁。 方形截面悬臂梁模型建立1.1 建模环境:DesignModeler15.0。 定义计算类型:选择为结构分析。 定义材料属性:弹性模量为 2.1Gpa,泊松比为0.3。 建立悬臂式连接环模型。 (1)绘制方形截面草图:在DesignModeler中定义XY平面为视图平面,并正 视改平面,点击sketching下的矩形图标,在视图中绘制10mmX10mm的矩形。 (2)拉伸:沿着Z方向将上一步得到的矩阵拉伸100mm,即可得到梁的三维模型,建模完毕,模型如下图 1.1所示。

图1.1方形截面梁模型 :定义单元类型1.2 选用6面体20节点186号结构单元。 网格划分:通过选定边界和整体结构,在边界单元划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改变节点数和载荷大小,对同一结构进行分析,划分网格如下图 1.2

所示: 图1.2网格划分 1.21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本次实验中,讲梁的左端固定,将载荷施加在右端,施以垂直向下的集中 力,集中力的大小为30kN观察变形情况,再将力改为50kN,观察变形情况,给出应力应变云图,并分析。 (1)给左端施加固定约束; (2)给悬臂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集中力; 1.22定义边界条件如图1.3所示:

中南大学ANSYS上机实验报告

ANSYS上机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郝梦迪、赵云、刘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上机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有限单元法的商业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重点是了解和熟悉ANSYS的操作界面和步骤,初步掌握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学习ANSYS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点后处理分析,识别和判断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设备和软件 台式计算机,ANSYS10.0软件 三、基本步骤 1)建立实际工程问题的计算模型。实际的工程问题往往很复杂,需要采用适当的模型在计算精度和计算规模之间取得平衡。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利用几何、载荷的对称性简化模型,建立等效模型。 2)选择适当的分析单元,确定材料参数。侧重考虑一下几个方面:是否多物理耦合问题,是否存在大变形,是否需要网格重划分。 3)前处理(Preprocessing)。前处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建立几何模型(Geometric Modeling),单元划分(Meshing)与网格控制,给定约束(Constraint)和载荷(Load)。在多数有限元软件中,不能指定参数的物理单位。用户在建模时,要确定力、长度、质量及派生量的物理单位。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最好使用统一的物理单位,这样做不容易弄错计算结果的物理单位。建议选用kg,N,m,sec;常采用kg,N,mm,sec。 4)求解(Solution)。选择求解方法,设定相应的计算参数,如计算步长、迭代次数等。 5)后处理(Postprocessing)。后处理的目的在于确定计算模型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提取计算结果。可视化方法(等值线、等值面、色块图)显

有限元分析上机报告

有限元分析基础结课报告任课教师:聂志峰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

4m 5 m 2m 水 深 4 m 习题1:选用Plane82单元分析如图1所描述的水坝受力情况,设坝体材料的平均密度为2g/cm3,考虑自重影响,材料弹性模量为E=700Mpa, 泊松比为0.3。按水坝设计规范,在坝体底部不能出现拉应力。分析坝底的受力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解:(1)思路:建模和分析过程参考上机指南中的Project2。 (2)建模和分析:从已知条件知,此计算类型为Structural力学类型;由于考虑自重的影响,故需设定密度和施加重力载荷;单元类型选择Solid Quad 4node 42;定义材料参数为EX:2.1e11, PRXY:0.3(根据已知条件);生成几何模型利用点生成面方式;网格划分参照Project2;模型施加约束,坝体的底部施加x和y的约束,其余部位不施加约束,载荷在坝体的右端施加水的压力载荷,施加方式9800*{4-{y}};最后分析计算,查看应力图和变形图结果,保存数据。 图1 水坝截面图 (3)ANSYS软件分析过程: 1.1进入ANSYS 程序→ANSYSED 10.0 →Interactive →change the working directory into yours →input Initial jobname: dam→Run 1.2设置计算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ferences →select Structural →OK 1.3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 4node 42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Options… →select K3: Plane Strain →OK→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1.4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input EX:2.1e11, PRXY:0.3→OK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Structural →Density →

有限元实验报告模板

有限元实验报告 T1013-5 20100130508 蔡孟迪

ANSYS有限元上机报告(一) 班级:T1013-5 学号:20100130508 姓名:蔡孟迪 上机题目: 图示折板上端固定,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 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μ=0.33. 一、有限元分析的目的: 1.利用ANSYS构造实体模型; 2.根据结构的特点及所受载荷的情况,确定所用单元类型;正确剖分网格并施加外界条件;3.绘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图,给出最大应力和变形的位置及大小;并确定折板角点A处的应力和位移; 4.研究网格密度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 5.若在A处可用过渡圆角,研究A处圆角半径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 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 1.结构类型 本结构属于平面应力类型 2.单位制选择 本作业选择N(牛),mm(毫米),MPa(兆帕)。 3.建模方法 采用自左向右的实体建模方法。 4.定义单元属性及类型 1)材料属性:弹性模量:EX=2.10E5MPa, 泊松比:PRXY=0.33 2)单元类型:在Preferences选Structural,Preprocessor>ElemmentType>Add/Edit/Delete中定义单元类型为:Quad4 node 182,K3设置为:平面薄板问题(Plane strs w/thk) 3)实常数:薄板的厚度THK=2mm 5.划分网格 在MeshTool下选set,然后设置SIZE Element edge length的值,再用Mesh进行网格划分。6.加载和约束过程:在薄板的最上端施加X、Y方向的固定铰链,在薄板的最右端施加1000N 的均匀布置的载荷。

有限元弹性力学上机报告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上机实践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机械(茅)101 学号: 1004010510 姓名:

一.程序功能 (1)本程序只用于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它可计算平面应力问题,亦可计算平面应变问题。这两类问题用类型码IND来区别: IND输入0的数据——为解平面应力问题。 IND输入1的数据——为解平面应变问题。 (2)程序中的载荷包括结点载荷和自重载荷两种,如有其他非节点载荷,则应事先换算成等效结点载荷。 (3)支撑方式,可以是在任一结点的水平和数值支撑,支撑数量不限。但平面弹性体至少应具有保证弹性体几何不变性的三个独立的支撑。 (4)弹性体由单一的材料组成,即只有一组E,G,u弹性常数。 (5)弹性体计算简图的厚度是常量。 (6)直要计算机内存允许,本程序对对单元总数,结点总数等没有限制。 (7)本程序输出全部结点位移,对每个但愿输出应力分量,两个主应力及其主平面角。 二.程序中的记号说明 nj结点个数 ne单元个数 nz约束个数 ndd半带宽 ind问题类型码 ind=0平面应力问题 ind=1 nj2位移分量个数 eo弹性模量 un泊松比 gama材料容重比γ te单元厚度 ae单元面积 jm(ne,3)单元结点码数组 nzc(nz)支承数组 cjz(nj,2)结点坐标数组 pj(npj,2)结点载荷数组 b(3,6)几何矩阵 d(3,3)弹性矩阵 s(3,6)应力矩阵 tkz(nj2,ndd)半带储存的整刚矩阵 eke(6,6)单元刚度矩阵 p(nj2)载荷向量,后来存放结点位移 npj1结点载荷个数加1。是载荷数组的最大行代码 meo任一单元码 iask子程序elest中的形参,它是计算信息码 iask=1求单元面积ae iask=2求应力矩阵[s] iask=3求单元刚度[k]

有限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对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通过对本实验所用软件平台Ansys 的初步涉及,为将来在设计和研究中利用该类大型通用CAD/CAE 软件进行工程分析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设备 机械工程软件工具包Ansys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 简支梁如图3.1.1所示,截面为矩形,高度h=200mm ,长度L=1000mm ,厚 度t=10mm 。上边承受均布载荷,集度q=1N/mm2,材料的E=206GPa ,μ=0.29。平面应力模型。 X 方向正应力的弹性力学理论解如下: 图3.1.1 ①在Ansys 软件中用有限元法探索整个梁上x σ,y σ的分布规律。 ②计算下边中点正应力x σ的最大值;对单元网格逐步加密,把x σ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对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③针对上述力学模型,对比三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4节点四边形平面等参元的求解精度。 2) 一个正方形板,边长L = 1000mm ,中心有一小孔,半径R = 100mm ,左右边 受均布拉伸载荷,面力集度q = 25MPa ,如图 3.2.1所示。材料是 206E GPa =,0.3μ=,为平面应力模型。当边长L 为无限大时,x = 0截面上理论解为: ) 534()4 (6222 23-+-=h y h y q y x L h q x σ

)32(2|44 220r R r R q x x ++==σ 其中R 为圆孔半径,r 为截面上一点距圆心的距离。x = 0截面上孔边(R r =)应力q x 3=σ。所以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3.0。 图3.2.1 用四边形单元分析x = 0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最大值,计算孔边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理论解对比。利用对称性条件,取板的四分之一进行有限元建模。 3) 如图3.3.1所示,一个外径为0.5m ,内径为0.2m ,高度为0.4m 的圆筒,圆 筒的外壁施加100MPa 的压强,圆筒的内部约束全部的自由度,材料参数是密度。 使用平面单元,依照轴对称的原理建模分析。 q

有限元分析报告大作业

有限元分析》大作业基本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有限元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上交; 2.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计算分析报告; 3.按下列模板格式完成分析报告; 4.计算结果要求提交电子版,一个算例对应一个文件夹,报告要求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限元分析》大作业 小组成 员: 储成峰李凡张晓东朱臻极高彬月 Job name :banshou 完成日 期: 2016-11-22 一、问题描述 (要求:应结合图对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应清楚阐述所研究问题的受力状况 和约束情况。图应清楚、明晰,且有必要的尺寸数据。)如图所示,为一内六角螺栓扳手,其轴线形状和尺寸如图,横截面为一外 接圆半径为0.01m的正六边形,拧紧力F为600N,计算扳手拧紧时的应力分布 图1 扳手的几何结构 数学模型

要求:针对问题描述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应包含示意图,示意图中应有必要的尺寸数据;

图 2 数学模型 如图二所示,扳手结构简单,直接按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三、有限元建模 3.1 单元选择 要求:给出单元类型, 并结合图对单元类型进行必要阐述, 包括节点、自由度、 实常数等。) 图 3 单元类型 如进行了简化等处理,此处还应给出文字说

扳手截面为六边形,采用4 节点182单元,182 单元可用来对固体结构进行

二维建模。182单元可以当作一个平面单元,或者一个轴对称单元。它由4 个结点组成,每个结点有2 个自由度,分别在x,y 方向。 扳手为规则三维实体,选择8 节点185单元,它由8 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有3 个自由度,分别在x,y,z 方向。 3.2 实常数 (要求:给出实常数的具体数值,如无需定义实常数,需明确指出对于本问题选择的单元类型,无需定义实常数。) 因为该单元类型无实常数,所以无需定义实常数 3.3材料模型 (要求:指出选择的材料模型,包括必要的参数数据。) 对于三维结构静力学,应力主要满足广义虎克定律,因此对应ANSYS中的线性,弹性,各项同性,弹性模量EX:2e11 Pa, 泊松比PRXY=0.3 3.4几何建模由于扳手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可以直接在ANSYS软件上直接建模,在ANSYS建 立正六 边形,再创立直线,面沿线挤出体,得到扳手几何模型 图4 几何建模

有限元上机报告

有限元上机报告 一、有限元分析的目的 1、进行结构的最优方案设计 2、分析结构破坏的原因,寻找改进途径 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 1、实体建模 两个矩形的尺寸分别为 X1=0 X2=30 Y1=-30 Y2=30 X1=30 X2=60 Y1=0 Y2=-30 创建如下的实体模型 X Y Z 并进行面图元的加运算,将两块矩形加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下图

X Y Z NOV 28 2012 实体建模完成。 2、网络划分 ( 1)定义材料属性: 在EX 框中输入杨氏模量210e6,PRXY 框中输入比例0.33 如下图 按OK 完成材料属性的定义。 在Main menu-Preferences 中勾选Structural 选项,表示作结构分析。 (2)定义单元类型: 选择183号单元(Plane183),并在Elementbehavior K3项的下拉框中选择Plane strs w/thk 。分别如下图

点击OK完成单元类型的选择。 (3)定义实常数:输入厚度为2,如下图 点击OK完成实常数定义。 (4)划分网络:定义单元边长值(Element edge length)为2,如下图

点击Mesh按钮执行网络划分,选择Pick All,如下图 完成单元网络的划分。 三、加载和求解 加载位移约束:左上端为全约束。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Lines,拾取左上端边,点击OK,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All DOF,在Displacement value处输入0,点击OK完成位移约束。 施加均布载荷:右下端为均布载荷。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Pressure>On Lines,拾取右下端边,在Load Pres Value处输入-1000/60,点击OK,完成载荷的施加。如下图

ansys实验报告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柏小娜 学号0901510401

实验一 一 已知条件 简支梁如图所示,截面为矩形,高度h=200mm ,长度L=1000mm ,厚度t=10mm 。上边承受均布载荷,集度q=1N/mm 2,材料的E=206GPa ,μ=0.29。平面应力模型。 X 方向正应力的弹性力学理论解如下: )534()4 (6222 23-+-=h y h y q y x L h q x σ 二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在Ansys 软件中用有限元法探索整个梁上x σ,y σ的分布规律。 (2)计算下边中点正应力x σ的最大值;对单元网格逐步加密,把x σ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对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3)针对上述力学模型,对比三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4节点四边形平面等参元的求解精度。 三 实验过程概述 (1) 定义文件名 (2) 根据要求建立模型:建立长度为1m ,外径为0.2m ,平行四边行区域 (3) 设置单元类型、属性及厚度,选择材料属性: (4) 离散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5) 施加位移约束 (6) 施加载荷 (7) 提交计算求解及后处理 (8) 分析结果 四 实验内容分析 (1)根据计算得到应力云图,分析本简支梁模型应力分布情况和规律。主要考察x σ和y σ,并分析有限元解与理论解的差异。 由图1看出沿X 方向的应力呈带状分布,大小由中间向上下底面递增,上下底面应力方向相反。由图2看出应力大小是由两侧向中间递增的,得到X 方向

上最大应力就在下部中点,为0.1868 MPa 。根据理论公式求的的最大应力值为0.1895MPa 。由结果可知,有限元解与理论值非常接近。由图3看出Y 的方向应力基本相等,应力主要分布在两侧节点处。 图 1 以矩形单元为有限元模型时计算得出的X 方向应力云图 图 2 以矩形单元为有限元模型时计算得出的底线上各点x 方向应力图 (2)对照理论解,对最大应力点的x σ应力收敛过程进行分析。列出各次计算 应力及其误差的表格,绘制误差-计算次数曲线,并进行分析说明。 答:在下边中点位置最大应力理论值为: MPa h y h y q y x L h q x 1895.0)5 34()4(622223=-+-=σ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 上机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 2015年12月 上机实验一

1 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采用减缩积分线性四边形等参元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试验来研究网格密度、位移约束条件与总刚度矩阵奇异性、沙漏扩展、求解精度的关系,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总结出你的研究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来研究减缩积分方案中网格密度和位移约束条件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以此加深对有限元减缩积分的理解,和对减缩积分中保证总体刚度矩阵非奇异性的认识。 3建模概述 先保持位移约束条件不变,研究网格密度对总体刚度矩阵奇异性和求解精度的影响,并验证采用减缩积分时保证总刚度矩阵非奇异的必要条件。如下图1所示,建立一个简支和链杆的约束条件,然后不断增加网格密度,通过ABAQUS 来计算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个独立关系式)节点(两个自由度)

4 计算结果分析讨论与结论 1)1*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布种/单元 应力云图 2)2*1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单元

应力云图3)4*4单元四边形减缩积分实验 载荷布种单元 应力云图

结果分析 5 实验体会与小结 单元刚度矩阵的特征: (1)对称性 (2)奇异性 (3)主元恒正 K相同 (4)平面图形相似、弹性矩阵D、厚度t相同的单元,e K的分块子矩阵按结点号排列,每一子矩阵代表一个结点,占两行两 (5)e 列,其位置与结点位置对应。 整体刚度矩阵的特征: (1)对称性 (2)奇异性 (3)主元恒正 (4)稀疏性 (5)非零元素呈带状分布。 [K]的物理意义是任意给定结构的结点位移所得到的结构结点力总体上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为消除[K]的奇异性,需要引入边界条件,至少需给出能限制刚体位移的约束条件。 对于一个给定形式的单元,如果采用精确积分,则插值函数中所有项次在|J|=常数的条件下能被精确积分,并能保证刚度矩阵的非奇异性。如果采用减缩积分,因为插值函数中只有完全多项式的项次能被精确积分,因此需要进行刚度矩阵非奇异必要条件的检查。

折板的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ANSYS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二:折板的有限元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题目 图示折板,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u=0.33。 二、实验过程 1、确定所采用的单位制:N,mm,MPa。 2、问题类型:平面应力问题。 3、利用ANSYS构造实体模型。 4、网格划分 1)、定义材料属性: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 210e3, PRXY: 0.33 →OK 2)、定义单元类型: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8node(Plane82)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Options… →selelt K3: Plane Strsw/thk →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3)、定义实常数(厚度):Main Menu: Preprocessor →Real Constants… →Add… →select Type 1→OK→input THK: 2 →OK →Close (the Real Constants Window) 4)、划分网格:为作网格密度对比,在size element edge length(单元边长值)分别输入1,3,8 。 5、加载及求解

有限元上机报告二

ANSYS有限元上机报告(二) 班级:T1043-2 学号:20100430245 姓名:颜雷 题目:图示正方形平板,板厚t=0.1m,材料常数为:弹性模量E=210GPa,u=0.33,承受垂直于板平面的均布载荷p=20kN/m2,平板外缘各边采用固定的约束方式. 1、属于那类力学问题: 属于薄板弯曲问题 2、单位制:N,m, pa 单元类型:shell 4 node 63,每个单元有四个节点,每个节点4个自由度。 实常数:t=0.1m 材料常数:E=210GPa=2.1e11pa u=0.33 1)Main Menu > Preferences>structural 2)Main Menu >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Add> structural shell>4 nodes 63>OK 3)Main Menu > 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只在no I框中输入0.1,下面的空格中都默认为0.1 4)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 EX=2.1E11,PRXY=0.33 3、通过如下操作生成实体模型: 1)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 X1=-2,X2=2 Y1=-2,Y2=2 2)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Lines>Lines Fillet 选择直线L1,L2 Apply,形成一个圆角,同样方式形成4个圆角 Plot>lines 3)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Arbitrary>By line 将四个圆角与直角间的部分形成面 4)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Circle>Solid Circle WP X=0,WP Y=0 R=1 形成圆 5)Main Menu > Preprocessor>Modeling>Opreate>Blooeans>Subtract>Areas通过布尔减运算形成实体如图

有限元上机实验报告材料(1)

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上机实验报告姓名:熊健学号:2150100196 班级:机械56 上机实验一:ANSYS经典训练 2.1三角桁架的ANSYS仿真分析与MATLAB编程 (1)MATLAB仿真结果截图:

(2)MATLAB主程序: E=2.1e11; A=0.01; x1=0; y1=0; x2=sqrt(3); y2=0; x3=0; y3=1; alpha1=0; alpha2=90; alpha3=150; k1=Bar2D2Node_Stiffness(E,A,x1,y1,x2,y2,alpha1) k2=Bar2D2Node_Stiffness(E,A,x1,y1,x3,y3,alpha2) k3=Bar2D2Node_Stiffness(E,A,x2,y2,x3,y3,alpha3) KK=zeros(6,6); KK=Bar2D2Node_Assembly(KK,k1,1,2); KK=Bar2D2Node_Assembly(KK,k2,1,3); KK=Bar2D2Node_Assembly(KK,k3,2,3) % k=KK([3,4],[3,4]) % p=[10000,10000];

% u=k\p q=[0 0 0.000022538 0.000077135 0 0]'; P=KK*q u1=[q(1);q(2);q(3);q(4)] stress1=Bar2D2Node_Stress(E,x1,y1,x2,y2,alpha1,u1) u2=[q(1);q(2);q(5);q(6)] stress2=Bar2D2Node_Stress(E,x1,y1,x3,y3,alpha1,u1) u3=[q(3);q(4);q(5);q(6)] stress3=Bar2D2Node_Stress(E,x2,y2,x3,y3,alpha1,u1) 其中求得个节点支反力为: P =(-27326N,0N,10004N,10001N,17322N,-10001N) 单元1受力:stress1 = 2732600pa; 单元2受力:stress2 = 4732980pa; 单元3受力:stress3 = 2366500pa (3)ANSYS仿真过程及结果: ①进入ANSYS(设定工作目录和工作文件)程序→ANSYS→ANSYS Interactive→Working directory (设置工作目录)→Initialjobname(设置工作文件名): planetruss→Run→OK(也可以直接进入)

有限元上机作业

上机实验报告(1) 实验题目:一个200mm×200mm平板,中心有一个直径5mm圆孔,左右两边受面内均匀拉伸载荷1MPa。建立平面应力问题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3节点三角形单元和8节点四边形等参元计算孔边应力集中,对两种单元的求解精度进行比较。注意优化模型单元网格布局和网格密度过渡。 实验目的:比较3节点三角形与8节点三角形的求解精度 建模概述: 打开ansys,gui操作为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Rectangle-By Dimensions。输入参数如图1.1 图1.1 建立模型后采用PLANE45单元退化成三角形单元离散,得到图1.2,通过加载边界条件后计算得到结果。图1.4为其应力图。再采用PLANE183离散模型,如图1.3. 图1.2 图1.3

计算结果及结论: 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两种离散单元的应力图:图1.4为三角形单元离散,图1.5为四边形单元离散。 图1.4

图1.5 通过比较两种单元离散模型算得结果,四角形单元求解比三边形单元求解得到的结果更加连续,求解的精度也更好一点。 实验体会: 只有选择合适的单元离散模型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否则计算出的结果出错。

上机实验报告(2) 实验题目:一个空心球的外半径mm R 1501=,内半径mm R 1202=。内壁受均匀压 力MPa 10。试用有限元法计算该空心球体的应力分布情况。要求分别应用轴对称二次等参单元建立轴对称模型、应用二次六面体等参单元建立三维模型求解,对两个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注意利用对称性简化建模。 实验目的:学会对轴对称模型进行简化并采用合适的单元离散。 建模概述: A :采用轴对称单元离散模型 建立模型,把球体简化为四分之一圆且是平面,gui 操作为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Circle-Partical Anunulus ,输入参数如下图2.1: 图2.1 采用PLANE182单元离散模型,在Extra behavior 选项中选择Axisymmetric ,即对称,

ABQUS有限元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实验报告 学号: 142010014 142010013 :史腾飞晓东 指导老师:罗广恩 实验时间: 2014年10月 实验地点:第四教学楼C-3C

目录 1 上机实验一——平面问题应力集中分析 (1) 2 上机实验二——平面问题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3) 3 上机实验三——轴对称模型 (10) 4 上机实验四——三维模型的线性静力分析 (12) 5 上机实验五——板梁组合建模 (17) 6 上机实验六——综合练习题 (19)

1、上机实验一——平面问题应力集中分析 1.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对称性问题的建模方法; (2)、用8节点四边形单元分析x=0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最大值,计算圆孔边的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理论解对比。 1.2实验步骤: (1)、启用ABAQUS/CAE程序; (2)、创建部件(Module:Part),截取零件的右上部分的1/4为研究对象; (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Module:Property),弹性模量为E=210000 MPa,泊松比为0.3; (4)、定义装配件(Module:Assembly),选择Dependent; (5)、设置分析步(Module:Step); (6)、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Module:Load),在右侧面添加1Mpa的拉力,左侧面设置U1=0,下侧面设置U2=0; (7)、划分网格(Module:Mesh),全局尺寸设为5,采用八节点四边形CPS8单元划分网格; (8)、提交分析作业(Module:Job); (9)、后处理(Module:Visualization): ①显示的应力云图; ②查询左边界直线与圆弧边交点的值; ③输出对称面上的应力曲线; (10)、保存并退出ABAQUS/CAE。 1.3实验结果及分析: (1)、左边界直线与圆弧的交点处。 (2)、的应力云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的应力云图

有限元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有限元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411207班 姓名:石承钢 学号:

目录 实验1:杆系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实验4:平面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实验6:空间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作业1:杆系结构有限元分析---14 作业2:平面问题有限元分析---20 作业3:空间问题有限元分析----25 附加作业:工字梁的应力分析----30 实验1:杆系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订书针 1.问题描述:上图所示为订书钉,尺寸见图中标注。材料弹性模量为E= 2.1×105MPa,泊松比为0.3,横截面积尺寸为宽 B=0.64mm,高H=0.402mm。当订书钉被压入纸张时,约需要120N 的载荷,载荷均匀分布在订书钉上部。就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 (1). 钉入时A、B 为铰支;(2) .钉入时A、B 为固支。 2.建模过程: 2-1.选择单元类型:单元类型选择为Beam188.

2-2.定义单元截面: 2-3.定义材料属性:弹性模量E=210E3,泊松比为0.3.

2-4建模并划分网格:创建关键点、利用lines建立beam单元,划分网格。 2-5.施加载荷: 2-6.施加约束: 3.求解及后处理: 3-1.求解: 3-2.后处理:各种应力、位移图: 3-2-1:铰接的后处理图: 3-2-2.固定的后处理图: 实验4:平面结构有限元静力分析

1.问题描述:这是一个简单的角支架结构静力分析,如其所示:左上角的销孔的有一约束,右下销孔有一约束。 2.建模过程: 2-1.创建平面、圆弧面,并用布尔操作连接为以整体: 2-1.对直角处进行倒角: 2-3.创建两个孔:先创建两个圆,再利用布尔操作去除 3.单元选择、材料选择、划分网格、施加约束和载荷等,得到如下图的模型: 4.后处理:求解后,查看后处理图形:

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 ——有限元分析 上机实验报告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学生:於军红 学号:20092572 指导教师:张大可 报告日期:2012.12.19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制

《现代设计方法》有限元部分上机作业题 1题目概况 1.1基本数据:板长300mm,宽100mm,厚5mm,2 5/ =, E? 10 2mm N 泊松比0.27;a c边固定,ab边受垂直于边的向下均布载荷p=20N/mm. 1.2分析任务:分析在板上开不同形状的槽时板的变形以及应力应 变的异同,讨论槽的形状对板强度以及应力集中的影 响。 2.模型建立 2.1利用前处理器的moldling功能建立板的几何模型。 1)用create画出基本几何要素。 2)用moldling模块的布尔运算得出开方槽的板的几何模型。

2.2定义材料性质,实常数,单元类型,最后单元划分。 1)开方槽时的单元划分情况。 DEC 19 2012 22:45:08 2)开半圆形槽的单元划分情况。 DEC 19 2012 23:34:22 2.3定义载荷,将cd边位移设置为0(即将cd边固定),在ab边上施加均匀分布载荷p=20N/mm.

DEC 19 2012 23:08:19 3.计算分析。 3.1位移分析 1)开方槽时的变形情况 DEC 19 2012 22:59:13 2)开圆形槽时的变形情况 DEC 19 2012 23:38:41 3)分析:由上面ansys软件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管是方槽还是圆形槽,离固定边越远的地方位移越大,此外,开圆形槽时最

有限元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现代设计方法 ——有限元分析上机实验报告 题目:12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4/2104

1题目概况 1.1基本数据 矩形板尺寸如下图1,板厚为5mm 。材料弹性模量为 52 210N/mm E =?,泊松比27.0=μ。 图1 矩形板 1.2分析任务 如下图,讨论板上开孔、切槽等对于应力分布的影响。 提示:各种圆孔,椭圆孔随大小、形状、数量,分布位置变化引起的应力分布变化;各种形状,大小的切槽及不同位置引起应力分布的变化等,选择二至三种情况讨论,并思考其与机械零部件的构型的相对应关系。 图2 开孔/切槽示例

2模型建立 2.1单元选择及其分析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应根据分析问题的几何结构、分析类型和所分析的问题精度等要求,选择适合具体分析的单元类型,本次上机选择四节点四边形板单元PLANE42。实验对象为带厚度的平面应力,因此应设置单元行为方式为plane stress w/thk,并设置厚度时常数为5mm。 PLANE42是二维结构单元,可用于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轴对称问题分析。单元包涵4个节点,每个节点2个自由度(即X、Y方向的移动:UX、UY),其几何结构、节点和坐标系如图3所示,PLANE42输入数据包括:节点位置、厚度和材料属性等。输出数据包括各节点位移、各方向应力应变和等效应力等。 2.2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进入ANSYS前处理,设置完单元类型、时常数和材料属性后,在Modeling模块中建立分析模型,然后借助Meshing模块划分网格,再用Solution模块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为划分圆孔大小、数量对位移和应力的影响,本次报告中采取直径为30mm的圆孔、直径为60mm两种位置的圆孔、两个直径为30mm的圆孔四种情况进行分析,其模型和网格如图所示。 图3选取单元类型 图4 设置板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