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大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秦腔演员简历4

中国秦腔演员简历4

中国秦腔演员简历(四)李发牢李发牢,1954年7月15日出生于扶风县杏林镇菊花村,兄妹7人,排行老五,家境贫寒,自幼上学,很爱秦腔,1969年考入扶风剧团。

随后转为该团正式职工,相继担任了演员队队长,剧团副团长、团长,1995年调入西安市秦腔一团,担任演出队队长。

-李发牢在戏曲舞台上快度过三十个春秋了,人也步入中年。

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和学习知识的积累,使之逐渐变为成熟,对艺术上表现出的高与低、粗与细、优与劣,都有了明确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的尺度,也真正体味到成功作品所应具备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而成功作品,都是演员付出艰辛劳动、刻苦磨练、执着追求、反复琢磨与比较中产生的。

艺术贵在追求,这是他悟出的一个真缔。

李发牢是一名须生演员,长期的舞台实践上,他曾扮演过《下河东》中之赵匡胤、《貂蝉与关公》中之关云长、《五丈原》中之诸葛亮、《八一风暴》中之方大来、新编大型秦腔现代剧《雪域忠魂》中之孔繁森等,共计60余本(折)戏。

在这些众多的演出剧目中,演出效果都好,观众中都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同行和专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但是,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他并没有在掌声中陶醉,而是时刻在琢磨自己的不足。

他几乎把从先辈老师中学过的每一本戏、每一折戏、每一唱段、每一场面、每一动作、每一铺排,都进行过无数反复的思忖。

从剧情出发,从人物个性特征出发,从艺术技巧出发,力争准确的把握人物、塑造人物、美化人物。

用现代的审美对饰演人物进行关照,用艺术上浪漫夸张的表现手法去完成人物深层次的心理特点与挖掘,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省市级各类秦腔演唱、演出、艺术交流中,在各种中青年演唱选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和全省十佳演员大赛的桂冠。

李发牢演戏所遵循的路子,就是师古不泥,锐意出新,继承传统中合理的、成功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摒除那些传统套路中,缺乏思想内容或表现不够准确,甚至有时出现错位的表现方法,力争人物个性鲜明,前后表现统一、思维逻辑流畅。

贾平凹秦腔-文档资料

贾平凹秦腔-文档资料
•10
五、思考与讨论
1. 本文以“秦腔”为题,但把笔墨放到排练、观 众等方面,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
2. 你听过秦腔吗?本文的描写和你的欣赏感受一 样吗?
3. 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文字风格与秦腔的高 亢火暴、猛烈粗砺相一致”?哪些地方有调侃的 味道?
4. 以你的家乡戏曲、曲艺或民歌为例,谈你对 “地理环境和地域性族群的性格、方言民歌乃至 音乐之间具有血脉相通的关系”这一说法的看法。
•5
三、火暴《秦腔》
2. 写法上的特点 很多笔墨在外围: 写秦腔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 演出环境; 人们看秦腔的态度、演出的和效果; 演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等等。
•6
三、火爆《秦腔》
很少正面写秦腔艺术本身。 真意在写秦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语言醇厚,拙朴平淡; 刻画精妙,传神生动; 幽默夸张,不动声色。
四、大气为文
此篇在贾平凹散文乃至一贯创作中是一 个“另类”。为何说是“另类”?又为 何要运用这样的“另类”风格?
•9
四、大气为文
1.作者对八百里秦川这块土地以及 土地上的乡亲爱得太真太深,不可 自已。
2.表达内容的需要:高亢火暴的秦 腔,必得有高亢猛烈、劲直粗砺的 文字才可以表现。
3.或许还有20世纪80年代弥漫中国 的精神氛围的影响:此篇作于1983 年,不可能不受到当时激情弥漫精 神氛围的影响。
•3
三、火暴《秦腔》
作品还原了“原汁原味” 的秦腔文化 感情认同:爱这八百里 秦川,满怀激情为“秦 腔文化”呐喊、辩护 眼界、态度:爱而能入 其中,观而能出其外
•4
三、火暴《秦腔》
1. 内容与层次 申明自然山川与风俗戏曲的必然关系 秦腔为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之共鸣 秦腔是关中农人大苦中的大乐

秦腔经典唱词集锦资料讲解

秦腔经典唱词集锦资料讲解

秦腔经典唱词集锦秦腔经典唱词集锦1、金砖玉瓦两相逢(金沙滩)2、夜逃(周仁回府)3、虎口缘(对唱)4、数罗汉5、苏三起解6、朱舂登哭坟7、下河东8、孙膑坐洞9、《朱春登哭坟》—商芳会10、三娘教子11、金陵搬兵12、斩韩信13、当殿上与我把法绳戴上(斩李广)14、写白信15、打柴劝弟16、西湖山水(游西湖)17、祭奠母坟18、赤桑镇19、五台山困住了杨老将20、二堂舍子(宝莲灯)21、赵廉悔路(法门寺22、别窑(王宝钏)23、满营中三军们齐挂孝(下河东)24、黑叮本25、大报仇26、秋风吹月儿高湖水浩荡(洪湖赤卫队)27、我张曜在书房自思自想(镇台念书)28、(黑虎坐台)29、打神告庙30、我爹爹贪财把我卖(十五贯)31、耳听窑外有人问(王宝钏)32、虎口缘33、血泪仇34、杨七娘35、怒冲冲升堂去批斩(胭脂案)36、冯彦坐监(玉虎坠)37、西湖山水还依旧38、手拖孙女好悲伤(血泪仇)39、杀庙(铡美案)40、孟姜女哭长城41、耳听的谯楼上起了更点(游龟山)42、斩善童43、见嫂嫂直哭得悲哀伤痛44、王朝传来马汉禀(铡美案)45、包相爷与我讲一遍(铡美案)46、藏舟(胡凤莲)47、表花(火焰驹)48、苏武牧羊149、苏武牧羊250、三回头51、夫妻恩情山海重(白蛇传)52、山乡御妹53、为什么血在盆中并不沾(三滴血)54、两造讲的都有理(三滴血)55、打镇台56、三堂会审57、祖籍陕西韩城县(三滴血)58、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祭灯)59、魏延贼扇坏我命灯七盏(祭灯)60、老娘不必泪纷纷(探窑)61、母亲请坐容儿禀(探窑)62、见宝钏把娘的心疼烂(探窑)63、宝钏不必珠泪滚(探窑)64、他把那血书字迷说出唇(庵堂认母)65、她居然如今不肯认(庵堂认母)66、这观音泥塑无有心(庵堂认母)67、离城十里张家庄(花厅相会)68、柴郡主在深宫笑容满面(状元媒)69、送他南学把书观(铡美案)70、陈千岁不必太急遽(铡美案)71、王朝马汉喊一声(铡美案)72、包相爷与我讲一遍(铡美案)73、包文正心内似火烧(铡美案)74、有为王在行宫心神不定(状元媒)75、耳听得谯楼上起了更点(藏舟)76、离京地回苏州无处立站(火焰驹)77、家遭大祸封府第(火焰驹)78、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坐宫)79、搬窑(五典坡)80、颤兢兢忙离了大佛宝殿(法门寺)81、有为王打坐在长安地面(斩秦英)82、康茂才跪公堂泪流满面(串龙珠)83、离邯郸倒叫我大放悲声(二度梅)84、怎知名士居陋巷(卓文君)85、在原升堂前上了马(八件衣)86、能飞的鹞子麻了膀(表八杰)87、君骂臣来莫可记仇(表八杰)88、王廉哭五更89、银屏女绑子泪如洒(斩秦英)90、尊姨娘尊姨娘莫上气细听端详《银屏挂帅》91、陈千岁不必太雨急促《铡美案》92、将八台平落在玉阶《打銮架》93、《赤桑镇》94、王朝传来马汉禀《铡美案》95、《五台会兄》96、偏僻是小山冈广藏美景《杀寺》97、曾记得皇王开科选《八件衣》98、宋天子他虽有三宫六院《游西湖》99、王彦章在马上自思想《苟家滩》100、包勉长亭去送行《包公赔情》101、一家人悲切切法场祭奠《烙碗记》102、虎牢关前一场战《小宴》103、斩李广104、伯牙摔琴、105、《五郎出家》106、《上煤山》选段107、《斩韩信》选段108、《空城计》109、三滴血.虎口缘110、贾莲香唱段111、官宦家女儿甚聪明走雪112、卖画劈门113、打銮驾114、《斩秦英》银屏公主唱段115、不怕死的话儿再休讲《斩秦英》116、我父王有道坐长安《斩秦英》唐王唱段117、《苏三起解》苏三唱段118、《坐窑》刘翠屏唱段119、《杀驿》吴承恩唱段120、《四贤册》赵月娥唱段121、《打銮驾》包拯唱段122、《法门寺》宋巧姣唱段123、《赵氏孤儿》程婴唱段124、天亮前送你下山林(祝福)125、怀儿里抱娇儿泪如雨点《四贤册》126、<西安事变>苏英127、<西安事变>周恩来128、(文嫣之梦)牛文嫣唱段129、 (苏三起解)苏三唱段130、(五典坡)军爷讲话真见浅131、(赶坡)王宝钏唱段132、(三娘教子)王春娥唱腔133、庵堂认母134、西湖山水还依旧《断桥》135、《桃花扇》唱词136、《陆游与唐婉》选段137、孙膑:138、秦腔叹汉室多不幸权奸当道《白逼宫》139、二皇儿再没要乱讲此话汉献帝唱段140、手托孙女好悲伤《血泪仇》141、—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红灯纪》142、秦腔耳听岸上有人唤《藏舟》143、耳听得樵楼上三更三点《孙安动本》144、见三娘上了气机房闷坐《三娘教子》145、适才间我问了一桩公案《生死牌》选段146、每日里在深山去把柴砍《打柴劝弟》147、见嫂嫂直哭得悲哀伤痛《周仁回府》148、尤庚娘坐愁城思前想后《庚娘杀仇》149、适才间大嫂对我言《赶坡》150、听我妻赵景棠细讲一遍《放饭》151、玉堂春含悲泪忙向前进《起解》152、想当年云蒙山同堂听讲《激友》153、听罢了民妇人言共语《杀庙》154、老娘不必泪纷纷《探窑》选段155、陈千岁不必太急剧《侧美案》选段156、打发公子出院门《玉堂春》选段157、王春娥坐机房自思自叹《三娘教子》158、你二老霎时无去向《三滴血》选段159、秦王府绑秦英将心疼烂《斩秦英》选段160、怨气腾腾三千丈《游西湖》选段161、残冬将近逢新年《祥林嫂》选段162、西凉国辞别了公主代战《赶坡》选段163、包相爷与我讲一遍《侧美案》选段164、老娘亲寅夜把大堂上《海瑞训虎》选段165、河东城困住了宋王太祖《下河东》166、小鸟儿哀鸣声声叹《火焰驹》选段167、兄弟窗前把书念《三滴血》选段168、祖籍陕西韩城县《三滴血》选段169、刘彦昌《二堂舍子》选段170、见太娘跪倒地魂飞天外《辕门斩子》171、娘不记举家在山后《辕门斩子》172、贤爷休把功劳表杨延景《辕门斩子》173、夫妻恩情山海重《断桥》174、老爹爹莫要那样讲《三击掌》175、秦腔《三上轿》崔秀英唱段秦腔唱词1、金砖玉瓦两相逢(金沙滩)宋王:金砖玉瓦两相逢,金梁倒又把玉柱砸。

秦腔简介资料

秦腔简介资料
形式
秦腔在现代社
会得到了政府
和民间的关注
和支持,通过
保护和传承措
施,使秦腔得
到了较好的发
展和传承
01
02
03
05
秦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政府对秦腔的保护政策
01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秦腔的政策和措施,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等
02
政府对秦腔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如设立专项资金等
03
政府对秦腔的保护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执行,为秦腔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秦腔的创新和发展注重
吸收其他戏曲剧种的优
秀元素,形成了独特的
艺术风格
秦腔的创新和发展在现
代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发
展,为秦腔的传承和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近现代
• 秦腔在近现代经历了衰落,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秦腔在现代社会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涌现出一批新的经典剧目和表演
形式
• 秦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
秦腔的地域分布与传播
• 陕西地区
• 秦腔在陕西地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陕西地方戏曲的代表
• 陕西地区的秦腔表演团体众多,如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等
起源于唐代
• 唐朝是中国戏曲的萌芽时期,秦腔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 秦腔起源于民间,受到民间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形式的影响
• 秦腔的形成与陕西地区的地理环境、民间风俗密切相关
与陕西方言的关系
• 秦腔的唱腔基于陕西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陕西方言的音韵、词汇等特点对秦腔的唱腔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腔贾周峰简介

秦腔贾周峰简介

秦腔贾周峰简介
秦腔贾周峰是一位著名的秦腔演员,来自陕西省宝鸡市。

他是中国戏曲艺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以及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

贾周峰自幼热爱秦腔艺术,师承于著名秦腔艺术大师刘荣祥、高鹗虎等,历任陕西省戏曲院、宝鸡市戏曲剧院等艺术机构演员。

他在表演中融合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厚的秦腔表演功底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贾周峰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并取得了多项重大奖项。

他的表演作品中,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游记》等经典剧目为代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2019年,贾周峰荣膺第十一届中国戏曲华表奖,并以其过硬的演技和艺术成就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秦腔《二进宫》唱词学习资料

秦腔《二进宫》唱词学习资料

秦腔《二进宫》唱词二进宫唱词妃:千千思来万万想,千思万想无主张,悔不该我把江山让,焉有今日这一场,耳内里忽听朝靴响,莫比是太尉袭朝阳,胆战心惊我向外望,原来是皇兄杨侍郎,徐皇兄打座把月望,侍郎官倒靠粉壁墙,却怎么进宫不拜望,扭东趔西站两旁,是是是,明白了,为只为叮本当殿上,我有心把太师谋位对他讲,只觉得的有口也难张,有话儿压在舌尖上,我恨天怨地加愁肠。

徐:太平年间把荣享,杨:国太为何加愁肠。

妃:说什么太平年间把荣享,朝有大祸不安康。

徐:滔天大祸从天降,杨:宣太尉进宫作商量。

妃:我的父奸心赛王莽, 他要夺大明锦家邦。

徐:太师国老为皇丈,杨:难道说他有此心肠。

妃:你说他无有此心肠,断却水火困昭阳。

徐:你父他把良心丧,杨:说与徐杨无良方,妃:朝有九卿和四相,唯有你徐杨二位忠良。

徐:从前徐杨拿本上,杨:你言说徐杨是奸党妃:过去的话儿再休讲,提起了前言我脸无光, 徐:为臣有心来照望杨:诚恐临危身带伤妃:老王晏驾龙归苍,你保上太子登龙床。

徐:国太,为臣两鬓似霜降,难以在朝俸君王。

臣进宫不为那别个事样,为只为告老还故乡。

妃:徐皇兄两鬓如霜降,回头哀告杨侍郎。

你千岁年迈不精爽,你保上太子登龙床。

杨:杨波低头不敢望,启奏国太李娘娘。

昨夜晚灯下修表章,袖儿内统进宫辞别娘娘。

望娘娘你发了慈悲海量,高抬手开龙门放鸟还乡。

妃:他两家讲话都一样,莫比是宫门作商量。

哪为大,哪为小,低低头儿又何妨。

李艳妃提衣我跪昭阳,徐、杨:吓杀臣了!妃:哀告皇兄杨侍郎,你和我女王皇帝休较量,你不念本后太子(皇兄)你要念早死的老王。

徐:国太!一见国太念老王,臣有辈古人说心上。

刘秀十二走南阳,大刀苏显赶驾慌,马武姚期双救驾,才扶光武坐洛阳。

昏王酒醉龙床上,宠爱郭妃乱朝纲。

贬邓禹来斩姚将,午门碰死马子章,臣不学三国诸葛亮,(国太)臣愿学归山汉张良。

妃:皇兄,皇兄不必那样讲,有一位古人听心上。

昔日里有个周幽王,宠爱贾妃乱朝纲。

大娘击破温量盏,他把娘娘绑法场。

秦腔三对面唱词资料

秦腔三对面唱词资料

秦腔三对面唱词秦腔三对面唱词公主:(尖板)常随官与我讲一遍,吓的我胆战心又寒行来府门住车辇,长随官速快向内传内侍:(白)谁在这里王朝:做什么的内侍:公主驾到王:你且少站.禀相爷公主驾到包:小心着(起尖板)王朝传来,马汉禀(转塌板)他言说公主到府中我这里上前忙跪定(众"威")(上板)王朝马汉喊一声莫呼威相下退相爷把话说明白见公主不比同僚辈惊动凤驾理有亏猛想起当年考文会包拯应试中高魁披红插花游宫内国母笑咱面貌黑头戴黑身穿黑浑身上下一锭墨黑人黑无比马蹄印长在顶门额三宫主母有恩惠她赐我红绫遮面额(带板)叫王朝与爷把红绫取三尺红绫遮面皮走上前去双膝跪愿公主赦臣无罪责(留)(原板) 公主:岚屏公主用目睁我面前跪倒包爱卿开封府内忙放赦包爱卿莫跪将身平包:扣一头谢恩情谢过公主把臣容问公主不在木墀宫驾临臣府因甚情公:驸马清早过你府却怎么不见转回宫包:为臣未见御驸马有一个犯官受法刑公:犯罪官儿是那个包爱卿讲来为臣听包:犯罪之人陈世美秦相连本是原告名公:她告驸马因何故从头至尾说分明包:欺公主瞒圣上后婚男子招东床生身父母不敬仰要杀发妻害儿郎公:(原)可恼驸马太不良后婚男子招东床我有心不救御驸马国王家女儿守空房我有心搭救御驸马金枝玉叶落偏房罢罢罢先救驸马命然后和他论短长既然有人把他告喧来了原告问端详包:带)公主问我要原告这案官司有了明忙把香莲一生叫相爷把话说根苗大堂口落下五彩轿内坐公主女花娇走上前去实言告把你的冤屈诉一遭秦:(二倒板) 包相爷与我讲一遍秦香莲抬头仔细观大堂口落下了金车辇(上板)见一女子坐内边梳妆打扮多妖艳前呼后拥甚威严昂然打坐不照面她把我民妇下眼观国王家女儿娇养惯她怎知百姓受可怜我有心上前把她见倒退一步心自参她富贵我贫贱贫而有志秦香莲大模大样一旁站她问我一声我应一言(转欢音原板)公:稳坐车辇往外看, 见一民妇站面前头上缺少帕儿苫身穿一领补丁衫腰系罗裙少半片她和乞儿是一般家住那州并那县张王李赵你说实言秦:(苦音原板)家住湖广均州地陈家庄上有家园我丈夫名叫陈世美我是他的秦香莲公:驸马并无妻和子你为何疯言浪语把他攀秦:我夫妻结发十余载所生一女并一男公:民妇讲话理不端是非颠倒似疯癫你本是百姓人家身贫贱见公主不跪为那般秦:今日仇人在当面那有好话对她言修夸你富贵穿绸缎做出事叫人下眼观国王家女儿你学下贱你不该下嫁后婚男(代)先娶我来我为大后招你来你为偏你乃一大,你乃一偏下得车辇,跪在我面前口称姐姐理当然公:走(紧代板)好一大胆秦香莲敢和公主论正偏常随官一声唤你先打泼妇四十鞭秦:仗势欺人成习惯无故打人为那般包相爷何不快救难包:(欢音尖板)上前忙把公人拦莫要打来一旁站(转拦头)问公主打她为那般公:贱人和我争大小(上板)因为此事动了刑包:大小二字怎样讲公主讲来为臣听公:她言说先娶她来她为大后招我来是小星包:秦氏讲话理由正你应该和她姐妹称公:我本是金枝玉叶国王女怎和她庶民百姓一般同包:百姓也是娘生养那点与人不相同他虽身贫有血性不过未曾生皇宫公:(转双锤)开言再问包爱卿偏袒秦氏因甚情包:秦氏讲话理由正公主讲话理不通公:你向秦氏因何故包:陈世美杀妻害子罪非轻公:你能问他个什么罪包:定付铜铡不留情公:当朝驸马你先敢包:龙子龙孙以律行公:我要传令把秦氏斩包:为臣在此你不能公:要斩要斩实要斩包:不能不能实不能公:欺君傲上包文拯包:理直气壮为百姓公:你敢和我见国太包:哪怕和你见主公公:我把原告让与你包:请请请公主你先行公主:哎呀,不好(小带板)好一大胆包文拯气的岚萍脸发红长随催车莫要停先与龙母说分明(下) 包:国王家女儿太任性一味徇私不顾公谩说搬来龙国太宋王爷到来不容情。

秦腔戏曲大全

秦腔戏曲大全

秦腔戏曲大全秦腔,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陕西省。

它以陕西方言为基础语言,又兼收汉语、藏语、回语、蒙语等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特色。

秦腔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秦腔戏曲大全,是一部集合了秦腔戏曲各个剧种的精华和经典作品的文集。

其中包括了秦腔的各种剧目、曲牌、唱腔、表演技巧等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秦腔戏曲的重要参考资料。

秦腔戏曲大全中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三岔口》、《白毛女》、《王昭君》等,这些剧目在秦腔戏曲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在表演形式上有独特之处,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民俗风情。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剧目,可以更好地了解秦腔戏曲的魅力所在。

除了经典剧目外,秦腔戏曲大全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曲牌和唱腔。

秦腔的曲牌多样丰富,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曲调,如“大鼓”、“二黄”、“琵琶”等,每一种曲牌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特色。

而唱腔则是秦腔表演的灵魂所在,它既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唱功,又要求演员能够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是秦腔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秦腔戏曲大全中,还介绍了秦腔表演技巧和传统戏曲文化。

秦腔的表演形式独特,有很多精妙的表演技巧,如变脸、功夫、武术等,这些技巧都是秦腔表演艺术的精髓所在。

而传统戏曲文化则是秦腔戏曲的根基,它包括了戏曲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剧种特色等内容,对于了解秦腔戏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秦腔戏曲大全是一部集秦腔戏曲精华之大成者,它不仅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通过学习秦腔戏曲大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秦腔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秦腔戏曲的魅力得以传承和发扬。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热爱秦腔戏曲,让这一瑰宝的文化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大资料】••秦腔简介••秦腔唱腔••秦腔表演••秦腔流派••秦腔剧目••秦腔优秀演员秦腔-秦腔简介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

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

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

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

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秦腔唱腔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

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

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

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秦腔表演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

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

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

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唱戏吼起来"被誉为关中十大怪之一。

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一丑,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秦腔-秦腔流派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

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

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秦腔剧目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

秦腔-秦腔优秀演员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

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

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

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李正敏平等。

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郭明霞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

秦腔-秦腔历史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

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

秦腔-秦腔角色详解•• 生角分胡子生(也叫须生.老生.正生),红生和武生、小生、娃娃生。

胡子生,一般是有正义感的文人,但也有武的。

年龄在30岁以上的戴黑胡子,50岁以上的戴间白胡子,60岁以上的戴白胡子。

胡子生大多以唱为主。

比如:刘易平、焦晓春的《辕门斩子》、 阎更平的《祭灵》等。

红生:指画红脸的生角,多表现相貌魁伟,血气放刚,庄重稳健,唱腔高昂,属一种独特的人物造型。

比如:《出五关》的关羽。

《斩黄袍》的赵匡赢。

小生:都是年轻人。

一般都是不戴胡子的。

小生又分:“纱帽生”是指头上纱帽有官衔的文人。

比如:《双罗衫》的吕继祖,《三堂会审》的王景龙,等等;“扇子生”是指大多手里拿着扇子,演的都是爱情戏,比如:《拾玉镯》的傅朋等等;“贫生”是指表现潦倒失意的问人,比如:《棒打无情郎》的莫稽等等,“武小生”比如:《借赵云》的赵云就是武小生。

“娃娃生”是指扮演小孩的角色。

比如《三娘教子》的薛乙哥就是。

“翎子生”指帽子上插翎子。

比如:吕布.周渝等。

• 旦角旦角,也称旦行,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根据年龄、性格及表演特点,又分正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武旦六个门类。

1、正旦:主要扮演中年妇女,唱做并重,以唱功见长讲究动作稳重,神态端庄。

如秦香莲、王宝钏、王春娥等。

另外,有扮演仪表端庄,刚柔相济的青年少妇或年轻女子,归正旦过老,视小旦却浮,在表演上取正旦之唱功,用小旦之做功,称为正小旦,也属正旦行当。

如白素贞、宋巧娇等。

2、小旦:主要扮演未婚的年轻女子,如老生正旦豪门权贵的小姐多称“大家闺秀”,也撑“闺阁旦”,小康之家和平民百姓的姑娘则称“小家碧玉”或“闺门旦”。

要求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脆,如黄桂英、胡风莲、许翠莲等。

3、花旦:是小旦行当的另一个门类,扮演天真活泼、性格开朗的少妇或诙谐戏谑、泼辣放浪的少妇。

如《杀狗》中的焦氏等。

花旦本属行当,因其表演上的泼辣、活泼、大方与小旦的含蓄、温文、憨厚迥然不同,故另立门类。

4、老旦:专扮演年迈苍劲和体弱力衰的老妇。

如佘太君、《放饭》中的朱母等。

5、彩旦:即丑旦,亦称“媒旦”或“摇(音)旦”,则女丑,是表现女性特定人物的行当。

如《法门寺》中的刘媒婆、《玉堂春》的鸨儿等。

6、武旦:亦称“刀马旦”,指武打戏中擅长武打重武功的女性人物,在服装上有长靠与短扮之分。

长靠者多表现将帅人物,如穆桂英、刘金定等。

• 净角俗称花脸、黑头。

大净也叫大花脸,副净也叫2花脸。

又分文净和武净。

以面部勾画色彩脸谱为特征,唱腔高昂,浑厚,宽阔,动作粗狂,豪迈。

文净:以唱为主。

有唱工见长的“铜锤花脸”,如《二进宫》的徐彦昭,《铡美案》中的包拯。

还有以工架,唱念为主的“架子花脸”,如《游龟山》的卢林。

等等武净:大多以打为主,如《金沙滩》的杨7郎等等毛净:如《钟馗嫁妹》的钟馗。

•• 丑角丑角又称“小花脸”,在表演上风趣滑稽,装饰特点是在鼻梁上勾抹一白色“豆腐块儿”。

其扮演的任务十分广泛,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旗牌骡夫无所不有,有善有恶,性格各异,有许多极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秦腔-秦腔戏中的行头介绍秦腔戏里但凡人物出场,不论是随着紧锣密鼓的梆子桄桄声,还是琴阮筝呐的娓娓曲牌过门,只见一个个或翻着筋斗,或婵婵碎步;或搜门抖马,或踩着三锤;或单车匹马,或簇拥列队。

首先映入观众瞳孔的是反映不同角色的色彩斑斓的戏装,然后才是演员的“唱,念,做,打”。

戏装也叫“行头”,它和脸谱共同构成了戏剧人物的观感效果。

秦腔“行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变化,逐步实现了自己的美学原则,并日趋程式化。

各种服饰 穿戴都有比较固定的款式和制作方式,用途也不同。

武净 丑角秦腔古装“行头”按用途分主要有冠带、胡须、衣、裤、鞋靴几种。

冠带,又叫盔头,为头部扎扮所用。

包括盔、帽、冠、巾等。

盔又分为:帅盔:钟形,顶立三叉戟,缀红缨,后有披风。

有金银二色,方园顶二种,分别为主副元帅所戴。

鸡盔:也叫狮子盔或蝴蝶盔。

形与帅盔相似,仅前额较高,顶饰金凤,缀网穗,为女帅专用。

相盔:有金,黑两种,没有帽翅的叫金貂。

夫子盔:前圆后披风,有绿白两种,绿色为关羽专戴,白色为赵云岳飞所戴。

虎头盔:也叫倒缨盔。

圆形,将领所戴,八樗为霸王专用。

燕毡盔:多为武将所用,帝王戴者有双龙。

帽分有:王帽:又叫皇帽。

形圆,顶有一对黄绒球,后有朝天翅,有软硬两种。

纱帽:有方翅,尖翅,圆翅,挑行头翅之分。

毡帽:衙役帽。

罗帽:有软,硬,花,素四种。

草王帽:草莽王爷用。

和尚帽,大小太监帽和额子,七星额子等。

冠又分有:平顶冠:即天平冠。

大平顶者为性格鲁莽的帝王用,小平顶者为一般帝王所用,配小额者为女皇所用。

紫金冠:又叫太子冠。

有金银二种。

凤冠:分大,小,套翅三种,顶有立凤,衔珍珠,两侧各一飞凤。

以及状元冠,九龙冠,王佛冠,独独冠,道冠,麻冠等。

巾:有高生巾,贫生巾,文生巾,武生巾,软扎巾,硬扎巾,解元巾,鸭尾巾,相巾,员外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