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介绍 十大怪

合集下载

陜西十大怪

陜西十大怪

陝西十大怪陝西十大怪,有說是關中十大怪,實為當地的民俗,組成了情趣盎然的風情畫卷。

西安歷來是大西北無形“領袖”,因此“陝西十大怪”也就幾乎涵蓋整個大西北。

只是內容上略有差異而已。

手動換頁1.房子一邊蓋行走關中,偶然能看到民國時期的農家莊院,兩側為陡峭高聳的單面斜坡房,叫做房子一邊蓋。

外牆並無窗口,與世隔絕。

當然對防火防盜頗有益處。

也許隔斷女眷閨女與外界男人聯絡亦未可知。

2.烙餅賽鍋蓋烙餅厚大,一般直徑1尺餘大小、厚可1寸餘,陝西人叫做鍋盔。

著名的有乾縣鍋盔。

3.麵條像褲帶陝西人在民國時期招待上賓的飯食為撈麵條。

麵條擀好,隨便用菜刀劃開寸許寬,好像褲腰帶,煮熟澆上醬油醋、油潑辣子,哢嚓哢嚓就著生蒜瓣大口吃進。

那粗瓷大碗直徑一般有1尺大小,有的乾脆用盆。

下苦人吃一頓頗耐饑。

若有小資情調女人看到,必會大驚失色!4.大姑娘不對外5.辣子是道菜6.帕帕頭上戴走進關中鄉村,無分冬夏春秋,還能看到老年婦女頭上戴著大號手絹,一般素色淺色為主。

這裏有個緣故,關中號稱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戴手絹能遮擋塵土,以免天天洗頭,也沒那條件。

手絹洗的極乾淨、還用大茶缸盛開水熨平。

手絹還曾是男女間的定情物,那是至老也忘不了的。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現在的年輕人不稀罕咧。

7.羊肉泡饃大碗賣羊肉泡饃是西安的特色小吃。

當年的羊肉泡饃老孫家最著名,粗瓷藍花大碗真的很大,碗口將近1尺,能泡進2兩面餅10個8個,以牛羊肉湯汁、粉絲、蔥花調味味精食鹽,佐以糖蒜辣醬,味道極佳。

8.秦腔吼起來9.有板凳不坐蹲起來10.盆碗分不開曾看到小女孩也用盆吃飯,猜測是沿襲父母的習慣。

小結還有——大襠褲子沒腰帶、說話吵架分不開、老少無聊把杠抬、旱煙鍋子脖子塞、鬧起洞房胡亂來、吃面涎水倒回來、生冷憎倔性格怪、婆娘上樹比猴快、若有屎尿憋回來、男女拉屎用土塊、婆媳吵架罵八代、婆娘禦敵解褲帶。

等等等等。

10大怪、36中怪、72小怪。

不勝枚舉。

很多陋習皆因過去貧窮而來,如今,大部分舊習慣已消遁,尋不見了。

陕西十大怪顺口溜

陕西十大怪顺口溜

陕西十大怪顺口溜昔日洛阳三山,今日陕西万村。

多少中原英雄,无不爱慕故乡。

陕西名山大川,九州赞其浩然。

其间怪事非一,且看十大怪顺口溜。

一、太白有掌,掌中有石头。

太白闻一声,石头跳出来。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山高近万尺,分东南西北四座,南面有孤峰矗立,取名“太白摩天”,神奇的是,山上的一块石头表面像一掌,俗称“太白掌石”。

据传,只要有人站在掌石旁说话,掌石会随之“弹动”,像有生命一般。

二、陈家沟有个泥人,大家称叫天乐。

其打散,变成水,在流淌两千年。

陈家沟位于秦州地区,山宽谷深,风景秀丽。

据说,陈家沟的泥土形状特别,据说像一尊泥人,叫做“天乐”,只要用手拍打他,便会变成小溪,流过两千年,使得陈家沟变得绿意盎然。

三、法门寺有条河,河里洗不净。

洗了百年,河水清澈透明。

法门寺位于西安,历经千年,始建于宋朝。

据说,法门寺有一条小河,即法门河,一般情况下,河水浑浊不澄,而在寺庙外,则是清澈透明,这是千年来僧人无休止的洗河所致,百年洗河后,成就清流澈透的法门河。

四、五台山上著名,有一国王叫天恩。

拖鞋穿,把弓杆取,箭射九十九万里。

五台山古称“太白”,其中最有名的是五台祭武坛。

据古老的传说,五台山上有一个国王,叫天恩,他穿着拖鞋,拿着弓杆,射出箭矢,射穿九十九万里,可见他的神力之大。

五、西安有一座塔,塔上架一把火。

但火不会熄,夜夜照月下。

自古以来,西安便是一座有“万里长安”之称的古都,而西安最有名的建筑便是大雁塔了。

据说,大雁塔曾被评为三国帝王宋徽宗在西安时点燃的一灯,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但神奇的是,大雁塔上的这盏灯自古至今,未曾熄灭,夜夜照亮月下的西安。

六、距今五千年前,西安华清池有三桥。

三桥从不破,尽是浩浩荡荡。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境内,古有“天下华清”之称。

据说,西安华清池有三座古桥,古桥横跨池面,三桥从不破,五千年来依然浩浩荡荡。

七、三清殿里有四面壁,一面壁叫做青玉。

玉摇晃不停,晃着唱高山流水。

三清殿位于西安航天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
盔像锅盖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第四怪:碗盆难分开 第五怪:帕帕头上戴
•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 第八怪:有凳子不坐蹲 起来 • 第九怪:秦腔吼起来 • 第十怪:睡觉枕砖块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是小麦产区, 自古以来这里的人 们都以面食为主, 一天不吃面,心里 都不舒服,家庭妇 女都是擀面条的好 手,不会做面条的 姑娘,呵呵,找个 好婆家的几率肯定 要小的多.陕西的 面条跟陕西的人一 样实在,面条做的 长而厚,辅以辣椒. 葱花.酱油.醋.盐, 吃起来筋道.味美.
说来奇怪凳 子就是坐的,但陕 西人就爱蹲.当然 其中也有道理,坐 的久了,蹲一会也 很舒服,不信你也 试一试.
炎热的中午,找个地方随便一睡,顺手在拿个砖块枕 上,惬意! 社会在发展,很多歌谣反映的情况已经不多见, 这些歌谣从侧面也反映了以前陕西的很多风土人情,你 如果来陕西旅游,了解了这些,再看见这些现象,就不奇 怪了.
一起,边吃边聊,成为一景.
帕帕就是毛 巾.手帕,便宜实 用,戴帕帕多见 于农村老年妇 女,现在生活富 裕了,各式各样 的帽子已经取 代了帕帕.
在陕西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跟各地的房屋有很大区 别,现在大家富裕了,半边盖的房子逐渐被楼板房所代替.
陕西关中自古人 杰地灵,土地广袤肥 沃。因此生活在这片 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 忧,所以长久以来养 成的封闭意识,思想 相对保守,老婆孩子热 炕头,容易满足现状, 这里的人恋家.恋乡情 节重.姑娘该出嫁了, 一般在当地找,很少出 省.现在这些都成了老 黄历,娶个外国姑娘, 嫁个外国郎君也不是 什么希罕事了.
说起吃辣椒,大家都 知道湖南.四川人厉害,其 实陕西人吃辣椒一点也不 逊色.在农村,人们把成 熟的红辣椒穿起来,挂在 房前屋后风干,随吃随 取.加工成油泼辣椒,家 里如果来了客人,没肉没 菜人家不笑话,没有辣椒, 客人可是要说的哦.

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可以告诉您,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但也存在着许多神秘和不解之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陕西十大怪,这是陕西省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奇怪和不寻常的现象和事件。

1. 铜梁怪谈:铜梁县是陕西省一个较为偏远的地区,但却有着一个传说已经流传了许多年。

据说,每当一个男孩或一个男人在夜间从一个古老的地方经过时,他们会听到一个女孩的声音在唱歌。

许多人甚至声称看到了这个女孩,但当他们试图靠近时,她会立即消失。

2. 渭南玉女祠:渭南市有一个叫做玉女祠的古老寺庙,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千岁的女子。

人们相信,千岁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在地球上以给予爱情和福气的方式为人们服务。

但是,如果人们在这个神社中说了谎言,千岁的鬼魂就会对他们报复。

3. 离奇的洛阳古墓:在陕西延安市的一座山脉中,发现了一些与明代皇室有关的神秘坟墓。

在这些墓穴中,人们发现了其他古代文物和奇怪的符号,这些都使得这个地方更加神秘。

4. 铜绿山镇的怪事:铜绿山镇是陕西一个偏远的乡村,但据当地居民称,这里经常出现灵异事件,比如说一些人称他们看到灵魂。

据说当地的很多居民不敢在晚上外出,这也使铜绿山镇变得更加神秘和不可思议。

5. 孔林村的异象:山东孔林村曾经发生过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地居民声称,他们看到了孔子的活生生的形象,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虽然这个事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许多人对这个事件依然耳熟能详。

6. 闻名全国的华山险峰:华山是中国最著名的五大名山之一,在这里有五座险峰,分别是:东峰、西峰、南峰、北峰和中峰。

每一座险峰都有着不同的神秘事件和传说,吸引着无数的探险家和旅游者前来探索。

7. 敦煌壁画的神秘: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里面的壁画装扮着漫长的故事和传说。

但是,有一些人认为这些壁画中存在着一些外星生物和飞行器的形象,这也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和争议。

8. 咸阳马留孙水怪:咸阳市境内的马留孙水库经常出现一种神秘的生物,大家称之为水怪。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

“陕西十大怪”之地理探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陕西人长期生活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背靠莽莽秦岭,吸允泱泱渭水,在气候、地貌、植被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在衣、食、住、行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俗习惯,外地人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严格地说,“陕西十大怪”称“关中十大怪”更为贴切,因为它主要反映了关中平原以及周边地区的民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体现出关中人民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

“陕西十大怪”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下面这种说法最为流行。

1、面条像腰带。

歌谣为证: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从地理位置上讲,陕西省大部分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因此,小麦就成了陕西人的主要食粮,面食也成为陕西人的主食。

在各种面食中,陕西人尤其喜欢吃面条,甚至可以一日三餐都吃面条。

陕西的面条别具特色,特别是生活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人最喜欢吃的一种叫“biang’biang面”的面条,形状宛如腰间所系的裤带,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外地的面条与之比起来,相形见绌,只能称为“面丝”。

2、锅盔似锅盖。

歌谣为证: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从地理条件上讲,陕西省简称秦,是古代秦国所在地,而秦人祖先最早来自甘肃西北草原,陕西人也就继承了草原先民的粗犷、豪放的遗风,在吃上不太讲究,把锅盔馍做得特别大,大如锅盖。

锅盔不仅便于秦人作战时携带,也适应关中干燥的气候,便于贮存。

其实,陕西的锅盔就是用麦面精粉,压秆和面等原料在大锅里烙制成的圆饼,外表斑黄,呈圆形,直径达尺许,象锅盖一般模样。

烙制锅盔要由有多年经验的师傅来完成,手法有:一转、二翻和三挠。

一转,就是锅盔在锅中要不停地转动;二翻,就是烙成一面以后再翻过来烙另一面;三挠,就是锅盔熟的时候挠一挠锅盔,听一听动静,如果发出清脆声音,上面有白色痕迹,那么就可以了,否则就没有熟透。

陕西十大怪,把辣子当道菜、房子半边盖

陕西十大怪,把辣子当道菜、房子半边盖

陕西十大怪,把辣子当道菜、房子半边盖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这块黄土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经过汇集,称为陕西十大怪。

第一怪,把辣子当道菜:陕西盛产辣椒,辣椒非常辣,颜色鲜红,个长头尖,当地人称之为线辣子或尖辣子。

陕西的辣椒出口到国外,外国人称之为秦辣。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认为中国最能吃辣的是湖南人和四川人。

其实,和他们相比,陕西人吃辣椒的功夫更胜一筹。

湖南、四川人吃辣椒只是把它做为一种调味品,而陕西人却把它当菜吃。

陕西著名的油泼辣子,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既开胃又下饭,能增进食欲。

做法是先把辣椒的蒂摘去,再用文火炕干,再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后往上边洒上细盐,最后用滚油一泼。

油泼辣子,颜色鲜红,闻着特别香、吃着特别辣,夹馍吃别提多好吃了。

第二怪,泡馍大碗卖陕西的冬天寒冷又漫长,在这样的天气,人们都喜欢围在温暖的壁炉前,吃些带着汤热热乎乎的饭食,于是就有了羊肉泡馍,这种泡馍有肉有热汤,热热乎乎的,很开胃口。

陕西人爱吃的泡馍还有葫芦头泡馍、大肉煮馍、羊血泡馍等,味道都非常好。

一般人都能吃很多。

泡馍馆为了顾客食用方便,就用大瓷碗来盛泡馍,就产生了泡馍大碗卖。

第三怪,面条像腰带关中地区盛产小麦,关中人也最爱吃面食,而面条则是关中人的最爱了。

他们喜欢把面和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捞在碗里,不管是泼油辣子还是浇上别的佐料,吃起来味道都很好,光滑又劲道。

第四怪,碗盆难分开陕西人爱用一种白瓷青花大碗吃饭,直径一尺左右,甚至比小盆还大,往往碗盆难分,陕西人称它为老碗。

陕西人劳动强度大,饭量也大,所以吃饭就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省去再盛饭的麻烦。

第五怪,锅盔像锅盖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

陕西人把它当成主食,外出时也会随身携带。

相传锅盔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助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也有人说是唐代修千陵时,一名士兵为了节省吃饭时间,不耽误施工进度,在焦急中把面团放进了头盔里,再把头盔放到火上烤,就烙成了饼,所以得名锅盔。

陕西十大怪[图]

陕西十大怪[图]

陕西十大怪[图]陕西十大怪陕西十大怪,有说是关中十大怪,其实全国各省区都有怪,少数民族多的怪就更多,汉人出旅,觅异乡之情趣,见怪不怪,实为各地的民俗,组成了情趣盎然的风情画卷。

我祖居浙江,生长在西安,是喝浐河水、吃秦川小麦长大的。

对身边所谓的十大怪早已熟视无睹见惯不惊。

因喜欢摄影,故将陕西十大怪首次按真人实景列出,聊供话资。

1.房子一边盖行走关中,偶然能看到民国时期的农家庄院,两侧为陡峭高耸的单面斜坡房,叫做房子一边盖。

外墙并无窗口,与世隔绝。

当然对防火防盗颇有益处。

那年月封建闭塞,也许隔断女眷闺女与外界男人联络亦未可知。

两侧厢房有厨房、寝室、杂物间。

后面叫上房,一般一明两暗。

中间的设为客厅,两侧为卧室,多为长辈居住。

简单的为连锅炕,冬季做饭烟道通过炕洞采暖,炕洞口设在院里,供捡拾苞谷杆等柴禾烧火采暖。

其房屋冬冷夏热,采光不好。

窗户开在院内。

现在已不多见。

2.烙饼赛锅盖此种烙饼厚大,一般直径1尺余大小、厚可1寸余,陕西人叫做锅盔。

著名的有乾县锅盔。

幼年时常在西安骡马市口看到。

烙饼的大师傅先将墙壁掏洞,擀杖一头塞进小洞一头握在手中挤压发酵的面团,掺进很多面粉,并揪下一小撮用力揉白,再将此揉过面团压扁包裹未揉过面团擀开,用擀杖压出菱形花纹,立即搁进用木炭火双层铁鏊。

翻腾数次,并用铁签插眼烙熟。

可恶那人终日边烙饼边用短擀杖有节奏敲击案板,那熟食的香味那声音常令我馋涎欲滴。

3.面条像裤带陕西人在民国时期招待上宾的饭食为捞面条。

此地话叫粘(音然)面、biangbiang面。

那字颇难写,我致力文学40余年,尚不曾写过。

有童谣为证: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勾勾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估计不是仓颉造的。

面条擀好,随便用菜刀划开寸许宽,好像裤腰带,煮熟浇上酱油醋、油泼辣子,咔嚓咔嚓就着生蒜瓣大口吃进。

那粗瓷大碗直径一般有1尺大小,有的干脆用盆。

陕西十大怪

陕西十大怪

陝西十大怪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裏不同俗。

”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

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彙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麵條像腰帶扯面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裏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

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松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

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裏,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

既可口又耐饑。

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裏,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鍋盔像鍋蓋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

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團放進頭盔裏,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

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

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

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辣子是道菜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肴。

就連西安城裏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

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泡饃大碗賣“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女帕帕头上戴,这 是指女的,男的是羊肚手 巾围起来,好象男的是为 了搽汗,女的那帕帕一方 面可能也有此功能,一方 面与女人爱美有关吧。踱 步。头顶的手帕,成为陕 西老太太区别与其他地方 老太太最显著的特征。 要说这老太太头顶手帕的 历史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是陕西人由来以久的风 俗。由于陕西地处西北的 黄土高原,这里日照强烈, 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 较多。所以农村妇女在辛 勤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 着手帕。
• 无论是在西 安城还是陕 西农村,都 随处可见 “一边盖” 的房子。何 为一边盖? 一般的房子 房顶为人字 形,可是陕 西的房子却 是人字的一 撇。
• 据说因为 陕西干早 少雨,所 以这一边 盖的房子 能让珍贵 的雨水全 部流到自 家的田地 里,正所 谓“肥水 不流外人 田”。
•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 肥沃,所以极少有 人为生存而奔波于 他乡异地。因而有 “老不出关(潼 关),少不下川 (四川)”的谚语, 久而久之,不仅男 人们不外出远行, 就连姑娘们也不远 嫁他乡。
秦岭?
华山?
张 艺 谋 ?
还是
秦 俑?
NO NO NO!
最神秘的东西就要出现了!!
陕 西
十 大 怪
• • • • • • • • • •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第三怪:油泼辣子也是菜 第四怪:碗盆不分家 第五怪:手帕头上带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第八怪:不座椅子蹲起来 第九怪:睡觉枕石块 第十怪:秦腔吼起来
如果你仔细再仔细的观察 中国版图上位于中心地带 的陕西省版图轮廓,你会 非常惊喜的发现一个令人 惊叹的现象,陕西省的版 图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单膝 跪地拿着弓箭准备蓄势待 发的秦兵形象,他的头顶 还生动的挽着一个秦朝士 兵的朵髻。历史总是有这 么多的巧合让我们惊叹让 我们着迷,秦俑就这样与 陕西开始结合的天衣无缝 起来。
民谣唱的便是“biang” 字的传统写法。
• 什么叫“锅盔”? 简单说,就是一 种烧烤出来的饼 子,北京人叫火 烧,新疆人叫馕, 还有叫饽饽的。 但锅盔又不等同 于火烧之类的烤 饼子。
•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 区,大家恐怕一致都推 举四川和湖南。然而, 陕西人吃辣的水准也是 当仁不让的。而且,陕 西人吃辣吃得精细,吃 出了文化,这点恐怕川 人和湘人所无法达到的。 一般来说陕西人嗜辣如 命的喜好,当然与陕西 人爱憎分明的个性分不 开的。
• 陕西人豪放,不但表 现在性情上,也体现 在饮食文化上,面条 长的象裤带,饼子大 的象锅盖,这是一种 何等的豪迈?把西北 高原那种博大、宽阔 在饮食上表现得淋漓 尽致。那又长又厚又 宽的面条,筋筋的, 愈嚼愈香,就象嚼几 千年来中国的古文明。
• 陕西关中人不分老幼, 都会脱口念出:“一
点上了天,黄河两道 弯,八字大张口,么 字往里走,左一扭、 右一扭,中间夹个言 篓篓,你也长、我也 长,里面坐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留 个钩搭挂麻糖,推个 车子游咸阳。”这首
பைடு நூலகம்
•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 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 开“老碗会”,而且 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 在向阳的地方“晒暖 暖”或者“丢方”、 下棋。于是,关中人 就养成了“蹲”的习 惯。外地人说这是 “板凳不坐蹲起来”。 实际上也是人们劳累 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 “石头枕起来’’ 也有说“睡觉砖 把枕头代”。关 中人有些习惯使 人不可思议,就 在睡觉时,不喜 欢睡软床和枕高 档枕头,倒喜欢 睡在木板床上, 找块砖头枕上,才 能酣然入睡。
• 陕西人(老陕)吃饭, 喜欢用一种耀县产的近 一尺的白瓷青花大碗, 当地人称为“老碗”。 这种老碗甚至小盆还大, 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 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 村头、庄前、树下,男 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 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 六七两),蹲在一起, 津津的味地边吃饭边啦 着话,这就是有名的 “老碗会”。
• 唱戏,指秦腔。其特 点是高昂激越、强烈 急促。尤其是花脸的 演唱,更是扯开嗓子 大声吼,当地人称之 为“挣破头”。外地 人开玩笑:“唱秦腔, 一是舞台要结实,以 免震垮了;二是演员 身体要好,以免累病 了;三是观众胆子要 大,以免吓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