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月季黑斑病防治和治疗办法

月季黑斑病防治和治疗办法
在农业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循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原则 ,避免过度施肥、浇水和修剪等造成月季植株的损伤和抗病 能力的下降。同时,需要加强月季植株的监测和预警,及时 发现并处理病情。
04
月季黑斑病的预防和治疗注意 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药物
选用低毒、低残留农 药,避免对环境和人 体健康造成危害。
施药时注意个人防护 ,避免农药接触皮肤 和吸入体内。
有效治疗的案例
案例一
01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疗,如使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杀菌剂

案例二
02
结合修剪病枝和叶片,将病斑部位切除并销毁。
案例三
03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拮抗微生物或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防治失败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未及时发现病情,导致病害扩散蔓延。
案例二
使用了不合适的农药或防治方法,导致效果不佳 或产生副作用。
传播途径和危害
传播途径
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引起病害 发生。
危害
月季黑斑病主要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枝和花蕾,导致叶片枯 黄、脱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严重时会导致 整株月季死亡。
02
月季黑斑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通风环境
01
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病 菌的滋生和传播,保持植株健康 。
特点
该病在月季生长季节均可发生, 以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流行 ,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植 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
发生原因和条件
原因
月季黑斑病的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 ,通过风雨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或伤 口侵入,引起病害发生。
条件
高温潮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环 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加重病害的发生。

月季花黑斑病的防治

月季花黑斑病的防治
注意人员安全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人员安全,避免长时间接触 药剂和植物病虫害部位,如果需要接触,应戴手 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06
月季花黑斑病的成功防治案 例及效果评估
成功防治案例介绍
案例一
长春市某社区月季花黑斑病的成功防治。该社区在发现月季 花出现黑斑病后,采用了科学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使用农 药、加强栽培管理等,有效控制了病害,使月季花重新焕发 生机。
制定防治计划
根据月季花的生长情况和气象条件,制定防治 计划,包括防治时间、方法、用药等。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清理花圃
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清理花圃内的枯叶、病枝等,减少病原 菌的越冬场所。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月季花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定期检查
根据防治计划,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 治,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量和浓度使用 ,避免对植物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04
月季花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 为黑色小霉菌。
06
病害的传播主要依靠风雨和灌溉水,特别是 在多雨潮湿的季节,病害容易流行。
02
月季花黑斑病的发病环境与 传播途径发病环境湿度大
月季花黑斑病的发生与环境湿度密切相关,长时间的高湿度 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
温度适宜
月季花黑斑病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易发生,一般在 15℃~25℃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流行。
每隔一段时间对花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 情,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注意环境卫生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花圃内的垃圾和 枯叶等。
注意植物保护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月季花,避免对其造成 伤害。如果需要使用农药,应尽量选择低毒、高 效的农药,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使用。

月季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要点

月季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要点

月季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要点月季常见病虫害有十种,其中病害有月季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花叶病、枝枯病、根癌病六种,虫害有月季叶蜂、茎蜂、长管蚜、白轮盾蚧四种。

一、月季黑斑病1.发病规律月季黑斑病为真菌病害。

其病原为蔷薇放线孢菌。

病菌在病落叶和病枝上越冬。

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借风雨及浇灌水的溅泼传播。

湿度大,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在多雨、多雾和有露的天气,发病严重。

植株过密,温室通风不良,湿度较大,以及扦插苗密度过大,均易促使该病害发生。

2.防治要点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在生长期,应及时修剪,避免徒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发病期间,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使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月季白粉病1.发病规律白粉病是由一种名为蔷薇单丝壳的白粉菌(一种真菌)侵染所致。

该病菌主要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

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而降雨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肥或钾肥时,易发本病。

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

2.防治要点加强栽培管理,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肥和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

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

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通气;发病初期,对植株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三、月季霜霉病1.发病规律月季霜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蔷薇霜霉菌侵染所致。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在气温低、相对湿度较高、植株表面存有水滴的情况下,病害易发生和蔓延。

温室通风不良、植株过密和湿度高和氮肥过多时,病害均严重。

2.防治要点控制湿度,要降低温室湿度,即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5%以下,以减少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对植株及时喷洒1%波尔多液,或25%甲霜灵可湿粉剂500~800倍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玫瑰、月季黑斑病

玫瑰、月季黑斑病

湿度
高湿度有利于病菌的繁殖 和传播,特别是在封闭的 环境中,如温室和大棚。
温度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 菌的繁殖,特别是在适宜 的温度范围内。
病理因素
抗病性
不同品种的玫瑰和月季对 黑斑病的抗性不同,有些 品种可能更容易感染。
组织结构
叶片的表面结构、角质层 和细胞间隙等都可能影响 病菌的侵染。
施肥
过施氮肥会降低植物的抗 性,病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黑斑病概述 • 黑斑病的病因 • 玫瑰、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 玫瑰、月季黑斑病的预防措施 • 玫瑰、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黑斑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玫瑰、月季黑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也称为玫 瑰黑斑病或月季黑斑病。
症状
患病植株的叶面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或深褐色病斑, 表面有黑色霉层,有时病斑周围呈放射状,严重时可导致叶 片枯死、脱落。
轮换用药
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 同时,注意药物的保质期和保存方法,避免药物失效或对植 物造成损害。
05
玫瑰、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
总结词
在养殖玫瑰和月季的过程中,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状况是预防黑斑病的关键 措施之一。
详细描述
每隔一段时间,需要仔细观察玫瑰和月季的叶片、枝条和花瓣等部位,留意 是否有黑色或褐色斑点的出现。如果发现这些症状,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 治措施。
好。
促进生态平衡
通过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态 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可降低
病害发生的风险。
04
玫瑰、月季黑斑病的预防措施
提高植物抗病性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月季黑斑如何巧祛

月季黑斑如何巧祛

月季黑斑如何巧祛
月季黑斑如何巧祛——黑斑病是一种各地最常见的具有毁灭性的病害。

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嫩枝、叶柄、花、梗、花蕾和花。

嫩枝上的病斑点,初期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有下陷。

花梗上的斑点较小。

当气温上升到25℃左右,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闷热天气,发病最为严重,多雨季节病害蔓延最快,侵染也重,八九月是高峰期。

此外,植株种植过密或场地通风不良,也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黑斑病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是挑选抗性强的品种;二是改善栽培环境,栽培场地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6小时以上的光照。

培养土要透气,那些瘠薄土、板结土、盐碱土是养不好月季的;三是清除园中落叶、枯枝、杂草、废物,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

同时,一旦发现病叶,立即剪除。

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

防治黑斑病的药物很多,早春用1%的福美砷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发病前,使用75%的百菌清1000倍药液喷雾,2周一次,直到控制住蔓延为止。

也可用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药液杀菌。

发病时,可喷800倍50%的多菌灵药液,此药抗雨水冲刷。

实践证明,使用传统的波尔多液来防治月季黑斑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因为此药有月季发病的潮湿天气中具有较强的粘着性,在叶面上能形成一层薄膜,从而能有效地杀死病菌。

波尔多液药效可维持2周。

由于黑斑病菌潜伏期长,喷药时间最好掌握在发病之前,效果会更好。

波乐多液采用100倍液石灰等量式,要现配现用,不要
隔夜。

喷施时间宜选在傍晚,中午高温时喷易产生药害。

月季黑斑病会死吗?月季黑斑病可以用大蒜或者食醋治疗吗?

月季黑斑病会死吗?月季黑斑病可以用大蒜或者食醋治疗吗?

月季黑斑病会死吗?月季黑斑病可以用大
蒜或者食醋治疗吗?
月季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对月季叶片危害甚大,8月份至9月份正是月季黑斑病的发病高峰,那么,月季黑斑病会死吗?月季黑斑病可以用大蒜或者食醋治疗吗?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月季黑斑病会死吗?
月季染上黑斑病严重时是会死的。

月季黑斑病是危害月季的一个顽疾,主要发生在叶片、嫩枝和花梗等部位。

病斑大多发生在叶的正面,重病植株的下部至中部叶片会全部脱落,使植株生长势弱、遭低温易伤害花芽,影响来年开花,甚至造成枝条枯死。

二、月季黑斑病可以用大蒜或者食醋治疗吗?
月季黑斑病是可以用大蒜或食醋治疗的。

当发现月季黑斑病时,可准备好大蒜60g,把它捣碎然后加水1升,把它搅拌均匀,然后把上面的溶液,用纱布过滤,留下过滤液。

使用时每天1次,用过滤液喷洒叶面,连续一个星期即可。

也可以用牙刷把过滤液直接涂在叶子的表面上;也可用150倍食醋液喷洒3次,便可得到有效控制。

【本人结语】大蒜和食醋对于月季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月季黑斑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季黑斑病的症状特点和防治方法

月季黑斑病的症状特点和防治方法

黑斑病是月季的常见病害之一,感染此病后,叶子、嫩枝、花梗都会受到危害,叶子上出现病斑,逐渐扩大连在一起,最终导致叶子掉落,嫩枝和花梗也会出现症状,上面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微下陷。

加强栽培管理,做好清扫工作,发病前喷杀菌剂预防,染病后连续喷施甲基托布津、好立克等药物。

一、症状特点
黑斑病是月季的常见病害之一,感染此病后,叶子、嫩枝、花梗都会受到危害,出现症状。

叶子上会出现病斑,刚开始的病斑颜色为紫褐色至褐色的小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变成直径约1.5-13毫米的圆斑,颜色呈现为深褐色。

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情扩展,病斑会变大,连在一起,导致生病的叶子脱落。

嫩枝和花梗也会出现症状,上面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微下陷。

二、防治方法
1、保持环境:为了预防月季感染黑斑病,从养护环境方面下手,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浇水,不能浇水过多,定期施肥提高抗病性,加强通风,促进空气流通。

2、清除枯枝叶:做好田园清扫工作,及时将月季植株上产生的枯枝叶剪掉,将枯枝落叶集中起来,一起烧毁掉,这样能越冬的病源菌。

3、药剂防治:在没有发病之前,就需要定期喷药预防,可定期喷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药物预防,一个月左右喷一次。

发现月季染病后,将染病的枝叶剪掉,往月季上喷施甲基托布津、好立克等药物,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洒几次。

月季黑斑病的发病及防治措施

月季黑斑病的发病及防治措施

《月季黑斑病的发病及防治措施》contents •引言•月季黑斑病的发病机制•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措施•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评价•月季黑斑病的防治建议和展望目录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月季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

月季黑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研究月季黑斑病的发病及防治措施,对提高月季品质和观赏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月季黑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鉴定、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蔷薇黑斑病菌(Septoria rosae),该病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关。

月季黑斑病的研究现状03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月季种植的技术水平,促进月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01研究月季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02通过对不同防治方法的比较研究,筛选出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02月季黑斑病的发病机制月季黑斑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假尾孢属和尾孢属,如假尾孢属的月季假尾孢、尾孢属的月季尾孢等。

病原菌种类假尾孢属和尾孢属的病原菌均具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呈褐色至暗褐色,分生孢子为无色至淡黄色,具有数个横隔膜和纵隔膜。

病原菌形态特征月季黑斑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月季黑斑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包括叶面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呈红褐色或暗褐色,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至黄褐色,表面有黑色小点。

病情严重时,病斑可以连成片,使叶片枯萎脱落。

发病特点月季黑斑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特别是在南方多雨地区,发病较为严重。

此外,该病在植株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时容易发生。

月季黑斑病的发病症状及特点传播途径月季黑斑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风雨、昆虫等传播,从寄主伤口或气孔侵入,引起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月季黑斑病的发病条件包括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等。

此外,寄主的抗病能力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作者:景春华李秀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0期
摘要 ; ;月季黑斑病是发生在月季叶部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造成月季植株死亡。

本文介绍了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 ;月季;黑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436.8 ; ; ;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20-0114-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 ;Rose black spot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that occurs in the leaves of the ros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ornament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rose,and even causes the death of plant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rose black spo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 ;rose;black spot;occurrence regularity;control measure
月季黑斑病是发生在月季叶部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初期可于叶片正面产生紫褐色小点,随后扩散开来,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色斑块,边缘呈放射状,病斑直径可达1 cm以上,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整株中下部叶片逐渐枯黄脱落,并且可以蔓延至嫩枝和花梗,严重影响观赏价值,甚至死亡。

月季黑斑病病原为放线孢属真菌,以菌丝在发病部位越冬,翌春形成分生孢子盘,以分生孢子盘着生于角质层下,随后突出表皮,且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多雨露时利于该病传播。

因此,湿热多雨的南方更易大规模暴发月季黑斑病。

病原分离和鉴定时,首先要将发病部位的组织切割下来,再将其切成小块,置于湿润环境保存,待分生孢子大量萌生时,将发病组织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同时挑取单个孢子放入PDA 培养基表面培养,在菌絲产生分生孢子后5~7 d,再将分生孢子接到液体PDA培养基中,并在恒温摇床培养,真空抽滤收集菌丝,将收集到的菌丝保存在液氮中备用。

张鑫等[1]通过针刺健康月季叶片、接种菌液的方法进行致病性试验,金一锋等[2]进行了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与抗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均表明,月季黑斑病的病原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

张鑫等进行了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25 g/L扑海因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6.34%~99.8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抑菌率仅次于225 g/L扑海因悬浮剂。

程茂高等进行了月季黑斑病病原的分离及防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
4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7 500倍液、50%灰嘧佳可湿性粉剂1 600倍液、25%叶斑清乳油
5 500倍液的抑菌率可达100%。

1 ; ;发生规律
1.1 ; ;病残体与发病的关系
冬季掉落地面的带病残体是翌年春季发病的初侵染源,病害以残体为中心向周围蔓延,因新叶染病程度与落叶量密切相关,落叶量越多,翌年初侵染越严重。

因此,一旦发生新叶染病的情形,冬季如不彻底清园,会给第2年的黑斑病大暴发创造条件。

1.2 ; ;温度与发病的关系
月季黑斑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5 ℃,在20~30 ℃的温度范围内均适宜发病。

每年平均气温达到20 ℃左右时,病原菌开始萌发,并对植株的柔嫩组织进行初侵染。

当平均气温达到25 ℃左右时,进入该病的危害高峰期,气温进一步上升,危害反而减轻;当平均气温达到30 ℃以上时,该病的发展明显受到抑制,秋季气温下降,月季黑斑病的危害又有所上升。

1.3 ; ;降雨与发病的关系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降雨量是黑斑病发病的又一重要促进因子。

每次降雨之后,只要温度适宜,感病叶片都会迅速增加。

此外,大雾天气和有露水的天气也利于该病发生蔓延。

2 ; ;防治措施
2.1 ; ;清洁花圃
一是生长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剪除残花,清理地面落叶,集中焚烧处理,以减少侵染源;二是冬季对病株重度修剪,清除越冬病原,连同地面枯枝落叶一起清理出园地烧毁。

2.2 ; ;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圃地或盆土尽量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磷肥、钾肥,少施氮肥,尤其是发病期应避免施用氮肥;二是应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避免水雾打湿叶面;三是及时修剪,通风透光,每天至少保持6 h以上光照,如遇连阴雨天气,室内月季可人工补光。

2.3 ; ;化学防治
实践表明,早春用五氯硝基苯或1%福美砷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预防月季黑斑病。

展叶期或发病初期,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77%可
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月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王小斌等[4]以无毒高脂膜1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70%甲拖1 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无毒高脂膜100倍液为试材,对发病月季喷雾处理,15 d后抽样调查各处理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并与喷药前各自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对照,测算各处理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75%百菌清800倍液和无毒高脂膜100倍液混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5%。

周英等[5]以70%甲拖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为试材,分别稀释1 000倍、2 000倍,共6个处理,对发病叶片进行喷雾试验。

结果表明,药后5 d,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防效最好,达到45.4%,但从药后5 d的病情指数、减退率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效果最佳。

3 ; ;抗性育种
杂交育种是获取月季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月季对黑斑病的抗性可通过亲本杂交传递给后代,且不同组合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通过杂交育种,Olilvic等选育出了既抗黑斑病又抗白粉病的新品种月季LamberClose。

在国内,马燕等[6]利用现代月季和野生蔷薇进行杂交育种,成功选育出了抗病性和观赏性均佳的月季品种。

由此可见,用月季和蔷薇进行远缘杂交获得抗性月季品种是完全可行的,通过杂交,将其他蔷薇属抗性基因引入月季中,是培育抗性品种的快速有效途径。

4 ; ;結语
月季黑斑病是月季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一旦大规模暴发,靠药物治疗难度很大,传统农药如百菌清、多菌灵、甲托、三唑酮等效果并不理想,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灰嘧佳、叶斑清虽然经室内抑菌试验表明其抑菌率可以达到100%,但大田试验鲜有报道,其防治效果未知,因而黑斑病的防治还是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抗性育种方面,中外学者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蔷薇和月季远缘杂交后代多为三倍体,导致后续杂交无法进行,该缺陷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杂交育种,目前认为生物技术才是培育月季抗黑斑病品种的主流方向。

5 ; ;参考文献
[1] 张鑫,冒浩宇,李禹,等.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J].中国园艺文摘,2015(9):46-48.
[2] 金一锋,郭广兵,杨清淼,等.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与抗性鉴定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2013(18):114-117.
[3] 程茂高,乔卿梅.月季黑斑病病原的分离及防效研究[J].北方园艺,2011(9):170-172.
[4] 王小斌,张咸福.月季黑斑病的药物防治试验[J].广东园林,1991(4):39-40.
[5] 周英,耿晓东.月季黑斑病防治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3(5):92-93.
[6] 马燕,陈俊愉.培育刺玫月季新品种的初步研究(Ⅰ):月季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与不育性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