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的名词解释

工业机器人的名词解释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
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它能够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控制系统用来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相当于人类的大脑;驱动系统通过接收指令来行走和工作,相当于人的手和脚。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涵盖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
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并且能够完成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劳作,为人类带来诸多便利。
此外,工业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机能和物理能等方面。
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
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可靠性、联用性和寿命等。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重要的自动化生产工具,能够为现代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工业机器人简介

控制系统
01
硬件系统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通常采用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如处理器、内存、存
储设备等,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运动控制。
02 03
软件系统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通常采用专用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如ROS (Robot Operating System)等,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规划、轨迹生 成、碰撞检测等功能。
02
工业机器人结构与原理
机械结构
关节结构
工业机器人通常采用关节式结构 ,由多个关节连接构成,每个关 节可以独立运动,实现机器人的
灵活操作。
末端执行器
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是机器人 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位,根据作 业需求,末端执行器可以设计成 各种形状和功能,如夹具、喷枪
、焊枪等。
传动系统
工业机器人传动系统包括电机、 减速器、传动机构等,用于驱动
通过机器人对生产线的优化,可以减 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 品质量。
生产线监控
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线的运行状 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 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物料搬运与装配
物料搬运
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物料的搬运,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 ,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的物料搬运。
装配作业
应用领域与优势
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加工等各个行业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优势
工业机器人具有高效、精准、稳定、可靠等优点,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危险、繁 重、重复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工业机器人还能够提高产 品质量和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运动控制技术
关节控制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指用于代替或辅助人工进行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机器。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成本,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1.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完成多种生产工作的多关节机械装置。
它们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如装配、焊接、搬运、喷涂等。
根据其结构和特点,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协作机器人、固定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
2.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车身焊接、喷涂、装配等任务。
在电子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智能手机的组装和测试。
在食品加工行业,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包装和品质检测等工作。
3. 工业机器人的优势与挑战工业机器人相比于传统的手工生产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工业机器人可以持续高效地工作,不受疲劳和时间限制。
其次,工业机器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较高,可以提高生产质量。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降低质量风险。
然而,工业机器人的引入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成本投入、安全性和人机协作等问题。
4.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具备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
其次,工业机器人将更加灵活多变,可以通过人机协作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此外,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使更多企业能够引入并应用这一技术。
5. 工业机器人的影响与展望工业机器人的引入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导致某些劳动力岗位的减少,从而引发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的存在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机器人维护和开发人员。
因此,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机器人与人类的共存共荣。
总之,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特点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特点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各种工业任务的自动化机器,通常由机械臂、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制造、装配、包装、搬运和物流等领域,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重复、精度要求高的工作。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机器:与传统手动机器不同,工业机器人具有自动、自动化的特点,能够自主完成各种任务。
2. 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机械臂、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机械臂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根据预先编程的指令,运动并执行任务。
控制系统负责监测机械臂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
传感器用于监测工业机器人周围环境的变化,执行器用于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和动作。
3. 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制造、装配、包装、搬运和物流等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制造零部件、组装产品、包装物品、搬运货物等。
在物流和搬运领域,工业机器人也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的任务执行。
工业机器人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精度:工业机器人执行的是高精度、重复性高的任务,需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2. 高效率:工业机器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3. 高安全性:工业机器人通常用于危险、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4. 可编程: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编程进行定制化,实现不同的任务和功能。
5. 灵活性: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多地部署和灵活调度,提高生产灵活性和效率。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逐渐向智能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工业机器人ppt

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工业机器 人可分为关节式、多关节式、平 面式和并联式等多种类型。
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经历了从简单机械手到复 杂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过程,技术不断 进步。
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 发展,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自 主化和互联化。
应用领域与优势
应用领域
安全防护与法律法规问题探讨
安全防护技术
加强工业机器人的安全防护技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操 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法律法规制定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使用、管理等各方面 的规定和要求,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策监管
加强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合规生产、使用和管 理工业机器人,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
运动学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在工业机器人中,运动 学主要研究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
控制系统与算法
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负责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和程序 ,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算法
算法是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核心。常用的算法包括路径规划、轨迹生成、碰撞检测 等。这些算法能够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具有高效、准确和稳定的特点。
2023-12-22工业机 Nhomakorabea人汇报人:可编辑
目 录
• 工业机器人概述 • 工业机器人技术原理 •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 • 工业机器人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01
工业机器人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 能够在工业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 ,如搬运、装配、焊接等。
工业机器人技术概述

工业机器人技术概述
工业机器人技术指的是用于辅助或替代人类工作的自动化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等组成。
机械结构是工业机器人的物理部分,通常由关节、电动机以及连杆等组成。
这些部件使工业机器人能够进行各种操作,如抓取、装配、焊接等。
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感知装置,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物体的位置、力量等信息。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
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分,负责对机器人进行精确的控制和协调操作。
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编码器等组成,可以根据输入的指令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程序控制是工业机器人实现特定任务的操作指令。
程序控制可以通过编程、学习或传感器反馈等方式进行。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广泛,可以在制造业中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搬运、加工等操作。
工业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在危险或繁重任务中替代人力,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而言之,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种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来改进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工业机器人的了解和认识

对工业机器人的了解和认识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能化和自主性的现代化机器人。
它们能够在工业生产线上完成各种繁重、危险和重复性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了解和认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工作原理以及发展趋势。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由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机械工程技术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
它们被设计用于代替人力完成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性、繁重或危险的任务,如车间装配、焊接、搬运、喷涂等。
工业机器人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条件自动执行任务。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许多制造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汽车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完成汽车零部件的组装、焊接、喷涂等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是电子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电路板组装和焊接。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在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塑料制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关键步骤完成工作任务。
首先,它们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目标物体,获取必要的信息。
然后,机器人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和算法进行决策,确定如何执行任务。
最后,机器人根据决策结果,通过运动控制系统驱动执行器,完成任务。
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要求,工业机器人正不断发展和演进。
首先,人机协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工作人员在同一工作区域内共同完成任务。
其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能够通过学习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此外,机器人的柔性化和模块化设计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能够满足不同生产情况下的需求。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工作任务的现代化机器人。
它们在各个制造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概念、结构及分类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概念、结构及分类工业机器人是指为工业生产自动化而设计和制造的一种特殊机器人。
它具有高度灵活性、协作能力和精确控制的特点,可以代替人类在危险、繁重、重复和高精度环境下进行工作。
本文将从工业机器人的概念、结构和分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概念工业机器人是指能够执行工业任务的自动化机械装置。
它通过接受计算机程序、传感器信号或者遥控方式,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完成各种需要力、速度、精度和灵活性的生产任务。
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工业机器人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智能化,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生产需求。
二、结构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主要由机械臂、操作系统、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1. 机械臂:机械臂是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类似于人类的手臂,由多个关节和驱动装置组成。
机械臂可以在空间内灵活移动,实现多维的运动和操作。
2. 操作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械臂和相关部件的。
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3. 传感器:工业机器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和检测目标物体,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作用是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从而更好地执行任务。
4. 执行机构: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是负责实际执行工作的部件,例如夹具、焊枪、切割装置等。
执行机构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
5. 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整个机器人的大脑,它接受操作系统的指令并控制机械臂和执行机构完成工作任务。
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性要求,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不同的指令和情况。
三、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按照结构分类:(1) 平行式机器人:平行式机器人由固定基座和可平行移动的平台组成,其功能主要是进行多点定位和搬运操作。
平行式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定位精度,适用于精密装配和加工等工作。
(2) 关节式机器人:关节式机器人的结构类似于人的手臂,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概述摘要: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生产设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由来;发展;应用领域0 引言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专门系统。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因其灵活性高、输出功率大、定位精确的特点,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
以其高效高质、稳定的运转工作,工业机器人为所在行业的高效生产和稳定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图1 工业机器人1 工业机器人的由来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
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
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如图0.2所示,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
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
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1959年UNIMATION公司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UNIMATION的VAL(very advantage language)语言也成为机器人领域最早的编程语言在各大学及科研机构中传播,也是各个机器人品牌的最基本范本。
其机械结构也成为行业的模板。
其后,UNIMATION公司被瑞士STAUBLI收购,并利用STAUBLI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得以改良发展。
日本第一台机器人由KAWASAKI从UNIMATION进口,并由kawasaki模仿改进在国内推广。
图2 最早的关节机器人2 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2.1工业机器人技术概念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2.2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在普及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已经推广,成为主流安装机型,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已占有一定比重(占日本1998年安装台数的10%,销售额的36%)(1)机械结构:1)已关节型为主流,80年代发明的使用于装配作业的平面关节机器人约占总量的1/3。
90年代初开发的适应于窄小空间、快节奏、360度全工作空间范围的垂直关节机器人大量用于焊接和上、下料。
2)应3K和汽车、建筑、桥梁等行业需求,超大型机器人应运而生。
如焊接树10米长、10吨以上大构件的弧焊机器人群,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协作机构。
3)CAD、CAE等技术已普遍用于设计,仿真和制造中。
(2)控制技术:1)大多数采用32位CPU,控制轴数多达27轴,NC技术、离线编程技术大量采用。
2)协调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实现了多手与变位机、多机器人的协调控制,正逐步实现多智能体的协调控制。
3)采用基于PC的开放结构的控制系统已成为一股潮流,其成本低、具有标准现场网络功能。
(3)驱动技术:1)80年代发展起来的AC侍服驱动已成为主流驱动技术用于工业机器人中。
DD驱动技术则广泛地用于装配机器人中。
2)新一代的侍服电机与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侍服控制器相结合已由FANUC等公司开发并用于工业机器人中,在远程控制中已采用了分布式智能驱动新技术。
(4)应用智能化的传感器:装有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数量呈上升趋势,不少机器人装有两种传感器,有些机器人留了多种传感器接口。
(5)通用机器人编程语言:在ABB公司的20多个小型号产品中,采用了通用模化块语言RAPID。
最近美国“机器人工作空间技术公司”开发了RobotScriptV.10通用语言,运行于该公司的通用机器人控制器URC的WinNT/95环境。
该语言易学医用,可用于各种开发环境,与大多数WINDOWS软件产品兼容。
(6)网络通用方式:大部分机器人采用了Ether网络通讯方式,占总量的41.3,其它采用RS-232、RA-422、RS-485等通讯接口。
(7)高速、高精度、多功能化:目前,最快的装配机器人最大合成速度为16.5m/s。
位置重复精度为正负0.01mm。
但有一种速度竞达到80m/s;而另一种并连机构的NC机器人,其位置重复精度大1微秒。
(8)集成化与系统化: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另一特点是应用从单机、单元向系统发展。
百台以上的机器人群与微机及周边智能设备和操作人员形成一个大群体(多智能体)。
跨国大集团的垄断和全球化的生产将世界众多厂家的产品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标准化、开放化、网络化的“虚拟制造”,为工业机器人系统化的发展推波助澜。
3 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当前,国外已经研制和生产了各种不同的标准组件,而中国作为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生产国,标准化的过程是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
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中国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
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落实: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质量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
智能化、仿生化是工业机器人的最高阶段,随着材料、控制等技术不断发展,实验室产品越来越多的产品化,逐步应用於各个场合。
伴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多传感器、分布式控制的精密型工业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多,逐步渗透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并且由制造实施型向服务型转化。
工业机器人最先大规模使用的区域将会出如今发达地区。
随着产业转移的进行,发达地区的制造业需要提升。
基於工人成本不断增长的现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最好替代方式。
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将会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占全国一半以上。
日益增长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世界着名机器人生产厂家的目光。
当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但是随着诸如“机器人”类似的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将会由中国制造。
4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功能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加入,机器人逐渐能代替或协助人类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在一些需要高精度的制造行业,或者工作环境恶劣甚至人类无法适应的环境下,都可以看到工业机器人的影子。
工业机器人已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
在工业生产中,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分配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漆机器人及搬运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目前,工业机器人不仅应用于传统制造业如采矿、冶金、石油、化学、船舶等领域,同时也已开始扩大到核能、航空、航天、医药、生化等高科技领域以及家庭清洁、医疗康复等服务业领域中。
如,水下机器人、抛光机器人、打毛刺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高压线作业机器人、服装裁剪机器人、制衣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以及扫雷机器人、作战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哨兵机器人、排雷机器人、布雷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未来各种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庭用消费机器人将不断贴近人类生活,其市场将繁荣兴旺。
5 结语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
因此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要认识到以下几点情况:第一,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
图3 美洲地区主要行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比例参考文献:1、吴瑞详.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2、朱世强,王宣银.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3、徐元宣.工业机器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4、蒋新松.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5、王田苗.走向产业化的先进机器人技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10):24~25世界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动向.今日科技,2001,11:416、杨化书,曲新峰.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