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温胆定志汤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1418)目录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3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4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4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11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14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19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20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23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26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29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
∴+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
《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十篇――398条112方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
清通“圊”,欲通“续”,自可即“犹,宜”。
辨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吐篇》)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
郝万山教授:我治疗抑郁症用了30多年的方子!一一柴桂温胆定志汤

郝万山教授:我治疗抑郁症用了30多年的方子!一一柴桂温胆定志汤图| 郝万山教授治疗抑郁症用了30多年的方子柴胡桂枝汤证146 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太阳伤寒六七日的时候,正好是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邪气就会传经,传到哪一经呢,从临床症状来看,“发热、微恶寒”是邪气还在表,表邪生重不重呢,不重,只是微恶寒。
“支节烦疼”,支是四肢,节是关节,烦是什么意思?心烦,四肢关节心烦,这话通吗?烦是什么意思?支节疼这个好理解。
“烦犹剧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周礼》郑玄注,郑玄注的是《周礼》,郑玄注这个烦字的时候说“烦犹剧也”,烦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它不当心烦讲也不当发热讲,而当剧烈、当“很”“甚”来讲。
所以“支节烦疼”呢,就是四肢关节剧烈的疼痛,这提示了风寒邪气侵袭四肢。
风寒邪气侵袭四肢这个证候我们会在什么地方遇到呢,会在太阴病篇遇到,在太阴病篇有“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什么叫太阴中风啊?是太阴系统被风邪所伤,伤到哪个部位呢,四肢烦疼,四肢剧烈的疼痛,四肢和脏腑相比,它属于表还是属于里呢?当然属于表,所以脉应当是浮的,因为四肢是表啊。
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脉应当是浮。
“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轻取,脉由浮而转微了,提示了邪气退。
阴涩,沉取,阴脉是沉取,沉取由涩脉而转长,阴涩而长,沉取由涩而转长,提示了里气的恢复。
脉由浮而转微,由沉取由涩而转长,提示了邪气退而正气复,所以这种四肢烦疼可以自愈,这是在太阴病篇的一条。
我们到太阴病篇还要详细的谈,你们在这里没有听太明白没有关系的。
太阴病篇还有一条说:“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里虚寒能够发汗吗?太阴里虚寒它能够脉浮吗?所以他这里所说的太阴病就是指的风邪侵袭四肢的那种四肢烦疼这个证候,它叫太阴病,它叫太阴中风。
也就是说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以发汗,用桂枝汤。
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抑郁症失眠阳郁痰阻证的随机对照研究

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抑郁症失眠阳郁痰阻证的随机对照研究周培培;郝万山【摘要】目的观察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失眠阳郁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就诊的65例西医符合抑郁症失眠,中医符合阳郁痰阻证诊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组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基础上给予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2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均能显著降低HAMD 和PSQI评分,治疗组改善抑郁状况HAMD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93.73%,治疗组改善睡眠情况PSQI总有效率为9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6%(P< 0.05).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升抗抑郁效果,改善睡眠质量,并减少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10【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抑郁症;失眠;柴桂温胆定志汤【作者】周培培;郝万山【作者单位】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内科,北京10000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抑郁症以持久情绪低落,悲观萎靡,悲痛欲绝为主要表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高发心理疾病。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甚至丧失社交、工作和学习能力,严重者自杀成功率高。
失眠不仅仅是抑郁症伴随的躯体症状,也很有可能是抑郁症的独立风险因素,失眠和抑郁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正相关联系[1]。
抑郁症失眠治疗周期长,见效缓慢,复发率高。
针对单一抗抑郁药物难以收到满意疗效[2],西医治疗存在依赖性和不良反应较大的问题。
国医名师-中医脊梁郝万山教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

国医名师-中医脊梁郝万山教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导读“国医名师·中医脊梁——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百名国医宣传活动”于7月2日正式启动,102位中医专家获颁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称号。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出席启动仪式。
在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的名单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郝万山教授赫然在列,这也正是对郝万山教授数十年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认可,可谓是实至名归。
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
中医药法里明确指出,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随即在7月2日,评选表彰了102名“首都国医名师”,这对中医药发展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这102名精通中医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高、疗效好、医风高尚的“首都国医名师”是北京中医药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老中医药专家。
此次“首都国医名师”的评选对基层临床医师来说,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和学习中有了更好的学习榜样,并且营造全了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郝万山教授作为北京中医药行业的优秀代表当选为“首都国医名师”,不仅是对他个人在中医界学术地位的肯定,也是对他在授道育人、传承中医国粹文化中起到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的认可。
郝万山教授热衷于公益事业,多次在大师讲经典公益微课堂授课,以及将自己数十年临床经验授课光盘《经方治疗抑郁症》在华医世界微信公众号无偿的赠送给全国各地的临床中医师们。
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为一代伤寒大家,成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医人才,为中医传承、人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7年4月,大师讲经典开办的郝万山教授《伤寒论》精修班,郝教授更是将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
使得学员们在中医医术、临床经验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郝万山教授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名老中医。
中医诊治抑郁症经验略述

中医诊治抑郁症经验略述刘华珍;徐子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23【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抑郁症;情志;诊断;治疗【作者】刘华珍;徐子亮【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济宁,272000;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济宁,272000【正文语种】中文抑郁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抑郁症属中医学的情志疾病。
抑郁症虽临床表现不一,但都有共同病因病机,即情志不遂,气机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中医学虽无抑郁症病名,但有关抑郁症状的论述却见之于古代医籍中。
如《灵枢·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
《素问·移精变气论》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灵枢·通天》曰:“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
《素问·五脏别论》曰:“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
在《内经》中,有关人类情志活动的理论认识以及在临床运用方面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经》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率先揭示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为中医情志疾病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内经》中虽无“情志”一词,其所用“情”字也无“情志”之义,但有大量的关于情志,如怒、喜、悲、恐、惊、忧以及怵惕、畏、骇、不乐、烦等对不同情志活动的描述,特别是《内经》用“志”表示情绪、情感的涵义,后世医家沿用,并概括为五志、七情,合称为情志。
1 情志的意义和作用情志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通过耳目可直窥情志疾病的发生转归,以及对人生存在、形体的影响。
2 中医古籍关于情志的论述2.1 情志与神志的关系《灵枢·本神》曰:“意之所存谓之志”。
情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然产物,两者分属于五脏,但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均需要阴阳气血津液有形物质供养资助。
温胆汤类方的应用现状

15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5·综述·温胆汤首见《集验方》,经《千金方》、《外台秘要》记载流传,宋朝陈言化裁终成今之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此方治‘胆寒’,又治‘心胆虚怯’”。
本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组成。
方中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臣药取微寒之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陈皮理气燥湿化痰,枳实降气消痰除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加生姜,大枣补脾和胃,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温凉并用,共奏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效。
现代临床上温胆汤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故笔者就近五年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更好地应用此方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应用1.1 心血管系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心血管系统疾病多为宿疾,多因感受风寒邪气,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诱发。
实证多为痰湿壅盛,痰热扰心,血行瘀阻。
虚证多因久病劳伤所致,多涉及肺、脾、肾。
虚与实常夹杂互见。
中医根据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1.1.1 高血压刘莉等[1]研究表明,加味黄连温胆汤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降低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且安全。
肖敏等[2]研究表明,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54例,总有效率为9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25.93%(P<0.05)。
朱明等[3]研究表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40例,总有效率为95.0%,在疗效改善方面优于硝苯地平联合血脂康胶囊。
翟小趁[4]研究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49例,总有效率为93.88%,效果明显。
1.1.2 冠心病孙艳玲等[5]研究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明显降低患者CRP 水平,并且能改善患者血脂、心电图及临床症状。
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治疗精神抑郁症

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治疗精神抑郁症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柴桂温胆定志汤;精神抑郁症;郁证;心胆阳虚精神抑郁症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作形式之一,系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女性多见,青壮年起病。
西医治本症用大剂量的抗抑郁药,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本症属中医“郁证”范畴。
笔者认为,本症属神窍疾病,其发病诱因虽多与精神情志刺激有一定关系,但因心主神志、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此三脏阳虚、气虚乃是易发本症的体质因素。
在这一体质因素的基础上,稍遇精神情志刺激则不能耐受,从而形成脑神失养,气郁痰阻,神窍迷蒙之证。
经采用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辅以较小剂量的多虑平,治疗重症抑郁症患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中药用柴桂温胆定志汤:柴胡、黄芩、桂枝、赤白芍、半夏、生姜、陈皮、枳壳、竹茹各10g ,茯苓20g ,人参5g ,菖蒲6g ,远志10g ,大枣5 枚,炙甘草6g ,水煎2 次,分2 次服,每日1 剂。
服至症状控制后,以太子参10g 易人参,去菖蒲、远志,桂枝减量,隔日1 剂,继服2~3周停药。
本方与多虑平联用,如因服多虑平而见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者,可分别酌加天花粉、全瓜蒌、草决明等。
西药用多虑平(Doxepinum) ,该药是抗抑郁药中副作用较小者,但单用时作用弱,对重症患者见效慢、疗效差。
与中药联用后,从最小剂量25mg/ d 开始,每日增加25mg ,增至150mg/ d 时则不再增量,分3 次口服。
服至症状控制后,继服2~3 周开始减量。
每减25mg 保持5~7 天,减至12. 5~25mg/ d 时,再维持2~3 周。
2.病案举例管某,女,42 岁,1994 年9 月16 日初诊。
因心情抑郁、头痛5 月,加重3 月,由家属陪来就诊。
5 个月前,因不明原因的疲劳无力,反应慢,完不成工作任务而心情郁闷,并常有自责内疚感。
后渐见头痛,失眠,早醒,食欲不振,肩背时或窜痛、时或酸沉如压重石,四肢木无“知觉”,软弱无力,欲动不能,百事皆无兴趣。
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查伟;李树生;徐柯;邓均;易章;谭鉴;张翰文;谢迎春【摘要】目的探讨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46例)和研究组(联用柴桂温胆定志汤和帕罗西汀,47例),疗程均为4周.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帕罗西汀用量、住院周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时间与分组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F=12.406,10.564,P=0.000),治疗2,3,4周末,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1,2,3,4周末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除恶心发生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外(P<0.05),其余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时间及疗效均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不良反应相当.【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9(028)01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柴桂温胆定志汤;帕罗西汀;抑郁症;疗效;安全性【作者】查伟;李树生;徐柯;邓均;易章;谭鉴;张翰文;谢迎春【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神志病科,重庆4081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2-031;R971+.43目前,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祖国医学也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其病理基础主要与肝胆失疏、心胆阳气不足、痰浊阻窍相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治疗精神抑郁症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北京100029) 关键词:柴桂温胆定志汤;精神抑郁症;郁证;心胆阳虚 精神抑郁症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作形式之一,系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女性多见,青壮年起病。
西医治本症用大剂量的抗抑郁药,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本症属中医“郁证”范畴。
笔者认为,本症属神窍疾病,其发病诱因虽多与精神情志刺激有一定关系,但因心主神志、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此三脏阳虚、气虚乃是易发本症的体质因素。
在这一体质因素的基础上,稍遇精神情志刺激则不能耐受,从而形成脑神失养,气郁痰阻,神窍迷蒙之证。
经采用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辅以较小剂量的多虑平,治疗重症抑郁症患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中药用柴桂温胆定志汤:柴胡、黄芩、桂枝、赤白芍、半夏、生姜、陈皮、枳壳、竹茹各10g ,茯苓20g ,人参5g ,菖蒲6g ,远志10g ,大枣5 枚,炙甘草6g ,水煎2 次,分2 次服,每日1 剂。
服至症状控制后,以太子参10g 易人参,去菖蒲、远志,桂枝减量,隔日1 剂,继服2~3周停药。
本方与多虑平联用,如因服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治疗精神抑郁症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北京100029) 关键词:柴桂温胆定志汤;精神抑郁症;郁证;心胆阳虚 精神抑郁症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作形式之一,系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女性多见,青壮年起病。
西医治本症用大剂量的抗抑郁药,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本症属中医“郁证”范畴。
笔者认为,本症属神窍疾病,其发病诱因虽多与精神情志刺激有一定关系,但因心主神志、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此三脏阳虚、气虚乃是易发本症的体质因素。
在这一体质因素的基础上,稍遇精神情志刺激则不能耐受,从而形成脑神失养,气郁痰阻,神窍迷蒙之证。
经采用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辅以较小剂量的多虑平,治疗重症抑郁症患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中药用柴桂温胆定志汤:柴胡、黄芩、桂枝、赤白芍、半夏、生姜、陈皮、枳壳、竹茹各10g ,茯苓20g ,人参5g ,菖蒲6g ,远志10g ,大枣5 枚,炙甘草6g ,水煎2 次,分2 次服,每日1 剂。
服至症状控制后,以太子参10g 易人参,去菖蒲、远志,桂枝减量,隔日1 剂,继服2~3周停药。
本方与多虑平联用,如因服多虑平而见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者,可分别酌加天花粉、全瓜蒌、草决明等。
西药用多虑平(Doxepinum) ,该药是抗抑郁药中副作用较小者,但单用时作用弱,对重症患者见效慢、疗效差。
与中药联用后,从最小剂量25mg/ d 开始,每日增加25mg ,增至150mg/ d 时则不再增量,分3 次口服。
服至症状控制后,继服2~3 周开始减量。
每减25mg 保持5~7 天,减至12. 5~25mg/ d 时,再维持2~3 周。
2 病案举例管某,女,42 岁,1994 年9 月16 日初诊。
因心情抑郁、头痛5 月,加重3 月,由家属陪来就诊。
5 个月前,因不明原因的疲劳无力,反应慢,完不成工作任务而心情郁闷,并常有自责内疚感。
后渐见头痛,失眠,早醒,食欲不振,肩背时或窜痛、时或酸沉如压重石,四肢木无“知觉”,软弱无力,欲动不能,百事皆无兴趣。
诸症清晨尤重,至午仍难起床,傍晚偶有轻时。
已愈3月不能上班及理家。
因痛苦不堪忍受,时时出现自杀念头。
某精神病院诊为精神抑郁症,用抗抑郁药后,出现眩晕、口干、恶心等反应,遂拒绝服药。
刻下症见两目呆滞,愁容满面,端坐不动,问十不答一。
病情由家属代诉。
手足冰凉,脉细小而弦略数,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厚腻。
西医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抑郁型,重症。
中医诊断:郁证,辨证为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
治疗按上法,予柴桂温胆定志汤和多虑平。
用药仅3 日,头痛及肩背痛重感即减轻,四肢已有“知觉”。
用药5 日,上午已可起床在室内散步,有了食欲,不再想死。
用药4 周诸症已得到控制,并可独自骑车来诊。
此时中药去菖蒲、远志,以太子参10g 易人参,桂枝改为6g ,隔日1剂,继服两周。
用药6 周已可上班工作,停服中药。
多虑平开始减量,每减25mg 维持5 天。
约4 周后以12. 5~25mg/ d 继续服4 周停药。
随访1 年半无复发。
3 体会人体阳气与脏腑活动有昼夜盛衰变化的自然节律,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清晨是人体阳气由内敛潜闭转为外发隆盛的时候,也是各器官的功能开始活跃,需要消耗更多阳气的时候。
既要借助肝阳、肝气的展发疏泄,又要仰赖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的温煦长养。
而心与肝胆阳衰气弱者,清晨得时当旺而不得旺,当疏泄而无力疏泄,但机体耗能却应时而增加,此时脑神失养也必然加重。
何况阳虚者浊阴必乘,气郁者痰浊必生。
于是痰浊蒙蔽、精神抑郁、思维迟钝乃至疲倦无力诸症就有了清晨乃至上午加重的特征。
至暮则阳气内敛,机体耗能降低,心与肝胆的负担也相应减轻,故其症或可缓解。
因此据晨重暮轻这一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基本可以判断造成精神抑郁症的病机当是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
据此,采用温补心胆阳气,益肝兼助疏泄,养脑涤痰醒神,当属治本之法。
定志丸用人参补五脏、益元气、安精神、定魂魄、开心健脑;茯苓利窍祛湿导浊,补心益脑养神;菖蒲、远志豁痰开窍、振心阳、益智慧、醒脑神。
但温补心阳、振奋肝胆、疏达郁结、涤痰导浊之力均不足。
于是配小柴胡汤疏达郁结,振奋肝胆脾胃。
且小柴胡汤本证中嘿嘿不欲饮食、心烦、胸胁苦满等症状,在抑郁症中颇多见。
合桂枝汤,取其辛甘化阳以温补心胆之阳,酸甘化阴以滋养肝心之体,又可调阴阳、和气血、达气机、通血脉,对于抑郁症中常见的周身窜痛等症状颇有效果。
配温胆汤,增强涤痰醒神之力,又王玉川教授曾考温胆汤立方本意言:“名为治胆寒, 实则治脑之正气不足”(《温胆汤之命名与主治证及其它》,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 年第16 卷第2 期) 与抑郁症病机堪合。
上述诸方中柴胡、枳壳、芍药、甘草即四逆散,为舒阳郁、畅气机之祖方。
诸方相合,攻补同施,寒温并用,共成温补心胆、疏肝解郁、豁痰开窍、养脑醒神之剂。
笔者采用本方配以较小剂量的多虑平,治疗确诊为精神抑郁症重症患者16 例,按规定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4 例,好转2 例。
治愈14 例中皆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
说明本法确有疗效,其机理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而见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者,可分别酌加天花粉、全瓜蒌、草决明等。
西药用多虑平(Doxepinum) ,该药是抗抑郁药中副作用较小者,但单用时作用弱,对重症患者见效慢、疗效差。
与中药联用后,从最小剂量25mg/ d 开始,每日增加25mg ,增至150mg/ d 时则不再增量,分3 次口服。
服至症状控制后,继服2~3 周开始减量。
每减25mg 保持5~7 天,减至12. 5~25mg/ d 时,再维持2~3 周。
2 病案举例管某,女,42 岁,1994 年9 月16 日初诊。
因心情抑郁、头痛5 月,加重3 月,由家属陪来就诊。
5 个月前,因不明原因的疲劳无力,反应慢,完不成工作任务而心情郁闷,并常有自责内疚感。
后渐见头痛,失眠,早醒,食欲不振,肩背时或窜痛、时或酸沉如压重石,四肢木无“知觉”,软弱无力,欲动不能,百事皆无兴趣。
诸症清晨尤重,至午仍难起床,傍晚偶有轻时。
已愈3月不能上班及理家。
因痛苦不堪忍受,时时出现自杀念头。
某精神病院诊为精神抑郁症,用抗抑郁药后,出现眩晕、口干、恶心等反应,遂拒绝服药。
刻下症见两目呆滞,愁容满面,端坐不动,问十不答一。
病情由家属代诉。
手足冰凉,脉细小而弦略数,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厚腻。
西医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抑郁型,重症。
中医诊断:郁证,辨证为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
治疗按上法,予柴桂温胆定志汤和多虑平。
用药仅3 日,头痛及肩背痛重感即减轻,四肢已有“知觉”。
用药5 日,上午已可起床在室内散步,有了食欲,不再想死。
用药4 周诸症已得到控制,并可独自骑车来诊。
此时中药去菖蒲、远志,以太子参10g 易人参,桂枝改为6g ,隔日1剂,继服两周。
用药6 周已可上班工作,停服中药。
多虑平开始减量,每减25mg 维持5 天。
约4 周后以12. 5~25mg/ d 继续服4 周停药。
随访1 年半无复发。
3 体会人体阳气与脏腑活动有昼夜盛衰变化的自然节律,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清晨是人体阳气由内敛潜闭转为外发隆盛的时候,也是各器官的功能开始活跃,需要消耗更多阳气的时候。
既要借助肝阳、肝气的展发疏泄,又要仰赖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的温煦长养。
而心与肝胆阳衰气弱者,清晨得时当旺而不得旺,当疏泄而无力疏泄,但机体耗能却应时而增加,此时脑神失养也必然加重。
何况阳虚者浊阴必乘,气郁者痰浊必生。
于是痰浊蒙蔽、精神抑郁、思维迟钝乃至疲倦无力诸症就有了清晨乃至上午加重的特征。
至暮则阳气内敛,机体耗能降低,心与肝胆的负担也相应减轻,故其症或可缓解。
因此据晨重暮轻这一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基本可以判断造成精神抑郁症的病机当是心胆阳虚,脑神失养,肝虚气郁,神窍痰蒙。
据此,采用温补心胆阳气,益肝兼助疏泄,养脑涤痰醒神,当属治本之法。
定志丸用人参补五脏、益元气、安精神、定魂魄、开心健脑;茯苓利窍祛湿导浊,补心益脑养神;菖蒲、远志豁痰开窍、振心阳、益智慧、醒脑神。
但温补心阳、振奋肝胆、疏达郁结、涤痰导浊之力均不足。
于是配小柴胡汤疏达郁结,振奋肝胆脾胃。
且小柴胡汤本证中嘿嘿不欲饮食、心烦、胸胁苦满等症状,在抑郁症中颇多见。
合桂枝汤,取其辛甘化阳以温补心胆之阳,酸甘化阴以滋养肝心之体,又可调阴阳、和气血、达气机、通血脉,对于抑郁症中常见的周身窜痛等症状颇有效果。
配温胆汤,增强涤痰醒神之力,又王玉川教授曾考温胆汤立方本意言:“名为治胆寒, 实则治脑之正气不足”(《温胆汤之命名与主治证及其它》,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 年第16 卷第2 期) 与抑郁症病机堪合。
上述诸方中柴胡、枳壳、芍药、甘草即四逆散,为舒阳郁、畅气机之祖方。
诸方相合,攻补同施,寒温并用,共成温补心胆、疏肝解郁、豁痰开窍、养脑醒神之剂。
笔者采用本方配以较小剂量的多虑平,治疗确诊为精神抑郁症重症患者16 例,按规定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4 例,好转2 例。
治愈14 例中皆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
说明本法确有疗效,其机理尚待更深入的研究。